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羅惟明繼續道:“這些迷你電視雜誌又喚作電視書,‘迷你’是說比普通雜誌小,‘書’是指雜誌把電視劇集文字化,看雜誌就如看小說一般。電視書全是周刊,大概在5、60頁左右,中間加插彩頁。以前售價都是1元港幣,現在基本上都提價了。《香港電視》、《電視周刊》、《玉郎電視》、《大電視》2元港幣每本,《金電視》1元一本,而《銀色電視》、《大眾電視》稍高點,2.5元每本”


    這些電視雜誌裏頭,《玉郎電視》號稱“內容最豐富的綜合性電視雜誌”,《新電視》標明為“權威性電視娛樂周刊”,跟《香港電視》、《電視周刊》一般,歸為銷量比較好的一類。


    其實,這是70年代雜誌的通病,凡是娛樂雜誌大都冠以“電視”為名。也就是說,電視最瘋魔的那年頭,大家全是“電視書”,當熱潮退的時候,就全做迴本職——報導娛樂圈,扒一扒明星的八卦事。


    聽著羅惟明娓娓道來,張紹平總算對這些五花八門的“電視”雜誌了解了。


    香港的娛樂雜誌大致分兩類:八卦雜誌和影視雜誌。


    八卦雜誌的鼻祖便是《明報周刊》,在這之前,周刊的主要作用便是登載小說,而但凡不是登載小說的雜誌周刊全撲街掉了,如《新青年》、《星期周刊》、《星期畫報》等。當時的報紙,全部開了一大版的娛樂版,篇幅巨多,可以圖文並茂,而《明報》的娛樂版篇幅少不說,還圖片欠奉,一直被人詬病。作為編輯的雷陂卻奇兵突起,專門寫內幕文章,揭發影視名人的“底細”。


    當時,整個圈裏人全傻眼了,報業文化界也傻眼了,因為報紙的娛樂版隻刊登正麵報道消息和圖片,每個影視明星都是完美無缺的。被雷陂這麽一捅,大家才發現,原來明星的私生活是這麽糜爛的,神馬當小三、拜金、打*、潛規則、飯局、混道上隻要你能想得到,就肯定發生過。


    這也正常,喜歡看娛樂版的讀者,正麵的消息報道看多了,顯然未能滿足他們的八卦心理。其實,何止是普通讀者,便是影劇圈中人也爭相傳聞。


    《明報周刊》開了這個頭,效顰者自然不乏,於是《香港周刊》、《清新周刊》、《東方新地》、《新知周刊》紛紛應運而生,加入搶錢大軍。尤其是《新知周刊》,號稱“新聞內幕,知無不言”,還真是什麽都敢言,除了豔照照登不誤外,總編李唫石連跛豪的內幕都敢暴露,堪稱是八卦中的王者。


    任誰都很難想到,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時候,《新知周刊》每期的銷量就超過了10萬份。要知道,當時的商人不喜歡在雜誌上打廣告,所以雜誌的盈利全靠銷量。而最讓人無語的是,當時的觀眾都喜歡看西片,甚至認為看本港片的人是二等觀眾,相反的,港片在東南亞卻很受歡迎,連帶著雜誌的大部分銷場都在東南亞。


    在八卦雜誌興起之前,影視雜誌全是掛靠在影視公司的名下,作為企宣雜誌存在,賠錢賺吆喝。比如《香港電視》、《麗的電視》,都是電視台創辦,用來宣傳自己的節目,和吹噓旗下藝員的,題材都很正麵。


    正麵的吹捧多了,又欠缺對節目的公正批評,自然不討喜。創辦了《新知周刊》的環球出版社,立馬創刊《新電視》,把當初爆內幕的那一套再次用上,大肆爆料藝員的八卦新聞,讓電視周刊的讀者過足癮。


    此外,《新電視》不但刊登兩台的電視節目,而且報道藝員的動態,最重要的,便是把兩台的節目作公正的褒貶評價。於是,讀者買了《新電視》,便可睹兩台的消息,還可以看到對節目的合理批評。


    《新電視》開辟出一條新道路之後,各出版社是見獵心喜,紛紛跟進。恰好當時,電視大行其道,人人看電視,再加上佳藝電視開台,又多了爆料的地方。於是乎,明報集團打響第一炮,出版《金電視》,接著《玉郎電視》、《大眾電視》等紛紛搶食。


    八卦雜誌跟影視雜誌到底是不一樣的,前者的內幕消息多為小道消息、跟蹤拍攝、圈內人爆料、惡意中傷等,屬於較為惡劣的;而後者卻恰好相反,內幕消息多為影藝明星自己吐露心聲、傾述往事、透露內情,雜誌跟明星是合作關係。


    羅惟明啜了口茶,說道:“各位,這些雜誌,你們都應該很熟悉,以前也沒少跟它們打過交道。市場上,能夠熱銷的雜誌,不是娛樂雜誌,就是時尚雜誌。而能從眾多雜誌裏頭脫穎而出的雜誌,必然有其獨特的看點,擁有一大批穩定的讀者群。我們應該汲取它們的有點,壯大我們雜誌的可讀性跟可看性。如果10年前,《香港周刊》就可以賣出15萬份的銷量,我們就沒理由止步於10萬份!”


    “啪啪啪!”


    張紹平由衷地為羅惟明拍掌,讚道:“說得好,也分析得好!羅經理跟市場調研部的同仁沒讓我們失望,他們對香港的雜誌市場是做足功夫的,歸納出來的資料及分析,可以讓我們對各雜誌的現況和賣點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


    《新電視》的本港銷量一度超過15萬份,這是什麽概念?即是銷量第一的《東方日報》也比不上它。


    到而今,雖然因為無線的雄起,《香港電視》也跟著重新奪迴銷量第一的桂冠,但《新電視》、《玉郎電視》作為第三者電視雜誌,依然憑借著獨特的視角牢牢占據著第二、第三把交椅,緊咬在《香港電視》的後麵。


    岑健勳道:“我們的雜誌,娛樂性、互動性、可讀性方麵比較強,但不夠八卦,比如少了內幕爆料之類的,沒法吸人眼球。”


    陳栢生皺了下眉,道:“我倒是覺得價格因素,會影響人的購買欲望。當年《香港電視》火爆的時候,銷量達10萬份,而《新電視》才3萬份,《麗的電視》2萬份。可是《香港電視》認為自己賺得少了,便把5毛錢的售價提到1元,而《新電視》依舊賣5毛,一下子把《香港電視》的讀者搶走一半,之後銷量一直上升,超過15萬份。可見,價格方麵的影響會有多大了。”


    “可是我們的《電視時代》是半月刊來的,而這些電視雜誌全部是周刊,2元港幣一本,兩周下來,也有4元了。而我們的雜誌,采取的是大開頁、高級紙張、全彩印,每本賣5.5元港幣,刨除印刷費、作者編輯稿費、潤筆費,基本上沒了盈餘,我們這是全靠廣告費來維持的。”鄧曉宇說道。


    “既然我們全靠廣告費來獲利,為什麽不擴大廣告插頁呢?”


    劉天嵐突然接過話頭,引來大家的注目,她笑道:“我在溫哥華的時候,沒少看外國的雜誌,比如《財富》雜誌,它每次加插廣告都沒少於40頁的,多的時候甚至有60幾頁。這完全是靠廣告費盈利,貼補雜誌成本。”


    陳鈺梅也道:“我讚成嵐嵐的說法,現時的雜誌沒有一本是靠雜誌本身銷售賺錢的,而是跟廣告公司相互依存。我在《姐妹》雜誌當編輯的時候,就時常安插化妝品、美容液、服裝方麵的廣告。”


    《姐妹》號稱是“時裝、美容、家政、小說、影劇、歌唱綜合性刊物”,占的市場份額頗大,想打廣告的公司排著隊,盡皆削尖腦袋往裏擠。


    時尚雜誌一般分兩類:女性雜誌和男性雜誌。女性雜誌出名的,除了《姐妹》外,還有個《婦女》,而男性雜誌就搞笑了,直接就是成rén雜誌。香港目前沒有專屬於男性的比較成功的時尚雜誌。


    據說,銷量第一的成rén雜誌《***》就是照著《新知周刊》的把戲,裸女加黑.社會這兩板斧,直接創造出奇跡來。


    陳冠忠也點頭道:“確實應該更注重廣告收入。”


    “好吧,我也投個讚成票。”岑健勳毫無節cāo地隨大流了。


    張紹平問道:“那雜誌的售價怎麽辦,不會準備降低吧?”


    羅惟明搖頭道:“沒必要。”


    “去年新出的《k-100畫報》,它的售價是每本5元,跟我們的時代雜誌隻差5毛錢,除了紙質跟我們相似,也是全彩印外,內容和設計上完全沒有可比性。它都能賣5元,我們賣5.5元倒也不算貴。”


    羅惟明口中說的《k-100畫報》,一經推出,銷量就節節攀升,封麵直接刊印“全部彩色精印,最新型電視畫報”等字詞。


    陳冠忠笑道:“羅經理說得不錯,我們完全不用調低售價,隻需增多雜誌內容就行了。別的電視雜誌都是周刊來的,廣告投效隻有7天時間,而我們的雜誌可是15天。我們可以一邊增加廣告投放量,一邊增收廣告費,比如在《新電視》開價5萬元的廣告,我們就叫7.5萬或8萬。我想,廣告商在10萬14天廣告時間,跟8萬15天的持續廣告時間,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大家一聽全笑了,可不是嘛,選擇前者,廣告效應是中斷的,而後者是持續的。因為,買一期雜誌的讀者,可能第二期的雜誌就不買了,廣告的作用自然不明顯。當然,也會有一種情形,那便是但凡買了雜誌的人,無論買了一期、兩期抑或多期的人都會被廣告所打動。


    但是,這種情況可能嗎?


    要知道,廣告是需要持續投放,才能產生作用的。


    在電視賣廣告,隻是一瞬間便過去,很難盡量解釋商品的長處。而雜誌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陷,兼之它的精美印刷是報紙所沒有的,它完全可以盡顧廣告的鮮豔奪目。


    邱世聞笑罷,忽然提醒道:“可是我們的《電影時代》卻是周刊來的,盡管5.5元的售價比其他的電影雜誌要低,可出版得太頻繁了,超出了大部分讀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想每期雜誌都買的話,他們得花比《中外影畫》、《銀色世界》等多幾倍的錢,長期以往,他們會覺得花冤枉錢的。但是,如果沒有每期都買的話,那說明我們沒有穩定而忠誠的讀者群,銷量上是沒法保證的。”


    張紹平揉了揉臉,道:“你這麽一說,我才發現麻煩大了,以前考慮不周啊!”


    陳栢生提議道:“要不我們降價?例如降到4.5元?”


    羅惟明道:“不能降,一旦降了,開了先例,再想提升就難了!唯一的辦法隻能是改變出版周期,跟《電視時代》一樣,都是做半月刊。其實,我覺得嘛,我們雜誌要做到國外去,出版周期還是別太頻繁為好。慢工出精品,這是肯定的,如果為了趕著刊發,粗製濫造,那是得不償失。”


    陳冠忠想了想,道:“先看看吧,等到大陸、台.灣、日韓、東南亞等地的信息反饋迴來了,我們再根據實際做出調整。”


    “可以。”張紹平點頭道,“該怎麽做,你們內行,自己抓主意、做決定就成了。”


    岑健勳道:“價格和刊發周期說完了,我還是說迴剛才的話題吧。咱們的雜誌確實不夠八卦,不說跟《明報周刊》、《東方新地》比,起碼得向《新電視》看齊吧?”


    “八卦是把雙刃刀,既會割傷自己,也會傷害別人,要謹慎啊!畢竟我們隻是做雜誌的,不是要人命的,太過了,在圈內口碑就壞了,得不償失的。”劉天嵐說道。


    鄧曉宇道:“天嵐說得對,我們沒必要做絕!這樣吧,學學《新電視》、《玉郎電視》,跟藝人約談,願意說的,我們就開個專欄、做個特輯。”


    張紹平聞言,拍著額頭道:“你不說,我都差點忘記了!我們做雜誌的,一定要跟讀者多接觸,問問他們的觀感,可以讓他們提一下意見。對了,下期開始,直接在‘讀者互動’欄目裏開個分欄,叫讀者說出他們對雜誌不滿意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加大彩頁、增加插頁、多增明星照、專欄、特輯等,需要的話,我們都應該去做。”


    “有獎活動,也要添加,可以勾起大家的購買欲望。”邱世聞提到了一點。


    “嗯,可以在‘讀者互動’欄裏頭加進去嘛。獎品,可以是明星藝人的隨身物品、簽名照,也可以是獎電影票之類的嘛。”陳冠忠笑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供點子。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霍當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霍當天並收藏假使重生八十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