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油菜已經長得有一人高了,最上麵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花苞形狀。
再有半月的時間,油菜花就要開的遍地金黃了,再等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菜籽就結果了,開始家家戶戶割菜籽,打菜籽了。
盡管是個土生土長的莊稼人,但他此刻真心恨眼前這片土地了,此刻的這片菜籽地像是對他莫大的諷刺,春風吹拂中搖頭晃腦著,仿佛是嘲笑他的跛腳。
葉靜無力地坐在田梗上,傻傻發呆,一直到了太陽升得老高才默然起身慢慢迴家。
一迴到家中就看到葉婆子正站在門口望著路口,一看到葉靜忙滿笑臉地說到,"靜兒,去看你媳婦兒了!"
葉靜麵無表情,像是根本沒看到她一樣,徑直進屋。
"怎麽了?這是?"葉婆子顯然看到了他身後衣袍上泥土的印子,趕上去替他拍拍,一邊拍一邊十分寵愛地問到,"屁-股後麵都髒了,摔跤了?"
葉靜忽然轉身過來猛地拂開她娘葉婆子替他拍泥土的手,吼到,"我隻是跛子又不是缺一隻腿的,怎麽就能摔跤呢?"
葉婆子不明所以,還以為他真摔跤出醜了,心情不好連忙安慰他,"怎麽了這是?摔跤了也沒什麽啊?"
葉靜煩不勝煩,直接關上門把他娘關在外麵,"煩不煩啊!"
"哎,怎麽把門插上了,馬上就要吃早飯了——"葉婆子在門外一邊拍著門一邊焦急地問到,心裏又擔心這兒子今天是怎麽了。
葉靜坐在房間裏,靠窗的是一張書桌,書桌上是他平常看的書和一方硯台筆墨。
他坐在書桌前麵無表情地陰沉著,完全不理會外麵葉婆子的喊聲,好大一會兒,聽到葉婆子歎著氣離開,他一把把桌子上的書,硯台筆墨全部抹下地。
站在一旁看著滿地的狼藉無聲的啜泣起來——
陽春二三月,水草同一色,草綠水豐,岸邊的碧草倒映水中,水底的藍草映襯著,渾然一體。
黑妹在小溪邊洗菜,四丫和大樹在水邊抓小蝌蚪。
"你們玩可以,但不要把小蝌蚪弄死了啊,它們長大就是青蛙,專門抓吃莊稼的蟲子吃,咱們要保護它們!"黑妹看她們玩得不易樂乎就提醒道。
"二姐,那我把小蝌蚪抓到咱們田裏去!"四丫撲閃著大眼睛說道,過個豐盛的年,四丫明顯長好了些,小臉也豐盈了起來。
"田裏現在還沒有水,它們會死的!"大樹連忙說道。
"嗯,大樹說得對,再說它們還沒長大,離不開父母!"黑妹說到。
這兩天白天黑妹除了顧家以外就是抓緊時間做涼菜,估摸著過幾天白家應該就有人過來拉貨了,黑妹想就著他們的馬車帶她娘進城去看大夫。
二月春風似剪刀,吹綠了大地啊。
輕隨微風的吹拂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嫩芽。
燕子春歸,杜鵑啼鳴,加人了這個雋妙無比的鄉間春景圖畫中,為鄉裏人的生活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黑妹下午帶著四丫和胖丫上山采了一大捧的映山紅花迴家,插在瓦罐子裏,擺在她娘秀姑的床頭,希望給她帶來一些好心情吧!
想著一個以往勤快慣了的人忽然要每天躺在床上確實是最大的煎熬啊。
二月十七的這天,白家的馬車終於到了,黑妹沒想到的是這次白大老板和白小姐又來了。
兩人似乎穿著比上次隨意了些,但在大葉村村民的眼中依舊是那樣華貴鮮亮,白小姐今日穿了一身翠綠的煙紗長裙,盡管年歲不大卻婷婷嫋嫋,搖曳生姿,把黑妹襯得像個小子。
白老板仿佛和白小姐穿親子裝似的,著了一件水綠色的對襟窄袖長衫,衣襟和袖口處用墨綠色的絲線繡著騰雲祥紋,靛藍色的長褲紮在錦靴之中,下車往那兒一站就是一股風姿。
黑妹想著估計他們這富家老爺小姐的在城裏呆膩了,趁著二三月的春意來鄉間踏春吧。
"黑妹,我今天來想聽聽你關於三月三的糕點包裝創意。"白老板倒是開門見山,正和黑妹的心意。
她也不多話,直接從房裏櫃子中拎出一個盒子。
"這是——"
白老板看著一個十分奇怪的心形的盒子。
"這是我用鄉下人做鞋子的底板做的一個樣板盒子,也算是紙盒子。"黑妹說道,打開來慢慢解釋這盒子,"這完全是手工疊的,很簡單,一個人一天可以疊上一百來個,外麵再上色,裏麵再放上糕點——"
白老板和白小姐聽了不停地對視,黑妹還以為自己沒有解釋清楚呢正準備再細說,白小姐忽然說道,"爹,我看這盒子就上正紅的色兒。"
黑妹連忙點頭,正紅色是佛教的顏色,上這個色最合適,她原本也是想要上這個色的。
"還有,我想裏麵的糕點你們應該做點花樣出來。"
"怎麽個花樣?"白小姐問到,她就不信黑妹想出的花樣她沒見過。
"我們把糕點上麵刻字。"
"刻字?"
白老板笑了起來不說話,白小姐十分嚴肅地對著黑妹說到,"你知道我們白家在大唐國有多少家酒樓,一家酒樓每天出多少斤糕點嗎?"
白明慧的意思是說,在每塊糕點上刻字根本不現實。
黑妹也不迴答,拿出一個麵粉團子放在桌子上,然後從身上拿出一個小木塊兒,往那麵粉團子上一壓,再拿起來,那麵粉團子上就有一個笑臉的模樣兒。
白老板父女看看黑妹再看看那個麵粉團子,眼中再無疑慮,白老板更是哈哈哈大笑起來,"是個巧心思的!"
白小姐也馬上明白了,隻要把字實現刻好,在整糕點之前直接一個上麵蓋一個戳就行了。
黑妹看她們讚賞的目光也開心了起來,心裏更有底氣了。
"你想糕點上壓什麽字?"
"真,善,美"。
堂屋裏三人談得十分起意,黑妹的創意得到肯定整個人更是精神奕奕,本來她每天就是幹勁兒十足的,現在更象是打了雞血似的。
"白老板,我今天能跟你們一起進城嗎?"
"肯定的啊!"白老板眉心微動,欣然喜色,"每次節慶出售的禮盒你都要親自監工指導。"
"爹,就讓黑妹住在咱們白府吧!方便些!"
白老板點點頭。
"那我的工錢——"黑妹也不扭捏,直接問到。
"比往年多賣出糕點收入的三成。"白老板眼中笑意隱隱,看到黑妹聽到這個分成結果後歡喜的樣子,眼中那笑意一點點地蔓延開來,俊朗的麵容上春風拂麵一樣笑意滿滿。
中午的時候白老板父女兩人跟著胖丫去了溪邊看桃花,踏青,黑妹和她爹在家做飯。
馮貴在竹林裏挖了兩顆剛冒頭的嫩筍子,黑妹澇水以後直接清炒,又炒了個當下的鮮菜,油麥菜,又拿了還剩下一點的冬至肉燉鮮菜。
白家父女吃的連連稱讚,白小姐都多吃了一碗,看向黑妹的眼光更親切了些。
吃完飯黑妹提出要在村裏買村民做的特殊紙殼,白老板二話不說直接出銀子叫她去買。
其實這種紙殼就是鄉裏人用來做鞋子內襯的東西,最裏麵是一層最便宜最糙的牛皮紙,刷上米湯把家裏的一些沒用的破衣服撕成片粘在上麵,這樣有厚度又型些,做鞋子的時候好成型。
黑妹直接對著圍在院子籬笆外的人喊一聲,女人們聽說家裏那東西還能賣錢,趕緊迴家拿紙殼送來。
黑妹肯定是就著和她關係好的人家兒先買,那些平時看不慣黑妹和她沒打好關係的,現在懊悔得腸子都青了。
黑妹直接說了,下次五月七月的都還要,有空大家就做一些,也是給家裏多掙幾個大錢補貼不是,頓時個個說黑妹的好話,誰還跟銀子過不去的啊。
一切妥當後,迴城的時候,黑妹又說了要帶她娘一起進城看病的事後,白老板專門騰出自己的馬車給黑妹娘倆,他和女兒明慧擠一個馬車。
感動的馮貴連連說,好人啊!好人啊!
一行人,兩輛馬車,一輛貨車搖搖擺擺地從大葉村中駛過,將滿村注目著的人遠遠甩在身後。
一村的人各種羨慕嫉妒恨啊!
☆、47
第四十七章*專文
白家的馬車在車軸的交接處似乎都做了處理,馬車內的墊子也鋪得夠厚,所以黑妹和她娘秀姑坐在裏麵一點都沒覺得顛簸,等到馬車進了鎮上了大道更是走得平穩快速。
到了下午邊的時候就已經到青城了,白老板一行直奔悅來酒樓,先把涼菜的貨卸下來。
"黑妹,你是要去給白老板做事的,住在白家的大宅院裏,可我身子不好,上人家家裏不好,我還是住在外麵吧!"秀姑撩了車簾子看了看對黑妹說道。
秀姑說的其實也對,身體有恙去人家家裏住確實是不吉利,更何況是大家大戶的白家。
"娘,要不,我先直接送你去醫館看完大夫再說吧!"
黑妹也有她的想法,一來她確實想第一時間給她娘看身體,二來白家大院肯定規矩多,她還真不想讓她娘委屈著守那些個規矩,見人點頭哈腰下跪見禮的。
於是黑妹直接下車對白老板說了自己的想法。
白老板看了看她,搖著金邊折扇笑了笑,"為成全黑妹的一片孝心我今天親自出馬!"
白小姐在邊上掩袖對著黑妹笑說,"還不快謝謝我爹,有我爹出馬,你娘絕對能看上咱們青城最好的大夫了!"
說完還對著她爹擠擠眼。
黑妹一聽麵上大喜,連忙謝白老板。
青城最好的醫館莫過於百草堂,百草堂最好的醫生莫過於程老,程家世代出名醫,尤其是程老,盡管是在窮鄉僻壤的大葉村,村裏人也都知道程老的大名,可普通人家又哪有機會看名醫的,所以黑妹這一下怎能不高興呢!
很快他們一行直接去了百草堂,也不進臨街的門臉,直接繞到後門。
四人下了馬車,到了門房,那個看門的家丁似乎對白老板很熟悉,態度十分恭敬有禮地請他們入內。
因為黑妹心裏正焦急著她娘身子該是個什麽樣的診斷,壓根就沒心思看這後院的擺設布局,隻覺得空氣中流動著各種藥草香氣,給人感覺十分舒服。
很快進到一件簡樸的堂屋,正上坐著一個山羊白胡子的老頭兒,雙目炯然,麵色紅潤,說話也十分響亮,"小齊來了。"
"父親大人!"
"外公!"白小姐十分親熱地跑了過去直接歪到這個老頭兒的懷裏,此刻才顯露出一點兒十三四歲女孩子的憨態來。
黑妹和秀姑站在一邊不說話,心裏卻已經明白過來了,原來青城最好的大夫程老是白老板已經過世妻子的父親,也就是白小姐的外公,心裏不由得對白老板父女萬分感激了。
等到白齊父女和程老寒暄片刻說到黑妹她娘的時候,黑妹二話不說啪地一下跪在程老麵前,"程老,求求您醫治我娘!"
這老醫生目光灼灼地看了一會兒黑妹,他眼中神色不定。
然而在這個老人的眼中卻看到了黑妹心中的焦慮和關切,這樣一個和她外孫女年歲差不多大的鄉裏女孩,雖然穿著樸素簡陋但眼神堅定沉穩。
"是個孝順的孩子!"他拂了下胡子歎道。
秀姑在一邊看著眼睛也紅紅的,低著頭不說話。
"我娘年輕的時候為了養活我們幾個姐妹和我爹下田上山的,剛出月子就幹活的,把身子都累壞了,後來又流產了,傷了身子,請程老一定救救我娘,我還沒讓我娘享福呢!"
黑妹說到這裏都有些哽咽了,想到她還小的時候,因為芯子已經是成人了,所以很多事情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那時候她娘剛生胖丫,月子還沒做完,她奶奶馮婆子便對著她家一通臭罵,說秀姑不爭氣又生個丫頭,還連累她兒子一個人在田裏累死累活的。
秀姑那時候直接從床上起來去田裏和馮貴一起插秧了,誰勸都沒用。
再有半月的時間,油菜花就要開的遍地金黃了,再等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菜籽就結果了,開始家家戶戶割菜籽,打菜籽了。
盡管是個土生土長的莊稼人,但他此刻真心恨眼前這片土地了,此刻的這片菜籽地像是對他莫大的諷刺,春風吹拂中搖頭晃腦著,仿佛是嘲笑他的跛腳。
葉靜無力地坐在田梗上,傻傻發呆,一直到了太陽升得老高才默然起身慢慢迴家。
一迴到家中就看到葉婆子正站在門口望著路口,一看到葉靜忙滿笑臉地說到,"靜兒,去看你媳婦兒了!"
葉靜麵無表情,像是根本沒看到她一樣,徑直進屋。
"怎麽了?這是?"葉婆子顯然看到了他身後衣袍上泥土的印子,趕上去替他拍拍,一邊拍一邊十分寵愛地問到,"屁-股後麵都髒了,摔跤了?"
葉靜忽然轉身過來猛地拂開她娘葉婆子替他拍泥土的手,吼到,"我隻是跛子又不是缺一隻腿的,怎麽就能摔跤呢?"
葉婆子不明所以,還以為他真摔跤出醜了,心情不好連忙安慰他,"怎麽了這是?摔跤了也沒什麽啊?"
葉靜煩不勝煩,直接關上門把他娘關在外麵,"煩不煩啊!"
"哎,怎麽把門插上了,馬上就要吃早飯了——"葉婆子在門外一邊拍著門一邊焦急地問到,心裏又擔心這兒子今天是怎麽了。
葉靜坐在房間裏,靠窗的是一張書桌,書桌上是他平常看的書和一方硯台筆墨。
他坐在書桌前麵無表情地陰沉著,完全不理會外麵葉婆子的喊聲,好大一會兒,聽到葉婆子歎著氣離開,他一把把桌子上的書,硯台筆墨全部抹下地。
站在一旁看著滿地的狼藉無聲的啜泣起來——
陽春二三月,水草同一色,草綠水豐,岸邊的碧草倒映水中,水底的藍草映襯著,渾然一體。
黑妹在小溪邊洗菜,四丫和大樹在水邊抓小蝌蚪。
"你們玩可以,但不要把小蝌蚪弄死了啊,它們長大就是青蛙,專門抓吃莊稼的蟲子吃,咱們要保護它們!"黑妹看她們玩得不易樂乎就提醒道。
"二姐,那我把小蝌蚪抓到咱們田裏去!"四丫撲閃著大眼睛說道,過個豐盛的年,四丫明顯長好了些,小臉也豐盈了起來。
"田裏現在還沒有水,它們會死的!"大樹連忙說道。
"嗯,大樹說得對,再說它們還沒長大,離不開父母!"黑妹說到。
這兩天白天黑妹除了顧家以外就是抓緊時間做涼菜,估摸著過幾天白家應該就有人過來拉貨了,黑妹想就著他們的馬車帶她娘進城去看大夫。
二月春風似剪刀,吹綠了大地啊。
輕隨微風的吹拂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嫩芽。
燕子春歸,杜鵑啼鳴,加人了這個雋妙無比的鄉間春景圖畫中,為鄉裏人的生活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黑妹下午帶著四丫和胖丫上山采了一大捧的映山紅花迴家,插在瓦罐子裏,擺在她娘秀姑的床頭,希望給她帶來一些好心情吧!
想著一個以往勤快慣了的人忽然要每天躺在床上確實是最大的煎熬啊。
二月十七的這天,白家的馬車終於到了,黑妹沒想到的是這次白大老板和白小姐又來了。
兩人似乎穿著比上次隨意了些,但在大葉村村民的眼中依舊是那樣華貴鮮亮,白小姐今日穿了一身翠綠的煙紗長裙,盡管年歲不大卻婷婷嫋嫋,搖曳生姿,把黑妹襯得像個小子。
白老板仿佛和白小姐穿親子裝似的,著了一件水綠色的對襟窄袖長衫,衣襟和袖口處用墨綠色的絲線繡著騰雲祥紋,靛藍色的長褲紮在錦靴之中,下車往那兒一站就是一股風姿。
黑妹想著估計他們這富家老爺小姐的在城裏呆膩了,趁著二三月的春意來鄉間踏春吧。
"黑妹,我今天來想聽聽你關於三月三的糕點包裝創意。"白老板倒是開門見山,正和黑妹的心意。
她也不多話,直接從房裏櫃子中拎出一個盒子。
"這是——"
白老板看著一個十分奇怪的心形的盒子。
"這是我用鄉下人做鞋子的底板做的一個樣板盒子,也算是紙盒子。"黑妹說道,打開來慢慢解釋這盒子,"這完全是手工疊的,很簡單,一個人一天可以疊上一百來個,外麵再上色,裏麵再放上糕點——"
白老板和白小姐聽了不停地對視,黑妹還以為自己沒有解釋清楚呢正準備再細說,白小姐忽然說道,"爹,我看這盒子就上正紅的色兒。"
黑妹連忙點頭,正紅色是佛教的顏色,上這個色最合適,她原本也是想要上這個色的。
"還有,我想裏麵的糕點你們應該做點花樣出來。"
"怎麽個花樣?"白小姐問到,她就不信黑妹想出的花樣她沒見過。
"我們把糕點上麵刻字。"
"刻字?"
白老板笑了起來不說話,白小姐十分嚴肅地對著黑妹說到,"你知道我們白家在大唐國有多少家酒樓,一家酒樓每天出多少斤糕點嗎?"
白明慧的意思是說,在每塊糕點上刻字根本不現實。
黑妹也不迴答,拿出一個麵粉團子放在桌子上,然後從身上拿出一個小木塊兒,往那麵粉團子上一壓,再拿起來,那麵粉團子上就有一個笑臉的模樣兒。
白老板父女看看黑妹再看看那個麵粉團子,眼中再無疑慮,白老板更是哈哈哈大笑起來,"是個巧心思的!"
白小姐也馬上明白了,隻要把字實現刻好,在整糕點之前直接一個上麵蓋一個戳就行了。
黑妹看她們讚賞的目光也開心了起來,心裏更有底氣了。
"你想糕點上壓什麽字?"
"真,善,美"。
堂屋裏三人談得十分起意,黑妹的創意得到肯定整個人更是精神奕奕,本來她每天就是幹勁兒十足的,現在更象是打了雞血似的。
"白老板,我今天能跟你們一起進城嗎?"
"肯定的啊!"白老板眉心微動,欣然喜色,"每次節慶出售的禮盒你都要親自監工指導。"
"爹,就讓黑妹住在咱們白府吧!方便些!"
白老板點點頭。
"那我的工錢——"黑妹也不扭捏,直接問到。
"比往年多賣出糕點收入的三成。"白老板眼中笑意隱隱,看到黑妹聽到這個分成結果後歡喜的樣子,眼中那笑意一點點地蔓延開來,俊朗的麵容上春風拂麵一樣笑意滿滿。
中午的時候白老板父女兩人跟著胖丫去了溪邊看桃花,踏青,黑妹和她爹在家做飯。
馮貴在竹林裏挖了兩顆剛冒頭的嫩筍子,黑妹澇水以後直接清炒,又炒了個當下的鮮菜,油麥菜,又拿了還剩下一點的冬至肉燉鮮菜。
白家父女吃的連連稱讚,白小姐都多吃了一碗,看向黑妹的眼光更親切了些。
吃完飯黑妹提出要在村裏買村民做的特殊紙殼,白老板二話不說直接出銀子叫她去買。
其實這種紙殼就是鄉裏人用來做鞋子內襯的東西,最裏麵是一層最便宜最糙的牛皮紙,刷上米湯把家裏的一些沒用的破衣服撕成片粘在上麵,這樣有厚度又型些,做鞋子的時候好成型。
黑妹直接對著圍在院子籬笆外的人喊一聲,女人們聽說家裏那東西還能賣錢,趕緊迴家拿紙殼送來。
黑妹肯定是就著和她關係好的人家兒先買,那些平時看不慣黑妹和她沒打好關係的,現在懊悔得腸子都青了。
黑妹直接說了,下次五月七月的都還要,有空大家就做一些,也是給家裏多掙幾個大錢補貼不是,頓時個個說黑妹的好話,誰還跟銀子過不去的啊。
一切妥當後,迴城的時候,黑妹又說了要帶她娘一起進城看病的事後,白老板專門騰出自己的馬車給黑妹娘倆,他和女兒明慧擠一個馬車。
感動的馮貴連連說,好人啊!好人啊!
一行人,兩輛馬車,一輛貨車搖搖擺擺地從大葉村中駛過,將滿村注目著的人遠遠甩在身後。
一村的人各種羨慕嫉妒恨啊!
☆、47
第四十七章*專文
白家的馬車在車軸的交接處似乎都做了處理,馬車內的墊子也鋪得夠厚,所以黑妹和她娘秀姑坐在裏麵一點都沒覺得顛簸,等到馬車進了鎮上了大道更是走得平穩快速。
到了下午邊的時候就已經到青城了,白老板一行直奔悅來酒樓,先把涼菜的貨卸下來。
"黑妹,你是要去給白老板做事的,住在白家的大宅院裏,可我身子不好,上人家家裏不好,我還是住在外麵吧!"秀姑撩了車簾子看了看對黑妹說道。
秀姑說的其實也對,身體有恙去人家家裏住確實是不吉利,更何況是大家大戶的白家。
"娘,要不,我先直接送你去醫館看完大夫再說吧!"
黑妹也有她的想法,一來她確實想第一時間給她娘看身體,二來白家大院肯定規矩多,她還真不想讓她娘委屈著守那些個規矩,見人點頭哈腰下跪見禮的。
於是黑妹直接下車對白老板說了自己的想法。
白老板看了看她,搖著金邊折扇笑了笑,"為成全黑妹的一片孝心我今天親自出馬!"
白小姐在邊上掩袖對著黑妹笑說,"還不快謝謝我爹,有我爹出馬,你娘絕對能看上咱們青城最好的大夫了!"
說完還對著她爹擠擠眼。
黑妹一聽麵上大喜,連忙謝白老板。
青城最好的醫館莫過於百草堂,百草堂最好的醫生莫過於程老,程家世代出名醫,尤其是程老,盡管是在窮鄉僻壤的大葉村,村裏人也都知道程老的大名,可普通人家又哪有機會看名醫的,所以黑妹這一下怎能不高興呢!
很快他們一行直接去了百草堂,也不進臨街的門臉,直接繞到後門。
四人下了馬車,到了門房,那個看門的家丁似乎對白老板很熟悉,態度十分恭敬有禮地請他們入內。
因為黑妹心裏正焦急著她娘身子該是個什麽樣的診斷,壓根就沒心思看這後院的擺設布局,隻覺得空氣中流動著各種藥草香氣,給人感覺十分舒服。
很快進到一件簡樸的堂屋,正上坐著一個山羊白胡子的老頭兒,雙目炯然,麵色紅潤,說話也十分響亮,"小齊來了。"
"父親大人!"
"外公!"白小姐十分親熱地跑了過去直接歪到這個老頭兒的懷裏,此刻才顯露出一點兒十三四歲女孩子的憨態來。
黑妹和秀姑站在一邊不說話,心裏卻已經明白過來了,原來青城最好的大夫程老是白老板已經過世妻子的父親,也就是白小姐的外公,心裏不由得對白老板父女萬分感激了。
等到白齊父女和程老寒暄片刻說到黑妹她娘的時候,黑妹二話不說啪地一下跪在程老麵前,"程老,求求您醫治我娘!"
這老醫生目光灼灼地看了一會兒黑妹,他眼中神色不定。
然而在這個老人的眼中卻看到了黑妹心中的焦慮和關切,這樣一個和她外孫女年歲差不多大的鄉裏女孩,雖然穿著樸素簡陋但眼神堅定沉穩。
"是個孝順的孩子!"他拂了下胡子歎道。
秀姑在一邊看著眼睛也紅紅的,低著頭不說話。
"我娘年輕的時候為了養活我們幾個姐妹和我爹下田上山的,剛出月子就幹活的,把身子都累壞了,後來又流產了,傷了身子,請程老一定救救我娘,我還沒讓我娘享福呢!"
黑妹說到這裏都有些哽咽了,想到她還小的時候,因為芯子已經是成人了,所以很多事情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那時候她娘剛生胖丫,月子還沒做完,她奶奶馮婆子便對著她家一通臭罵,說秀姑不爭氣又生個丫頭,還連累她兒子一個人在田裏累死累活的。
秀姑那時候直接從床上起來去田裏和馮貴一起插秧了,誰勸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