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至於當李侍中來到他麵前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


    一隻手試圖拿起酒杯,被元冠受伸出手指拽了迴來。


    “你不能喝。”


    李苗有些饞酒,咽了口口水,道:“就一口。”


    “一口也不行。”


    元冠受的態度很堅決,直接奪過酒壺放到了自己座椅旁。


    “這些日子,身體感覺好些了嗎?”


    李苗錘了錘大腿,道:“謝至尊掛念,還是老樣子,不好不壞,在家靜養便好些,動的多了便壞些。”


    “子宣和蘇中書誰年長些?”


    李苗笑著捏了捏自己大腿內側的肥肉,感歎道:“臣虛長幾歲,今年三十有九了。哎,恍惚間青蔥已過,不能從軍而征,以至髀肉複生。”


    元冠受站起身,望著滄池水麵上自己倒影,胡子很長了,摸了摸臉龐,多年飽經風霜哪還有少年時那般細膩。


    “時間過得真快。”


    憋了一句感慨,卻不見迴應,扭頭卻見李苗在打酒嗝,已經偷喝了一杯下肚。


    “喝喝喝,這麽愛喝今天朕把未央宮門口的青銅大鼎灌滿酒給你送府上去,身體不好還喝。”


    李苗訕笑道:“不用不用...就一杯,這總不喝酒,人都沒精神了。”


    “臣年輕的時候,呃,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那會兒。”


    李苗眯起了眼睛,似乎想起了什麽:“那時候朝廷大舉征蜀,以高肇為大將軍,與都督甄琛等二十多人都在東堂與宣武帝辭別,親奉圖略,高肇大將軍當時聽說我是蜀人叛逃來的,便召我以假苗龍驤將軍作為向導。


    那時候我激動極了,十幾歲的年紀,一門心思想給叔父報仇雪恨,恨不得打下巴蜀,順江東下親手宰了蕭衍老兒。”


    “後來呢?”


    “後來宣武帝次年就駕崩了,伐蜀之事不了了之,接到孝明帝的書信,高肇大將軍害怕啊,朝夕悲泣,以至羸弱憔悴。將到洛陽時,夜宿瀍澗驛亭,家人夜晚來迎接他,他都不相見。一直到城闕之下,衰服號哭,升到太極殿,奉喪盡哀。


    高陽王元雍先居西柏堂,專決眾事,與領軍於忠秘密商議欲殺高肇,悄悄準備壯士伊壅生等十幾人埋伏在門下省。高肇哭梓宮完後,在百官前麵走入西廊,清河王元懌用眼神示意他,高肇沒反應過來,直接被伊壅生砍死了。


    高陽王元雍代替皇帝下詔痛斥其罪狀,又說刑書未到,高肇便自盡而死,朝廷削除高肇官職爵位,隻以士禮安葬他。等到黃昏,家人從西側門把他的屍體運迴家,其餘親信黨羽,朝廷都不追問,我也僥幸逃過一劫。”


    皇帝顯然對於舊日之事很感興趣,他在其中敏銳地捕捉到了兩個名字,一個是三百斤的胖胖高陽王元雍,另一個則是親手砍死高肇的伊壅生。


    元雍沒什麽好說的,北魏末年曆經無數政治風波的不倒翁,至於伊壅生...這小子元冠受從正光五年西征就認識了,當時伊壅生在齊王麾下效命,怎麽也沒看出來蔫了吧唧的漢子還有這麽輝煌的高光時刻啊。


    高聿和伊壅生是當年齊王兵敗時唯二陪在他身邊的將領,這麽多年悶頭幹活,也沒什麽出彩的戰績,此時聽李苗談起往事,之前猶豫不決的那件事倒是有了眉目。


    “十二大將軍還剩下兩個位置沒定,子宣覺得給伊壅生留一個怎麽樣?齊王係那麽多將領,總得有個出頭的。”


    李苗不可置否,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至尊把這個位置給誰都是理所應當的,齊王係樹一個招牌很合適,剩下的一個呢?”


    元冠受撇了撇嘴,李苗今天提到這件事,肯定是故意提醒他別忘了齊王一係的降將,心眼是真多,還給老子講故事。


    不過這些沒什麽,李苗是孤臣,他從年少時從征的唯一人生目標就是消滅南梁報仇雪恨,這些年了雖然仇恨的動力沒那麽足了,可目標還是沒變的。


    而消滅南梁的人生目標,也是他輔佐元冠受爭天下的動機所在。


    “王思政,或者邱大千,朕還沒想好。”


    元冠受也耍了個小心眼,洛陽戰後王思政很受李苗賞識,這些年在山東一線也立了些功勞。提王思政,或者提白袍衛裏非陳慶之舊部的邱大千,都差不多,他想知道李苗的傾向。


    “邱大千是宿將,在江淮戰場打了十幾年的仗了,資曆很合適。像王思政、獨孤信、賀拔勝這些降將,若是好好給至尊效力,以他們的能力日後少不得封侯之賞。”


    元冠受搖了搖頭,道:“賀拔兄弟在山東,賀拔勝不會真心給朕賣命的。”


    “那就要看侯莫陳悅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了,賀拔兄弟去摻和河北的事情,高歡要是贏了定然會聯合侯莫陳悅報複賀拔兄弟。不過嘛,如今天下大勢,已經不是人力所能逆轉了,高歡贏了也沒用。”


    “子宣這麽篤定高歡能贏?”


    李苗嗤笑一聲,道:“爾朱氏後輩皆是庸才,如何能勝高歡?至尊且放心,如今蜀地已定,陳慶之又全取河東,隻要至尊不急,好好經營蜀地河東,再等幾年便可以掃清最後的障礙了。


    我軍多騎兵,河東、巴蜀要急下,機不可失。河北、山東地形不夠險峻,完全可以等人口優勢轉化為兵力優勢時,以堂堂正正之師碾壓過去,杜絕一切陰謀詭計。”


    元冠受頷首,如今西魏治下一千一百萬在冊人口,東魏的河北隻有二百多萬人,山東隻有不到一百萬人。


    南梁實際人口要多一些,但在冊人口數量非常可憐,荊襄一百多萬人,淮揚三百多萬人,其中在冊人口很多是流民。


    也就是說,按地盤大小來對比國力,西魏比南梁比東魏大概是5:2:2。


    按人口多寡來對比國力,西魏比南梁比東魏大概是11:4:3。


    怎麽看,西魏都有壓倒性的國力優勢,況且這還是把東魏的河北山東諸侯算作一個整體對待。而人口對比之所以比地盤對比的數據還要誇張,是因為西魏清查田畝、人口,揪出了很多寺廟、豪強、門閥的附屬人口,也就是“隱戶”


    李苗所言的人口優勢轉化為兵力優勢的時間節點,大概就在昭武十七年到十九年左右,那個時候,西魏立國之初參與過大戰的老兵普遍剛剛三十歲出頭,還在當打之年,而關隴、河南、河東、巴蜀新一代的府兵男丁則經過了漫長的訓練,達到了可以征兵的年紀,到時候人口優勢就會形成顯著的兵力優勢。


    再往後,這個兵力數量的紅利就會漸漸消失,徹底完成新老交替。


    也就是說最穩妥的方案,就是積蓄國力,等到物資、兵力對其他勢力形成壓倒性優勢,且黑火藥、原始火炮、板甲、熱氣球等裝備能成建製列裝軍隊,到了那時候,就能形成質量與數量的雙重降維打擊。


    這也是三國時曹魏采取的策略,人口基數在哪裏擺著,隻要頂住蜀漢和東吳的聯合進攻,拖到生產力和人口恢複到漢末水準,此消彼長之下,就是穩贏的局麵。


    當然,前提是元冠受能保持身體健康多活十年二十年,讓太子成長起來,保證不會有司馬懿那樣的權臣篡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魏天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不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不渡並收藏北魏天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