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冠受作為皇帝的生活,從來都沒有“今日,無事。”


    處理元稽隻是他百忙之中的一件小事,去孝陵一趟,看望地下的二位,說說心裏話,在計劃中都比處理元稽的分量要重得多。


    就如同當年他在洛陽跟齊王說的那句“二十年功業,八千裏風塵,說與山鬼聽”,到了元冠受這個高不勝寒的位置,能真對其說出心裏話的,也隻有地下的死人了。


    皇帝也是需要心理疏導的,在嘮嘮叨叨沒頭沒尾的磨嘰了一個多時辰後,將內心的垃圾情緒都傾倒了出去,在迴長安的路上,元冠受明顯心情好了不少。


    “軍情司統計的數字弄完了嗎?”


    蕭凱略有躊躇,道:“量太大了,還在整理。”


    “三日之內,朕要看結果。”


    對於巴蜀的貨幣戰爭,絕不是元冠受拍腦袋就能完成的,這其中需要大量的物價數據調查,巴蜀乃至梁國的流通貨幣體量估算,以及己方所需要的準備偽造的鐵五銖數量預計。


    “還有什麽事要朕決斷的?趕緊一起說了,再過一段時間,朕就要去巡視關隴了。”


    元冠受看蕭凱猶猶豫豫的樣子,忍不住又拍了他肩頭一巴掌。


    “楊家,華陰楊家,至尊要不要去看看?楊司徒要不行了,聽說也就是這幾天的工夫了。”


    “楊老頭,隨他去。”


    說了句氣話,元冠受冷靜了一下,覺得好像還是得去一趟。


    楊椿已經七十七歲高齡了,雖說在他的生命的末期,帶著楊家人堅持不懈地跟蕭寶夤、元顥乃至元冠受作對。


    可畢竟都是公怨,要說私仇,也談不上。


    華陰距離長安隻有數十裏,楊椿曆仕四朝,現在隻掛了個司徒的虛職,可畢竟是在關隴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人物,門生故吏無數,皇帝對於他的態度,其實並不代表對於其人如何如何。


    華陰的楊家,是弘農楊氏的重要分支,在這兩代人才輩出後,甚至有淩駕於弘農本家之上的意味。


    更深層次地講,是皇帝對華陰楊氏乃至關隴漢閥的一個態度。


    如果說跟元冠受作對過,那就被皇帝冷眼相待,那關隴地區符合這種條件的門閥可不少。如今元冠受的種種施政改革,已經在某些層麵上觸及了他們的利益,比如教育,比如勒令退迴侵占的公田等等。


    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元冠受覺得就沒必要再去刺激這些高門大閥了。


    學會妥協是成年人的無奈,而政治的本質恰恰就是互相妥協,畢竟用刀子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


    “去一趟吧。”


    ..................


    皇帝登門,華陰楊氏開中門以對。


    舉族百餘口前來迎接,烏泱泱的跪了一大片,給足了皇帝的麵子。


    沒有誰是真的能長久地活在逝者的仇恨中的,況且,有很多人巴不得能攀上統治日漸穩固的皇帝的高枝。


    家族大了,人心也就難以避免地齊不了。


    認真說來的話,當年楊昱死在高平之戰中,種種陰謀也就是無憑無據的猜測,元冠受沒參與過高平之戰,那場戰打得那麽慘,崔延伯都陣亡了,楊昱怎麽死的,鬼知道。


    所以這件事其實跟元冠受沒什麽關係,真有關係的過節,是蕭寶夤和楊椿爭奪西征軍主帥的事情,那件事確實是元冠受親自謀劃參與的。


    驅虎吞狼之策,是他定的,趕著偽秦軍的殘兵過了隴口,讓楊椿兵敗下台,也確實是他幹的。


    在權力麵前,種種陰私勾當,也沒什麽所謂,更何況,如今他已經是九五之尊了。


    作為臣子的楊家,就更沒有什麽可以怨恨的,楊家這麽多後輩子弟還要出仕入朝,誰會和自己的前途過不去呢?


    楊椿的臥室裏,濃鬱的中藥苦味彌漫著。


    老頭還是像從前一樣固執,他是個刻板的儒者,堅持讓家人給他穿好隆重的朝服,哪怕如今他已經很難從床上起來。


    “楊司徒,朕來看你了。”


    靠近了看楊椿,他確實老了,老到臉頰凹陷到骨頭都凸了出來,渾濁的眼珠裏沒有了任何神采。


    見元冠受進來看望他,楊椿掙紮著想要起身,卻被家人按住。


    楊家的人很清楚老頭子的身體狀況,再折騰幾下,說不定現在就直接沒了。


    坐在床邊,沉默了片刻,元冠受率先開口。


    “朕聽說楊司徒臨離京時,告誡子侄兒孫,楊家之所以有高官厚祿,正是對朝廷忠貞,小心謹慎,不議他人過失,對人們不分貴賤,均以禮相待。有的人坐著待客,有的人趨附權勢門庭,有的人好議論別人長短,這些都是立身處世之大忌。人應有滿足的時候,不可苟求千載之名。”


    “老臣...慚愧。”


    楊椿幹癟的嘴巴開合著,牙齒已經掉的差不多了,從喉管裏發出混雜著氣聲的話語。


    “齊王當年還在的時候,朕做的事情,讓楊司徒黯然去職,難堪了。這麽多年,一直沒機會跟楊司徒聊聊。”


    楊椿搖了搖頭,道:“陳年...往事,至尊提它作甚。老臣,太衰老了,不能為至尊做點事了。”


    楊椿渾濁的眼珠裏,開始漸漸有了神采,說話也利索了一點。


    元冠受心裏一緊,楊老頭這可不是什麽好征兆,別自己一登門他蹬腿了。


    “這幾年...關隴百姓生活的變化,老臣看在眼裏的。”


    “至尊,是個好皇帝。”


    “楊家人求權位,是為了保子孫後代,政爭也是出於公心,至尊切莫介懷。”


    斷斷續續地,老頭又說了幾句,忽然,楊椿幹枯如老樹般的手握住了元冠受的胳膊,他似是迴憶起了什麽,眼神中滿是沉湎,說話也能完整地大段大段說了出來。


    “景明四年的時候啊,那是三十年前吧?哎,人這一老,記不清了。


    那時候梁州武都氐人楊會率眾起事,宣武帝命我以冠軍將軍、都督西征諸軍事,率領大軍前去鎮壓。


    當年五月,我殺了數千氐人,可很奇怪,這些氐人被殺的整個部落都沒了,還敢半路截奪官府運輸的軍糧。


    那時候這些截糧的氐人被我抓住,想都沒想,就殺了。有個士兵暴虐,用刀剖開了氐人的肚子,那氐人的肚子裏,全是塞得滿滿當當的樹皮。


    老百姓,餓極了啊。


    正始二年四月,東益州仇池郡氐人再次起事,還是我去鎮壓的。正始三年,秦州羌人起事,涇州各族紛紛響應,關隴大震。我隨安西將軍元麗領兵鎮壓,元麗用了我的緩師誘敵之計,乘著叛軍鬆懈偷襲成功。迴朝後,我升了太仆卿,加授安東將軍。”


    元冠受聽著楊老頭嘮嘮叨叨地講著前朝往事,也沒有什麽不耐煩,反而聽得很認真。


    “所以啊,孝昌年間的時候,老臣是真不想在當這關中大都督了,隴口兵敗,老臣去職也是順水推舟。朝廷用老臣,是因為從宣武帝開始,老臣就負責鎮壓關隴起事的民眾。


    鎮壓一次,老臣的官帽子就換個新的,官職越來越高,可老臣就在想,老百姓為什麽沒完沒了的造反?是他們活著沒事幹,非得想去死?”


    元冠受默然道:“能活著,誰想去死。”


    楊椿重重地咳嗽了兩聲,他的麵色變得紅潤了起來。


    “至尊,為天下人謀個活路吧。老臣出生時,天下分裂,百姓離亂。老臣如今快死了,天下還跟以前沒什麽差別。若是真有來世,老臣寧願做個太平人,也不願再拿老百姓的人頭,換這頂官帽子嘍。”


    昭武三年三月初七,司徒楊椿病逝於華陰老宅中,元冠受下旨追贈太師,諡號文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魏天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不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不渡並收藏北魏天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