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本就有諷刺唐明皇喜好楊玉環的美色,耽誤朝政,禍亂天下的意思在內。
而張嫣是怎麽進宮當上皇後的?是皇帝海選天下五千名美女,經過八輪考驗才進了宮的,當時張嫣的美貌遭到了客印月猜忌,要將她拿掉,皇帝硬是欽點張嫣,讓她主持中宮。
這麽一看那句“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招選在君王側”以及什麽“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也能按在張嫣身上啊,幸好朱由校沒有“從此君王不早朝”要不然她的尷尬症又要犯了。
所幸,常威的嗓子著實不錯,高音穩,中音準,低音沉,該顫的地方顫,該轉的地方轉,總之一句話--通透。
在座的都是人精老狐狸之流,很快便忘記之前的不快,投入到歌聲中去了,有些人還得意的想到:自己也是逼常威當眾唱歌的人。一副與有榮焉的自賞心態,常威心中卻沒這麽多想法,唱歌嘛,有什麽的,這跟榮辱有什麽關係。
長長的長恨歌唱完,常威似乎上癮了,自告奮勇的唱起了精忠報國和秦風無衣,最後還來了一段《從軍歌》,這是後世那首慷慨激昂的《知識青年從軍歌》改的。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唿同袍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建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龍城七月複河套,朔襄青寧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彈遮沈陽;
一夜搗碎建奴穴,白山黑水盡赤色。
鬆遼河畔揚漢旗,唿倫貝爾醉胡姬;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裏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大明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環球同沐大漢風!
先前因為‘重色思傾國’而略顯不快的皇帝動容歡唿,“絕域輕騎催戰雲,環球同沐大漢風,好詩詞好氣魄!”
“龍城七月複河套,國公爺為你寫了詩,龍城兄你要名傳千古了啊!”卓啟振無比羨慕的說道。
馬烈那明亮的眸子裏似乎有東西要跳出來一般,迴味好一陣子才道:“朔襄青寧次第平,大家都在詩裏嘛,後人說起這首詩詞,定會問朔方,定襄,青龍,大寧是誰收複的,肯定有你老兄的名字。”
“誓掃建奴不顧身,小家夥這是用詩明誌啊,看來老夫白勸說嘍。”袁可立笑嗬嗬的說道,顯然是想到常威不會聽他的,依然會身先士卒。
“哪是明誌,分明是誇功嘛,漢終軍、班定遠,弱冠係虜請長纓,嘿。”常寬雖是麵帶苦笑,可語氣中的讚賞怎麽都掩飾不住。常威二十一歲出塞,可不就是弱冠嘛。
皇後張嫣輕輕念道:“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秦國公這份忠貞發自肺腑,真乃赤誠之人啊。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這是功臣應得的。”
皇帝昂然說道:“等他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彈遮沈陽;一夜搗碎建奴穴,白山黑水盡赤色之時,朕要親自出朝陽門迎接!”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裏歡騰驕紅顏。他有很多紅顏吧?”長安公主朱徽姃默念這一句,眼神迷離,思緒飄飛。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秦國公沒有因為軍功而驕傲,依然很清醒,好啊,好!”兵部職方司郎中,跟身邊那位刑部清吏司郎中低聲討論著。
這位卻說,“我喜歡鬆遼河畔揚漢旗,唿倫貝爾醉胡姬,何等的豪邁昂揚?要是國公夏天出塞,我倒願意投軍相隨,也試試那醉胡姬的感覺!”
有人不同意了,“國史明標第一功,大明從此號長雄。尚留餘威懲不義,環球同沐大漢風!這才叫氣魄!”
旁邊一位哼唧一聲,“要說文采氣魄自然是‘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這句了,其它的倒一般。”
“人家秦國公都說了這叫從軍歌,是拿來唱的,士兵們管你什麽文采,慷慨雄壯鼓舞人心才是最好的。就像精忠報國,肯定對不上什麽詞牌,但你聽了沒有熱血上湧的感覺嗎?”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這叫什麽話?儒生怎麽了?治理天下還不得讀書人嘛。”
常威落座後又笑了,怒氣值+20,來自國子監監丞陸萬齡。
連唱了幾首歌讓禦宴的氣氛陡然高漲起來,皇帝開懷大笑,“無畏啊,你還說自己學問不好,這幾首戰歌仔細雕琢一下就是不錯的詩詞嘛,前幾天不是還有一首詩,一篇少年中國說,加上金陵十二釵,三俠五義,還有國富論,海權論,將兵論,快有百萬字了吧?”
皇後接過話頭,“大約七八十萬字了,金陵十二釵和戰爭論做完,定然過百萬。”
皇帝點點頭,“你是詩詞文章都有啊,做學問很有一套嘛,比古之大儒也不遑多讓。以後,不打仗了寫點文章也是不錯的。”
“臣主要興趣在機器上,詩詞文章小道罷了。”這句必須趕緊補上,要不然那些無聊文人天天來找自己切磋、辯論,還不得煩死?
袁可立雙眼一亮,“戰爭論?這又是什麽時候寫的,聽名字要比將兵論更大氣一些,好像更偏向戰略,你要跟孫子兵法比一比嗎?”
常威咳了一聲,雖然戰爭論與孫子兵法是東西方兩大戰爭哲學寶典,但袁可立也太敢說了吧?
“老師,我得罪的人已經夠多了,您可不能害我。”
說笑一句,搬出戰爭論中一些名句來作為說明,沒辦法,這就是抄襲的代價。
“我認為,經驗比一切哲理有價值得多,企圖為軍事學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論,保證指揮官到處都有依據,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戰爭理論主要是幫助指揮官確定思考的基本線索,而不應該像路標那樣指出行動的具體道路。”
袁可立指揮過多次戰鬥,是識貨的,“很有見地,這是為將兵論做出的反思嗎?是告誡別人不要盲目信任你哪一套?”
“是的,世上沒有最好的,隻能用最不差的,將兵論就是那最不差的,屬於大致上正確。”
“什麽樣的人可以稱為軍事天才?這種人與其說是有創造精神的人,不如說是有鑽研精神的人;與其說是單方麵發展的人,不如說是全麵發展的人;與其說是容易激動的人,不如說是頭腦冷靜的人。”
常威這些似是而非又富有哲理的話,將所有人都震住了,但下一刻,他卻“嗬嗬”一聲。
“而我就是最冷靜的,最喜歡鑽研的,最有創造力的,最全麵的人才--或者可以叫我天才!”
嘩啦!
怒氣值+20,+20,+20……來自袁可立,常寬,朱由校……(未完待續。)
而張嫣是怎麽進宮當上皇後的?是皇帝海選天下五千名美女,經過八輪考驗才進了宮的,當時張嫣的美貌遭到了客印月猜忌,要將她拿掉,皇帝硬是欽點張嫣,讓她主持中宮。
這麽一看那句“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招選在君王側”以及什麽“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也能按在張嫣身上啊,幸好朱由校沒有“從此君王不早朝”要不然她的尷尬症又要犯了。
所幸,常威的嗓子著實不錯,高音穩,中音準,低音沉,該顫的地方顫,該轉的地方轉,總之一句話--通透。
在座的都是人精老狐狸之流,很快便忘記之前的不快,投入到歌聲中去了,有些人還得意的想到:自己也是逼常威當眾唱歌的人。一副與有榮焉的自賞心態,常威心中卻沒這麽多想法,唱歌嘛,有什麽的,這跟榮辱有什麽關係。
長長的長恨歌唱完,常威似乎上癮了,自告奮勇的唱起了精忠報國和秦風無衣,最後還來了一段《從軍歌》,這是後世那首慷慨激昂的《知識青年從軍歌》改的。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唿同袍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建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龍城七月複河套,朔襄青寧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彈遮沈陽;
一夜搗碎建奴穴,白山黑水盡赤色。
鬆遼河畔揚漢旗,唿倫貝爾醉胡姬;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裏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大明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環球同沐大漢風!
先前因為‘重色思傾國’而略顯不快的皇帝動容歡唿,“絕域輕騎催戰雲,環球同沐大漢風,好詩詞好氣魄!”
“龍城七月複河套,國公爺為你寫了詩,龍城兄你要名傳千古了啊!”卓啟振無比羨慕的說道。
馬烈那明亮的眸子裏似乎有東西要跳出來一般,迴味好一陣子才道:“朔襄青寧次第平,大家都在詩裏嘛,後人說起這首詩詞,定會問朔方,定襄,青龍,大寧是誰收複的,肯定有你老兄的名字。”
“誓掃建奴不顧身,小家夥這是用詩明誌啊,看來老夫白勸說嘍。”袁可立笑嗬嗬的說道,顯然是想到常威不會聽他的,依然會身先士卒。
“哪是明誌,分明是誇功嘛,漢終軍、班定遠,弱冠係虜請長纓,嘿。”常寬雖是麵帶苦笑,可語氣中的讚賞怎麽都掩飾不住。常威二十一歲出塞,可不就是弱冠嘛。
皇後張嫣輕輕念道:“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秦國公這份忠貞發自肺腑,真乃赤誠之人啊。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這是功臣應得的。”
皇帝昂然說道:“等他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彈遮沈陽;一夜搗碎建奴穴,白山黑水盡赤色之時,朕要親自出朝陽門迎接!”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裏歡騰驕紅顏。他有很多紅顏吧?”長安公主朱徽姃默念這一句,眼神迷離,思緒飄飛。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秦國公沒有因為軍功而驕傲,依然很清醒,好啊,好!”兵部職方司郎中,跟身邊那位刑部清吏司郎中低聲討論著。
這位卻說,“我喜歡鬆遼河畔揚漢旗,唿倫貝爾醉胡姬,何等的豪邁昂揚?要是國公夏天出塞,我倒願意投軍相隨,也試試那醉胡姬的感覺!”
有人不同意了,“國史明標第一功,大明從此號長雄。尚留餘威懲不義,環球同沐大漢風!這才叫氣魄!”
旁邊一位哼唧一聲,“要說文采氣魄自然是‘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這句了,其它的倒一般。”
“人家秦國公都說了這叫從軍歌,是拿來唱的,士兵們管你什麽文采,慷慨雄壯鼓舞人心才是最好的。就像精忠報國,肯定對不上什麽詞牌,但你聽了沒有熱血上湧的感覺嗎?”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這叫什麽話?儒生怎麽了?治理天下還不得讀書人嘛。”
常威落座後又笑了,怒氣值+20,來自國子監監丞陸萬齡。
連唱了幾首歌讓禦宴的氣氛陡然高漲起來,皇帝開懷大笑,“無畏啊,你還說自己學問不好,這幾首戰歌仔細雕琢一下就是不錯的詩詞嘛,前幾天不是還有一首詩,一篇少年中國說,加上金陵十二釵,三俠五義,還有國富論,海權論,將兵論,快有百萬字了吧?”
皇後接過話頭,“大約七八十萬字了,金陵十二釵和戰爭論做完,定然過百萬。”
皇帝點點頭,“你是詩詞文章都有啊,做學問很有一套嘛,比古之大儒也不遑多讓。以後,不打仗了寫點文章也是不錯的。”
“臣主要興趣在機器上,詩詞文章小道罷了。”這句必須趕緊補上,要不然那些無聊文人天天來找自己切磋、辯論,還不得煩死?
袁可立雙眼一亮,“戰爭論?這又是什麽時候寫的,聽名字要比將兵論更大氣一些,好像更偏向戰略,你要跟孫子兵法比一比嗎?”
常威咳了一聲,雖然戰爭論與孫子兵法是東西方兩大戰爭哲學寶典,但袁可立也太敢說了吧?
“老師,我得罪的人已經夠多了,您可不能害我。”
說笑一句,搬出戰爭論中一些名句來作為說明,沒辦法,這就是抄襲的代價。
“我認為,經驗比一切哲理有價值得多,企圖為軍事學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論,保證指揮官到處都有依據,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戰爭理論主要是幫助指揮官確定思考的基本線索,而不應該像路標那樣指出行動的具體道路。”
袁可立指揮過多次戰鬥,是識貨的,“很有見地,這是為將兵論做出的反思嗎?是告誡別人不要盲目信任你哪一套?”
“是的,世上沒有最好的,隻能用最不差的,將兵論就是那最不差的,屬於大致上正確。”
“什麽樣的人可以稱為軍事天才?這種人與其說是有創造精神的人,不如說是有鑽研精神的人;與其說是單方麵發展的人,不如說是全麵發展的人;與其說是容易激動的人,不如說是頭腦冷靜的人。”
常威這些似是而非又富有哲理的話,將所有人都震住了,但下一刻,他卻“嗬嗬”一聲。
“而我就是最冷靜的,最喜歡鑽研的,最有創造力的,最全麵的人才--或者可以叫我天才!”
嘩啦!
怒氣值+20,+20,+20……來自袁可立,常寬,朱由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