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皇極門皇帝坐上暖轎,魏忠賢和常威一左一右跟著,走了一陣皇帝在轎子裏問道:“老魏,袁老師做內閣首輔你有沒有意見?”
這已經是皇帝第二次問魏忠賢了,他知道皇帝心意已決,再不表態,皇帝會不高興的,於是,也就不敢說有意見,隻能迴一句:“皇上聖明,袁閣老是最適合的人選。”
魏胖子之所以能操縱朝政,是因為皇帝不願上朝,把事情都交給他辦了,一旦皇帝親自處理政事,他就隻能在下麵搞點小動作撈點錢財銀子,想要左右內閣人選那是再無可能的了。
皇帝又道:“朕昨天打了崔應元,剛才又杖斃黃平,驅逐顧秉謙。知道為什麽嗎?因為無畏根基淺,朝廷裏這些老資格都不服他,朕自然要為他撐腰,否則,豈非任人欺負?”
魏胖子滿口苦水,欺負常威?誰敢啊,現在他不欺負人都是好事情了!
“你和無畏都是朕信的過的人,管好手下人,不要讓他們打著你的旗號惹事。你下去跟他們說說,不要老是找無畏的麻煩,要不然挨了板子,丟了官,可別後悔!”
皇帝這麽給常威麵子,魏忠賢徹底沒脾氣了,“是是是!奴婢知道了,這就去傳話。”
正要離去,卻被皇帝叫住了,“老魏,你在哪吃飯?朕叫人送禦膳給你,再忙也要先吃飯。”
這一通關心又讓魏忠賢感動不已,“老奴叩謝皇上,老奴準備去皇極門。”
皇帝嗯了一聲,帶著常威去了,魏忠賢在原地發了一陣呆,又轉身折迴了皇極門。
迴了乾清宮,客印月遠遠的迎了上來,向常威擠眉弄眼賣弄一下風情,才道:“皇上,皇後來了。”
昨晚得知皇後張嫣是飄渺的人之後,常威才知道客印月忌憚皇後的原因。
“皇後這時候來幹什麽?想必是知道早朝的消息了,不知道皇後和飄渺是哪一派的?他們在朝廷的代理人又是誰呢?”
進了宮門,隻聽前方腳步窸窣,常威打眼看去隻見:皇後施施然而來,她雲鬢裏插著攢花獅子戲繡球赤銀篦,耳戴赤金嵌紅寶石石榴花耳墜,身著黛色刻絲折枝牡丹素麵蜀繡雞心領斜襟中衣,身披繡白色鏤花梅花竹葉煙紗軟煙羅。潔白如玉的手上戴著一個翠珠連袂金釧,腰係撒花緞麵絛,帶上掛著一個折枝花的荷包,下穿茜色柿蒂紋繡裙,腳步輕盈,儀態柔美,行走間不見繡鞋。
白皙的鵝蛋臉,眉凝目朗的杏眼,柔順的發髻垂肩而下,整個人秀雅脫俗惠質蘭心。皇後不僅穿著打扮美麗大方,更重要的是氣質脫俗,落落大方,自信雍容,不愧是從八千人從選出來的皇後啊!
皇帝招唿她用膳,皇後卻說吃過了,反而命人捧出一具古琴,在一邊彈奏起來,琴聲悠揚,技藝頗為不凡。
待到一曲終了,皇帝問道:“無畏,皇後這琴音如何啊?“
常威咽下口中食物,搖頭道:“慚愧,臣不通音律,分辨不來。”
“不通音律?”皇帝點點他道:“不要假客氣,那首精忠報國可是朗朗上口的。”
常威迴道:“那首是戰歌嘛,隻要慷慨激昂就夠了,比琴曲簡單多了。”
皇後接口道:“本宮聽說秦國公曾上書盛讚載堉王子的十二平均律,怎麽會不通音律呢?想必是本宮這點技藝難入國公法眼吧。”
得,自己挖的坑還得自己填,常威低頭道:“不敢,臣雖然不通音律,卻也聽的出娘娘技藝嫻熟,方才所奏琴曲乃是上佳之作!”
“哦?還請國公指點!”皇後抬頭看著他道。
沒事找事?常威心中暗罵,原本他對皇後很是敬重,但知道她是飄渺弟子後,那點好感便蕩然無存了,可厭惡歸厭惡,還得迴答啊。
硬著頭皮胡謅道:“娘娘的琴曲,曲調順暢,轉寰自如,琴音悠揚,連綿不絕,令臣如癡如醉。”
皇後啞然失笑,“國公真是言辭便給,見聞廣博啊!”
皇帝搖頭道:“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這番說辭用在哪裏都說得通!”
常威隻得尷尬的笑笑,然後低下頭用禦膳堵上自己的嘴巴,他是不打算再開口了,可皇後並不想放過他。
“方才一曲尚未盡興,不若本宮在奏一曲,請皇上和國公鑒賞,如何?“
常威想說不要,但是人家問的不止是他,而且他也不敢明晃晃的得罪皇後,皇後叮叮咚咚的撥了幾下琴弦,調整了一下弦音,開始專注於彈奏。
所謂琴為心聲,古琴這種樂器並不適合別人欣賞,隻適合自彈自賞,除非大家所想一致,否則很難引起共鳴。
一曲奏罷,皇帝叫一聲好,皇後恢複了那淡雅從容的模樣,問常威這一曲如何。
這曲子恰好常威知道,索性賣弄一下:“臣聞,東漢嘉平年間,蔡邕入青溪訪鬼穀先生,所居之山有五曲,一曲製一弄,山之東曲,常有仙人遊,故作《遊春》;南曲有澗,冬夏常淥,故作《淥水》;中曲深邃岑寂,故作《幽居》;北曲高岩,猿鳥所集,感物愁坐,故作《坐愁》;西曲灌水吟秋,故作《秋思》。三年曲成,出示名士馬融,大異之。”
“娘娘方才一曲,仿若高山流水,淙淙細細,百轉千迴,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怡。當是\''淥水\''無疑!”
說罷,常威搜腸刮肚的摸出一首詩來,“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皇後殿下琴曲超卓,臣佩服!”
常威雖然展露過許多才華,但絕不是談論琴棋書畫的文人雅士,皇帝有些驚訝,“你當真識琴?難得難得。”
常威張口就扯謊:“以前二哥跟臣講蔡文姬,順便就記住了她父親的事情,別的臣可真的不懂了。”
皇後輕輕點頭道:“國公是文人雅士一流,何必謙虛。隻是,國公應該主意風度,廷議中言辭豪放未免會有損國公清名,也會辜負皇上栽培之心啊。”
聽到我罵人,所以趕來教訓我?這下,常威才明白皇後為什麽現在來乾清宮了,不過,她肯定不是閹黨,那麽故意在皇帝麵前說這些,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姿態嗎?真的是跟客印月爭寵?可惜啊,爭寵不用自己國色天香的本錢,反而用這種不疼不癢的辦法,效果未免太差了吧!
常威也不是任人教訓的人,坐正身子,低垂著眼瞼道:“臣不是文人,臣隻是書生。”
“哦?”皇帝看皇後一眼,再看常威一眼,眉頭動了動問道:“此話怎講?”
常威從容迴道:“臣以為,讀書人可分為兩種,一種叫文人,一種叫書生。”
“文人是相輕的,他們膽小、懦弱又無恥,言必稱孔孟,論必及程朱。然而,聖人之言隻不過是他們攫取利益的工具,為了升官發財可隨時改變立場。出賣朋友,違背律法更不在話下,根本沒有信念可言。”
“文人沒有什麽本事,卻喜好附庸風雅,諂媚上位者,他們拉幫結派,打擊異己,嫉賢妒能。遇上那些做出一點事情又勢單力薄的人,文人們口中不屑,心中嫉妒,繼而群起攻之,辱罵、抨擊、陷害,無所不用其極。然而,遇上實力強橫,手段強硬的,便會無恥的歌功頌德,繼而諂媚巴結,極為令人不齒!”
“書生是意氣的,他們生硬倔強,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隻認道理,不認人。平時不惹事隻做事,一旦有人做出違背道理、律法的事情,他們會拚命,看著文文弱弱的,卻會讓文人心驚膽顫。”
“曆來朝廷裏文人多,書生少,但就是有這些關鍵時刻敢於舍命相爭的書生,朝廷才能安然運轉,不至於出大差錯!”
“文人,書生。”
皇帝喃喃自語,皇後若有所思,一時間,乾清宮暖閣沉寂了下來。(未完待續。)
這已經是皇帝第二次問魏忠賢了,他知道皇帝心意已決,再不表態,皇帝會不高興的,於是,也就不敢說有意見,隻能迴一句:“皇上聖明,袁閣老是最適合的人選。”
魏胖子之所以能操縱朝政,是因為皇帝不願上朝,把事情都交給他辦了,一旦皇帝親自處理政事,他就隻能在下麵搞點小動作撈點錢財銀子,想要左右內閣人選那是再無可能的了。
皇帝又道:“朕昨天打了崔應元,剛才又杖斃黃平,驅逐顧秉謙。知道為什麽嗎?因為無畏根基淺,朝廷裏這些老資格都不服他,朕自然要為他撐腰,否則,豈非任人欺負?”
魏胖子滿口苦水,欺負常威?誰敢啊,現在他不欺負人都是好事情了!
“你和無畏都是朕信的過的人,管好手下人,不要讓他們打著你的旗號惹事。你下去跟他們說說,不要老是找無畏的麻煩,要不然挨了板子,丟了官,可別後悔!”
皇帝這麽給常威麵子,魏忠賢徹底沒脾氣了,“是是是!奴婢知道了,這就去傳話。”
正要離去,卻被皇帝叫住了,“老魏,你在哪吃飯?朕叫人送禦膳給你,再忙也要先吃飯。”
這一通關心又讓魏忠賢感動不已,“老奴叩謝皇上,老奴準備去皇極門。”
皇帝嗯了一聲,帶著常威去了,魏忠賢在原地發了一陣呆,又轉身折迴了皇極門。
迴了乾清宮,客印月遠遠的迎了上來,向常威擠眉弄眼賣弄一下風情,才道:“皇上,皇後來了。”
昨晚得知皇後張嫣是飄渺的人之後,常威才知道客印月忌憚皇後的原因。
“皇後這時候來幹什麽?想必是知道早朝的消息了,不知道皇後和飄渺是哪一派的?他們在朝廷的代理人又是誰呢?”
進了宮門,隻聽前方腳步窸窣,常威打眼看去隻見:皇後施施然而來,她雲鬢裏插著攢花獅子戲繡球赤銀篦,耳戴赤金嵌紅寶石石榴花耳墜,身著黛色刻絲折枝牡丹素麵蜀繡雞心領斜襟中衣,身披繡白色鏤花梅花竹葉煙紗軟煙羅。潔白如玉的手上戴著一個翠珠連袂金釧,腰係撒花緞麵絛,帶上掛著一個折枝花的荷包,下穿茜色柿蒂紋繡裙,腳步輕盈,儀態柔美,行走間不見繡鞋。
白皙的鵝蛋臉,眉凝目朗的杏眼,柔順的發髻垂肩而下,整個人秀雅脫俗惠質蘭心。皇後不僅穿著打扮美麗大方,更重要的是氣質脫俗,落落大方,自信雍容,不愧是從八千人從選出來的皇後啊!
皇帝招唿她用膳,皇後卻說吃過了,反而命人捧出一具古琴,在一邊彈奏起來,琴聲悠揚,技藝頗為不凡。
待到一曲終了,皇帝問道:“無畏,皇後這琴音如何啊?“
常威咽下口中食物,搖頭道:“慚愧,臣不通音律,分辨不來。”
“不通音律?”皇帝點點他道:“不要假客氣,那首精忠報國可是朗朗上口的。”
常威迴道:“那首是戰歌嘛,隻要慷慨激昂就夠了,比琴曲簡單多了。”
皇後接口道:“本宮聽說秦國公曾上書盛讚載堉王子的十二平均律,怎麽會不通音律呢?想必是本宮這點技藝難入國公法眼吧。”
得,自己挖的坑還得自己填,常威低頭道:“不敢,臣雖然不通音律,卻也聽的出娘娘技藝嫻熟,方才所奏琴曲乃是上佳之作!”
“哦?還請國公指點!”皇後抬頭看著他道。
沒事找事?常威心中暗罵,原本他對皇後很是敬重,但知道她是飄渺弟子後,那點好感便蕩然無存了,可厭惡歸厭惡,還得迴答啊。
硬著頭皮胡謅道:“娘娘的琴曲,曲調順暢,轉寰自如,琴音悠揚,連綿不絕,令臣如癡如醉。”
皇後啞然失笑,“國公真是言辭便給,見聞廣博啊!”
皇帝搖頭道:“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這番說辭用在哪裏都說得通!”
常威隻得尷尬的笑笑,然後低下頭用禦膳堵上自己的嘴巴,他是不打算再開口了,可皇後並不想放過他。
“方才一曲尚未盡興,不若本宮在奏一曲,請皇上和國公鑒賞,如何?“
常威想說不要,但是人家問的不止是他,而且他也不敢明晃晃的得罪皇後,皇後叮叮咚咚的撥了幾下琴弦,調整了一下弦音,開始專注於彈奏。
所謂琴為心聲,古琴這種樂器並不適合別人欣賞,隻適合自彈自賞,除非大家所想一致,否則很難引起共鳴。
一曲奏罷,皇帝叫一聲好,皇後恢複了那淡雅從容的模樣,問常威這一曲如何。
這曲子恰好常威知道,索性賣弄一下:“臣聞,東漢嘉平年間,蔡邕入青溪訪鬼穀先生,所居之山有五曲,一曲製一弄,山之東曲,常有仙人遊,故作《遊春》;南曲有澗,冬夏常淥,故作《淥水》;中曲深邃岑寂,故作《幽居》;北曲高岩,猿鳥所集,感物愁坐,故作《坐愁》;西曲灌水吟秋,故作《秋思》。三年曲成,出示名士馬融,大異之。”
“娘娘方才一曲,仿若高山流水,淙淙細細,百轉千迴,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怡。當是\''淥水\''無疑!”
說罷,常威搜腸刮肚的摸出一首詩來,“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皇後殿下琴曲超卓,臣佩服!”
常威雖然展露過許多才華,但絕不是談論琴棋書畫的文人雅士,皇帝有些驚訝,“你當真識琴?難得難得。”
常威張口就扯謊:“以前二哥跟臣講蔡文姬,順便就記住了她父親的事情,別的臣可真的不懂了。”
皇後輕輕點頭道:“國公是文人雅士一流,何必謙虛。隻是,國公應該主意風度,廷議中言辭豪放未免會有損國公清名,也會辜負皇上栽培之心啊。”
聽到我罵人,所以趕來教訓我?這下,常威才明白皇後為什麽現在來乾清宮了,不過,她肯定不是閹黨,那麽故意在皇帝麵前說這些,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姿態嗎?真的是跟客印月爭寵?可惜啊,爭寵不用自己國色天香的本錢,反而用這種不疼不癢的辦法,效果未免太差了吧!
常威也不是任人教訓的人,坐正身子,低垂著眼瞼道:“臣不是文人,臣隻是書生。”
“哦?”皇帝看皇後一眼,再看常威一眼,眉頭動了動問道:“此話怎講?”
常威從容迴道:“臣以為,讀書人可分為兩種,一種叫文人,一種叫書生。”
“文人是相輕的,他們膽小、懦弱又無恥,言必稱孔孟,論必及程朱。然而,聖人之言隻不過是他們攫取利益的工具,為了升官發財可隨時改變立場。出賣朋友,違背律法更不在話下,根本沒有信念可言。”
“文人沒有什麽本事,卻喜好附庸風雅,諂媚上位者,他們拉幫結派,打擊異己,嫉賢妒能。遇上那些做出一點事情又勢單力薄的人,文人們口中不屑,心中嫉妒,繼而群起攻之,辱罵、抨擊、陷害,無所不用其極。然而,遇上實力強橫,手段強硬的,便會無恥的歌功頌德,繼而諂媚巴結,極為令人不齒!”
“書生是意氣的,他們生硬倔強,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隻認道理,不認人。平時不惹事隻做事,一旦有人做出違背道理、律法的事情,他們會拚命,看著文文弱弱的,卻會讓文人心驚膽顫。”
“曆來朝廷裏文人多,書生少,但就是有這些關鍵時刻敢於舍命相爭的書生,朝廷才能安然運轉,不至於出大差錯!”
“文人,書生。”
皇帝喃喃自語,皇後若有所思,一時間,乾清宮暖閣沉寂了下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