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正文常威四月初一祭旗出京,到十一月二十七迴京,這一去曆時八個月,行程幾千裏,不但削除山、陝藩王,還斬殺林丹汗,奪迴傳國玉璽,更是橫掃漠南草原,大敗後金貝勒豪格,立下不世之功。


    相對應的那個雄姿英發、風度翩翩的青年臉上也寫滿了征塵,大漠的風刀雪劍將他白皙的膚色染黑了,皮膚更是粗糙不堪,眼中除了興奮、激動更多的是疲憊。


    皇帝看著這張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麵孔,眼眶濕潤了,千言萬語化作一聲輕歎,“愛卿辛苦了!”


    這平凡而飽含關心的話語比什麽歌功頌德,賞賜勉勵更能打動人,感動往往隻在一個瞬間,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足夠了。


    想起皇帝為了自己能進封秦國公,竟然絕食跟大臣們抗爭,常威鼻子一酸,發自內心的跪倒在地,泣不成聲:“臣年輕氣盛,做事單憑一腔熱血,給陛下添麻煩了。”


    這?這是什麽情況?


    麵對立下蓋世奇功的寵臣、能臣,皇帝不是應該大肆褒獎嗎?為何來個真情留露,隻用一句平平常常的“辛苦了”來慰問?


    而這位風頭強勁的年輕能臣,不應該感激涕零的說些“感謝皇帝知遇之恩,為陛下為國朝效死力”嗎?為何反而泣不成聲的說自己的不是?


    麵對這對年輕的君臣,文武百官全都看不懂了!


    但魏忠賢、袁可立、常寬、魏良卿等人看懂了!


    聽了君臣二人的對話,袁可立和常寬的心情是欣喜的;魏忠賢的心情是緊張的,魏良卿的心情卻是崩潰的!


    這哪裏還是君臣當殿問對的情形?分明是兄弟相見,不問功績政事,先拉家常啊,言語神情間流露的滿滿都是關切與融洽啊!


    好在皇帝知道現在不是訴衷腸的時候,收拾心情,笑眯眯的問道:“聽聞愛卿在大寧衛做了一首戰歌,便唱來與朕聽聽。”


    “是!”常威抹幹眼淚,起身凝聲唱道:“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我願守土複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皇帝擊掌讚曰:“好!好一個守土開疆,好一個四方來賀!愛卿真乃國之棟梁也!”


    常威迴道:“臣文辭粗陋,這戰歌難登大雅之堂。不過,臣練兵一年,征戰半年,對火器軍隊以及步、騎陣列略有心得,因而,寫成一部《將兵論》,獻於陛下!”


    這本兵書是常威從係統中兌換的《戰爭藝術概論》加上自己對三段擊,排隊槍斃,線列騎兵,槍炮步騎配合,菱堡,戰壕,嚴酷的軍紀,征戰心得等新式軍隊戰法的理解,編撰而成的,對軍隊來說具有劃時代的前瞻性。


    皇帝一看目錄,全書從戰策、戰略、大戰術、勤務、工程和初級戰術等六個方麵論述戰爭理論,從最基本揀選士兵,練兵,軍紀,陣列,行軍,宿營,進攻,防禦,到工事,堡壘,槍炮步騎配合等所有方麵全部涵蓋。


    皇帝的眼光非常獨到,粗略一看,緩緩說道:“學懂了這本兵書的人不會成為孫武子一類的大兵家,然而任何一個人照這本兵書所言,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將軍,做個合格的總兵官綽綽有餘!”


    常威心悅誠服的說一聲:“陛下聖明,這本兵書是臣根據自身經驗所著,沒有多麽高深的理論,大部分以分析戰爭事例為主,臣以為本書是培養中高級軍官的技術型兵書,當然大將、統帥,就不必理會了。”


    皇帝將這一二十萬字的書稿交給魏忠賢,“速速刊印,交內閣、六部討論,通過之後,分發千戶以上總兵以下軍官,人手一冊!”


    說完兵書,皇帝又問起出京後的詳細事情。


    常威從收拾周王,捉拿河南三司開始說起,而後,陝西削藩,收服八萬流民,奔襲千裏截殺慶王,斬首林丹汗,鎮遠關大戰,帶領二十一騎出塞,結識馬遠,說服蘇泰,冊封額哲,收攏後套部落,征服鄂爾多斯,大戰土默川,接納卓啟振,橫掃二千裏,殺敵超過五十萬,降服部眾五百萬以上,俘獲牲口幾千萬頭,收服漠南七衛,打敗豪格,屠殺科爾沁,焚毀草原。


    雖然,這一係列戰功,長城邊鎮的將士都曾上報,常威也親自發過戰報,但從當事人口中說出來,又是大不相同,皇帝在驚歎之餘叫馬烈、卓啟振、拔都拜虎等人上殿。


    “臣等拜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些人雖然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一方豪雄,但進了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的皇極殿,便不由自主的拜倒在丹樨前。皇帝和朝廷在皇極殿召見他們,不僅是因為常威立下蓋世奇功,更是為了懾服這些化外之人,展示上國雄威,皇帝威嚴!


    “卿等平身!”皇帝對他們拘謹的表現十分滿意,平和的說道:“秦國公上奏,爾等戰功卓著,朕欲賞賜高官厚祿,爾等可願入朝為官?”


    馬烈躬身對道:“啟奏皇上,臣等久居塞外,不讀詩書,不通禮儀,入朝為官恐貽笑大方,臣等願為皇上為大明鎮守塞外,拓土開疆!”


    皇帝微微驚訝,“愛卿言辭得當,禮儀完備,並非不讀詩書之人。秦國公說愛卿是扶風馬氏子弟,可屬實否?”


    “是!”馬烈得了皇帝金口一讚,心情有些激蕩,“臣祖上世居扶風,乃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


    “原來將軍與石柱宣撫使馬祥麟係出一門,卿不辱馬伏波威名啊!”


    皇帝擊節而讚,“詔:馬烈久居塞外心向國朝,助秦國公征服漠南,實乃忠烈之臣,封遼遠侯加征東將軍,統領土默川牧民,率兵鎮守遼西,屬秦國公節製。手下十二勇士俱加將軍號,封四伯,四子,四男爵號,賜綢緞、布帛、衣甲、袍服、車馬、宅邸,其餘人等各有封賞,欽此!”


    多年辛勞,多日征戰,總算修成正果了,而且是將軍加萬戶侯的封賞,馬烈和他的手下心情激蕩,當即跪倒在地,“臣等叩謝陛下天恩!臣等必為國朝效死力!”


    在問卓啟振,也是一樣的迴答,皇帝封卓啟振為:廣昌侯加鎮東將軍號,手下同樣給了十二個爵位,統帥板升牧民,率兵駐守遼西,受常威節製,手下都有封賞。


    說白了這些封號,賞賜是朝廷羈縻統治的常規做法,給個虛名,出點錢財拉攏他們。實際上不管是馬烈統帥的土默川,還是卓啟振的板升,都要靠自己率兵去打。


    而且,這些賞賜和名號不是白給的,朝廷用兵他們就要率軍跟隨征戰,不過,現階段一切還不明晰,隻能暫歸常威節製,以後,隨著朝廷在漠南草原的統治力加強,慢慢的會形成一套完整的新秩序。


    封賞完兩位漢人豪傑,皇帝轉而詢問拔都拜虎,“爾乃韃靼汗庭濟農,朕便封你為勇烈郡王如何?”


    封王了?雖然比額哲那個忠義王的親王爵位低,但好歹也是王啊,拔都激動的跪倒在地,“多謝陛下天可汗,大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可汗就是大皇帝的意思,是草原最偉大的稱號,拔都這個粗人一個天可汗,一個大皇帝讓皇帝龍顏大悅。


    封賞了他和手下之後,皇帝又問:“勇烈郡王,韃靼汗庭對秦國公感官如何?”


    拔都看了一眼常威道:“這位大人剛到汗庭的時候救了太後和大福晉,提出廢除紅教,重新信奉黃教的建議,當時的濟農察罕不花對他非常不滿,便約定三對三比武。如果這位大人勝了,就按照他說的辦;如果他敗了,察罕不花要秦國公在林丹汗墳前磕頭謝罪,並送迴汗血寶馬,這位大人當時一口答應了。”


    “荒唐!”


    “我大明國公怎能為外藩謝罪?”


    “置國朝尊嚴於不顧!”


    “這不僅是秦國公自己的顏麵,更是我大明的顏麵!”


    “秦國公行事實在魯莽,怎能以比武決定國家大事?”


    拔都拜虎的話一出口,立即引來大臣們一片指責詰難,相當一大部分是對著常威發的。


    皇帝卻用怪異的眼神瞄了一眼常威,他關注的重點是常威救了大福晉和蘇泰太後。


    拔都拜虎的漢語水平,勉強能夠說清楚事情,對於這些比較複雜的指責聽不太明白,好在魏忠賢適時製止了大臣們,示意他繼續。


    “結果三場比武戰平,蘇泰太後決斷:請秦國公歸還汗血寶馬,汗庭信奉黃教,謝罪就免了。然後,太後將大事完全交給這位大人與馬烈將軍。”


    這句話又讓皇帝眼中的疑惑更深了一些,拔都繼續說道:“這位大人用互市與封賞的辦法說服了鄂托克、杭錦旗,征服鄂爾多斯、土默川、東征的各個戰鬥中,這位大人不但用兵厲害,手段更是狠毒,還總是衝鋒在最前方,得到的牲口俘虜,自己一點不留全都分給大家。我們都對他心服口服!”


    “在馬群山,這位大人帶頭衝鋒,戰後身上剜出十五支箭頭,還有五處刀傷,坐騎被射殺三匹;青峰山血戰一天一夜,這位大人,砍斷馬刀十三把,坐騎死了七頭,身上傷口二十一處,背後插滿了箭簇。”


    “大皇帝,我們草原最敬重勇士,這位大人武功未必有多高,不過,他的勇敢已經傳遍了大草原,我們所有人都對他很佩服。打敗豪格進了喜峰口長城,我才知道這位大人就是秦國公本人,原來我聽說明朝的將軍很少親自上陣廝殺,想不到秦國公居然這樣勇敢,我拔都拜虎真的服了!”


    拔都拜虎的漢語水平有限,沒有半點修飾,是完完全全的大白話,但這種說辭無疑更加可信,比常威自己說的更加兇險!


    這下,朝堂上不管是敵人還是朋友,都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心說:常威啊常威,你都是超品的秦國公了,有必要親自玩命嗎?


    皇帝更是心神激蕩,“無畏,你身上到底有多少傷?”


    常威雖然是絕頂高手,普通的刀槍箭矢無法致命,但戰場上刀槍無眼,時刻都在刀口上舔血,受傷總是難免的。


    “大約有四五十處吧,臣也不大清楚!”這倒是是實話,那些皮外傷,常威根本不放在心上,也沒空數。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皇帝念著先祖嘉定皇帝的詩,邁步走下龍座。


    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他要親自解開常威的衣服,看看傷口,群臣立即相勸,因為這不合禮儀,常威更加慌,前麵的劍履上殿已經很招人恨了,再讓皇帝給脫衣服,這罪過就大了。


    但是,皇帝是個執拗的人,你們能封還朕的詔書,卻阻止不了朕的恩典,這點權力朕還是有的,眼見皇帝走到跟前,常威忙跪倒在地,口稱:“臣死罪,怎敢勞動陛下?”


    說著話,連忙自己開始解官袍,殿上塗文輔、王體乾、魏忠賢見皇帝要動手,嚇的連忙幫常威解衣服,最後皇帝輕輕往下一扒拉,常威那溝溝壑壑的上半身就這樣暴露在皇帝和百官麵前。


    原本,在晉升到絕頂境界之後,常威可以修複身上那猙獰的傷口和皮膚,但詔獄留下的這身紀念,他不想這麽快消除,因而,保留了傷勢。


    如今,這醜陋的肌膚上,又增添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刀劍箭傷,胸前後背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皇帝和幾個大太監挨著數了一遍,新添的傷口竟有一百零三道之多。


    皇帝撫著常威的後背,衷心歎服:“身被百創!真乃勇冠三軍之絕代名將也!”


    皇帝親自為常威係上袍服,大步走上龍座,振聲道:“詔:秦國公二十一騎出塞,鼎定韃靼汗庭,此功遠過班超三十六騎定西域,擢錦衣衛都指揮使,仍領北鎮撫司事;征塵二千裏,橫掃漠南,此功堪比衛、霍,加後軍都督府左都督;著《國富論》《海權論》《將兵論》此大儒立言之舉,加太子少傅;武勇蓋世,身先士卒,古之名將不過如此,加太子少保;改火藥、造槍炮、推廣農事、創新教化、為國削藩、創立機器,此皆千古未有之功,錄前功加太子少師!待他日掃平後金,朕必封王相饗!欽此!”


    握草!又玩大了!


    明廷中樞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為皇帝的輔佐官,職位崇高,無定員,無專責,實為虛銜,三公為正三孤為輔。


    太師、少師是太子的文學老師;太傅、少傅是太子的武學老師;太保、少保是保衛太子的官員。沒有太子的話,就是皇帝的老師,換句話說,常威現在是皇帝的文、武老師兼貼身保鏢!


    而且後麵還有封王的許諾!這下真的要被人記恨死了!


    但是,皇帝封了,就隻能跪下謝恩!


    “陛下天恩浩蕩!臣銘感五內,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萬歲萬歲萬萬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掌門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吟長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吟長空並收藏江湖掌門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