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錦衣這邊的和尚見兩個領頭的跑了,立即便想溜走,可惜他們卻沒有那種抗打的本事,在維護秩序的騎兵趕來之前就被撂倒了。
簡單問了幾句,果然是不滿兩個‘黃教和尚’搶了他們的飯碗,交給執法的騎兵帶走了事。
迴頭進了氈帳卻見胡文清怡然自得地喝著馬奶酒,拉著馬頭琴,絲毫沒有關注打鬥的情況,常威不滿的嘟囔道:“老胡,你也不幫把手。”
胡文清笑咪咪的迴道:“這些小嘍羅,不值一提,咱們初來乍到,倒不必趕盡殺絕。”
唐錦衣點頭道:“也有道理。”
盛夏的草原,涼風陣陣,到處是烤肉的香味和歡聲笑語,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姑娘和騎士們圍著火把翩翩起舞,在歌舞中有看對眼的,跳不幾迴,就鑽進草場深處,天當被地當床成就好事,這等豪放的習俗,實在讓漢人無比汗顏。
不過,三人卻沒有參與這種熱鬧的聚會,因為,常威和唐錦衣現在扮的是遵守戒律的黃教和尚,而胡文清是他們的老仆。
況且,三人的目的也不在此,氈帳中常威取出筆墨繼續寫戰爭論,唐錦衣打坐練功,老胡品著酒拉著琴,倒也是互不幹擾。
第二天上午,蘇泰叫了常威和唐錦衣去,問了昨晚的事情,而後問了一些經義,常威提前做過功課,一些簡單的東西倒也難不倒他。
說了一陣,蘇泰道:“宗康師傅曾在明朝京師修行過,跟我說說京師的勝景吧。”
那些枯燥幹巴的經文常威也沒興趣,正巴不得她轉話題呢,以手蘸茶比劃道:“明朝京師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非但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民眾匯聚之所,京城之內人口過四十萬,加上城邊宛平、大興二縣,人口過百萬之眾。”
“北京城格局,嚴格按照星宿建設,稱為星辰之都。從南邊的永定門到北邊的鼓樓、鍾樓,按洛書的方位十五之數為準,正好十五裏。”
“素有裏九外七皇城四之說,全城上千街巷、五百胡同,秩序鼎然,百業興旺,大到造槍炮的火藥局,小到製針線的坊鋪,可謂無所不有……”
蘇泰驚歎道:“百萬人口啊,一個京師就快抵得上我大元了,明朝總共有多少人?”
常威假裝皺眉想了一陣道:“萬曆年間明朝人口就穩定在一億五千萬左右,如今怕是隻多不少。”
“這麽多人口?”蘇泰小嘴張成了圓形,“明朝皇帝真是偉大呀,他們怎麽管理自己的子民?”
常威徐徐說道:“自漢朝以來,中原士大夫都有與皇帝一同治天下的理想,他們入朝做官,以天下為己任,代皇帝牧守萬民。全明朝共有兩萬多官員,朝廷裏有內閣、六部,地方上有兩京一十三省,政令一層層的傳達下去,直到國家每一個府縣;地方上的官員再將下情一層層傳報上來,直到皇帝案頭,這樣,皇帝就能清楚的了解整個國家的大事小情,從而製定大大小小的政策,來管理國家。”
蘇泰眼波流轉,“大師這樣精通明朝政事,怕也能做個官吧。”
常威從容的念一聲佛號,“我佛麵前眾生平等,繁華紅塵,深山古廟,處處皆是修行。在明朝當官要辛苦讀書幾十年,從童生、秀才、舉人一路考到進士,每三年才有一二百人能做官,絕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百姓們都把官老爺叫做文曲星下凡呢。”
“明朝真是強大啊!”蘇泰歎了一聲,又道:“後金建奴有多少人口,大師可知道?”
常威思索一陣道:“據說有二百萬人口,其本部八旗兵過十萬,加上蒙漢旗軍總兵力在四十萬人之上,與大草原差不多。”
蘇泰又問道:“後金和明朝開戰十多年,多次獲勝,以大師看來,後金有無可能像我大元當年,打進關內,占據中原江山?”
常威搖頭道:“大元當年麵對的是沒有長城、沒有騎兵、國土麵積不及明朝一半的宋朝;可如今後金國土、人口、兵力遠遠不及大元,而明朝強過宋朝數倍,更有先進的火槍火炮和艦隊,後金最多在關外稱雄,一旦明朝出個楊廷和、張居正之類的能臣,立即就能憑借強大的國力將後金碾碎;即便沒有名臣,依托山海關和山東半島,海陸兩路夾擊,後金也無法進關,太後以為如何?”
蘇泰點頭道:“大師說的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有依靠大明的想法。大師可見過那位秦國公常威?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常威非常無恥的說道:“這個人崛起不過一年,進京也隻是短短半年時間,很少有人見過。不過他卻是錦衣衛高官,是皇帝寵臣,很會賺錢,最近的削藩和整頓衛所兩策一旦成功,後金的好日子怕就到頭了。鎮遠關一戰,太後也應該知道他的武勇了吧?此人允文允武,又有皇帝信任,有名臣之姿啊!”
蘇泰看著南方道:“希望那封書信能夠打動他吧。”
蘇泰對什麽教義經文沒有興趣,反倒對天下大勢極為關注,尤其對明朝的一切很是好奇。常威將大明的朝廷結構、軍事、火器、物產、艦隊、工業、兩京一十三省的情勢細細講解,當然全檢好的、強大的地方說。至於流民、魏忠賢專權之類都當成逸聞趣事來說,並不是重點。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加強大明在蘇泰心中的份量,給她一種不可戰勝的感覺。
一連三天,蘇泰每天都叫常威來講述,後來額哲也來聽講,以常威的口才,很容易就讓母子二人對大明產生了一種上邦大國的仰視感。
隨著話題的深入,母子兩請教起常威如何將韃靼建設成大明那樣強大、繁榮、人口眾多的國家。
常威給出的建議是定居,建設城池,發展共商農業,就地征稅,減少對遊牧民的依賴。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因為遊牧社會抵抗天災的能力最弱,所以人口最少,最沒有發展前途。農業社會稍強,最強的自然是工業社會。
這樣說用心是險惡的,遊牧民族之所以難以對付,就是因為他們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沒有辦法過冬的時候,總想著南下劫掠。一旦中原王朝打過來,他們掉頭就跑,大不了死一些人,損失一些牲口,過個幾年幾十年,緩過氣來,再打過來就是了。
一旦落地生根,把精華人口聚集在一起,那就好對付了,中原漢王朝的強大戰爭潛力和先進武器,一旦開動,隻要碾碎那幾座精華城池,基本上這個遊牧民族就完蛋了。
但蘇泰母子卻信了,因為,常威用後金做了例子。實際上後金的強大,是建立在大明朝廷政治腐敗,內耗太大的基礎上的。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加上三大征,尤其是抗倭援朝之後,在遼東地區留下了大片真空地帶,讓後金鑽了空子。
天啟一朝先是東林鬥三黨,又是閹黨鬥東林,大家鬥的不亦悅乎,隻知道後金占了遼東大部分地方,卻不知道後金具體是什麽情況,實際到過遼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整個大明朝隻拿出了十分之一的力量在遼東和後金耗,一旦整合所有資源,後金根本不足為患!
可蘇泰母子遠在草原,哪裏知道這種連大明朝臣都弄不懂的事情?很容易就認同了常威的說法,沉浸在重新振興‘大元’的夢想中!
第四天,幾人正在金帳內說話,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鍾,四福晉芭德瑪瑙伯奇,過來找蘇泰說話。娜木鍾雖然是正室大福晉,但蘇泰為林丹汗生下了唯一的兒子額哲,母憑子貴在哪裏都是一樣的,所以,娜木鍾和伯奇的地位比不上蘇泰。
塞外女子作風豪放,當著兩個和尚和額哲的麵,伯奇對蘇泰說:“大汗陣亡前曾臨行過咱們姐妹三人,如今大姐似乎有了受孕的征兆,三姐可有喜脈?”
蘇泰搖頭道:“這些天忙著大汗的身後事,見過馬將軍後又聽宗康大師講經,我倒沒有注意這方麵。”
娜木鍾道:“我要去人根峰、母門洞求長生天保佑,四妹也準備同行,三妹也一起去吧,要是能多給大汗留個後,也是好事呀。”
人根峰?母門洞?聽起來像是求子的地方!
蘇泰道一聲好,又對常威、唐錦衣說道:“兩位大師初來後套,也跟我們一起去見見那等奇觀吧,路上也好隨時向大師請教!”
常威自然答應,三名福晉乘坐馬車,百十名韃靼騎士護衛在旁,常威、唐錦衣和胡文清隨行在旁。
敖倫布拉格鎮距離臨河故城僅五六十裏地,在鎮子西麵陰山餘脈的七彩神山中有一根‘擎天’石柱。
山穀中,這樽巨大的石柱巍然屹立,直指蒼天,高有十餘丈,十人合抱,整體呈褐紅色,酷似一根超大的男人話兒,當地牧民稱為‘人根峰’。在其南邊幾裏外,有一座‘母門洞’,又酷似女子私處。
這神奇的一峰一洞,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鼓蕩著強烈的生命氣息,傳說人根峰與母門洞,是伏羲和女媧在此處造人後留下的,用於祈福人類繁衍,子孫綿長。
常威驚歎一聲:“陽剛天下雄,陰柔世上美,上天真是鬼斧神工,靈慧無窮啊。”
“此地是求子聖地,非常靈驗!”蘇泰大方的向常威解釋道:“黃金家族的聖物伏羲女媧石,與這一峰一洞,外形幾乎一樣。”
竟有此事?
常威驚歎的時候,並沒注意到身後遠處的胡文清在悄悄的向唐錦衣說著什麽。(未完待續。)
簡單問了幾句,果然是不滿兩個‘黃教和尚’搶了他們的飯碗,交給執法的騎兵帶走了事。
迴頭進了氈帳卻見胡文清怡然自得地喝著馬奶酒,拉著馬頭琴,絲毫沒有關注打鬥的情況,常威不滿的嘟囔道:“老胡,你也不幫把手。”
胡文清笑咪咪的迴道:“這些小嘍羅,不值一提,咱們初來乍到,倒不必趕盡殺絕。”
唐錦衣點頭道:“也有道理。”
盛夏的草原,涼風陣陣,到處是烤肉的香味和歡聲笑語,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姑娘和騎士們圍著火把翩翩起舞,在歌舞中有看對眼的,跳不幾迴,就鑽進草場深處,天當被地當床成就好事,這等豪放的習俗,實在讓漢人無比汗顏。
不過,三人卻沒有參與這種熱鬧的聚會,因為,常威和唐錦衣現在扮的是遵守戒律的黃教和尚,而胡文清是他們的老仆。
況且,三人的目的也不在此,氈帳中常威取出筆墨繼續寫戰爭論,唐錦衣打坐練功,老胡品著酒拉著琴,倒也是互不幹擾。
第二天上午,蘇泰叫了常威和唐錦衣去,問了昨晚的事情,而後問了一些經義,常威提前做過功課,一些簡單的東西倒也難不倒他。
說了一陣,蘇泰道:“宗康師傅曾在明朝京師修行過,跟我說說京師的勝景吧。”
那些枯燥幹巴的經文常威也沒興趣,正巴不得她轉話題呢,以手蘸茶比劃道:“明朝京師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非但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民眾匯聚之所,京城之內人口過四十萬,加上城邊宛平、大興二縣,人口過百萬之眾。”
“北京城格局,嚴格按照星宿建設,稱為星辰之都。從南邊的永定門到北邊的鼓樓、鍾樓,按洛書的方位十五之數為準,正好十五裏。”
“素有裏九外七皇城四之說,全城上千街巷、五百胡同,秩序鼎然,百業興旺,大到造槍炮的火藥局,小到製針線的坊鋪,可謂無所不有……”
蘇泰驚歎道:“百萬人口啊,一個京師就快抵得上我大元了,明朝總共有多少人?”
常威假裝皺眉想了一陣道:“萬曆年間明朝人口就穩定在一億五千萬左右,如今怕是隻多不少。”
“這麽多人口?”蘇泰小嘴張成了圓形,“明朝皇帝真是偉大呀,他們怎麽管理自己的子民?”
常威徐徐說道:“自漢朝以來,中原士大夫都有與皇帝一同治天下的理想,他們入朝做官,以天下為己任,代皇帝牧守萬民。全明朝共有兩萬多官員,朝廷裏有內閣、六部,地方上有兩京一十三省,政令一層層的傳達下去,直到國家每一個府縣;地方上的官員再將下情一層層傳報上來,直到皇帝案頭,這樣,皇帝就能清楚的了解整個國家的大事小情,從而製定大大小小的政策,來管理國家。”
蘇泰眼波流轉,“大師這樣精通明朝政事,怕也能做個官吧。”
常威從容的念一聲佛號,“我佛麵前眾生平等,繁華紅塵,深山古廟,處處皆是修行。在明朝當官要辛苦讀書幾十年,從童生、秀才、舉人一路考到進士,每三年才有一二百人能做官,絕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百姓們都把官老爺叫做文曲星下凡呢。”
“明朝真是強大啊!”蘇泰歎了一聲,又道:“後金建奴有多少人口,大師可知道?”
常威思索一陣道:“據說有二百萬人口,其本部八旗兵過十萬,加上蒙漢旗軍總兵力在四十萬人之上,與大草原差不多。”
蘇泰又問道:“後金和明朝開戰十多年,多次獲勝,以大師看來,後金有無可能像我大元當年,打進關內,占據中原江山?”
常威搖頭道:“大元當年麵對的是沒有長城、沒有騎兵、國土麵積不及明朝一半的宋朝;可如今後金國土、人口、兵力遠遠不及大元,而明朝強過宋朝數倍,更有先進的火槍火炮和艦隊,後金最多在關外稱雄,一旦明朝出個楊廷和、張居正之類的能臣,立即就能憑借強大的國力將後金碾碎;即便沒有名臣,依托山海關和山東半島,海陸兩路夾擊,後金也無法進關,太後以為如何?”
蘇泰點頭道:“大師說的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有依靠大明的想法。大師可見過那位秦國公常威?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常威非常無恥的說道:“這個人崛起不過一年,進京也隻是短短半年時間,很少有人見過。不過他卻是錦衣衛高官,是皇帝寵臣,很會賺錢,最近的削藩和整頓衛所兩策一旦成功,後金的好日子怕就到頭了。鎮遠關一戰,太後也應該知道他的武勇了吧?此人允文允武,又有皇帝信任,有名臣之姿啊!”
蘇泰看著南方道:“希望那封書信能夠打動他吧。”
蘇泰對什麽教義經文沒有興趣,反倒對天下大勢極為關注,尤其對明朝的一切很是好奇。常威將大明的朝廷結構、軍事、火器、物產、艦隊、工業、兩京一十三省的情勢細細講解,當然全檢好的、強大的地方說。至於流民、魏忠賢專權之類都當成逸聞趣事來說,並不是重點。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加強大明在蘇泰心中的份量,給她一種不可戰勝的感覺。
一連三天,蘇泰每天都叫常威來講述,後來額哲也來聽講,以常威的口才,很容易就讓母子二人對大明產生了一種上邦大國的仰視感。
隨著話題的深入,母子兩請教起常威如何將韃靼建設成大明那樣強大、繁榮、人口眾多的國家。
常威給出的建議是定居,建設城池,發展共商農業,就地征稅,減少對遊牧民的依賴。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因為遊牧社會抵抗天災的能力最弱,所以人口最少,最沒有發展前途。農業社會稍強,最強的自然是工業社會。
這樣說用心是險惡的,遊牧民族之所以難以對付,就是因為他們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沒有辦法過冬的時候,總想著南下劫掠。一旦中原王朝打過來,他們掉頭就跑,大不了死一些人,損失一些牲口,過個幾年幾十年,緩過氣來,再打過來就是了。
一旦落地生根,把精華人口聚集在一起,那就好對付了,中原漢王朝的強大戰爭潛力和先進武器,一旦開動,隻要碾碎那幾座精華城池,基本上這個遊牧民族就完蛋了。
但蘇泰母子卻信了,因為,常威用後金做了例子。實際上後金的強大,是建立在大明朝廷政治腐敗,內耗太大的基礎上的。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加上三大征,尤其是抗倭援朝之後,在遼東地區留下了大片真空地帶,讓後金鑽了空子。
天啟一朝先是東林鬥三黨,又是閹黨鬥東林,大家鬥的不亦悅乎,隻知道後金占了遼東大部分地方,卻不知道後金具體是什麽情況,實際到過遼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整個大明朝隻拿出了十分之一的力量在遼東和後金耗,一旦整合所有資源,後金根本不足為患!
可蘇泰母子遠在草原,哪裏知道這種連大明朝臣都弄不懂的事情?很容易就認同了常威的說法,沉浸在重新振興‘大元’的夢想中!
第四天,幾人正在金帳內說話,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鍾,四福晉芭德瑪瑙伯奇,過來找蘇泰說話。娜木鍾雖然是正室大福晉,但蘇泰為林丹汗生下了唯一的兒子額哲,母憑子貴在哪裏都是一樣的,所以,娜木鍾和伯奇的地位比不上蘇泰。
塞外女子作風豪放,當著兩個和尚和額哲的麵,伯奇對蘇泰說:“大汗陣亡前曾臨行過咱們姐妹三人,如今大姐似乎有了受孕的征兆,三姐可有喜脈?”
蘇泰搖頭道:“這些天忙著大汗的身後事,見過馬將軍後又聽宗康大師講經,我倒沒有注意這方麵。”
娜木鍾道:“我要去人根峰、母門洞求長生天保佑,四妹也準備同行,三妹也一起去吧,要是能多給大汗留個後,也是好事呀。”
人根峰?母門洞?聽起來像是求子的地方!
蘇泰道一聲好,又對常威、唐錦衣說道:“兩位大師初來後套,也跟我們一起去見見那等奇觀吧,路上也好隨時向大師請教!”
常威自然答應,三名福晉乘坐馬車,百十名韃靼騎士護衛在旁,常威、唐錦衣和胡文清隨行在旁。
敖倫布拉格鎮距離臨河故城僅五六十裏地,在鎮子西麵陰山餘脈的七彩神山中有一根‘擎天’石柱。
山穀中,這樽巨大的石柱巍然屹立,直指蒼天,高有十餘丈,十人合抱,整體呈褐紅色,酷似一根超大的男人話兒,當地牧民稱為‘人根峰’。在其南邊幾裏外,有一座‘母門洞’,又酷似女子私處。
這神奇的一峰一洞,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鼓蕩著強烈的生命氣息,傳說人根峰與母門洞,是伏羲和女媧在此處造人後留下的,用於祈福人類繁衍,子孫綿長。
常威驚歎一聲:“陽剛天下雄,陰柔世上美,上天真是鬼斧神工,靈慧無窮啊。”
“此地是求子聖地,非常靈驗!”蘇泰大方的向常威解釋道:“黃金家族的聖物伏羲女媧石,與這一峰一洞,外形幾乎一樣。”
竟有此事?
常威驚歎的時候,並沒注意到身後遠處的胡文清在悄悄的向唐錦衣說著什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