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黃宗羲長身而起,踱步幾圈又道:“大人的話宗羲不能完全同意,不過,卻也大有道理。但大人有絕世之才,又有忠肝義膽,怎能任由閹黨橫行朝野?大人應當”


    黃宗羲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常威打斷了,“應當鏟除閹黨,靖清朝野,還大明朝朗朗乾坤,是也不是?”


    “國富民強,掃平天下,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是每一個讀書入仕的人,是士農工商兵,是每一個大民子民都該有的抱負!”


    常威笑著問道:“若是我誅除了奸黨,誰能擔保我不會成為下一個魏忠賢呢?”


    “這?”黃宗羲一愣道:“大人說笑了。”


    常威搖頭道:“並非說笑,王莽恭謙未篡時,周公恐懼流言日。大權在握的人誰能時刻保持清醒呢?東林君子在朝掌權時,尚有黨同伐異,排擠異己之事;魏忠賢一介閹宦大興詔獄,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其效果如何?東林君子們弄的國庫空虛,朝廷無錢牧養子民,無錢抵禦邊患;閹黨卻能弄到銀子支撐朝局。相較而言,東林諸公也可稱無能二字吧?”


    黃宗羲一臉慚色,卻兀自辯解,“此乃邪政,君子所不為也!”


    “那麽,我問太衝兄一句!”常威目露神光,“當今皇帝除了重用魏忠賢之外,可還有邪政、惡政?”


    黃宗羲凝聲道:“隻此一條還不夠嗎?”


    常威又道:“先帝光宗呢?他老人家在位一個月,所有政事全都委於東林君子,今上繼位之初,也一一照行。楊漣在移宮案中更是奮力爭之,這才有天啟皇帝親政,皇帝也托以天下大事,信重無比。如果東林君子們真的能管好朝政,能夠讓國家富強,皇帝又何須重用魏忠賢大興詔獄對付東林君子?”


    黃宗羲沉吟了一下,咬牙道:“這是皇帝,”


    “是皇帝昏庸對嗎?”


    常威再次出言打斷了他的話,“在外麵看來皇帝是昏君,在江南時我也曾聽說過皇帝是文盲,隻會做木匠活的傳聞。可事實上我進京之後,在後宮親眼見過皇帝才知道他是個仁慈聰敏之人,非但如此還是極有權謀的人!”


    黃宗羲不以為然的說道:“皇帝聰敏這事情我倒也知道,可大人非要說他是個有權謀的人,未免太過溢美了吧。”


    “論軍事見解,皇帝的才華還在帝師孫承宗和遼東督師袁崇煥之上,節寰公對此讚不絕口。在老師給我看這些奏疏之前,我和你見解相同,但從此以後,便改變了看法。”


    常威立即從書架上抽出幾封奏疏遞給黃宗羲,那其中既有以前關於軍國重事的也有最近廷議的,凡是皇帝親自批注的都能顯露其才華和見識,沒有一件是糊塗的。


    黃宗羲細細看了一陣,又驚又喜,“這都是真的?若如此,真乃大明之福啊。”


    常威笑道:“太衝兄莫非以為是司禮監代筆批注?最下麵那份,是袁崇煥的奏疏,那上麵可是大拍魏忠賢馬屁,但批注卻是毫不留情的駁斥這這些語句,並嚴詞警告袁督師,踏踏實實做事,少拍馬屁。司禮監會這樣批注嗎?除了皇帝還有誰敢直接駁斥魏忠賢的麵子?”


    孫承宗、袁崇煥師徒可是真真正正的東林黨人啊,黃宗羲一臉汗顏,又道:“即便皇帝聰敏,有權謀,但不勤政安民也是不對。”


    常威慨然道:“所以,當年執政的東林黨就應該等著老天爺風調雨順,亦或者是等待大明亡國?”


    “唐太宗李世民有魏征為鑒,宋朝不殺上書言事者,我大明朝文官能逼的皇帝絕食抗議。然而,曆朝曆代可有一個能逃過亡國之命運?但每一個取而代之的皇朝,又有哪一個能逃過興衰治亂之命運?”


    聽到這裏黃宗羲長身而起,一揖到地,“無畏兄工商救國之策,小弟也有耳聞,今日正好請教!”


    費了大半天口舌,黃宗羲終於不再吵架了,一聲無畏兄,算是認可了常威的說法。


    常威也不失時機的將工商業,富國論,海權論等一係列理論細細講解,最後更是連君主立憲、內閣君主製這等驚天之論,全都拋了出來。


    這些嚴謹的理論與黃宗羲限製皇權的思想不謀而合,兩人徹夜長談,直到要去衙門點卯時才分別。


    點完卯,常威轉身出了宣武門,趁著黎明前的黑暗在外城裏左轉右轉,改換身形繞了一大圈到了豬市口附近的蔣家胡同,丐幫的大智分舵就在這裏。


    明時北方多邊患,明前期蒙古多次南侵,騎兵時常迫近北京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嘉靖帝命築外城,以固城防。


    起初設想在元大都舊址,向東西南北四麵展開,將內城和先農壇、天壇環繞起來,變成一座巨大的雄城。開工後,才發現實際工程量比原設想要大得多,人力、物力、財力嚴重不足,最後就修成南城一麵,使北京城的平麵從正方型變成凸字型,此後北京城便定型了。


    內城的東麵因為要囤積通州運來的米糧,糧倉眾多,富商雲集;西麵大部分都是朝廷官員住宅;外城就是南城,這裏平民百姓居多,而且越往南邊越窮;北邊多為工匠,宦官居住。所以,形成了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經濟格局。


    豬市口位於正陽門外,由於它正好處於南北中軸線與東西豬市口大街交叉處,人來車往,是北京外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十分繁華。因為這裏是買賣生豬的市場,被民間稱為豬市口,實際上這裏叫三裏河大街。


    說是繁華,實際上就是貧民們集中謀生的地方,天還黑著,鋪麵和小商小販經營的粥餅、窩頭、餅、饅頭、鹹鴨蛋就擺的到處都是。


    這些便宜實惠的東西,在常威住的安富坊和常去的燈市、南薰坊也是不多見的東西,那些地方非富即貴的,除了一些匠戶人家和下層士兵很少有人吃這些。


    一路上擺脫了糾纏的小販,溜到大智分舵附近,換了一身鶉衣百結的乞丐服,弄的髒兮兮,攀著牆壁摸了進去。


    汙衣派的大智分舵可無法跟淨衣派大勇分舵相提並論,大勇分舵在南京秦淮河夫子廟的繁華之地,占著一座大寺廟,極其氣派。


    而大智分舵,隻是一座三進占地兩畝地的小院子,裏邊乞丐也不多,大多數地方都是豬圈,看起來是借著豬市口的地利來養豬了。


    常威一邊忍著那難聞的臭味,一邊往幹淨地方去找,“要不是怕丐幫那些老家夥針對何長老,何旗他們,直接讓兵馬司派兵來剿了就是,害的我親自來聞豬糞味。”


    常威這一趟,正是來收拾汙衣派大智分舵舵主金嘉石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掌門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吟長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吟長空並收藏江湖掌門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