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這麽多陳大道卻不買他的帳,反問道:“以常大人所說,宋朝財政當真良好的話,熙寧年間王安石又何必變法圖強?”
常威昂然道:“陳大人可聽懂我話中的意思了?我說過宋朝商稅中有弊端!然而,我大明地比宋大,人比宋多,技術比宋先進,商品比宋繁多十倍不止,財政收入卻不到宋代十分之一!大人身為戶部尚書,可思考過其中的道理?可對比過兩朝財政製度的不同?”
這番話又引來一片“然而宋卻亡國了”“包藏禍心”的叫罵聲。
這迴常威學聰明了,索性充耳不聞,老神在在的站在那裏。皇帝再次不悅,魏忠賢又是一聲吆喝才將這比菜市場還喧囂的局麵鎮壓住。
“難怪皇帝如此信重魏忠賢,沒有這個老胖子,正常朝議都無法進行啊。”
見這些人老實下來,常威大聲說道:“既然各位大人看不上宋朝,那下官就以萬曆朝為例好了。”看你們還敢怎麽扯淡!
常威又躬身向上行禮,“陛下,微臣是個率直之人,平日裏言語無忌,加之第一次上朝,或許會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不知朝堂上可有什麽忌諱?”
皇帝倒被他逗笑了,“還從來沒有人提過這樣的問題,,隻要你不辱罵人,就沒什麽忌諱,你盡量說吧,如果有什麽不當之處,朕會製止你的。”
“是!”一聽這話常威頓時放下心來。
看來大明果然沒有什麽文字獄之類的玩意兒。
“想必朝堂諸公非常痛恨萬曆皇帝的一條惡法!即:治水款項一律要經監管太監過目,一旦出現洪水,萬曆皇帝會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打死監督太監。”
嘶!
朝堂上幾百人齊齊倒吸一口涼氣,這也太大膽了吧?竟然直接指明萬裏皇帝這一條是惡法,雖然大家都認為這是惡法,可大家說的時候最多稱為積弊害法,畢竟,大家都是讀書人,總要斯文一點,可常威這真是口無遮攔言語無忌啊。
見皇帝沒有說話,常威變本加厲的說道:“這條惡法雖然蠻不講理,但卻極大的激發了河道監的工作熱情,萬曆朝春汛秋洪到來時,許多監管河道的太監會住到河堤上。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太監死於這條惡法之下,太監倒黴,文官更慘,因此文官們無比憎恨這條惡法。”
話題一轉,常威扯到本朝,“當今天啟朝,東林諸君子掌權之後立即收迴河道太監,從天啟元年到天啟六年,在魏忠賢公公掌權以前,東林諸君子在全國範圍內沒有修過一次河道。”
常威大喝一聲:“不是我巴結魏公公,在修河道這件事情上,我必須要為他說一句好話!哪怕你們用手中刀筆將我寫入佞臣錄,我也要說,在治水一事上你們東林君子比不上魏忠賢!!!”
一時間,大殿中隻剩下了常威的喝聲,連魏忠賢都愣在哪裏,他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用這樣的方式說自己的好話。
過了半晌,那些‘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楊六奇、楊祚昌才輕聲叫起好來。
隻聽,常威又痛心疾首的說道:“六年啊!整整六年再也沒有修過一次河、治過一次水,無論是黃河、長江、無論是天南地北任由河水一次次泛濫,憂國憂民的東林諸君子啊,你們於心何忍呐?”
“在今上即位之初,掌權的東林君子們還認為天災是因萬曆皇帝胡亂收稅招來的,還向天子建議大規模減少商稅,以保佑大明風調雨順!幸好吾皇英明,沒聽你們的,要不然真是沒錢打建奴了!”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再次提到萬裏皇帝,他老人家認為商人販絲織綢能賺錢,所以要收工商稅;東林君子們認為“天子與小民爭利”,是招來天災的原因之一。”
“還有布稅,萬曆皇帝為了多收稅,放開了對百姓穿衣服色的限製,於是出現了小民同官員衣服近似的情況;東林君子們認為這是敗壞斯文的做法,並質問皇帝:長此以往小民穿明黃的皇室衣服如何處置?萬曆皇帝說:隻要織布的商人交稅,那也可以啊。”
“我覺的萬曆皇帝完全知道工商稅收的重要性,雖然,他老人家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確不像話,但這無法否定他偉大的地方。”
“總之,我認為在攤丁入畝的基礎上減少農民負擔,像宋朝一樣製定詳盡、健全的商業稅收,鼓勵失地農民進入工業,重視並鼓勵工商業發展,即便有天災,朝廷也能收拾建奴!”
“對了,順便說一句,天災、地震、火藥庫爆炸,不是上天對皇帝的不滿,隻是一種現象,就像生老病死,你能說一個人老死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嗎?”
常威看向人群中的湯若望道:“這些事情是一門學問,不明白的人可以找湯大人學習,不要什麽都不懂,就知道抨擊皇帝!”
這些話一拋出來再次招致一片罵聲,不過,皇帝卻很受用,因為這個理由讓臣子們以後再也不能用天災來攻擊他不修仁德、任用魏忠賢了。
常威敢把萬裏皇帝抬那麽高,是因為他知道這位天啟皇帝非常崇拜其祖父萬裏皇帝,他的說法並不會招致皇帝的不滿。
當然皇帝並沒有直接接受常威的意見,因為這些事情牽扯太大,想要立即去做根本不可能,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才行。
在眾人的吵鬧聲中,魏忠賢高唿一聲“退朝”,皇帝便轉身進了後殿。
皇帝一走,百十名官員唿啦一下將常威圍住,紛紛謾罵、指點、教訓他,常威雙手一推,大吼一聲,“我現在可是錦衣衛北鎮撫使,不是那個小舉人了!”
趁著官員們愣神的時候,常威朝兩邊站立的大漢將軍們喝道:“班值的兄弟在哪裏?還不快點維持秩序?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一聽這話圍攻他的官員們才冷靜下來,常威分開人群昂首走了出去,看著他那高大威武的背影,官員們心底的敵意更加濃烈了。
出了皇極殿王體乾迎上來道:“恭喜常大人,皇上請您進宮。”(未完待續。)
常威昂然道:“陳大人可聽懂我話中的意思了?我說過宋朝商稅中有弊端!然而,我大明地比宋大,人比宋多,技術比宋先進,商品比宋繁多十倍不止,財政收入卻不到宋代十分之一!大人身為戶部尚書,可思考過其中的道理?可對比過兩朝財政製度的不同?”
這番話又引來一片“然而宋卻亡國了”“包藏禍心”的叫罵聲。
這迴常威學聰明了,索性充耳不聞,老神在在的站在那裏。皇帝再次不悅,魏忠賢又是一聲吆喝才將這比菜市場還喧囂的局麵鎮壓住。
“難怪皇帝如此信重魏忠賢,沒有這個老胖子,正常朝議都無法進行啊。”
見這些人老實下來,常威大聲說道:“既然各位大人看不上宋朝,那下官就以萬曆朝為例好了。”看你們還敢怎麽扯淡!
常威又躬身向上行禮,“陛下,微臣是個率直之人,平日裏言語無忌,加之第一次上朝,或許會說一些不中聽的話,不知朝堂上可有什麽忌諱?”
皇帝倒被他逗笑了,“還從來沒有人提過這樣的問題,,隻要你不辱罵人,就沒什麽忌諱,你盡量說吧,如果有什麽不當之處,朕會製止你的。”
“是!”一聽這話常威頓時放下心來。
看來大明果然沒有什麽文字獄之類的玩意兒。
“想必朝堂諸公非常痛恨萬曆皇帝的一條惡法!即:治水款項一律要經監管太監過目,一旦出現洪水,萬曆皇帝會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打死監督太監。”
嘶!
朝堂上幾百人齊齊倒吸一口涼氣,這也太大膽了吧?竟然直接指明萬裏皇帝這一條是惡法,雖然大家都認為這是惡法,可大家說的時候最多稱為積弊害法,畢竟,大家都是讀書人,總要斯文一點,可常威這真是口無遮攔言語無忌啊。
見皇帝沒有說話,常威變本加厲的說道:“這條惡法雖然蠻不講理,但卻極大的激發了河道監的工作熱情,萬曆朝春汛秋洪到來時,許多監管河道的太監會住到河堤上。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太監死於這條惡法之下,太監倒黴,文官更慘,因此文官們無比憎恨這條惡法。”
話題一轉,常威扯到本朝,“當今天啟朝,東林諸君子掌權之後立即收迴河道太監,從天啟元年到天啟六年,在魏忠賢公公掌權以前,東林諸君子在全國範圍內沒有修過一次河道。”
常威大喝一聲:“不是我巴結魏公公,在修河道這件事情上,我必須要為他說一句好話!哪怕你們用手中刀筆將我寫入佞臣錄,我也要說,在治水一事上你們東林君子比不上魏忠賢!!!”
一時間,大殿中隻剩下了常威的喝聲,連魏忠賢都愣在哪裏,他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用這樣的方式說自己的好話。
過了半晌,那些‘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楊六奇、楊祚昌才輕聲叫起好來。
隻聽,常威又痛心疾首的說道:“六年啊!整整六年再也沒有修過一次河、治過一次水,無論是黃河、長江、無論是天南地北任由河水一次次泛濫,憂國憂民的東林諸君子啊,你們於心何忍呐?”
“在今上即位之初,掌權的東林君子們還認為天災是因萬曆皇帝胡亂收稅招來的,還向天子建議大規模減少商稅,以保佑大明風調雨順!幸好吾皇英明,沒聽你們的,要不然真是沒錢打建奴了!”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再次提到萬裏皇帝,他老人家認為商人販絲織綢能賺錢,所以要收工商稅;東林君子們認為“天子與小民爭利”,是招來天災的原因之一。”
“還有布稅,萬曆皇帝為了多收稅,放開了對百姓穿衣服色的限製,於是出現了小民同官員衣服近似的情況;東林君子們認為這是敗壞斯文的做法,並質問皇帝:長此以往小民穿明黃的皇室衣服如何處置?萬曆皇帝說:隻要織布的商人交稅,那也可以啊。”
“我覺的萬曆皇帝完全知道工商稅收的重要性,雖然,他老人家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確不像話,但這無法否定他偉大的地方。”
“總之,我認為在攤丁入畝的基礎上減少農民負擔,像宋朝一樣製定詳盡、健全的商業稅收,鼓勵失地農民進入工業,重視並鼓勵工商業發展,即便有天災,朝廷也能收拾建奴!”
“對了,順便說一句,天災、地震、火藥庫爆炸,不是上天對皇帝的不滿,隻是一種現象,就像生老病死,你能說一個人老死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嗎?”
常威看向人群中的湯若望道:“這些事情是一門學問,不明白的人可以找湯大人學習,不要什麽都不懂,就知道抨擊皇帝!”
這些話一拋出來再次招致一片罵聲,不過,皇帝卻很受用,因為這個理由讓臣子們以後再也不能用天災來攻擊他不修仁德、任用魏忠賢了。
常威敢把萬裏皇帝抬那麽高,是因為他知道這位天啟皇帝非常崇拜其祖父萬裏皇帝,他的說法並不會招致皇帝的不滿。
當然皇帝並沒有直接接受常威的意見,因為這些事情牽扯太大,想要立即去做根本不可能,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才行。
在眾人的吵鬧聲中,魏忠賢高唿一聲“退朝”,皇帝便轉身進了後殿。
皇帝一走,百十名官員唿啦一下將常威圍住,紛紛謾罵、指點、教訓他,常威雙手一推,大吼一聲,“我現在可是錦衣衛北鎮撫使,不是那個小舉人了!”
趁著官員們愣神的時候,常威朝兩邊站立的大漢將軍們喝道:“班值的兄弟在哪裏?還不快點維持秩序?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一聽這話圍攻他的官員們才冷靜下來,常威分開人群昂首走了出去,看著他那高大威武的背影,官員們心底的敵意更加濃烈了。
出了皇極殿王體乾迎上來道:“恭喜常大人,皇上請您進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