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脊梁?好高的評價啊!”唐錦衣暗歎一聲,立即應道:“無畏平素常與我說:袁大人乃國之幹城,王佐之才,風華冠絕當世,無人可與比擬。可惜,他在南京昏睡半年,未能當麵請教實乃生平憾事!”
袁可立沒有理會那些讚美之詞,反而將他那句“昏睡半年”反複斟酌了幾遍,才問道:“唐公子可有功名在身?”
唐錦衣搖頭道:“小時候讀過私塾,年齡稍長便開始習武,常年混跡江湖,不敢奢望功名。”
袁可立道:“過謙了,可惜啊,你要是讀過書老夫倒能送你一場富貴。”
唐錦衣矜持一笑,道:“多謝大人美意,小人自問不是做官的材料,能輔佐常大人成就一番功業,也算不枉此生。”
“甚好!”袁可立勉勵他幾句,出了這座帳篷進入中軍帳,而後讓手下去召集諸將準備軍議,唐錦衣也被特許列席,很快諸將進入帳內站定。
唐錦衣略一查看發現實力與自己相當者有十人左右,更有兩位灰袍老者身上氣息與他父親唐刑天相當。
“這是絕頂高手?想不到軍中竟然也有這等絕世強者!這些人穿著打扮不像將領,反倒像家丁。不過身上有一股軍人的殺氣,難道是袁大人手上的高手?”
雖然這個發現令唐錦衣難以置信,但轉念一想,常威的父親當年隻是一介縣令就結識了丐幫傳功長老何成空,這樣說來一代名臣袁可立身邊有兩個絕頂高手也不算稀奇了。
等諸將到齊,袁可立高坐主位朗聲道:“諸位,白蓮亂賊為禍日久,現下時機成熟,老夫準備發兵鏟除禍亂!諸位意下如何?“
眾將一聽這話麵麵相窺,對視一陣,紛紛將目光投在左手第一位那個中年將官身上,此人便是總兵官楊肇基。
楊肇基見眾人都看著他,拱拱手道:“大人,趙巡撫、廖總兵和孫巡撫所部還需三天時間才能集結到位,現在就發兵是否太早了一點?“
見楊肇基說完話袁可立依然沒有開口的意思,眾人紛紛附和。
“是啊!鄒城現在有三四十萬賊眾,懌山、藤縣、南陽鎮都有賊軍大將把守,現在出擊敵我力量懸殊,時機不太對啊。”
“是啊,應該讓藤縣之南的楊國盛大人先調動亂賊,待其首尾難顧之時,咱們一舉擊破之!”
“對啊,欲要殲敵,需先分敵,方能收全攻啊!”
唐錦衣看的暗暗皺眉,“太懦弱了吧,這些人全都指望別人先上,自己在後麵撿便宜?這種將官能打什麽仗?”
等眾人幹巴巴的說了一陣,袁可立雙目一張掃視一圈,諸將知道他要說話了,齊齊束手閉口靜等訓話。
袁可立朗聲道:“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唐錦衣雖然沒有讀過兵法卻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戰爭的勝負取決於正義、將帥、軍法紀律以及士兵的強弱。
“兵法以道天地將法五者察勝負,今日諸位皆在此間,老夫便一察賊軍與我軍之勝負!“
“道者主孰有道?賊軍犯上作亂,為禍天下;我受詔命為山東都司掌征伐之事,奉天命以討不臣。此所謂有道伐無道,我勝!”
“將孰有能?賊徐鴻儒自我來濟寧,收縮防線不敢興兵;更有錦衣衛常大人,一月之間連勝五陣,殺的賊人數萬大軍望風逃遁,隻能龜縮鄒、藤。此能庸立顯,我勝!”
“天地孰得?賊軍形同流賊,四處流竄劫掠朝不保夕;今氣焰已滅,朝廷七路大軍轉瞬及至,是戰是守何處戰何處守皆在我。此天時地利皆在我手,我勝!”
“法令孰行?賊軍乃邪教逆賊,意在劫掠,每到一地**擄掠無所不為,各部自行其事,法令不一;我大軍意在保國安民軍律嚴明,令行禁止。此高下立判,我勝!”
“兵眾孰強?賊軍號稱四十萬眾,然則九成為食不果腹之饑民,三四萬賊兵實乃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我有鎮江義勇五千全槍炮精銳,有孫巡撫萬餘兵鐵血老兵豈是賊新丁上陣可比?此強弱不問可知,我勝!”
“士卒孰練?賊軍魚蛇混雜倉促而起,衣甲不全,兵器不整,陣型不統,旌旗未置;我衣甲鮮明,刀槍如林,槍炮如雲,號角起落,進退自如,萬軍大陣如臂使指。此烏合之眾對天下勁兵,我勝!”
“賞罰孰明?賊軍掌兵之人或為賊首姻親子侄,或為狐朋狗友,賊人皆為活命吃飯而從軍,有功親近者得之,有過疏遠者領之;我領兵之將,或名將之後,或出身世家,或起於行伍,積功擢升之軍士皆為保家衛國而參軍,有功者賞有過者罰,不論親疏皆依軍法而行。此臨陣不前對悍不畏死,我勝!”
說到此處,袁可立砰地一拍案幾,昂然而起,厲喝一聲:“有此七勝者,叛軍不滅更待何時?!“
他手下那些心腹,適時地振臂高唿:“大人英明,請下令擊滅賊軍!“
先前還在推諉的將官們,立即調轉口風,同聲高唿:“大人英明,請下令擊滅賊軍!“
“大明威武,大人英明,必勝!”
“諸將聽令:立即下去動員士兵,隨時準備過白馬河攻擊賊軍大營!“
“是!”
“都去吧!“
“遵命!末將告退!”
很快,中軍帳裏便清淨下來了,唐錦衣環顧左右除了自己和兩位灰袍人之外,便隻剩下袁可立坐在帥位上發呆。
突然,袁可立問道:“唐公子以為老夫這七勝七敗論如何?”
唐錦衣雖然心中疑惑,卻硬著頭皮道:“大人精擅用兵,小人不敢妄加評論!”
袁可立自嘲的一笑:“有什麽不敢評論的?不過是些騙人的空話罷了!”
“這?”唐錦衣驚的秀目大睜,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袁可立搖頭自語,“衛所兵軍紀敗壞毫無戰力,不管論戰力還是論得人心,都比不上白蓮軍。這七勝七敗論不過是鼓舞士氣、煽動人心的虛言罷了,實際上今夜一戰全看無畏的手段!”
唐錦衣瞬間讀懂了袁可立的意思:隻要這一戰能夠拿下對岸大營,必定士氣大震,為七路大軍合圍開個好頭,也能鼓舞士氣豎立起袁可立的絕對權威!
“袁大人真是有心良苦啊!無畏,全看你的了!”(未完待續。)
袁可立沒有理會那些讚美之詞,反而將他那句“昏睡半年”反複斟酌了幾遍,才問道:“唐公子可有功名在身?”
唐錦衣搖頭道:“小時候讀過私塾,年齡稍長便開始習武,常年混跡江湖,不敢奢望功名。”
袁可立道:“過謙了,可惜啊,你要是讀過書老夫倒能送你一場富貴。”
唐錦衣矜持一笑,道:“多謝大人美意,小人自問不是做官的材料,能輔佐常大人成就一番功業,也算不枉此生。”
“甚好!”袁可立勉勵他幾句,出了這座帳篷進入中軍帳,而後讓手下去召集諸將準備軍議,唐錦衣也被特許列席,很快諸將進入帳內站定。
唐錦衣略一查看發現實力與自己相當者有十人左右,更有兩位灰袍老者身上氣息與他父親唐刑天相當。
“這是絕頂高手?想不到軍中竟然也有這等絕世強者!這些人穿著打扮不像將領,反倒像家丁。不過身上有一股軍人的殺氣,難道是袁大人手上的高手?”
雖然這個發現令唐錦衣難以置信,但轉念一想,常威的父親當年隻是一介縣令就結識了丐幫傳功長老何成空,這樣說來一代名臣袁可立身邊有兩個絕頂高手也不算稀奇了。
等諸將到齊,袁可立高坐主位朗聲道:“諸位,白蓮亂賊為禍日久,現下時機成熟,老夫準備發兵鏟除禍亂!諸位意下如何?“
眾將一聽這話麵麵相窺,對視一陣,紛紛將目光投在左手第一位那個中年將官身上,此人便是總兵官楊肇基。
楊肇基見眾人都看著他,拱拱手道:“大人,趙巡撫、廖總兵和孫巡撫所部還需三天時間才能集結到位,現在就發兵是否太早了一點?“
見楊肇基說完話袁可立依然沒有開口的意思,眾人紛紛附和。
“是啊!鄒城現在有三四十萬賊眾,懌山、藤縣、南陽鎮都有賊軍大將把守,現在出擊敵我力量懸殊,時機不太對啊。”
“是啊,應該讓藤縣之南的楊國盛大人先調動亂賊,待其首尾難顧之時,咱們一舉擊破之!”
“對啊,欲要殲敵,需先分敵,方能收全攻啊!”
唐錦衣看的暗暗皺眉,“太懦弱了吧,這些人全都指望別人先上,自己在後麵撿便宜?這種將官能打什麽仗?”
等眾人幹巴巴的說了一陣,袁可立雙目一張掃視一圈,諸將知道他要說話了,齊齊束手閉口靜等訓話。
袁可立朗聲道:“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唐錦衣雖然沒有讀過兵法卻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戰爭的勝負取決於正義、將帥、軍法紀律以及士兵的強弱。
“兵法以道天地將法五者察勝負,今日諸位皆在此間,老夫便一察賊軍與我軍之勝負!“
“道者主孰有道?賊軍犯上作亂,為禍天下;我受詔命為山東都司掌征伐之事,奉天命以討不臣。此所謂有道伐無道,我勝!”
“將孰有能?賊徐鴻儒自我來濟寧,收縮防線不敢興兵;更有錦衣衛常大人,一月之間連勝五陣,殺的賊人數萬大軍望風逃遁,隻能龜縮鄒、藤。此能庸立顯,我勝!”
“天地孰得?賊軍形同流賊,四處流竄劫掠朝不保夕;今氣焰已滅,朝廷七路大軍轉瞬及至,是戰是守何處戰何處守皆在我。此天時地利皆在我手,我勝!”
“法令孰行?賊軍乃邪教逆賊,意在劫掠,每到一地**擄掠無所不為,各部自行其事,法令不一;我大軍意在保國安民軍律嚴明,令行禁止。此高下立判,我勝!”
“兵眾孰強?賊軍號稱四十萬眾,然則九成為食不果腹之饑民,三四萬賊兵實乃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我有鎮江義勇五千全槍炮精銳,有孫巡撫萬餘兵鐵血老兵豈是賊新丁上陣可比?此強弱不問可知,我勝!”
“士卒孰練?賊軍魚蛇混雜倉促而起,衣甲不全,兵器不整,陣型不統,旌旗未置;我衣甲鮮明,刀槍如林,槍炮如雲,號角起落,進退自如,萬軍大陣如臂使指。此烏合之眾對天下勁兵,我勝!”
“賞罰孰明?賊軍掌兵之人或為賊首姻親子侄,或為狐朋狗友,賊人皆為活命吃飯而從軍,有功親近者得之,有過疏遠者領之;我領兵之將,或名將之後,或出身世家,或起於行伍,積功擢升之軍士皆為保家衛國而參軍,有功者賞有過者罰,不論親疏皆依軍法而行。此臨陣不前對悍不畏死,我勝!”
說到此處,袁可立砰地一拍案幾,昂然而起,厲喝一聲:“有此七勝者,叛軍不滅更待何時?!“
他手下那些心腹,適時地振臂高唿:“大人英明,請下令擊滅賊軍!“
先前還在推諉的將官們,立即調轉口風,同聲高唿:“大人英明,請下令擊滅賊軍!“
“大明威武,大人英明,必勝!”
“諸將聽令:立即下去動員士兵,隨時準備過白馬河攻擊賊軍大營!“
“是!”
“都去吧!“
“遵命!末將告退!”
很快,中軍帳裏便清淨下來了,唐錦衣環顧左右除了自己和兩位灰袍人之外,便隻剩下袁可立坐在帥位上發呆。
突然,袁可立問道:“唐公子以為老夫這七勝七敗論如何?”
唐錦衣雖然心中疑惑,卻硬著頭皮道:“大人精擅用兵,小人不敢妄加評論!”
袁可立自嘲的一笑:“有什麽不敢評論的?不過是些騙人的空話罷了!”
“這?”唐錦衣驚的秀目大睜,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袁可立搖頭自語,“衛所兵軍紀敗壞毫無戰力,不管論戰力還是論得人心,都比不上白蓮軍。這七勝七敗論不過是鼓舞士氣、煽動人心的虛言罷了,實際上今夜一戰全看無畏的手段!”
唐錦衣瞬間讀懂了袁可立的意思:隻要這一戰能夠拿下對岸大營,必定士氣大震,為七路大軍合圍開個好頭,也能鼓舞士氣豎立起袁可立的絕對權威!
“袁大人真是有心良苦啊!無畏,全看你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