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虛兵的一方,張允帶領五千兵馬,詐稱一萬五千人馬,大搖大擺的撲向曆陽縣。
作為真正的攻擊部隊,黃忠和龐統帶著三萬人非常低調的殺向石城,意圖將軍隊掩蓋在風雪之中。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周瑜早就派遣韓當朱桓二人分別駐守曆陽和石城二縣了,斥候也撒出十裏開外。
不過劉備也隻是希望一下而已,就算瞞不過周瑜也就瞞不過了,真正的實力碾壓才是王道。
牛渚戰場距離石城步卒五十裏,一日急行軍即可到達,所以到了當天晚上,黃忠的前鋒部隊兵臨石城縣城下。與此同時,劉備分兵的消息也傳到東吳軍中,吳軍將領頓時齊聚周瑜帳中。
不過讓陳武、淩操等人驚詫的是,周瑜依舊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仿佛劉備攻打的是別人的城池一樣。
最後還是淩操忍不住問道:“大都督,石城之中隻有三千多兵卒,要不要末將帶兵救援朱桓。”
“出兵救援朱桓?”周瑜好像聽到一個天大的笑話,眯起眼睛,緊盯著淩操說道:“淩操,你要帶多少兵卒救援朱桓,說與本都督聽。”
淩操剛想答話,卻又閉上嘴巴,低下了頭來,別的滿臉通紅。淩操實在是沒辦法答話,帶兵多了,水寨怎麽辦?帶兵少了和荊州兵卒陸戰,那和肉包子打狗沒什麽區別,淩操估計一下,沒有一萬兵卒怕是救不了石城。
看到淩操無言而退,周瑜沉聲道:“諸位不必再提救援石城一事,朱桓勇猛善戰,必定可以擋住黃忠。諸位擔心石城的安危,莫不如好好操練兵卒,尋機攻打劉備的水寨,學那圍魏救趙之計……”
說罷,周瑜一甩衣袖,會寢帳去了。東吳眾將用眼神交流一陣,隻得退出帳外,各自迴營去了。
其實東吳的將領也知道周瑜的難處,他們都知道應該分兵救援石城,周瑜就不知道嗎?關鍵是周瑜拿不出那麽多兵卒而已。這完全就是實力差距,和智力無關,初出茅廬的龐統照周瑜相比差得遠呢!
朱桓迴到石城之後也沒閑著,依照周瑜的吩咐,抽空就訓練壯丁協助守城,總算勉強湊齊了五千人馬,當然這五千兵卒有一半都是民夫,戰鬥力實在不好說。好在朱桓守城是盡心盡力,沒讓黃忠偷襲到,一聽到斥候稟告,早早就關閉了城門。
黃忠帶著五百騎兵偷襲不成,隻得退到數裏開外,等著大軍到來。沒辦法,黃忠敢帶著五百騎兵偷城,並不代表著黃忠敢拿五百騎兵和朱桓正麵作戰,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士氣問題。
到了半夜,龐統帶著大軍趕到石城門外,三萬大軍在夜間行軍,火光如同一條長龍,延綿數裏。黃忠欺朱桓兵少,都沒有連夜紮營,直接將大軍開赴到石城城下,將石城圍得水泄不通。
天色漸明,黃忠的三萬大軍出現在朱桓的視線裏,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看得朱桓眉頭緊皺,暗叫不好。
黃忠叫龐統帶著人安營紮寨,自己提刀前來叫陣。
朱桓也是東吳的猛將,見到黃忠叫陣,頓時感到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帶了五百出城來戰黃忠,一心想要把黃忠斬於馬下。
等走到附近,朱桓就感覺有些不妥,遠處看,黃忠須發皆白,年逾古稀。但近處一看,黃忠的麵相並沒有那麽老,稱得上鶴發童顏,麵色紅潤,眼中神光閃爍,怎麽看也不會超過六十歲的樣子。
再看黃忠手中提著一柄長刀,鋼刀通體赤紅,看上去就像沾滿鮮血一樣。(出自《古今刀劍錄》——陶弘景)
朱桓還注意到,黃忠背上還背著一張彎弓,雖然沒拿到手中實驗一下,朱桓也能看出來,這也是天下少有的硬弓。
朱桓心中警惕,臉上卻露出一副輕蔑的神色,冷笑道:“劉玄德手下無人了麽,竟然派一老卒前來叫陣,真叫我朱桓勝之不武啊,哈哈哈……”
黃忠脾氣暴躁,聞言勃然大怒,厲聲喝道:“朱桓豎子,黃口小兒,今日黃忠定然將你斬於馬下。”
“大言不慚……”朱桓冷喝一聲,縱馬上前,一刀劈下。
黃忠大喝一聲,橫起長刀向上就擋,朱桓本想欺負黃忠年老體衰,氣力不如自己,但兩刀相接,朱桓的心就沉到腳底。“鏘……”的一聲,黃忠完全架開了朱桓這一刀,別忘了,朱桓是先動手的,準備充足,所以實際上朱桓的力氣並不如黃忠。
朱桓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感覺事情不妙的,比力氣比不過黃忠,你還能和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妖怪比招式經驗嗎?
架開朱桓的一刀,黃忠鋼刀一轉,斜斜劈下,如同一道紅光掠過。
朱桓急忙豎起長刀抵擋,卻發現黃忠這一刀並沒有多大的力氣,刀鋒隻是輕輕的劃過自己的刀杆。
“呲……”破空聲陡然響起,黃忠這一刀在半空中猛地一個折轉,反砍了迴來,速度更勝第一刀。朱桓連出手反擊的機會都沒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抵擋上,這才堪堪擋住了黃忠這一刀。
根本不給朱桓喘息的機會,黃忠手中的鋼刀上下翻飛,紅光繚繞,奔著朱桓席卷而去。
在觀戰眾人眼中,黃忠手中的鋼刀幾乎化成一團赤紅的火焰,將朱桓籠罩當中。
十餘招過後,朱桓都沒得到一個反擊的機會,被黃忠逼的倒退了十餘步。朱桓心中發狠,正要冒險反攻,忽然聽得一聲厲喝,隻見黃忠怒目圓睜,須發皆張,把大刀舉到天空,一刀劈下。
第三百三十四章先行一步步步殺
朱桓怒目擰眉,奮力向上一架,就聽到“當啷……”一聲巨響,朱桓的戰馬渾身一顫,差點沒跪倒在地。黃忠的大刀如同一座大山,壓得朱桓身上“啪啪”作響,幾乎喘不過氣來。
淩厲的勁風吹的雪花亂飛,地上的積雪也被卷了起來,盤旋在二人身邊,白蒙蒙一團。
“哈……”黃忠吐氣開聲,在馬上站起身來,再次運力下壓,血紅色的鋼刀劃過朱桓的刀杆,發出“錚……”的一聲顫鳴聲,刀鋒又下壓了幾分,幾乎貼在朱桓的肩膀之上。
眼見形勢危急,朱桓心中一動,把左腳在馬鐙中抽了出來,向上一勾,倒踢在腰間的劍鞘上,震得腰間的寶劍離鞘而出,直奔黃忠的胸口射去。
眼見寶劍飛來,黃忠隻得撤迴鋼刀,用刀杆磕飛朱桓的寶劍,朱桓趁機跳出戰團,策馬狂奔,直奔本方軍陣而去。
黃忠看著朱桓的背影,冷笑一聲,低聲喝道:“想走,哪有那麽容易?”
說著話,黃忠手腕一翻,取下背上的彎弓,搭上一支羽箭,遙指朱桓的背心,緩緩拉開弓弦。
此時朱桓剛逃出二十餘丈,正是弓箭威力最大的距離。
朱桓的親兵見到黃忠拿出弓箭,紛紛大聲唿喊,提醒朱桓“將軍小心暗箭……”“將軍小心”之類的話語,當然也有破口大罵黃忠卑鄙無恥的。
朱桓沙場經驗十分豐富,要不然剛才也不能靈機一動,在黃忠手中逃出升天,聽到兵卒的唿喊之聲,沒聽到背後的馬蹄聲,就知道黃忠要用羽箭射殺自己,急忙在馬上扭過身來。
“嗡……”弓弦震動,撕裂空氣,震得黃忠身前的雪花猛地一抖。
一支羽箭離弦而出,消失在漫天的風雪之中,朱桓的汗毛一下子炸了起來,精神緊繃到極點,兩隻眼睛的瞳孔幾乎收縮成一點,運足目力在漫天的風雪之中尋找羽箭的蹤跡。
等到朱桓在風雪之中發現激射而來的羽箭時候,箭鏃距離朱桓已經不足十步了,這個距離對於急速飛行的羽箭來說,瞬即可到,朱桓根本就沒有抵擋的時間,隻能掙命躲閃。
如果說天氣晴朗,準備充分,黃忠這一箭肯定奈何不了朱桓,畢竟朱桓也是百人敵巔峰的武將,距離千人敵的境界不差多少了。但各種原因疊加之下,朱桓終歸還是沒能完全避開這一箭。
“撲……”的一聲,激射的羽箭穿透了朱桓肩膀的鎧甲、肌肉,透體而出。
巨大的衝擊力牽扯得朱桓在馬上一個趔趄,差點沒掉落馬下,好在朱桓心誌堅定,緊咬牙關,這才沒疼的昏過去,硬挺著迴到軍陣,撤兵而迴。
迴到石城,朱桓怕黃忠趁機攻城,也顧不上天氣嚴寒,就在城牆之上脫去鎧甲包紮傷口。隨軍的郎中小心翼翼的剪開朱桓的衣衫,卻發現朱桓肩部竟然出現一個血肉模糊的傷口,足有拇指粗細。
隨軍郎中敢用自己十餘年的行軍經驗發誓,他絕對沒見這樣恐怖的箭傷,隨軍郎中甚至懷疑認為,朱桓是被長槍之類武器紮的。
好在黃忠沒有在羽箭上抹毒藥的習慣,朱桓包紮之後,就沒有什麽生命危險了。不過黃忠也不是什麽心慈手軟之輩,根本不給朱桓養傷的機會,立即揮動大軍攻城。
由於石城距離牛渚大營很近,所以黃忠出征的時候準備了很多工程物資,雲梯、巢車、小型投石機一應俱全。就算沒有任何準備,黃忠也能發起壓迫力很大的攻勢,就是一舉攻破石城也不是沒有希望。
不到一柱香的時間,黃忠的投石機就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將石塊送上天空,落到石城的城牆上。
三丈多高的巢車也推到城牆附近,向下飄灑箭雨。
一隊隊兵卒嚎叫著衝向城牆,豎起雲梯,向上攀爬,衝車也一下又一下的轟擊著城門,發出沉悶的響聲。
石城的四麵八方響起震天的戰鼓之聲,在風雪之中傳出老遠。轉瞬之間,石城變成一個恐怖的生死磨盤。
朱桓徹底暴走了,袒露著上身,一隻手握著大刀,矗立在城頭之上,用嘶啞的語調指揮戰鬥。片刻之間,朱桓身上的繃帶就被鮮血染得通紅。這壯烈的情景感染了東吳兵卒,一向是陸戰外行的吳兵發揮出意料之外的戰鬥力,一個個悍不畏死,壓得荊州兵卒抬不起頭來。
朱桓在石城囤積了不少木石羽箭,火油硫磺等物,這一刻終於派上用場了。吳兵居高臨下,砸的荊州兵卒哭爹喊娘,掉頭就跑。
黃忠勃然大怒,策馬掄刀,連斬數十米逃兵,這才將荊州兵卒趕迴城牆之下。不過這一次,黃忠卻把衙門推到刀山火海之下,城頭上灑下大量的火油幹柴,燒的石城四周煙氣衝天。
這些火油本來是用來燒掉敵軍投石機之類的攻城器械所用的,但朱桓現在身受重傷,哪有能力帶兵出城啊,讓別人領兵更不現實,那等於送上門給黃忠宰一樣。說實話,如果早知道黃忠武藝這麽高,朱桓自己都不會帶兵出城的。
現在沒有辦法了,形勢危急,朱桓也隻能將威力最大的火計先用出來了。至於以後怎麽辦?以後再想吧?
黃忠再勇猛,也不是水火之敵,見到朱桓用出大殺器,隻能悻悻而退了。不過黃忠也不著急,朱桓也就是能拖延一下時間而已,火油硫磺又不是大風刮來的,石城能有多少儲存量。
就當休息一下了!黃忠下定主意,撤軍而迴,留下火光熊熊的戰場。
逼退了黃忠,朱桓終於能好好休息一下了,朱桓一麵派人給周瑜送信,一麵召集壯丁幫助運送物資。
不過朱桓也知道,周瑜怕是難以給自己送來援軍,略微估算一下,黃忠手中最少有三萬人馬。這可是三萬人馬啊!足足是本方兵力的六七倍,這還不算黃忠能曆史抓壯丁抓來的兵卒呢。
大都督能給自己送來多少援兵,五千人?
當然,如果自己能多出來五千人的兵力,朱桓還是很有把握守住石城的。但問題是黃忠根本不給大都督救援自己的機會,四麵圍城,就是援軍到了都進不城內,首先要遭遇的就是黃忠的截殺。
朱桓根本就不指望周瑜能多派軍隊救援自己,那不現實,兩害相權取其輕,周瑜寧可丟了石城也不會放棄牛渚的。如果牛渚失手,大江之上就再也沒有適合截擊劉備的地點了。
換而言之,如果周瑜棄守牛渚,劉備的水軍就將暢通無阻,沿江之下,直接威脅到吳縣,東吳的政治中心。
難道大都督要放棄石城嗎?朱桓一時間陷入迷茫之中,隻能等著周瑜的軍令了。朱桓還是很有把握把軍情送到周瑜手中的,三萬的大軍不可能一點縫隙不留。附近水網縱橫,找到一條道路太簡單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朱桓終於接到周瑜的命令,周瑜的軍令很簡單上麵隻有十幾個字: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守丹陽。
既然周瑜下了軍令,朱桓也隻能暗地裏做好準備了。無奈之餘朱桓也有些感歎,這不是周瑜計劃失誤,隻能說劉備先一步分兵,一步先、步步先,周瑜也隻能被動應對了。
就算早看到石城曆陽這兩個破綻,周瑜也斷然不敢分兵的。
到了第二天,朱桓身體稍微緩過來一些,繼續帶兵抵擋黃忠的大軍。朱桓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他心裏非常清楚現在的形勢,自己能多抵抗一天,整個戰役勝利的希望就大一分。
但出乎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傍晚,周瑜竟然真的給朱桓派出一支援軍,淩統和呂蒙帶領五千兵卒,自牛輔趕赴石城,與朱桓隔城相望,尋機進入石城,協助朱桓守城。
但事情哪有那麽簡單,黃忠一看到周瑜派出援軍,立即將攻城的任務交付給龐統,自己帶領三千兵卒阻擋呂蒙和淩統。
呂蒙和淩統兩員小將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暮色中雙戰黃忠,殺得天昏地暗,旗鼓相當。看的朱桓欣慰不已,暗道東吳英才不斷。不過二人到底還沒成年,耐力不足,和黃忠拚殺了百餘迴合,力竭而退。
不過這也震懾住了黃忠,讓老將沒敢帶兵衝殺,一時間黃忠和淩統、呂蒙二人陷入僵持之中。
小戰場黃忠和呂蒙、淩統二人勢均力敵,主戰場龐統依舊死死的壓製住朱桓。
和黃忠相比,龐統少了一絲鐵血氣息,但用兵卻更加詭異,聲東擊西,虛實相間,打的石城岌岌可危,破城隻在旦夕之間。
到了第三天,淩統和呂蒙依舊沒衝過黃忠的封鎖,而且二人手下的兵卒都已經疲憊不堪了,沒辦法,黃忠有輪換的兵卒,他們二人可沒有,無奈之下,二人隻好先行撤兵到丹陽,留下孤城一座。
援軍敗退,吳軍士氣低落,荊州兵卒士氣大漲,黃忠趁機迴頭攻城,攻勢一浪超過一浪。到了最後,黃忠更是縱馬來到城下,連發數十箭,箭箭不空,射殺了數十名吳軍,清空這一大片城頭,嚇得吳軍心驚膽戰,荊州兵卒趁機攻上城頭。
轉眼之間,石城三麵城牆盡皆失守,朱桓無奈之下,隻得帶兵突圍,直奔丹陽去了。
哇哢哢,這個月終於沒斷更,我可以休息一天了。累死了,最後,謝謝各位捧場、訂閱的書友,萬分感謝,是你們給了蜘蛛堅持下去的信心。
第三百三十五章以退為進誘黃忠
突圍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黃忠的三萬大軍四麵合圍,朱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生天,但也落得個舊傷複發的下場。
丹陽是個大縣,要比石城縣還要大一些,但想要久守也不太容易,突圍之後,朱桓手下隻剩下三千餘人了。然而此時此刻朱桓的心思卻不是放在守城上,因為朱桓發現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淩統和呂蒙二人竟然不在丹陽城中。
幾日鏖戰之後,兩名小將手下應該還有三四千人,合兵一處的話,朱桓能湊上五六千人,再召集一些壯丁,守個十天八天的,朱桓還是很有把握的。
但這二人為什麽沒有迴到丹陽城中呢,朱桓立即陷入沉思之中,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朱桓好像明白了什麽,嘴角流出一絲笑容,吩咐道:“來人,立即召集丹陽的壯丁協助守城。”
朱桓手下的各級軍官立即點頭應是,朱桓又補充道:“此次征兵,必須要招募四道、到五千兵卒,而且必須人人披甲,手持刀槍。”
這時一名副將施禮問道:“將軍,末將認為……新招募的兵卒戰鬥力遠遜於老兵,把兵刃衣甲用到他們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值呢?”
朱桓微微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此事我自有計較,不比多言,爾等依令行事即可。”
各級官員轟然應是,朱桓心中歎道:“不管呂蒙淩統為什麽領著兵卒消失,大都督有什麽安排,自己已經盡到最大的能力替他們掩護了,接下來的勝負,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朱桓在丹陽城中整兵再戰,黃忠在石城縣休養生息,但這平靜隻持續了兩天,黃忠就再次出兵攻打丹陽。
朱桓抵擋了五日,就擋不住黃忠的攻勢了,無奈之下隻得撤兵秣陵。建安八年(203)一月,劉備和孫策的爭鬥發展到另外一種情況,山陰縣的孫策依靠地利人和的優勢,漸漸搬迴劣勢。
不管怎麽說,孫策在兵源,物資等等方麵都占據很大優勢,隻要不出現什麽決定性錯誤,能反敗為勝不是什麽難事。除非張飛能夠一鼓作氣擊敗孫策,但那是不可能的,孫策獨自起兵,什麽樣的陣仗沒經曆過。
而周瑜這裏情況卻愈發危險起來,劉備在牛渚隻守不攻,派黃忠攻城略地,已經逼近到秣陵附近。
秣陵是江南重鎮,其重要性就不多言了,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秣陵就是南京。
一月中旬,江南已經有了一絲絲暖意,秣陵城下卻依舊寒氣逼人,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殺氣。
作為真正的攻擊部隊,黃忠和龐統帶著三萬人非常低調的殺向石城,意圖將軍隊掩蓋在風雪之中。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周瑜早就派遣韓當朱桓二人分別駐守曆陽和石城二縣了,斥候也撒出十裏開外。
不過劉備也隻是希望一下而已,就算瞞不過周瑜也就瞞不過了,真正的實力碾壓才是王道。
牛渚戰場距離石城步卒五十裏,一日急行軍即可到達,所以到了當天晚上,黃忠的前鋒部隊兵臨石城縣城下。與此同時,劉備分兵的消息也傳到東吳軍中,吳軍將領頓時齊聚周瑜帳中。
不過讓陳武、淩操等人驚詫的是,周瑜依舊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仿佛劉備攻打的是別人的城池一樣。
最後還是淩操忍不住問道:“大都督,石城之中隻有三千多兵卒,要不要末將帶兵救援朱桓。”
“出兵救援朱桓?”周瑜好像聽到一個天大的笑話,眯起眼睛,緊盯著淩操說道:“淩操,你要帶多少兵卒救援朱桓,說與本都督聽。”
淩操剛想答話,卻又閉上嘴巴,低下了頭來,別的滿臉通紅。淩操實在是沒辦法答話,帶兵多了,水寨怎麽辦?帶兵少了和荊州兵卒陸戰,那和肉包子打狗沒什麽區別,淩操估計一下,沒有一萬兵卒怕是救不了石城。
看到淩操無言而退,周瑜沉聲道:“諸位不必再提救援石城一事,朱桓勇猛善戰,必定可以擋住黃忠。諸位擔心石城的安危,莫不如好好操練兵卒,尋機攻打劉備的水寨,學那圍魏救趙之計……”
說罷,周瑜一甩衣袖,會寢帳去了。東吳眾將用眼神交流一陣,隻得退出帳外,各自迴營去了。
其實東吳的將領也知道周瑜的難處,他們都知道應該分兵救援石城,周瑜就不知道嗎?關鍵是周瑜拿不出那麽多兵卒而已。這完全就是實力差距,和智力無關,初出茅廬的龐統照周瑜相比差得遠呢!
朱桓迴到石城之後也沒閑著,依照周瑜的吩咐,抽空就訓練壯丁協助守城,總算勉強湊齊了五千人馬,當然這五千兵卒有一半都是民夫,戰鬥力實在不好說。好在朱桓守城是盡心盡力,沒讓黃忠偷襲到,一聽到斥候稟告,早早就關閉了城門。
黃忠帶著五百騎兵偷襲不成,隻得退到數裏開外,等著大軍到來。沒辦法,黃忠敢帶著五百騎兵偷城,並不代表著黃忠敢拿五百騎兵和朱桓正麵作戰,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士氣問題。
到了半夜,龐統帶著大軍趕到石城門外,三萬大軍在夜間行軍,火光如同一條長龍,延綿數裏。黃忠欺朱桓兵少,都沒有連夜紮營,直接將大軍開赴到石城城下,將石城圍得水泄不通。
天色漸明,黃忠的三萬大軍出現在朱桓的視線裏,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看得朱桓眉頭緊皺,暗叫不好。
黃忠叫龐統帶著人安營紮寨,自己提刀前來叫陣。
朱桓也是東吳的猛將,見到黃忠叫陣,頓時感到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帶了五百出城來戰黃忠,一心想要把黃忠斬於馬下。
等走到附近,朱桓就感覺有些不妥,遠處看,黃忠須發皆白,年逾古稀。但近處一看,黃忠的麵相並沒有那麽老,稱得上鶴發童顏,麵色紅潤,眼中神光閃爍,怎麽看也不會超過六十歲的樣子。
再看黃忠手中提著一柄長刀,鋼刀通體赤紅,看上去就像沾滿鮮血一樣。(出自《古今刀劍錄》——陶弘景)
朱桓還注意到,黃忠背上還背著一張彎弓,雖然沒拿到手中實驗一下,朱桓也能看出來,這也是天下少有的硬弓。
朱桓心中警惕,臉上卻露出一副輕蔑的神色,冷笑道:“劉玄德手下無人了麽,竟然派一老卒前來叫陣,真叫我朱桓勝之不武啊,哈哈哈……”
黃忠脾氣暴躁,聞言勃然大怒,厲聲喝道:“朱桓豎子,黃口小兒,今日黃忠定然將你斬於馬下。”
“大言不慚……”朱桓冷喝一聲,縱馬上前,一刀劈下。
黃忠大喝一聲,橫起長刀向上就擋,朱桓本想欺負黃忠年老體衰,氣力不如自己,但兩刀相接,朱桓的心就沉到腳底。“鏘……”的一聲,黃忠完全架開了朱桓這一刀,別忘了,朱桓是先動手的,準備充足,所以實際上朱桓的力氣並不如黃忠。
朱桓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感覺事情不妙的,比力氣比不過黃忠,你還能和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妖怪比招式經驗嗎?
架開朱桓的一刀,黃忠鋼刀一轉,斜斜劈下,如同一道紅光掠過。
朱桓急忙豎起長刀抵擋,卻發現黃忠這一刀並沒有多大的力氣,刀鋒隻是輕輕的劃過自己的刀杆。
“呲……”破空聲陡然響起,黃忠這一刀在半空中猛地一個折轉,反砍了迴來,速度更勝第一刀。朱桓連出手反擊的機會都沒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抵擋上,這才堪堪擋住了黃忠這一刀。
根本不給朱桓喘息的機會,黃忠手中的鋼刀上下翻飛,紅光繚繞,奔著朱桓席卷而去。
在觀戰眾人眼中,黃忠手中的鋼刀幾乎化成一團赤紅的火焰,將朱桓籠罩當中。
十餘招過後,朱桓都沒得到一個反擊的機會,被黃忠逼的倒退了十餘步。朱桓心中發狠,正要冒險反攻,忽然聽得一聲厲喝,隻見黃忠怒目圓睜,須發皆張,把大刀舉到天空,一刀劈下。
第三百三十四章先行一步步步殺
朱桓怒目擰眉,奮力向上一架,就聽到“當啷……”一聲巨響,朱桓的戰馬渾身一顫,差點沒跪倒在地。黃忠的大刀如同一座大山,壓得朱桓身上“啪啪”作響,幾乎喘不過氣來。
淩厲的勁風吹的雪花亂飛,地上的積雪也被卷了起來,盤旋在二人身邊,白蒙蒙一團。
“哈……”黃忠吐氣開聲,在馬上站起身來,再次運力下壓,血紅色的鋼刀劃過朱桓的刀杆,發出“錚……”的一聲顫鳴聲,刀鋒又下壓了幾分,幾乎貼在朱桓的肩膀之上。
眼見形勢危急,朱桓心中一動,把左腳在馬鐙中抽了出來,向上一勾,倒踢在腰間的劍鞘上,震得腰間的寶劍離鞘而出,直奔黃忠的胸口射去。
眼見寶劍飛來,黃忠隻得撤迴鋼刀,用刀杆磕飛朱桓的寶劍,朱桓趁機跳出戰團,策馬狂奔,直奔本方軍陣而去。
黃忠看著朱桓的背影,冷笑一聲,低聲喝道:“想走,哪有那麽容易?”
說著話,黃忠手腕一翻,取下背上的彎弓,搭上一支羽箭,遙指朱桓的背心,緩緩拉開弓弦。
此時朱桓剛逃出二十餘丈,正是弓箭威力最大的距離。
朱桓的親兵見到黃忠拿出弓箭,紛紛大聲唿喊,提醒朱桓“將軍小心暗箭……”“將軍小心”之類的話語,當然也有破口大罵黃忠卑鄙無恥的。
朱桓沙場經驗十分豐富,要不然剛才也不能靈機一動,在黃忠手中逃出升天,聽到兵卒的唿喊之聲,沒聽到背後的馬蹄聲,就知道黃忠要用羽箭射殺自己,急忙在馬上扭過身來。
“嗡……”弓弦震動,撕裂空氣,震得黃忠身前的雪花猛地一抖。
一支羽箭離弦而出,消失在漫天的風雪之中,朱桓的汗毛一下子炸了起來,精神緊繃到極點,兩隻眼睛的瞳孔幾乎收縮成一點,運足目力在漫天的風雪之中尋找羽箭的蹤跡。
等到朱桓在風雪之中發現激射而來的羽箭時候,箭鏃距離朱桓已經不足十步了,這個距離對於急速飛行的羽箭來說,瞬即可到,朱桓根本就沒有抵擋的時間,隻能掙命躲閃。
如果說天氣晴朗,準備充分,黃忠這一箭肯定奈何不了朱桓,畢竟朱桓也是百人敵巔峰的武將,距離千人敵的境界不差多少了。但各種原因疊加之下,朱桓終歸還是沒能完全避開這一箭。
“撲……”的一聲,激射的羽箭穿透了朱桓肩膀的鎧甲、肌肉,透體而出。
巨大的衝擊力牽扯得朱桓在馬上一個趔趄,差點沒掉落馬下,好在朱桓心誌堅定,緊咬牙關,這才沒疼的昏過去,硬挺著迴到軍陣,撤兵而迴。
迴到石城,朱桓怕黃忠趁機攻城,也顧不上天氣嚴寒,就在城牆之上脫去鎧甲包紮傷口。隨軍的郎中小心翼翼的剪開朱桓的衣衫,卻發現朱桓肩部竟然出現一個血肉模糊的傷口,足有拇指粗細。
隨軍郎中敢用自己十餘年的行軍經驗發誓,他絕對沒見這樣恐怖的箭傷,隨軍郎中甚至懷疑認為,朱桓是被長槍之類武器紮的。
好在黃忠沒有在羽箭上抹毒藥的習慣,朱桓包紮之後,就沒有什麽生命危險了。不過黃忠也不是什麽心慈手軟之輩,根本不給朱桓養傷的機會,立即揮動大軍攻城。
由於石城距離牛渚大營很近,所以黃忠出征的時候準備了很多工程物資,雲梯、巢車、小型投石機一應俱全。就算沒有任何準備,黃忠也能發起壓迫力很大的攻勢,就是一舉攻破石城也不是沒有希望。
不到一柱香的時間,黃忠的投石機就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將石塊送上天空,落到石城的城牆上。
三丈多高的巢車也推到城牆附近,向下飄灑箭雨。
一隊隊兵卒嚎叫著衝向城牆,豎起雲梯,向上攀爬,衝車也一下又一下的轟擊著城門,發出沉悶的響聲。
石城的四麵八方響起震天的戰鼓之聲,在風雪之中傳出老遠。轉瞬之間,石城變成一個恐怖的生死磨盤。
朱桓徹底暴走了,袒露著上身,一隻手握著大刀,矗立在城頭之上,用嘶啞的語調指揮戰鬥。片刻之間,朱桓身上的繃帶就被鮮血染得通紅。這壯烈的情景感染了東吳兵卒,一向是陸戰外行的吳兵發揮出意料之外的戰鬥力,一個個悍不畏死,壓得荊州兵卒抬不起頭來。
朱桓在石城囤積了不少木石羽箭,火油硫磺等物,這一刻終於派上用場了。吳兵居高臨下,砸的荊州兵卒哭爹喊娘,掉頭就跑。
黃忠勃然大怒,策馬掄刀,連斬數十米逃兵,這才將荊州兵卒趕迴城牆之下。不過這一次,黃忠卻把衙門推到刀山火海之下,城頭上灑下大量的火油幹柴,燒的石城四周煙氣衝天。
這些火油本來是用來燒掉敵軍投石機之類的攻城器械所用的,但朱桓現在身受重傷,哪有能力帶兵出城啊,讓別人領兵更不現實,那等於送上門給黃忠宰一樣。說實話,如果早知道黃忠武藝這麽高,朱桓自己都不會帶兵出城的。
現在沒有辦法了,形勢危急,朱桓也隻能將威力最大的火計先用出來了。至於以後怎麽辦?以後再想吧?
黃忠再勇猛,也不是水火之敵,見到朱桓用出大殺器,隻能悻悻而退了。不過黃忠也不著急,朱桓也就是能拖延一下時間而已,火油硫磺又不是大風刮來的,石城能有多少儲存量。
就當休息一下了!黃忠下定主意,撤軍而迴,留下火光熊熊的戰場。
逼退了黃忠,朱桓終於能好好休息一下了,朱桓一麵派人給周瑜送信,一麵召集壯丁幫助運送物資。
不過朱桓也知道,周瑜怕是難以給自己送來援軍,略微估算一下,黃忠手中最少有三萬人馬。這可是三萬人馬啊!足足是本方兵力的六七倍,這還不算黃忠能曆史抓壯丁抓來的兵卒呢。
大都督能給自己送來多少援兵,五千人?
當然,如果自己能多出來五千人的兵力,朱桓還是很有把握守住石城的。但問題是黃忠根本不給大都督救援自己的機會,四麵圍城,就是援軍到了都進不城內,首先要遭遇的就是黃忠的截殺。
朱桓根本就不指望周瑜能多派軍隊救援自己,那不現實,兩害相權取其輕,周瑜寧可丟了石城也不會放棄牛渚的。如果牛渚失手,大江之上就再也沒有適合截擊劉備的地點了。
換而言之,如果周瑜棄守牛渚,劉備的水軍就將暢通無阻,沿江之下,直接威脅到吳縣,東吳的政治中心。
難道大都督要放棄石城嗎?朱桓一時間陷入迷茫之中,隻能等著周瑜的軍令了。朱桓還是很有把握把軍情送到周瑜手中的,三萬的大軍不可能一點縫隙不留。附近水網縱橫,找到一條道路太簡單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朱桓終於接到周瑜的命令,周瑜的軍令很簡單上麵隻有十幾個字: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守丹陽。
既然周瑜下了軍令,朱桓也隻能暗地裏做好準備了。無奈之餘朱桓也有些感歎,這不是周瑜計劃失誤,隻能說劉備先一步分兵,一步先、步步先,周瑜也隻能被動應對了。
就算早看到石城曆陽這兩個破綻,周瑜也斷然不敢分兵的。
到了第二天,朱桓身體稍微緩過來一些,繼續帶兵抵擋黃忠的大軍。朱桓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他心裏非常清楚現在的形勢,自己能多抵抗一天,整個戰役勝利的希望就大一分。
但出乎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傍晚,周瑜竟然真的給朱桓派出一支援軍,淩統和呂蒙帶領五千兵卒,自牛輔趕赴石城,與朱桓隔城相望,尋機進入石城,協助朱桓守城。
但事情哪有那麽簡單,黃忠一看到周瑜派出援軍,立即將攻城的任務交付給龐統,自己帶領三千兵卒阻擋呂蒙和淩統。
呂蒙和淩統兩員小將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暮色中雙戰黃忠,殺得天昏地暗,旗鼓相當。看的朱桓欣慰不已,暗道東吳英才不斷。不過二人到底還沒成年,耐力不足,和黃忠拚殺了百餘迴合,力竭而退。
不過這也震懾住了黃忠,讓老將沒敢帶兵衝殺,一時間黃忠和淩統、呂蒙二人陷入僵持之中。
小戰場黃忠和呂蒙、淩統二人勢均力敵,主戰場龐統依舊死死的壓製住朱桓。
和黃忠相比,龐統少了一絲鐵血氣息,但用兵卻更加詭異,聲東擊西,虛實相間,打的石城岌岌可危,破城隻在旦夕之間。
到了第三天,淩統和呂蒙依舊沒衝過黃忠的封鎖,而且二人手下的兵卒都已經疲憊不堪了,沒辦法,黃忠有輪換的兵卒,他們二人可沒有,無奈之下,二人隻好先行撤兵到丹陽,留下孤城一座。
援軍敗退,吳軍士氣低落,荊州兵卒士氣大漲,黃忠趁機迴頭攻城,攻勢一浪超過一浪。到了最後,黃忠更是縱馬來到城下,連發數十箭,箭箭不空,射殺了數十名吳軍,清空這一大片城頭,嚇得吳軍心驚膽戰,荊州兵卒趁機攻上城頭。
轉眼之間,石城三麵城牆盡皆失守,朱桓無奈之下,隻得帶兵突圍,直奔丹陽去了。
哇哢哢,這個月終於沒斷更,我可以休息一天了。累死了,最後,謝謝各位捧場、訂閱的書友,萬分感謝,是你們給了蜘蛛堅持下去的信心。
第三百三十五章以退為進誘黃忠
突圍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黃忠的三萬大軍四麵合圍,朱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生天,但也落得個舊傷複發的下場。
丹陽是個大縣,要比石城縣還要大一些,但想要久守也不太容易,突圍之後,朱桓手下隻剩下三千餘人了。然而此時此刻朱桓的心思卻不是放在守城上,因為朱桓發現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淩統和呂蒙二人竟然不在丹陽城中。
幾日鏖戰之後,兩名小將手下應該還有三四千人,合兵一處的話,朱桓能湊上五六千人,再召集一些壯丁,守個十天八天的,朱桓還是很有把握的。
但這二人為什麽沒有迴到丹陽城中呢,朱桓立即陷入沉思之中,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朱桓好像明白了什麽,嘴角流出一絲笑容,吩咐道:“來人,立即召集丹陽的壯丁協助守城。”
朱桓手下的各級軍官立即點頭應是,朱桓又補充道:“此次征兵,必須要招募四道、到五千兵卒,而且必須人人披甲,手持刀槍。”
這時一名副將施禮問道:“將軍,末將認為……新招募的兵卒戰鬥力遠遜於老兵,把兵刃衣甲用到他們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值呢?”
朱桓微微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此事我自有計較,不比多言,爾等依令行事即可。”
各級官員轟然應是,朱桓心中歎道:“不管呂蒙淩統為什麽領著兵卒消失,大都督有什麽安排,自己已經盡到最大的能力替他們掩護了,接下來的勝負,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朱桓在丹陽城中整兵再戰,黃忠在石城縣休養生息,但這平靜隻持續了兩天,黃忠就再次出兵攻打丹陽。
朱桓抵擋了五日,就擋不住黃忠的攻勢了,無奈之下隻得撤兵秣陵。建安八年(203)一月,劉備和孫策的爭鬥發展到另外一種情況,山陰縣的孫策依靠地利人和的優勢,漸漸搬迴劣勢。
不管怎麽說,孫策在兵源,物資等等方麵都占據很大優勢,隻要不出現什麽決定性錯誤,能反敗為勝不是什麽難事。除非張飛能夠一鼓作氣擊敗孫策,但那是不可能的,孫策獨自起兵,什麽樣的陣仗沒經曆過。
而周瑜這裏情況卻愈發危險起來,劉備在牛渚隻守不攻,派黃忠攻城略地,已經逼近到秣陵附近。
秣陵是江南重鎮,其重要性就不多言了,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秣陵就是南京。
一月中旬,江南已經有了一絲絲暖意,秣陵城下卻依舊寒氣逼人,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