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午時,高幹和李重不約而同的停戰了,不是這兩個人良心發現,也不是戰略戰術的需要,而是雙方都打不動了。


    高幹得到兵卒經過一日一夜的急行軍之後,匆匆休息了幾個時辰,就開始攻打涉縣,緊接著又馬不停蹄的攻打李重的營寨,就是鐵人也承受不起。所以到了後期,高幹的兵卒一個個都躺在地上,任憑督戰隊如何鞭打喝罵都巍然不動。


    看到如此情況,高幹由於再三也沒敢下令殺人,隻能收兵迴營了。


    而李重的情況比高幹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想要進攻高幹也是力有未逮,更何況李重也沒有進攻的心思。


    可以說,現在雙方除了有限的預備兵,其餘兵卒的戰鬥力已經降至最低點。


    李重迴到大營,下令全軍休息,現在他不用太注意高幹,高幹現在能有兩千預備兵都是多的,根本就發動不了攻勢。


    第二天一早,李重忽然發覺有些不對,按理說廖化押運糧草,今天應該到涉縣了,怎麽現在還沒有動靜呢?


    想到這裏,李重急忙叫過趙雲吩咐道:“子龍,你速速帶領一千騎兵前去接應廖化。”


    趙雲臉色一變,急聲問道:“主公,難道廖化出事了?”


    李重搖頭道:“我也不清楚,不過按照路程,廖化現在就應該到了啊。”


    “末將知道了。”趙雲答應一聲,急忙點齊兵馬,匆匆而去了。


    接下來的幾個時辰,李重可以說是如坐針氈,不住的祈求老天保佑,千萬別出什麽叉子。


    怕什麽、來什麽,快到中午的時候,廖化帶著滿身煙塵來到大營,一看就是經過一場廝殺。


    李重急忙將廖化叫入大帳,還沒等李重開口,廖化就跪倒在地,哭喪著臉說道:“末將罪該萬死,請主公治罪!”


    李重急忙問道:“廖化,你先說說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一番訴說之下,李重終於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了,原來廖化護送糧草走至半路,卻被高幹帶領兵馬截殺,結果一番苦戰下來,廖化浴血奮戰也沒擋住高幹的攻勢,無奈之下,廖化本著大家一起死的心態,燒毀了糧草,狼狽逃竄了。


    後來趙雲前來接應,廖化這才收攏敗軍,前來請罪。


    李重聽完,疑問道:“廖化,你說你被高幹埋伏導致兵敗,我不怪罪於你,可是後來高幹跑到那裏去了?”


    廖化搖頭說道:“末將不知,估計高幹應該知道別的道路吧。”


    “嗯!”李重點了點頭,如果高幹知道別的小路很正常,怪隻怪自己太過大意,沒有嚴密監視高幹,結果被高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劫了自己的糧草,不過還好,廖化還算聰明,一把火燒了糧車,和高幹玩了個玉石俱焚。


    幾萬石糧草而已,李重不放在心上,再運送便是了,反正涉縣之內有數百萬石糧草。


    不過這也證明了高幹現在形式極為不妙,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然他也不會冒險劫糧,要知道,昨日高幹可用之兵絕對不會超過三千,萬一被李重察覺,反襲大營,高幹就要全軍覆沒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靜觀其變


    更新時間:2012-09-03


    求點擊,求紅票,求收藏!!


    總體來說,李重被高幹剽竊了戰術,反咬了一口。


    責任李重有,廖化也有,誰讓廖化過於大意呢!不過李重是主帥,總不能自己治自己的罪責吧,李重還沒那麽偉大,最後隻能廖化來背黑鍋了,罰俸半年,這就是李重的處罰。


    現在李重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給廖化加派人手,第二就是移師涉縣。


    和眾將商議一下,眾人都覺得移師涉縣比較穩妥,涉縣有都是糧草,為什麽還有冒著風險運糧呢。


    於是李重當即決定,趙雲、周倉、廖化三人帶領五千騎兵斷後,嚴密監視高幹,自己帶領大軍繞過高幹的大營,進駐涉縣。


    五千殺氣騰騰的騎兵護住大軍側翼,李重等人毫發無傷的進入到涉縣,高幹也想阻止李重的行軍,也派出人來截殺了,不過高幹的士卒疲憊不堪,實在是打不過李重的騎兵,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李重揚長而去。


    進駐到涉縣以後,郝昭也將糧草的總數清點完畢,共計糧草一百三十萬石,一名兵卒一年大約需要十石糧草,李重的兩萬兵卒一年就需要糧草二十萬石。


    當然消耗的糧草數量是不能這麽計算的,戰馬才是吃糧大戶,還有行軍路上的糧草消耗更是天文數字,戰線每拉長一百裏,消耗的糧草幾乎要增加一倍,不過不管怎麽說,李重一年之內是糧草無憂了。


    現在李重的戰術很簡單,那就是坐等高幹攻城。


    如果高幹退兵的話,那就等著被李重一路追殺吧,涉縣距離武安縣上百裏,高幹能逃到武安縣,剩下一半人馬都是多的。


    自從李重進入到涉縣,高幹就死了攻打涉縣的心,非常果決的作出決定,迴軍武安縣就糧。


    這次李重的追殺可以說是全軍出動,趙雲、周倉、廖化帶領騎兵,郝昭、高順帶領步兵,分成五路不停地轟擊高幹後隊。


    高幹親自斷後,以一敵五,被五個人打的焦頭爛額,更可恨的是,李重糧草充足,不住的喊著投降不殺,投降吃飽飯的口號,導致高幹的兵卒士氣低落到極點,幾乎每次和李重接戰都有兵卒趁亂投降。


    眼看就要逃到武安縣境內了,也不知道趙雲和廖化從那裏繞到高幹的側翼,兩支騎兵一個衝鋒就將高幹的部隊截為兩段,郝昭和高順也帶著步卒趁火打劫,猛攻高幹的後隊。


    三麵夾擊之下,高幹的兵卒頓時失去指揮,四散奔逃,高幹一連砍殺了數名逃兵,依然約束不住隊伍,隻得帶著親信衝開一條血路,狼狽逃迴武安縣。


    此戰過後,高幹的兩萬兵卒損失大半,被李重連殺帶俘一萬二千餘人,高幹的敗軍陸陸續續逃迴武安縣,一番查點之下卻隻有四千餘人,大約有三千餘人不知去向,這還是涉縣距離武安縣比較近,不然的話,再給李重一些追殺的時間,高幹很有可能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高幹手下的將領也好不到哪去,高柔死於亂軍之中,連個全屍都沒撈到,荀諶運氣也不怎麽好,逃往途中正好遇見廖化,被急於立功贖罪的廖化一刀砍飛了腦袋,死於非命。


    最後隻有陳震陪著高幹在武安縣中長籲短歎、唉聲歎氣。


    不提高幹如何向袁紹稟報噩耗,李重卻不打算接著進攻了,原因很簡單,袁紹還沒敗呢,萬一給袁紹打疼了,迴兵攻擊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涉縣位處漳水上遊,現在是隆冬時節,河麵冰封,如果必要的話,已經可以順流而下攻擊鄴城了。


    此時身在官渡的袁紹也得到高幹兵敗的消息,雖然被氣的暴跳如雷,但袁紹依然清楚的作出判斷:自己不敗,李重絕對不敢進兵。所以袁紹也沒給高幹派援兵,隻是囑咐高幹小心防守,必要地時候,可以放棄武安縣,駐守邯鄲。


    袁紹作出的決定很正確,但也能看出來袁紹的心思,那就是袁紹依然沒把李重當做對手,再袁紹的眼中,隻有曹操才有資格做自己的敵人。


    李重在涉縣休整了十餘日,就派兵南下,最後在鄴城以西三十裏的九侯城紮下營寨,也不出兵攻打鄴城,隻是不停的轉運糧草。


    鄴城的守將是審配,審配字正南,是袁紹手下的心腹謀士,官居治中之職,袁紹南下就有審配的功勞,要不是審配一句:十圍五攻,袁紹也許會等一等再出兵。但是,袁紹兵敗官渡卻沒有審配一點責任,在當時的情況下,出兵官渡也算是一招妙手,隻是袁紹緊接著走了幾步臭棋而已。


    審配此人精通兵法,做事盡心盡力、中規中矩,對於攻城的一方來說,最頭疼的就是遇到這樣的對手。


    鄴城之中有守軍兩萬餘人,但審配卻也沒做出攻擊李重的舉動,他很清楚,自己的兩萬兵卒守城還可以,但打野戰的話,戰鬥力就不敢保證了,所以審配眼睜睜的看著李重占據九侯城,卻隻能按兵不動。


    李重占據九侯城,有了威脅袁紹後方的實力,曹操立即就派人來聯係李重,商議聯合進兵攻擊袁紹一事,但熟知曆史的李重哪會上當,隻是和曹操的使者訴苦,說一些兵力不濟的托詞。


    曹操的使者顯然早有被李重拒絕的準備,哼哼哈哈的奉承李重幾句,在李重的大營待了了幾天,就返迴官渡。


    等到曹操的使者出了大帳,程昱這才說道:“果真不出所料,曹操就是派人來探聽主公兵力的。”


    “嗯!還是程公做事穩重,深謀遠慮。”李重點點頭,對程昱的先見之明很是佩服,說道陰謀詭計,李重有豐富的曆史知識墊底,誰也不怕,但論到揣測人心,還得程昱這樣的老狐狸出馬。


    程昱笑道:“多謝主公謬讚,現在可以讓子龍將軍迴來了。”


    現在李重手下的兵卒接近兩萬五千人,其中有五千人是高幹的降兵,所以這次曹操派來使者,李重直接讓趙雲帶領三千精騎、三千步卒,外出隱藏起來,裝作實力不濟的樣子。


    現在李重心裏已經有了“黑”曹操一把的準備,隻是拿捏不定時機而已。


    第一百六十七章你要倒黴


    更新時間:2012-09-03


    眼看就到了建安三年,曹操在官渡依然勉力支持,但李重知道,袁紹差不多要敗了。


    雖然李重不知道袁紹兵敗的具體時間,但李重卻記得,曹操火燒烏巢之後,袁紹兵敗,敗兵就是因為被黃河阻路,才被迫投降曹操的,而黃河大約在二月下旬(古代用的是農曆)解凍,所以李重才有這個判斷。


    官渡之戰就打一年,這一點李重是敢肯定的。


    而這時廖化也將最後一批糧草運至九侯城,卻帶了一個領李重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李重早就尋訪過的甘寧。


    第一次李重派廖化去請甘寧,不料被甘寧婉拒,李重也就漸漸忘了甘寧這個人物,沒想到現在甘寧卻來投奔自己。


    李重知道甘寧這個人勇猛異常,特別是精通水戰,關羽駐守荊州的時候就和甘寧隔江對持,卻不敢進兵一步。


    甘寧並沒有穿著鎧甲,而是身披一身錦袍,頭頂上插著一根五顏六色的鳥羽,隨著帳內的氣流,一顫一顫的,顯得十分靈動,再加上甘寧還算英俊的麵容,看上去風流倜儻,十分儒雅。


    李重麵露笑容,表示歡迎甘寧的到來,但心中卻對甘寧的打扮頗嗤笑不已,甘寧這貨純粹就是要風度、不要溫度,就算你愛美如命,但多少穿件皮衣啊!這大冬天的,真不怕死。


    不過李重現在很頭疼如何安排甘寧,他就算知道甘寧精通水戰又能如何,難道還能和周泰說:甘寧比你厲害,你讓位吧!


    這樣做分明就是瞧不起周泰,更何況周泰也不差啊!舉賢任能也不是這麽幹的,李重真要是強行他推甘寧上位,那並州集團離分崩離析也差不多了。


    轉念一想,李重記起甘寧百騎劫魏營一事了,覺得甘寧統領騎兵也不錯,當即就要如此安排。


    還沒等李重說話,甘寧就問道:“不知主公如何安排甘寧。”


    李重笑道:“本候正在考慮這個問題,不如這樣,甘寧你就先在子龍將軍手下任事,協助子龍統領騎兵如何?”


    “多謝主公!”甘寧急忙抱拳說道,轉身看了一眼趙雲,甘寧忽然眼睛一亮,說道:“啟稟主公,甘寧想和趙將軍比試一下兵法武藝。”


    李重知道甘寧為人高傲,要不也不能現在才來投奔自己,不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之常情,雖說心裏有些不舒服,但李重也不會挑理,不過能壓一壓甘寧的傲氣,李重還是很高興的。


    想到這裏,李重慢慢說道:“我看還是算了,必將趙雲統領騎兵已久,而甘寧你初來乍到,兵不知將,怕是……怕是……”


    甘寧也不是二百五,知道騎兵都是趙雲自己訓練出來的,比拚兵法的話,自己這一方的兵卒能出力才怪,不倒給自己一刀都算好的了,怎麽比自己都輸定了,於是甘寧立即答道:“那末將要和趙雲將軍比試武藝。”


    想了一想,甘寧也覺得自己有些過分,急忙補充道:“末將不是不服子龍將軍,隻是想要知曉子龍將軍的武藝,以後征戰也好相互配合。”


    甘寧自己也知道這個借口其濫無比,頓時有些不好意思,急忙低下頭偷偷觀看眾人的表情,在甘寧的預想裏,一堆白眼是少不了的,怒目相視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料甘寧並沒有見到預想之中的表情,反而在眾人的眼神中看出四個大字:你要倒黴!


    這是什麽情況,甘寧覺得有些不妙。


    甘寧和趙雲騎上戰馬,各自提著兵刃,旁邊圍著一群看熱鬧的“高手”,口中還不住的指指點點。


    趙雲手腕一抖,鋼槍猛的顫動起來,校場中迴蕩著“嗡嗡……”的震蕩2聲,隨即趙雲單手運力,將鋼槍平端起來,指向甘寧的胸口,朗聲道:“遠來是客,甘將軍,請指教!”


    “龜兒子的,這次踢到鐵板上了!”甘寧看著趙雲平端著鋼槍,心中頓時一凜,甘寧是個識貨的人,剛才趙雲手腕一抖,鋼槍就發出黃鍾大呂一樣的震蕩2聲,甘寧自問自己能做得到,但絕對做不到趙雲這樣的風輕雲淡。


    單手抓住槍尾,平舉鋼槍,看似平常,其實更有難度,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數十斤的鋼槍,再加上杠杆作用,那得有多沉,趙雲沒有上百斤的腕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反正甘寧自認為自己就是能做到,也要事先運力。


    他隻是力氣大點,論到招數精妙,絕對不如我甘寧甘興霸!甘寧安慰自己一句,策馬上前,掄刀劈下。


    趙雲舉起鋼槍,架住甘寧的鋼刀,卻沒有向上運力,而是就勢一轉,將甘寧的鋼刀泄到一邊,一槍劃向甘寧的脖頸。


    甘寧急忙抽刀招架,卻見到趙雲的鋼槍微微一頓,猛的在手中旋轉一圈,狠狠的砸了下來。


    趙雲化槍為棍,猶如平地驚雷,一改前兩招的風輕雲淡,鋼槍盤旋,帶著嗚嗚的破空聲。


    趙雲好像比以前厲害一點了呢?李重摸著下巴,若有所思的想著。


    確實就像李重認為的一樣,趙雲自從和呂布大戰過後,武藝卻是更上一層樓,再加上李重時常蹦出幾句先進經驗,趙雲融會貫通之下,出招漸漸有種動靜相宜,剛柔並濟的韻味。


    “當……”一聲劇烈的金鐵交鳴聲,震人耳鼓。


    “嗤嗤……”趙雲招式一變,一口氣刺出上百槍,霎時間幻化出無數道槍影。


    甘寧左抵右擋,幾乎費勁全力才擋住趙雲這一輪攻勢,不免心中哀歎:龜兒子,趙雲小白臉好像招數也比自己強上一點點。


    不過甘寧也是絕世猛將,知道趙雲這就是出門三板斧,不可能一直保持這麽猛烈的攻勢,所以還有打下去的信心。


    不過甘寧現在卻有些後悔了。


    甘寧不是後悔和趙雲比武,而是後悔來投奔李重。


    這還要從甘寧的經曆說起,甘寧一開始看不上李重,就投奔了黃祖,後來黃祖戰死,甘寧就成了孤家寡人,領著上百小弟接著做錦帆賊。


    在後來就是下邳城大戰,曹操大戰呂布,作為一名武將,甘寧當然要來湊熱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旌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織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織蛛並收藏三國旌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