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見到求饒無效,悲憤之下,咬牙切齒,麵色猙獰,紅著眼睛殺向廖化,二人乒乒乓乓打在一處。


    論到武藝,李顯和廖化相距甚遠,但此刻李顯存心搏命,廖化又想生擒李顯,一時間拚的旗鼓相當。


    但廖化手下的兵卒卻人數眾多,而且是以逸待勞,一個衝鋒之下,就把李顯的親兵衝散,四處砍殺起來。


    而保護李顯家眷的步卒更是無處可逃,早就被廖化叮囑過的兵卒一擁而上,將他們團團圍住,這些步卒急忙跪地投降,動作稍微慢上一些的,等待他們的就是雪亮的刀鋒。


    將保護李顯家眷的步卒砍殺殆盡,廖化的兵卒將車中的婦孺一個個牽出車外,這時李卓湊了過來,開始挨個盤問,凡是李顯的直係親屬,二話不說,就叫兵卒一刀砍死,到了最後,隻剩下李顯的兩個侍妾逃過毒手。


    李顯正和廖化奮力拚殺,耳中隱隱聽到家人的慘叫聲,忍不住迴頭一看,正見到一名兵卒揮刀砍下自己家人的頭顱,悲憤之下,隻覺得胸中一堵,一張口,猛的噴出口鮮血。


    李顯急的吐血,也不顧廖化,撥馬就要解救自己的家人,卻被廖化一槍刺在肩膀,李顯身子一晃,居然沒落下馬來,廖化暗自咂舌,又是一槍刺去,這才將李顯刺下馬來,廖化的親兵立即一擁而上,將李顯捆的結結實實。


    “噗噗……”李顯吐出嗆入口中的泥沙,破口大罵:“李重,你這個無恥小兒,不得好死,竟敢……”


    廖化聽得氣悶,衝著親兵叫道:“叫他閉嘴!”


    親兵也知道李顯早晚是被砍頭的下場,也不拿東西塞住他的嘴巴,而是掄起腿,一腳踢在李顯的太陽穴上,登時將李顯踢得昏死過去,聲音陡然而止。


    另一名親兵拿著一塊破布,翻了翻白眼,捏開李顯的嘴巴……


    廖化讚許的看了兩名親兵一眼,吩咐道:“打掃戰場,準備進城!”


    到了傍晚,榆次已經基本穩定下來,李重這才將李顯提了上來,準備和他說上幾句話。


    李顯被好幾名兵卒按到地上,一見到李重立即掙紮起來,嗓子發出“嗬嗬……”的悶響聲,如同一頭受傷的野獸。


    李重冷笑一聲,說道:“把他口中的東西拿出來,看看他有什麽話要說。”


    兵卒立即將李顯口中的破布拽了出來,李顯長出了一口氣,卻沒有破口大罵,反而冷笑一聲,用怨毒的眼光看著李重,嘲笑道:“李重,你這個卑鄙小人,不得好死,除了會殘殺婦孺,你還會幹些什麽?”


    “是嗎?”李重眯著眼睛,冷笑道:“我是卑鄙小人,哈哈……至少我不會拋棄自己的兵卒,偷偷逃跑。”


    李顯冷哼一聲,無言相對,隻能扭過頭去,重重的呸了一口。


    “嗬嗬……”李重輕笑一聲,慢悠悠的說道:“怎麽,沒有話說了,我最討厭你這種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滿城百姓的性命,最後還棄城逃跑,說實話,你要是與城共存亡,我就真的佩服你了,也不會殺害你的家眷,可你為什麽要逃跑呢,難道就你的家眷性命值錢,這些兵卒就沒有妻兒老小嗎?”


    頓了頓,李重接著說道:“一會我就當著滿城的百姓砍了你的腦袋,殺雞儆猴,讓人知道和我對抗的下場。當然,我也會將你偷偷逃跑的事情說出來,讓整個榆次的人都將恨意轉移到你的身上,怎麽樣,哈哈哈……”


    李顯顯然被李重的惡毒的手段震驚了,深吸一口氣,顫聲道:“李重,你這個王八蛋,我發誓,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的。”


    “希望你有這個機會,見到閻王幫我捎句話,說我想家了,問他能不能送我迴去?”李重忽然歎了口氣,慢悠悠的說道。


    李顯聽得目瞪口呆,連醞釀的惡毒詞語都忘了罵出口,李重揮了揮手,說道:“把他推到城門,斬首示眾!”


    兵卒應了一聲,將李顯拖出縣衙。


    李重的辣手施威效果很明顯,至少整個榆次縣的富戶官吏都戰戰兢兢,唯恐惹惱了李重,卻沒敢給李重增添任何麻煩。


    在榆次縣呆了三天,李重準備迴轉晉陽,仔細的琢磨一下,李重決定讓郝昭和蔣欽留守榆次。


    李重本打算讓郝昭駐守榆次的,但想了想,李重又覺得不妥,雖然曆史上郝昭駐守陳倉,功績顯著,但現在郝昭年紀不大,李重也有些害怕郝昭不夠沉穩,隻能讓年齡稍大一些的蔣欽主事了。


    將眾人召集起來,李重張口說道:“我欲引軍迴轉晉陽,蔣欽、郝昭,便由你二人駐守榆次,凡是以蔣欽為主,你二人可有疑問。”


    蔣欽抱拳說道:“但請主公留下軍政方略。”


    李重點點頭,慢慢說道:“我留下五千兵卒與你二人,你二人再自行招募三千兵卒,嚴加訓練。”


    蔣欽點點頭,又問道:“如果袁紹來襲,又當如何?”蔣欽的問題才是重點所在,李顯既然一心想要投靠袁紹,不可能和袁紹沒有聯係,如今李重斬殺李顯,袁紹會有什麽反應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李重隻能提前做出應對方略。


    慢慢的用手指敲打著桌案,李重沉聲答道:“如果袁紹領兵來襲榆次,你二人隻需堅守不戰即可,如袁紹引兵攻打晉陽,則由郝昭守城,蔣欽引兵相救,如果袁紹分兵攻打晉陽和榆次,你二人就見機行事吧!但無論如何,你二人都要留下足夠的兵力堅守榆次,明白了嗎?”


    “末將領命!”蔣欽和郝昭齊聲答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與虎為鄰


    更新時間:2012-08-06


    領兵迴到晉陽,略微休整一下,就快要入冬了,李重也開始為明年的戰爭做準備了。


    明年就是興平二年了,也就是公元195年,按照曆史的進城,曹操應該將漢獻帝迎到許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開始討伐張繡和呂布,其後就是和袁紹的官渡之戰了。


    同樣,袁紹也將公孫瓚逼到絕境,形成河北一家獨大的趨勢,李重不知道,袁紹會先和曹操開戰還是先攻打自己,但無論如何,李重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而想要將袁紹的大軍拒之門外,李重必須要打下壺關,扼守住冀州和並州的咽喉要道。


    不過那是明年的事了,李重如今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怎麽增加軍隊的凝聚力。


    不要小看了軍隊的凝聚力,這東西就像民心一樣,平常的時候看不出有多大的用處,但到了關鍵時刻,能炸的你粉身碎骨,萬劫不複。


    關於怎麽增加軍隊凝聚力,李重有個初步的想法,那就是給這些軍人灌輸民族主義思想,沒辦法,李重也想給他們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這個簡單一些,但很不幸,李重本身就是個逆賊。


    將眾人召集到一起,李重將自己的想法講述一遍,程昱首先點頭道:“主公此言極是,如此一來,軍心凝聚,可以極大的提升戰鬥力。”


    “可具體要怎麽做呢?”陳琳皺眉問道。


    “首先,我們要讓這些兵卒覺得自己所做之事是對的,是正義的,這樣一來,他們才會在殺人的時候理直氣壯一些。”李重慢慢說道。


    說道這裏,李重輕咳一聲,環視眾人,說道:“我們先讓去過塞外的兵卒到處宣揚,就說鮮卑人如何殘害我們的百姓,在找一些受害者,讓他們現身說法,盡量將事情誇大一些,還有,匈奴人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他們趁著董卓入京,沒少禍害我華夏百姓,也不要放過他們。”


    “不錯!這些異族沒一個好東西,差不多都搶掠過並州百姓。”程昱聞言點頭說道。


    李重嘿嘿一笑,接著說道:“接下來就要看孔璋的妙筆了,如何描述這些人的暴2行,就不用我教你了吧。”


    陳琳立即自信滿滿的答道:“主公放心,屬下一定將這些異族的行徑寫的萬人唾罵,讓老百姓看了就想殺人。”


    “嗯!”對於陳琳這個寫文章罵人的天才,李重還是很放心的,想了想,李重又接著說道:“孔璋,你那文章盡量寫得通俗一點,讓老百姓也能看得懂,最好能編幾首歌謠,怎麽樣?”


    陳琳微微一笑,神情輕鬆的答道:“主公放心,屬下曉得!”


    李重當然放心,陳琳罵人的水平僅次於諸葛亮,諸葛亮能把王朗罵死,陳琳也能把曹操罵出汗來。


    程昱一直仔細聽著李重和陳琳的談話,聽到二人說的差不多了,這才接口道:“陳琳,你寫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把袁紹、公孫瓚等人也寫進去,盡量把他們寫的殘暴一點,這樣才能縣的主公忠厚仁義。”


    “多謝程公指點!”陳琳抱拳說道。


    說完如何增加軍隊的凝聚力,眾人開始商議明年的戰略,壺關肯定是要打的,這個沒有一點疑問。


    另外就是如果在冬季,滹沱河結冰之後,冰麵也是可以行軍的,不過現在滹沱河沿岸還在張燕的控製之下,袁紹應該不會冒險走這條道路,另外一條路就是自幽州出兵,取道代郡,可以直接攻入並州北部。


    現在張燕和公孫瓚隱隱有聯盟對抗袁紹的意思,但就算這樣,二人也不能支持太久,想到這裏李重就有點後悔,怪自己把張燕打的太狠了。


    當然,李重也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直接出兵攻打袁紹,與公孫瓚,張燕結盟,合力對付袁紹。


    不過李重對上麵這兩位盟友不抱有任何信心,俗話說的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李重實在是不習慣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


    有這時間,李重寧願休養生息,壯大自己的實力。


    說起來,李重真不怎麽害怕袁紹,退一萬步說,最壞的情況也就是袁紹掃平公孫瓚,占據幽州了,但現在壺關是在山賊手裏,李重攻克壺關沒有一點問題,隻有守住壺關,就可以堵住袁紹西進的道路。


    壺關易守難攻,隻要糧草充足,守城的武將不犯渾,不出城野戰,堅持一年半載輕而易舉的。


    至於太原以北的地盤,萬不得已之下,李重是可以放棄的,屆時隻要堅守晉陽、榆次,就能堵住袁紹南下的道路。


    不過李重的日子絕不好過,除了袁紹,李重還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曹操,曹操如今南征北戰,占據了司隸校尉部,也就是洛陽周圍的地區,一樣和並州接壤,可以說,天下實力最強大的兩個人,都有可能、有能力直接攻擊李重。


    對付袁紹李重有信心,但是對付曹操李重就有點撓頭了,英明神武的魏武帝這輩子就打過兩次敗仗,一次是在赤壁,曹操被周瑜和諸葛亮聯手擊敗,但此戰曹操並不占據絕對優勢。


    《三國演義》上說有八十三萬大軍,那也是吹噓的說法,實際上曹操的兵力也就在二十萬上下,而劉備和孫權的聯軍在五萬上下,四倍的軍力,看似懸殊,卻不絕對,原因很簡單,當時孫權是在主場作戰,可以就地募兵,但曹操是遠征之師,募兵絕對沒有孫權方便。


    而決定勝負的天時、地利、人和,曹操都處在下風,先看天時,這就不用說了,曹操勞師遠征,士卒水土不服,最後士卒還患病傳染病(應該是吸血蟲)導致戰鬥力大減。


    再看地勢,這個更顯而易見,南船北馬,早有定論。


    就連人和曹操都不占據上風,劉備和孫權雖說是兩家同盟,免不了勾心鬥角,但在滅亡的壓力下,大敗曹操之前,二人還是能密切合作的。


    而曹操正好相反,武將上看看蔡瑁怎麽死的就知道,而兵卒上,剛剛招降的荊州水軍也不可能和曹操一條心,這是必然的。


    天時地利人和,曹操一樣都不戰上風,打輸了很正常。


    不過無可否認,周瑜的能力還是不亞於曹操的,至於諸葛亮,雖說沒有演義上那麽神奇,但也不可小覷。


    李重再狂妄自大,也不認為自己能比得上周瑜加上諸葛亮。


    第一百一十三章揚湯止沸


    更新時間:2012-08-06


    可現在不是李重比不比得上周瑜加諸葛亮的問題,而是要怎麽對付曹操,思來想去,李重覺得還是讓呂布去做這個炮灰好一點。


    想到這裏,李重問道:“眾位,你們覺得曹孟德如何?”


    程昱長歎一聲,拱手答道:“主公,屬下認為,曹孟德此人生於官宦之家,但為人禮賢下士,雄才大略,通曉兵法,麾下人才濟濟,夏侯惇、夏侯淵兄弟皆有萬夫不當之勇,曹仁曹洪也是當世猛將,荀氏叔侄更是王佐之才,所以說……曹孟德此人實為主公的勁敵。”


    李重聞言苦笑道:“程公此言不假,隻是曹孟德實力強勁,絕非我能相比,單論才略,本官實在不如曹孟德。”


    程昱聞言搖搖頭,肅然道:“主公此言差矣,主公能創下現在的基業,全靠主公孤身一人,運籌帷幄,並沒有家族可以依托。而曹孟德起兵之初就有族人相助,更兼有官職在身,單按能力來說,曹孟德不如主公多矣!”


    “是嗎?”李重摸摸下巴,由自不信的說道。


    陳琳笑道:“程公所言極是,在陳琳看來,眼光能如主公者,天下再無二人。”


    廖化也高聲說道:“曹孟德如何能和主公相比,他要不是靠著家裏權勢,如何能做到典軍校尉一職?”


    賈逵也出言附和道:“廖將軍此言不假,曹操若不是依仗家裏權勢錢財,如何能招募五千兵馬,征討董卓。”


    就連一向沉穩的趙雲也點頭說道:“眾位所言極是,如主公這樣的人物,也隻有高……祖可比擬了。”


    “嗯!”李重心中一動,不由得多看了趙雲一眼,心中一動,暗暗盤算趙雲說出“高祖”這兩個字是什麽意思。


    高祖是誰,那就是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趙雲拿李重和高祖相提並論,言語之中已經暗指李重有謀逆之心了,難道趙雲已經看出自己的野心……


    不得不說,人是最沒有自知之明的動物,至少程昱、廖化、董昭等人都認定李重有謀逆之心了,不然的話,你急吼吼擴張地盤幹什麽,而趙雲也對李重的心思猜的八九不離十。


    其實李重有點多心了,趙雲雖然自稱是漢室忠臣,但這老兄確實沒辦過終於漢室朝廷的事。


    在曆史上,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劉備稱帝,劉備與公元221年稱帝,趙雲也沒作出勸阻的舉動,要知道當時漢獻帝劉協可沒死呢(劉協181-234),當時曹丕封遜帝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此時天下皆知。


    劉備真要是終於漢室朝廷,也應該遙奉劉協為大漢皇帝才對,所以說,劉備和曹丕是一路貨色,全是漢室逆賊。


    而趙雲作為劉備的屬下,如果他真的忠於漢室朝廷,最起碼也應該出言勸阻,而不是借機會升官發財。


    在各方勢力中,如果非要挑出一位漢室忠臣的話,那麽竭力阻止曹操稱公的荀彧才稱得上“忠臣”這兩個字,餘下之人,包括諸葛亮,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片刻之後,看到似乎沒人注意“高祖”這兩個字,李重立即轉移話題,道:“如今曹孟德南征張繡,不出意外,張繡必定不是曹操的對手,剪滅張繡之後,曹操就會對袁術用兵,而袁術此人絕對不會是曹操的對手,如此一來,曹操占據中原,羽翼已成,如出兵並州,我們該如何抵擋?”


    廖化聽得兩眼發直,幹咳兩聲,自嘲道:“主公深謀遠慮,廖化愚笨,實在是,實在是……廖化隻等主公吩咐就可以了。”


    說罷,廖化眼睛一閉,擺出一副打醬油的樣子。不過這也不怪他,李重所談的問題都談到幾年之後的策略了,廖化的智力水平實在是跟不上。


    最先答話的還是程昱,略一沉吟,程昱就慢慢說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主公眼光長遠,常人不及,但必須早作籌謀,不過,屬下卻拿不出什麽主意來。”


    廖化立即睜開眼睛,得意的看了程昱一眼,心道:程老頭也不比我強到哪去,你知道主公說的對有個屁用,我也知道主公說的對,既然你也拿不出辦法來,那咱倆就是一路貨色。


    程昱並不是推脫,他真就拿不出辦法來,前文已經說過,程昱雖然是頂尖謀士,但他在大局上略有欠缺,比不上郭嘉、荀彧、周瑜等人,他的長處在於吏治,在於計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旌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織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織蛛並收藏三國旌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