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訓練總比不訓練強,太史慈隻能硬著頭皮接過這個差事,整天在軍營之中調教兵卒。
初平三年十二月十七,李重正在郡署正堂之內處理公務,有下人前來稟告,北平太守派關靖來見。
李重急忙放下手中的書簡,招唿程昱一起接見關靖。
到了偏廳,有人引領著關靖前來,關靖看樣子有三十餘歲,長的十分儒雅,隻是看上去精神不太好,有可能是一路疲憊所致。
一見到關靖,李重就非常熱情的站起身來,噓寒問暖。
關靖也連忙謙虛幾句,三人坐下之後,李重笑道:“不知道伯圭兄近況如何啊,自從虎牢一別,李重甚是想念啊。”
此時李重的官職也是太守了,和公孫瓚的官職一樣,所以稱唿公孫瓚為伯圭兄也不算失禮。
關靖聽聞李重問起自家主公,急忙站起身,恭聲答道:“多謝李大人關心,我家主公也很掛念李大人,每次說道李大人孤身追擊董卓都唏噓不已,隻是當時我家主公忽然身染風寒,不然的話,定和李大人聯手痛擊董賊。”
第七十九章出賣盟友
更新時間:2012-07-19
“這是自然!”李重點頭笑道:“公孫大人的忠義之心可昭日月,李重也十分敬仰。”
關靖也連忙吹捧李重幾句,這時候不能失了禮數。
這時李重卻忽然站起身來,麵帶歉意的說道:“關長史,非常抱歉,本官有急事需要處理,就先告辭了,這位是本官的郡丞,程昱程仲德,就讓程公替本官給關長史接風洗塵吧,關長史如有急事可以和程郡丞相商。”
說罷,李重一拱手,起身告辭而去了。
關靖雖然有些不悅,但李重的官職在他之上,而且留下相陪的程昱官職也不比自己低,也不好說些什麽,隻能站起身來還禮。
程昱堪稱老奸巨猾,如何能不知道李重的心思,於是立即叫人準備酒菜,宴請關靖。
酒席之上,關靖取出一封書信遞給程昱,口中說道:“這是我家主公給李大人的信件,剛才沒有機會交予李大人,勞煩程大人轉交一下。”
“哦!關長史放心,在下定當交付到主公手中。”說著話,程昱取出信件,細細的讀了起來。
雖然關靖覺得程昱拆看公孫瓚的信件有些僭越,但李重臨走的時候交代過,關靖也不能說什麽,隻能靜靜地等待程昱看完。
公孫瓚的信上所說不出程昱所料,除去了廢話,就是相邀李重出兵攻打劉虞,並許諾,事成之後,將代郡以西的土地交予李重治理。
程昱看完書信,驗證印記無誤,這才仔細的將信紙疊好,裝到信封之內。
看到程昱看完書信,關靖急忙問道:“程大人,你我雙方結盟之事如何?”
程昱苦笑一聲,說道:“關長史,你太看得起程昱了,主公是說過讓我全權接待關大人,可是結盟之事,事關重大,我怎麽能做得了主,此事容我稟告主公之後,等主公定奪吧。”
關靖也知道在程昱這裏得不到確切消息,隻能悻悻一笑,端起酒杯飲酒。
接下來的三天,李重一直也沒有接見關靖,作為一個現代人,李重還是懂一點談判的技巧,拖延一下時間、也許可以讓關靖焦躁一點。
第四天,李重接見了關靖。
關靖確實很焦急,一見麵就開門見山的談到結盟問題。這不是關靖沉不住氣,而是李重能等,關靖不能等。
李重不和公孫瓚結盟,隻不過算是一個盟友而已,對自身的影響不大,而站在公孫瓚的立場上看,就完全不一樣了,按照公孫瓚的估計,李重盡管實力弱小,但出兵三千人左右是沒有問題的,更重要的是雁門郡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正處在幽州西疆,也就是劉虞兵力最薄弱的地方。
可以說,一旦李重和公孫瓚結盟,至少能影響劉虞上萬軍隊的調動。
而眼下,劉虞調動兵馬的意圖非常明顯,公孫瓚估計,到了明年夏天,春耕完畢,劉虞一定會出兵討伐自己。
六個月的時間看上去很長,但要調動十萬大軍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李重默默聽完觀景的盟約,搖頭說道:“關長史,盟約一事,事關重大,容我和人商議之後再給你答複,如何?”
關靖無奈的問道:“不知李大人需要商議多長時間呢?”
“三天……三天吧!”李重沉聲答道。
三天之後,李重再一次接見關靖,不等關靖發問,李重直接就拒絕道:“關長史,我和眾人已經商議過了,在下和劉虞無冤無仇,恕不能於公孫將軍結盟擊之,十分抱歉。”
“你騙鬼去吧!”關靖心中暗罵了一句,你要是不想和主公結盟,早就把我攆出陰館了,犯得著三番五次的接見我嗎?無外乎就是想要點好處嗎?不過……看來不出點血是不行了。
“這樣吧,大人如果肯出兵相助,我家主公願意贈送大人戰馬百匹,鋼刀百口。”關靖沉聲說道。
老奸巨猾的程昱立即接口道:“關長史慎言,這不是戰馬的問題,而是我家主公不願意和劉虞兵戎相見,都是同殿之臣,和苦自相殘殺呢?不如我家主公出麵,調節公孫將軍和劉虞大人的矛盾如何。”
“哈哈哈……”關靖仰天一陣長笑,非常爽快的說道:“戰馬二百匹,鋼刀二百口,李大人出動的三千人馬,糧草全由我家主公負責,如何?”
程昱看了一眼李重的眼色,點頭說道:“劉虞勾結異族,確實罪大惡極,但關長史也應該知道,塞外異族皆是騎兵,來去如風,就算我家主公有心討賊,卻也無能為力啊!”
“混蛋,你就直接說戰馬不夠不就完了。”關靖心裏誹謗兩句,卻麵露笑容,點頭說道:“既然李大人有心,那我家主公也不會坐視,我方出戰馬三百匹如何?”
“好!”李重雙手一拍,朗聲說道:“請伯圭兄放心,一旦劉虞出兵攻打伯圭兄,李子悔定然帶領精兵三千偷襲代郡,騷擾劉虞的後方。”
談好了條件,自然就是在盟約上簽字畫押了,關靖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盟約,李重接過來一看,上麵已經有了公孫瓚的簽名大印,於是取出自己的官印,狠狠的按了上去,提筆寫上自己的名字。
不出十日,公孫瓚承諾的戰馬、鋼刀都交付到了李重手裏,關靖這才帶著盟約迴轉幽州。
李重看著歡騰的戰馬,仰天大笑:“哈哈哈……公孫瓚……你真是個傻……”
太史慈等眾將也喜上眉梢,這可是上好的戰馬啊,說實話,現在戰馬比人都貴重的多。
“主公何出此言?”程昱疑惑的問道。按理說公孫瓚誠意十足,提前就將戰馬等約定之物送到李重手中,李重就算高興,也不至於辱罵公孫瓚啊!
當然,公孫瓚也是沒辦法,真要是想李重出兵之後在交付約定之物,那也就是想想,沒人會傻到答應下來。
李重止住笑聲,對程昱說道:“程公,公孫瓚約我出兵的書信可在你手中。”
“當然在啊!這麽重要的東西下沉自然要妥善保存了,主公提起此物是何用意?”程昱疑惑的問道。
“陳琳,聽聞你書法直追蔡公,不知可會模仿他人筆跡呢!”李重向陳琳問道。
陳琳很是得意的說道:“啟稟主公,陳琳自幼練習書法,模仿他人筆跡自然不在話下,隻是不知道主公讓屬下碼放何人的筆跡呢。”
李重陰沉沉的說道:“既然如此,孔璋照抄一份公孫瓚給我的書信,將我的名字換成……張燕就可以了,另外印章你應該也會仿造吧?做好了蓋上印章,快點給劉虞送去。”
程昱聽得身子一仰,磕磕巴巴的說道:“主公……你太壞了!”
第八十章一石三鳥
更新時間:2012-07-20
求收藏啊!求收藏!!!痛哭流涕中!
太史慈等人也目瞪口呆的看著李重,心說怎麽會有如此無恥之人,這才和公孫瓚結盟幾天啊,好處一到手,轉手就把公孫瓚賣了,這翻臉的速度也太快一點了吧。
太史慈疑問道:“主公,出賣公孫瓚有什麽好處啊?”
李重微微一笑,衝著程昱說道:“勞煩程公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程昱微微一笑,手捋長須道:“主公這是一石二鳥之計……”
“首先,主公出賣公孫瓚,劉虞一定會非常惱怒,這是必然的,那麽劉虞一定會暗地裏加快調兵的速度,爭取打公孫瓚一個措手不及。公孫瓚此時並不在北平,而是在薊城之東築城而守,如果劉虞動作夠快,公孫瓚甚至來不及調動兵馬,有可能被劉虞一戰而定。”
“第二,就算公孫瓚守住東城,但倉促調軍,也會給劉虞可乘之機,就算擊敗了劉虞,公孫瓚的損失一定會超出預計,這對主公非常有利。”
聽完程昱的話,太史慈等人都點頭稱是,心說最好劉虞和公孫瓚拚個兩敗俱傷,大家再伸手摘桃子,當然,劉虞要是順手滅了張燕是最好不過了。
“還有一點……”李重接著補充道:“我估計劉虞也會找人結盟對付公孫瓚,此人十有八九就是袁紹,而袁紹也精通權謀之術,坐山觀虎鬥的道理他不會不懂,無論是公孫瓚、劉虞二人誰勝誰負,等到雙方打得筋疲力盡,袁紹肯定會出兵攻打一方,隻是不知道袁紹會作出什麽選擇,不過我估計,袁紹對公孫瓚用兵的可能性大上一些,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程昱眼珠一轉,笑道:“袁紹調動兵馬也瞞不過公孫瓚,再加上我的計謀,公孫瓚一定會對袁紹開戰的。”
“不錯!”李重也大小道:“我就不信公孫瓚不上套,哈哈哈……”
看著李重和程昱狼狽為奸的樣子,眾將心裏誹謗道:你們兩個沒一個好東西!公孫瓚和主公結盟,真是倒了大黴了,還不如自己出兵呢。
不管怎麽說,公孫瓚現在就算一腳踩進泥坑裏了。
果真不出所料,劉虞街道李重的報信後,立即暗地裏加快了調兵的速度,初平四年二月,天氣剛剛轉暖,劉虞立即出兵東城,將措不及防的公孫瓚圍在城內,此時公孫瓚的城內隻有兩千餘人,行事十分危急。
劉虞以為勝券在握,更是放出狂言,聲稱此次出兵隻誅殺公孫瓚一人。
公孫瓚被困東城,手下的部隊還不在身邊,這讓李重和袁紹欣喜若狂,以為公孫瓚必敗無疑,心腹大患指日可滅。
可是兩人太高估劉虞的軍事此案了,劉虞糾合十萬大軍,攻打公孫瓚隻有數千人馬的東城,足足打了三天,東城竟然毫發無損。
更叫二人跌破眼鏡的是,公孫瓚召集數百精兵,連夜出城突襲劉虞,竟然燒掉了劉虞的糧草,劉虞心慌意亂之下,縱馬而逃,他糾結的軍隊也都各懷心思,竟然一哄而散,公孫瓚趁勢追擊,將劉虞圍在庸縣。
十餘日後,公孫瓚的援軍抵達,一舉攻破庸縣,生擒劉虞。
公孫瓚生擒劉虞,借機占據薊城,統領幽州,速度之快令袁紹和李重瞠目結舌,此時袁紹剛將部隊集結完畢,還沒開出鄴城呢,李重也剛剛集結軍隊,正要裝模作樣的出兵代郡,豈料劉虞已經完蛋了。
“廢物啊!”相距數百裏的李重和袁紹同時罵道。
“接下來怎麽辦?”罵過之後,袁紹和李重有開始為第二個問題撓頭了。
袁紹的問題是打不打,不打,軍隊都糾結完畢了,而且眼睜睜看著公孫瓚逐漸坐穩幽州也不是辦法。打吧,自己的糧草還沒準備充足,而且公孫瓚兵勢正盛,難以搦其鋒芒。
李重的問題比較好笑,那就是看袁紹打不打,袁紹打,自己才能打,袁紹不打,自己上去就是送死。
本來程昱還打算派遣一支人馬,扮作是公孫瓚的軍隊,騷擾一下袁紹,以圖激怒袁紹,讓他攻打公孫瓚,但二人現在已經是劍拔弩張、嚴陣以待了,根本不用多此一舉。
權衡利弊之後,袁紹還是決定,出兵攻打公孫瓚,袁紹大軍一動,公孫瓚不甘示弱,也縱兵南下,在河間一帶兩軍相遇,對持起來。
李重趁勢征討雁門各縣,此時李重占據大義,實力上也占據絕對優勢,所以雁門各縣紛紛歸降,李重也沒有精力治理這些縣城,隻能在各縣征收糧草,抽調兵卒,共聚攏兵卒九千餘人。
眾人商議之後,李重決定出兵代郡,試探一下公孫瓚有沒有履行盟約的意圖。到了平城縣,李重留廖化駐守,轉運糧草,自己帶領程昱、蔣欽、周泰、太史慈出兵五千進軍代郡。
剛如幽州境內,率領騎兵先行的太史慈派人來報,前方有公孫瓚斥候攔路,李重遂讓程昱蔣欽統領大軍,自己帶著周泰輕騎而行。
等李重趕到前方的時候,太史慈帶領的騎兵已經紮下營寨,李重急忙帶領百餘騎上前觀看,卻見到前方有數十騎兵攔住去路,相距不過百米。
李重當即叫道:“吾乃雁門太守,前方兵卒,派人過來答話。”
話音未落,便有一白馬斥候縱馬而來。
李重看著眼前的白馬斥候,高聲喝道:“前方兵卒,為何阻攔我軍去路?”
白馬斥候朗聲答道:“此地乃幽州境內,大人乃是雁門太守,為何縱兵侵擾我幽州邊境?”
李重不悅道:“無與你家主公有約,起兵共討劉虞,事成之後你家主公將代郡相讓,還不速速讓開道路,不然的話,休怪本官無情。”
白馬斥候地位低下,顯然不知道公孫瓚與李重結盟一事,略一猶豫,便朗聲說道:“大人所說與主公結盟之事,小人不知,請大人速速引兵退去,小人自會稟報公孫將軍,不然的話,莫怪小人手中的鋼槍無情。”
“哈哈哈……”李重聞言氣的在馬上大笑起來,此刻李重確實不想率先和公孫瓚動手,要打也要等在袁紹之後,不過眼前的斥候言語太過狂妄,竟視自己的上百精騎為無物,真當自己怕公孫瓚,不敢殺人嗎?
想到這裏,李重衝著身邊的太史慈說道:“子義,給我壓陣,看我親自出手斬殺此人。”
第八十一章常山趙雲
更新時間:2012-07-20
趙大帥哥出山了,同誌們給點收藏吧!!!!!
李重穿越到現在已經三年了,除了混戰還沒獨自斬殺過一個敵人,看到對麵的斥候如此囂張,自覺機會來了,說什麽也要出次風頭,一個斥候而已,武藝能有多高,按照自己三流武將的實力,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個想法沒錯,李重也經常和廖化切磋,雖說還比不上廖化,但也能抵擋幾十招了,再加上有太史慈、周泰的指點,武藝倒也說得過去,對付普通人確實不在話下。
初平三年十二月十七,李重正在郡署正堂之內處理公務,有下人前來稟告,北平太守派關靖來見。
李重急忙放下手中的書簡,招唿程昱一起接見關靖。
到了偏廳,有人引領著關靖前來,關靖看樣子有三十餘歲,長的十分儒雅,隻是看上去精神不太好,有可能是一路疲憊所致。
一見到關靖,李重就非常熱情的站起身來,噓寒問暖。
關靖也連忙謙虛幾句,三人坐下之後,李重笑道:“不知道伯圭兄近況如何啊,自從虎牢一別,李重甚是想念啊。”
此時李重的官職也是太守了,和公孫瓚的官職一樣,所以稱唿公孫瓚為伯圭兄也不算失禮。
關靖聽聞李重問起自家主公,急忙站起身,恭聲答道:“多謝李大人關心,我家主公也很掛念李大人,每次說道李大人孤身追擊董卓都唏噓不已,隻是當時我家主公忽然身染風寒,不然的話,定和李大人聯手痛擊董賊。”
第七十九章出賣盟友
更新時間:2012-07-19
“這是自然!”李重點頭笑道:“公孫大人的忠義之心可昭日月,李重也十分敬仰。”
關靖也連忙吹捧李重幾句,這時候不能失了禮數。
這時李重卻忽然站起身來,麵帶歉意的說道:“關長史,非常抱歉,本官有急事需要處理,就先告辭了,這位是本官的郡丞,程昱程仲德,就讓程公替本官給關長史接風洗塵吧,關長史如有急事可以和程郡丞相商。”
說罷,李重一拱手,起身告辭而去了。
關靖雖然有些不悅,但李重的官職在他之上,而且留下相陪的程昱官職也不比自己低,也不好說些什麽,隻能站起身來還禮。
程昱堪稱老奸巨猾,如何能不知道李重的心思,於是立即叫人準備酒菜,宴請關靖。
酒席之上,關靖取出一封書信遞給程昱,口中說道:“這是我家主公給李大人的信件,剛才沒有機會交予李大人,勞煩程大人轉交一下。”
“哦!關長史放心,在下定當交付到主公手中。”說著話,程昱取出信件,細細的讀了起來。
雖然關靖覺得程昱拆看公孫瓚的信件有些僭越,但李重臨走的時候交代過,關靖也不能說什麽,隻能靜靜地等待程昱看完。
公孫瓚的信上所說不出程昱所料,除去了廢話,就是相邀李重出兵攻打劉虞,並許諾,事成之後,將代郡以西的土地交予李重治理。
程昱看完書信,驗證印記無誤,這才仔細的將信紙疊好,裝到信封之內。
看到程昱看完書信,關靖急忙問道:“程大人,你我雙方結盟之事如何?”
程昱苦笑一聲,說道:“關長史,你太看得起程昱了,主公是說過讓我全權接待關大人,可是結盟之事,事關重大,我怎麽能做得了主,此事容我稟告主公之後,等主公定奪吧。”
關靖也知道在程昱這裏得不到確切消息,隻能悻悻一笑,端起酒杯飲酒。
接下來的三天,李重一直也沒有接見關靖,作為一個現代人,李重還是懂一點談判的技巧,拖延一下時間、也許可以讓關靖焦躁一點。
第四天,李重接見了關靖。
關靖確實很焦急,一見麵就開門見山的談到結盟問題。這不是關靖沉不住氣,而是李重能等,關靖不能等。
李重不和公孫瓚結盟,隻不過算是一個盟友而已,對自身的影響不大,而站在公孫瓚的立場上看,就完全不一樣了,按照公孫瓚的估計,李重盡管實力弱小,但出兵三千人左右是沒有問題的,更重要的是雁門郡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正處在幽州西疆,也就是劉虞兵力最薄弱的地方。
可以說,一旦李重和公孫瓚結盟,至少能影響劉虞上萬軍隊的調動。
而眼下,劉虞調動兵馬的意圖非常明顯,公孫瓚估計,到了明年夏天,春耕完畢,劉虞一定會出兵討伐自己。
六個月的時間看上去很長,但要調動十萬大軍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李重默默聽完觀景的盟約,搖頭說道:“關長史,盟約一事,事關重大,容我和人商議之後再給你答複,如何?”
關靖無奈的問道:“不知李大人需要商議多長時間呢?”
“三天……三天吧!”李重沉聲答道。
三天之後,李重再一次接見關靖,不等關靖發問,李重直接就拒絕道:“關長史,我和眾人已經商議過了,在下和劉虞無冤無仇,恕不能於公孫將軍結盟擊之,十分抱歉。”
“你騙鬼去吧!”關靖心中暗罵了一句,你要是不想和主公結盟,早就把我攆出陰館了,犯得著三番五次的接見我嗎?無外乎就是想要點好處嗎?不過……看來不出點血是不行了。
“這樣吧,大人如果肯出兵相助,我家主公願意贈送大人戰馬百匹,鋼刀百口。”關靖沉聲說道。
老奸巨猾的程昱立即接口道:“關長史慎言,這不是戰馬的問題,而是我家主公不願意和劉虞兵戎相見,都是同殿之臣,和苦自相殘殺呢?不如我家主公出麵,調節公孫將軍和劉虞大人的矛盾如何。”
“哈哈哈……”關靖仰天一陣長笑,非常爽快的說道:“戰馬二百匹,鋼刀二百口,李大人出動的三千人馬,糧草全由我家主公負責,如何?”
程昱看了一眼李重的眼色,點頭說道:“劉虞勾結異族,確實罪大惡極,但關長史也應該知道,塞外異族皆是騎兵,來去如風,就算我家主公有心討賊,卻也無能為力啊!”
“混蛋,你就直接說戰馬不夠不就完了。”關靖心裏誹謗兩句,卻麵露笑容,點頭說道:“既然李大人有心,那我家主公也不會坐視,我方出戰馬三百匹如何?”
“好!”李重雙手一拍,朗聲說道:“請伯圭兄放心,一旦劉虞出兵攻打伯圭兄,李子悔定然帶領精兵三千偷襲代郡,騷擾劉虞的後方。”
談好了條件,自然就是在盟約上簽字畫押了,關靖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盟約,李重接過來一看,上麵已經有了公孫瓚的簽名大印,於是取出自己的官印,狠狠的按了上去,提筆寫上自己的名字。
不出十日,公孫瓚承諾的戰馬、鋼刀都交付到了李重手裏,關靖這才帶著盟約迴轉幽州。
李重看著歡騰的戰馬,仰天大笑:“哈哈哈……公孫瓚……你真是個傻……”
太史慈等眾將也喜上眉梢,這可是上好的戰馬啊,說實話,現在戰馬比人都貴重的多。
“主公何出此言?”程昱疑惑的問道。按理說公孫瓚誠意十足,提前就將戰馬等約定之物送到李重手中,李重就算高興,也不至於辱罵公孫瓚啊!
當然,公孫瓚也是沒辦法,真要是想李重出兵之後在交付約定之物,那也就是想想,沒人會傻到答應下來。
李重止住笑聲,對程昱說道:“程公,公孫瓚約我出兵的書信可在你手中。”
“當然在啊!這麽重要的東西下沉自然要妥善保存了,主公提起此物是何用意?”程昱疑惑的問道。
“陳琳,聽聞你書法直追蔡公,不知可會模仿他人筆跡呢!”李重向陳琳問道。
陳琳很是得意的說道:“啟稟主公,陳琳自幼練習書法,模仿他人筆跡自然不在話下,隻是不知道主公讓屬下碼放何人的筆跡呢。”
李重陰沉沉的說道:“既然如此,孔璋照抄一份公孫瓚給我的書信,將我的名字換成……張燕就可以了,另外印章你應該也會仿造吧?做好了蓋上印章,快點給劉虞送去。”
程昱聽得身子一仰,磕磕巴巴的說道:“主公……你太壞了!”
第八十章一石三鳥
更新時間:2012-07-20
求收藏啊!求收藏!!!痛哭流涕中!
太史慈等人也目瞪口呆的看著李重,心說怎麽會有如此無恥之人,這才和公孫瓚結盟幾天啊,好處一到手,轉手就把公孫瓚賣了,這翻臉的速度也太快一點了吧。
太史慈疑問道:“主公,出賣公孫瓚有什麽好處啊?”
李重微微一笑,衝著程昱說道:“勞煩程公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程昱微微一笑,手捋長須道:“主公這是一石二鳥之計……”
“首先,主公出賣公孫瓚,劉虞一定會非常惱怒,這是必然的,那麽劉虞一定會暗地裏加快調兵的速度,爭取打公孫瓚一個措手不及。公孫瓚此時並不在北平,而是在薊城之東築城而守,如果劉虞動作夠快,公孫瓚甚至來不及調動兵馬,有可能被劉虞一戰而定。”
“第二,就算公孫瓚守住東城,但倉促調軍,也會給劉虞可乘之機,就算擊敗了劉虞,公孫瓚的損失一定會超出預計,這對主公非常有利。”
聽完程昱的話,太史慈等人都點頭稱是,心說最好劉虞和公孫瓚拚個兩敗俱傷,大家再伸手摘桃子,當然,劉虞要是順手滅了張燕是最好不過了。
“還有一點……”李重接著補充道:“我估計劉虞也會找人結盟對付公孫瓚,此人十有八九就是袁紹,而袁紹也精通權謀之術,坐山觀虎鬥的道理他不會不懂,無論是公孫瓚、劉虞二人誰勝誰負,等到雙方打得筋疲力盡,袁紹肯定會出兵攻打一方,隻是不知道袁紹會作出什麽選擇,不過我估計,袁紹對公孫瓚用兵的可能性大上一些,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程昱眼珠一轉,笑道:“袁紹調動兵馬也瞞不過公孫瓚,再加上我的計謀,公孫瓚一定會對袁紹開戰的。”
“不錯!”李重也大小道:“我就不信公孫瓚不上套,哈哈哈……”
看著李重和程昱狼狽為奸的樣子,眾將心裏誹謗道:你們兩個沒一個好東西!公孫瓚和主公結盟,真是倒了大黴了,還不如自己出兵呢。
不管怎麽說,公孫瓚現在就算一腳踩進泥坑裏了。
果真不出所料,劉虞街道李重的報信後,立即暗地裏加快了調兵的速度,初平四年二月,天氣剛剛轉暖,劉虞立即出兵東城,將措不及防的公孫瓚圍在城內,此時公孫瓚的城內隻有兩千餘人,行事十分危急。
劉虞以為勝券在握,更是放出狂言,聲稱此次出兵隻誅殺公孫瓚一人。
公孫瓚被困東城,手下的部隊還不在身邊,這讓李重和袁紹欣喜若狂,以為公孫瓚必敗無疑,心腹大患指日可滅。
可是兩人太高估劉虞的軍事此案了,劉虞糾合十萬大軍,攻打公孫瓚隻有數千人馬的東城,足足打了三天,東城竟然毫發無損。
更叫二人跌破眼鏡的是,公孫瓚召集數百精兵,連夜出城突襲劉虞,竟然燒掉了劉虞的糧草,劉虞心慌意亂之下,縱馬而逃,他糾結的軍隊也都各懷心思,竟然一哄而散,公孫瓚趁勢追擊,將劉虞圍在庸縣。
十餘日後,公孫瓚的援軍抵達,一舉攻破庸縣,生擒劉虞。
公孫瓚生擒劉虞,借機占據薊城,統領幽州,速度之快令袁紹和李重瞠目結舌,此時袁紹剛將部隊集結完畢,還沒開出鄴城呢,李重也剛剛集結軍隊,正要裝模作樣的出兵代郡,豈料劉虞已經完蛋了。
“廢物啊!”相距數百裏的李重和袁紹同時罵道。
“接下來怎麽辦?”罵過之後,袁紹和李重有開始為第二個問題撓頭了。
袁紹的問題是打不打,不打,軍隊都糾結完畢了,而且眼睜睜看著公孫瓚逐漸坐穩幽州也不是辦法。打吧,自己的糧草還沒準備充足,而且公孫瓚兵勢正盛,難以搦其鋒芒。
李重的問題比較好笑,那就是看袁紹打不打,袁紹打,自己才能打,袁紹不打,自己上去就是送死。
本來程昱還打算派遣一支人馬,扮作是公孫瓚的軍隊,騷擾一下袁紹,以圖激怒袁紹,讓他攻打公孫瓚,但二人現在已經是劍拔弩張、嚴陣以待了,根本不用多此一舉。
權衡利弊之後,袁紹還是決定,出兵攻打公孫瓚,袁紹大軍一動,公孫瓚不甘示弱,也縱兵南下,在河間一帶兩軍相遇,對持起來。
李重趁勢征討雁門各縣,此時李重占據大義,實力上也占據絕對優勢,所以雁門各縣紛紛歸降,李重也沒有精力治理這些縣城,隻能在各縣征收糧草,抽調兵卒,共聚攏兵卒九千餘人。
眾人商議之後,李重決定出兵代郡,試探一下公孫瓚有沒有履行盟約的意圖。到了平城縣,李重留廖化駐守,轉運糧草,自己帶領程昱、蔣欽、周泰、太史慈出兵五千進軍代郡。
剛如幽州境內,率領騎兵先行的太史慈派人來報,前方有公孫瓚斥候攔路,李重遂讓程昱蔣欽統領大軍,自己帶著周泰輕騎而行。
等李重趕到前方的時候,太史慈帶領的騎兵已經紮下營寨,李重急忙帶領百餘騎上前觀看,卻見到前方有數十騎兵攔住去路,相距不過百米。
李重當即叫道:“吾乃雁門太守,前方兵卒,派人過來答話。”
話音未落,便有一白馬斥候縱馬而來。
李重看著眼前的白馬斥候,高聲喝道:“前方兵卒,為何阻攔我軍去路?”
白馬斥候朗聲答道:“此地乃幽州境內,大人乃是雁門太守,為何縱兵侵擾我幽州邊境?”
李重不悅道:“無與你家主公有約,起兵共討劉虞,事成之後你家主公將代郡相讓,還不速速讓開道路,不然的話,休怪本官無情。”
白馬斥候地位低下,顯然不知道公孫瓚與李重結盟一事,略一猶豫,便朗聲說道:“大人所說與主公結盟之事,小人不知,請大人速速引兵退去,小人自會稟報公孫將軍,不然的話,莫怪小人手中的鋼槍無情。”
“哈哈哈……”李重聞言氣的在馬上大笑起來,此刻李重確實不想率先和公孫瓚動手,要打也要等在袁紹之後,不過眼前的斥候言語太過狂妄,竟視自己的上百精騎為無物,真當自己怕公孫瓚,不敢殺人嗎?
想到這裏,李重衝著身邊的太史慈說道:“子義,給我壓陣,看我親自出手斬殺此人。”
第八十一章常山趙雲
更新時間:2012-07-20
趙大帥哥出山了,同誌們給點收藏吧!!!!!
李重穿越到現在已經三年了,除了混戰還沒獨自斬殺過一個敵人,看到對麵的斥候如此囂張,自覺機會來了,說什麽也要出次風頭,一個斥候而已,武藝能有多高,按照自己三流武將的實力,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個想法沒錯,李重也經常和廖化切磋,雖說還比不上廖化,但也能抵擋幾十招了,再加上有太史慈、周泰的指點,武藝倒也說得過去,對付普通人確實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