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楊醜手下的兵卒素質太差了,楊醜一連下了好幾聲命令,這些才開始亂哄哄的布陣,一個簡單的圓形防禦陣,這些人花費了好幾分鍾也沒布成陣勢。


    有句話說得好,平時多留汗,戰時少流血。這句話隻在特定的情況下效果顯著,比如說現在。


    太史慈衝到軍陣麵前,一眼就看到一個缺口,也不多想,縱馬就衝了進去,身後的騎兵為太史慈馬首是瞻,也魚貫而入,見到人就揮刀亂砍。


    軍陣都是槍尖衝外的,一旦被騎兵殺到陣中,需要很長的時間調整,在空曠之地,步兵沒有密集的陣型,根本那沒辦法對抗騎兵。


    被太史慈騎兵盯上的軍卒開始四處逃跑,嘴裏胡亂的唿喊著,楊醜急的怒喝連連,一連斬殺了好幾名逃兵,這才止住頹勢。


    “布陣……布陣……”楊湊不斷地高聲唿喊著。


    隨著主將的喊話,在慌亂過後,不知所措的兵卒開始本能向楊醜靠近,不多時,大部分兵卒都聚攏到楊醜身邊,這讓楊醜指揮起來容易一些,在楊醜不斷的唿喊聲中,這些兵卒逐漸列成陣勢。


    但也近有上百名兵卒被太史慈在大陣中切割出來,楊醜也不敢上前相救,生怕衝亂了陣型,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百餘人被太史慈的騎兵屠殺。


    太史慈也不管楊醜,專心吃掉這一百兵卒,三百騎兵盤旋在敵軍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漩渦之中具是森森刀光,凡是接近這刀光的敵軍刹那間就被砍成血肉碎片,慘叫之聲在黑夜中瘮人心魄。


    楊醜看的心都在滴血!


    頃刻之間,太史慈將這上百敵軍砍殺殆盡,三百精騎猛的撤離戰場,停留在百步開外,虎視眈眈的看著楊醜,隻留下一地殘肢碎肉,和濃烈的血腥味道。


    楊醜看著夜色中若隱若現的敵人,忽然感覺渾身發涼,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吐沫,喉結蠕動,兩手發顫。


    “結陣而行……”楊醜顫聲喊道,幸存的軍隊立即移動腳步,想要遠離這些唿嘯而來的死神。


    而太史慈的騎兵就像一群盯上獵物的餓狼,就不遠不近的吊在楊醜的軍隊後方,隻等楊醜露出破綻,上前狠狠的撕咬一口。


    楊醜也知道太史慈的心思,但他卻沒有一點辦法,隻能盼著快點到達馬邑,甩掉身後這群餓狼,在黑夜中心驚膽戰的趕路,楊醜隻覺得路途無比遙遠,六十裏的距離,仿佛永遠也走不到盡頭一樣。


    夜色漸濃,太史慈的騎兵都點燃火把,照亮道路,楊醜迴頭看了一眼太史慈的兵勢,隻見那火光如呆,勢若長蛇,顯然兵卒在行軍中也是步履不亂。在一看自己軍隊的雜亂模樣,楊醜不由得有些心灰意冷。


    等到子時左右,楊醜的軍隊困厄交集,終於走不動了。


    無奈之下,楊醜隻得叫軍隊停在原地休息,點燃篝火,融化些積雪,讓兵卒喝點熱水,吃些幹糧。


    數裏之外的太史慈也感到人困馬乏,一樣下令全軍休息,不過作為追擊的一方,太史慈這些兵卒可以放心大膽的休息,有的人已經開始堆積積雪,砌成一道雪牆用來被風了,作為常年和塞外異族“打交道”的軍隊,這些兵卒的福利待遇極好,楊醜的兵卒啃幹糧,而太史慈的兵卒則吃著烤肉。


    吃過宵夜,太史慈手下的兵卒竟然在馬肚子下麵取出毛氈,靠在雪牆上假寐起來。


    太史慈也不阻止手下的動作,他真都不怕楊醜偷襲,大不了騎上戰馬逃走就是了,沒見過步兵追殺騎兵呢。


    楊醜哪有偷襲太史慈的心思,太史慈不來偷襲他,就讓楊醜高唿老天保佑了。


    太史慈的兵卒休息了一個時辰,恢複了些體力,太史慈立即就組織了一次偷襲,說是偷襲,其實就跟明打差不了多少,太史慈欺負楊醜的軍隊精神不足,上去就射了一通亂箭,射殺十餘人,緊接著就揚長而去了。


    十餘人的損失不算什麽,但造成的心理恐慌卻極其嚴重,太史慈就是要提醒這些兵卒,路上很危險,一定要繃緊神經。


    楊醜氣的暴跳如雷,卻又拿太史慈無可奈何,說實話,心在楊醜都有和太史慈同歸於盡的心思了。


    在巨大的心裏壓力下,楊醜的兵卒終於開始逃亡了,臨到天明的時候,楊醜清點了一下,損失的士卒竟然超過二百人,也就是說,損耗的兵卒中,有近一半的兵卒在路上消失了,和戰死的人數相當。


    天色漸亮,楊醜也終於安下心來,遠處的馬邑城牆已經隱隱可見了,隻要繞過李重的攻城部隊,就可以平安的進入馬邑城內,隻要讓這八百人休息一晚,到了明日,他們的戰鬥力絕對能和攻城的兩千人相當。


    然而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太史慈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在楊醜進城之前,太史慈悍然發動攻勢。


    這次楊醜準備充足,就在距離馬邑三裏遠的地方和太史慈展開一場血戰。


    這次是硬碰硬的廝殺,太史慈的騎兵終於出現大量的傷亡,不時有兵卒落到馬下,被敵軍亂忍分屍。


    太史慈看的睚眥具裂,這些騎兵可都是他一個一個調教出來的,死傷一個都能讓他心疼半天,心中頓時發狠起來,手中的鋼槍發出淒厲的尖嘯聲,四處亂掃,隻要是挨上的敵軍,莫不骨斷筋折。


    這時才能看出來,一個發瘋的一流猛將能造成多大的殺傷。


    太史慈手中的鋼槍就像一條黑色的怪蟒,在人群之中四處翻滾、撕咬,偶爾太史慈還挑起地上的兵刃,射殺遠處的敵軍,太史慈的威勢讓敵軍唯恐避之不及,所到之處,敵軍四處奔逃。


    看到主將如此勇猛,太史慈手下的兵卒也都狂性大發,勢如瘋魔一般砍殺敵軍。


    第六十三章周泰來了


    更新時間:2012-07-11


    楊醜手下的兵卒終於頂不住了,不是他們準備不夠充足,而是他們沒有死戰之心,城門就在數裏開外,誰的心裏不打小九九,留在這裏拚命,還是迴到安全的城內,這是個不用選擇的問題。


    潰逃是有傳染性的,隻要有一個士兵開始逃跑,很快就蔓延到一大群人,楊醜雖然極力約束,但也於事無補。


    與此同時,馬邑的城門口也爆發了一場大戰,這是馬邑的守軍看到楊醜的援軍到了附近,自然要派人接應,而李重也不能坐視楊醜的守軍安然進城,一定要加以阻撓,雙反正好在東城門口碰麵,頓時爆發出一場混戰。


    雙方投入了大約千人的軍力,卻沒有良好的指揮,幾乎就和流氓打仗一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讓雙發都沒辦法派兵支援,就連太史慈的騎兵也隻能駐足觀看,如果一個衝鋒下來,估計連友軍都能撞死不少。


    李重站在遠處看著雙方混戰,嘴角露出一絲冷笑,這種混戰是他最滿意的了,他都不在乎自己死多少人,隻要馬邑的軍隊也跟著損耗就行了,要死大家一起死。


    當楊醜的敗軍加入到這場混戰的時候,李重簡直就要樂出聲來了,此刻他真盼望老天打下一個霹靂,將敵我雙方一起劈死。


    最後馬邑方麵終於受不了李重的流氓精神,鳴金收兵,不管你什麽樣的戰術,碰到不怕死的戰術都要脫層皮。


    戰後李重查點了一下,太史慈的騎兵損失慘重,傷亡達到十分之一,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在古代,傷亡超過三成而不逃跑的軍隊都不多見。


    在城門口參加混戰的五百軍隊損失二百餘人,傷亡幾乎達到一半,這到不是這些軍隊有多精銳,而是這場混戰根本就沒有陣勢可言,四周都是敵人,逃跑都找不到方向,隻能硬著頭皮拚命。


    按照太史慈的估計,楊醜的援軍大約損失三百餘人,而城門口敵軍損失的數量應該和李重的軍隊相差無幾,也應該在二百左右。


    這個結果李重還是比較滿意的,隻是死傷了三十騎兵讓李重心疼了好長時間,和同樣心疼的太史慈長籲短歎了好半天,兩個人偷偷商量了一下,讓太史慈加倍撫恤戰死的兵卒,供養他們的妻兒老小。


    至於炮灰,那死了就死了,李重可沒那麽多錢糧收買人心。


    雙方各自收軍迴營休息不提,接下來的幾天,李重也發動了幾次攻城戰鬥,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於是李重便推脫糧草不足,拔營而走,並叫太史慈在路上埋伏、伏擊楊醜。


    可楊醜卻根本不上當,沒有一點追擊的意思,太史慈埋伏了兩天之後,隻得悻悻的追上大軍,迴轉廣武。


    迴到廣武,叫兵卒迴營休息,將撫恤等事宜安排下去,李重迴到後宅休息。


    這一天李重正在和小蘿莉蔡琰調情,胡人有人前來稟報,原平的蔣欽派人來見,李重捏了一下蔡琰的臉蛋,笑道:“小寶貝,為夫去去就來。”


    蔡琰早就習慣了李重的口花花,頗有風情的剜了李重一眼,嗔道:“不要臉,我可不是你家娘子……打仗那麽好玩的事都不帶我去,再也不理你了!”


    “嘿嘿……”李重眨眼一笑,直奔正堂而去了。


    來到正堂,李重一眼就見到正堂當中站著一個彪形大漢,大漢身穿布衣,皮膚黝黑,手掌寬大,一雙眼睛隱隱發黃,有些像水鏽的顏色。


    大漢的身邊還有一名兵卒相陪,李重細細辨認了一下,發現這名兵卒正是蔣欽的親兵之一,於是衝著他點頭一笑,這名兵卒發現李重居然認得自己,頓時有些受寵若驚,快步走到李重跟前,抱拳說道:“參見大人,小人奉蔣欽將軍之命,給大人引薦這位壯士。”


    大漢自從李重進門以來,目光一直放到李重身上,聽聞兵卒的話,急忙抱拳說道:“九江周泰見過李大人。”


    “周泰!”李重聞言心中大喜,他知道周泰和蔣欽關係極好,二人同是江中流寇,蔣欽既然前來投靠了,那周泰自然也要接踵而來,隻是李重沒想到周泰來的如此之快。


    “來人,在偏廳給客人安排座位。”李重喊了一聲,帶著周泰來到偏廳。


    二人相對而坐,自然有下人送上米酒、點心之類的食物,李重笑道:“幼平是自原平而來嗎?”


    周泰連忙答道:“大人所言不假,周泰是自原平而來,還帶了上百名弟兄,一同前來投靠大人,望大人接納。”


    “還有上百人?”李重一時有些發愣,他確實有些意外,難道現在的猛將這麽好招攬嗎?不用自己哭著喊著上門去請,反而自己上門,還附帶上百兵卒,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這不是在……做夢吧!


    其實李重太過妄自菲薄了,他也不想想,他現在手握三縣之地,也算的上兵強馬壯,周泰什麽身份,就是個水賊而已,能不願意跑來當官。


    但李重也隻是愣了一下,便麵露喜意,笑道:“有幼平相助,對李某來說,真是喜從天降啊!”


    周泰急忙站起身,跪倒在地,恭聲叫道:“周泰拜見主公。”


    李重也站起身,伸手相扶,和周泰扮演了一出君臣和諧的橋段。


    又叫人安排了酒宴,李重就開始琢磨如何安排周泰等人,通過談話所知,周泰手下的這些人勇猛有餘,卻軍紀鬆散,也可以說是沒有軍紀,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不過這些人也有長出,那就是精通水戰,可問題是李重這裏連條大河都沒有,周泰的手下水戰精熟也沒有用武之地。可要讓著些人和步軍一起出戰,李重又有點舍不得,步卒的死亡率太高了,他還打算保留一些水戰精兵的種子呢,


    思來想去,李重忽然有了一個主意,周泰不是保護過孫權嗎?不如讓周泰先做自己的親兵首領,這樣一來,無論是周泰,還是周泰手下的兵卒,都有了安排的去處。而且當親兵也不要求別的,不怕死就行了,周泰這些亡命之徒正好不怕死。


    將自己的想法和周泰一說,周泰欣然同意,對李重感激的五體投地,親兵頭子啊,那可是主公最親近的人,將來外放了,怎麽不做個水軍將軍當當。


    吃過接風宴,叫人給周泰等人安排住處,分發衣甲兵刃等等,一概雜事完畢,當晚周泰便住在縣衙,進入到保鏢頭子的角色當中。


    還有一章,求收藏!


    第六十四章孫策的死因


    更新時間:2012-07-11


    同時,周泰還帶來了南方的消息,李重急忙招唿眾人相聽。


    這個消息讓眾人震撼不已,那就是孫堅戰死。


    事情的經過這樣的,初平元年四月,袁術派孫堅攻打劉表,雙方在鄧縣、樊城一代展開大戰。


    與孫堅對峙的是劉表的大將黃祖,兩軍交戰之際,孫堅身先士卒,持刀衝陣,孫軍士氣大震,頓時衝亂了黃祖的陣勢,無奈之下,黃祖隻能收攏敗兵而逃。


    孫堅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兵逼襄陽,劉表連續出城與之作戰,都被孫堅擊敗,無奈之下隻等閉門死守,並派人給黃祖送信。


    黃祖兵敗之後,就到劉表的軍令,就四處征集兵士,與孫堅決戰。


    雙方在襄陽城下展開一場大戰,戰士焦灼之際,又是孫堅身先士卒,帶領親兵衝陣,黃祖抵擋不住,軍卒死傷無數,隻能往峴山而逃。必須說明一下,黃祖並不是詐敗,而是真的敗了。


    黃祖被孫堅追的急了,舍下手下軍士,單槍匹馬而逃,孫堅追的急切,也和部下失去了聯係,但孫堅自持武藝高強,並不把黃祖放到眼裏,緊追不舍。


    說來也巧,黃祖正好有一隻敗軍駐紮在峴山之中,聽到遠方傳來廝殺之聲,急忙在密林之中埋伏下來,想要趁機射殺敵軍。


    這隻軍隊剛埋伏妥當,就見到黃祖狼狽而來,黃祖一見到本方軍卒頓時大喜,急忙高唿放箭,射殺孫堅。


    孫堅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了黃祖身上,根本就沒想到此地還有伏兵,措不及防,被亂箭射成刺蝟,當場身死。


    孫堅一死,全軍立即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被黃祖反戈一擊,殺的大敗而歸。


    聽完周泰的介紹,李重暗暗點頭,孫堅有勇無謀,就是差一級別的呂布而已,他中伏身死很正常,演義裏也是這麽寫的。


    現在李重關心的是孫策,這個孫氏集團的二代掌舵人。


    周泰聽聞李重問起孫策,搖頭說道:“迴主公,這個末將真不清楚,我隻是聽說孫策帶了數十人去江東投奔丹陽太守吳景了。


    “嗯!“李重點頭表示知道,如果按照曆史發展,孫策會掃平江東,成就霸業,隻是會英年早逝而已。


    現在李重懷疑兩個問題,第一,就是沒有玉璽,孫策拿什麽去和袁術交換兵馬。


    其實李重並不知道,孫策根本就沒拿過玉璽換兵馬,孫策請求袁術歸還父親的舊部,袁術不舍,便推脫孫策,讓孫策去投奔他的舅父吳景,自己招兵買馬,無奈之下,孫策隻得悻悻而去。


    孫策接了自己的母親,帶著汝南人呂範和族弟孫河,到了丹陽曲阿。依靠舅父的力量,不久,孫策便招募到兵勇數百人。但是不幸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全軍覆沒不說,差一點丟了性命。


    孫策無奈之下,隻得再次請求袁術歸還父親的舊部,袁術也不知翻了哪門子神經,居然動了惻隱之心,歸還了孫堅的舊部,這才導致了孫策坐大江東。


    第二,孫策還會不會英年早逝,李重總覺得孫策之死並不簡單,三國演義的原話是這樣寫的……一日,孫策引軍會獵於丹徒之西山,趕起一大鹿,策縱馬上山逐之。正趕之間,隻見樹林之內有三個人持槍帶弓而立。策勒馬問曰:“汝等何人?”


    答曰:“乃韓當軍士也。在此射鹿。”策方舉轡欲行,一人拈槍望策左腿便刺。策大驚,急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麵頰。策就拔麵上箭,取弓迴射放箭之人,應弦而倒。那二人舉槍向孫策亂搠,大叫曰:“我等是許貢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策別無器械,隻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戰不退。策身被數槍,馬亦帶傷。


    正危急之時,程普引數人至。孫策大叫:“殺賊!程普引眾齊上,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看孫策時,血流滿麵,被傷至重,乃以刀割袍,裹其傷處,救迴吳會養病。


    每看到這裏,李重就心中納悶,孫策那可是一等一的高手,就算比不上呂布趙雲等人,也不會相差太多,竟然會被三個無名小卒所傷,人家可不是偷襲,而是正麵衝上來的,就算是沒有防備,也太說不過去了。


    而且那劍身忽然掉落、就更說不過去了,李重手下的兵卒都知道打仗之前要仔細檢查自己的兵刃,這個道理孫策不知道嗎?孫策的親兵是幹什麽吃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旌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織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織蛛並收藏三國旌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