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界橋之上布滿了死屍,空間也變得空曠起來,這些白馬義從也從混亂中恢複過來,恐懼的情緒立即籠罩在幸存者的心頭。
三千人馬,傷亡殆盡,在這種情況之下,逃跑幾乎變成了本能。
鞠義也不管四散奔逃的白馬義從,立即拉起臥伏在雪地上的戰馬,縱身跳了上去。手下的先登營將士也都提起盾牌,列好衝鋒的陣型。
此時,無論是袁紹還是公孫瓚都難以接受白馬義從被全殲的事實,二人都愣在高台之上,嘴唇顫抖,不知所措。
不同的是,袁紹是驚喜所致,公孫瓚是驚恐所致,二人都沒有軍令下達,戰場上頓時的、安靜下來。
“殺啊……”鞠義一聲大喝,打破了戰場的平靜,領著八百先登營直衝敵陣。
袁紹是驚喜,所以他比公孫瓚先反應過來,急忙大喝道:“張頜、高覽,各領騎兵攻擊兩翼。
文醜帶領步軍衝殺公孫瓚中軍,定要一舉破敵。
“末將尊令!”幾個人齊聲答道,飛奔下了高台,各自整軍出戰。
隨著袁紹全軍出擊,公孫瓚也清醒過來,這時他卻做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那就是撤軍。公孫瓚雖說損失了三千白馬義從,但整體實力依然遠超袁紹,但公孫瓚由於所常年和異族交戰,對百戰百勝的白馬義從產生了依賴心理,所以白馬義從一敗,公孫瓚就不自覺的認為自己戰敗了。
(“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唿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相比來說,袁紹的全軍出擊到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但是,袁紹賭贏了。
軍隊的敗退是一種連鎖反應,要是前軍真的戰敗了,那後軍的的敵人就要加上潰敗的友軍了,後軍為了保持陣型不被潰敗的友軍衝散,不得不對友軍痛下殺手,經常會導致自相殘殺的狀況出現。
所以,撤軍一定要後軍先撤,前軍斷後,這樣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可是公孫瓚的命令下得太急了,一下子就造成了軍隊的混亂。
追殺敗軍也沒什麽技術含量,隻要你跑得快,對準逃兵的後背砍刀子就可以了。
公孫瓚的敗軍一直敗退了數十裏才站住紮住陣腳,這還不是公孫瓚努力約束的結果,而是袁紹的兵卒是在是追不動了。公孫瓚的步兵四散奔逃,袁紹也不敢分散兵力四處追擊,原因是公孫瓚還有上萬騎兵沒有傷筋動骨,萬一這些騎兵殺個迴馬槍,袁紹真抵擋不住,隻能見好就收。
公孫瓚引著敗軍一路來到易京附近,紮下營寨。查點一下人數,公孫瓚這才稍感心安,界橋之戰一共損失了上萬步兵,除了三千白馬義從,騎兵幾乎不折一騎,那是,袁紹大多數都是步兵,再怎麽勇猛也追不上戰馬。
但是這一戰卻將公孫瓚打的信心全無,再也不願意南征了,轉而將目標放到幽州劉虞身上。
袁紹經此一戰基本穩定了冀州的局勢,但他也不敢主動進攻公孫瓚,轉而把目標放到黑山賊張燕身上。
就在袁紹和公孫瓚大戰界橋的時候,黑山賊張燕,也就是平難中郎將張燕,引領一萬大軍,前去征討李重。
上萬人的大軍一動,李重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立即開始備戰。
加高城牆,儲藏木石,火油等等工作,李重早就做好準備了,等到張燕大軍一動,李重立即開始召集壯丁協助守城。
要說也是李重幸運,並州的百姓常年遭受戰亂,對於協助守城已經習以為常了,很快就召集了五百壯丁,再加上張彩等人的私兵,李重一共能聚集兩千五百人守城,這讓李重對守住廣武信心滿滿。
初平元年十二月初十,斥候來報,終於的軍隊已經過了原平,軍隊人數越有萬餘人,其中騎兵二千,孫輕、王當皆同大軍前來。
將附近鄉亭的百姓安排到城中避難,李重又無恥的散布謠言,說張燕已經將原平縣投降的百姓屠戮一空,房屋全被燒毀,婦女全被奸殺等等,無數屎盆子扣在張燕頭上,以激起百姓的死戰之心。
十二月十五,張燕在廣武城北安營紮寨,由於張燕騎兵眾多,李重也不敢讓太史慈出城騷擾,隻能靜等張燕攻城。
過了兩日,張燕安下大營,采用圍三缺一之法,將廣武縣的東、西、北三麵城門困住,隻放過南門。
張燕的心思很明顯,廣武的南麵地勢開闊,正適合騎兵突擊,李重要是敢在南門突圍,張燕的騎兵立即就能截殺李重的軍隊。
第五十一章太史慈vs孫輕
更新時間:2012-07-02
次日,張燕在北門挑戰,李重領著三百精騎,同太史慈、蔣欽出城迎敵。
張燕看到李重兵少,冷笑道:“王當,你就敗給了這群烏合之眾?”
王當黑臉一紅,諾諾道:“我當時是一不小心,才……才……”
“哈哈……”張燕身邊的孫輕一陣大笑,說道:“王當(龍套,就不起字了)你也就欺負一下平民百姓罷了,真要打硬仗,還要看我的。”
說著話,孫輕縱馬而出,大聲喝道:“孫輕在此,何人與我一戰?”
在張燕的手下,孫輕和王當的地位相當,比起來,孫輕的武藝要比王當好一些,所以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地位應該在王當之上。這一次前來攻打廣武,孫輕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王當上次攻打廣武損兵折將,隻要自己表現好一些,那還不立即就力壓王當一頭。
張燕對二人的明爭暗鬥則是冷眼旁觀,屬下相互競爭,這才是他想看到的,隻要不鬥得過火就可以了。
看到孫輕前來叫陣,李重高興的樂出聲來,心說孫輕你這是找死啊。
雙方比起兵卒的數量,李重差遠了,但是比武將的質量,李重要比張燕強上百倍。
蔣欽初來乍到,沒有立過什麽功勞,看到有人叫陣,立即說道:“主公,讓末將出戰吧,蔣欽定然將敵將首級奉上。”
李重猶豫了一下,搖頭說道:“還是讓太史慈出戰吧,公奕剛來是客,下次再出戰不遲。”
李重說的好聽,其實他是有些信不過蔣欽的武藝,他認為蔣欽沒有斬殺孫輕的把握,這是第一戰,對雙方的士氣影響極大,李重不得不小心行事。
聽到李重讓太史慈出戰,蔣欽也不堅持,他也想看看這個號稱“廣武第一武將”的太史慈武藝如何,要是不如自己的話,嗬嗬……那太史慈就要小心自己的位置了。
太史慈手提鋼槍,縱馬直取孫輕,口中叫道:“太史慈在此,敵將受死。”
“嗬嗬……”孫輕看到太史慈衝來,心中冷笑,這太史慈也不是三頭六臂嗎,王當還真是廢物啊,連個小白臉都收拾不了。
太史慈衝到孫輕馬前,抬手就是一槍。
“哧……”太史慈這一槍帶著尖銳的破空聲,轉眼間就到了孫輕的胸口。
“好快!”孫輕心中一驚,急忙用刀杆向外一撥。
就在兩件兵刃撞擊的一瞬間,太史慈的槍尖忽然在孫輕的眼前消失了。
孫輕心裏一沉,知道自己擋空了,太史慈馬上就會刺出第二槍,無奈之下,孫輕手中的大刀猛的劃出一道圓弧,向太史慈的腰間砍去。
這是典型的兩敗俱傷打法,在這一點上看,孫輕要比王當悍勇的多。
太史慈冷喝一聲,手中的鋼槍化成一道黑影,吞吐之間迴到腰間,“當……”的一聲磕開孫輕的鋼刀。
孫輕一聲悶吭,胸前的衣甲露出一個小孔,鮮血順著小孔流淌出來。
孫輕一招之下就在鬼門關打了個來迴,頓時升起逃跑的心思,太史慈哪能讓孫輕逃走,大喝一聲,手中的鋼槍化成萬道光芒,迎頭罩下。
孫輕一聲厲喝,拚命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希望能擋住太史慈這輪槍勢。
但孫輕的武藝和太史慈相差甚遠,如何能抵擋太史慈全力一擊,刹那間就被刺中數槍,身上血流如注。
張燕看出孫輕形勢危急,就要上前相救,但已經遲了,就聽到太史慈一聲大喝,孫輕手中的大刀忽的飛上半空,緊接著太史慈一槍杆抽在孫輕的頭盔上。太史慈的長槍通體是精鐵所製,砸在孫輕的頭盔上,頓時將孫輕砸的腦漿迸裂,立即死於非命。
看到孫輕身死,張燕立即勒住戰馬,惡狠狠的看著太史慈。
他可不是魯莽之輩,就從剛才的幾招來看,他已經看出太史慈的武藝定然在自己之上,沒有孫輕相助,他自然不願意以身犯險。
蔣欽看了一眼太史慈,心中哀歎一聲,盛名之下無虛士,太史慈的武藝果真不凡,要比自己強上許多,就是不知道兵法韜略如何?
張燕迴到陣前,惡狠狠的叫道:“給我攻城。”
“咚……咚……”戰鼓聲響徹戰場,李重毫不猶豫的迴到城牆之上,他可沒興趣和張燕野戰,太史慈比較小家子氣,臨走的時候還順手牽羊帶走了孫輕的戰馬,氣的張燕破口大罵:“太史慈你這個無恥小人……”
站在城牆之上,李重看著張燕指揮大軍前來攻城,張燕把主要力量放到了北門,聚集在北門的士兵足有四千餘人。
四五千大軍一動,聲勢駭人,城牆上的守軍不免有些膽寒,手中的刀槍都有些顫抖。
李重看到自己的軍隊有些膽怯,眼珠一轉,大聲笑道:“張燕小兒,不知兵法,此戰我們必勝無疑。”
陳琳屬於文官,一直站在城牆之上,十分清楚這些兵卒的表現,知道李重這是要鼓舞士氣,急忙問道:“主公此言何意?”
李重讚許的看了一眼陳琳,高聲笑道:“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張燕小兒兵不過萬,竟敢圍攻於我,此戰必敗無疑。”
陳琳看了一眼張燕的軍隊,心說主公你可真能瞎說,兵書上可不是這麽解釋的啊。
但是陳琳也隻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隻見他一捋長須,笑道:“不錯,張燕小兒一定沒看過孫子兵法,竟然如此用兵,必敗無疑。”
太史慈和蔣欽對視一眼,對李重和陳琳二人的顛倒黑白佩服萬分,但二人的臉皮還沒厚到一定程度,拉不下臉出言附和,隻能跟著一陣大笑。
但附近的士兵可不知道李重和陳琳瞎說,他們隻聽到張燕沒讀過孫子兵法,那肯定必敗無疑了。要知道當時的人對孫武非常崇拜,認為孫子兵法是武將的必讀之書,比現在的英語四級還要重視。
在他們的眼裏,沒研讀過孫子兵法的武將,都是垃圾。
看到這些兵卒有了些信心,李重接著說道:“而且,張燕還漏算了最重要的一點……”
求收藏,求收藏!
第五十二章寒冰守城
更新時間:2012-07-02
“漏算了什麽?”陳琳接著問道。
李重用手一指西北方向,張燕不知道管亥將軍在神池也有千人的軍隊,待到戰局焦灼之時,隻要管亥將軍突襲張燕的後軍,張燕必敗無疑。
太史慈和蔣欽是在聽不下去了,就管亥那幾百人,真要是敢出來偷襲張燕,人家隨便派出一隊騎兵就能把管亥幾百人打的渣都不剩。於是二人含糊了幾句,便前去指揮兵卒守城去了。
前排的士兵抬著雲梯,嚎叫著衝向城牆。
太史慈站在城牆之上,拿出弓箭,“哈……”吐氣開聲,拉開手中的彎弓,一連射出三箭。
此時敵軍裏城牆還有一百五十餘步,但太史慈射出的箭矢就像三道黑色的閃電,眨眼間就射倒三人。
蔣欽在旁邊看的眼皮直跳,心道太史慈果真是弓馬嫻熟,就這箭法,好像也比自己……高上那麽一點點。
看到太史慈射倒三人,城牆上的守軍一陣喝彩,蔣欽不由得有些手癢,也拿出弓箭,射出三箭。蔣欽的箭法也不錯,這三箭無一落空,射殺了三名敵軍。
李重微笑著鼓了鼓掌太史慈和蔣欽各自射殺了三名敵軍,便不再射箭了,相比較來說,用弓箭射殺敵人是比較耗費體力的,太史慈和蔣欽更願意站在城牆上有刀槍殺敵,剛才射出幾箭隻是為了提升一下士氣而已。
看到敵軍行至五十餘步,李重高聲斷喝:“放箭……”城牆上頓時箭矢如雨,射的張燕軍慘叫連連。
攻城就要承受這種損失,張燕站在高台之上麵無表情,不停的催促手下攻城。
在付出了上百人的代價後,張燕的軍隊終於將雲梯搭在城頭,攻城的士兵提著鋼刀開始向上攀爬。
太史慈身穿鎧甲,雙手各持一把鋼刀,獨自一人守住十餘米的城頭,殺的城頭血肉橫飛,廖化和蔣欽也不示弱,也都手持鋼刀駐守城頭,但他們顯然沒有提防冷箭的本領,隻能一手持盾而戰,兩人加在一起堪堪可太史慈駐守的距離持平。
李重也身穿鎧甲,提著鋼刀來迴巡視,經過半年的修習,李重現在的武藝已經不算太弱了,最起碼能和廖化過上幾十招。
但李重是整個廣武縣的主心骨,誰也不敢讓他冒險,李重隻能躲在城垛之後砍殺敵人,身邊還跟著數名親兵保護,以防萬一。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李重看到守城的兵卒有些疲憊,立即下令,用水龍迎敵。
漢代的水龍相當於現代消防用的水槍,隻是噴水的距離有些差異,李重早就有用水龍禦敵的心思,所以足足讓工匠製造數十架之多。
將積雪融化,灌入水龍之中,也不用瞄準,直接向雲梯噴灑即可。
現在是隆冬時節,冷風刺骨,張燕的攻城士兵被冷水一澆,頓時覺得寒意刺骨,不到幾秒鍾的時間,身上就結出冰碴,凍得渾身僵硬,接二連三的在雲梯上掉落下來。
而木質的雲梯被冷水一澆,很快就包裹上一層堅冰,摸上去滑不留手,攻城的士兵必須先用刀槍砍掉雲梯上的冰塊,才能站住腳向上攀爬,本來攻城的士兵就處於劣勢,再一分心腳下,頓時被殺的叫苦不迭。
張燕站在遠處看的十分清楚,氣的七竅生煙,大罵李重卑鄙無恥。
太史慈等人也沒想到李重的水龍戰法如此奏效,身上壓力大減,都紛紛撤出戰場恢複體力。
三千人馬,傷亡殆盡,在這種情況之下,逃跑幾乎變成了本能。
鞠義也不管四散奔逃的白馬義從,立即拉起臥伏在雪地上的戰馬,縱身跳了上去。手下的先登營將士也都提起盾牌,列好衝鋒的陣型。
此時,無論是袁紹還是公孫瓚都難以接受白馬義從被全殲的事實,二人都愣在高台之上,嘴唇顫抖,不知所措。
不同的是,袁紹是驚喜所致,公孫瓚是驚恐所致,二人都沒有軍令下達,戰場上頓時的、安靜下來。
“殺啊……”鞠義一聲大喝,打破了戰場的平靜,領著八百先登營直衝敵陣。
袁紹是驚喜,所以他比公孫瓚先反應過來,急忙大喝道:“張頜、高覽,各領騎兵攻擊兩翼。
文醜帶領步軍衝殺公孫瓚中軍,定要一舉破敵。
“末將尊令!”幾個人齊聲答道,飛奔下了高台,各自整軍出戰。
隨著袁紹全軍出擊,公孫瓚也清醒過來,這時他卻做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那就是撤軍。公孫瓚雖說損失了三千白馬義從,但整體實力依然遠超袁紹,但公孫瓚由於所常年和異族交戰,對百戰百勝的白馬義從產生了依賴心理,所以白馬義從一敗,公孫瓚就不自覺的認為自己戰敗了。
(“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唿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相比來說,袁紹的全軍出擊到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但是,袁紹賭贏了。
軍隊的敗退是一種連鎖反應,要是前軍真的戰敗了,那後軍的的敵人就要加上潰敗的友軍了,後軍為了保持陣型不被潰敗的友軍衝散,不得不對友軍痛下殺手,經常會導致自相殘殺的狀況出現。
所以,撤軍一定要後軍先撤,前軍斷後,這樣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可是公孫瓚的命令下得太急了,一下子就造成了軍隊的混亂。
追殺敗軍也沒什麽技術含量,隻要你跑得快,對準逃兵的後背砍刀子就可以了。
公孫瓚的敗軍一直敗退了數十裏才站住紮住陣腳,這還不是公孫瓚努力約束的結果,而是袁紹的兵卒是在是追不動了。公孫瓚的步兵四散奔逃,袁紹也不敢分散兵力四處追擊,原因是公孫瓚還有上萬騎兵沒有傷筋動骨,萬一這些騎兵殺個迴馬槍,袁紹真抵擋不住,隻能見好就收。
公孫瓚引著敗軍一路來到易京附近,紮下營寨。查點一下人數,公孫瓚這才稍感心安,界橋之戰一共損失了上萬步兵,除了三千白馬義從,騎兵幾乎不折一騎,那是,袁紹大多數都是步兵,再怎麽勇猛也追不上戰馬。
但是這一戰卻將公孫瓚打的信心全無,再也不願意南征了,轉而將目標放到幽州劉虞身上。
袁紹經此一戰基本穩定了冀州的局勢,但他也不敢主動進攻公孫瓚,轉而把目標放到黑山賊張燕身上。
就在袁紹和公孫瓚大戰界橋的時候,黑山賊張燕,也就是平難中郎將張燕,引領一萬大軍,前去征討李重。
上萬人的大軍一動,李重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立即開始備戰。
加高城牆,儲藏木石,火油等等工作,李重早就做好準備了,等到張燕大軍一動,李重立即開始召集壯丁協助守城。
要說也是李重幸運,並州的百姓常年遭受戰亂,對於協助守城已經習以為常了,很快就召集了五百壯丁,再加上張彩等人的私兵,李重一共能聚集兩千五百人守城,這讓李重對守住廣武信心滿滿。
初平元年十二月初十,斥候來報,終於的軍隊已經過了原平,軍隊人數越有萬餘人,其中騎兵二千,孫輕、王當皆同大軍前來。
將附近鄉亭的百姓安排到城中避難,李重又無恥的散布謠言,說張燕已經將原平縣投降的百姓屠戮一空,房屋全被燒毀,婦女全被奸殺等等,無數屎盆子扣在張燕頭上,以激起百姓的死戰之心。
十二月十五,張燕在廣武城北安營紮寨,由於張燕騎兵眾多,李重也不敢讓太史慈出城騷擾,隻能靜等張燕攻城。
過了兩日,張燕安下大營,采用圍三缺一之法,將廣武縣的東、西、北三麵城門困住,隻放過南門。
張燕的心思很明顯,廣武的南麵地勢開闊,正適合騎兵突擊,李重要是敢在南門突圍,張燕的騎兵立即就能截殺李重的軍隊。
第五十一章太史慈vs孫輕
更新時間:2012-07-02
次日,張燕在北門挑戰,李重領著三百精騎,同太史慈、蔣欽出城迎敵。
張燕看到李重兵少,冷笑道:“王當,你就敗給了這群烏合之眾?”
王當黑臉一紅,諾諾道:“我當時是一不小心,才……才……”
“哈哈……”張燕身邊的孫輕一陣大笑,說道:“王當(龍套,就不起字了)你也就欺負一下平民百姓罷了,真要打硬仗,還要看我的。”
說著話,孫輕縱馬而出,大聲喝道:“孫輕在此,何人與我一戰?”
在張燕的手下,孫輕和王當的地位相當,比起來,孫輕的武藝要比王當好一些,所以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地位應該在王當之上。這一次前來攻打廣武,孫輕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王當上次攻打廣武損兵折將,隻要自己表現好一些,那還不立即就力壓王當一頭。
張燕對二人的明爭暗鬥則是冷眼旁觀,屬下相互競爭,這才是他想看到的,隻要不鬥得過火就可以了。
看到孫輕前來叫陣,李重高興的樂出聲來,心說孫輕你這是找死啊。
雙方比起兵卒的數量,李重差遠了,但是比武將的質量,李重要比張燕強上百倍。
蔣欽初來乍到,沒有立過什麽功勞,看到有人叫陣,立即說道:“主公,讓末將出戰吧,蔣欽定然將敵將首級奉上。”
李重猶豫了一下,搖頭說道:“還是讓太史慈出戰吧,公奕剛來是客,下次再出戰不遲。”
李重說的好聽,其實他是有些信不過蔣欽的武藝,他認為蔣欽沒有斬殺孫輕的把握,這是第一戰,對雙方的士氣影響極大,李重不得不小心行事。
聽到李重讓太史慈出戰,蔣欽也不堅持,他也想看看這個號稱“廣武第一武將”的太史慈武藝如何,要是不如自己的話,嗬嗬……那太史慈就要小心自己的位置了。
太史慈手提鋼槍,縱馬直取孫輕,口中叫道:“太史慈在此,敵將受死。”
“嗬嗬……”孫輕看到太史慈衝來,心中冷笑,這太史慈也不是三頭六臂嗎,王當還真是廢物啊,連個小白臉都收拾不了。
太史慈衝到孫輕馬前,抬手就是一槍。
“哧……”太史慈這一槍帶著尖銳的破空聲,轉眼間就到了孫輕的胸口。
“好快!”孫輕心中一驚,急忙用刀杆向外一撥。
就在兩件兵刃撞擊的一瞬間,太史慈的槍尖忽然在孫輕的眼前消失了。
孫輕心裏一沉,知道自己擋空了,太史慈馬上就會刺出第二槍,無奈之下,孫輕手中的大刀猛的劃出一道圓弧,向太史慈的腰間砍去。
這是典型的兩敗俱傷打法,在這一點上看,孫輕要比王當悍勇的多。
太史慈冷喝一聲,手中的鋼槍化成一道黑影,吞吐之間迴到腰間,“當……”的一聲磕開孫輕的鋼刀。
孫輕一聲悶吭,胸前的衣甲露出一個小孔,鮮血順著小孔流淌出來。
孫輕一招之下就在鬼門關打了個來迴,頓時升起逃跑的心思,太史慈哪能讓孫輕逃走,大喝一聲,手中的鋼槍化成萬道光芒,迎頭罩下。
孫輕一聲厲喝,拚命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希望能擋住太史慈這輪槍勢。
但孫輕的武藝和太史慈相差甚遠,如何能抵擋太史慈全力一擊,刹那間就被刺中數槍,身上血流如注。
張燕看出孫輕形勢危急,就要上前相救,但已經遲了,就聽到太史慈一聲大喝,孫輕手中的大刀忽的飛上半空,緊接著太史慈一槍杆抽在孫輕的頭盔上。太史慈的長槍通體是精鐵所製,砸在孫輕的頭盔上,頓時將孫輕砸的腦漿迸裂,立即死於非命。
看到孫輕身死,張燕立即勒住戰馬,惡狠狠的看著太史慈。
他可不是魯莽之輩,就從剛才的幾招來看,他已經看出太史慈的武藝定然在自己之上,沒有孫輕相助,他自然不願意以身犯險。
蔣欽看了一眼太史慈,心中哀歎一聲,盛名之下無虛士,太史慈的武藝果真不凡,要比自己強上許多,就是不知道兵法韜略如何?
張燕迴到陣前,惡狠狠的叫道:“給我攻城。”
“咚……咚……”戰鼓聲響徹戰場,李重毫不猶豫的迴到城牆之上,他可沒興趣和張燕野戰,太史慈比較小家子氣,臨走的時候還順手牽羊帶走了孫輕的戰馬,氣的張燕破口大罵:“太史慈你這個無恥小人……”
站在城牆之上,李重看著張燕指揮大軍前來攻城,張燕把主要力量放到了北門,聚集在北門的士兵足有四千餘人。
四五千大軍一動,聲勢駭人,城牆上的守軍不免有些膽寒,手中的刀槍都有些顫抖。
李重看到自己的軍隊有些膽怯,眼珠一轉,大聲笑道:“張燕小兒,不知兵法,此戰我們必勝無疑。”
陳琳屬於文官,一直站在城牆之上,十分清楚這些兵卒的表現,知道李重這是要鼓舞士氣,急忙問道:“主公此言何意?”
李重讚許的看了一眼陳琳,高聲笑道:“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張燕小兒兵不過萬,竟敢圍攻於我,此戰必敗無疑。”
陳琳看了一眼張燕的軍隊,心說主公你可真能瞎說,兵書上可不是這麽解釋的啊。
但是陳琳也隻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隻見他一捋長須,笑道:“不錯,張燕小兒一定沒看過孫子兵法,竟然如此用兵,必敗無疑。”
太史慈和蔣欽對視一眼,對李重和陳琳二人的顛倒黑白佩服萬分,但二人的臉皮還沒厚到一定程度,拉不下臉出言附和,隻能跟著一陣大笑。
但附近的士兵可不知道李重和陳琳瞎說,他們隻聽到張燕沒讀過孫子兵法,那肯定必敗無疑了。要知道當時的人對孫武非常崇拜,認為孫子兵法是武將的必讀之書,比現在的英語四級還要重視。
在他們的眼裏,沒研讀過孫子兵法的武將,都是垃圾。
看到這些兵卒有了些信心,李重接著說道:“而且,張燕還漏算了最重要的一點……”
求收藏,求收藏!
第五十二章寒冰守城
更新時間:2012-07-02
“漏算了什麽?”陳琳接著問道。
李重用手一指西北方向,張燕不知道管亥將軍在神池也有千人的軍隊,待到戰局焦灼之時,隻要管亥將軍突襲張燕的後軍,張燕必敗無疑。
太史慈和蔣欽是在聽不下去了,就管亥那幾百人,真要是敢出來偷襲張燕,人家隨便派出一隊騎兵就能把管亥幾百人打的渣都不剩。於是二人含糊了幾句,便前去指揮兵卒守城去了。
前排的士兵抬著雲梯,嚎叫著衝向城牆。
太史慈站在城牆之上,拿出弓箭,“哈……”吐氣開聲,拉開手中的彎弓,一連射出三箭。
此時敵軍裏城牆還有一百五十餘步,但太史慈射出的箭矢就像三道黑色的閃電,眨眼間就射倒三人。
蔣欽在旁邊看的眼皮直跳,心道太史慈果真是弓馬嫻熟,就這箭法,好像也比自己……高上那麽一點點。
看到太史慈射倒三人,城牆上的守軍一陣喝彩,蔣欽不由得有些手癢,也拿出弓箭,射出三箭。蔣欽的箭法也不錯,這三箭無一落空,射殺了三名敵軍。
李重微笑著鼓了鼓掌太史慈和蔣欽各自射殺了三名敵軍,便不再射箭了,相比較來說,用弓箭射殺敵人是比較耗費體力的,太史慈和蔣欽更願意站在城牆上有刀槍殺敵,剛才射出幾箭隻是為了提升一下士氣而已。
看到敵軍行至五十餘步,李重高聲斷喝:“放箭……”城牆上頓時箭矢如雨,射的張燕軍慘叫連連。
攻城就要承受這種損失,張燕站在高台之上麵無表情,不停的催促手下攻城。
在付出了上百人的代價後,張燕的軍隊終於將雲梯搭在城頭,攻城的士兵提著鋼刀開始向上攀爬。
太史慈身穿鎧甲,雙手各持一把鋼刀,獨自一人守住十餘米的城頭,殺的城頭血肉橫飛,廖化和蔣欽也不示弱,也都手持鋼刀駐守城頭,但他們顯然沒有提防冷箭的本領,隻能一手持盾而戰,兩人加在一起堪堪可太史慈駐守的距離持平。
李重也身穿鎧甲,提著鋼刀來迴巡視,經過半年的修習,李重現在的武藝已經不算太弱了,最起碼能和廖化過上幾十招。
但李重是整個廣武縣的主心骨,誰也不敢讓他冒險,李重隻能躲在城垛之後砍殺敵人,身邊還跟著數名親兵保護,以防萬一。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李重看到守城的兵卒有些疲憊,立即下令,用水龍迎敵。
漢代的水龍相當於現代消防用的水槍,隻是噴水的距離有些差異,李重早就有用水龍禦敵的心思,所以足足讓工匠製造數十架之多。
將積雪融化,灌入水龍之中,也不用瞄準,直接向雲梯噴灑即可。
現在是隆冬時節,冷風刺骨,張燕的攻城士兵被冷水一澆,頓時覺得寒意刺骨,不到幾秒鍾的時間,身上就結出冰碴,凍得渾身僵硬,接二連三的在雲梯上掉落下來。
而木質的雲梯被冷水一澆,很快就包裹上一層堅冰,摸上去滑不留手,攻城的士兵必須先用刀槍砍掉雲梯上的冰塊,才能站住腳向上攀爬,本來攻城的士兵就處於劣勢,再一分心腳下,頓時被殺的叫苦不迭。
張燕站在遠處看的十分清楚,氣的七竅生煙,大罵李重卑鄙無恥。
太史慈等人也沒想到李重的水龍戰法如此奏效,身上壓力大減,都紛紛撤出戰場恢複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