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


    爾人的總統特地召見了趙士珍少將,克魯格麵容沮喪說道


    “趙,我很後悔沒有聽你的意見,現在英軍集中兵力,而我軍形勢很不妙,不知道你有什麽辦法能打敗英軍。”


    對於這個問題,趙士珍心中有數,看克魯格大有投降的意思,趙士珍就開始給這位打仗外行的總統打氣:


    “自從第一次布爾戰爭之後,英國人的戰術和射擊技術都沒有進步。其密集隊形的衝鋒在18世紀到19世紀末以前的200多次戰爭中為英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新的步槍決定了這種隊形已經過時。在機動性很強、戰術詭譎多變、火力密集兇猛的我軍騎馬步槍兵麵前,仍然按照軍事操典上的規章部署軍隊的英軍將領必定會吃大虧。


    “我軍在戰術上則占有明顯優勢,我們善於利用各種有效的防禦手段盡量減少傷亡,憑借其戰壕的隱蔽性,誘使英軍以密集隊形闖入其射程之內,從而充分發揮其現代火器的殺傷力。此外,與接受傳統軍事教育的英**官不同,出身平民的布爾人沒有森嚴的上下級界限,善於總結戰鬥中的教訓,在民團成員和指揮官之間互相交流經驗,提出建議,隨時改進自己的戰術。”


    “而英國人則隻是簡單的遵守步兵操典上的規則,一成不變的執行,我們幾乎可以預測到英軍的每一個行動,這樣以有心算無意,勝算又大了不少。英軍派係林立,援軍中駐紮在南部非洲的是一派,亞洲的一派,歐洲本土的一派,北部非洲又是一派。這些人貌合神離,合作很差,戰事一旦不利必然土崩瓦解。”


    “其次,從敵對雙方的軍隊素質來看,我軍的軍隊(民團)主要是由大大小小的農場主組成的,他們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家園和國家而戰,士氣高昂。我國又一句老話‘上下同欲者勝’,就是說這種情況。而在遠離本土的南非高原上,女王陛下和大英帝國的利益並不能促使英國士兵主動地作出英勇犧牲,而且這些士兵並不習慣這裏的環境,戰鬥力要大打折扣。


    “英軍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幹線行動,把自己的動向暴露給敵人。而且他們身處敵國,周圍是懷有敵意的布爾人,所以其一舉一動都立即為對方所知。布爾人則建立起了有效的情報網絡,從本國以及開普殖民地的荷裔公民那裏獲得有關英軍的情報。此外,布軍還擁有一套靈活有效的通訊係統――迴光信號機,這使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擺脫有線電報的束縛,在戰術上更加靈活。我軍屢戰先機,英軍焉能不敗。”


    “最後由於貴國農場主經常從事騎馬狩獵等活動,從小便掌握卓越的射擊技術,幾乎彈無虛發。他們對南非內地那種多小山、溝壑、遍布石岩的地形也非常熟悉,擅長尋找有利地形,善於利用地形設伏、包抄、隱蔽或逃逸。而荒涼貧瘠幹旱的南非草原,又使得那些從小在農場上與大自然抗爭的布爾人磨練得比英國人更能吃苦。英軍則主要來自本土的城市,除少數軍官和騎兵來自世襲軍人家庭外,大多是工人和城市平民子弟,他們不習慣南非的環境,更不適應快速野戰的戰術。當時英軍的訓練情況普遍較差,一年僅有兩個月的訓練時間,且大部分花在隊列訓練上,騎射技術不精,不善隱蔽,反應遲鈍。幾次戰鬥可以看出,英軍的射擊技術也差得出奇。由這幾項問題,英軍不但要敗,而且一敗就是慘敗。”


    趙士珍的一番話,有理有節,打消了克魯格的投降念頭,開始大膽的放權給趙士珍。


    英軍正如趙士珍所料,並沒有快速的擊破布爾軍,而是慢吞吞的開向


    在這裏的半個多月時間,在山上用石頭、沙袋和木頭構築了防禦工事和火炮陣地,並在從圖蓋拉河北岸岸邊到後方山上的廣闊地段內挖掘了縱橫交錯的多條步兵戰壕。布軍的炮位和戰壕都經過精心偽裝,隱藏在灌木叢和荒草中,從戰壕裏掘出的土被小心地運到遠處撒開。此外,布軍還構築了幾個假炮台,裏麵放上用瓦楞鐵皮做的大炮。長於野戰和詐術的布爾人為英國人準備了一個精心構築的屠宰場。


    英軍方麵,布勒上將指揮的兵力包括英軍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旅,共計16000,此外還有四個輕騎兵團、由殖民地騎兵組成的三個槍騎兵中隊。炮兵則有5個炮50大炮,此外還有16門從皇家海軍“可怖”號戰艦上拆下來的12磅炮和120毫米海軍炮,由海軍人員操作。包括騎兵和炮兵在內,布勒的總兵力為22000人,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火炮數量上都占優勢。1213日,英軍抵達科倫索鎮的南郊


    炮轟河北岸的布爾人陣地。


    布勒的進攻計劃是兵分三路,中路英軍為主攻力量,包括第二旅、第四旅和第六旅,分別由希爾加德、利特爾頓和巴頓少將指揮。他們沿著與納塔爾鐵路平行的一條土路向科倫索車站和公路橋挺進。由第二旅主攻科倫索,第四旅在左翼掩護,第六旅在右翼掩護。東路是由敦唐納指揮的騎兵聯隊。


    他們的任務是保護第二旅的側翼。西路是第五旅,由哈特少將指揮,任務是在圖蓋拉河大拐彎處的淺灘洇渡過河,之後迅速“向西”到達多林科普幹河與圖蓋拉河的匯合點,然後沿著圖蓋拉河北岸推進,保護希爾加德的左翼。但是布勒給哈特的手繪地圖上,完全標錯了這個匯合點的位置。多林科普幹河與圖蓋拉河真正的匯合點在大拐彎的東邊。從這張地圖就可以看出來,戰鬥之前布勒將軍的偵察和情報工作是多麽地粗疏馬虎,這個攻擊計劃實際上漏洞百出,在執行前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12月15日,星期五。淩晨一點,布軍偵察哨觀察到了英軍營地發的亮光。拂曉五點,在120米海軍炮的掩護下,英軍開始移動。最先發動攻擊的是西路英軍。這一路是主要由愛爾蘭人組成的第五旅,包括都柏林第二燧發槍團、因尼斯基倫第一燧發槍團、皇家康諾特第一步兵團和邊境警衛團。他們排成整齊的縱隊,由其後方約2000碼的炮兵掩護,向圖蓋拉河大拐彎處挺進,試圖洇渡過河。其正前方是克裏斯?趙士珍指揮的斯威士蘭警察部隊和索特潘斯貝格民團,右前方是布爾人極其隱蔽的大炮陣地。布爾人在英軍的炮轟中一動不動,埋伏在戰壕裏,耐心地等待英軍走入離他們隻有500的距離,這時隱藏在掩體後麵的75毫米速射炮突然開火,隆隆的炮聲中夾雜著毛瑟槍聲音。


    這一路不幸的英軍遭到三麵夾擊,更不幸的是,他們的指揮官哈特將軍的指揮技術遠遠低於他的勇氣。哈特幾次試圖在炮火中重新排列隊形,組織衝鋒,但是他的每次嚐試都被布爾人兇猛的火力擊退。英軍傷亡慘重,無法繼續前進,隻有一個上尉、兩個中尉和三十多個士兵冒著炮火到達了大拐彎處的河岸,在這裏他們又遭到了布軍步兵的射擊,全部覆沒。布軍在開炮之後,迅速將大炮轉移到附近灌木叢中的預備掩體裏,以免英軍炮兵的還擊。西路英軍死傷在五百至六百人之間,而布軍隻有一人死亡,一人重傷,三人輕傷。


    到早晨六點鍾,西路正在鏖戰的時候,趙士珍注意到了中路英軍的動靜。令他吃驚的是,中路英軍的先頭部隊不是步兵,而是炮兵。朗上校率領第14和第66炮兵連,前進到離c的地方,從牛車上卸下大炮,開始安裝,而離他們最近的英軍步兵遠在一英裏之外。這一舉動,讓趙士珍大為驚訝,英國步兵操典裏麵也沒有記載過這一條。


    趙士珍沉住氣,下令等英國步兵也進入步槍射程之後再開火。但是當朗上校的手下裝好大炮,開始向布軍陣地開火時,趙士珍覺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下令炮兵還擊。120米克虜伯榴彈炮的開花炮彈一發發地在12門阿姆斯特朗大炮中炸開,布爾人的機槍和速射炮也向狂掃射,英國炮手非死即傷,僥幸活下來的炮兵紛紛跳到炮位附近的溝壑裏麵躲藏。


    英國曆史學家們常常強調,朗上校的炮兵是在炮彈用盡的情況下才停止射擊的,但是愛傷英國人麵子的趙士珍少校在迴憶錄中寫道,打掃戰場的克魯格斯多普民團在朗上校的炮群中發現了12輛彈藥c炮彈,有六門丟棄的大炮炮膛內已經上好了炮彈。


    就在這時候,布勒再次犯了分散兵力的錯誤,命令利特爾頓少將的第四旅折向西北,去掩護正在忍受地獄般煎熬的第五旅撤退。見到第四旅的移動,趙士珍命令其右翼的奧蘭治自由邦部隊和米德爾堡民團對行進中的第四旅發動進攻。但是布爾部隊自行其是的特點再次暴露出來,趙士珍下命令的時候,這兩支部隊都離開了陣地,自作主張前去支援埃米洛民團。趙士珍隻得命令正在轟炸第二旅的炮兵們掉轉炮口,同最南邊的海德堡民團一起攻擊利特爾頓的隊伍。朗上校的一些炮兵利用布爾人轉移火力的間隙逃迴了英軍陣地。


    到這個時候(中午十二點)為止,灰心喪氣的布勒已經放棄了進攻的計劃,下令第六旅奪迴朗上校的12門大炮,然後全軍撤退東路,敦唐納的騎兵正在快速地向東北前進,在他們就


    ―赫朗萬山。圖蓋拉河在這裏轉而向北,因此一旦i裏,他們的大炮就可以向對岸低地上趙士珍的炮兵陣地發動猛烈的轟炸。原先守衛在這裏的是索特潘斯貝格民團650戰戰兢兢的布爾農場主。


    英軍在13日白天的炮轟使他們嚇破了膽,在指揮官的帶當中大多數人於13日夜間偷偷地撤出了這座山,將陣地轉移|;河大拐彎處。趙士珍對此極為惱火,但是根據布爾人民團自治的傳統,他沒有辦法直接下令處罰相關的負責人。趙士珍連夜召開民團首領會議,會上有人提出放棄赫朗萬山,全部退守到圖蓋拉河北岸。但是這意味著將布軍的側翼完全暴露在英軍的火力下,因此趙士珍拒絕了這個提議。


    最後,瓦克斯特魯姆民團的喬舒亞?朱伯特同意帶領1000守衛赫朗萬山。次日敦唐納的部隊在山下便是受到了他們的阻擊。敦唐納向布勒請求支援,建議派遣第六旅協助他攻下赫朗萬山,這樣就能把布軍的戰線撕下一個大口子。事實上,到這時為止,如果布勒能夠集中右翼兵力奪下赫朗萬山,然後把120米海軍炮運到這裏,他仍然有可能迫使趙士珍和他的部隊後撤,從而渡過圖蓋拉河,前往萊迪史密斯。但是布勒不僅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建議,反而忙著騎馬在前線轉悠,焦急地觀看第六旅奪迴大炮的努力。經過一上午的激戰,英軍奪迴了兩門炮,但是其餘的炮和所有的彈藥車還在那裏。就在布勒瞎轉悠的時候,一發炮彈落到了他附近,炸死了他的參謀,布勒本人也受了皮肉傷。


    下午兩點半,弗賴黑德民團從科倫索鎮西邊的公路橋上過河,奪到了英國人的10門大炮,順便帶迴了躲在附近溝壑裏的150名英國俘虜。這時,心力交瘁的布勒終於下令全軍撤退,科倫索戰役結束。晚上7點46分,趙士珍給克魯格和朱伯特發出了電報,宣告布爾軍隊的勝利。年輕氣盛的趙士珍在電報中建議乘勝追擊英軍,生性溫和厭戰的朱伯特迴電說“當上帝伸給你一個手指頭的時候,不要貪得無厭地去索要整個手掌。”


    而英軍方麵,布勒將軍給懷特去電,說看來解圍無望,除非有長期困守的準備,否則建議他燒毀密碼、炸掉彈藥,然後“和布爾人商量一個體麵的投降條件。”懷特本來準備放棄萊迪史密斯,但是接到布勒的電報後,反而下決心和部下一起死守孤城。


    科倫索戰役的結果,英軍損兵折將1139,.人,丟失10大炮。布爾軍隊僅僅陣亡8人50。對比之懸殊令人咋舌。戰,25歲的趙士珍少校一舉成名。


    610至15,一周之內,英軍在東、中、西三條戰線全部失利,損失3800多人,在英軍史上被稱為“黑|兵敗,引咎辭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職位,隻保留了納塔爾英軍指揮官的頭銜。此後英軍不得不全線退守,而憑借此戰成名的趙士珍,則意外的接到了東北共和國迴國通知。


    布爾戰爭雖然以英國的失敗帶來了一連串後果。歐洲諸強幾乎一致譴責英國在南非的政策,認為英國為了貪求黃金而欺淩兩個布爾人小國。它們認為,英國在戰勝布爾後所得到的巨大黃金利益,將使自己更處於劣勢。於是,法俄德三國一度謀求聯合,共同對抗英國。趁英國陷於戰事無暇顧及之機,法俄兩國繞開英國,準備偷偷地瓜分了在土耳其的勢力範圍。


    對此,英國大為恐慌,急忙將太平洋上的薩摩亞群島中的兩個島嶼讓給德國,又與當時尚不算超級大國的美國.東北共和國訂約,給予兩美國方便以換取支持。英國試圖通過這些行為,拉攏德美,以抗衡法俄。


    在地球的另外一邊,有兩個人正在熱情的握手,慶祝達成的協議--《英東友好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東北共和國終於得到了在清朝銷售商品的許可,不再受配額限製。而英國得到了東北共和國的保證---不再向布爾人提供任何物資,可以選朝鮮的兩個港口作為英軍的海軍軍港。作為相應的,英國不得向東北共和國的敵對國家提供戰列艦等重要軍事物資(已售出的不算,考慮到戰列艦的價格,這幾年英國都不太可能銷售戰列艦給遠東各個國家,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無效條款。)


    麵對同僚們不理解的目光,東北共和國外交部長想起了一句話‘國與國隻有利益,沒有其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肥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肥羊並收藏中華大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