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朱爾典的確與日置益有重要的事情商議,但在對方就範以前,他是不會將實情全盤掏出的,這既不符合他的風格也不符合大不列顛的利益。特別是日置益現在這種強顏歡笑的偽裝更是讓朱爾典笑得肚子都差點都要疼了——這種級別的偽裝太小兒科了,日本人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能力什麽時候能與我們大英帝國相提並論?
還想故作鎮靜?那豈非太抬舉這批黃猴子了?倒是梁敦彥這個人,能夠始終如一地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信心,有些讓人吃不消。氣氛如此,刨根問底似的提問顯然是不合適的。日置益小心翼翼地、委婉地詢問著朱爾典許多問題,而後者則輕輕地借助各種力量予以避讓,並反過來詢問日置益有關神尾師團的情況——梁敦彥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句,而他說得越是模糊朱爾典就愈有興趣知道。
有關神尾師團的情況幾乎是日置益的噩夢,他從沒有想過一個師團居然會被這樣吃掉?要知道在日俄戰爭時期,不要說一個師團,就是一個聯隊都沒有讓俄國人消滅過,難道說中國人的軍事實力比俄國熊還強?對,這一定是偶然。
朱爾典聳聳肩,對於中日間軍事力量的差異他顯然比狂妄自大的日置益有著更好的結論,在他眼裏,國防軍的實力根本不容小覷:首先,這個可憐的國家經曆了一場翻天覆地地改革。軍人的重要性有著突出的位置——這是勝利的首要保證;其次,這個國家的軍隊,尤其是國防軍的核心部分接受了良好的訓練,軍隊有著更強的戰鬥力——這是勝利的關鍵;最後,中國的國防軍,“突然”朱爾典難以解釋穿越者地曆史擾動力,隻能如此自我辨析在德國的幫助下可憐的公使大人到此時依然對中德交好耿耿於懷擁有了現代化裝備,軍隊具備了較強的科技領先水平——這是勝利的重要保障另外,特別需要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和日本不同。中國在最近獲得了大批的貸款,根本不愁沒錢花,這是財政據的日本難以望其項背的……等等等等諸多因素組合起來,就變成了中國軍隊目前在戰場上占據的一定優勢,否則,又如何解釋神尾師團地覆滅呢。
看日置益還在那裏滔滔不絕的噴著口水,一個勁地渲染所謂皇軍天下無敵、大日本帝國戰無不勝的鬼話時,朱爾典忽然有了新地衝動。既然日本人這麽不介意,為何不讓他們再試試呢?當然,要有一定的分寸和把握。既能攫取最大利益又能避免引火燒身。這個尺度的把握……老辣和狡猾的朱爾典笑了,這是他的拿手好戲。
“對於貴國軍隊在中國所遭到的待遇,我個人表示深切的同情。當然這也無損貴國軍隊地榮譽與聲望。而且,鄙人也認為,這是中日兩國之間的外交問題,大不列顛作為第三國無法加以評論。”朱爾典下套了,“對於山東地區的戰事,目前鄙國政府還沒有下一步的指示,不過避免與中國軍隊發生衝突是我們一貫的主張。這是英國對於遠東局勢穩定的良好願望,更是我們追求和平的實際行動……”
聽了朱爾典在那顛來倒去地訴說,日置益很快明白了其中的“深刻內涵”,那就是:英國方麵對這一事件深表遺憾,當然不是“遺憾”中日兩國之間發生衝突違背了英國的願望,而是“遺憾”日本軍隊沒有能夠取得勝利並進一步攻略青島。
後麵地潛台詞也是意味深長的:英國方麵不反對日本采取軍事報複行動,隻是希望對此進行限製,戰場範圍不要超過長江以南——那是大不列顛地地盤,另外。
大不列顛是不準備和中國人開戰了,但並不等於英國不想從中國政府那獲取點什麽來作為中國親德地懲罰……至於美國公使的“深切關注”。英國隻打算保持“中立”——有前提。有條件限製地中立。歸根到底一句話,英國慫恿中日兩國繼續交戰。仗打得越大越好,哪個勝利他就和哪個談條件,估計勝利者也很難拒絕這種“美意”。
日置益在心中暗暗咒罵著,卻又無能為力。“不能在長江以南進行戰爭。”已經是英美兩國
表態了,在這個前提下,戰爭即使不是一種被鼓勵的算是不被反對的手段——至於結果,誰知道呢?或者說,不打打看,怎麽知道呢?
日置益甚至不無自嘲地想到:即使外交方麵想退讓,想妥協,軍部特別是陸軍省能答應麽?若是不答應,必然是陸相辭職,內閣動蕩,那山本的首相恐怕就保不住了,無論出於哪種理由,機器一旦開動就很難再停下來。因此,雖然朱爾典惡毒地要日本做英國的馬前卒和火中取栗的抓手,他也看出了這種企圖,卻依然隻能沿著這種軌道前進。想到這裏,他的內疚感和負罪心理又減少了不少。
但是,日置益所不能理解的是,當一個國家的國策與外交官本身的思路發生矛盾時,是一種多麽痛苦的行為。所以,盡管朱爾典在外交場合可以玩弄多種手法將對方戲弄於股掌之間,但在麵對來自唐寧街的壓力時,這個大英帝國在中國的一號人物就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按照英國政府的邏輯,這次大戰的局麵主要在於歐洲,遠東和印度主要負責承擔一定的財政費用和相關的物資輸送,英國沒有必要在那邊開辟戰場。而青島方麵的德國艦隊實力雖然不強,但卻構成了對遠東英國海運的威脅,不拔出這顆釘子,英國無法執行自己的全球戰略。
同時,基於維係英日同盟,防止日本在別處額外生事的考慮,唐寧街的大人物都在思考怎麽樣才能給日本人一點甜頭——要大不列顛自己拿出甜頭作為獎賞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將德國人的利益轉交給日本便成為相當不錯的選擇。在這一點上,還隱喻著不讓美國勢力加大對遠東輻射的間接考慮。
但是,朱爾典認為,與其說美國要填補大不列顛因為參與歐戰而在遠東暴露出的空虛要緊還不如說日本覬覦大不列顛勢力衰退後獨霸遠東的危險更為緊迫。在他看來,在大不列顛全身心投入歐戰的前提下,維持遠東各大國之間力量的基本平衡才是上策,日本固然是需要拉攏的對象,但這並不值得將大不列顛本身的優越地位讓渡給日本——那是自殺。
因此,他在信中一再強調不能忽視美國的力量,讓美國與日本在遠東形成新的平衡——可惜,唐寧街的大人物們聽不進去——他們念念不忘的是日本這個小打手的海軍和軍事力量,妄想著將這些力量投入到對德作戰上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迫使”他們有意無意忽視了“標榜中立”、“軍事孱弱”的美利堅。而日本人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待價而沽更是加重了這層引誘。
這是一個帶毒的誘餌,雖然朱爾典極力唿籲,但國內聽不進去他的意見,反而讓他加速推進在山東問題上與日本的協調——這是朱爾典原本極力反對的。
按照他的主張,青島應該交還給中國,作為大不列顛尊重中國中立國的地位,他可以從中國身上獲得報酬——一來穩定了遠東的局勢,二來可以讓中國成為物資輸出的可靠保障,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弄得一團糟。但願日本在軍事上的挫敗能讓唐寧街那些大人物的腦子清醒一點。
當然,朱爾典現在對日置益的表態卻是一把雙刃劍,怎麽使用都符合目標——挑唆日本繼續動武,符合唐寧街傾向日本壓製中國的考慮,也符合朱爾典利用中國力量牽製日本野心的考慮;另外,如果日本擴大戰爭勝了,不列顛作為日本的支持者可以從中國身上獲得豐厚的報酬,而如果日本繼續打敗了,則有利於不列顛繼續控製、利用好日本。
他唯一的希望便是,唐寧街能多傾聽身處一線的外交人員的心聲而不是在遙遠的英倫三島做些紙上談兵的愚蠢勾當。
幾乎在同一時間,遠在東京的山本權兵衛首相和齋藤實海相和朱爾典一樣煩惱,因為他們各自接到了一封匿名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但卻像一個沉甸甸的包袱壓得兩人喘不過氣來一個比神尾師團覆滅還要沉重的打擊迎麵襲來……第三次機遇 第四卷 第二十八章 深謀遠慮
還想故作鎮靜?那豈非太抬舉這批黃猴子了?倒是梁敦彥這個人,能夠始終如一地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信心,有些讓人吃不消。氣氛如此,刨根問底似的提問顯然是不合適的。日置益小心翼翼地、委婉地詢問著朱爾典許多問題,而後者則輕輕地借助各種力量予以避讓,並反過來詢問日置益有關神尾師團的情況——梁敦彥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句,而他說得越是模糊朱爾典就愈有興趣知道。
有關神尾師團的情況幾乎是日置益的噩夢,他從沒有想過一個師團居然會被這樣吃掉?要知道在日俄戰爭時期,不要說一個師團,就是一個聯隊都沒有讓俄國人消滅過,難道說中國人的軍事實力比俄國熊還強?對,這一定是偶然。
朱爾典聳聳肩,對於中日間軍事力量的差異他顯然比狂妄自大的日置益有著更好的結論,在他眼裏,國防軍的實力根本不容小覷:首先,這個可憐的國家經曆了一場翻天覆地地改革。軍人的重要性有著突出的位置——這是勝利的首要保證;其次,這個國家的軍隊,尤其是國防軍的核心部分接受了良好的訓練,軍隊有著更強的戰鬥力——這是勝利的關鍵;最後,中國的國防軍,“突然”朱爾典難以解釋穿越者地曆史擾動力,隻能如此自我辨析在德國的幫助下可憐的公使大人到此時依然對中德交好耿耿於懷擁有了現代化裝備,軍隊具備了較強的科技領先水平——這是勝利的重要保障另外,特別需要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和日本不同。中國在最近獲得了大批的貸款,根本不愁沒錢花,這是財政據的日本難以望其項背的……等等等等諸多因素組合起來,就變成了中國軍隊目前在戰場上占據的一定優勢,否則,又如何解釋神尾師團地覆滅呢。
看日置益還在那裏滔滔不絕的噴著口水,一個勁地渲染所謂皇軍天下無敵、大日本帝國戰無不勝的鬼話時,朱爾典忽然有了新地衝動。既然日本人這麽不介意,為何不讓他們再試試呢?當然,要有一定的分寸和把握。既能攫取最大利益又能避免引火燒身。這個尺度的把握……老辣和狡猾的朱爾典笑了,這是他的拿手好戲。
“對於貴國軍隊在中國所遭到的待遇,我個人表示深切的同情。當然這也無損貴國軍隊地榮譽與聲望。而且,鄙人也認為,這是中日兩國之間的外交問題,大不列顛作為第三國無法加以評論。”朱爾典下套了,“對於山東地區的戰事,目前鄙國政府還沒有下一步的指示,不過避免與中國軍隊發生衝突是我們一貫的主張。這是英國對於遠東局勢穩定的良好願望,更是我們追求和平的實際行動……”
聽了朱爾典在那顛來倒去地訴說,日置益很快明白了其中的“深刻內涵”,那就是:英國方麵對這一事件深表遺憾,當然不是“遺憾”中日兩國之間發生衝突違背了英國的願望,而是“遺憾”日本軍隊沒有能夠取得勝利並進一步攻略青島。
後麵地潛台詞也是意味深長的:英國方麵不反對日本采取軍事報複行動,隻是希望對此進行限製,戰場範圍不要超過長江以南——那是大不列顛地地盤,另外。
大不列顛是不準備和中國人開戰了,但並不等於英國不想從中國政府那獲取點什麽來作為中國親德地懲罰……至於美國公使的“深切關注”。英國隻打算保持“中立”——有前提。有條件限製地中立。歸根到底一句話,英國慫恿中日兩國繼續交戰。仗打得越大越好,哪個勝利他就和哪個談條件,估計勝利者也很難拒絕這種“美意”。
日置益在心中暗暗咒罵著,卻又無能為力。“不能在長江以南進行戰爭。”已經是英美兩國
表態了,在這個前提下,戰爭即使不是一種被鼓勵的算是不被反對的手段——至於結果,誰知道呢?或者說,不打打看,怎麽知道呢?
日置益甚至不無自嘲地想到:即使外交方麵想退讓,想妥協,軍部特別是陸軍省能答應麽?若是不答應,必然是陸相辭職,內閣動蕩,那山本的首相恐怕就保不住了,無論出於哪種理由,機器一旦開動就很難再停下來。因此,雖然朱爾典惡毒地要日本做英國的馬前卒和火中取栗的抓手,他也看出了這種企圖,卻依然隻能沿著這種軌道前進。想到這裏,他的內疚感和負罪心理又減少了不少。
但是,日置益所不能理解的是,當一個國家的國策與外交官本身的思路發生矛盾時,是一種多麽痛苦的行為。所以,盡管朱爾典在外交場合可以玩弄多種手法將對方戲弄於股掌之間,但在麵對來自唐寧街的壓力時,這個大英帝國在中國的一號人物就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按照英國政府的邏輯,這次大戰的局麵主要在於歐洲,遠東和印度主要負責承擔一定的財政費用和相關的物資輸送,英國沒有必要在那邊開辟戰場。而青島方麵的德國艦隊實力雖然不強,但卻構成了對遠東英國海運的威脅,不拔出這顆釘子,英國無法執行自己的全球戰略。
同時,基於維係英日同盟,防止日本在別處額外生事的考慮,唐寧街的大人物都在思考怎麽樣才能給日本人一點甜頭——要大不列顛自己拿出甜頭作為獎賞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將德國人的利益轉交給日本便成為相當不錯的選擇。在這一點上,還隱喻著不讓美國勢力加大對遠東輻射的間接考慮。
但是,朱爾典認為,與其說美國要填補大不列顛因為參與歐戰而在遠東暴露出的空虛要緊還不如說日本覬覦大不列顛勢力衰退後獨霸遠東的危險更為緊迫。在他看來,在大不列顛全身心投入歐戰的前提下,維持遠東各大國之間力量的基本平衡才是上策,日本固然是需要拉攏的對象,但這並不值得將大不列顛本身的優越地位讓渡給日本——那是自殺。
因此,他在信中一再強調不能忽視美國的力量,讓美國與日本在遠東形成新的平衡——可惜,唐寧街的大人物們聽不進去——他們念念不忘的是日本這個小打手的海軍和軍事力量,妄想著將這些力量投入到對德作戰上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迫使”他們有意無意忽視了“標榜中立”、“軍事孱弱”的美利堅。而日本人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待價而沽更是加重了這層引誘。
這是一個帶毒的誘餌,雖然朱爾典極力唿籲,但國內聽不進去他的意見,反而讓他加速推進在山東問題上與日本的協調——這是朱爾典原本極力反對的。
按照他的主張,青島應該交還給中國,作為大不列顛尊重中國中立國的地位,他可以從中國身上獲得報酬——一來穩定了遠東的局勢,二來可以讓中國成為物資輸出的可靠保障,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弄得一團糟。但願日本在軍事上的挫敗能讓唐寧街那些大人物的腦子清醒一點。
當然,朱爾典現在對日置益的表態卻是一把雙刃劍,怎麽使用都符合目標——挑唆日本繼續動武,符合唐寧街傾向日本壓製中國的考慮,也符合朱爾典利用中國力量牽製日本野心的考慮;另外,如果日本擴大戰爭勝了,不列顛作為日本的支持者可以從中國身上獲得豐厚的報酬,而如果日本繼續打敗了,則有利於不列顛繼續控製、利用好日本。
他唯一的希望便是,唐寧街能多傾聽身處一線的外交人員的心聲而不是在遙遠的英倫三島做些紙上談兵的愚蠢勾當。
幾乎在同一時間,遠在東京的山本權兵衛首相和齋藤實海相和朱爾典一樣煩惱,因為他們各自接到了一封匿名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但卻像一個沉甸甸的包袱壓得兩人喘不過氣來一個比神尾師團覆滅還要沉重的打擊迎麵襲來……第三次機遇 第四卷 第二十八章 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