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笑也不妥,責也不妥,麵麵相覷,誰也不好做聲。倒是田文灑脫,嗬嗬笑出幾聲,朝他又是一揖:“聽聞上將軍言語幽默,今日信了!”
公子卬不好再說什麽,亦笑一聲,拱手揖道:“見笑了。”
田文轉對蘇秦揖道:“家父未能躬迎,甚是抱歉,特別囑托在下,一定要妥善安排蘇子及眾位公子、公孫。臨淄狹小,容不下諸多人馬,隻好委屈他們暫住郭外。至於諸位特使及隨員,在下已安置在驛館。不便之處,還請諸位見諒。”
蘇秦亦拱手道:“安置甚當,謝大人了。”
田文朝蘇秦及眾人拱手揖道:“蘇子、諸位,請。”言訖,田文轉過身去,緩緩走至自己車前,吩咐禦手頭前馳去。
大隊車馬跟在後麵,轔轔馳向臨淄。
是夜,四國使臣在國驛館住下。從大梁到臨淄,眾人連走十數日,皆是勞頓,早早歇了。
蘇秦召來樓緩,議至夜半。樓緩將稷宮之變細說一遍,蘇秦歎道:“大前年在稷下時,在下曾聽過彭先生教誨,受益匪淺。此番複來,在下原還打算再向先生討教,不想他竟先一步去了!唉,天地悠悠,生命卻是短暫,時不我待啊!”
樓緩也是唏噓。二人又議一時,樓緩見蘇秦太累,辭別去了。
翌日晨起,田文複至。蘇秦問及上朝麵君之事,田文道:“彭祭酒仙逝,陛下感傷,特別詔命,近日不朝。至於何時上朝,需候陛下旨意。”
蘇秦拱手道:“既是如此,在下向田兄打探一事。”
“蘇子請講。”
“仲尼至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請問田兄,可知仲尼昔日聞《韶》處?”
田文點頭道:“知道,離此不遠,原是太師高昭子府宅,高氏落敗,此宅轉手三家,眼下被一個古怪的老樂師買下,改作樂坊了。”
“如此甚好,”蘇秦喜道,“煩請田兄引在下前去,一來緬懷仲尼,二來也順便聽聽你們齊國的雅樂。”
“在下願效微勞。”田文笑應道。
二人起身,蘇秦脫去官服,換上一身幹淨素雅的士子衣冠穿上,剛要走出廳堂,正在附近溜達的公孫噲看到,急走過來:“二位欲去何處?”
“仲尼聞《韶》處。”蘇秦頓住步子。
“哦!”公孫噲大喜,急道,“可否捎帶在下?”
“公孫既愛《韶》音,就一同去吧!”
公孫噲急迴房中,換過一身素衣,三人有說有笑地走出驛館。
高昭子府宅不過數百步遠,談笑間已是到了。田文報過家門,門人進去稟報,一個須發皆白的老樂師迎出來,見是田文,臉色微沉,略一拱手:“老朽見過大人。”
田文迴過禮,指蘇秦、公孫噲道:“老先生,晚生引見兩位貴客。這位是四國特使蘇秦,這位是燕國公孫姬噲,聽聞此處是仲尼聞《韶》處,特來祭拜。”
老樂師微微抬頭,掃二人一眼,略一拱手:“二位稀客,請。”不及蘇秦、公孫噲迴禮,顧自轉過身去,頭前走了。
兩人皆是一怔,因田文前有介紹,也就見怪不怪了。
老樂師引領三人徑直來到孔子聞《韶》處,指著前麵一個破舊的樂壇:“兩位稀客,這就是仲尼聞《韶》處,你們祭拜吧!”
蘇秦上前,朝樂壇緩緩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禮。公孫噲看到,亦走過去跪拜。
二人禮畢,蘇秦轉對老樂師,深揖一禮:“晚生蘇秦敢問前輩,此處既為仲尼聞《韶》處,可有《韶》音?”
老樂師陡然二目如炬,將他凝視片刻,收迴目光,緩緩說道:“既為仲尼聞《韶》處,自有《韶》音。”
蘇秦再揖道:“晚生不才,可否一聽?”
老樂師遲疑有頃,抬頭問道:“老朽敢問蘇子,緣何欲聽?”
“晚生聽說,仲尼至齊,聞此曲三月不知肉味。晚生既來齊地,若是錯過如此好曲,豈不引為終身之憾?”
老樂師拱手揖道:“此曲陳朽,早不時興了。自仲尼之後,鮮有人聽。蘇子既然有此雅興,可隨我來。”
老樂師頭前走去,蘇秦三人跟在身後,不一時,來到一個龐大樂廳。老樂師指指觀賞席位,蘇秦三人見過禮,席地坐了。
樂廳呈穹形,地上鋪著紅色地毯,樂壇上擺著編鍾、鼓、琴、瑟、磬、簫、方響、塤、竽、箏、骨笛等十餘種樂器,氛圍甚是典雅。
更奇特的是,老樂師隻輕輕擊掌,廳中即起迴鳴。旁側轉出十餘名樂手,各就各位。老樂師走到眾樂師中央,拿起一管洞簫,微微啟唇,廳中立時餘音繚繞。老樂師又出一聲,眾樂師一齊跟進,一場規模宏大的交響樂《韶》正式起奏。刹那間,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八樂齊鳴,餘音迴蕩。
蘇秦三人全被此曲所挾帶的巨大聲勢震撼了。
蘇秦緊閉雙目,全身心地沉浸於《韶》裏,整個身體隨著音樂的節奏而起伏有致。
《韶》為舜時所作,也叫《大韶》,共分九奏,也叫九歌或九章,主要包括祭天、竽舞、射獵、會同、祈雨、祭火、關雎、缶韻、中和等,鳳凰來儀是其高潮。每章均以洞簫起奏,分別展現前古先王,尤其是帝堯的豐功偉績。
九曲奏畢,在樂聲戛然而止時,蘇秦竟無一絲察覺。
“蘇子!蘇子!”公孫噲見老樂師已經揮退眾樂手,緩步朝他們走來,輕聲叫道。
蘇秦仍無知覺,依舊微閉眼睛,搖動身子,似是那優美的樂音已經匯入他的體液,與他的靈魂融為一體。
公孫噲急了,伸手就要推他,老樂師止住,在他對麵坐下。
蘇秦從恍惚中醒來,睜眼一看,樂音早畢,老樂師坐在自己對麵,急拱手道:“前輩雅樂,晚生受教了!”
“非老朽雅樂,蘇子言大了。”老樂師緩緩說道。
見出口即失言,蘇秦苦笑一聲,不無抱歉地抱拳說道:“謝前輩教誨!是晚生聽得傻了,竟是連話也說不齊整。”
老樂師顏色大懈,嗬嗬笑出幾聲:“看得出來,蘇子知音了。”
“知音不敢,晚生隻是聽進去而已。”
“蘇子既聽進去,敢問此曲如何?”
“仲尼曾說,君子為學,‘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晚生今日悟矣!”
老樂師拱手道:“蘇子能出此語,堪為知音矣!老朽聊備薄茶一壺,欲請蘇子品啜,不知蘇子能賞光否?”
蘇秦拱手揖道:“能飲前輩香茗,晚生幸莫大焉!”
老樂師眉開眼笑,起身攜了蘇秦之手,置田文、公孫噲於不顧,徑朝後院走去。
田文、公孫噲大窘。尷尬有頃,田文聳聳肩道:“看來,香茗是喝不上了,我們還是走吧。”
公孫噲長歎一聲,望著老樂師和蘇秦遠去的方向,緩緩起身,與田文一道,不無遺憾地走出樂坊。
禦書房裏,上大夫田嬰將蘇秦幾日來的動靜扼要稟過。
“哦!”齊威王朝前傾傾身子,“愛卿是說,蘇子日日去那樂坊,與人談樂?”
“是的,”田嬰點頭,“一連三日,每日都去。”
“是何樂坊?”
“是私家樂坊。原是高昭子舊宅,昔日仲尼聞《韶》處,本已敗落不堪,三年前,忽然被一個老樂師買下。老樂師甚是有錢,從列國聘來許多樂師,在府中演《韶》。”
“哦?”威王怔道,“有此大師,寡人竟是不知!”
田嬰應道:“據犬子所說,樂師來路不明,起初在雍門,浪跡街頭,鼓琴為生,人稱雍門周。後來,雍門周不知何故得到一筆橫財,買下那處宅子,開設樂坊。雍門周為人古怪,雖然開設樂坊,卻從不奏他曲,隻演《韶》樂,且三日才演一次,一次隻演三刻鍾。此曲陳朽,早已過時,齊人無人愛聽,因而他的樂坊門可羅雀,整個臨淄,除去鄰人,幾乎無人知他。若不是此番蘇秦前去聽《韶》,微臣也是不知。”
“唉,”威王長歎一聲,“羞殺寡人矣!能演《韶》者,方為大師。寡人自幼好樂,恨不與伯牙同世,常夢大樂師光顧,後得鄒子演琴,即引為知己,用以為相。今有大師光臨數載,寡人卻是一絲不知,堪比楚地那個好龍的葉公了!”唏噓再三,連連搖頭。
田嬰趕忙起身,跪地叩道:“此事罪在微臣,請陛下降罪。”
“起來吧!”威王再歎一聲,“這事兒怎能怪你呢?今日臨淄,靡靡之音不絕於耳,即使伯牙再世,亦足以湮沒矣!”略略一頓,“不說其他,單此一點,蘇子就不一般哪!”
田嬰遲疑一下:“微臣可否知會蘇子,讓他覲見陛下?”
“不不不,”威王擺手道,“讓他去稷下!稷宮何時為彭子送殯?”
“後日。”
“就後日吧!可在稷宮為彭子舉辦一場送別論壇,邀蘇子同去。”
“微臣領旨!”
翌日傍黑,蘇秦從雍門周處聽樂歸來,忽然感覺館中異樣,廳中燈火輝煌,眾人皆是一本正經地端坐於席,似是有重要客人到訪。
公子章眼尖,最先望到蘇秦,笑道:“看,蘇子迴來了!”
眾人起身迎候,走在前麵的是田文和田嬰。
田嬰急走幾步,朝蘇秦深鞠一躬,連連拱手道:“在下來遲了,請蘇子恕罪!”
蘇秦亦迴一禮,嗬嗬笑道:“上大夫客氣了!在下此來,一切都是上大夫安置的,在下謝猶不及,何能怪罪?上大夫,請!”
二人攜手同至廳裏,按賓主之位坐了。
田嬰長歎一聲,搖頭道:“唉,蘇子想必也都知道了,這幾日稷宮裏大事不斷,先是彭祭酒仙去,後是淳於子光臨,在下身兼稷宮令,裏外是忙,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上大夫可得當心貴體。”蘇秦笑道,“上大夫若是累倒了,在下再來臨淄,別是連個落腳之處也尋不到了。”
田嬰尷尬一笑,朝眾人拱手致歉道:“蘇子及諸位公子、公孫光臨,在下有所怠慢,還望蘇子及諸位公子、公孫多多擔待!”
“嗬嗬嗬嗬!”蘇秦也迴一揖,連聲笑道,“上大夫一心要請罪,看來在下連個玩笑也開不得嘍!好好好,我們不說這個。請問上大夫,稷宮之事進展如何?仲尼聞《韶》不知肉味,在下不及仲尼,聞《韶》數日,嗅到肉味仍是香的,不過,外麵諸事倒是一概不知了。”
眾人皆笑起來。
田嬰頓住笑,應道:“謝蘇子念記!彭祭酒明日入殮,陛下頒旨,明日申時為彭祭酒舉辦一場特別的送行儀式,在下剛剛安排妥當,急趕過來看望諸位。”
“哦,請問上大夫,是何特別儀式?”公子卬問道。
“迴公子的話,”田嬰應道,“彭祭酒一生致學,倡導學術爭鳴,開辟一代新風,為今日之昌盛稷下立下蓋世奇功。陛下恩旨,以上卿之禮安葬彭先生,同時在稷宮舉辦一場空前規模的學術論壇,以天下學子的真知灼見為彭祭酒送行。”
田嬰說完,掃視眾人,目光落在蘇秦身上。
蘇秦忖知其意,慨然歎道:“以此方式送別彭先生,可謂是前無古人了。陛下惜才如此,真乃賢君矣!在下雖說學識淺薄,卻有感彭先生教化之功,有心前去為先生送行,不知上大夫能恩準否?”
“恭迎,恭迎!”田嬰連連拱手,“聽聞蘇子學識淵博,口若懸河,若能光臨稷宮,非但稷下生輝,眾學子得益,九泉之下,彭先生的英靈,亦必寬慰。”
“上大夫美言了。”蘇秦亦拱手道。
田嬰朝在場諸位拱手一圈,轉對蘇秦道:“諸位,此事就這麽定下,在下告辭,明日申時,稷宮見!”
稷宮位於臨淄之內,宮城西門之外,與宮城僅一牆之隔,有專用的林蔭道與宮城相通。齊王隻要走出西門,就可直達稷宮。西門亦稱稷門,稷宮位於稷門之外,因而亦稱稷下。
稷宮占地數千畝,起自西門,延至南門,綿延數裏,被縱橫阡陌、花園草坪、荷塘魚池等切割成許多方塊,每個方塊構成一個院落,院中亭台樓閣櫛比鱗次,果木花卉相映成趣,遠遠望去,宛若一個巨大的後花園。
凡是投奔稷下的士子,隻要學有所長,皆有所居,亦皆有所養。稷宮以學問為上,若是學問得到眾士子的認可,即可由祭酒推薦,通過學宮令轉奏齊宮,由齊王詔命為稷下先生。無論何人,隻要被聘為稷下先生,就可在稷宮起蓋一座院落,得到朝中大夫的薪俸,開宗立派,擇徒授藝。
稷宮中心是一處大宅院,坐北麵南稍偏,由祭酒居住。院門前麵是一個方形廣場,鋪滿地磚,周邊大樹參天,樹下草坪連綿,最多可容數千人。凡大型論壇,即在此場舉辦。
申時,蘇秦一行趕到時,喪禮行將開始,廣場上一片靜穆。正對院門處,擺著彭祭酒的楠木棺材,漆得烏黑油亮,棺頭上是個巨大的“奠”字,奠字之上是“大宗師”三字,皆是齊王親筆所題。棺木前麵由木板新搭一個論壇,高約三尺,上麵鋪一層黑色麻毯。論壇兩側,擺著數十個花圈,顯然是朝中諸臣及稷宮諸先生送的。
磚地上鋪一層席子,席上站著稷下士子,皆著麻服。眾士子分成若幹隊,每隊前麵突兀一人,無不氣宇軒昂,表情靜穆。無須再問,即知他們是稷下先生。身後之人,當是門下弟子。新來士子、未及拜師或不願拜師者,則分站兩側,自成縱隊。廣場中央空出約一大步寬的空地,可站兩行,顯然是留給蘇秦他們的。
果然,他們剛一抵達,就有人導引他們步入這塊空場。蘇秦打頭,後麵依序站著公子卬、公子章、公孫噲、樓緩,再後麵是飛刀鄒等隨行諸人,在各自席位前站定。
看到客人皆到,主持喪禮的田嬰在一聲鑼響之後步入論壇,朝棺材及眾士子各鞠一躬,聲音略顯沙啞:“諸位先生,諸位嘉賓,諸位士子,辛醜日子時三刻,一代宗師、稷下祭酒彭蒙先生乘鶴仙去。今日申時,我們齊集此處,深切哀悼先生,緬懷先生!”頓了一下,咳嗽一聲,掃視眾人一眼,“諸位朋友,祭禮開始,向彭先生英靈叩拜!”轉過身去,在壇上跪下,朝棺材行祭拜大禮。
場上近兩千人皆屈膝而跪,行祭拜大禮。與此同時,跪在棺材兩側的樂手奏起哀樂。
有頃,哀樂停止。
公子卬不好再說什麽,亦笑一聲,拱手揖道:“見笑了。”
田文轉對蘇秦揖道:“家父未能躬迎,甚是抱歉,特別囑托在下,一定要妥善安排蘇子及眾位公子、公孫。臨淄狹小,容不下諸多人馬,隻好委屈他們暫住郭外。至於諸位特使及隨員,在下已安置在驛館。不便之處,還請諸位見諒。”
蘇秦亦拱手道:“安置甚當,謝大人了。”
田文朝蘇秦及眾人拱手揖道:“蘇子、諸位,請。”言訖,田文轉過身去,緩緩走至自己車前,吩咐禦手頭前馳去。
大隊車馬跟在後麵,轔轔馳向臨淄。
是夜,四國使臣在國驛館住下。從大梁到臨淄,眾人連走十數日,皆是勞頓,早早歇了。
蘇秦召來樓緩,議至夜半。樓緩將稷宮之變細說一遍,蘇秦歎道:“大前年在稷下時,在下曾聽過彭先生教誨,受益匪淺。此番複來,在下原還打算再向先生討教,不想他竟先一步去了!唉,天地悠悠,生命卻是短暫,時不我待啊!”
樓緩也是唏噓。二人又議一時,樓緩見蘇秦太累,辭別去了。
翌日晨起,田文複至。蘇秦問及上朝麵君之事,田文道:“彭祭酒仙逝,陛下感傷,特別詔命,近日不朝。至於何時上朝,需候陛下旨意。”
蘇秦拱手道:“既是如此,在下向田兄打探一事。”
“蘇子請講。”
“仲尼至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請問田兄,可知仲尼昔日聞《韶》處?”
田文點頭道:“知道,離此不遠,原是太師高昭子府宅,高氏落敗,此宅轉手三家,眼下被一個古怪的老樂師買下,改作樂坊了。”
“如此甚好,”蘇秦喜道,“煩請田兄引在下前去,一來緬懷仲尼,二來也順便聽聽你們齊國的雅樂。”
“在下願效微勞。”田文笑應道。
二人起身,蘇秦脫去官服,換上一身幹淨素雅的士子衣冠穿上,剛要走出廳堂,正在附近溜達的公孫噲看到,急走過來:“二位欲去何處?”
“仲尼聞《韶》處。”蘇秦頓住步子。
“哦!”公孫噲大喜,急道,“可否捎帶在下?”
“公孫既愛《韶》音,就一同去吧!”
公孫噲急迴房中,換過一身素衣,三人有說有笑地走出驛館。
高昭子府宅不過數百步遠,談笑間已是到了。田文報過家門,門人進去稟報,一個須發皆白的老樂師迎出來,見是田文,臉色微沉,略一拱手:“老朽見過大人。”
田文迴過禮,指蘇秦、公孫噲道:“老先生,晚生引見兩位貴客。這位是四國特使蘇秦,這位是燕國公孫姬噲,聽聞此處是仲尼聞《韶》處,特來祭拜。”
老樂師微微抬頭,掃二人一眼,略一拱手:“二位稀客,請。”不及蘇秦、公孫噲迴禮,顧自轉過身去,頭前走了。
兩人皆是一怔,因田文前有介紹,也就見怪不怪了。
老樂師引領三人徑直來到孔子聞《韶》處,指著前麵一個破舊的樂壇:“兩位稀客,這就是仲尼聞《韶》處,你們祭拜吧!”
蘇秦上前,朝樂壇緩緩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禮。公孫噲看到,亦走過去跪拜。
二人禮畢,蘇秦轉對老樂師,深揖一禮:“晚生蘇秦敢問前輩,此處既為仲尼聞《韶》處,可有《韶》音?”
老樂師陡然二目如炬,將他凝視片刻,收迴目光,緩緩說道:“既為仲尼聞《韶》處,自有《韶》音。”
蘇秦再揖道:“晚生不才,可否一聽?”
老樂師遲疑有頃,抬頭問道:“老朽敢問蘇子,緣何欲聽?”
“晚生聽說,仲尼至齊,聞此曲三月不知肉味。晚生既來齊地,若是錯過如此好曲,豈不引為終身之憾?”
老樂師拱手揖道:“此曲陳朽,早不時興了。自仲尼之後,鮮有人聽。蘇子既然有此雅興,可隨我來。”
老樂師頭前走去,蘇秦三人跟在身後,不一時,來到一個龐大樂廳。老樂師指指觀賞席位,蘇秦三人見過禮,席地坐了。
樂廳呈穹形,地上鋪著紅色地毯,樂壇上擺著編鍾、鼓、琴、瑟、磬、簫、方響、塤、竽、箏、骨笛等十餘種樂器,氛圍甚是典雅。
更奇特的是,老樂師隻輕輕擊掌,廳中即起迴鳴。旁側轉出十餘名樂手,各就各位。老樂師走到眾樂師中央,拿起一管洞簫,微微啟唇,廳中立時餘音繚繞。老樂師又出一聲,眾樂師一齊跟進,一場規模宏大的交響樂《韶》正式起奏。刹那間,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八樂齊鳴,餘音迴蕩。
蘇秦三人全被此曲所挾帶的巨大聲勢震撼了。
蘇秦緊閉雙目,全身心地沉浸於《韶》裏,整個身體隨著音樂的節奏而起伏有致。
《韶》為舜時所作,也叫《大韶》,共分九奏,也叫九歌或九章,主要包括祭天、竽舞、射獵、會同、祈雨、祭火、關雎、缶韻、中和等,鳳凰來儀是其高潮。每章均以洞簫起奏,分別展現前古先王,尤其是帝堯的豐功偉績。
九曲奏畢,在樂聲戛然而止時,蘇秦竟無一絲察覺。
“蘇子!蘇子!”公孫噲見老樂師已經揮退眾樂手,緩步朝他們走來,輕聲叫道。
蘇秦仍無知覺,依舊微閉眼睛,搖動身子,似是那優美的樂音已經匯入他的體液,與他的靈魂融為一體。
公孫噲急了,伸手就要推他,老樂師止住,在他對麵坐下。
蘇秦從恍惚中醒來,睜眼一看,樂音早畢,老樂師坐在自己對麵,急拱手道:“前輩雅樂,晚生受教了!”
“非老朽雅樂,蘇子言大了。”老樂師緩緩說道。
見出口即失言,蘇秦苦笑一聲,不無抱歉地抱拳說道:“謝前輩教誨!是晚生聽得傻了,竟是連話也說不齊整。”
老樂師顏色大懈,嗬嗬笑出幾聲:“看得出來,蘇子知音了。”
“知音不敢,晚生隻是聽進去而已。”
“蘇子既聽進去,敢問此曲如何?”
“仲尼曾說,君子為學,‘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晚生今日悟矣!”
老樂師拱手道:“蘇子能出此語,堪為知音矣!老朽聊備薄茶一壺,欲請蘇子品啜,不知蘇子能賞光否?”
蘇秦拱手揖道:“能飲前輩香茗,晚生幸莫大焉!”
老樂師眉開眼笑,起身攜了蘇秦之手,置田文、公孫噲於不顧,徑朝後院走去。
田文、公孫噲大窘。尷尬有頃,田文聳聳肩道:“看來,香茗是喝不上了,我們還是走吧。”
公孫噲長歎一聲,望著老樂師和蘇秦遠去的方向,緩緩起身,與田文一道,不無遺憾地走出樂坊。
禦書房裏,上大夫田嬰將蘇秦幾日來的動靜扼要稟過。
“哦!”齊威王朝前傾傾身子,“愛卿是說,蘇子日日去那樂坊,與人談樂?”
“是的,”田嬰點頭,“一連三日,每日都去。”
“是何樂坊?”
“是私家樂坊。原是高昭子舊宅,昔日仲尼聞《韶》處,本已敗落不堪,三年前,忽然被一個老樂師買下。老樂師甚是有錢,從列國聘來許多樂師,在府中演《韶》。”
“哦?”威王怔道,“有此大師,寡人竟是不知!”
田嬰應道:“據犬子所說,樂師來路不明,起初在雍門,浪跡街頭,鼓琴為生,人稱雍門周。後來,雍門周不知何故得到一筆橫財,買下那處宅子,開設樂坊。雍門周為人古怪,雖然開設樂坊,卻從不奏他曲,隻演《韶》樂,且三日才演一次,一次隻演三刻鍾。此曲陳朽,早已過時,齊人無人愛聽,因而他的樂坊門可羅雀,整個臨淄,除去鄰人,幾乎無人知他。若不是此番蘇秦前去聽《韶》,微臣也是不知。”
“唉,”威王長歎一聲,“羞殺寡人矣!能演《韶》者,方為大師。寡人自幼好樂,恨不與伯牙同世,常夢大樂師光顧,後得鄒子演琴,即引為知己,用以為相。今有大師光臨數載,寡人卻是一絲不知,堪比楚地那個好龍的葉公了!”唏噓再三,連連搖頭。
田嬰趕忙起身,跪地叩道:“此事罪在微臣,請陛下降罪。”
“起來吧!”威王再歎一聲,“這事兒怎能怪你呢?今日臨淄,靡靡之音不絕於耳,即使伯牙再世,亦足以湮沒矣!”略略一頓,“不說其他,單此一點,蘇子就不一般哪!”
田嬰遲疑一下:“微臣可否知會蘇子,讓他覲見陛下?”
“不不不,”威王擺手道,“讓他去稷下!稷宮何時為彭子送殯?”
“後日。”
“就後日吧!可在稷宮為彭子舉辦一場送別論壇,邀蘇子同去。”
“微臣領旨!”
翌日傍黑,蘇秦從雍門周處聽樂歸來,忽然感覺館中異樣,廳中燈火輝煌,眾人皆是一本正經地端坐於席,似是有重要客人到訪。
公子章眼尖,最先望到蘇秦,笑道:“看,蘇子迴來了!”
眾人起身迎候,走在前麵的是田文和田嬰。
田嬰急走幾步,朝蘇秦深鞠一躬,連連拱手道:“在下來遲了,請蘇子恕罪!”
蘇秦亦迴一禮,嗬嗬笑道:“上大夫客氣了!在下此來,一切都是上大夫安置的,在下謝猶不及,何能怪罪?上大夫,請!”
二人攜手同至廳裏,按賓主之位坐了。
田嬰長歎一聲,搖頭道:“唉,蘇子想必也都知道了,這幾日稷宮裏大事不斷,先是彭祭酒仙去,後是淳於子光臨,在下身兼稷宮令,裏外是忙,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上大夫可得當心貴體。”蘇秦笑道,“上大夫若是累倒了,在下再來臨淄,別是連個落腳之處也尋不到了。”
田嬰尷尬一笑,朝眾人拱手致歉道:“蘇子及諸位公子、公孫光臨,在下有所怠慢,還望蘇子及諸位公子、公孫多多擔待!”
“嗬嗬嗬嗬!”蘇秦也迴一揖,連聲笑道,“上大夫一心要請罪,看來在下連個玩笑也開不得嘍!好好好,我們不說這個。請問上大夫,稷宮之事進展如何?仲尼聞《韶》不知肉味,在下不及仲尼,聞《韶》數日,嗅到肉味仍是香的,不過,外麵諸事倒是一概不知了。”
眾人皆笑起來。
田嬰頓住笑,應道:“謝蘇子念記!彭祭酒明日入殮,陛下頒旨,明日申時為彭祭酒舉辦一場特別的送行儀式,在下剛剛安排妥當,急趕過來看望諸位。”
“哦,請問上大夫,是何特別儀式?”公子卬問道。
“迴公子的話,”田嬰應道,“彭祭酒一生致學,倡導學術爭鳴,開辟一代新風,為今日之昌盛稷下立下蓋世奇功。陛下恩旨,以上卿之禮安葬彭先生,同時在稷宮舉辦一場空前規模的學術論壇,以天下學子的真知灼見為彭祭酒送行。”
田嬰說完,掃視眾人,目光落在蘇秦身上。
蘇秦忖知其意,慨然歎道:“以此方式送別彭先生,可謂是前無古人了。陛下惜才如此,真乃賢君矣!在下雖說學識淺薄,卻有感彭先生教化之功,有心前去為先生送行,不知上大夫能恩準否?”
“恭迎,恭迎!”田嬰連連拱手,“聽聞蘇子學識淵博,口若懸河,若能光臨稷宮,非但稷下生輝,眾學子得益,九泉之下,彭先生的英靈,亦必寬慰。”
“上大夫美言了。”蘇秦亦拱手道。
田嬰朝在場諸位拱手一圈,轉對蘇秦道:“諸位,此事就這麽定下,在下告辭,明日申時,稷宮見!”
稷宮位於臨淄之內,宮城西門之外,與宮城僅一牆之隔,有專用的林蔭道與宮城相通。齊王隻要走出西門,就可直達稷宮。西門亦稱稷門,稷宮位於稷門之外,因而亦稱稷下。
稷宮占地數千畝,起自西門,延至南門,綿延數裏,被縱橫阡陌、花園草坪、荷塘魚池等切割成許多方塊,每個方塊構成一個院落,院中亭台樓閣櫛比鱗次,果木花卉相映成趣,遠遠望去,宛若一個巨大的後花園。
凡是投奔稷下的士子,隻要學有所長,皆有所居,亦皆有所養。稷宮以學問為上,若是學問得到眾士子的認可,即可由祭酒推薦,通過學宮令轉奏齊宮,由齊王詔命為稷下先生。無論何人,隻要被聘為稷下先生,就可在稷宮起蓋一座院落,得到朝中大夫的薪俸,開宗立派,擇徒授藝。
稷宮中心是一處大宅院,坐北麵南稍偏,由祭酒居住。院門前麵是一個方形廣場,鋪滿地磚,周邊大樹參天,樹下草坪連綿,最多可容數千人。凡大型論壇,即在此場舉辦。
申時,蘇秦一行趕到時,喪禮行將開始,廣場上一片靜穆。正對院門處,擺著彭祭酒的楠木棺材,漆得烏黑油亮,棺頭上是個巨大的“奠”字,奠字之上是“大宗師”三字,皆是齊王親筆所題。棺木前麵由木板新搭一個論壇,高約三尺,上麵鋪一層黑色麻毯。論壇兩側,擺著數十個花圈,顯然是朝中諸臣及稷宮諸先生送的。
磚地上鋪一層席子,席上站著稷下士子,皆著麻服。眾士子分成若幹隊,每隊前麵突兀一人,無不氣宇軒昂,表情靜穆。無須再問,即知他們是稷下先生。身後之人,當是門下弟子。新來士子、未及拜師或不願拜師者,則分站兩側,自成縱隊。廣場中央空出約一大步寬的空地,可站兩行,顯然是留給蘇秦他們的。
果然,他們剛一抵達,就有人導引他們步入這塊空場。蘇秦打頭,後麵依序站著公子卬、公子章、公孫噲、樓緩,再後麵是飛刀鄒等隨行諸人,在各自席位前站定。
看到客人皆到,主持喪禮的田嬰在一聲鑼響之後步入論壇,朝棺材及眾士子各鞠一躬,聲音略顯沙啞:“諸位先生,諸位嘉賓,諸位士子,辛醜日子時三刻,一代宗師、稷下祭酒彭蒙先生乘鶴仙去。今日申時,我們齊集此處,深切哀悼先生,緬懷先生!”頓了一下,咳嗽一聲,掃視眾人一眼,“諸位朋友,祭禮開始,向彭先生英靈叩拜!”轉過身去,在壇上跪下,朝棺材行祭拜大禮。
場上近兩千人皆屈膝而跪,行祭拜大禮。與此同時,跪在棺材兩側的樂手奏起哀樂。
有頃,哀樂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