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遠迴過一禮,遠瞄蘇秦一眼:“請轉告蘇子,後晌申時開壇。”


    賈舍人迴到蘇秦跟前,揖道:“壇主吩咐,今日後晌,申時為蘇子開壇。時光不多了,蘇兄可暫先迴去,稍稍準備一下。”


    蘇秦微微一笑,揖道:“蘇秦告辭!”


    “蘇兄且慢!”賈舍人前趨一步攔道,“能否告知在下,蘇兄師從何人,所治何學,可有同門在列國治業,在下也好有所傳揚。”


    蘇秦略一思忖,笑道:“沒有什麽好傳揚的,就說是洛陽人蘇秦,這就夠了。”


    “在下記住了。蘇兄慢走!”


    這日後晌,未時剛至,士子街上就有人邊走邊敲鑼,大聲吆喝:“開壇嘍!論政壇申時開壇嘍!開壇人乃大周名士、洛陽人蘇秦。洛陽蘇子學問蓋世,有周天子親賜軺車。列位士子,請光臨捧場,一開眼界嘍!開壇嘍!論政壇申時開壇嘍——”


    未時過去,申時將至時,鑼聲也分外響亮起來,眾多士子開始從不同的客棧裏走出,三三兩兩,議論紛紛,匯入“英雄居”,走進論政壇,各尋席位坐下。


    一身士子打扮的公孫衍、樗裏疾站在街頭,看著漸走漸近的敲鑼人。公孫衍是被樗裏疾強拉過來的。樗裏疾從秦宮裏出來之後,一心琢磨著秦公所說的大賢之才,這就打算到士子街上訪查,又恐自己眼拙,辨不出賢愚,這才特別扯上公孫衍,讓他也來過過眼。


    “洛陽人蘇秦?”樗裏疾聽有一時,轉頭望向公孫衍,“公孫兄可曾聽說過此人?”


    公孫衍搖頭。


    樗裏疾看看日頭:“申時已到,反正也沒什麽事兒,我們何不看個熱鬧去。”


    公孫衍微微一笑:“既被樗裏兄拖來,在下隻好聽憑擺布了。”


    公孫衍跟著樗裏疾走進英雄居,見論政壇裏早已坐滿士子。昨晚蘇秦高車大馬從街上招搖而過,又偏巧住在剛剛吊死的吳秦房中,這本身就已構成噱頭,成為街頭傳議熱點。此番蘇秦開壇,士子們自然爭相一睹蘇秦真容,看他是何能耐。


    眾士子七嘴八舌,廳中甚是嘈雜。樗裏疾、公孫衍四處掃瞄一陣,樗裏疾努努嘴,二人走至一處角落,席地坐下。不多一時,更多士子趕來,十幾排席位坐不下了,後來者隻好站在後麵,黑壓壓地圍成一個半圓。


    望著這個場麵,公孫衍不無感歎:“在下初來秦時,也是在這英雄居裏,”指向門外勉強露出的一個屋尖,“就是那幢房舍。時光流轉,轉眼已是數年,前年聽說竹掌櫃將客棧改為論政壇了,在下早想過來看看,可總有冗事纏身,今日總算可以一開眼界了。”


    “此壇甚有意思,”樗裏疾笑道,“什麽樣的聲音你都能聽到,有時想笑,有時連笑都笑不出來。”


    “如此看來,樗裏兄是此處的常客了。”


    樗裏疾點點頭,指著從一側走出的竹遠道:“看,竹先生來了。眼下他不是掌櫃,是壇主了。”


    由於不知竹遠的底細,公孫衍望著他笑道:“此人倒是會做生意,哪兒賺錢往哪兒鑽哪!”


    “此人不隻會賺錢呢,”樗裏疾亦笑一聲,“公孫兄不可小瞧,滿腹文章不說,他還寫得一手好字,天文地理無所不曉,城府極深,至少也可做個禦史大夫。”


    “哦?”公孫衍大是震驚,“既然如此有才,讓他在此開這館子,豈不可惜?”


    “此為君上之意。”樗裏疾壓低聲音,“幾年前在下就對君上言及此事,君上說,此人另有大用。在下求問如何大用,君上隨即吩咐在下,讓在此處開設一壇,請他來做壇主。在下隻好遵旨,將這英雄居改為論壇,竹先生也就做了壇主。”


    “原來如此!”公孫衍恍然大悟,“此壇名為竹先生所開,實為上大夫操縱,而真正的壇主,卻是君上。”


    “這也是不得已之舉。”樗裏疾嘿嘿笑了,“每日均有赴秦士子,其中良莠並濟,不設此壇,何以篩出堪用之才?”


    “嗯,”公孫衍不無歎服,“君上謀事,總是高人一籌!”


    樗裏疾正欲應聲,忽聽一聲鑼響,抬頭道:“公孫兄,蘇子這要開壇了!”


    話音剛落,又是一聲鑼響,整個廳中頓時鴉雀無聲。


    壇主竹遠健步走上壇中,朗聲宣布:“諸位士子,申時已到,論政壇開壇!”


    鑼聲第三次響過,竹遠伸手做邀請狀:“有請四位評判!”


    偏門打開,四位評判依序出場,在第一排的評判席上坐下。賈舍人赫然列於其中。


    又是一聲鑼響,竹遠再次伸手禮讓:“有請今日開壇人,洛陽名士蘇秦,登壇論政!”


    偏門再開,一身名士裝飾的蘇秦在眾目睽睽之下,緩步登上論政壇,果然是風度翩翩,氣宇軒昂。


    眾士子被他震懾了,或鼓掌或擊節,場麵熱烈。


    蘇秦麵對眾士子,彎腰深揖一禮,用力咳嗽一聲,朗聲說道:“諸位仁兄,據秦所知,大家來自四麵八方,身懷絕學,薈萃於此,目的隻有一個——成就人生大業!”


    蘇秦開口即觸眾士子的癢穴,全場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方今天下,”蘇秦掃視眾人一眼,接著說道,“綱常早亂,紛爭雀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逢此亂世,大凡有誌之士,人生大業唯有一個——使天下相安!”


    台下有人大聲發問:“依蘇子之見,如何可使天下相安?”


    蘇秦侃侃應道:“天下相安之道,可有兩途,一是諸侯相安,二是天下一統。”


    有人再問:“如何可使諸侯相安?”


    “諸侯相安,重在遵綱守常。如今綱常全亂,諸侯相安之道,實際已成空談。”


    有人大叫:“這麽說來,天下唯有一統了!”


    “正是!”蘇秦引入自己的議題,“自三皇五帝以來,天下大勢,分則亂,合則治!”


    士子論政,眾人聽得多了,一般皆是如何治理國政,如何立本強國,如何行軍布陣,攻伐殺戮,鮮有人談論天下大勢,更無人言及天下一統之事,因而眾人一下子怔了,吃不準蘇秦為何以此開端。


    賈舍人卻是大感興趣:“既然是分則亂,合則治,請問蘇子,昔日武王分封諸侯,天下卻走向大治,這又作何解釋?”


    眾士子紛紛點頭,皆道:“是啊,武王分封而治天下,蘇子如何解釋?”


    “問得好!”蘇秦做出一個分與合的手勢,“天下分合,可有兩種,一是名分實合,二是名合實分。武王分封,當屬名分實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勢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製禮,諸侯皆受王命,禮樂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東遷之後,情勢有所變化,周室式微,諸侯坐大,天下禮崩樂壞,天下大勢開始走向名合實分,終成今日不治亂局……”


    角落裏,樗裏疾輕碰一下公孫衍,小聲問道:“公孫兄,依你眼光,此人所論如何?”


    “多為大理,過於空泛。看他還有何說。”


    樗裏疾未及迴話,果有士子大叫道:“都是陳詞濫調,一片空洞,蘇子能否講點新鮮的!”


    另有士子唿應道:“是啊是啊,天下大勢我們聽得多了,蘇子所論並非高見!”


    “這位仁兄,”蘇秦將目光射向那位士子,“天下大勢既然聽得多了,在下請問,方今天下,從大勢上看,是趨合,還是趨分?”


    那士子隨口應道:“這還用說,方今天下,大勢趨分,不是趨合!”


    蘇秦連連搖頭:“自春秋以來,天下列國,由千而百,由百而十,仁兄卻說這是趨分,在下不知,仁兄此話從何說起?”


    那士子一下子語塞,眾人更是麵麵相覷,又不約而同地盯向蘇秦。


    “諸位仁兄,”蘇秦一字一頓,字字有力,“在下以為,五百年來,天下大勢隻有一個趨向,就是趨合!”


    眾人紛紛點頭。


    坐在中間的一位士子開口發難:“在此論政,理應談論治秦之策,蘇子卻大談天下分合,豈不是南轅北轍,離題萬裏?”


    蘇秦看向那位士子:“這位仁兄,不識天下大勢,何談治秦之策?”


    發話的士子怔了下,竟也無話可說。


    有士子問道:“天下大勢既然趨合,請問蘇子,天下終將合於誰家?”


    “問得好!”蘇秦大手一揮,捏成拳頭,“這也正是在下今日所要論及的。諸位仁兄,天下大勢日益趨合,中原列國由眾而寡,演至今日,不過二十,可稱列國。這些列國中,諸位也都知了,能成大勢者不過七國,楚、齊、燕、秦,外加三晉!”


    全場靜寂,不再有人發問。


    樗裏疾兩眼放光,斜視公孫衍,見他竟是聚精會神,兩眼如炬般盯視台上的蘇秦。


    蘇秦掃視眾人一眼,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縱觀七雄,燕國偏遠勢弱,難成大器;趙地貧瘠,難抗列國;韓、魏居中而四戰,難聚實力。未來天下,必是齊、楚、秦三強鼎足爭霸,中原逐鹿。誰能最終得鹿,天下就將合於誰家!”


    眾士子皆被震撼,全場鴉雀無聲。


    有頃,剛剛發話的那位士子再次出聲:“依蘇子之見,三國之中,最終得鹿的又會是誰呢?”


    “仁兄莫急,在下這就說到了。”蘇秦給他一個笑,接道,“三強之中,先說齊國。眾所周知,齊民富國強,政治清明,民化久遠,當有大為。然而,齊國負海而戰,缺少腹地;齊民富足,富必怯戰;齊興儒、墨之學,向以仁義治世,仁義可行於盛世,不可行於戰亂。齊國有此三弊,欲爭天下,難矣哉!”


    這真是驚世鴻論,眾人聽得呆了,無不屏住唿吸,目光刷刷地射在蘇秦身上。


    “再看楚國,”蘇秦大手一揮,“楚國方圓數千裏,腹地遼闊,物產富饒,人民眾多,進可取中原列國,退可據江水自守,實為大有作為之地。然而,楚國政權昏昧,門閥互爭;楚風獨特,難與中原文化相融;楚地廣博,楚民卻是稀疏,難以形成合力。楚國有此三弊,欲爭天下,亦難矣哉!”


    蘇秦言及此處,止住話頭,環視壇下。好半天,眾士子方才緩過精神,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有士子大聲發問:“照蘇子說來,未來天下,必歸於秦了。”


    蘇秦微微一笑,避而不答。


    另一士子道:“蘇子如此蔑視列國,也太過了點吧!”


    “是啊,是啊,”前麵發話的士子接道,“自文侯以來,魏國稱霸六十年,魏王今得龐涓,更是所向無敵,若爭天下,自當首屈一指才是,蘇子卻視若不見,順口掠過,實難服人!”


    眾人又是一番議論。蘇秦依舊微眯雙目,笑而不答。


    賈舍人重重咳嗽一聲,見全場肅靜,緩緩說道:“蘇子所論之天下大勢,令人耳目一新。依蘇子之見,未來天下必歸於秦。隻是,以今日之秦,若與列國相抗,實難令人信服。蘇子今至秦地,想必已懷興秦之策!”


    蘇秦目視賈舍人,微微點頭:“在下既然赴秦,自有興秦之策。”


    “蘇子可否言之?”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可使秦國抵達上、中、下三境。”


    有一策即可博取功名,何況是三策?全場寂然,即使壇主竹遠,也是全神貫注。


    賈舍人道:“還請蘇子詳言!”


    “上策能使秦國居一而平列國,帝臨天下,可稱帝策;中策能使秦國威服天下,諸侯莫與爭鋒,可稱霸策;下策能使秦國偏安關中,人民安居樂業,可稱邦策。”


    全場死一般的靜寂。如今天下仍然姓周,秦隻是公國,談王業已是奢求,蘇秦卻越過王業,直趨帝業,對於這些士子來說,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然而,細細一想,蘇秦這麽說也無可厚非。天下已入並王時代,若是再談王業,確實沒有新意。


    好一陣兒,有士子問道:“請問蘇子,能否詳言帝策?”


    蘇秦應道:“既是帝策,當言於帝。”


    全場再靜。


    在這當兒,蘇秦掃過眾人一眼,朗聲說道:“諸位仁兄,在下初來乍到,在此賣弄,難免貽笑於大方之家。在下所論,純屬個人管見。不妥之處,還望諸位指點。眼下在下寄身運來客棧,哪位仁兄願來切磋,在下必躬身相迎,共論興秦方略!”


    言訖,蘇秦拱手揖禮。眾人尚未反應過來,蘇秦已健步走下論壇,閃入側門。


    眾士子見蘇秦這就退場,頓時嘈嘈雜雜,亂嚷起來:“嗨,還沒聽明白呢,怎麽他就下去了?”


    “帝策不可說,霸策總可說吧!”


    “這不是故弄玄虛嗎?”


    ……


    四位評判和壇主互望一眼,紛紛起身離席,走向旁邊的一間密室,房門閉合。


    樗裏疾轉向公孫衍,笑道:“公孫兄,蘇子是何材料,這陣兒總該看出來了吧?”


    “嗯,”公孫衍點頭道,“此人若不是誇誇其談之徒,就是曠世奇才!”


    “公孫兄何出此言?”


    “此人目力所及之處,莫說是這些尋常士子,縱使在下,也未曾透徹。”


    公孫衍如此坦蕩,倒讓樗裏疾心中暗服,點頭道:“既是如此,公孫兄為何又說他是誇誇其談之徒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川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川子並收藏鬼穀子的局(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