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者侃侃言道:“勾踐滅吳之後,領大兵北上入淮,與晉、齊三戰而勝之,周王使人賜勾踐胙肉,命其為伯(bà,通霸)。勾踐屢勝,野心膨脹,欲霸天下,遂兵臨泗上,與齊人複戰於徐州,大勝之。勾踐乘勝追入齊地,大兵攻至臨淄,卻遭慘敗。勾踐引兵退據琅琊,以大海為依托,與齊人對峙。勾踐本欲複仇,不想卻生病身死,越國亦因之勢衰。其子與夷引兵南迴,傳位數世,偏安東南,再無北上爭霸之心。諸咎之亂後,越人三弑其君,太子搜不敢為君,躲於丹坑,越人點燃艾蒿薰他,逼他出來做王,是謂越王無顓(zhuān)。無顓為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未過幾年,憂懼交加而死,其弟繼位,是謂無疆。無疆繼位二十二年,勵精圖治,越國大治。數年前,楚大夫賁成因家族瑣事得罪昭氏,滿門遭誅,賁成奔越。賁成才華橫溢,劍術高超,甚受無疆寵愛,用為上將軍。賁成得誌,自比子胥,欲佐無疆成就大業。無疆自得賁成,野心勃起,欲圖先王勾踐未竟之業,稱霸中原——”
聽到此處,張儀撲哧一笑:“嗬,這對君臣,一個追比勾踐,一個自比子胥,倒也成趣!”略頓一頓,似又想起什麽,恍然有悟,“難怪越人陳兵琅琊,原來如此!”
“是的,”長者點頭道,“除賁成之外,無疆身邊另有二人也很了得,一是倫奇,二是阮應龍。倫奇是越國高士,博古通今,謀事周全,無疆拜他為國師,對他言聽計從,大小國策,皆由他出。阮應龍出身於甬東漁家,外號海蛟,極通水性,精於舟戰,無疆拜他為甬東舟師主帥。賁成本欲引越兵伐楚,倫奇、阮應龍卻力主伐齊,無疆最終聽從二人之見,決定先行伐齊,以踐先王之誌。賁成拗不過眾人,方與越王一道引兵伐齊。”
張儀怦然心動,閉目陷入深思,有頃,抬頭問道:“請問老丈,無疆威於何處?”
“無疆與其兄長無顓判若兩人。在內,天賦異秉,少有雄心,讀書甚多,智勇兼具,知人善任,體恤部眾,自繼位以來,越人莫不服他。即使賁成、倫奇諸人,也對他深懷敬意,願意為他效忠。在外,天生神力,精通劍術,有萬夫不當之勇!”
“他又弱於何處?”
“在內,不識時務;在外,天生劍癡。”
張儀大睜兩眼:“請老丈詳解!”
長者侃侃言道:“中原已入戰國,此人仍做春秋爭霸之夢,當是刻舟求劍,不識時務。此人視劍如命,精通劍術,癡迷技擊。無論何術,一旦入癡,耳目必為所障。”
聽至此處,張儀不可置信地望著長者,半晌方道:“老丈所言,晚生歎服。依老丈見識,定是世間高人。晚生冒昧,敢問老丈是何方高士?”
長者笑道:“‘高士’二字,老朽愧不敢當。”緩緩起身,“賢婿若想知曉老朽,請隨我來!”言訖,頭前走去。
張儀略略一怔,與香女一並起身,緊隨於後。
二人跟著長者,左拐右轉,不一時,來到一處院落。張儀打眼一看,知是家廟。三人走進廟堂,見堂中擺著一排幾案,案上供著一排靈位。張儀的目光一下子落在最中間的靈牌上,上麵赫然寫著“公孫雄”三字。
看到這個名字,張儀頓有所悟,再目視香女,見她已在牌位前緩緩跪下。
“賢婿,”長者跨前一步,跪於中間,對張儀道,“你也跪下吧!”
張儀怔了下,也走上前,在長者另一側跪下。三人各拜幾拜,長者抬頭望著靈位,緩緩說道:“賢婿可知公孫雄否?”
張儀點頭應道:“聽說過他。當年越王勾踐將吳王夫差困於姑蘇台,吳國大夫公孫雄肉袒膝行,到越王麵前為吳王求和。”
“是的,”長者淚水流出,“老朽名叫公孫蛭,牌上之人是老朽先祖。先祖自辱己身,肉袒膝行三百丈,鮮血滴染重重石階,見者莫不淚出。先祖一路跪至越王麵前,勾踐視而不見,斷然不從。先祖不忍再見吳王,徑至太湖邊上,剖腹自殺。吳王自焚於姑蘇台後,先祖長子、次子,就是旁邊兩位,公孫讚、公孫策,為報國恨家仇,密謀行刺越王,不想越王防護甚密,二人壯誌未酬,舉家受誅。再邊上一位,就是先祖第三子,也即老朽曾祖,聞訊倉皇出逃。曾祖隱姓埋名,以屠狗為業,經營幾代,在楚治下產業。及至老朽,幾經輾轉,尋至此山,秘密營建此寨,招賢納士,結交豪傑,圖謀雪恥複國。隻是——幾十年來,始終未得機緣。今遇賢婿,實乃蒼天有眼呐!”
聽聞此話,張儀納頭拜道:“晚生不知前輩是英雄後人,失禮之處,還望恕罪!”
“賢婿莫要自責。老朽不問賢婿是否情願,即按吳人習俗,強擇為婿,已是失禮在先。老朽膝下並無子嗣,唯此一女,名喚公孫燕,乳名燕子,因生來體香,老朽喚她香女,還望賢婿不棄。”
張儀臉上一熱,垂下頭去。
公孫蛭抬頭望向公孫雄的靈位,沉聲禱告:“先祖在上,不孝玄孫蛭自知人事,家恨國仇,不敢有一日忘卻。之所以夙願未償,皆因機緣未到。今得賢婿,又聞賢婿大誌,蛭知複國雪恥之日,近在咫尺了!”伸出兩手,一手撫摸張儀,一手撫摸香女,“賢婿,香女,來,你們行將圖謀大事,在此一並叩拜,祈求列祖列宗護佑你們壯誌得酬,夫妻和合!”
言訖,公孫蛭後退一步。香女扯一下張儀,二人互相靠攏,麵對一長排靈位,從公孫雄開始,挨個叩拜。
叩拜已畢,公孫蛭又道:“賢婿,請至前廳敘話。”又是頭前走去。
三人來到前廳,公孫蛭又在主位坐下。張儀進來,正自遲疑,香女扯他一把,雙雙跪下。
香女叩道:“香女叩見阿爹!”
張儀亦叩道:“晚生叩見前輩!”
香女以肘頂他,小聲道:“叫嶽丈!”
張儀臉上一熱,再拜三拜,垂頭道:“晚生張儀叩見嶽……嶽丈大人!”
公孫蛭微微一笑:“賢婿請起。”
二人坐下,公孫蛭緩緩說道:“老朽在楚多少經營一些產業。賢婿欲謀大事,老朽別無他物,唯有薄財千金,或對賢婿有用。”
“千金?”張儀不無驚異地望向香女,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公孫蛭卻似沒有看見,語速依舊不緊不慢:“另有勇士百名,俱習公孫劍法,皆能以一敵百,堪稱一流高手,老朽也一並予你。”
張儀陡然想起香女所舞之劍,奇道:“何為公孫劍法?”
“就是同歸於盡之術。公孫後人為報國仇,特創此種劍術,伺機刺殺越王。凡習此劍者,俱是死國之士,賢婿即使讓他們赴湯履刃,他們也必不眨一眼!”
張儀倒吸一口冷氣,拱手揖道:“小婿謝嶽丈大人!”
“賢婿不忙致謝,”公孫蛭擺手,“此去越地,另有一人你不可不帶。”
張儀急道:“何人?”
公孫蛭微微一笑:“你認識他呢。”輕輕擊掌。不一會兒,門外走進一人,張儀抬頭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因為來人不是別個,卻是荊生!
荊生走到公孫蛭跟前,跪地三拜:“老奴荊生叩見先生!”
公孫蛭指向張儀:“你的朋友來了。”
荊生轉向張儀,亦拜三拜:“荊生叩見姑爺!”
張儀打個驚愣,前麵發生的一切,也都在這瞬間明朗過來。
“唉,”迴想起這些日來的種種奇遇,張儀長歎一聲,不無歎服地朝荊生拱手揖道,“荊掌櫃設得好局,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在下服了!”
荊生不無尷尬地迴一揖道:“荊生若有得罪處,還望姑爺多多包涵。”
張儀搖搖頭,拱手再揖:“荊掌櫃何來得罪之說?荊掌櫃大恩,在下早已銘刻於心,就在昨夜,還在睡夢中念叨如何報恩呢。”
聽聞此言,荊生伏身叩道:“姑爺莫要取笑,荊生已知罪了!”
“好了,好了,”公孫蛭嗬嗬笑出兩聲,“一切都已過去。荊生,你準備一下,帶人跟從姑爺、小燕子前往琅琊,凡事唯聽姑爺吩咐。”
“荊生領命!”
“賢婿,”公孫蛭轉對張儀,“老朽老了,不堪驅馳。荊生跟從老朽多年,甚是可靠。他雖生長於荊,卻是越人,熟悉越國,當可助你一臂之力。”
張儀揖道:“謝嶽丈大人!”
眼見越國大軍如螻蟻般越聚越多,琅琊台周圍方圓十幾裏處,幾乎全是越人營帳,齊威王極是震恐,一麵征集各邑守軍、蒼頭約十萬眾前往南長城一線守防,一麵擺駕田忌府,求拜田忌掛帥出征。
自蒙羞於龐涓之後,田忌顏麵盡失,辭去一切軍職,賦閑在家,日日種菜釣魚。齊威王苦求多時,田忌隻是不肯,最終表示他可出任副將,但須太子辟疆做主將,上大夫田嬰負責輜重,齊威王當下準允。
田忌剛一上任,主將辟疆、上大夫田嬰就急不可待地陪他巡視長城防務。
初春的海邊,乍暖還寒。離琅琊山不遠處,高約數丈、寬約丈許的齊長城自此向西,綿延一百餘裏,每隔一丈,就有一個垛口,每個垛口後麵各伏五名齊兵。
烽火台上,一個軍尉正引十幾個兵士在一個垛口上趕裝機械連弩。連弩剛剛裝好,眾人正自測試,主將辟疆、副將田忌、上大夫田嬰及幾位參將巡視過來。軍尉瞥見,忙領眾軍卒跪候於一側。辟疆等在烽火台上停下腳步,田忌看到連弩,走前一步,轉問軍尉:“此弩可發矢多少?”
軍尉應道:“迴稟將軍,此弩可連發十矢,百步透物!”
田忌走近連弩,細審一番,迴身從一個兵卒手中取出一隻盾牌,遞給軍尉,手指牆下一百步處:“將此盾牌插於一百步處,試試此弩!”
軍尉接過盾牌,交給一名兵士。兵士係條繩索,飛身下牆,將盾牌插於田忌所指之地。軍尉見那個兵士尋處躲了,指揮操弩兵士將連弩裝滿長矢,瞄準盾牌,隻聽嗖嗖一連十響,十矢於眨眼間先後射出,唯一矢脫靶,餘下九矢盡紮於盾牌之上。兵士急跑過去,取過盾牌,吊上牆城。田忌接過,觀那盾牌,竟如刺蝟一般,九塊利箭均是沒矢而入。
眾人無不驚歎。
辟疆連連點頭,轉對身邊參將:“好!吩咐工匠趕造連弩,每一垛口可配連弩一隻,利矢二百支!”
田嬰亦道:“嗯,越人精於技擊,勇蠻敢死,因而袒胸露臂,少有盔甲。我有強弓勁弩,據守長城,居高臨下,以逸待勞,縱使他有千軍萬馬,也是枉死!”
參將應道:“末將遵命!”
田忌微微一笑,轉對辟疆:“殿下,越人未必這麽傻,人人光膀挺胸,等候我們射死!”
辟疆、田嬰俱是一怔。
田忌望著不遠處的琅琊,緩緩說道:“據微臣所知,越人真正厲害的是其舟師。舟師遊弋於大海之上,可隨時隨處登陸。如果我們隻在此處守備,就與守株待兔一般無二。”手指大海,“我東臨大海,海岸綿長,越人舟師若是船載陸師由他處登陸,而我卻將重兵空守於此,越人豈不長驅直入?”
辟疆、田嬰聞言大驚,麵麵相覷。
田忌又道:“越人不比三晉,皆勇蠻善戰,輕生樂死,極難對付。昔日勾踐三戰晉師,三敗之,天下震恐,周室送胙,勾踐遂霸天下。後來勾踐伐我失利,霸業受阻,齊、越芥蒂由此而始。勾踐盛怒之下移都琅琊,欲雪此恥。不想天不假年,勾踐因病歸天,越勢方衰。無疆總結勾踐失利教訓,近年來大力擴建甬東水師,目的唯有一個,就是由海路伐我。據微臣所知,無疆此番伐我,共引大軍二十一萬,其中甬東水師就占十萬!”略頓一頓,“越人若是水陸並進,我將陷入一場苦戰,防不勝防啊。”
辟疆震驚:“若是如此,如何是好?”
田忌搖搖頭,半晌方道:“眼下尚無良策,唯有奏報陛下,詔告臣民,各城邑協防,全民皆戰,並於沿海緊要處設置哨探,越人從哪兒登陸,就從哪兒截擊!”
“這……”辟疆急道,“要是這麽打仗,豈不是讓他們耗垮了嗎?”
田忌點頭道:“這也正是微臣憂慮之處!不過,我是在家門口耗,越人是在海上耗,不定誰先耗垮呢!”
琅琊半島狀如龜頭,緊靠齊國南長城腳下。百年之前,越王勾踐伐齊失利,引兵東下,屯大兵於龜頭,在此興建陪都,名喚琅琊,另遷越人十萬移居於此,準備伐齊。齊公不敢怠慢,亦引大兵數萬與他對壘,並在琅琊城北三十裏處構築長城。勾踐大業未成身先死,幾任越王圖謀伐齊複仇,均將此城定為越國正都。諸咎之亂後,越勢大衰,都城南移會稽,此處重新淪為陪都,日漸沒落,直至無疆繼位。
經過十幾年治理,無疆看到國勢日強,複將都城迴遷琅琊,借助龜頭的突起地勢,用巨石修築一個高三十二仞、周邊各五百仞的巨型方台,名之曰琅琊台。此台落成之後,無疆甚是喜愛,旋即從琅琊宮中搬出,日夜住在台上,早晚俯瞰大海,聽風聲濤聲,觀潮起潮落。與他朝夕相伴的,除去幾名如夫人、宮娥之外,就是數十名超一流的劍士。
這日上午,與往常一樣,越王無疆端坐於能夠俯瞰大海的擊劍廳中,觀摩眾劍士擊劍。陪坐的是國師倫奇、上將軍賁成、上大夫呂棕三位重臣。
最先上場的是位黑衣劍士。他走到台上,擺出一個姿勢。音樂聲起,黑衣劍士緩緩舞動手中寶劍。音樂由慢而快,劍士手中的寶劍亦由慢而快,不一時,但見劍光,不見人影。眾人齊聲喝彩。
黑衣劍士舞完一曲,亮相。
無疆緩緩鼓掌:“好好好,舞得好啊!”眼睛瞄向眾劍士,“諸位劍士,誰可勝之?”
話音剛落,一名藍衣劍士應聲而出。
二人見過禮,擺勢互繞幾圈,各顯手段,你一招,我一式,乒乒乓乓,叮叮當當,殺得不可開交。兩人鬥有數十迴合,藍衣劍士尋個破綻,一劍刺中黑衣劍士胸部,黑衣劍士連一聲慘叫也未發出,一個翻身,倒地而死。
藍衣劍士作勢亮相,眾劍士齊出一聲喝彩,無疆震幾大叫:“好劍,好劍!”
倫奇擺手,候於一側的幾名軍卒跑步過去,將黑衣劍士的屍體拖走,另有兵士拿過拖把,將地上的汙血擦淨。
無疆又望一眼眾劍士:“誰可勝之?”
一名皂衣劍士應聲而出,隻三迴合,就將藍衣劍士刺倒於地。一番更大的喝彩之後,藍衣劍士被拖走,皂衣劍士得勝亮相。接著挑戰的是紫衣劍士,不過兩迴合,竟被皂衣劍士削斷拿劍的胳膊。紫衣劍士用左手拾起寶劍,大叫一聲,插入自己腹部,倒地而死。
皂衣劍士連勝二人,再次擺勢亮相。
又有一名青衣劍士忽地站起,正欲出戰,無疆卻是看得興起,抽出寶劍,用手指略彈幾彈,嗬嗬笑出幾聲。
眾劍士知道越王要出戰了,無不麵麵相覷。皂衣劍士跪於地上,朝無疆連拜三拜。無疆將劍插迴鞘中,緩緩站起,抬手示意,但聽嗖嗖兩聲,他身後飄出兩位侍服美女,於眨眼間脫去王袍,摘下王冠,現出一身緊身劍服。
越王微微一笑,撩腿邁入廳中,大手一揮,樂手再次奏起劍樂。
越王走至皂衣劍士前麵:“壯士請起!”
皂衣劍士再拜謝過,起身拿劍,擺出姿勢。
無疆扭頭轉向眾劍士,連點三人,麵對那位青衣劍士,笑道:“來來來,還有你們三人,都上來,寡人陪你們練練!”
三位劍士不敢怠慢,一齊站起身來,朝越王連拜數拜,各自抽劍。
無疆笑道:“你們四人,就一起上吧!”
四人圍著無疆,開始轉圈。無疆兩眼眯起,手按劍柄,目光微閉,兩腳微微移動,在音樂奏至酣暢之處時,陡然出劍,但見白光幾閃,隻聽嘭嘭嚓嚓幾聲,四隻寶劍全被削斷,四位劍士卻是安然無恙。
音樂戛然而止。眾劍士驚異之餘,無不喝彩。
四劍士納地拜道:“謝大王劍下留情!”
無疆哈哈大笑,親手將四人扶起:“壯士請起!”走迴幾案,轉對候立於側的司劍吏,“四位壯士各賞三十金,其他壯士各賞十金!”略頓一下,“方才三位殉身劍士,仍循常例,以烈士之禮厚葬,有家室者撫恤五十金,免三十年賦役!”
眾劍士正在叩地謝恩,一名軍尉急奔上台,跪地叩道:“報,阮將軍覲見!”
無疆大喜,急道:“快請!”轉對眾劍士,“你們退下!”
聽到此處,張儀撲哧一笑:“嗬,這對君臣,一個追比勾踐,一個自比子胥,倒也成趣!”略頓一頓,似又想起什麽,恍然有悟,“難怪越人陳兵琅琊,原來如此!”
“是的,”長者點頭道,“除賁成之外,無疆身邊另有二人也很了得,一是倫奇,二是阮應龍。倫奇是越國高士,博古通今,謀事周全,無疆拜他為國師,對他言聽計從,大小國策,皆由他出。阮應龍出身於甬東漁家,外號海蛟,極通水性,精於舟戰,無疆拜他為甬東舟師主帥。賁成本欲引越兵伐楚,倫奇、阮應龍卻力主伐齊,無疆最終聽從二人之見,決定先行伐齊,以踐先王之誌。賁成拗不過眾人,方與越王一道引兵伐齊。”
張儀怦然心動,閉目陷入深思,有頃,抬頭問道:“請問老丈,無疆威於何處?”
“無疆與其兄長無顓判若兩人。在內,天賦異秉,少有雄心,讀書甚多,智勇兼具,知人善任,體恤部眾,自繼位以來,越人莫不服他。即使賁成、倫奇諸人,也對他深懷敬意,願意為他效忠。在外,天生神力,精通劍術,有萬夫不當之勇!”
“他又弱於何處?”
“在內,不識時務;在外,天生劍癡。”
張儀大睜兩眼:“請老丈詳解!”
長者侃侃言道:“中原已入戰國,此人仍做春秋爭霸之夢,當是刻舟求劍,不識時務。此人視劍如命,精通劍術,癡迷技擊。無論何術,一旦入癡,耳目必為所障。”
聽至此處,張儀不可置信地望著長者,半晌方道:“老丈所言,晚生歎服。依老丈見識,定是世間高人。晚生冒昧,敢問老丈是何方高士?”
長者笑道:“‘高士’二字,老朽愧不敢當。”緩緩起身,“賢婿若想知曉老朽,請隨我來!”言訖,頭前走去。
張儀略略一怔,與香女一並起身,緊隨於後。
二人跟著長者,左拐右轉,不一時,來到一處院落。張儀打眼一看,知是家廟。三人走進廟堂,見堂中擺著一排幾案,案上供著一排靈位。張儀的目光一下子落在最中間的靈牌上,上麵赫然寫著“公孫雄”三字。
看到這個名字,張儀頓有所悟,再目視香女,見她已在牌位前緩緩跪下。
“賢婿,”長者跨前一步,跪於中間,對張儀道,“你也跪下吧!”
張儀怔了下,也走上前,在長者另一側跪下。三人各拜幾拜,長者抬頭望著靈位,緩緩說道:“賢婿可知公孫雄否?”
張儀點頭應道:“聽說過他。當年越王勾踐將吳王夫差困於姑蘇台,吳國大夫公孫雄肉袒膝行,到越王麵前為吳王求和。”
“是的,”長者淚水流出,“老朽名叫公孫蛭,牌上之人是老朽先祖。先祖自辱己身,肉袒膝行三百丈,鮮血滴染重重石階,見者莫不淚出。先祖一路跪至越王麵前,勾踐視而不見,斷然不從。先祖不忍再見吳王,徑至太湖邊上,剖腹自殺。吳王自焚於姑蘇台後,先祖長子、次子,就是旁邊兩位,公孫讚、公孫策,為報國恨家仇,密謀行刺越王,不想越王防護甚密,二人壯誌未酬,舉家受誅。再邊上一位,就是先祖第三子,也即老朽曾祖,聞訊倉皇出逃。曾祖隱姓埋名,以屠狗為業,經營幾代,在楚治下產業。及至老朽,幾經輾轉,尋至此山,秘密營建此寨,招賢納士,結交豪傑,圖謀雪恥複國。隻是——幾十年來,始終未得機緣。今遇賢婿,實乃蒼天有眼呐!”
聽聞此話,張儀納頭拜道:“晚生不知前輩是英雄後人,失禮之處,還望恕罪!”
“賢婿莫要自責。老朽不問賢婿是否情願,即按吳人習俗,強擇為婿,已是失禮在先。老朽膝下並無子嗣,唯此一女,名喚公孫燕,乳名燕子,因生來體香,老朽喚她香女,還望賢婿不棄。”
張儀臉上一熱,垂下頭去。
公孫蛭抬頭望向公孫雄的靈位,沉聲禱告:“先祖在上,不孝玄孫蛭自知人事,家恨國仇,不敢有一日忘卻。之所以夙願未償,皆因機緣未到。今得賢婿,又聞賢婿大誌,蛭知複國雪恥之日,近在咫尺了!”伸出兩手,一手撫摸張儀,一手撫摸香女,“賢婿,香女,來,你們行將圖謀大事,在此一並叩拜,祈求列祖列宗護佑你們壯誌得酬,夫妻和合!”
言訖,公孫蛭後退一步。香女扯一下張儀,二人互相靠攏,麵對一長排靈位,從公孫雄開始,挨個叩拜。
叩拜已畢,公孫蛭又道:“賢婿,請至前廳敘話。”又是頭前走去。
三人來到前廳,公孫蛭又在主位坐下。張儀進來,正自遲疑,香女扯他一把,雙雙跪下。
香女叩道:“香女叩見阿爹!”
張儀亦叩道:“晚生叩見前輩!”
香女以肘頂他,小聲道:“叫嶽丈!”
張儀臉上一熱,再拜三拜,垂頭道:“晚生張儀叩見嶽……嶽丈大人!”
公孫蛭微微一笑:“賢婿請起。”
二人坐下,公孫蛭緩緩說道:“老朽在楚多少經營一些產業。賢婿欲謀大事,老朽別無他物,唯有薄財千金,或對賢婿有用。”
“千金?”張儀不無驚異地望向香女,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公孫蛭卻似沒有看見,語速依舊不緊不慢:“另有勇士百名,俱習公孫劍法,皆能以一敵百,堪稱一流高手,老朽也一並予你。”
張儀陡然想起香女所舞之劍,奇道:“何為公孫劍法?”
“就是同歸於盡之術。公孫後人為報國仇,特創此種劍術,伺機刺殺越王。凡習此劍者,俱是死國之士,賢婿即使讓他們赴湯履刃,他們也必不眨一眼!”
張儀倒吸一口冷氣,拱手揖道:“小婿謝嶽丈大人!”
“賢婿不忙致謝,”公孫蛭擺手,“此去越地,另有一人你不可不帶。”
張儀急道:“何人?”
公孫蛭微微一笑:“你認識他呢。”輕輕擊掌。不一會兒,門外走進一人,張儀抬頭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因為來人不是別個,卻是荊生!
荊生走到公孫蛭跟前,跪地三拜:“老奴荊生叩見先生!”
公孫蛭指向張儀:“你的朋友來了。”
荊生轉向張儀,亦拜三拜:“荊生叩見姑爺!”
張儀打個驚愣,前麵發生的一切,也都在這瞬間明朗過來。
“唉,”迴想起這些日來的種種奇遇,張儀長歎一聲,不無歎服地朝荊生拱手揖道,“荊掌櫃設得好局,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在下服了!”
荊生不無尷尬地迴一揖道:“荊生若有得罪處,還望姑爺多多包涵。”
張儀搖搖頭,拱手再揖:“荊掌櫃何來得罪之說?荊掌櫃大恩,在下早已銘刻於心,就在昨夜,還在睡夢中念叨如何報恩呢。”
聽聞此言,荊生伏身叩道:“姑爺莫要取笑,荊生已知罪了!”
“好了,好了,”公孫蛭嗬嗬笑出兩聲,“一切都已過去。荊生,你準備一下,帶人跟從姑爺、小燕子前往琅琊,凡事唯聽姑爺吩咐。”
“荊生領命!”
“賢婿,”公孫蛭轉對張儀,“老朽老了,不堪驅馳。荊生跟從老朽多年,甚是可靠。他雖生長於荊,卻是越人,熟悉越國,當可助你一臂之力。”
張儀揖道:“謝嶽丈大人!”
眼見越國大軍如螻蟻般越聚越多,琅琊台周圍方圓十幾裏處,幾乎全是越人營帳,齊威王極是震恐,一麵征集各邑守軍、蒼頭約十萬眾前往南長城一線守防,一麵擺駕田忌府,求拜田忌掛帥出征。
自蒙羞於龐涓之後,田忌顏麵盡失,辭去一切軍職,賦閑在家,日日種菜釣魚。齊威王苦求多時,田忌隻是不肯,最終表示他可出任副將,但須太子辟疆做主將,上大夫田嬰負責輜重,齊威王當下準允。
田忌剛一上任,主將辟疆、上大夫田嬰就急不可待地陪他巡視長城防務。
初春的海邊,乍暖還寒。離琅琊山不遠處,高約數丈、寬約丈許的齊長城自此向西,綿延一百餘裏,每隔一丈,就有一個垛口,每個垛口後麵各伏五名齊兵。
烽火台上,一個軍尉正引十幾個兵士在一個垛口上趕裝機械連弩。連弩剛剛裝好,眾人正自測試,主將辟疆、副將田忌、上大夫田嬰及幾位參將巡視過來。軍尉瞥見,忙領眾軍卒跪候於一側。辟疆等在烽火台上停下腳步,田忌看到連弩,走前一步,轉問軍尉:“此弩可發矢多少?”
軍尉應道:“迴稟將軍,此弩可連發十矢,百步透物!”
田忌走近連弩,細審一番,迴身從一個兵卒手中取出一隻盾牌,遞給軍尉,手指牆下一百步處:“將此盾牌插於一百步處,試試此弩!”
軍尉接過盾牌,交給一名兵士。兵士係條繩索,飛身下牆,將盾牌插於田忌所指之地。軍尉見那個兵士尋處躲了,指揮操弩兵士將連弩裝滿長矢,瞄準盾牌,隻聽嗖嗖一連十響,十矢於眨眼間先後射出,唯一矢脫靶,餘下九矢盡紮於盾牌之上。兵士急跑過去,取過盾牌,吊上牆城。田忌接過,觀那盾牌,竟如刺蝟一般,九塊利箭均是沒矢而入。
眾人無不驚歎。
辟疆連連點頭,轉對身邊參將:“好!吩咐工匠趕造連弩,每一垛口可配連弩一隻,利矢二百支!”
田嬰亦道:“嗯,越人精於技擊,勇蠻敢死,因而袒胸露臂,少有盔甲。我有強弓勁弩,據守長城,居高臨下,以逸待勞,縱使他有千軍萬馬,也是枉死!”
參將應道:“末將遵命!”
田忌微微一笑,轉對辟疆:“殿下,越人未必這麽傻,人人光膀挺胸,等候我們射死!”
辟疆、田嬰俱是一怔。
田忌望著不遠處的琅琊,緩緩說道:“據微臣所知,越人真正厲害的是其舟師。舟師遊弋於大海之上,可隨時隨處登陸。如果我們隻在此處守備,就與守株待兔一般無二。”手指大海,“我東臨大海,海岸綿長,越人舟師若是船載陸師由他處登陸,而我卻將重兵空守於此,越人豈不長驅直入?”
辟疆、田嬰聞言大驚,麵麵相覷。
田忌又道:“越人不比三晉,皆勇蠻善戰,輕生樂死,極難對付。昔日勾踐三戰晉師,三敗之,天下震恐,周室送胙,勾踐遂霸天下。後來勾踐伐我失利,霸業受阻,齊、越芥蒂由此而始。勾踐盛怒之下移都琅琊,欲雪此恥。不想天不假年,勾踐因病歸天,越勢方衰。無疆總結勾踐失利教訓,近年來大力擴建甬東水師,目的唯有一個,就是由海路伐我。據微臣所知,無疆此番伐我,共引大軍二十一萬,其中甬東水師就占十萬!”略頓一頓,“越人若是水陸並進,我將陷入一場苦戰,防不勝防啊。”
辟疆震驚:“若是如此,如何是好?”
田忌搖搖頭,半晌方道:“眼下尚無良策,唯有奏報陛下,詔告臣民,各城邑協防,全民皆戰,並於沿海緊要處設置哨探,越人從哪兒登陸,就從哪兒截擊!”
“這……”辟疆急道,“要是這麽打仗,豈不是讓他們耗垮了嗎?”
田忌點頭道:“這也正是微臣憂慮之處!不過,我是在家門口耗,越人是在海上耗,不定誰先耗垮呢!”
琅琊半島狀如龜頭,緊靠齊國南長城腳下。百年之前,越王勾踐伐齊失利,引兵東下,屯大兵於龜頭,在此興建陪都,名喚琅琊,另遷越人十萬移居於此,準備伐齊。齊公不敢怠慢,亦引大兵數萬與他對壘,並在琅琊城北三十裏處構築長城。勾踐大業未成身先死,幾任越王圖謀伐齊複仇,均將此城定為越國正都。諸咎之亂後,越勢大衰,都城南移會稽,此處重新淪為陪都,日漸沒落,直至無疆繼位。
經過十幾年治理,無疆看到國勢日強,複將都城迴遷琅琊,借助龜頭的突起地勢,用巨石修築一個高三十二仞、周邊各五百仞的巨型方台,名之曰琅琊台。此台落成之後,無疆甚是喜愛,旋即從琅琊宮中搬出,日夜住在台上,早晚俯瞰大海,聽風聲濤聲,觀潮起潮落。與他朝夕相伴的,除去幾名如夫人、宮娥之外,就是數十名超一流的劍士。
這日上午,與往常一樣,越王無疆端坐於能夠俯瞰大海的擊劍廳中,觀摩眾劍士擊劍。陪坐的是國師倫奇、上將軍賁成、上大夫呂棕三位重臣。
最先上場的是位黑衣劍士。他走到台上,擺出一個姿勢。音樂聲起,黑衣劍士緩緩舞動手中寶劍。音樂由慢而快,劍士手中的寶劍亦由慢而快,不一時,但見劍光,不見人影。眾人齊聲喝彩。
黑衣劍士舞完一曲,亮相。
無疆緩緩鼓掌:“好好好,舞得好啊!”眼睛瞄向眾劍士,“諸位劍士,誰可勝之?”
話音剛落,一名藍衣劍士應聲而出。
二人見過禮,擺勢互繞幾圈,各顯手段,你一招,我一式,乒乒乓乓,叮叮當當,殺得不可開交。兩人鬥有數十迴合,藍衣劍士尋個破綻,一劍刺中黑衣劍士胸部,黑衣劍士連一聲慘叫也未發出,一個翻身,倒地而死。
藍衣劍士作勢亮相,眾劍士齊出一聲喝彩,無疆震幾大叫:“好劍,好劍!”
倫奇擺手,候於一側的幾名軍卒跑步過去,將黑衣劍士的屍體拖走,另有兵士拿過拖把,將地上的汙血擦淨。
無疆又望一眼眾劍士:“誰可勝之?”
一名皂衣劍士應聲而出,隻三迴合,就將藍衣劍士刺倒於地。一番更大的喝彩之後,藍衣劍士被拖走,皂衣劍士得勝亮相。接著挑戰的是紫衣劍士,不過兩迴合,竟被皂衣劍士削斷拿劍的胳膊。紫衣劍士用左手拾起寶劍,大叫一聲,插入自己腹部,倒地而死。
皂衣劍士連勝二人,再次擺勢亮相。
又有一名青衣劍士忽地站起,正欲出戰,無疆卻是看得興起,抽出寶劍,用手指略彈幾彈,嗬嗬笑出幾聲。
眾劍士知道越王要出戰了,無不麵麵相覷。皂衣劍士跪於地上,朝無疆連拜三拜。無疆將劍插迴鞘中,緩緩站起,抬手示意,但聽嗖嗖兩聲,他身後飄出兩位侍服美女,於眨眼間脫去王袍,摘下王冠,現出一身緊身劍服。
越王微微一笑,撩腿邁入廳中,大手一揮,樂手再次奏起劍樂。
越王走至皂衣劍士前麵:“壯士請起!”
皂衣劍士再拜謝過,起身拿劍,擺出姿勢。
無疆扭頭轉向眾劍士,連點三人,麵對那位青衣劍士,笑道:“來來來,還有你們三人,都上來,寡人陪你們練練!”
三位劍士不敢怠慢,一齊站起身來,朝越王連拜數拜,各自抽劍。
無疆笑道:“你們四人,就一起上吧!”
四人圍著無疆,開始轉圈。無疆兩眼眯起,手按劍柄,目光微閉,兩腳微微移動,在音樂奏至酣暢之處時,陡然出劍,但見白光幾閃,隻聽嘭嘭嚓嚓幾聲,四隻寶劍全被削斷,四位劍士卻是安然無恙。
音樂戛然而止。眾劍士驚異之餘,無不喝彩。
四劍士納地拜道:“謝大王劍下留情!”
無疆哈哈大笑,親手將四人扶起:“壯士請起!”走迴幾案,轉對候立於側的司劍吏,“四位壯士各賞三十金,其他壯士各賞十金!”略頓一下,“方才三位殉身劍士,仍循常例,以烈士之禮厚葬,有家室者撫恤五十金,免三十年賦役!”
眾劍士正在叩地謝恩,一名軍尉急奔上台,跪地叩道:“報,阮將軍覲見!”
無疆大喜,急道:“快請!”轉對眾劍士,“你們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