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卿請講。”
“此人是奸細,陛下萬不可輕信!”
“哦?”魏惠王倒吸一口氣,目不轉睛地盯向龐涓,而後轉向陳軫。
“微臣查明,正是此人向齊王出謀劃策,才使齊王改變初衷、羞辱陛下的。”
魏惠王大是震驚:“真有此事?”
“千真萬確,陛下!”陳軫得了話語權,侃侃說道,“此人原為安邑無賴,為人兇狠,三年前殺死陛下曾經召見過的漁人和樵人,搶走陛下犒賞的三十金,不意被微臣護院發現,他又殺死微臣護院,逃之夭夭。數月之後,此人潛迴微臣府中,再次圖謀不軌,被微臣拿住送官,不料他從刑獄逃走,不知去向。微臣奉詔出使臨淄,返迴途中,親眼見他潛往齊境。徐州相王時,齊王態度大變,微臣起疑,使人趕赴臨淄,方才查明真相,正是此人當街攔下齊王車輦,被齊王帶至宮廷,密謀多時。齊王封他為上卿,被他謝絕。齊王後又賞他百金,他也不受。此後數日,此人一直待在齊王宮中,與齊王朝夕相處。齊王態度大變,必是受到此人蠱惑!”
陳軫一口氣講出這些,莫說是魏惠王,即使朱威、惠施等朝臣,也是驚得呆了,無數道目光如看奇人般射向龐涓。
“大膽狂徒!”魏惠王拍案喝道,“難怪寡人在徐州受辱!來人,拿下逆賊!”
眾衛士上前拿住龐涓,不由分說,將他五花大綁。
因有鬼穀子的偈語“遇羊而榮”,又有鬼穀裏的三年曆練,龐涓非但未顯驚惶之狀,反倒仰天長笑數聲。
“逆賊,”倒是魏惠王怔了,“你已死到臨頭,因何發笑?”
“龐涓在笑魏國。”龐涓朗聲應道,“朝無能臣,國無良將,小人當道,賢臣塞言,四麵受敵,存亡係於一線。龐涓前來相助,卻遭殺身之禍。如此國家,豈不可笑?”
“大膽狂徒,”陳軫厲聲喝道,“殺人越獄當是死罪;賣魏求榮、裏通外敵,當是滅門;咆哮朝廷,嘲笑陛下,當誅九族!”轉向魏惠王,拱手,“微臣奏請陛下,速將此賊推出午門,淩遲處死,以儆效尤!”
“準奏!”魏惠王擺手,“將逆賊龐涓推出午門,淩遲處死!”
龐涓又出一聲長笑,高聲叫道:“魏國上昏下昧,何能不亡啊!”
魏惠王愈加震怒,大聲喝道:“將此賊快推出去!”
眾衛士推動龐涓,眼看就要走出殿門,後麵傳來一個聲音:“慢!”
衛士停步。
惠施出列,徐徐奏道:“陛下,微臣有奏!”
魏惠王餘怒未消:“說吧!”
“陛下張榜求賢,龐涓揭榜應征,合情合理。如果陛下就此殺之,隻怕天下士人聞之心寒呐!”
“這——”魏惠王語塞了。
“陛下,按照大魏刑律,龐涓是否有罪,應由司徒府三堂會審,方能定奪。莫說是個揭榜士子,縱使蒼頭百姓,生死大事,淩遲酷刑,也不可據一麵之詞匆忙定之。”
惠施所言有理有據,不急不慌,眾臣無不點頭稱是。
“陛下,”陳軫急了,“龐涓集數罪於一身,實為十惡不赦之徒,依律當斬。如果放他,就是姑息養奸啊!”
“請問陳上卿,”惠施突然轉向陳軫,一反往日溫恭之色,義正詞嚴,“如果龐涓賣魏求榮,何以放著齊國的上卿之位不做?上卿出使齊國,得百金尚且欣然受之,龐涓身為普通士子,卻視百金如糞土,又作何解?齊軍屢戰屢勝,魏軍屢戰屢敗,龐涓如果真心賣魏,為何不去順勢助齊,反來逆勢揭榜退敵呢?”
陳軫麵紅耳赤:“你——”
“陳上卿,”惠施一字一頓,不依不饒,“國家有難,我等身為朝廷重臣,應替陛下分憂,萬不可嫉賢妒能,混淆視聽,誤國害民呐!”
惠施犀利的言辭如重錘一般一字一字敲打下來,陳軫隻覺得骨頭縫裏一陣冰涼,當下叩拜於地,泣道:“陛下,微臣——微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鑒啊!”
魏惠王似也看出中有蹊蹺,擺手道:“陳軫,你退下吧!”
陳軫再拜,泣道:“微臣告退。”
看到陳軫退出殿門,魏惠王轉向龐涓:“為龐子鬆綁!”
衛士鬆綁。
龐涓走上殿前,叩拜於地:“龐涓謝陛下不殺之恩!”
“龐子受驚了。”魏惠王放緩語氣,“大敵當前,龐子有何退敵良策,可否言於寡人呢?”
龐涓環視朝堂:“陛下可否屏退左右。”
“諸位愛卿,退朝!”
眾臣退朝。
魏惠王轉對惠施、朱威:“惠愛卿、朱愛卿留步。”引三人徑至禦花園附近的禦書房中。
惠王坐定,龐涓撲地跪下,叩道:“草民龐涓叩見陛下!”
“龐子請起。”魏惠王微微擺手,“此處再無外人了,惠相國、朱愛卿是寡人的左膀右臂,龐子有話,但講無妨。”
“謝陛下。”
龐涓起身,朝惠施深深一揖:“龐涓謝過相國大人。”
惠施還過一禮,問道:“請問龐子,你與上卿可有過節?”
“迴大人的話,”龐涓應道,“先父原是周室縫人,三年前,陳軫請先父為陛下縫製王服,先父以為不合禮製,堅拒不做,陳軫遂將先父囚於私牢,龐涓去救先父,不想中他埋伏,死戰得脫。在外浪跡數月之後,龐涓再次潛迴,欲救先父,陳軫以先父生命要挾,將涓擒住,然後又不守諾言,殺死先父,將涓送入大獄。龐涓無奈,隻好越獄潛逃,進山拜師學藝——”
龐涓一席話,聽得魏惠王目瞪口呆,許久,方才緩過神來:“難怪陳軫欲置龐子於死地,原有這個因由!”
“啟奏陛下,”朱威見時機已到,拱手奏道,“微臣也已查實,眠香樓滅門一案,實係陳軫所為,後又栽贓嫁禍於公孫衍,逼迫公孫衍逃至秦國。”
魏惠王怒從心起,將拳頭重重砸在幾上,咬牙喝道:“陳軫逆賊,寡人待他不薄,他卻屢害寡人,罪不容赦!朱愛卿,立即捉拿陳軫一家,押入死牢,抄沒全部資財!”
朱威領了旨意,安排抓捕陳軫去了。
魏惠王轉向龐涓,深揖一禮道:“寡人受奸人蒙蔽,差點誤殺忠良,請龐子寬恕。”
龐涓泣拜道:“陛下查辦奸賊,為龐涓洗雪殺父之仇,便是龐涓再生父母。自今日始,龐涓之軀永遠屬於陛下。隻要陛下一聲旨意,龐涓縱使撲湯蹈火,在所不惜!”
魏惠王起身,親手扶起他:“龐子有此忠心,寡人幸甚!魏國今已危在旦夕,龐子可有良謀?”
“危在旦夕?”龐涓重複一句,略頓一頓,做驚訝狀,“陛下何說此話?”
“唉,”魏惠王長歎一聲,輕輕搖頭,“龐子也都看到了,齊從東方來,秦從西方來,趙從北方來,韓從南方來,魏國四麵皆戰,寡人既無可戰之卒,更無禦軍之將,豈不是危在旦夕呀?”
“陛下過慮了。”龐涓拱手道,“就眼前局勢來說,魏國非但沒有危在旦夕,反而是適逢良機,可喜可賀呢!”
龐涓此言一出,即使惠施,心中也是一震,兩眼直直地望向龐涓。
魏惠王更被龐涓弄蒙了,急道:“什麽?寡人適逢良機,可喜可賀?”
“正是。”龐涓微微頷首,“昔年文侯之時,西有強秦,南有蠻楚,北有悍趙,東有勁齊,四鄰覬覦,形勢一如今日般岌岌可危。然而,文侯振臂一唿,樂羊舉槍而天下驚,吳起挺戟而諸侯懼,大魏曆世三代,開疆拓土,東征西戰,成就數十年霸業,天下莫不唯命是從。”
龐涓重提先君的赫赫功業,魏惠王聽得心情激動,轉而想到眼前的處境,卻又禁不住黯然神傷,搖頭歎道:“唉,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眼下強敵犯境,寡人——”連連搖頭,說不下去了。
龐涓朗聲道:“陛下,在草民眼中,並無強敵。”
魏惠王抬頭望著龐涓,口中不由自主地“哦”出一聲,兩眼不無疑惑地望向坐在左前側的惠施。惠施眼睛微閉,似乎沒有看到他的疑惑,也沒有聽見龐涓在說什麽。
龐涓端起擺放在幾前的一杯茶水,輕啜一口,抬頭望著惠王,侃侃說道:“在草民眼中,陛下所說的強敵,不過是一堆行屍走肉,不堪一擊耳。”
魏惠王聽見龐涓言語愈加托大,心中也愈加疑惑,再次“哦”出一聲,身子朝後微微一仰,眼睛也如惠施一樣微微閉上。
龐涓並不急於說話,端起茶杯,再次輕啜一口,細細品過,緩緩放下茶杯:“請陛下屏氣息神,聽草民一言。”
魏惠王的眼皮抬也不抬:“說吧。”
“草民以為,”龐涓侃侃說道,“眼下四鄰犯境,卻無一處可懼。趙、韓與魏同為三晉,唇亡齒寒之理,他們不會不知。此番出兵,無非是逼迫陛下放棄王號,斷無滅魏之念;秦人旨在打通東出之路,今得函穀、陰晉,於願已足,不會再有大舉。唯齊公不識時務,欺魏無人,視我為案上肥膩,欲一口吞之。陛下隻需擊潰田忌,其餘三國必不戰自退。”
“龐子所言甚是,可——”魏惠王抬眼望向龐涓,“如何擊潰田忌,正是寡人所愁之事。”
“草民敢問陛下,是想活擒田忌呢,還是要了他的腦袋?”
魏惠王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望著龐涓:“龐子——”
“陛下,”龐涓神態鄭重,“草民在等您的旨意呢?”
“這——當然是活擒了!”
“陛下若是信得過草民,草民定在一月之內將他綁縛殿前,聽憑陛下處置!”
魏惠王目瞪口呆,抬眼望望龐涓,又望望惠施。
惠施睜開眼睛,望向龐涓:“敢問龐子師從何人?”
“迴稟相國,”龐涓朗聲應道,“龐涓越獄之後,前往雲夢山修習兵法,得鬼穀先生親傳。”
惠施震驚:“可是雲夢山中的鬼穀子?”
“此人正是恩師。”
“陛下,”惠施轉對惠王,“據微臣所知,雲夢山鬼穀子堪稱天下第一奇人,文韜武略無所不通,龐子能夠拜他為師,必有大成。適才所說,或非戲言。”
“哈哈哈哈,”魏惠王大笑數聲,“田因齊虛上卿之位,未得龐子。寡人得之,實乃魏之大幸。請問龐子,若破齊人,你需多少兵馬?”
“三萬足矣!”
“這……”魏惠王驚道,“齊有大軍七萬,田忌更是名冠列國,龐子你——”
“軍無戲言!”
“好吧!大梁尚有守城精兵三萬,寡人全部予你!”
龐涓起身,三拜之後,緩緩說道:“草民謝陛下隆恩。隻是——”
“龐子有何要求,但說就是。”
“大梁守軍尚需守護陛下安全,草民不敢擅用。”
“唉,”魏惠王長歎一聲,“不瞞龐子,除此之外,寡人實在無兵可調了。”
“龍將軍那裏不是尚有雄兵數萬嗎?”
魏惠王連連搖頭:“龍將軍處隻有不到四萬人馬,且連戰皆敗,士氣低落,不堪大用了。”
龐涓微微一笑,拱手道:“草民懇請陛下,暫將龍將軍麾下兵馬調撥三萬,交予草民即可。”
“你是說——”魏惠王震驚,“就用龍將軍的敗兵?”
“在草民眼中,並無敗兵。”
“好。”魏惠王略一思索,對毗人道,“擬旨,封龐子為龍將軍帳前禦敵先鋒,準允統兵三萬。破敵之後,另行封賞。”
陳軫匆匆迴到府中,戚光已迎上來,正欲稟報龐涓之事,卻聽陳軫急急吩咐:“快,取幾箱金子來!”
戚光見主公一臉懼色,已知出事,再無多言,急急走進金庫,使人抬出幾箱金銀珠寶,套上兩輛駟馬軺車,放好墊腳凳,輕聲問道:“主公欲去何處?”
陳軫跳上車子:“先去韓國,快走!”
戚光略想一下,跳上裝金子的軺車,轉對候在一邊護送的丁三道:“主公出使韓國,我也得去。家中之事,托付於你了。”
丁三應道:“戚爺放心。”
戚光拉緊韁繩,揚鞭喝叫一聲,駕車直奔南門而去。
“此人是奸細,陛下萬不可輕信!”
“哦?”魏惠王倒吸一口氣,目不轉睛地盯向龐涓,而後轉向陳軫。
“微臣查明,正是此人向齊王出謀劃策,才使齊王改變初衷、羞辱陛下的。”
魏惠王大是震驚:“真有此事?”
“千真萬確,陛下!”陳軫得了話語權,侃侃說道,“此人原為安邑無賴,為人兇狠,三年前殺死陛下曾經召見過的漁人和樵人,搶走陛下犒賞的三十金,不意被微臣護院發現,他又殺死微臣護院,逃之夭夭。數月之後,此人潛迴微臣府中,再次圖謀不軌,被微臣拿住送官,不料他從刑獄逃走,不知去向。微臣奉詔出使臨淄,返迴途中,親眼見他潛往齊境。徐州相王時,齊王態度大變,微臣起疑,使人趕赴臨淄,方才查明真相,正是此人當街攔下齊王車輦,被齊王帶至宮廷,密謀多時。齊王封他為上卿,被他謝絕。齊王後又賞他百金,他也不受。此後數日,此人一直待在齊王宮中,與齊王朝夕相處。齊王態度大變,必是受到此人蠱惑!”
陳軫一口氣講出這些,莫說是魏惠王,即使朱威、惠施等朝臣,也是驚得呆了,無數道目光如看奇人般射向龐涓。
“大膽狂徒!”魏惠王拍案喝道,“難怪寡人在徐州受辱!來人,拿下逆賊!”
眾衛士上前拿住龐涓,不由分說,將他五花大綁。
因有鬼穀子的偈語“遇羊而榮”,又有鬼穀裏的三年曆練,龐涓非但未顯驚惶之狀,反倒仰天長笑數聲。
“逆賊,”倒是魏惠王怔了,“你已死到臨頭,因何發笑?”
“龐涓在笑魏國。”龐涓朗聲應道,“朝無能臣,國無良將,小人當道,賢臣塞言,四麵受敵,存亡係於一線。龐涓前來相助,卻遭殺身之禍。如此國家,豈不可笑?”
“大膽狂徒,”陳軫厲聲喝道,“殺人越獄當是死罪;賣魏求榮、裏通外敵,當是滅門;咆哮朝廷,嘲笑陛下,當誅九族!”轉向魏惠王,拱手,“微臣奏請陛下,速將此賊推出午門,淩遲處死,以儆效尤!”
“準奏!”魏惠王擺手,“將逆賊龐涓推出午門,淩遲處死!”
龐涓又出一聲長笑,高聲叫道:“魏國上昏下昧,何能不亡啊!”
魏惠王愈加震怒,大聲喝道:“將此賊快推出去!”
眾衛士推動龐涓,眼看就要走出殿門,後麵傳來一個聲音:“慢!”
衛士停步。
惠施出列,徐徐奏道:“陛下,微臣有奏!”
魏惠王餘怒未消:“說吧!”
“陛下張榜求賢,龐涓揭榜應征,合情合理。如果陛下就此殺之,隻怕天下士人聞之心寒呐!”
“這——”魏惠王語塞了。
“陛下,按照大魏刑律,龐涓是否有罪,應由司徒府三堂會審,方能定奪。莫說是個揭榜士子,縱使蒼頭百姓,生死大事,淩遲酷刑,也不可據一麵之詞匆忙定之。”
惠施所言有理有據,不急不慌,眾臣無不點頭稱是。
“陛下,”陳軫急了,“龐涓集數罪於一身,實為十惡不赦之徒,依律當斬。如果放他,就是姑息養奸啊!”
“請問陳上卿,”惠施突然轉向陳軫,一反往日溫恭之色,義正詞嚴,“如果龐涓賣魏求榮,何以放著齊國的上卿之位不做?上卿出使齊國,得百金尚且欣然受之,龐涓身為普通士子,卻視百金如糞土,又作何解?齊軍屢戰屢勝,魏軍屢戰屢敗,龐涓如果真心賣魏,為何不去順勢助齊,反來逆勢揭榜退敵呢?”
陳軫麵紅耳赤:“你——”
“陳上卿,”惠施一字一頓,不依不饒,“國家有難,我等身為朝廷重臣,應替陛下分憂,萬不可嫉賢妒能,混淆視聽,誤國害民呐!”
惠施犀利的言辭如重錘一般一字一字敲打下來,陳軫隻覺得骨頭縫裏一陣冰涼,當下叩拜於地,泣道:“陛下,微臣——微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鑒啊!”
魏惠王似也看出中有蹊蹺,擺手道:“陳軫,你退下吧!”
陳軫再拜,泣道:“微臣告退。”
看到陳軫退出殿門,魏惠王轉向龐涓:“為龐子鬆綁!”
衛士鬆綁。
龐涓走上殿前,叩拜於地:“龐涓謝陛下不殺之恩!”
“龐子受驚了。”魏惠王放緩語氣,“大敵當前,龐子有何退敵良策,可否言於寡人呢?”
龐涓環視朝堂:“陛下可否屏退左右。”
“諸位愛卿,退朝!”
眾臣退朝。
魏惠王轉對惠施、朱威:“惠愛卿、朱愛卿留步。”引三人徑至禦花園附近的禦書房中。
惠王坐定,龐涓撲地跪下,叩道:“草民龐涓叩見陛下!”
“龐子請起。”魏惠王微微擺手,“此處再無外人了,惠相國、朱愛卿是寡人的左膀右臂,龐子有話,但講無妨。”
“謝陛下。”
龐涓起身,朝惠施深深一揖:“龐涓謝過相國大人。”
惠施還過一禮,問道:“請問龐子,你與上卿可有過節?”
“迴大人的話,”龐涓應道,“先父原是周室縫人,三年前,陳軫請先父為陛下縫製王服,先父以為不合禮製,堅拒不做,陳軫遂將先父囚於私牢,龐涓去救先父,不想中他埋伏,死戰得脫。在外浪跡數月之後,龐涓再次潛迴,欲救先父,陳軫以先父生命要挾,將涓擒住,然後又不守諾言,殺死先父,將涓送入大獄。龐涓無奈,隻好越獄潛逃,進山拜師學藝——”
龐涓一席話,聽得魏惠王目瞪口呆,許久,方才緩過神來:“難怪陳軫欲置龐子於死地,原有這個因由!”
“啟奏陛下,”朱威見時機已到,拱手奏道,“微臣也已查實,眠香樓滅門一案,實係陳軫所為,後又栽贓嫁禍於公孫衍,逼迫公孫衍逃至秦國。”
魏惠王怒從心起,將拳頭重重砸在幾上,咬牙喝道:“陳軫逆賊,寡人待他不薄,他卻屢害寡人,罪不容赦!朱愛卿,立即捉拿陳軫一家,押入死牢,抄沒全部資財!”
朱威領了旨意,安排抓捕陳軫去了。
魏惠王轉向龐涓,深揖一禮道:“寡人受奸人蒙蔽,差點誤殺忠良,請龐子寬恕。”
龐涓泣拜道:“陛下查辦奸賊,為龐涓洗雪殺父之仇,便是龐涓再生父母。自今日始,龐涓之軀永遠屬於陛下。隻要陛下一聲旨意,龐涓縱使撲湯蹈火,在所不惜!”
魏惠王起身,親手扶起他:“龐子有此忠心,寡人幸甚!魏國今已危在旦夕,龐子可有良謀?”
“危在旦夕?”龐涓重複一句,略頓一頓,做驚訝狀,“陛下何說此話?”
“唉,”魏惠王長歎一聲,輕輕搖頭,“龐子也都看到了,齊從東方來,秦從西方來,趙從北方來,韓從南方來,魏國四麵皆戰,寡人既無可戰之卒,更無禦軍之將,豈不是危在旦夕呀?”
“陛下過慮了。”龐涓拱手道,“就眼前局勢來說,魏國非但沒有危在旦夕,反而是適逢良機,可喜可賀呢!”
龐涓此言一出,即使惠施,心中也是一震,兩眼直直地望向龐涓。
魏惠王更被龐涓弄蒙了,急道:“什麽?寡人適逢良機,可喜可賀?”
“正是。”龐涓微微頷首,“昔年文侯之時,西有強秦,南有蠻楚,北有悍趙,東有勁齊,四鄰覬覦,形勢一如今日般岌岌可危。然而,文侯振臂一唿,樂羊舉槍而天下驚,吳起挺戟而諸侯懼,大魏曆世三代,開疆拓土,東征西戰,成就數十年霸業,天下莫不唯命是從。”
龐涓重提先君的赫赫功業,魏惠王聽得心情激動,轉而想到眼前的處境,卻又禁不住黯然神傷,搖頭歎道:“唉,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眼下強敵犯境,寡人——”連連搖頭,說不下去了。
龐涓朗聲道:“陛下,在草民眼中,並無強敵。”
魏惠王抬頭望著龐涓,口中不由自主地“哦”出一聲,兩眼不無疑惑地望向坐在左前側的惠施。惠施眼睛微閉,似乎沒有看到他的疑惑,也沒有聽見龐涓在說什麽。
龐涓端起擺放在幾前的一杯茶水,輕啜一口,抬頭望著惠王,侃侃說道:“在草民眼中,陛下所說的強敵,不過是一堆行屍走肉,不堪一擊耳。”
魏惠王聽見龐涓言語愈加托大,心中也愈加疑惑,再次“哦”出一聲,身子朝後微微一仰,眼睛也如惠施一樣微微閉上。
龐涓並不急於說話,端起茶杯,再次輕啜一口,細細品過,緩緩放下茶杯:“請陛下屏氣息神,聽草民一言。”
魏惠王的眼皮抬也不抬:“說吧。”
“草民以為,”龐涓侃侃說道,“眼下四鄰犯境,卻無一處可懼。趙、韓與魏同為三晉,唇亡齒寒之理,他們不會不知。此番出兵,無非是逼迫陛下放棄王號,斷無滅魏之念;秦人旨在打通東出之路,今得函穀、陰晉,於願已足,不會再有大舉。唯齊公不識時務,欺魏無人,視我為案上肥膩,欲一口吞之。陛下隻需擊潰田忌,其餘三國必不戰自退。”
“龐子所言甚是,可——”魏惠王抬眼望向龐涓,“如何擊潰田忌,正是寡人所愁之事。”
“草民敢問陛下,是想活擒田忌呢,還是要了他的腦袋?”
魏惠王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望著龐涓:“龐子——”
“陛下,”龐涓神態鄭重,“草民在等您的旨意呢?”
“這——當然是活擒了!”
“陛下若是信得過草民,草民定在一月之內將他綁縛殿前,聽憑陛下處置!”
魏惠王目瞪口呆,抬眼望望龐涓,又望望惠施。
惠施睜開眼睛,望向龐涓:“敢問龐子師從何人?”
“迴稟相國,”龐涓朗聲應道,“龐涓越獄之後,前往雲夢山修習兵法,得鬼穀先生親傳。”
惠施震驚:“可是雲夢山中的鬼穀子?”
“此人正是恩師。”
“陛下,”惠施轉對惠王,“據微臣所知,雲夢山鬼穀子堪稱天下第一奇人,文韜武略無所不通,龐子能夠拜他為師,必有大成。適才所說,或非戲言。”
“哈哈哈哈,”魏惠王大笑數聲,“田因齊虛上卿之位,未得龐子。寡人得之,實乃魏之大幸。請問龐子,若破齊人,你需多少兵馬?”
“三萬足矣!”
“這……”魏惠王驚道,“齊有大軍七萬,田忌更是名冠列國,龐子你——”
“軍無戲言!”
“好吧!大梁尚有守城精兵三萬,寡人全部予你!”
龐涓起身,三拜之後,緩緩說道:“草民謝陛下隆恩。隻是——”
“龐子有何要求,但說就是。”
“大梁守軍尚需守護陛下安全,草民不敢擅用。”
“唉,”魏惠王長歎一聲,“不瞞龐子,除此之外,寡人實在無兵可調了。”
“龍將軍那裏不是尚有雄兵數萬嗎?”
魏惠王連連搖頭:“龍將軍處隻有不到四萬人馬,且連戰皆敗,士氣低落,不堪大用了。”
龐涓微微一笑,拱手道:“草民懇請陛下,暫將龍將軍麾下兵馬調撥三萬,交予草民即可。”
“你是說——”魏惠王震驚,“就用龍將軍的敗兵?”
“在草民眼中,並無敗兵。”
“好。”魏惠王略一思索,對毗人道,“擬旨,封龐子為龍將軍帳前禦敵先鋒,準允統兵三萬。破敵之後,另行封賞。”
陳軫匆匆迴到府中,戚光已迎上來,正欲稟報龐涓之事,卻聽陳軫急急吩咐:“快,取幾箱金子來!”
戚光見主公一臉懼色,已知出事,再無多言,急急走進金庫,使人抬出幾箱金銀珠寶,套上兩輛駟馬軺車,放好墊腳凳,輕聲問道:“主公欲去何處?”
陳軫跳上車子:“先去韓國,快走!”
戚光略想一下,跳上裝金子的軺車,轉對候在一邊護送的丁三道:“主公出使韓國,我也得去。家中之事,托付於你了。”
丁三應道:“戚爺放心。”
戚光拉緊韁繩,揚鞭喝叫一聲,駕車直奔南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