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一會兒,樗裏疾走進,叩拜道:“啟稟君上,西戎進獻寶馬二十匹,義渠進獻寶馬三十匹,皆至馬場。”
惠文公一向愛馬,聞有寶馬來,不無驚喜道:“走,陪寡人看看去!”
二人興衝衝地走至宮門,惠文公停下步子,轉對內臣:“你去一趟驛館,請竹先生、賈先生也去一趟馬場。”
“臣領旨!”
惠文公等興師動眾地趕到馬場時,內臣已與竹遠、賈舍人等在那兒等候了。在大司馬的陪同下,一行幾人緩步走過排排馬廄。見有人來,這些戰馬無不蹬蹄噴鼻,興奮異常。
惠文公甚是滿意,指著它們笑對竹遠道:“竹先生,你看它們如何?”
竹遠拱手應道:“迴稟君上,匹匹都是良馬。”
惠文公似吃一驚:“難道沒有一匹堪稱寶馬的?”
“那就要看君上如何看待這個‘寶’字了。”
“請先生詳解!”
“君上若以駕車遊樂、騎射田獵為寶,則它們匹匹可稱寶馬。君上若以日行千裏、馳騁天下為寶,它們隻配稱為良馬。”
惠文公沉思有頃,朝竹遠深深一揖:“竹先生,說得好哇!不瞞先生,寡人請先生來此觀馬,等的就是先生這一句話。寡人新立,矢誌振作,可惜胯下馬力不濟,難以圖遠。寡人為求日行千裏之馬,夜不成寐。此番進山,請到二位先生,實乃寡人洪福。常言道,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今有二位伯樂在側,寡人複何憂哉!”
竹遠還禮道:“君上如此厚望,草民實不敢當!”
“竹先生不必客套。寡人求馬之心甚切,今召先生來,是想請教先生,寡人如何方能覓到千裏良駒?”
“求馬之途,無外乎兩條。一是勞師動眾,遍訪天下,二是修好馬廄,備足草場,使馬無拘束之感,有馳騁之所,坐等千裏馬上門。”
“竹先生之言甚是。您看這樣如何,寡人這就詔告天下,列國士子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赴秦一展抱負。凡來秦士子,寡人必虛位以待,量才聘用。寡人另將列國驛館辟出一部分,擴建為士子一條街,多設館驛,專門款待天下士子。”
“君上有此誠意,天下寶馬必接踵而至。”
“寡人所求,不是良馬,而是千裏馬。至於能否求得,就要仰仗二位的慧眼了。”
“君上求賢若渴,修長敢不效力?”
正在此時,一騎飛至,公子華翻身下馬,叩於地上:“微臣叩見君上!”
“愛卿平身。”
“謝君上!”公子華起身,欲言又止。
“說吧,這兒沒有外人。”
“稟報君上,魏使陳軫迴國去了。”
“陳軫?此人早該迴去了。”
“君上所言甚是,隻是陳軫此番迴去,走得卻是匆忙,似有急事。”
“哦?”惠文公怔了下,“知道所為何事嗎?”
公子華搖頭:“昨晚人定時分,有人交予陳軫一封密信。陳軫看過,當即叫人備車,星夜啟程走了。微臣在想,定是魏國發生大事,不然的話,陳軫不會如此急切。”
“樗裏愛卿,”惠文公思忖有頃,轉對樗裏疾道,“此番先君駕崩,寡人新立,魏王不計前嫌,特遣上大夫陳軫問聘,寡人甚為感懷。有來無往非禮也,愛卿可代寡人出使魏國,一是答謝魏王厚情,二是向魏王轉達寡人問候,就說寡人願與魏王盡釋前嫌,締結睦鄰盟約,互通關貿,惠澤兩國。”
“微臣遵旨!”
“樗裏愛卿,此行還有一個使命,你可知道?”
“勸說公孫衍前來秦國。”
惠文公連連搖頭:“勸字不妥,是請。記住,明請不行,暗請;軟請不行,硬請。總而言之,你隻能有一個結果——不可讓他待在魏國,為魏所用!”
“微臣遵旨!”
“還有,這個陳軫是個人物,若有機會的話,可以助他做魏國相國。”
樗裏疾似乎沒聽明白:“君上是說,助陳軫做魏國相國?”
“是的。”惠文公點下頭,轉對公子華,“小華,你也去,隨上大夫見見世麵。”
公子華拱手道:“臣弟遵旨!”
安邑城外的官道上,陳軫一行數輛馬車正在朝安邑疾馳。正行之間,車隊突然停頓,前麵一陣混亂。
陳軫從車中探出頭來,大聲責問:“怎麽迴事?”
隨行軍尉迴馬過來:“迴稟大人,幾輛牛車擋在前麵,不肯讓路。”
陳軫不無氣悶地跳下車子,跟著軍尉直走過去,果見幾輛牛車不緊不慢地卡在大道中間,將路堵得死死的。幾個軍卒已經走到最前麵一輛牛車上,扯住一頭黃牛。另一軍卒正與趕車的糾纏。陳軫放眼看去,那趕車的是個中年男子,四十多歲,瘦長個頭,書生氣十足,手中拿著一冊竹簡,顯然對那個糾纏他的兵士不屑一顧。
幾輛牛車既舊且破,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響。每輛車上套著一頭黃牛,走在最前麵的是頭老犍牛,脖子上掛著個鈴鐺,牛頭一擺,叮當作響。除第一輛車上的這位中年男子外,其他牛車上並無禦手。
軍尉走上前去,大聲嗬斥:“你是何人,竟然在此擋道?”
中年男子瞥他一眼,慢騰騰道:“你這人好生無理!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道,談何擋道?”
“咦,”軍尉來勁了,“好生無理的是你!你的牛車走在前麵,占住大道中間,不是擋道又是什麽?”
“謬矣,謬矣!”中年男子連連搖頭,“好生無理的是你!我的牛車在先,你的馬車在後。我的牛車走在前麵,你的馬車走在後麵。我的牛車在向前走,你的馬車也在向前走,為何能說我的牛車擋道了呢?”
軍尉被這個中年男子的這番話攪暈頭了,愣怔半天,方才轉過彎來,學著中年男子慢條斯理的樣子較起真來,晃著腦袋道:“你——這麽說吧,我們的馬車跑得快,你的牛車走得慢;走得慢的牛車擋在跑得快的馬車前麵,跑得快的馬車無法超越,走得慢的牛車就叫擋道,懂嗎你?”
“謬矣,謬矣!”中年男子連連晃動腦袋,大聲叫道,“飛鳥不動,飛矢不行,何況是牛車馬車?”
“什麽飛鳥不動?”軍尉火起了,“今兒老子偏就叫你動!來人,將他的牛車掀到路邊去!”
幾個士兵衝上前去,眼看就要朝路邊掀車,中年男子大叫起來:“什麽禮儀之邦?你們魏人簡直就是一群強盜!”
眼見眾人就要動手,陳軫重重咳嗽一聲,走到男子跟前,衝他們略略擺手。
眾兵士停住。
陳軫將中年漢子打量半晌,緩緩問道:“先生可是宋國的惠子?”
“子不敢當,”惠施也瞄他一眼,“在下正是宋人惠施。”
陳軫抱拳揖禮:“魏人陳軫多有冒犯!”
惠施坐在牛車上,抱拳還禮:“惠施見過上大夫。”
陳軫不無抱歉道:“在下因有急事欲迴安邑,下人趕路心切,驚擾了惠子車駕,望惠子海涵!”
“嗬嗬嗬,”惠施朗聲笑道,“聽上大夫口氣,是想走在惠施前麵嘍!”
陳軫再次揖禮:“有勞惠子相讓!”
“相讓不難,”惠施搖頭晃腦,“隻要上大夫與在下切磋幾個命題即可。”
“久聞惠子學富五車,善辯名實,在下早欲討教,隻是今日事急,您看——”
“嗬嗬嗬,”惠施腦袋又是一晃,笑出幾聲,“在下隻聽說過心急,不曾聽說過事急。上大夫大人,好事不從忙中起喲!”
陳軫怔了下,隻得硬起頭皮:“惠子有何命題,在下討教。”
“惠施以為,”惠施搖頭晃腦,“天與地同尊同卑,山與澤同高同低。”
“這……”陳軫思索半晌,“於理不合呀!”
“惠施以為,物方生方死,馬生卵,雞長三足。”
陳軫撓頭,口中自言自語:“物方生方死,馬生卵,雞長三足。”
“惠施以為——”
“什麽亂七八糟的,”惠施尚未說完,陳軫早已火冒三丈,變過臉色,大聲嗬斥,“簡直是個瘋子!”轉對軍尉,“來人,把他的破車掀到一邊去!”
話音落處,陳軫怒氣衝衝地走向自己的軺車,鑽入車裏。
眾兵士不由分說,將惠施的幾輛牛車連拉帶拖,強行拖到路邊,騰出道路,大隊車馬急馳而過。
“陳軫,”惠施站在路邊,望著遠去的塵土,嘴角現出一絲冷蔑,搖頭道,“隻怕你欲速不達!”彎腰撿起幾捆掉落於地的書簡,再次搖頭,“就憑你這點才氣,又是這般惶急,安能成就大事?”
陳軫甩掉惠施,風塵仆仆地駛入安邑,急急匆匆地趕迴府中。
聽到車馬聲響,戚光小跑迎出,叩道:“主公,可把您盼迴來了!”
陳軫急問:“怎麽迴事?”
戚光起身,在他耳邊低語一陣。
“真的?”陳軫又驚又喜。
“千真萬確!”戚光不無興奮道,“是安國君親口說的!安國君說,陛下征詢相國人選,安國君趁機舉薦主公,陛下吐出金口,‘陳愛卿倒是一個人選!’小人估摸,這一次,主公是十拿九穩了!”
“快備厚禮,去安國君府!”
陳軫顧不上旅途勞頓,與戚光徑投安國君府。
聽聞上大夫光臨,公子卬的家宰匆忙迎出,看到戚光正在指揮幾個下人扛抬禮箱,笑眯眯地朝陳軫揖一大禮,眼角瞥向箱子:“上大夫,此是何物?”
陳軫還過一揖,笑道:“這是在下從秦國帶迴來的一點土產,特意孝敬安國君。”
家宰再次揖過:“上大夫處處想著我家主公,真是難得!”伸手禮讓,“上大夫,請!”
二人走進客廳,家宰安頓陳軫坐了,拿出來茶具,親自沏過茶,擺於幾上。
陳軫抬眼問道:“安國君不在府中?”
“迴上大夫的話,主公陪陛下釣魚去了。”
“釣魚?幾時去的?”
“怕有兩個時辰了。上大夫若有急事,可到翠山尋他。”
“不急,不急,”陳軫略怔一下,嗬嗬笑道,“在下隻在此處恭候就是。聽說家老棋藝高超,在下能否討教一局?”
“嗬嗬嗬,”家宰亦以一笑作陪,“上大夫既有雅興,在下敢不從命?”從幾案下麵摸出棋具,將裝有黑子的木盒遞予陳軫,“上大夫,請!”
翠山位於安邑北郊,說是山,實為一連串的丘壑,最高處不過幾十丈。一條不知名的小溪從中穿過,流過安邑城東,東拐後流入大清河,在孟津附近匯進河水。此處樹木茂密,鳥獸甚多,早在文侯時期,就被辟為宮用獵苑。
翠山之中有個小石潭,約十數丈見方,深不可測,潭水清澈,成碧綠色。潭中魚蝦頗多,是禦用釣場。繞潭修有許多涼亭,專供君上、公子等達官貴人垂釣之用。
這日午時,魏惠王、公子卬、朱威三人各持釣竿,埋頭垂釣。朱威的浮漂動也不動,魏惠王、公子卬的浮漂卻在不停抖動。
公子卬心頭大喜,連連起鉤,鉤上的卻是一條又一條寸長小魚。魏惠王眼中雖饞,卻遲遲沒有起鉤。
公子卬急道:“父王,已經咬上了,快點起鉤!”
魏惠王白他一眼,不為所動。公子卬扭頭再看朱威的浮漂,也在擺動,叫道:“朱司徒,你的也咬鉤了!”
朱威應道:“迴公子,不過一條小魚而已。”
公子卬聽得刺耳,臉色一沉,將安好魚餌的鉤子狠狠甩入水中。
惠文公一向愛馬,聞有寶馬來,不無驚喜道:“走,陪寡人看看去!”
二人興衝衝地走至宮門,惠文公停下步子,轉對內臣:“你去一趟驛館,請竹先生、賈先生也去一趟馬場。”
“臣領旨!”
惠文公等興師動眾地趕到馬場時,內臣已與竹遠、賈舍人等在那兒等候了。在大司馬的陪同下,一行幾人緩步走過排排馬廄。見有人來,這些戰馬無不蹬蹄噴鼻,興奮異常。
惠文公甚是滿意,指著它們笑對竹遠道:“竹先生,你看它們如何?”
竹遠拱手應道:“迴稟君上,匹匹都是良馬。”
惠文公似吃一驚:“難道沒有一匹堪稱寶馬的?”
“那就要看君上如何看待這個‘寶’字了。”
“請先生詳解!”
“君上若以駕車遊樂、騎射田獵為寶,則它們匹匹可稱寶馬。君上若以日行千裏、馳騁天下為寶,它們隻配稱為良馬。”
惠文公沉思有頃,朝竹遠深深一揖:“竹先生,說得好哇!不瞞先生,寡人請先生來此觀馬,等的就是先生這一句話。寡人新立,矢誌振作,可惜胯下馬力不濟,難以圖遠。寡人為求日行千裏之馬,夜不成寐。此番進山,請到二位先生,實乃寡人洪福。常言道,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今有二位伯樂在側,寡人複何憂哉!”
竹遠還禮道:“君上如此厚望,草民實不敢當!”
“竹先生不必客套。寡人求馬之心甚切,今召先生來,是想請教先生,寡人如何方能覓到千裏良駒?”
“求馬之途,無外乎兩條。一是勞師動眾,遍訪天下,二是修好馬廄,備足草場,使馬無拘束之感,有馳騁之所,坐等千裏馬上門。”
“竹先生之言甚是。您看這樣如何,寡人這就詔告天下,列國士子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赴秦一展抱負。凡來秦士子,寡人必虛位以待,量才聘用。寡人另將列國驛館辟出一部分,擴建為士子一條街,多設館驛,專門款待天下士子。”
“君上有此誠意,天下寶馬必接踵而至。”
“寡人所求,不是良馬,而是千裏馬。至於能否求得,就要仰仗二位的慧眼了。”
“君上求賢若渴,修長敢不效力?”
正在此時,一騎飛至,公子華翻身下馬,叩於地上:“微臣叩見君上!”
“愛卿平身。”
“謝君上!”公子華起身,欲言又止。
“說吧,這兒沒有外人。”
“稟報君上,魏使陳軫迴國去了。”
“陳軫?此人早該迴去了。”
“君上所言甚是,隻是陳軫此番迴去,走得卻是匆忙,似有急事。”
“哦?”惠文公怔了下,“知道所為何事嗎?”
公子華搖頭:“昨晚人定時分,有人交予陳軫一封密信。陳軫看過,當即叫人備車,星夜啟程走了。微臣在想,定是魏國發生大事,不然的話,陳軫不會如此急切。”
“樗裏愛卿,”惠文公思忖有頃,轉對樗裏疾道,“此番先君駕崩,寡人新立,魏王不計前嫌,特遣上大夫陳軫問聘,寡人甚為感懷。有來無往非禮也,愛卿可代寡人出使魏國,一是答謝魏王厚情,二是向魏王轉達寡人問候,就說寡人願與魏王盡釋前嫌,締結睦鄰盟約,互通關貿,惠澤兩國。”
“微臣遵旨!”
“樗裏愛卿,此行還有一個使命,你可知道?”
“勸說公孫衍前來秦國。”
惠文公連連搖頭:“勸字不妥,是請。記住,明請不行,暗請;軟請不行,硬請。總而言之,你隻能有一個結果——不可讓他待在魏國,為魏所用!”
“微臣遵旨!”
“還有,這個陳軫是個人物,若有機會的話,可以助他做魏國相國。”
樗裏疾似乎沒聽明白:“君上是說,助陳軫做魏國相國?”
“是的。”惠文公點下頭,轉對公子華,“小華,你也去,隨上大夫見見世麵。”
公子華拱手道:“臣弟遵旨!”
安邑城外的官道上,陳軫一行數輛馬車正在朝安邑疾馳。正行之間,車隊突然停頓,前麵一陣混亂。
陳軫從車中探出頭來,大聲責問:“怎麽迴事?”
隨行軍尉迴馬過來:“迴稟大人,幾輛牛車擋在前麵,不肯讓路。”
陳軫不無氣悶地跳下車子,跟著軍尉直走過去,果見幾輛牛車不緊不慢地卡在大道中間,將路堵得死死的。幾個軍卒已經走到最前麵一輛牛車上,扯住一頭黃牛。另一軍卒正與趕車的糾纏。陳軫放眼看去,那趕車的是個中年男子,四十多歲,瘦長個頭,書生氣十足,手中拿著一冊竹簡,顯然對那個糾纏他的兵士不屑一顧。
幾輛牛車既舊且破,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響。每輛車上套著一頭黃牛,走在最前麵的是頭老犍牛,脖子上掛著個鈴鐺,牛頭一擺,叮當作響。除第一輛車上的這位中年男子外,其他牛車上並無禦手。
軍尉走上前去,大聲嗬斥:“你是何人,竟然在此擋道?”
中年男子瞥他一眼,慢騰騰道:“你這人好生無理!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道,談何擋道?”
“咦,”軍尉來勁了,“好生無理的是你!你的牛車走在前麵,占住大道中間,不是擋道又是什麽?”
“謬矣,謬矣!”中年男子連連搖頭,“好生無理的是你!我的牛車在先,你的馬車在後。我的牛車走在前麵,你的馬車走在後麵。我的牛車在向前走,你的馬車也在向前走,為何能說我的牛車擋道了呢?”
軍尉被這個中年男子的這番話攪暈頭了,愣怔半天,方才轉過彎來,學著中年男子慢條斯理的樣子較起真來,晃著腦袋道:“你——這麽說吧,我們的馬車跑得快,你的牛車走得慢;走得慢的牛車擋在跑得快的馬車前麵,跑得快的馬車無法超越,走得慢的牛車就叫擋道,懂嗎你?”
“謬矣,謬矣!”中年男子連連晃動腦袋,大聲叫道,“飛鳥不動,飛矢不行,何況是牛車馬車?”
“什麽飛鳥不動?”軍尉火起了,“今兒老子偏就叫你動!來人,將他的牛車掀到路邊去!”
幾個士兵衝上前去,眼看就要朝路邊掀車,中年男子大叫起來:“什麽禮儀之邦?你們魏人簡直就是一群強盜!”
眼見眾人就要動手,陳軫重重咳嗽一聲,走到男子跟前,衝他們略略擺手。
眾兵士停住。
陳軫將中年漢子打量半晌,緩緩問道:“先生可是宋國的惠子?”
“子不敢當,”惠施也瞄他一眼,“在下正是宋人惠施。”
陳軫抱拳揖禮:“魏人陳軫多有冒犯!”
惠施坐在牛車上,抱拳還禮:“惠施見過上大夫。”
陳軫不無抱歉道:“在下因有急事欲迴安邑,下人趕路心切,驚擾了惠子車駕,望惠子海涵!”
“嗬嗬嗬,”惠施朗聲笑道,“聽上大夫口氣,是想走在惠施前麵嘍!”
陳軫再次揖禮:“有勞惠子相讓!”
“相讓不難,”惠施搖頭晃腦,“隻要上大夫與在下切磋幾個命題即可。”
“久聞惠子學富五車,善辯名實,在下早欲討教,隻是今日事急,您看——”
“嗬嗬嗬,”惠施腦袋又是一晃,笑出幾聲,“在下隻聽說過心急,不曾聽說過事急。上大夫大人,好事不從忙中起喲!”
陳軫怔了下,隻得硬起頭皮:“惠子有何命題,在下討教。”
“惠施以為,”惠施搖頭晃腦,“天與地同尊同卑,山與澤同高同低。”
“這……”陳軫思索半晌,“於理不合呀!”
“惠施以為,物方生方死,馬生卵,雞長三足。”
陳軫撓頭,口中自言自語:“物方生方死,馬生卵,雞長三足。”
“惠施以為——”
“什麽亂七八糟的,”惠施尚未說完,陳軫早已火冒三丈,變過臉色,大聲嗬斥,“簡直是個瘋子!”轉對軍尉,“來人,把他的破車掀到一邊去!”
話音落處,陳軫怒氣衝衝地走向自己的軺車,鑽入車裏。
眾兵士不由分說,將惠施的幾輛牛車連拉帶拖,強行拖到路邊,騰出道路,大隊車馬急馳而過。
“陳軫,”惠施站在路邊,望著遠去的塵土,嘴角現出一絲冷蔑,搖頭道,“隻怕你欲速不達!”彎腰撿起幾捆掉落於地的書簡,再次搖頭,“就憑你這點才氣,又是這般惶急,安能成就大事?”
陳軫甩掉惠施,風塵仆仆地駛入安邑,急急匆匆地趕迴府中。
聽到車馬聲響,戚光小跑迎出,叩道:“主公,可把您盼迴來了!”
陳軫急問:“怎麽迴事?”
戚光起身,在他耳邊低語一陣。
“真的?”陳軫又驚又喜。
“千真萬確!”戚光不無興奮道,“是安國君親口說的!安國君說,陛下征詢相國人選,安國君趁機舉薦主公,陛下吐出金口,‘陳愛卿倒是一個人選!’小人估摸,這一次,主公是十拿九穩了!”
“快備厚禮,去安國君府!”
陳軫顧不上旅途勞頓,與戚光徑投安國君府。
聽聞上大夫光臨,公子卬的家宰匆忙迎出,看到戚光正在指揮幾個下人扛抬禮箱,笑眯眯地朝陳軫揖一大禮,眼角瞥向箱子:“上大夫,此是何物?”
陳軫還過一揖,笑道:“這是在下從秦國帶迴來的一點土產,特意孝敬安國君。”
家宰再次揖過:“上大夫處處想著我家主公,真是難得!”伸手禮讓,“上大夫,請!”
二人走進客廳,家宰安頓陳軫坐了,拿出來茶具,親自沏過茶,擺於幾上。
陳軫抬眼問道:“安國君不在府中?”
“迴上大夫的話,主公陪陛下釣魚去了。”
“釣魚?幾時去的?”
“怕有兩個時辰了。上大夫若有急事,可到翠山尋他。”
“不急,不急,”陳軫略怔一下,嗬嗬笑道,“在下隻在此處恭候就是。聽說家老棋藝高超,在下能否討教一局?”
“嗬嗬嗬,”家宰亦以一笑作陪,“上大夫既有雅興,在下敢不從命?”從幾案下麵摸出棋具,將裝有黑子的木盒遞予陳軫,“上大夫,請!”
翠山位於安邑北郊,說是山,實為一連串的丘壑,最高處不過幾十丈。一條不知名的小溪從中穿過,流過安邑城東,東拐後流入大清河,在孟津附近匯進河水。此處樹木茂密,鳥獸甚多,早在文侯時期,就被辟為宮用獵苑。
翠山之中有個小石潭,約十數丈見方,深不可測,潭水清澈,成碧綠色。潭中魚蝦頗多,是禦用釣場。繞潭修有許多涼亭,專供君上、公子等達官貴人垂釣之用。
這日午時,魏惠王、公子卬、朱威三人各持釣竿,埋頭垂釣。朱威的浮漂動也不動,魏惠王、公子卬的浮漂卻在不停抖動。
公子卬心頭大喜,連連起鉤,鉤上的卻是一條又一條寸長小魚。魏惠王眼中雖饞,卻遲遲沒有起鉤。
公子卬急道:“父王,已經咬上了,快點起鉤!”
魏惠王白他一眼,不為所動。公子卬扭頭再看朱威的浮漂,也在擺動,叫道:“朱司徒,你的也咬鉤了!”
朱威應道:“迴公子,不過一條小魚而已。”
公子卬聽得刺耳,臉色一沉,將安好魚餌的鉤子狠狠甩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