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猴子呀!”童子以長者的口吻教訓道,“智者善假於物。你們臨行之際,師兄已經告訴你們,此穀居住一種獼猴,甚是愛吃此桃。此桃成熟時節,獼猴往往會於淩晨時分結夥緣藤而下,跳到鬆樹上麵,在那兒吃桃。獼猴愛鬧,往往是一邊吃桃,一邊摘桃打鬧。你們若是心平氣靜,善於觀察,必能覺察此事,屆時隻需候在下麵,不費吹灰之力,伸手接住那些猴子扔下的鮮桃,就可品嚐仙果了!”
童子這麽一講,四人完全心服了。
龐涓朗聲說道:“請師兄轉告先生,我們這就去取桃子!”
“這就不必了。”童子白他一眼,“先生口味甚是特別,一年之中,崖上之桃唯有前兩日好吃,你們再去,已過時日了!”
“那——”龐涓怔道,“先生總該吃點什麽吧?”
“先生新采一品茶葉,需用猴望尖的甘泉水衝飲。先生說了,你們四人若有願心,可去各汲一桶甘泉之水,供先生衝茶!”
四人皆是振奮。
龐涓急問:“請問師兄,猴望尖在哪兒?”
童子指著不遠處一個高聳入雲的山尖:“就是那個山尖尖,你們可認準了,莫要跑錯地方。在山尖西側,離尖頂數丈處有一孤鬆,鬆旁有一山泉,先生要的就是那道泉裏的水!”
半個時辰之後,四人各自背了盛水的木桶離開鬼穀,望著猴望尖尋路而去。
那個山尖看著不遠,走起來卻是費時。四人沿穀底一條小徑繞來轉去,直走大半日,方才到達山腳。
四人抬頭望去,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猴望尖就如一樁孤柱拔地而起,聳入雲際。眼前除去懸岩峭壁之外,竟無一處可攀。
張儀咂咂舌頭:“乖乖,莫說是人,縱使猴子,怕也難攀上去!”
龐涓哂道:“廢話,要不然,怎能叫它猴望尖呢?”
張儀未去睬他,兩眼隻是眨也不眨地盯在靠近山頂上的那株孤鬆上。四人站在西南側,剛好望了個真切。由於距離太遠,孤鬆就如附在山壁上,小得他們似乎可伸出雙手,將它一把攬起。
龐涓看看石壁,長歎一聲:“唉,什麽泉水衝茶?先生分明是在故意刁難!”
張儀瞥他一眼,慢悠悠說道:“誰要不敢上去,原程返迴就是,莫要在此丟人現眼!”
龐涓冷笑一聲:“哼,誰在丟人現眼,現在說了不算!”扯一把孫賓,“孫兄,探路去!”
孫賓被龐涓扯上胳膊,見無法得脫,隻好迴望張儀、蘇秦一眼,抱歉地說:“兩位仁兄,我們先行一步,若是尋到路徑,就喊你們。”
張儀嗬嗬笑道:“不用了,孫兄。我們誰先找到路徑,這還吃不準呢。”
孫賓、龐涓繞山腳一直轉到北側,竟是找不到任何可行之路。二人正沮喪,龐涓眼睛一亮,看到前麵不遠處,一個采藥人正在忙活。二人急追幾步,見過禮,向他打探上山之路。采藥人指著前麵一條不起眼的山溝道:“沿著那條山溝,即可攀至山頂。”
龐涓旋即問道:“可有其他路途?”
采藥人搖頭道:“此山並無他路,即使此路,也隻有我們采藥人知道。你們問到在下,算是問對人了。”
二人謝過,沿山溝攀緣而上。兩個時辰後,二人終於攀至峰巔。
站在峰巔之上,孫賓、龐涓極目遠眺,景色果然壯美。孫賓、龐涓顧不上欣賞美景,趕忙定了方位,走向西側一棵鬆樹旁,尋找童子所說的那棵孤鬆。他們走到鬆樹邊,拉住鬆枝,朝下望去。
這一望,二人無不吃驚。此處懸崖萬丈,下麵唯有深淵,並無任何孤鬆。
龐涓急了,環顧四周,走至西南側一處突起的巨石邊,選了角度朝北望去,這才看到那棵孤鬆竟然就在孫賓腳下。原來那兒是處山窩,鬆樹深嵌於崖壁上麵,站在崖頂,自是看它不到。
龐涓返身走到孫賓那兒,伏石傾聽,果然聽到崖下傳來汩汩水聲,興奮地說:“是泉水!孫兄,你在這兒候著,我下去汲水!”
龐涓說著,打開他在上山時砍下的兩段葛藤,挽出死結,接在一處,一端拴在身邊鬆樹的樹幹上,另一端係在腰上,兩手攀了葛藤,一點點地沿崖壁出溜下去。
不一會兒,龐涓就已落到鬆樹上,站穩腳跟,解下腰間葛藤,朝上叫道:“孫兄,就是這道泉了,你拉葛藤上去,放水桶下來!”
孫賓拉上葛藤,係上水桶,穩穩地放下。龐涓接滿一桶,大聲叫道:“孫兄,接滿了,快提!”
孫賓提上,放下另一隻水桶,再提上來,再把葛藤放下。沒過多久,龐涓攀著葛藤,在孫賓的幫助下爬上山頂。
龐涓擦把汗水,從懷中掏出兩塊羊皮蒙在桶口,將葛條斬下一段,撕作兩半,將羊皮牢牢縛在桶沿上。
龐涓做這一切時有條不紊,看得孫賓不無歎服,由衷讚道:“賢弟真是有心之人,連這等細處,也都想到了!”
龐涓嗬嗬一笑:“這等小事,不值一提呢!”沿山巔兜一圈,朝下四望一陣,轉頭笑了,“孫兄,那兩位仁兄不知轉悠到哪兒去了,連個影子也未見到呢!”
孫賓應道:“方才采藥人說,除去此路,猴望尖無處可攀。我們喊上一喊,讓他們也沿此溝上來。”
“孫兄不可,”龐涓搖頭道,“他姓張的不是能耐大嗎,何不讓他慢慢尋去?”目光落在兩根葛藤上,眼珠兒一轉,急走過去,將兩根葛藤盤起來,徑直走到崖邊,用力甩出。
孫賓急叫:“龐兄——”
聽到葛藤翻滾而下的聲音,龐涓拍拍兩手,朝崖下啐出一口:“哼,姓張的,我讓你爭!就算你小子有能耐上來,沒有此藤,看你如何取水?”
半山腰中,蘇秦、張儀終於尋到一處可以攀援的地方,沿絕壁一點點攀爬。不料山勢越攀越陡,莫說是大樹,攀到後來,竟是連可以借力的灌木也越來越少了。蘇秦、張儀手足並用,眼珠子四轉,到處尋找可以落腳插手之處。
張儀看看日頭:“蘇兄,已到後半晌了,隻怕攀不到山頂,天就黑下來!”
蘇秦抬頭望去,激動地叫道:“看,就是那棵鬆樹!”
張儀也望上去,果然看到那棵孤鬆。鬆樹大多了,如一張大傘懸在頭頂數十丈處。兩人信心陡增,繼續攀去。然而,僅攀數丈,他們就被一塊絕壁擋住去路。
絕壁高約數丈,莫說樹木,連一根小草也未長出。
張儀環顧左右,竟無一處可以落腳,歎道:“唉,蘇兄,我們這是走到絕處了!”
蘇秦左看右看,眉頭皺成一個疙瘩。
二人正惶惑,忽聽頭頂“啪”地一響,一物從天而降,在他們頭頂的石崖上略彈一彈,掠過近旁一棵鬆樹的樹梢,竟自滾下山去。
張儀看得清楚,急道:“是藤條!想是龐涓那廝已到山頂了!”
蘇秦點頭。
張儀急了,眼珠四下裏亂轉,猛地指著左側的石壁:“蘇兄,快看!”
蘇秦望去,竟見一道細細的水流正沿石壁涓涓而下。因為流得太緩,竟連一絲兒水聲也未發出。張儀挪過去,掬一口喝過,咂咂嘴道:“甘泉哪,蘇兄!來,你也嚐一口!”
蘇秦也掬一口,喜道:“此水甚甜,是甘泉!”
張儀眉頭一動,從背上取下木桶,放到泉水處。
蘇秦陡然明白張儀之意,搖頭道:“這——這如何能成?”
“有何不成?”張儀指著泉水道,“蘇兄你看,眼下我們就在鬆樹的正下方,此水必是從那道甘泉裏直接淌下來的。山是一座山,石是一塊石,泉是一道泉,無非是上下差了這麽一點,先生縱然是個神仙,想他也未必辨得出來。”
“可這兒畢竟不是山頂。前麵桃子之事已讓先生失望,賢弟萬不可造次!”
“蘇兄不必呆板,先生欲喝甘泉水,我們這裏汲的正是甘泉水。再說,我們這不是也被逼上絕路了嗎?前無去路,退迴去也是遲了。若是兩手空空地迴去,別的不說,單是龐涓那廝,還不得由著他取笑?”
蘇秦仍舊搖頭。
張儀急道:“蘇兄不必固執,此番不比前番,先生必然識不出來。”
“賢弟為何如此肯定?”
“絕壁上的野桃,先生不嚐即知是假的,因那絕壁無人能上,而我們偏又摘迴四大袋子,即使猴子,也不可能扔下那麽多。依先生智慧,還能斷不出來?此番卻是不同,龐涓那廝已在山頂,說明人可攀到山頂。能到山頂,自可汲到泉水。既然泉水可以汲到,先生就須親口品嚐才能辨出真假。同一道水,上下就差這麽一點,先生真能品嚐出來,張儀我就——真正服了!”
蘇秦聽他說得有理,思忖有頃,真也沒有其他辦法,隻好點頭允了。兩人汲滿兩桶,各自背上,小心翼翼地按原路返迴。走至穀底,天色已近黃昏。二人正在急步趕路,張儀忽地頓住步子。
蘇秦怔道:“賢弟,天就要黑了,得快點趕路才是。”
“不不不,”張儀嗬嗬笑道,“我們得等一等那個姓龐的!”
蘇秦怔了下,無法相信此話竟從張儀口中說出,不無詫異地望著他。
“是這樣,”張儀解釋道,“我們得封住那廝的臭嘴,免得他迴去聒噪。”
不消一時,二人果然望到龐涓、孫賓大步流星地沿穀底小路急走過來。張儀迎上幾步,朗聲叫道:“孫兄,龐兄,總算候到你們了!”
龐涓驚道:“候到我們?”
“是啊。這麽晚尚未見到兩位,蘇兄擔心你們有個三長兩短的,定要在此守候,不然的話,這陣兒我們怕是早到鬼穀了。”
孫賓忙朝蘇秦、張儀打一揖道:“謝兩位仁兄了。”
龐涓急不可待地走到蘇秦、張儀跟前,朝他們的水桶各看一眼,吃一驚道:“你——你們汲到水了?”
“當然汲到了!”張儀嗬嗬笑道,“怎麽,你們折騰這麽久,難道還沒汲到?”
龐涓大睜兩眼,不可置信地問:“你們所汲,可是甘泉之水?”
“廢話!”張儀白他一眼,“不是甘泉之水,要它做啥?怎麽,你們汲的不是甘泉之水?”
龐涓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撓著頭皮道:“怪了,你們沒有走到山頂,如何汲到的?”
“嗬嗬嗬,”張儀連笑數下,“龐兄說到這個,倒是奇巧哩。在下和蘇兄望著那棵孤鬆,攀呀爬呀。眼看就要攀到鬆樹下麵,卻被一塊絕壁擋住去路。我們四顧無路,正感絕望,忽見一條藤條從天而降。想是我們的誠意感動上蒼了,那藤條‘啪’的一聲,竟然掛在絕壁上,一端牢牢地卡入石縫,另一端不偏不倚,剛好吊在我們頭頂。我二人一看,真是喜從天降哪,二話不說,攀了藤條,三幾下就上去了。你說巧吧,龐仁兄?”
龐涓目瞪口呆,好半天,方才苦笑一聲:“嘿,是巧了!”
迴到鬼穀時已是人定。
童子聽到聲響,迎出來,讓他們將水放入草堂,到草地上吃飯。
依舊是玉蟬兒燒的粟米糊。四人各喝數碗,下溪衝去身上汗臭,迴到榻上倒頭就睡。許是太累了,四人一覺睡去,醒來時已是日出東山,童子早已候在門外。
蘇秦第一個走出草舍,見到童子,趕忙揖禮:“師兄早!”
童子還過一禮,對蘇秦道:“蘇士子,待他們起來,都到草堂裏去,師兄有話說!”言訖,轉身徑去草堂。
蘇秦急急拐進張儀房中,見他也已起床,遂將童子之言說了,不安地吟道:“不會是水的事吧?”
張儀也是心中打鼓,沉思有頃,問道:“你沒露什麽話吧?”
蘇秦搖頭。
“沒露就好。我們一口咬定是甘泉之水,看師父有何話說?”
蘇秦、張儀叫上孫賓、龐涓,四人整過衣冠,下溪洗過臉,畢恭畢敬地走進草堂。童子盤腿端坐於鬼穀子的席位,麵前依次擺放四桶泉水。玉蟬兒坐在草堂一側,手捧竹簡,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
看到四隻水桶,四人已知端底。龐涓打迴來的是真泉水,底氣甚足,竟自走上前去,揖道:“龐涓見過師兄。”
童子掃他一眼,咳嗽一聲:“四位師弟聽好,師兄我代先生問話!”
龐涓一怔,見蘇秦、張儀、孫賓俱已跪下參拜,也忙跪下。四人行過參拜先生的大禮,童子學了鬼穀子的語氣:“起來吧!”
四人謝過,起身候於一側。
童子指著僅有五成滿的兩隻水桶道:“這兩桶是何人所汲?”
張儀、蘇秦心頭俱是一震。張儀擔心蘇秦實話實說,搶先答道:“迴師兄的話,是在下和蘇兄汲迴來的!”
童子冷冷責道:“我代先生問話,何來師兄?”
張儀趕忙改口:“是是是,迴先生的話,是弟子張儀和蘇秦汲迴來的。”
童子再問:“你二人所汲,可是甘泉之水?”
張儀毫不遲疑,一口咬定:“迴稟先生,我二人所汲,正是甘泉之水!”
童子將頭轉向蘇秦:“蘇士子,你說呢?”
蘇秦略略遲疑一下,抬眼望一眼張儀,見他直使眼色,隻好囁嚅道:“是甘泉之水,先生——”
童子這麽一講,四人完全心服了。
龐涓朗聲說道:“請師兄轉告先生,我們這就去取桃子!”
“這就不必了。”童子白他一眼,“先生口味甚是特別,一年之中,崖上之桃唯有前兩日好吃,你們再去,已過時日了!”
“那——”龐涓怔道,“先生總該吃點什麽吧?”
“先生新采一品茶葉,需用猴望尖的甘泉水衝飲。先生說了,你們四人若有願心,可去各汲一桶甘泉之水,供先生衝茶!”
四人皆是振奮。
龐涓急問:“請問師兄,猴望尖在哪兒?”
童子指著不遠處一個高聳入雲的山尖:“就是那個山尖尖,你們可認準了,莫要跑錯地方。在山尖西側,離尖頂數丈處有一孤鬆,鬆旁有一山泉,先生要的就是那道泉裏的水!”
半個時辰之後,四人各自背了盛水的木桶離開鬼穀,望著猴望尖尋路而去。
那個山尖看著不遠,走起來卻是費時。四人沿穀底一條小徑繞來轉去,直走大半日,方才到達山腳。
四人抬頭望去,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猴望尖就如一樁孤柱拔地而起,聳入雲際。眼前除去懸岩峭壁之外,竟無一處可攀。
張儀咂咂舌頭:“乖乖,莫說是人,縱使猴子,怕也難攀上去!”
龐涓哂道:“廢話,要不然,怎能叫它猴望尖呢?”
張儀未去睬他,兩眼隻是眨也不眨地盯在靠近山頂上的那株孤鬆上。四人站在西南側,剛好望了個真切。由於距離太遠,孤鬆就如附在山壁上,小得他們似乎可伸出雙手,將它一把攬起。
龐涓看看石壁,長歎一聲:“唉,什麽泉水衝茶?先生分明是在故意刁難!”
張儀瞥他一眼,慢悠悠說道:“誰要不敢上去,原程返迴就是,莫要在此丟人現眼!”
龐涓冷笑一聲:“哼,誰在丟人現眼,現在說了不算!”扯一把孫賓,“孫兄,探路去!”
孫賓被龐涓扯上胳膊,見無法得脫,隻好迴望張儀、蘇秦一眼,抱歉地說:“兩位仁兄,我們先行一步,若是尋到路徑,就喊你們。”
張儀嗬嗬笑道:“不用了,孫兄。我們誰先找到路徑,這還吃不準呢。”
孫賓、龐涓繞山腳一直轉到北側,竟是找不到任何可行之路。二人正沮喪,龐涓眼睛一亮,看到前麵不遠處,一個采藥人正在忙活。二人急追幾步,見過禮,向他打探上山之路。采藥人指著前麵一條不起眼的山溝道:“沿著那條山溝,即可攀至山頂。”
龐涓旋即問道:“可有其他路途?”
采藥人搖頭道:“此山並無他路,即使此路,也隻有我們采藥人知道。你們問到在下,算是問對人了。”
二人謝過,沿山溝攀緣而上。兩個時辰後,二人終於攀至峰巔。
站在峰巔之上,孫賓、龐涓極目遠眺,景色果然壯美。孫賓、龐涓顧不上欣賞美景,趕忙定了方位,走向西側一棵鬆樹旁,尋找童子所說的那棵孤鬆。他們走到鬆樹邊,拉住鬆枝,朝下望去。
這一望,二人無不吃驚。此處懸崖萬丈,下麵唯有深淵,並無任何孤鬆。
龐涓急了,環顧四周,走至西南側一處突起的巨石邊,選了角度朝北望去,這才看到那棵孤鬆竟然就在孫賓腳下。原來那兒是處山窩,鬆樹深嵌於崖壁上麵,站在崖頂,自是看它不到。
龐涓返身走到孫賓那兒,伏石傾聽,果然聽到崖下傳來汩汩水聲,興奮地說:“是泉水!孫兄,你在這兒候著,我下去汲水!”
龐涓說著,打開他在上山時砍下的兩段葛藤,挽出死結,接在一處,一端拴在身邊鬆樹的樹幹上,另一端係在腰上,兩手攀了葛藤,一點點地沿崖壁出溜下去。
不一會兒,龐涓就已落到鬆樹上,站穩腳跟,解下腰間葛藤,朝上叫道:“孫兄,就是這道泉了,你拉葛藤上去,放水桶下來!”
孫賓拉上葛藤,係上水桶,穩穩地放下。龐涓接滿一桶,大聲叫道:“孫兄,接滿了,快提!”
孫賓提上,放下另一隻水桶,再提上來,再把葛藤放下。沒過多久,龐涓攀著葛藤,在孫賓的幫助下爬上山頂。
龐涓擦把汗水,從懷中掏出兩塊羊皮蒙在桶口,將葛條斬下一段,撕作兩半,將羊皮牢牢縛在桶沿上。
龐涓做這一切時有條不紊,看得孫賓不無歎服,由衷讚道:“賢弟真是有心之人,連這等細處,也都想到了!”
龐涓嗬嗬一笑:“這等小事,不值一提呢!”沿山巔兜一圈,朝下四望一陣,轉頭笑了,“孫兄,那兩位仁兄不知轉悠到哪兒去了,連個影子也未見到呢!”
孫賓應道:“方才采藥人說,除去此路,猴望尖無處可攀。我們喊上一喊,讓他們也沿此溝上來。”
“孫兄不可,”龐涓搖頭道,“他姓張的不是能耐大嗎,何不讓他慢慢尋去?”目光落在兩根葛藤上,眼珠兒一轉,急走過去,將兩根葛藤盤起來,徑直走到崖邊,用力甩出。
孫賓急叫:“龐兄——”
聽到葛藤翻滾而下的聲音,龐涓拍拍兩手,朝崖下啐出一口:“哼,姓張的,我讓你爭!就算你小子有能耐上來,沒有此藤,看你如何取水?”
半山腰中,蘇秦、張儀終於尋到一處可以攀援的地方,沿絕壁一點點攀爬。不料山勢越攀越陡,莫說是大樹,攀到後來,竟是連可以借力的灌木也越來越少了。蘇秦、張儀手足並用,眼珠子四轉,到處尋找可以落腳插手之處。
張儀看看日頭:“蘇兄,已到後半晌了,隻怕攀不到山頂,天就黑下來!”
蘇秦抬頭望去,激動地叫道:“看,就是那棵鬆樹!”
張儀也望上去,果然看到那棵孤鬆。鬆樹大多了,如一張大傘懸在頭頂數十丈處。兩人信心陡增,繼續攀去。然而,僅攀數丈,他們就被一塊絕壁擋住去路。
絕壁高約數丈,莫說樹木,連一根小草也未長出。
張儀環顧左右,竟無一處可以落腳,歎道:“唉,蘇兄,我們這是走到絕處了!”
蘇秦左看右看,眉頭皺成一個疙瘩。
二人正惶惑,忽聽頭頂“啪”地一響,一物從天而降,在他們頭頂的石崖上略彈一彈,掠過近旁一棵鬆樹的樹梢,竟自滾下山去。
張儀看得清楚,急道:“是藤條!想是龐涓那廝已到山頂了!”
蘇秦點頭。
張儀急了,眼珠四下裏亂轉,猛地指著左側的石壁:“蘇兄,快看!”
蘇秦望去,竟見一道細細的水流正沿石壁涓涓而下。因為流得太緩,竟連一絲兒水聲也未發出。張儀挪過去,掬一口喝過,咂咂嘴道:“甘泉哪,蘇兄!來,你也嚐一口!”
蘇秦也掬一口,喜道:“此水甚甜,是甘泉!”
張儀眉頭一動,從背上取下木桶,放到泉水處。
蘇秦陡然明白張儀之意,搖頭道:“這——這如何能成?”
“有何不成?”張儀指著泉水道,“蘇兄你看,眼下我們就在鬆樹的正下方,此水必是從那道甘泉裏直接淌下來的。山是一座山,石是一塊石,泉是一道泉,無非是上下差了這麽一點,先生縱然是個神仙,想他也未必辨得出來。”
“可這兒畢竟不是山頂。前麵桃子之事已讓先生失望,賢弟萬不可造次!”
“蘇兄不必呆板,先生欲喝甘泉水,我們這裏汲的正是甘泉水。再說,我們這不是也被逼上絕路了嗎?前無去路,退迴去也是遲了。若是兩手空空地迴去,別的不說,單是龐涓那廝,還不得由著他取笑?”
蘇秦仍舊搖頭。
張儀急道:“蘇兄不必固執,此番不比前番,先生必然識不出來。”
“賢弟為何如此肯定?”
“絕壁上的野桃,先生不嚐即知是假的,因那絕壁無人能上,而我們偏又摘迴四大袋子,即使猴子,也不可能扔下那麽多。依先生智慧,還能斷不出來?此番卻是不同,龐涓那廝已在山頂,說明人可攀到山頂。能到山頂,自可汲到泉水。既然泉水可以汲到,先生就須親口品嚐才能辨出真假。同一道水,上下就差這麽一點,先生真能品嚐出來,張儀我就——真正服了!”
蘇秦聽他說得有理,思忖有頃,真也沒有其他辦法,隻好點頭允了。兩人汲滿兩桶,各自背上,小心翼翼地按原路返迴。走至穀底,天色已近黃昏。二人正在急步趕路,張儀忽地頓住步子。
蘇秦怔道:“賢弟,天就要黑了,得快點趕路才是。”
“不不不,”張儀嗬嗬笑道,“我們得等一等那個姓龐的!”
蘇秦怔了下,無法相信此話竟從張儀口中說出,不無詫異地望著他。
“是這樣,”張儀解釋道,“我們得封住那廝的臭嘴,免得他迴去聒噪。”
不消一時,二人果然望到龐涓、孫賓大步流星地沿穀底小路急走過來。張儀迎上幾步,朗聲叫道:“孫兄,龐兄,總算候到你們了!”
龐涓驚道:“候到我們?”
“是啊。這麽晚尚未見到兩位,蘇兄擔心你們有個三長兩短的,定要在此守候,不然的話,這陣兒我們怕是早到鬼穀了。”
孫賓忙朝蘇秦、張儀打一揖道:“謝兩位仁兄了。”
龐涓急不可待地走到蘇秦、張儀跟前,朝他們的水桶各看一眼,吃一驚道:“你——你們汲到水了?”
“當然汲到了!”張儀嗬嗬笑道,“怎麽,你們折騰這麽久,難道還沒汲到?”
龐涓大睜兩眼,不可置信地問:“你們所汲,可是甘泉之水?”
“廢話!”張儀白他一眼,“不是甘泉之水,要它做啥?怎麽,你們汲的不是甘泉之水?”
龐涓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撓著頭皮道:“怪了,你們沒有走到山頂,如何汲到的?”
“嗬嗬嗬,”張儀連笑數下,“龐兄說到這個,倒是奇巧哩。在下和蘇兄望著那棵孤鬆,攀呀爬呀。眼看就要攀到鬆樹下麵,卻被一塊絕壁擋住去路。我們四顧無路,正感絕望,忽見一條藤條從天而降。想是我們的誠意感動上蒼了,那藤條‘啪’的一聲,竟然掛在絕壁上,一端牢牢地卡入石縫,另一端不偏不倚,剛好吊在我們頭頂。我二人一看,真是喜從天降哪,二話不說,攀了藤條,三幾下就上去了。你說巧吧,龐仁兄?”
龐涓目瞪口呆,好半天,方才苦笑一聲:“嘿,是巧了!”
迴到鬼穀時已是人定。
童子聽到聲響,迎出來,讓他們將水放入草堂,到草地上吃飯。
依舊是玉蟬兒燒的粟米糊。四人各喝數碗,下溪衝去身上汗臭,迴到榻上倒頭就睡。許是太累了,四人一覺睡去,醒來時已是日出東山,童子早已候在門外。
蘇秦第一個走出草舍,見到童子,趕忙揖禮:“師兄早!”
童子還過一禮,對蘇秦道:“蘇士子,待他們起來,都到草堂裏去,師兄有話說!”言訖,轉身徑去草堂。
蘇秦急急拐進張儀房中,見他也已起床,遂將童子之言說了,不安地吟道:“不會是水的事吧?”
張儀也是心中打鼓,沉思有頃,問道:“你沒露什麽話吧?”
蘇秦搖頭。
“沒露就好。我們一口咬定是甘泉之水,看師父有何話說?”
蘇秦、張儀叫上孫賓、龐涓,四人整過衣冠,下溪洗過臉,畢恭畢敬地走進草堂。童子盤腿端坐於鬼穀子的席位,麵前依次擺放四桶泉水。玉蟬兒坐在草堂一側,手捧竹簡,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
看到四隻水桶,四人已知端底。龐涓打迴來的是真泉水,底氣甚足,竟自走上前去,揖道:“龐涓見過師兄。”
童子掃他一眼,咳嗽一聲:“四位師弟聽好,師兄我代先生問話!”
龐涓一怔,見蘇秦、張儀、孫賓俱已跪下參拜,也忙跪下。四人行過參拜先生的大禮,童子學了鬼穀子的語氣:“起來吧!”
四人謝過,起身候於一側。
童子指著僅有五成滿的兩隻水桶道:“這兩桶是何人所汲?”
張儀、蘇秦心頭俱是一震。張儀擔心蘇秦實話實說,搶先答道:“迴師兄的話,是在下和蘇兄汲迴來的!”
童子冷冷責道:“我代先生問話,何來師兄?”
張儀趕忙改口:“是是是,迴先生的話,是弟子張儀和蘇秦汲迴來的。”
童子再問:“你二人所汲,可是甘泉之水?”
張儀毫不遲疑,一口咬定:“迴稟先生,我二人所汲,正是甘泉之水!”
童子將頭轉向蘇秦:“蘇士子,你說呢?”
蘇秦略略遲疑一下,抬眼望一眼張儀,見他直使眼色,隻好囁嚅道:“是甘泉之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