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建安八年正月十二,曹操、郭嘉一行在徐晃千餘輕騎的護衛下返迴許昌。


    當日得到劉表遇刺身亡的消息後,曹操心中既喜且憂————喜的是劉表暴斃,荊州必會生亂,一時半會將無法給曹操造成威脅。


    曹操目下正集結大軍於北疆與鮮卑異族鏖戰,鮮卑皆是騎軍,而且作戰兇悍,數萬鐵騎常是唿嘯而來,唿嘯而去,頗難對付。


    為能一舉掃平北疆之患,曹操一麵施計從內部對鮮卑進行分化,一麵許以厚利挑唆匈奴族在背後攪擾鮮卑,同時又親率大軍與鮮卑交戰,但一時之間戰局還呈現膠著狀況。


    此刻曹操最擔心的不是是能否戰勝鮮卑,而是劉備、劉表會否乘機北上進襲。劉表的遇刺,於曹操而言無異於天籟之音。


    但欣喜過後,更大的憂慮卻占據了曹操的心緒。


    荊州一旦內亂,以劉備的雄心,必不可能坐失奪取荊州的良機,憑關羽、張飛這等熊虎之將,輔之以徐庶這等智士,荊州治內恐怕無人能當劉備軍的鋒芒。


    而荊州最終若真為劉備所得,對曹操而言將無異於一場災難。


    在大漢諸州之中,荊州向以殷富聞名,而且在諸侯十多年的混戰中,其餘諸州皆是生靈塗炭、十室九空,惟獨荊州與益州的本土幾乎未遭戰亂破壞。


    而今的荊州,絕對是天下人口最多、最為富庶的一州。劉備若得荊州,無異於如虎添翼。


    正出於這種擔心,連續兩次挫敗鮮卑進攻、打消了鮮卑人的囂張氣焰後,曹操就將北疆戰事暫交於夏侯淵和程昱負責,自己則與郭嘉動身返迴許昌。


    許昌,丞相府


    詳細地向荀彧、荀攸了解了荊州事態的最新進展後,曹操立即陷入沉思之中。由於許昌來往北疆路途遙遠,消息傳遞非常不便。


    曹操隻知道荀彧遣使前往襄陽吊唁劉表,並試圖挑起荊州的內亂。至於其後的動態,曹操卻是一無所知,此刻聽聞蔡瑁已然扶持劉琮繼位,並挑起內戰的消息,也不禁有些吃驚。


    “文若,公達,此事你們做得不錯!”曹操沉吟片刻。點頭讚許說道,“蔡瑁誌大才疏之徒,由他掌控荊州對我極利。


    日後若能動些心思,或許還可挑起荊州與劉備的戰事!”


    “但問題在於,蔡瑁究竟能否鏟除蒯氏一黨?蒯氏雙傑智謀深遠,在荊州又深浮威望,一旦他等逃出生天,借劉琦為旗號振臂一唿。


    恐荊州半數以上地官吏軍士會棄蔡而投蒯。”荀彧輕捋頷下長髯,沉聲分析道。


    “若蔡、蒯二黨相爭,荊州必然實力大損,這對父相豈非有利之事?”靜坐聆聽的曹丕接口說道。隨著曹丕年歲日長,曹操也有意地培養他的參與政事的能力。


    允許他在議事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公子所言不差!”荀彧點點頭,笑著說道,“但如若荊州內亂而至實力大損,最得益恐怕並非丞相。而是那劉備。


    劉備可借此機會,以扶持其中一方為名,乘機奪荊州。”


    “既然劉備能夠乘亂奪取荊州,那父相也完全可以占荊州為己有?”曹丕思索片刻,提出自己的異議。


    曹操欣慰地看了看兒子,嗬嗬笑道:“子桓,近來你大有長進啊!”


    “多謝父相誇獎!”曹丕深知父親不喜張狂之徒,忙謙遜地迴道。


    “恩……”曹操點點頭。笑著說道,“適才你說的雖然不錯,但此刻仍非我南下荊州的最佳時機。


    一則因北疆戰事未平、河北之地未定;二則因南北水土不同,我軍中虎賁皆是北方豪士,一時間未必能適應荊州水土;三則因劉備覬覦在側。


    若是貿然南下,非但無法奪取荊州,甚至可能兵敗收場。故而,與其使之大亂。莫如扶持一親我之荊州!”


    “哦……”曹丕恍然。沉吟片刻後,起身向曹操行禮說道。“多謝父相解惑!”


    曹操笑著擺手,示意曹丕坐下,隨即轉頭向荀攸問道:“公達,你以為蔡瑁有幾成把握能夠鏟除蒯氏?”


    “當有七成把握!”荀攸略一思索迴道,“荊襄九郡中,以荊北幾郡軍力最為雄厚(荊北與曹操接壤,駐軍較多),而這幾郡大都由蔡瑁親朋故舊所掌。


    且荊州水軍統領黃祖亦是蔡瑁一黨,蔡瑁已命黃祖封鎖長江,蒯氏南下之路已然斷絕。


    加之蔡瑁又向上庸馬超求援,如此情形之下,任蒯良、蒯越再如何智謀過人,恐怕也是無力迴天。”


    “那為何隻說有七成把握,另外三成呢?”聽了荀攸地分析,曹仁反而不解地問道。


    “而今有實力救援蒯氏兄弟的,隻有劉備。若劉備能及時出兵驅逐黃祖水軍,蒯氏南撤也不沒有可能!”荀攸冷靜地說道。


    “恩……”曹操微微頷首,思索片刻說道,“文若,可曾察覺劉備方麵有異動?”


    “壽春方麵並無異動!”荀彧搖頭說道,“但劉備當真要救援蒯氏,必然是動用江東的兵馬。目下江東尚無消息傳迴……”


    “公達有些失策了!”一直沒有說話的郭嘉突然開口說了一句令眾人莫名其妙的話。


    曹操、荀彧等人齊向目光轉向郭嘉,荀攸更是不解地詢問道:“奉孝道攸失策,究竟是何處?”


    “咳咳咳……”郭嘉輕咳了幾聲,淡笑說道,“公達實在不應挑唆蔡瑁邀馬超出兵……”多日在北疆的征戰,對郭嘉的身體也是極大的考驗。


    “奉孝此言何意?”連曹操也有些疑惑不解了。


    “公達本是想借此來削弱馬超地軍力,但卻忽略了一事……”郭嘉眼中閃現出睿智的光芒,和聲分析道,“馬超並非那種甘為人下之徒,當日便曾因爭權奪利之事而與韓遂鬧翻。


    如今他雖蟄伏上庸,但又豈會甘心久居人下。蔡瑁之邀,正是給馬超以良機。以嘉之見。馬超極有可能會對蔡瑁驟然發難,借機奪取荊州大權。


    誠如丞相所言,蔡瑁乃是誌大才疏之輩,恐怕不會對馬超有所防備。萬一馬超當真梟取了荊州,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韓遂和……丞相!”曹仁接口說道。


    “正是!”郭嘉點了點頭,認可了曹仁的迴答,“韓遂遠在西涼,馬超一時難及。故而丞相便是其第一進攻目標。


    以馬超的武勇,加上荊州之人力、物力,若要抵擋絕非易事!”


    “嗬~~!”聽到這裏,廳中不少人不禁輕吸一口涼氣。當日馬超橫掃雍司兩州的情形,仍令許多人記憶猶新。


    連曹操事後都不得不承認,與馬超此戰乃是平生最為艱難地戰役之一。


    “聽奉孝一言,方自如夢初醒!”荀攸歎了口氣,自責說道。“攸自以為得計,不想此策於丞相竟是頗為有害!”


    “嗬嗬……”曹操豪邁地一笑,擺了擺手說道,“公達不必自責,即便沒有你地提議。蔡瑁也未必不會求助於馬超。


    而且如奉孝如言,馬超若有心奪取荊州作為複仇之機,他也必會主動尋機介入荊州戰事!”


    “為今之計,是尋思如何防範馬超、劉備奪取荊州……”頓了頓。曹操捋須說道,“諸公可有對策?”


    “嘉有四策,請丞相與諸公共同參謀……”郭嘉幾乎沒有思索,便從容開口說道,“其一,即刻密遣細作潛入荊州,散布謠言,道馬超意欲奪荊州為父複仇。


    以此引起蔡瑁注意。隻要有所戒備,憑借蔡瑁在荊北的實力,未必輸於馬超。其二,丞相可遣精兵一支作進襲上庸狀。上庸乃馬超目下根本所在,一旦遭遇攻襲馬超必然重視。


    若其迴撤,則荊州歸屬與其無緣,若其不迴,則丞相可借機攻占上庸。上庸扼荊州西部咽喉。他日丞相若要進取荊州。上庸便是重要據點。”


    “此兩策雖妙,但皆是為防範馬超奪荊州所用……”曹操點點頭。追問道,“奉孝可有防範劉備之策?”


    郭嘉不慌不忙繼續說道:“其三,丞相可命上將率重兵彈壓壽春,予劉備以重大壓力。


    營造出一旦劉備出兵荊州,則壽春必然遭襲的架勢;其四,仍是散布謠言,便道劉表所以遇刺乃是劉備意欲謀取荊州所為。”


    “前番劉備使者諸葛亮出使荊州時,業已為劉備洗刷了行刺主謀地嫌疑,如今再散謠言,恐怕也未必能夠見效……”荀攸接口說道。


    曹操、郭嘉等人剛剛返迴許昌,對有些事情所知不詳,遂略顯好奇地向荀攸詢問了諸葛亮為劉備“辯護”的內容。


    “諸葛亮此人雖名不見經傳,但從這一番言論來看,也絕非尋常之輩!”郭嘉略一思索,正色對曹操說道。


    “公達可曾探問此人來曆情況?”曹操閉目沉思片刻後,向荀攸詢問道。


    “攸曾留意過此人!”荀攸當日從蔡瑁那裏知曉了諸葛亮的辯護言論後,也頗在意,當下命人搜集了諸葛亮的一些情況,“諸葛亮,原徐州琅琊人士,後隨兄諸葛瑾移居襄陽隆中,就學於鹿門書院,拜荊州鴻儒龐德公為師,時年二十有三,現為劉備右司馬。


    ”


    “二十三歲……右司馬?”聽到此處曹操也不禁驚異起來。劉備素有識人之明,諸葛亮能以如此年齡就任右司馬重任,絕非一般人物。


    “對了,這諸葛亮與劉備軍師徐庶師出同門,據聞龐德公對此人的評價還要超過徐庶!”頓了頓,荀攸說出了更令曹操等人震驚地內容。


    “什麽?還要超出徐庶?”曹操輕噫了一聲,麵色變得無比凝重。徐庶的才能在過往的兩年裏,曹操算是有了較為充分地領教,絕對是一可稱國士之人。


    如今聽到劉備麾下居然又多了一個比徐庶還要厲害的智者,怎能不令曹操吃驚非常。


    “能夠教授出這樣的門生,這龐德公又是何等的高士啊!”郭嘉對諸葛亮的才能高低不顯吃驚,反倒對龐德公有些心馳神往。


    “提及鹿門書院,彧倒是想到一事!”荀彧捋須微一思索,接口說道,“年前曾有一汝南士子前來投效,此人似乎亦是師出鹿門!”


    “哦~?”曹操立時來了興趣,急聲追問道,“文若,此人姓甚名誰?現在何處?才幹如何?”


    “……”荀彧思索了片刻,迴道,“此人姓孟名建,表字公威,現為五官將文學,頗有才華,人便在許都,丞相可要一見?”


    “好,快傳!”曹操興致十足,即刻點頭說道。


    ……


    。


    約兩盞地工夫後,一名年27、8,生得清奇古貌的年輕文士被人領入議事廳中,正是孟建。


    議事廳中,除曹操外,也皆是重臣宿將,孟建雖然職位比之眾人遜色所矣,但卻麵無懼色,進退有度。


    曹操仔細打量了孟建片刻,出言詢問其出身來曆,證實其的確出自龐德公門下,與徐庶、諸葛亮等人皆為同窗後,又稍稍試探了一番他地才學。


    結果孟建應對如流,舉一反三。


    曹操為覓得一奇才而欣喜不已,當即決定擢升孟建為司空軍謀祭酒,隨即又向他詢問了徐庶、諸葛亮等人地情況。


    “……恩師門下,才最高者有兩人。


    其一為諸葛孔明,另一則為恩師親侄龐統龐士元,此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縱是徐元直也有所不如……”孟建並沒有自誇其才,也不屑於貶低他人,如實地迴答道。


    曹操與荀彧、郭嘉等人對視一眼,皆看出對方地驚異之色。雖有“荊襄之地多才俊”之語,曹操也想不到會有這樣多且厲害地人才。


    “公威,那龐統如今何在?”曹操素有愛才若渴之名,聞聽有如此大才,怎能不動心。諸葛亮已經歸順劉備,曹操也不抱多大希望,遂轉向於龐統。


    “先前士元曾道要出仕於孫權,其後下官便不知其下落了!”


    “……”聽了孟建的迴答,曹操無聲地歎了口氣。孫氏已經覆亡,若龐統果真投效了孫權,如今非死便是轉投於劉備。


    想到劉備麾下人才越來越多,實力也是越來越強,不禁令曹操頭疼非常……


    “龐公門下,可還有如公威這等才識卓越者?”曹操仍自不甘心地問道。


    “下官同窗崔宏崔州平,石韜石廣元,才識頗為不凡,現今正隱居於荊州!”


    “好!”曹操一拍桌案,大喜說道,“速遣人持天子詔請崔、石二賢入朝為官……”


    …………………………………………..


    正月十六,正是苞兒和星彩的滿歲之日,我地平南將軍府裏裏外外皆張燈結彩,人來人往,熱鬧非常。


    內堂廳中,數十人圍聚在一張長大的桌案周遭,“緊張”地關注著苞兒這小子的“抓周大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桓侯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宇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宇之樂並收藏桓侯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