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早在奪取丹陽、吳郡之時,便已有請大哥遷治所於江東的提議。但其時江東未定、孫家實力尤盛,故而未對此提議做深入探究。


    一年之後,江東已定,遷移治所之事再被提上議事日程。


    。


    壽春議事廳


    “……江東沃野千裏,物產豐美,若能悉心整治,假以時日必可為大業之基。


    且而今江東初定,民心尚不穩固,若能遷州治於江東,以主公聞於海內之威望,對安定民心必可大有裨益。


    ”張懿款款而論道,“況且,壽春同時毗鄰兗、豫、徐三州,而此三州皆處曹操治下。目前曹操意在河北,壽春尚無大憂。


    然一旦河北袁氏告破,曹操便騰出手來,親率大軍自兗、豫、徐三麵夾擊壽春,如此一來,壽春之勢難料,於主公安危極為不利!而江東,既有長江天險為屏,更有我錦帆水軍縱橫於大江之上,縱曹操以北地百萬之師前來寇犯,亦隻能徒唿奈何!”


    頓了頓,張懿肯定地說道:“據此種種,懿以為遷州治於江東,於主公大業而言,乃是上上之策!”


    “張仲司之言甚是!”孫乾接口說道,“以壽春為州治,形同主公守邊,風險過高。乾亦以為,將州治遷過江東為宜!


    張懿的提議,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多方麵,綜合分析了遷治所於江東的便利,乍聽上去的確極有道理。


    然而,我卻隱覺這一提議有些不妥,但究竟不妥在何處,一時間卻也理不出什麽頭緒來。張懿這個人能力很強,尤其善於打理政務,其分內一應事務皆被打理得井井有條。


    效率極高,大哥曾幾次在我麵前稱讚過他的才能。


    然而,隻要一迴想起初次見麵的情形,我便無法對其放下戒心――――當時他的表現實在有些可疑。


    如果這位擁有著“鷹視狼顧”奇特長相的天下奇才(大哥語)當真如我所猜一般,是司馬懿,那他地來投恐怕就不是一件的簡單的事情了。


    我曾吩咐徐庶秘密前往河內打探有關司馬懿的情況,但細作多番調查下來的結果,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司馬族中確實有位“鷹視狼顧”的司馬懿!但經探查。


    司馬懿至今尚在河內老家中潛心修學,細作甚至曾親見過其本人。另一麵,知曉我心中疑慮的徐庶、諸葛亮二人也道數月來未曾發現張懿有任何可疑舉動。


    這樣一來,倒是讓我愈發不確定了。或許這世上當真有兩位生就“鷹視狼顧”之相地奇才吧……


    “恩……”大哥微微頷首,似意有所動。沉吟了片刻後,大哥迴問了一個問題:“仲司,以你之見,若遷於江東。以何處為宜?”


    “秣陵!”張懿從容迴道,“秣陵有鍾山龍盤,石頭虎踞,乃帝王之宅。(注:這句話本是諸葛亮所說,這裏提前引用了)若能遷於此處。


    於主公成就大業,興複汗室必有大助。”


    “秣陵……”大哥查看著身前桌案上的地圖,低聲喃語說道。


    “子布,你居江東久矣。對江東風土人情頗為熟悉。依你之見,遷州治於江東、乃至秣陵,是否適宜?”大哥忽地抬頭,和聲向靜立文臣列中的張昭詢問道。


    自歸順後,張昭、魯肅等一應江東舊臣便被移到了壽春,授以官職後,盡皆複出理事。


    “張從事之言甚是!”張昭略一沉吟,出列迴道。但很明顯。這樣的迴答敷衍的成分很大。


    大哥知張昭等孫家舊臣還未能完全拋下心中的包袱,不以為意地笑著點了點頭。


    “遷州治並無不可,但將州治定於江東,恐非上上之選……”一直靜靜旁聽的諸葛亮忽地開口說道。


    “哦~?”大哥輕噫了一聲,饒有興致地詢問道,“孔明有何高見?”


    “亮鬥膽,請主公解亮心中一惑……”諸葛亮沒有著急迴答大哥,卻反過來迴問了一個問題。


    “孔明但講無妨!”大哥擺了擺手。微笑說道。


    “主公之誌。在乎江東,還是天下社稷?”諸葛亮恭聲詢問道。


    諸葛亮的問題剛一道出。徐庶和下首地魯肅便目射異光,片刻後皆微微頷了頷首。但廳中多數人卻仍自疑惑不解地看向諸葛亮,不知他此問的目的何在。


    大哥麵色一正,略微思索後,朗聲迴道:“備有生以年,便誌在興複漢室社稷。此生必矢誌於此而不虞!“


    “謝主公解惑!”諸葛亮躬身施了一禮,麵色恢複成一貫的平靜無波,和聲說道,“如若主公意欲據長江而守一隅,則遷治所於江東無可厚非;但主公既有意天下社稷,以亮之見,遷治所過江恐怕就有些不宜了……”


    在眾人有些疑惑莫名的目光中,諸葛亮神態從容自若地說道:“先賢有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先秦諸侯爭雄之時,秦獨居關西,東有六國合縱為敵,西有戎狄為患,卻能曆久不衰,掃平六國何也?皆因其處憂患之中,秦君雄心不墮,秦民民風彪悍,關東諸國概莫能敵。


    然秦滅六國、天下一統之後,卻二世而亡,何也?耽於逸樂!誠如張從事所言,‘江東之地,既有長江天險為屏,更有我錦帆水軍縱橫於大江之上,縱曹操以北地百萬之師前來寇犯,亦隻能徒唿奈何’,然則,正因有大江、水軍為屏,易使人生安枕無憂之心,而墮失進取之誌。


    進取雄心若失,圖謀天下社稷又何從談起……”


    “諸葛司馬之言差矣!”張懿搖了搖頭,反駁說道,“所謂凡事因人而異!據江東便不可坐望天下麽?項籍(項羽)亦是起自吳中,為何能不逸於安樂,果斷渡江北上,一舉擊破強秦。


    諸葛司馬莫非以為主公不如項籍乎?”


    麵對張懿頗帶挑釁意味地反駁。


    諸葛亮隻是淡淡一笑,不慌不忙地迴道:“張從事莫非忘卻一事!項籍縱想據守江東,便能如願麽?可知其時南越之地亦有秦甲數十萬,項籍若據守吳中,待那數十萬秦甲北上之時,便是其伏屍之日。


    於項籍而言,起兵渡江北上正是其死中求生唯一之途。如此情形之下,將士用命。


    安得不成事乎?主公之勢,與項籍當日有天壤之別,而今江東平定,山越歸心,會稽之南僅餘一人煙稀少的交州,可謂毫無後顧之憂!”(注:項羽、劉邦等人起兵反秦之時,在南越地區有50萬秦軍駐守。


    但不知何故,這支龐大的秦軍竟然沒有迴師救援秦庭)


    張懿所舉反例。居然被諸葛亮借用了來作反戈一擊!


    張懿眉心微皺,略一沉吟,繼續說道:“壽春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主公仍定州治於此。安危以何為護?諸葛司馬之說,未免有些虛無飄渺了。”


    “嗬嗬……”諸葛亮仔細地看著張懿,眼中閃爍著無比睿智的光芒,微笑著迴道。


    “亮何曾反對遷移治所?壽春三麵受敵,勢孤難守,確不宜為主公治所,但亦不必遷至江東!”


    “孔明以為何處適宜?”大哥也有些好奇起來,接口問道。


    “廬江!”諸葛亮淡然迴道,“廬江銜江南江北要衝,背靠長江,東臨巢湖。有錦帆水軍為護,可保無虞。北有壽春為屏,不與曹操治地直接接壤,有戰略縱深。


    西接荊襄,有劉表為藩翼。正是進可攻,退可守之要地!且廬江毗鄰丹陽、吳諸郡,主公坐鎮於此,亦可起到安撫江東民心之效!”


    張懿搖了搖頭。沉聲說道:“非也……”


    諸葛亮和張懿二人地爭辯各自旁征博引。由軍而政、由地及人,針鋒相對……聽得廳中眾人瞠目不已。隻有徐庶和魯肅等寥寥幾人露出興味的表情!


    半個多時辰下來,諸葛亮雖然占著上風,但張懿卻也總能尋出理由來駁斥。


    大哥見天色已晚,遂暫停議事,將此事放至明日再議。


    。


    晚間,大哥將二哥、我留在府**宴。


    宴間,不可避免地談及到遷移治所之事。


    “……孔明、仲司二人之言,皆有可取之處。廬江、秣陵為新治所,俱無不可。”大哥放下手中酒爵,和聲說道。


    “大哥更為屬意何處?”我頗感興趣地詢問道。


    “我等兄弟戎馬半生,四處奔波,都是習慣辛苦之人。


    若當真退到安寧之地,一時間恐怕也未必適應得來……”大哥悵然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孔明地話很有道理!由辛入逸易,由逸入辛難啊……”


    大哥雖然沒有明言,但我和二哥已知他的決定。


    。


    翌日,再次議事之時,大哥宣布――――將遷移治所至廬江,但並非立即搬遷,而是在來年開春的時候。


    。


    九月下,荊州方麵傳來了些不好的消息――――劉表被天子拜為鎮南大將軍,假節鉞,督荊、揚、交三州事,蔡瑁更被授揚州牧之職。


    如此一來,大哥治下的5郡,在名義上都是歸於劉表麾下了。甚至連身為征南將軍的大哥,名義上都必須服從身為鎮南大將軍地劉表的管轄。


    很明顯,這又是曹操玩地一招二虎競食之計!曹操這條老奸巨滑的狐狸,真是時時刻刻不能忽視,稍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其算計。


    其實,先前曹操假天子之名拜大哥為征南將軍,用的也是這條二虎競食之計,當時被徐庶等人設計化解,未能達到其目的。


    但這次,劉表似乎未能擺脫曹操的設計――――揚州牧!蔡瑁!想想也讓人感到擔憂……


    為防止荊州軍會有所異動,我動身返迴江東。與我同行的,還有張昭,他取代我被大哥任命為新任丹陽太守。這一任命,是大哥和我、二哥及徐庶共同商議後所做決定。


    張昭在江東舊臣及宗族士人中有極高名望,大哥希望以此舉來更好地贏取江東士人之心。


    ……………………………………………


    荊州,襄陽城,州牧府議事廳


    “……先前我大軍血戰連連、傷亡無算,方克得柴桑。


    自柴桑城中逃逸而出地敗軍盡皆為孫家殘逆之首,其時若能為我軍所獲,並以此來逼迫周瑜棄械,屆時周瑜即便不肯就範,也會軍心大亂。


    若如此,何至有我大軍新興之挫!”蔡瑁義憤填膺,激聲說道,“張飛那廝無恥之尤,揀漏擒獲那幫殘逆,事後居然不與我軍知會一聲,且暗自將這群殘逆據為己有,分明心存不良!”江東戰事結束之後,蒯良留駐柴桑主持大局,蔡瑁留在江東也無大用,劉表便將其招迴了荊州。


    雖然此次再因用兵疏忽而損兵折將無數,但一則看在江東戰事畢竟以勝利告終,宿敵孫氏終被鏟除地份上,二則又是姻親,劉表還是沒有過於責罰蔡瑁,隻是將其降職一級。


    但不想,未過多少日,天子使者卻帶來蔡瑁被授揚州牧地天大喜訊。


    對麵地蒯越看了看蔡瑁,眼中不豫之色瞬閃而過,但並沒有開口。蒯越早從兄長蒯良處知曉了戰事的過程,清楚地知道所謂“新興之挫”根本就是蔡瑁貪功冒進所至。


    近四萬大軍,就因蔡瑁一人之故,折損了三萬有餘。蒯越也隱約地感覺到――――蔡瑁中計慘敗之事,可能張飛事先的確有所察覺,且未向荊州軍通報。


    但無論如何,人家畢竟還是在最危險的時刻趕到,拉了崩潰在即地荊州軍一把。


    “……那**甘寧始終猖獗異常,前番竟將我水軍圍困鄱陽湖中兩日,若非應對及時,恐我水軍大部已蕩然無存。


    ”蔡瑁繼續痛陳道,“凡此種種,皆可證明劉備乃狼子野心之徒。與這等人為盟,日後必為其反噬。主公,以我之見,莫如東絕劉備,北結曹操為盟……”


    “荒謬!”蒯越忍不住冷聲反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桓侯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宇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宇之樂並收藏桓侯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