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在每年春節都要親筆禦書大『福』字 , 賞賜給有功的王公大臣,以表示天子對臣下的恩寵。而王公大臣如能獲得皇帝賜賞的『福』字,會喜出望外,受寵若驚,感到皇帝對自己的信任,預示著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園的假山內,這座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山上置兩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濕度。假山下有一幽靜的“洞天”,稱秘雲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莊皇後祝壽寫的“福”字碑,刻有“康熙禦筆”之寶印。碑高1米左右,長80厘米左右,貫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園,因為康熙留存人世的題字極少,所以福字碑倍顯珍貴。據說當年嘉慶查抄和珅府時,想把這個福字移到皇宮,但是由於和珅設計巧妙,動福就動龍脈,這是皇帝最忌諱的,大怒之下,下令將假山封死,從此,康熙墨寶福字在所有的史書中消失了。直到建國初,周總理在一次接見外賓之後在花園無意中發現假山上麵石頭的形狀象龍頭,按說龍頭下必有國寶,於是馬上打電話給郭老(郭沫若),打開被封的洞門,發現了福字碑,經過文物部門的考證,確認其為康熙當年寫給孝莊太後的福字,而蓋在福字中央刻著“康熙禦筆之寶”的大印已成為當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個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康熙一生酷愛書法,雖然他的書法極佳,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禦筆在曆代皇帝的筆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康熙對『福』字情有獨鍾,潛心長期鑽研其寫法,這或許是因為在古人看來,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一生都在追求『福』字的緣故。

    恭王府的『福』字碑為康熙禦筆之寶,隱於密雲洞中,謂之『洞天福地』,縱觀康熙皇帝親筆所書的這個『福』字剛勁有力,頗具氣勢,右上角的筆畫像個『多』字,下邊為『田』,而左偏旁極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個『壽』字,故整個『福』字又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多福』,巧妙的構成了福字的含義,極富藝術性,且意味深長。更為珍貴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璽以鎮福,因此此“福”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府邸前身為乾隆權臣和珅的宅第,其後為慶王府,再後為恭王府。“多福軒”原為王府東路二宮門內的第一組完整四合院,是府邸中一處重要的殿堂,研究其曆史沿革並對它進行科學保護和修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恭王府作為一個大型宅第應始自和珅,東路“多福軒”應為和珅家人的起居之所;乾隆五十四年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我們根據有關史料和古代傳統習俗推測和珅應將“多福軒”等東路院落作為公主下嫁後的生活居所;和珅獲罪後西路居所賜予慶郡王永璘,並且東路建築內發現的高等級彩繪也證明,“多福軒”等東路建築應是由固倫和孝公主一直居住到去世。慶王府時期,“多福軒”被迴收後究竟由何人使用因資料匱乏尚不得而知。恭王府時期,“多福軒”成為奕在王府中的會客之所,具有特殊的曆史價值。溥偉承襲爵位和府邸居住至清朝滅亡,為還清複辟清朝所欠債款,溥偉不得已將恭王府房產變賣給天主教會學校。輔仁大學期間,“多福軒”成為其女院圖書館。1949年以後,“多福軒”成為供藝術單位使用的錄音棚,直至2002年方歸文化部恭王府管理處所有。

    合史料研究和現狀堪察,我們分析:“多福軒”自建成至今,在固倫和孝公主入住“和宅”前以及恭親王奕入住前進行過較大的修繕工程,其餘則是根據使用需要進行的日常維修和養護。基於“多福軒”曆史地位的特殊性和現存狀況,我們深感“多福軒”修繕已迫在眉睫。在文物局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下,恭王府管理中心精心組織並和專家、設計方、施工方共同努力,遵循文物修繕原則、以曆史資料為複原依據、以科學理念為指導對“多福軒”進行修繕。不久的將來,修繕後的“多福軒”將重新對外開放,以古代王府建築的完整形象和風貌展現自身的文物價值和曆史風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逸世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昕毓,吟筱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昕毓,吟筱亦並收藏逸世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