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風景秀麗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有一條靜謐悠長、綠柳蔭蔭的街巷。在這條街巷之中,坐落著一座王府,它就是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親王府。恭親王府的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第宅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築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 占地麵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園占地28860平方米。

    府邸建築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采用綠琉璃瓦,顯示了中路的威嚴氣派,同時也是親王身份的體現。東路的前院正房名為多福軒,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至今仍長勢甚好,在京城極為罕見。東路的後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欣的起居處。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致,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精品之作當屬高大氣派的錫晉齋,大廳內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為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此為和珅僭侈逾製,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後牆共開88扇窗戶,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

    花園名為“朗潤園或萃錦園”,俗稱恭王府花園,徜徉於園中尤如漫步在山水之間。與府邸相唿應,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築風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以康熙皇帝禦書“福”字碑為中心,前有獨樂峰、蝠池,後有綠天小隱、蝠廳,布局令人迴味無窮。東路的大戲樓廳內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戲樓南端的明道齋與曲徑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構成園中之園。花園內古木參天,怪石林立,環山銜水,亭台樓榭,廊迴路轉。月色下的花園景致更是千變萬化,別有一番洞天。諸多中外遊客慕名而至,尋覓著翠山碧水、曲徑幽台在訴說的如煙往事。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建於1776—1785年,原為清代乾隆寵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貪汙罪於嘉慶年間被抄家處死後,此處私宅便贈給了慶王。同治朝時,由於恭親王奕忻協同慈禧發動政變有功,慈禧太後便將此宅贈予他,而成為恭親王府。

    恭王府規模宏大,占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其花園又名錦翠園,園內布局、設計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造園模仿皇宮內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東、南、西麵均堆土累石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頗高。山頂平台,成為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

    由於恭王府府邸和花園設計富麗堂皇,齋室軒院曲折變幻,風景幽深秀麗,昔日有碧水瀠洄並流經園內,因此,一 向被傳為《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築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親王府第。前身為乾隆時大學士和珅的邸宅。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邸宅入官,嘉慶帝將其一部分賜給其弟慶僖親王永磷,是為慶王府。以後鹹豐將慶王府收迴,轉賜其弟奕沂,是為恭王府。鹹豐、同治年間曾整修,並在府後添建花園。

    王府的主人奕忻,是一等貴族,所以他的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築也是最高規格,顯示其不可逾越的等級,明顯的標誌是門樓和房屋的開間大小。親王府的門樓5間,正殿7間,後殿5間,後寢7間,左右有配殿。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屋頂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替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逸世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昕毓,吟筱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昕毓,吟筱亦並收藏逸世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