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有很多的選擇,一是考進軍校深造,二是考進北京大學等高等學院繼續深造,第三個選擇才是當兵。
中國的高校太少,沒關係,和德國人簽訂的秘密條約已經生效,軍政府要往德國一年派送10萬的學徒和留學生,第一批1萬人正在招募當中,這些擁戴軍政府、熱血趕到京師的愛國青年當然是首先考慮的了。
魏季塵已經把天津武備學堂遷移到了北京,然後把東三省武備學堂的陸軍部也搬遷過來,合並成一個軍校:中國軍事大學。
東三省武備學堂的海軍部則留在大連,改名大連海事學院,由德國人棣立斯任院長。
學校、軍隊;出口、內銷,滯留在京師的幾萬人沒有多久就消化了,可謂是皆大歡喜。
魏季塵臉上露出一絲微笑,站起身子來,吩咐外麵侍從官把譚嗣同給找來。
各省代表入京,軍政府成立了參議院,譚嗣同任參議院院長,代表軍政府接待這些各省代表,以及商討國家政治體製,魏季塵準備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首先便找他來了解一下情況。
譚嗣同的辦公地點不遠,同樣是在頤和園內。
他的身邊,聚集著十數位被他邀請而來的社會名流,有王闓運、楊度、唐才常等人,就連康有為和梁啟超都從國外趕迴來了,如今,也算是‘投靠’了譚嗣同吧。
康有為是典型的俊傑,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康有為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維新變法的前期,康有為就提出了設立眾、參議院,仿照西方的君主立憲製,但是到中期的時候,一看到清政府沒有此意思,他馬上就提出設立製度局,提出強化君主的權力。
對於這麽識時務的人,魏季塵當然沒有理由不接受他,就算康有為其他方麵不行,但是搞演講、寫文章說理吹捧還是有一手的。
幾人正在商量的,就是即將舉行的各省代表、大會,那個時候,各種社會團體,各省代表,都將提交自己關於國製的意見。
譚嗣同拿著一份報紙,臉色凝重的說道:“我們已經得到消息了,孫中山等同盟會成員也來到了京師!這些人在四處蠱惑,宣揚美國的三權分立製度,並且已經向參議院提交了政治請願書,而且還在報紙上刊載了文章。”
眾人接過譚嗣同遞過來的報紙一看,隻見上麵刊載了由陳少白署名的文章:論專製與民主。
陳少白在文中詳細分析了滿清政府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將主要原因歸之為專製體製帶來的腐敗,一年清知府,十萬百花銀。千裏做官隻為錢,絕對的專製導致了極度的腐敗,而美國的三權分立製度,能從根本上減緩貪汙腐敗的產生,而且還說明美國人的總統製,是人人能夠選舉當總統。
“不能讓這種思想蔓延看來,這樣一弄,整個天下還不大亂。人人都能當總統?笑話,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人人當總統!”康有為放下報紙,一臉不屑的說道。
孫中山等人還來不及革命,一聲炮響,清政府已經沒有了,變成了軍政府,而且軍政府還邀請社會各界前來京師商量國事。
同盟會的幾位大佬一商量,覺得這事好事啊,我們怎麽能夠甘於人後了,當即便決定由孫中山等人北上京師,趁著各省代表齊聚北京的時候,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來。
楊度不慌不忙的取出一篇文章來,笑了笑道:“既然元首要進行文鬥,我楊度怎麽可能沒有準備呢!眾位,看我這篇文章如何!”
楊度這篇文章的名字是《君憲救國論》,一看就知道是讚成君主立憲製的。
“中國如不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製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辟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
“楊皙子真是大才啊,這篇文章極妙,憑借著元首的威望,以及絲絲入扣的分析,相信社會各層,各省代表都知道,現如今,最好的選擇是什麽。”康有為捋著胡須,不得不稱讚。
他心中卻想著,什麽時候,自己也寫一篇出來。
其他眾人亦是讚不絕口,譚嗣同笑著說道:“這篇文章,我們盡快發表出去,除此之外,我們應該組織各階層百姓,組成請願團,向軍政府和參議院請願,勸說元首早日實行君主立憲製。”
第五百六十七章 勸進會
譚嗣同身份較為特殊,他是參議院院長,要是他去辦這事,未免讓人覺得魏季塵有說一套,做一套之嫌。
魏季塵讓各省派代表來京師,就是為了商量政體問題,譚嗣同再去促成各界請願實行君主立憲製,這不是假惺惺是什麽呢。
所以,譚嗣同不好直接出麵做這個事。
康有為一聽,連忙說道:“吾觀今日之中國,地方勢力坐大,非一強有力之人來消弱各地諸侯勢力,才能免遭中國走向分裂,這個人,非元首莫選,康某不才,願意將事實的真相告知民眾,讓民眾自己來做選擇。”
王闓運也點頭道:“孫中山、陳少白之輩在京師大力鼓吹西方民主共和製度,蒙蔽民眾,實為可笑,萬事不能操之過急,中國幾千年的君主思想,豈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改變的,英、德、日都為君主立憲製,國家之強大,是世人皆知的。”
頓了頓,王闓運繼續說道:“魏將軍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抵禦外辱,實為聖德天子,如今國家稍安,這些沒有出過半分力的所謂民主人士紛紛跳了出來,不是為了功名利祿,那是為了什麽。我提議,我等聯名成立“勸進會”,盡快勸說魏將軍登基稱帝。”
來這裏的人,都是堅定的立憲派人士,自是沒有任何意見,紛紛執筆簽名,都同意成立‘勸進會’。
所謂勸進,就是勸魏季塵登基。
譚嗣同最後拿起名單,一臉喜意的說道:“如此,我們明日便聯名通電全國,號召各省仁人誌士加入勸進會。”
譚嗣同又看向康有為,笑道:“南海兄,京師各勸進團體事宜就交給你去辦了。”
康有為正等著譚嗣同這話呢,當即一拍胸口,一口應承了此事。
正在此時,魏季塵派來請譚嗣同過去的侍從官也到了門口。
譚嗣同長身而起,笑道:“看來,元首也想早日解決此事了,眾位,恐怕我們要加快點速度了。”
譚嗣同進來的時候,魏季塵正低著頭在翻閱戰報。
“元首,你找我有事?”譚嗣同見房門開著,便徑直走了進來,笑著問道。
“複生來了啊,快坐!”魏季塵抬起頭來,放下手中戰報,讓人給譚嗣同送上一杯茶來。
等到譚嗣同坐下之後,魏季塵便直入主題道:“現在外麵情況如何,各階層的民眾都有什麽意見?”
魏季塵雖然想整君主立憲製,但是他不會死腦筋,也會見機行事,要是各方都明確表示反對,他又何必自己找虐呢,繼續當他的元首就是。
否則像袁世凱那樣,搞得眾叛親離,自己把自己給弄得氣死了,那就成為千古笑談了,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不但外麵的人發對,連他手下將領都不讚成,要是他能夠懸崖勒馬,大總統的位子不是還做得穩穩的嗎。
在魏季塵看來,隻要實權握在手中就行,不必強求一個稱號,否則可能會禍及家人。
對於這個問題,譚嗣同真的很難迴答,因為如今的中國普通百姓,根本就弄不清什麽君主製啊,君主立憲製啊,或是總統製等等,都是一小撮人在上躥下跳。
依譚嗣同的心思,他認為魏季塵根本就不用和各省商量什麽國製問題,直接自己決定即可。
“各省督撫代表中,有一大半的人讚同君主立憲製,有少部分的人意見漂浮不定,不過,近來有同盟會的成員在京中鼓吹實行總統選舉製。”譚嗣同與各省代表都接觸過了,自然很清楚他們的意見。
中國的高校太少,沒關係,和德國人簽訂的秘密條約已經生效,軍政府要往德國一年派送10萬的學徒和留學生,第一批1萬人正在招募當中,這些擁戴軍政府、熱血趕到京師的愛國青年當然是首先考慮的了。
魏季塵已經把天津武備學堂遷移到了北京,然後把東三省武備學堂的陸軍部也搬遷過來,合並成一個軍校:中國軍事大學。
東三省武備學堂的海軍部則留在大連,改名大連海事學院,由德國人棣立斯任院長。
學校、軍隊;出口、內銷,滯留在京師的幾萬人沒有多久就消化了,可謂是皆大歡喜。
魏季塵臉上露出一絲微笑,站起身子來,吩咐外麵侍從官把譚嗣同給找來。
各省代表入京,軍政府成立了參議院,譚嗣同任參議院院長,代表軍政府接待這些各省代表,以及商討國家政治體製,魏季塵準備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首先便找他來了解一下情況。
譚嗣同的辦公地點不遠,同樣是在頤和園內。
他的身邊,聚集著十數位被他邀請而來的社會名流,有王闓運、楊度、唐才常等人,就連康有為和梁啟超都從國外趕迴來了,如今,也算是‘投靠’了譚嗣同吧。
康有為是典型的俊傑,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康有為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維新變法的前期,康有為就提出了設立眾、參議院,仿照西方的君主立憲製,但是到中期的時候,一看到清政府沒有此意思,他馬上就提出設立製度局,提出強化君主的權力。
對於這麽識時務的人,魏季塵當然沒有理由不接受他,就算康有為其他方麵不行,但是搞演講、寫文章說理吹捧還是有一手的。
幾人正在商量的,就是即將舉行的各省代表、大會,那個時候,各種社會團體,各省代表,都將提交自己關於國製的意見。
譚嗣同拿著一份報紙,臉色凝重的說道:“我們已經得到消息了,孫中山等同盟會成員也來到了京師!這些人在四處蠱惑,宣揚美國的三權分立製度,並且已經向參議院提交了政治請願書,而且還在報紙上刊載了文章。”
眾人接過譚嗣同遞過來的報紙一看,隻見上麵刊載了由陳少白署名的文章:論專製與民主。
陳少白在文中詳細分析了滿清政府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將主要原因歸之為專製體製帶來的腐敗,一年清知府,十萬百花銀。千裏做官隻為錢,絕對的專製導致了極度的腐敗,而美國的三權分立製度,能從根本上減緩貪汙腐敗的產生,而且還說明美國人的總統製,是人人能夠選舉當總統。
“不能讓這種思想蔓延看來,這樣一弄,整個天下還不大亂。人人都能當總統?笑話,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人人當總統!”康有為放下報紙,一臉不屑的說道。
孫中山等人還來不及革命,一聲炮響,清政府已經沒有了,變成了軍政府,而且軍政府還邀請社會各界前來京師商量國事。
同盟會的幾位大佬一商量,覺得這事好事啊,我們怎麽能夠甘於人後了,當即便決定由孫中山等人北上京師,趁著各省代表齊聚北京的時候,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來。
楊度不慌不忙的取出一篇文章來,笑了笑道:“既然元首要進行文鬥,我楊度怎麽可能沒有準備呢!眾位,看我這篇文章如何!”
楊度這篇文章的名字是《君憲救國論》,一看就知道是讚成君主立憲製的。
“中國如不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製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辟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
“楊皙子真是大才啊,這篇文章極妙,憑借著元首的威望,以及絲絲入扣的分析,相信社會各層,各省代表都知道,現如今,最好的選擇是什麽。”康有為捋著胡須,不得不稱讚。
他心中卻想著,什麽時候,自己也寫一篇出來。
其他眾人亦是讚不絕口,譚嗣同笑著說道:“這篇文章,我們盡快發表出去,除此之外,我們應該組織各階層百姓,組成請願團,向軍政府和參議院請願,勸說元首早日實行君主立憲製。”
第五百六十七章 勸進會
譚嗣同身份較為特殊,他是參議院院長,要是他去辦這事,未免讓人覺得魏季塵有說一套,做一套之嫌。
魏季塵讓各省派代表來京師,就是為了商量政體問題,譚嗣同再去促成各界請願實行君主立憲製,這不是假惺惺是什麽呢。
所以,譚嗣同不好直接出麵做這個事。
康有為一聽,連忙說道:“吾觀今日之中國,地方勢力坐大,非一強有力之人來消弱各地諸侯勢力,才能免遭中國走向分裂,這個人,非元首莫選,康某不才,願意將事實的真相告知民眾,讓民眾自己來做選擇。”
王闓運也點頭道:“孫中山、陳少白之輩在京師大力鼓吹西方民主共和製度,蒙蔽民眾,實為可笑,萬事不能操之過急,中國幾千年的君主思想,豈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改變的,英、德、日都為君主立憲製,國家之強大,是世人皆知的。”
頓了頓,王闓運繼續說道:“魏將軍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抵禦外辱,實為聖德天子,如今國家稍安,這些沒有出過半分力的所謂民主人士紛紛跳了出來,不是為了功名利祿,那是為了什麽。我提議,我等聯名成立“勸進會”,盡快勸說魏將軍登基稱帝。”
來這裏的人,都是堅定的立憲派人士,自是沒有任何意見,紛紛執筆簽名,都同意成立‘勸進會’。
所謂勸進,就是勸魏季塵登基。
譚嗣同最後拿起名單,一臉喜意的說道:“如此,我們明日便聯名通電全國,號召各省仁人誌士加入勸進會。”
譚嗣同又看向康有為,笑道:“南海兄,京師各勸進團體事宜就交給你去辦了。”
康有為正等著譚嗣同這話呢,當即一拍胸口,一口應承了此事。
正在此時,魏季塵派來請譚嗣同過去的侍從官也到了門口。
譚嗣同長身而起,笑道:“看來,元首也想早日解決此事了,眾位,恐怕我們要加快點速度了。”
譚嗣同進來的時候,魏季塵正低著頭在翻閱戰報。
“元首,你找我有事?”譚嗣同見房門開著,便徑直走了進來,笑著問道。
“複生來了啊,快坐!”魏季塵抬起頭來,放下手中戰報,讓人給譚嗣同送上一杯茶來。
等到譚嗣同坐下之後,魏季塵便直入主題道:“現在外麵情況如何,各階層的民眾都有什麽意見?”
魏季塵雖然想整君主立憲製,但是他不會死腦筋,也會見機行事,要是各方都明確表示反對,他又何必自己找虐呢,繼續當他的元首就是。
否則像袁世凱那樣,搞得眾叛親離,自己把自己給弄得氣死了,那就成為千古笑談了,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不但外麵的人發對,連他手下將領都不讚成,要是他能夠懸崖勒馬,大總統的位子不是還做得穩穩的嗎。
在魏季塵看來,隻要實權握在手中就行,不必強求一個稱號,否則可能會禍及家人。
對於這個問題,譚嗣同真的很難迴答,因為如今的中國普通百姓,根本就弄不清什麽君主製啊,君主立憲製啊,或是總統製等等,都是一小撮人在上躥下跳。
依譚嗣同的心思,他認為魏季塵根本就不用和各省商量什麽國製問題,直接自己決定即可。
“各省督撫代表中,有一大半的人讚同君主立憲製,有少部分的人意見漂浮不定,不過,近來有同盟會的成員在京中鼓吹實行總統選舉製。”譚嗣同與各省代表都接觸過了,自然很清楚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