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負重任的伍廷芳在得知光緒、慈禧以及滿清權貴一夜之間沒了的消息,同樣是大吃一驚。


    不過,無論局勢如何變化,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不能讓中國陷入分裂之中,即便隻是形勢上的統一。


    “香帥,您也知道,如今我中國已經處在了分裂的邊緣,我輩有良知的中國人,自然不會讓此事發生,香帥為天下督撫之表率,一舉一動都關係到整個中國,還請香帥以國為重。”伍廷芳一臉正色的說道。


    “文爵啊,那你說老夫該如何選擇?”張之洞端起桌上的茶來,不慌不忙的問道。


    伍廷芳笑笑道:“如何選擇,相信香帥心中早就有數,文爵知道,英國人曾經與香帥接觸過,但是香帥想必也知道,這些個列強,那個不是想讓我中國陷入分裂之中,然後好火中取栗。”


    “文爵,我問你,若是我湖廣加入軍政府,而聯軍便找到了進攻南方各省的借口,不知他魏季塵能否及時派出軍隊來援?”張之洞不置可否的冷哼一句,然後不輕不重的問道。


    張之洞所擔心著,就是這一點!


    伍廷芳一愣,沒有料到張之洞已經想得如此之深了。


    好在這事伍廷芳在南下之前,魏季塵、李鴻章等人都已經考慮過了。


    魏季塵認為,如果南方隻是從法理上的承認軍政府,而軍政府不派兵駐紮入南方各省,聯軍是不會進攻南方的,畢竟列強認為,隻要趕魏季塵下台,將魏季塵手中的軍隊擊敗,就能夠控製住中國局勢。


    若是進攻南方各省,勢必讓南方各省督撫無論是在表麵上,還是實際上,都會向軍政府靠攏。


    中國如此寬廣,聯軍想要全部占領,全部進攻,兵力根本不夠看,他們能做的,也隻是斬首行動了。


    要斬的當然是魏季塵了,隻要魏季塵一死,則萬事大吉,大家發財的發財,扶植勢力的扶植勢力,所以,繼續朝京師出兵則是他們的選擇。


    伍廷芳把魏季塵等人的思量向張之洞等湖廣官員和盤托出。


    “香帥,若是連你都不承認軍政府,各省督撫跟風隨從,餘恐整個天下將成為軍閥混戰之局勢,到時將禍及子孫後代,成為千古罪人,蓋時後悔也無用,而縱觀當今天下,又有誰的威望能夠超過魏將軍?隻有選擇軍政府,才能力保我中國不陷入分裂之中。”伍廷芳並非危言聳聽,張之洞也很明白,當今天下,也隻有魏季塵能夠收拾這個亂局了。


    可是,魏季塵千不該,萬不該惹列強,與列強交惡,憑空增加了不少的變數。


    “老夫就向全國通電,表示願意擁護軍政府,並且派出代表,前去商議國事。”張之洞最終也沒有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如今,也隻能這麽做了。


    張之洞之所以這樣好說話,一方麵因為他是傳統文人,心中有大一統的觀念,另外一方麵,這也隻是形式上的加入軍政府而已,隻是換個旗子,在湖廣,還是他張之洞說了算。


    這與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差不多,各地軍閥都承認中華民國,但是照樣搶地盤拚個你死我活。


    第五百五十一章 就職典禮


    軍政府成立的次日,地方督撫中的實力人物張之洞就宣布擁護軍政府的決定,號召各省督撫加入軍政府。


    張之洞的示範作用,影響還是很大的,原本還處在搖擺不定中的其他督撫一見,都在心中掂量開來了。


    接著,伍廷芳又馬不停蹄的前往閩浙、兩江、閩浙等地活動,僅僅隻過去了五天左右,兩江、湖廣、兩廣、四川等重省就宣布加入軍政府,同時派員前往京師商量國事。


    劉坤一、邊寶泉、譚鍾麟這些都是聰明人,心裏跟明鏡似的,早擁護,早加入,得到的利益最多,這時候切忌首鼠兩端,搖擺不定了,既然連張之洞都已經屈服了,南方攻守同盟自然是瓦解了,他們也不想被指著脊梁骨罵成分裂份子。


    所謂的派員入京商量國事,實際上也就是去京師商量怎麽瓜分蛋糕,為各自的大佬爭奪權力。


    眾督撫雖然同意魏季塵當那個軍政府什麽大元帥,但是對於軍政府到底是怎麽樣一個政府,接下來中國實行什麽政體,就眾說紛紜了。


    此時不比後世辛亥革命後,民主思想傳遍中國,認為民主就是人人都有機會當總統,那時候隻有共和製,你要是從共和製變為帝製,就是倒行逆施,逆曆史的潮流。


    此時中國連君主立憲製都沒有經曆過,隻是剛剛結束帝製而已,如果魏季塵此時提出君主立憲製,曆史書上隻會寫順應曆史的潮流,因為這是一種進步啊。


    除了君主立憲製被提得最多之外。


    當然,也有人提出軍政府應該仿照美國搞三權分立的總統製,反正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吵吵鬧鬧,沒有一個係統的思想。


    各省總督、巡撫與各自的幕僚商議良久,亦沒有商議出什麽來,這些督撫都是老舊大臣,遠沒有原先的革命黨那麽開明,做事喜歡從中國上下五千年去尋找答案,但是他們又不願意魏季塵一人獨攬大權,因此顯得有些鬱悶,商量不出什麽來。


    朝野朝野,這是朝中官員的反應,至於在野人士,思想就更為胡亂了,各路人馬那可是蠢蠢欲動,什麽立憲派,維新派,民主派都是粉墨登場,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團體,趁著新舊交替之時,訴求著各自的政治訴求。


    可憐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剛逃出京師,乘船前往歐洲,大清又沒了,等到他們得知消息,隻好又紛紛往京城趕去。


    五天的時間,已經夠長了,軍政府的大軍已經占領了直隸各處戰略要地,為了不使各省督撫驚慌,暫時停止了前進的腳步。


    而曹錕出兵山東之事也是極為順利的,山東原有的軍隊早就隨著那位山東巡撫進京勤王被消滅掉了,剩下的一些連土雞瓦狗都算不上,可以說,曹錕領兵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接收地盤的。


    魏季塵在這段時間內,則進行了官製改革。


    否則國家的行政還處在混亂當中,那些死去的大清官員雖然庸庸無為,但至少還勉強維持著大清的運轉,這一下子死去了那麽多人,當然要馬上輸入新的血液了。


    等到李鴻章、李雲飛等人入京之後,軍政府中央官製大體構架也出來了,首先是改六部為十一部,細化國家的行政機關。


    這十一部分別是:外務部、軍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禮部、學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理藩部。


    外務部的職責就是原清政府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處理外交事務,為其他各部之首,外務部大臣暫定為李鴻章。


    軍部不用說了,軍部大臣魏季塵直接任命馬金敘,戰爭的時候由軍部籌建戰時大本營以及作戰參謀總部來統轄三軍。


    度支部掌管財政事務,就是原來的戶部,任命李雲飛為度支部大臣,手中有錢,心中才不慌。


    郵傳部掌管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等交通行政,郵傳部大臣為盛宣懷。


    吏部大臣為王文韶,王文韶圓滑,作為溝通新舊官員的橋梁,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學部是教育行政機構,學部大臣為孫家鼐,維新變法時,創立京師大學堂的那位就是孫家鼐了,京師大學堂名字太小氣了,直接被魏季塵改為北京大學。


    其他各部大臣就不一一介紹了,當然,這些人的任命都是暫時的,還要等到各省代表到了之後才能確定。


    六月六日,魏季塵的正式就職典禮在太和殿舉行。


    軍政府的首腦簡稱元首,估計希特勒聽到了,要蹲在那個角落去哭了。


    此日,京津地區的官員悉數到場,各級高級將領,除了那些必須留守走不開的,同樣是趕到了京師。


    由於軍政府隻是臨時過渡性質的政府,加上魏季塵極力要求,他的就職典禮便化繁為簡,但是魏季塵在就職典禮後,搞了一個閱兵典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大獨裁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飛的小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飛的小蟲並收藏超級大獨裁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