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季塵看到李鴻章走了過來,輕聲說道:“待會再詳談,李中堂過來了。”
李鴻章駐著自己的拐杖,不緊不慢的走了過來,走到魏季塵身邊之後,首先便是歎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子傑,你太過年輕氣盛了,俄國是歐洲一流強國,我們是弱國,他們的海軍成立之時,我們還不知有海軍這兩個字,退一步風平浪靜,忍一時海闊天空,如今我們聯合西洋,製衡東洋,在一些小的問題上麵,完全就能夠做出一些讓步來。”
魏季塵沒有想到,李鴻章走過來,就是為了責備自己而來的,看來,這位李中堂被羅傑斯的威名,被俄國人的威名給嚇住了,自認為技不如人了。
魏季塵搖頭道:“小子不這麽認為,小子要做的是漁翁,並不是什麽聯合西洋,製衡東洋。”
李鴻章瞠目結舌,他沒有料到魏季塵竟然有此巨大的野心,要做的是漁翁。
“子傑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日俄兩國哪一個是易於之輩,不要弄不好,不但漁翁沒有做成,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李鴻章嘴角艱難的扯了扯,有些苦澀的說道。
“中堂就請拭目以待吧,不知中堂這幾日在旅順住得習慣否?”魏季塵連忙扯開話題,笑著問道。
“來迴奔波了大半輩子,在那裏都一樣。”李鴻章識趣的不再提起此事,李鴻章知道如今的魏季塵已經今非昔比了,他連日來在旅順各處徘徊,心中可是感慨萬千,自己一輩子辦的洋務,別人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他能夠不感歎嗎?
更讓他擔憂的是,如今的遼東百姓,隻知有魏季塵,而不知有朝廷,那些軍士,更不用說了,都以身為定遼軍而自豪,對朝廷非但沒有好感,反而還帶著淡淡的敵意。
第四百五十一章 瀛台淚章
和李鴻章又稍微聊了一會之後,魏季塵看到會議室中,隻剩下自己和劉步蟾了,才開始說起變故之事來。
“你是說,皇上已經寫下了衣帶詔,且讓譚嗣同帶了出來。”劉步蟾大驚,萬沒有料到京中的局勢已經變成了這樣。
其實,京中的局勢原本與海軍等軍隊沒有多大的關係的,但是劉步蟾如今跟著魏季塵一起幹了,自然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魏季塵拿出電報來,讓劉步蟾細細看了一遍。劉步蟾沒有了原本的吃驚,沉穩的問道:“那子傑準備怎麽辦?水師官兵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海軍由於其特殊性,還是比較容易策反的,劉步蟾在花了一翻功夫之後,水師官兵幾乎完全站到了遼東這一邊了,劉步蟾相信,就算遼東現在忽然宣布獨立,他還是能夠控製得住水師,加入遼東一方的。
魏季塵四根手指頭輕輕的在桌子上敲著,低聲道:“袁世凱通過譚嗣同聯係我,想要和我一道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清君側,諸奸臣。”
袁世凱的計劃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魏季塵打心眼裏是不願意救光緒的。
此時的袁世凱估計心中還沒有不臣之心,可能仍然以追求權臣為目標,但是魏季塵此時早就有了推翻清廷的想法。
兩個人的目標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魏季塵心中有更大的計劃,這個計劃是要將慈禧和光緒一網打盡,並且讓人看不出來是他幹的。
算了,如今想這麽多也沒有用,袁世凱的計劃能不能夠成功,還是未知之數,雖然曆史因為自己的到來而改變,但是相信慈禧的心計,榮祿的老辣都沒有改變,這些都不是康有為等人臨時倉促所作的決定能夠比擬的。
要是袁世凱真個能夠把光緒迎進新建陸軍中,自己到時候再隨機應變吧。
“袁世凱此人能夠信任?”劉步蟾好奇的看向魏季塵,他與袁世凱沒有多少交往,相比之下,魏季塵與袁世凱的來往還要多一些。()
“一半一半,袁世凱是個識時務的人,哪一麵的勝算大一點,他就會站在那一麵。”魏季塵對袁世凱還是比較了解的,給出了這麽一個評價來。
“想必這就是袁世凱要與子傑聯絡的原因吧,袁世凱難道就不怕子傑答應之後反悔嗎?”劉步蟾十分不理解為什麽袁世凱那麽信任魏季塵。
魏季塵輕笑連聲,淡淡的說道:“袁世凱或許覺得我和他一樣,都是不甘寂寞之人吧,或許認為我也想除掉慈禧吧,此事還是難說,如果袁世凱真的密謀成功了,我不介意派兵前去。”
其實,魏季塵根本就不需要糾結,因為,慈禧搶先動手了。
慈禧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一鳴驚人。
她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了,懷塔布,立山,榮祿,剛毅等人已經聯絡好了眾多的頑固守舊大臣,上至軍機大臣,下至京中的小官,都聯名簽署了,同意慈禧重新訓政,而慈禧還準備讓榮祿帶兵入京師,快速的穩定京師局勢,然後準備抓了康有為幾人,算是對維新變法之事做一個了結。
而這一切,都是光緒呆在頤和園這段時間內完成的,慈禧一看自己弄得差不多了,便先放光緒迴紫禁城開朝會。
因為慈禧還找了一個托,這個托就是就是剛毅等人的槍手楊崇伊了,楊崇伊要在朝會的時候上奏折,籲請慈禧訓政。
金鑾大殿內,驚魂未定的光緒剛坐上龍椅,便發現今日早朝的氣氛似乎有些不同,眾大臣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異樣。
大太監高聲喝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此話剛落,禦史楊崇伊就出列了,他跪倒在地,不急不緩的說道:“奴才有事啟奏,奴才懇請太後訓政。”
楊崇伊手中舉著那道頑固派早就已經譽寫好了的奏折,臉上看不出一絲表情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楊崇伊的話讓光緒完全失神了,完全不知該如何是辦才好。
光緒這才發現,似乎朝會中,少了許多官員,這些官員呢?都到哪裏去了。
“大膽,楊莘伯,陛下親政多年,早已經威儀天下,法令四海,從無過錯,何須要請太後訓政。”徐致靖最先反應過來,當即喝問道。
“陛下做事太過荒唐,竟然準備聘請英國人李提摩太為顧問官,就此一項,便能夠使我中國步入萬劫不複之地步,陛下還有許多錯處,非太後訓政,不能夠挽救我之中國。”楊崇伊硬著脖子,慷慨激昂的說道。
英國人就是一把雙刃刀,康有為等人企圖借他們來製衡慈禧,頑固守舊大臣也以此點來攻擊維新派以及光緒。
“懇請太後訓政。”片刻之間,朝中的大臣跪下了一大半,都是大聲吆喝,聲震九天。
“退朝,退朝!”光緒怒吼道,他已經氣得說不出其他話來了,這一定是慈禧指示的,一定是的,他現在,隻想著前往頤和園尋找慈禧理論一翻。
跪在朝堂上的各位大臣並沒有離開,而是仍然跪著不動,光緒也沒有閑心再理他們,而是快速的從後麵出去。
然而,還沒有等他前往頤和園,剛來得及迴寢宮換了一身衣服,門外傳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接著有太監不顧禮儀破門而入。
光緒站起身子還來不及責罵,那太監就慌張的說道:“皇上,老佛爺領兵過來了。”
領兵過來了?慈禧竟然領兵過來了。
光緒身子發寒,臉色大變,瑟瑟發抖,慌張不知所措,難道是求救之事已經被發現了?
不會的,一定不會的。
光緒心亂如麻,不知所措,他還是太嫩了,一遇到大事,就開始慌張起來了。
李鴻章駐著自己的拐杖,不緊不慢的走了過來,走到魏季塵身邊之後,首先便是歎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子傑,你太過年輕氣盛了,俄國是歐洲一流強國,我們是弱國,他們的海軍成立之時,我們還不知有海軍這兩個字,退一步風平浪靜,忍一時海闊天空,如今我們聯合西洋,製衡東洋,在一些小的問題上麵,完全就能夠做出一些讓步來。”
魏季塵沒有想到,李鴻章走過來,就是為了責備自己而來的,看來,這位李中堂被羅傑斯的威名,被俄國人的威名給嚇住了,自認為技不如人了。
魏季塵搖頭道:“小子不這麽認為,小子要做的是漁翁,並不是什麽聯合西洋,製衡東洋。”
李鴻章瞠目結舌,他沒有料到魏季塵竟然有此巨大的野心,要做的是漁翁。
“子傑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日俄兩國哪一個是易於之輩,不要弄不好,不但漁翁沒有做成,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李鴻章嘴角艱難的扯了扯,有些苦澀的說道。
“中堂就請拭目以待吧,不知中堂這幾日在旅順住得習慣否?”魏季塵連忙扯開話題,笑著問道。
“來迴奔波了大半輩子,在那裏都一樣。”李鴻章識趣的不再提起此事,李鴻章知道如今的魏季塵已經今非昔比了,他連日來在旅順各處徘徊,心中可是感慨萬千,自己一輩子辦的洋務,別人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他能夠不感歎嗎?
更讓他擔憂的是,如今的遼東百姓,隻知有魏季塵,而不知有朝廷,那些軍士,更不用說了,都以身為定遼軍而自豪,對朝廷非但沒有好感,反而還帶著淡淡的敵意。
第四百五十一章 瀛台淚章
和李鴻章又稍微聊了一會之後,魏季塵看到會議室中,隻剩下自己和劉步蟾了,才開始說起變故之事來。
“你是說,皇上已經寫下了衣帶詔,且讓譚嗣同帶了出來。”劉步蟾大驚,萬沒有料到京中的局勢已經變成了這樣。
其實,京中的局勢原本與海軍等軍隊沒有多大的關係的,但是劉步蟾如今跟著魏季塵一起幹了,自然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魏季塵拿出電報來,讓劉步蟾細細看了一遍。劉步蟾沒有了原本的吃驚,沉穩的問道:“那子傑準備怎麽辦?水師官兵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海軍由於其特殊性,還是比較容易策反的,劉步蟾在花了一翻功夫之後,水師官兵幾乎完全站到了遼東這一邊了,劉步蟾相信,就算遼東現在忽然宣布獨立,他還是能夠控製得住水師,加入遼東一方的。
魏季塵四根手指頭輕輕的在桌子上敲著,低聲道:“袁世凱通過譚嗣同聯係我,想要和我一道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清君側,諸奸臣。”
袁世凱的計劃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魏季塵打心眼裏是不願意救光緒的。
此時的袁世凱估計心中還沒有不臣之心,可能仍然以追求權臣為目標,但是魏季塵此時早就有了推翻清廷的想法。
兩個人的目標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魏季塵心中有更大的計劃,這個計劃是要將慈禧和光緒一網打盡,並且讓人看不出來是他幹的。
算了,如今想這麽多也沒有用,袁世凱的計劃能不能夠成功,還是未知之數,雖然曆史因為自己的到來而改變,但是相信慈禧的心計,榮祿的老辣都沒有改變,這些都不是康有為等人臨時倉促所作的決定能夠比擬的。
要是袁世凱真個能夠把光緒迎進新建陸軍中,自己到時候再隨機應變吧。
“袁世凱此人能夠信任?”劉步蟾好奇的看向魏季塵,他與袁世凱沒有多少交往,相比之下,魏季塵與袁世凱的來往還要多一些。()
“一半一半,袁世凱是個識時務的人,哪一麵的勝算大一點,他就會站在那一麵。”魏季塵對袁世凱還是比較了解的,給出了這麽一個評價來。
“想必這就是袁世凱要與子傑聯絡的原因吧,袁世凱難道就不怕子傑答應之後反悔嗎?”劉步蟾十分不理解為什麽袁世凱那麽信任魏季塵。
魏季塵輕笑連聲,淡淡的說道:“袁世凱或許覺得我和他一樣,都是不甘寂寞之人吧,或許認為我也想除掉慈禧吧,此事還是難說,如果袁世凱真的密謀成功了,我不介意派兵前去。”
其實,魏季塵根本就不需要糾結,因為,慈禧搶先動手了。
慈禧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一鳴驚人。
她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了,懷塔布,立山,榮祿,剛毅等人已經聯絡好了眾多的頑固守舊大臣,上至軍機大臣,下至京中的小官,都聯名簽署了,同意慈禧重新訓政,而慈禧還準備讓榮祿帶兵入京師,快速的穩定京師局勢,然後準備抓了康有為幾人,算是對維新變法之事做一個了結。
而這一切,都是光緒呆在頤和園這段時間內完成的,慈禧一看自己弄得差不多了,便先放光緒迴紫禁城開朝會。
因為慈禧還找了一個托,這個托就是就是剛毅等人的槍手楊崇伊了,楊崇伊要在朝會的時候上奏折,籲請慈禧訓政。
金鑾大殿內,驚魂未定的光緒剛坐上龍椅,便發現今日早朝的氣氛似乎有些不同,眾大臣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異樣。
大太監高聲喝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此話剛落,禦史楊崇伊就出列了,他跪倒在地,不急不緩的說道:“奴才有事啟奏,奴才懇請太後訓政。”
楊崇伊手中舉著那道頑固派早就已經譽寫好了的奏折,臉上看不出一絲表情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楊崇伊的話讓光緒完全失神了,完全不知該如何是辦才好。
光緒這才發現,似乎朝會中,少了許多官員,這些官員呢?都到哪裏去了。
“大膽,楊莘伯,陛下親政多年,早已經威儀天下,法令四海,從無過錯,何須要請太後訓政。”徐致靖最先反應過來,當即喝問道。
“陛下做事太過荒唐,竟然準備聘請英國人李提摩太為顧問官,就此一項,便能夠使我中國步入萬劫不複之地步,陛下還有許多錯處,非太後訓政,不能夠挽救我之中國。”楊崇伊硬著脖子,慷慨激昂的說道。
英國人就是一把雙刃刀,康有為等人企圖借他們來製衡慈禧,頑固守舊大臣也以此點來攻擊維新派以及光緒。
“懇請太後訓政。”片刻之間,朝中的大臣跪下了一大半,都是大聲吆喝,聲震九天。
“退朝,退朝!”光緒怒吼道,他已經氣得說不出其他話來了,這一定是慈禧指示的,一定是的,他現在,隻想著前往頤和園尋找慈禧理論一翻。
跪在朝堂上的各位大臣並沒有離開,而是仍然跪著不動,光緒也沒有閑心再理他們,而是快速的從後麵出去。
然而,還沒有等他前往頤和園,剛來得及迴寢宮換了一身衣服,門外傳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接著有太監不顧禮儀破門而入。
光緒站起身子還來不及責罵,那太監就慌張的說道:“皇上,老佛爺領兵過來了。”
領兵過來了?慈禧竟然領兵過來了。
光緒身子發寒,臉色大變,瑟瑟發抖,慌張不知所措,難道是求救之事已經被發現了?
不會的,一定不會的。
光緒心亂如麻,不知所措,他還是太嫩了,一遇到大事,就開始慌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