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有一項目的,那就是為遼東政府招攬人才,像是福州馬尾船廠,因為清廷的不重視,有大量的海事人員都生活困頓,那些隻要是遼東需要的人才,他們就會注意,並且以各種手段挖過來。
還有就是特殊事情,特殊辦理了,像是山東的義和團運動,就有一百多名鷹眼專門為此事而活動。
鷹眼主攻軍隊和民眾,而紅燈照則主攻官員了,海、天津,京師、漢口、長沙、成都等比較重要的城市,如今都建立得有紅燈照,而且都建在官衙不遠處,以高情調,濃鬱的異國風情,專門吸引那些喜歡獵奇的官員。
十官九貪,還能名正言順的來青樓**,這個年頭的官員生活與往後的並無二樣。
他們在紅燈照裏麵醉生夢死、揮金如土、揮汗如雨,除了殺了大量的小生命之外,還奉獻了各種各樣的情報。
最有一個情報網絡就是主攻商人了,長風鏢局已經換名了,變成了長風物流運輸公司,東三省的商人買進賣出,商品流通,大多都是通過長風物流完成的。
張作霖通過這些運輸網絡,廣泛結交各省商人、紳士,同樣是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但是此時,魏季塵覺得還是有必要再大力發展,情報係統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是時候豐滿它的血肉了。
由此,他設計了一套細化的等級製度來大量吸收編外人員。
將編外人員分成十個等級,鷹眼成員當然是最高級的第十等了,他們可以吸收編外人員,這些編外人員一開始都是最低等級的,然後根據他們的貢獻大小,來升遷獎勵,編外人員,又能夠再介紹其他比較優秀的社會成員入組織。
第七到第九等級的編外人員,算是核心編外人員,能夠讓他們多少知道一些組織的情況,第四到第六級的是考察階段的編外人員,第一到第三級的則屬於外圍人員了
這些編外人員,不再限製他們的出身,年齡,隻要認為有用,就能夠吸收進來,就像是總督府對麵一個賣麵的,他能夠天天注意到總督署的人來人往,這樣的人,就能夠吸收進來,不用再多訓練。
到最後,一個龐大的情報帝國就這樣形成了,三教九流的人當中,都會有定遼軍的情報人員存在,各地有任何異常情況,便能夠隨時了解。
魏季塵弄完了這些,抿了一口武夷山大紅袍,從太師椅起身,長長的伸了個懶腰,來迴走動了一下,活動、活動身子骨。
門外的親衛見了,拿著一張拜帖,連忙快步走進來,輕聲稟報道:“魏帥,總督署外頭有兩人說為了感謝你的救命之恩,特來拜見。”
魏季塵一愣,接過拜帖來,隻見拜帖麵署名是廣東人孫文、陳少白。
孫文,等等,孫文不是。
魏季塵大囧,想不到他竟然會來求見自己,想一想,又覺得很合理了。
孫文因為前年密謀廣州起義,遭到清政府的通緝,在歐美各地到處流亡,原曆史,他應該是今年去日本,結交其朝野人士的。
不過,由於自己的影響,中日兩國在今年開戰,孫中山估計因此受到影響,並沒有成行,不知道他來找自己有什麽事。
“讓他進來。”
魏季塵淡淡說了一句,然後靠在太師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對於孫中山,魏季塵既不崇拜,也不厭惡,每個曆史人物,都有他的局限性,在魏季塵看來,孫中山和袁世凱兩人在處理國內大局的時候,袁世凱顯然要技高一籌。
孫中山起先是企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遊說日本朝野人士,與黑龍會這等侵華勢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並且合作。
以中國革命後在長城南建國,滿蒙讓給日本,作為日本援助中國革命的報酬,後又在南北議和的時候,商談以貸款換取中國以某種形式的把東三省讓與日本。
這就非常讓魏季塵接受不了。
魏季塵估計孫中山當時首先可能受到了革命派中流行著狹隘“民族建國主義”影響,這種狹隘建國主義及由此產生的在十八行省建立漢族國家的革命建國思想,把蒙古、東三省置於可有可無之地。
這一方麵是受歐洲民族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麵是認為滿蒙曆史不是傳統的漢族聚居區,或許也因為看到日本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國家的迅速崛起。
其次,可能不了解本國的情況,北方漢族在清代大規模擴散,因而形成廣闊的民族雜居區域的國情,因此對國家和民族分裂可能給各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缺乏認識。
即便魏季塵此時不搞東三省大移民,後世清政府同樣搞了,直隸、山東、山西、陝西等省漢族人口向東三省、內蒙、新疆等地大規模移民,形成了廣闊的民族雜居區。
革命派中大多是南方人,孫中山長期漂泊海外,對南方沿海人口移居海外的情形非常熟悉,而對北方人口分布的重大變化認識不清,因此對國家和民族分裂可能造成的後果估計不足。
最後,魏季塵認為孫中山可能還有為整體利益犧牲局部的想法,或是暫時敷衍一下日本人。
對於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魏季塵同樣是不置可否。
你可以提出推翻滿清,恢複中華等等都行,但是你提驅除韃虜,就十分有問題了,韃虜是北方所有少數民族的統稱,驅除韃虜是把這些人驅逐迴去,這麽一弄,就是把蒙古,西藏,東三省、甘肅等地,一下子排除在了中華領土之外,隻要南方的一些領土了,中國一大半領土估計都沒有了。
這事還是袁世凱處理得比較穩妥,袁世凱提出五族共和,及時讓中國沒有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好在隨後的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馬大搞畫地圖事業,把蒙古那些地方一股腦的劃入民國地圖當中。
第四百二十章 獎勵:開啟民智
當然,瑕不掩瑜,這都是孫中山認識麵的不足,隻要他看遠一點,看高一點,大家還是革命好同誌嘛。
魏季塵靠在太師椅正想著,一名身材魁梧的侍衛就領著兩名打扮得一絲不苟的中年漢子走了進來。
由於報了名號,魏季塵很容易對號入座,一看便認出了孫中山來。
他走在前麵一點,留著一字胡,抿著嘴巴,一臉肅穆的樣子。
兩人都穿著西服,並且都帶著一頂帽子,帽子後麵有根豬尾巴。
但是魏季塵一看便知,和自己一樣,這兩根都是假辮子。
魏季塵知道,甲午年間的時候,孫中山曾到天津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李鴻章估計事多沒看過,隨後他才轉而宣傳革命。
莫非,這次來是向我宣傳革命的。
魏季塵在打量著孫中山,孫中山也在打量著他。
兩人眼中在半空中交匯,孫中山隻覺得魏季塵的目光能夠直透人心,似乎看穿了自己此行來的目的,孫中山不禁唿吸一窒,眼睛不由自主的挪到了一邊,不敢與魏季塵對視。
“廣東人孫文陳少白見過魏將軍。”兩人不待魏季塵開口,搶先前行禮道。
魏季塵,果然不是尋常之輩啊,孫中山一邊說著一邊在心中暗暗思忖道。
還有就是特殊事情,特殊辦理了,像是山東的義和團運動,就有一百多名鷹眼專門為此事而活動。
鷹眼主攻軍隊和民眾,而紅燈照則主攻官員了,海、天津,京師、漢口、長沙、成都等比較重要的城市,如今都建立得有紅燈照,而且都建在官衙不遠處,以高情調,濃鬱的異國風情,專門吸引那些喜歡獵奇的官員。
十官九貪,還能名正言順的來青樓**,這個年頭的官員生活與往後的並無二樣。
他們在紅燈照裏麵醉生夢死、揮金如土、揮汗如雨,除了殺了大量的小生命之外,還奉獻了各種各樣的情報。
最有一個情報網絡就是主攻商人了,長風鏢局已經換名了,變成了長風物流運輸公司,東三省的商人買進賣出,商品流通,大多都是通過長風物流完成的。
張作霖通過這些運輸網絡,廣泛結交各省商人、紳士,同樣是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但是此時,魏季塵覺得還是有必要再大力發展,情報係統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是時候豐滿它的血肉了。
由此,他設計了一套細化的等級製度來大量吸收編外人員。
將編外人員分成十個等級,鷹眼成員當然是最高級的第十等了,他們可以吸收編外人員,這些編外人員一開始都是最低等級的,然後根據他們的貢獻大小,來升遷獎勵,編外人員,又能夠再介紹其他比較優秀的社會成員入組織。
第七到第九等級的編外人員,算是核心編外人員,能夠讓他們多少知道一些組織的情況,第四到第六級的是考察階段的編外人員,第一到第三級的則屬於外圍人員了
這些編外人員,不再限製他們的出身,年齡,隻要認為有用,就能夠吸收進來,就像是總督府對麵一個賣麵的,他能夠天天注意到總督署的人來人往,這樣的人,就能夠吸收進來,不用再多訓練。
到最後,一個龐大的情報帝國就這樣形成了,三教九流的人當中,都會有定遼軍的情報人員存在,各地有任何異常情況,便能夠隨時了解。
魏季塵弄完了這些,抿了一口武夷山大紅袍,從太師椅起身,長長的伸了個懶腰,來迴走動了一下,活動、活動身子骨。
門外的親衛見了,拿著一張拜帖,連忙快步走進來,輕聲稟報道:“魏帥,總督署外頭有兩人說為了感謝你的救命之恩,特來拜見。”
魏季塵一愣,接過拜帖來,隻見拜帖麵署名是廣東人孫文、陳少白。
孫文,等等,孫文不是。
魏季塵大囧,想不到他竟然會來求見自己,想一想,又覺得很合理了。
孫文因為前年密謀廣州起義,遭到清政府的通緝,在歐美各地到處流亡,原曆史,他應該是今年去日本,結交其朝野人士的。
不過,由於自己的影響,中日兩國在今年開戰,孫中山估計因此受到影響,並沒有成行,不知道他來找自己有什麽事。
“讓他進來。”
魏季塵淡淡說了一句,然後靠在太師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對於孫中山,魏季塵既不崇拜,也不厭惡,每個曆史人物,都有他的局限性,在魏季塵看來,孫中山和袁世凱兩人在處理國內大局的時候,袁世凱顯然要技高一籌。
孫中山起先是企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遊說日本朝野人士,與黑龍會這等侵華勢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並且合作。
以中國革命後在長城南建國,滿蒙讓給日本,作為日本援助中國革命的報酬,後又在南北議和的時候,商談以貸款換取中國以某種形式的把東三省讓與日本。
這就非常讓魏季塵接受不了。
魏季塵估計孫中山當時首先可能受到了革命派中流行著狹隘“民族建國主義”影響,這種狹隘建國主義及由此產生的在十八行省建立漢族國家的革命建國思想,把蒙古、東三省置於可有可無之地。
這一方麵是受歐洲民族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麵是認為滿蒙曆史不是傳統的漢族聚居區,或許也因為看到日本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國家的迅速崛起。
其次,可能不了解本國的情況,北方漢族在清代大規模擴散,因而形成廣闊的民族雜居區域的國情,因此對國家和民族分裂可能給各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缺乏認識。
即便魏季塵此時不搞東三省大移民,後世清政府同樣搞了,直隸、山東、山西、陝西等省漢族人口向東三省、內蒙、新疆等地大規模移民,形成了廣闊的民族雜居區。
革命派中大多是南方人,孫中山長期漂泊海外,對南方沿海人口移居海外的情形非常熟悉,而對北方人口分布的重大變化認識不清,因此對國家和民族分裂可能造成的後果估計不足。
最後,魏季塵認為孫中山可能還有為整體利益犧牲局部的想法,或是暫時敷衍一下日本人。
對於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魏季塵同樣是不置可否。
你可以提出推翻滿清,恢複中華等等都行,但是你提驅除韃虜,就十分有問題了,韃虜是北方所有少數民族的統稱,驅除韃虜是把這些人驅逐迴去,這麽一弄,就是把蒙古,西藏,東三省、甘肅等地,一下子排除在了中華領土之外,隻要南方的一些領土了,中國一大半領土估計都沒有了。
這事還是袁世凱處理得比較穩妥,袁世凱提出五族共和,及時讓中國沒有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好在隨後的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馬大搞畫地圖事業,把蒙古那些地方一股腦的劃入民國地圖當中。
第四百二十章 獎勵:開啟民智
當然,瑕不掩瑜,這都是孫中山認識麵的不足,隻要他看遠一點,看高一點,大家還是革命好同誌嘛。
魏季塵靠在太師椅正想著,一名身材魁梧的侍衛就領著兩名打扮得一絲不苟的中年漢子走了進來。
由於報了名號,魏季塵很容易對號入座,一看便認出了孫中山來。
他走在前麵一點,留著一字胡,抿著嘴巴,一臉肅穆的樣子。
兩人都穿著西服,並且都帶著一頂帽子,帽子後麵有根豬尾巴。
但是魏季塵一看便知,和自己一樣,這兩根都是假辮子。
魏季塵知道,甲午年間的時候,孫中山曾到天津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李鴻章估計事多沒看過,隨後他才轉而宣傳革命。
莫非,這次來是向我宣傳革命的。
魏季塵在打量著孫中山,孫中山也在打量著他。
兩人眼中在半空中交匯,孫中山隻覺得魏季塵的目光能夠直透人心,似乎看穿了自己此行來的目的,孫中山不禁唿吸一窒,眼睛不由自主的挪到了一邊,不敢與魏季塵對視。
“廣東人孫文陳少白見過魏將軍。”兩人不待魏季塵開口,搶先前行禮道。
魏季塵,果然不是尋常之輩啊,孫中山一邊說著一邊在心中暗暗思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