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一張臉漲得通紅,李蓮英站在一邊,臉色也好不到哪裏去,不得不使勁憋住笑意。
感情慈禧把光緒當成了李蓮英啊。
“親爸爸,兒皇有要是相商!”光緒等了片刻,等到戲台上的**過去,方才重新開口說道。
戲台上,正演到石秀撞破了兩奸夫淫婦的好事,慈禧意猶未盡的咽了口唾沫,緊繃的身子,像是泄了力氣一樣,鬆弛了下來。
這迴,她可聽了個一清二楚,收迴目光,稍微偏了偏頭,看見是光緒坐在自己的身邊,不由輕輕合了合腿。
“原來是皇上啊,皇上今個兒怎麽有空來看哀家了?”慈禧不慌不忙的出聲問道。
光緒拿出徐致靖那份奏折來,擺在前麵,笑著說道:“這是徐愛卿上的奏折,兒臣覺得很有道理。”
慈禧不緊不慢的拿過來,輕輕翻看了一下,便明白了光緒的意思。
“皇上是要決心維新變法了?”慈禧臉色微沉,一雙眼睛銳利的看著光緒,與剛才看戲時候的興奮表情簡直是判若兩人。
光緒直接承受著慈禧的壓力,慈禧多年來的淫威,讓他身後稍微向後退了退,身子一緊,小心翼翼的說道:“兒皇認為如今我大清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外有強敵環繞,內有亂賊四起,若再不改變,恐國家危矣。”
“皇上認為一場變法就能夠讓我大清由弱變強?由弱變富?”慈禧不輕不重的問道。
光緒連忙點頭道:“不試,則局勢隻會越來越糜爛下去,試了,或許有一線生機,俄國強盛始自俄皇彼得變法,日本強盛始自倭皇睦仁變革,我大清若變法革新,總不至於比這些國家差。”
“皇上認為祖宗之法沒有洋人之法有用?”慈禧一雙眼睛陰鶩的看著光緒。
光緒身上冷汗直下,要是他迴答沒有,則是數典忘祖之輩。
戲台上麵,正演著潘巧雲誣陷石秀對她圖謀不軌的好戲。
慈禧見光緒答不上話來,輕輕歎了一口氣,眼珠微轉,眯著眼睛道:“既然皇上認為隻有維新變法才能救我大清,那就去辦吧。”
光緒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一刻慈禧還咄咄逼人的質問他,這一刻,卻峰迴路轉,慈禧輕易的答應了他的要求。
慈禧輕輕拍了拍光緒的手背,露出一絲笑意來,說道:“皇上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哀家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之人,活不了多久,何必再做這個惡人呢,既然皇上早已經起了變法的心思,遲早都要維新變法,那就讓哀家在世的時候,好好看著皇上成才吧。”
光緒不知慈禧話中有幾分真假,不過他心中著實高興,當即跪下道:“多謝親爸爸成全,兒皇必定不會讓親爸爸失望。”
要說光緒對慈禧,確實是恭敬有加,兩天一請安,即便是太監前去宣懿旨,他也是跪著接,在旁人看來,光緒是一至孝之人。
但是,慈禧知道,光緒這隻是循規蹈矩,遵循禮儀而已,隨著裂痕越來越大,兩人之間,早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親情可言,不定光緒心中巴不得她早死,好讓他能夠早日掌權。
而光緒何嚐不知慈禧對自己已經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光緒曾經和馬臉皇後,慈禧的侄女為小事爭吵,馬臉皇後跑到慈禧麵前告狀,慈禧就怒而對左右而言:“皇上是我所立,實乃忘恩之舉,隆裕是我的親侄,辱罵皇後就是對我最大的不敬,實在難以忍受。”
隨後幾日,光緒前去請安,慈禧都是麵無表情,一眼不發。
因此,光緒對慈禧今日一口答應自己的請求,心中實在感到好奇,他摸不著頭腦,卻沒有忘記以最險惡的用心去猜測慈禧的心思。
可惜,光緒差了慈禧不止一籌,即便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慈禧要幹嘛。
隻好跪下去謝安。
“兒皇就不打擾親爸爸看戲了。”光緒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
慈禧微微點了點頭,光緒方彎著身子,慢慢的退下。
走出閱是樓的光緒忽然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空氣是如此的清新,他貪婪的深吸幾口氣,雙眼看著遠方,握緊拳頭,在心中喊道:“這天下,終究要讓朕做主了嗎?”
光緒一等就是十多年,他現在猶如出籠的鳥兒一樣,迫不及待的想要高高飛起,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整個大清。
暢音閣上,正在演石秀逼楊雄殺淫婦潘巧雲的戲段。
閱是樓裏麵,慈禧眼光閃爍,發著幽幽的光芒,看著甚是滲人。
李蓮英不明所以的輕聲問道:“老佛爺,既然您不同意變法,為何還讓皇上去辦呢?”
不但是光緒,即便是跟著慈禧身邊良久的李蓮英也是不明所以。
慈禧露出一絲殘酷的笑容,意有所指的問李蓮英道:“狗逼急了會幹嘛?”
李蓮英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笑著迴道:“狗逼急了會咬人。”
“這就對了,狗逼急了會咬人,人逼急了又何嚐不是呢?所以,不能把人給逼急,對付餓急了的狗,扔它一個有毒的包子,對付人,何嚐又不能如此呢?”
慈禧的話,讓李蓮英感到渾身冰涼。
第三百七十一章 穿上旗袍的公主
不可否認,甲午戰爭和收複台灣,使得光緒如今在朝中的威望確實大增,在朝中竟然已經形成了帝黨,能夠與慈禧的後黨分庭抗禮。
如果,慈禧現在就和光緒撕破臉皮,雖然能夠解決掉光緒,但是她肯定也要遭受到朝野人士的非議,這十分不利於她。
而維新變法,對中國確實是一劑良藥,但是凡想變法者,必定會觸及原有既得利益者的反撲。
更何況像光緒這樣急性子的人呢,他如果進行維新變法,肯定會得罪一大批位高權重的朝臣,這些朝臣原本可能是在帝後兩黨之間中立的,被光緒輕輕一推,便推到了後黨一方。
這樣,等到光緒成為孤家寡人,得罪大部分朝臣的時候,就是慈禧重新垂簾聽政,重掌大權的時候,那個時候,就算慈禧裝著不肯訓政,每天也會有一大批人,哭著,喊著,讓她重新訓政。
可惜,這些都不是光緒這苦逼孩子知道的。
光緒迴到紫禁城之後,當即召來翁同龢,文廷式等支持他進行維新變法的朝中大臣。
“翁師,太後,太後同意朕進行維新變法了。”翁同龢和文廷式剛行了君臣大禮,光緒馬上便上前拉起翁同龢的老手,心情激蕩的說道。
老佛爺同意維新變法了?
感情慈禧把光緒當成了李蓮英啊。
“親爸爸,兒皇有要是相商!”光緒等了片刻,等到戲台上的**過去,方才重新開口說道。
戲台上,正演到石秀撞破了兩奸夫淫婦的好事,慈禧意猶未盡的咽了口唾沫,緊繃的身子,像是泄了力氣一樣,鬆弛了下來。
這迴,她可聽了個一清二楚,收迴目光,稍微偏了偏頭,看見是光緒坐在自己的身邊,不由輕輕合了合腿。
“原來是皇上啊,皇上今個兒怎麽有空來看哀家了?”慈禧不慌不忙的出聲問道。
光緒拿出徐致靖那份奏折來,擺在前麵,笑著說道:“這是徐愛卿上的奏折,兒臣覺得很有道理。”
慈禧不緊不慢的拿過來,輕輕翻看了一下,便明白了光緒的意思。
“皇上是要決心維新變法了?”慈禧臉色微沉,一雙眼睛銳利的看著光緒,與剛才看戲時候的興奮表情簡直是判若兩人。
光緒直接承受著慈禧的壓力,慈禧多年來的淫威,讓他身後稍微向後退了退,身子一緊,小心翼翼的說道:“兒皇認為如今我大清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外有強敵環繞,內有亂賊四起,若再不改變,恐國家危矣。”
“皇上認為一場變法就能夠讓我大清由弱變強?由弱變富?”慈禧不輕不重的問道。
光緒連忙點頭道:“不試,則局勢隻會越來越糜爛下去,試了,或許有一線生機,俄國強盛始自俄皇彼得變法,日本強盛始自倭皇睦仁變革,我大清若變法革新,總不至於比這些國家差。”
“皇上認為祖宗之法沒有洋人之法有用?”慈禧一雙眼睛陰鶩的看著光緒。
光緒身上冷汗直下,要是他迴答沒有,則是數典忘祖之輩。
戲台上麵,正演著潘巧雲誣陷石秀對她圖謀不軌的好戲。
慈禧見光緒答不上話來,輕輕歎了一口氣,眼珠微轉,眯著眼睛道:“既然皇上認為隻有維新變法才能救我大清,那就去辦吧。”
光緒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一刻慈禧還咄咄逼人的質問他,這一刻,卻峰迴路轉,慈禧輕易的答應了他的要求。
慈禧輕輕拍了拍光緒的手背,露出一絲笑意來,說道:“皇上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哀家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之人,活不了多久,何必再做這個惡人呢,既然皇上早已經起了變法的心思,遲早都要維新變法,那就讓哀家在世的時候,好好看著皇上成才吧。”
光緒不知慈禧話中有幾分真假,不過他心中著實高興,當即跪下道:“多謝親爸爸成全,兒皇必定不會讓親爸爸失望。”
要說光緒對慈禧,確實是恭敬有加,兩天一請安,即便是太監前去宣懿旨,他也是跪著接,在旁人看來,光緒是一至孝之人。
但是,慈禧知道,光緒這隻是循規蹈矩,遵循禮儀而已,隨著裂痕越來越大,兩人之間,早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親情可言,不定光緒心中巴不得她早死,好讓他能夠早日掌權。
而光緒何嚐不知慈禧對自己已經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光緒曾經和馬臉皇後,慈禧的侄女為小事爭吵,馬臉皇後跑到慈禧麵前告狀,慈禧就怒而對左右而言:“皇上是我所立,實乃忘恩之舉,隆裕是我的親侄,辱罵皇後就是對我最大的不敬,實在難以忍受。”
隨後幾日,光緒前去請安,慈禧都是麵無表情,一眼不發。
因此,光緒對慈禧今日一口答應自己的請求,心中實在感到好奇,他摸不著頭腦,卻沒有忘記以最險惡的用心去猜測慈禧的心思。
可惜,光緒差了慈禧不止一籌,即便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慈禧要幹嘛。
隻好跪下去謝安。
“兒皇就不打擾親爸爸看戲了。”光緒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
慈禧微微點了點頭,光緒方彎著身子,慢慢的退下。
走出閱是樓的光緒忽然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空氣是如此的清新,他貪婪的深吸幾口氣,雙眼看著遠方,握緊拳頭,在心中喊道:“這天下,終究要讓朕做主了嗎?”
光緒一等就是十多年,他現在猶如出籠的鳥兒一樣,迫不及待的想要高高飛起,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整個大清。
暢音閣上,正在演石秀逼楊雄殺淫婦潘巧雲的戲段。
閱是樓裏麵,慈禧眼光閃爍,發著幽幽的光芒,看著甚是滲人。
李蓮英不明所以的輕聲問道:“老佛爺,既然您不同意變法,為何還讓皇上去辦呢?”
不但是光緒,即便是跟著慈禧身邊良久的李蓮英也是不明所以。
慈禧露出一絲殘酷的笑容,意有所指的問李蓮英道:“狗逼急了會幹嘛?”
李蓮英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笑著迴道:“狗逼急了會咬人。”
“這就對了,狗逼急了會咬人,人逼急了又何嚐不是呢?所以,不能把人給逼急,對付餓急了的狗,扔它一個有毒的包子,對付人,何嚐又不能如此呢?”
慈禧的話,讓李蓮英感到渾身冰涼。
第三百七十一章 穿上旗袍的公主
不可否認,甲午戰爭和收複台灣,使得光緒如今在朝中的威望確實大增,在朝中竟然已經形成了帝黨,能夠與慈禧的後黨分庭抗禮。
如果,慈禧現在就和光緒撕破臉皮,雖然能夠解決掉光緒,但是她肯定也要遭受到朝野人士的非議,這十分不利於她。
而維新變法,對中國確實是一劑良藥,但是凡想變法者,必定會觸及原有既得利益者的反撲。
更何況像光緒這樣急性子的人呢,他如果進行維新變法,肯定會得罪一大批位高權重的朝臣,這些朝臣原本可能是在帝後兩黨之間中立的,被光緒輕輕一推,便推到了後黨一方。
這樣,等到光緒成為孤家寡人,得罪大部分朝臣的時候,就是慈禧重新垂簾聽政,重掌大權的時候,那個時候,就算慈禧裝著不肯訓政,每天也會有一大批人,哭著,喊著,讓她重新訓政。
可惜,這些都不是光緒這苦逼孩子知道的。
光緒迴到紫禁城之後,當即召來翁同龢,文廷式等支持他進行維新變法的朝中大臣。
“翁師,太後,太後同意朕進行維新變法了。”翁同龢和文廷式剛行了君臣大禮,光緒馬上便上前拉起翁同龢的老手,心情激蕩的說道。
老佛爺同意維新變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