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雖然要魏季塵帶著定遼軍即刻迴遼東,但是定遼軍畢竟剛經曆一場大戰,要時間休整一下,也是說得過去的理由,所以,魏季塵一直在拖著,要拖到魏光燾頂不住,拖到朝廷最終會讓定遼軍留下一部分兵力待在台灣
隻有有能夠在台灣留下一支偏師,魏季塵便有信心,慢慢控製住台灣的經濟、政治
魏光燾向朝廷上奏:台灣的倭人餘孽尚未清除幹淨,幾支留守在台灣的兵力遠遠不夠,如果不增派兵力,必使台灣局勢糜爛
軍機處認為可以從南方繼續抽調兵馬,招募士卒入台灣
不過,倭人愈演愈烈的攻勢,讓魏光燾向朝廷繼續上奏,非精銳部隊不可
魏光燾如今隻得也向魏季塵屈服了,他現在明白,他是個聰明人,知道沒有魏季塵的支持,他根本就穩定不了台灣的局勢,根本就坐不穩這個台灣巡撫的位子
因此,他雖然心有不甘,最終還是妥協,準備讓出一些利益給定遼軍,以期盡快穩定形勢
台南城的官衙內,魏季塵看著傳來的電報,不由臉上神色很是複雜
上麵隻有短短的五個字——恭親王去世
恭親王,這個號稱是大清王室最後的一位明白人,終於因病去世,留下這風雨飄搖的大清,魏季塵並不知道,恭親王在臨死之前,還拉著光緒的手,讓他不要重用康有為等人,即便想要維變法,也得徐徐圖之
當然,光緒有沒有聽見去,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不過,從他之後繼續召見維派人士,便知,光緒沒有聽進去
“恭親王死了,大清王朝的一根支柱已經倒下”魏季塵點燃電報,讓他燒的一幹二淨
如今,是時候為光緒歌功頌德,吹捧他了
以前日本人捧殺過魏季塵,如今,魏季塵就借用此招,來捧殺光緒,讓光緒有變法的信心,光緒現在最缺的就是信心,他之所以遲遲未維變法,就是怕朝野內外反對聲過大
而魏季塵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使勁的吹捧光緒,讓他知道,自己如今威望已經夠了,已經能夠從慈禧手中要權,已經能夠做大事了
魏季塵可知道,維變法中,有兩條必定會使清廷自亂陣腳,一條便是廢除八股,這會得罪一大批文人士子,還有一條,就是滿漢平等,那些滿清貴族,會同意這一條才怪,朝綱混亂是可以預見到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 公主殿下好嗎
恭親王就像是他支持的洋務運動一樣,在鬱鬱之中終結
既然經濟上的洋務運動不能就中國,康有為、梁啟這些維派便希望從政治體製上進行維變法
因此,他們一看到一直反對維變法的恭親王死了,便欣喜若狂,準備蘊量大的攻勢,使得光緒能夠一下子做出決定來
恭親王的死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除了滿清朝廷內外表示吊念之外,在百姓當中,並沒有引起多少轟動
因為在次日,各地大小報紙刊載的不是恭親王的死訊,而是光緒,這個一力支持中國對日作戰的少年天子
各報紙都稱光緒為曠代聖主,英明神武不下小麻子康熙
拍馬人人都會,但是要拍得像魏季塵這樣,以報紙為媒介,拍得驚天動地,聲勢浩大,還真是少見
一些大的報紙,在中國發行的外國報紙,看到中國人自己吹得有意思,也紛紛轉載
光緒為了維變法,可是煞費苦心,他一直很留意一些式報紙書籍,
對這些報紙,他幾乎都會翻閱,在原曆史上,光緒的曾經訂閱過全套《萬國公報》
此時,光緒當然也不另外,幾份報紙一送來,光緒馬上便發現了對他歌功頌德的文章,他是越看越來勁,越看雙眼越發亮,渾身上下充滿了力氣
他不但自己看,還讓旁邊的小太監大聲朗讀給他聽
幾份報紙看完之後,他意猶未盡,太過癮了,怎麽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麽偉大,在上朝的時候,各位大臣要不是說這不行,要不是就說那不行,即便有時候說幾句不痛不癢的馬屁話,光緒也覺得這是大臣在巴結自己
但是,這麽多份報紙都在讚自己的偉大,還能夠有錯嗎?
這說明朕的威望已經深入民間,朕做出收複台灣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的啊
這位少年天子似乎看到了自己君臨天下,眾皆伏倒,列強躲避,西洋諸國稱臣
於是,光緒大手一揮,讓太監把各地的報紙都給一股腦送來,光緒看了個天昏地暗,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來,那就是既然自己是曠代聖主,所以,與各位大臣的想法有差別,那是應該的,畢竟聰明人隻是少數,而自己必須要有魄力,要獨斷專行,方能把維變法進行下去
那一刻,光緒覺得誌得意滿,沒有什麽事不能夠辦成,沒有什麽人能夠阻擋得住他前進的步伐,他要帶著這個老大帝國,崛起於世界強國之列
光緒又拿起徐致靖上書《請明定國是疏》,最終咬了咬牙,走向頤和園而去,《請明定國是疏》實際是康有為代擬的,是請求光緒正式改變舊法,實施行政
恭親王在世的時候,恭親王讓人壓著,不讓這份奏折到光緒的手中
等到恭親王去世,這奏折馬上就落到了光緒的手中,他一看之下,欣喜如狂,原本還有一些猶豫,但是一看到這些天的報紙,什麽猶豫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就在光緒前往頤和園,請示慈禧進行政治變革的時候,魏季塵卻在台南迎接從英國遠道而來的皇家貿易公司人員
隻要英方人員來了,魏季塵便能夠將石油之事了結,交給他們去美洲大陸開辦,而他則能夠將重心轉移迴國內去
魏季塵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他坐在大廳的主位上,翹著二郎腿,桌上擺著一盞大紅袍,正等著英方人員的到來
心中同時想起,昨晚魏光燾派人送來的求援信,這代表著那位台灣巡撫大人向他服軟了
魏季塵邊想邊等,誰知道,等了半響,沒有等到英方人員,卻見王懷慶一臉古怪的走了進來
“魏帥英方人員讓您親自出門前去迎接”王懷慶施過禮之後,一本正經的向他稟報
魏季塵不著聲色的將腳放下來,臉上笑容未改,輕聲說道:“這些英國人架子倒是很大,可惜我現在沒有這個閑情,還是讓他們快點進來拜見我”
此番中英合作,一起殺向美洲,魏季塵一定要取得主導權,因此,就算是這等小事,也不能相讓多少
王懷慶臉上帶上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意味深長的稟報道:“英方人員說了,如果你不親自出去迎接,他們就轉身離開了”
轉身離開?魏季塵先是有些訝然,接著有些惱怒
隻有有能夠在台灣留下一支偏師,魏季塵便有信心,慢慢控製住台灣的經濟、政治
魏光燾向朝廷上奏:台灣的倭人餘孽尚未清除幹淨,幾支留守在台灣的兵力遠遠不夠,如果不增派兵力,必使台灣局勢糜爛
軍機處認為可以從南方繼續抽調兵馬,招募士卒入台灣
不過,倭人愈演愈烈的攻勢,讓魏光燾向朝廷繼續上奏,非精銳部隊不可
魏光燾如今隻得也向魏季塵屈服了,他現在明白,他是個聰明人,知道沒有魏季塵的支持,他根本就穩定不了台灣的局勢,根本就坐不穩這個台灣巡撫的位子
因此,他雖然心有不甘,最終還是妥協,準備讓出一些利益給定遼軍,以期盡快穩定形勢
台南城的官衙內,魏季塵看著傳來的電報,不由臉上神色很是複雜
上麵隻有短短的五個字——恭親王去世
恭親王,這個號稱是大清王室最後的一位明白人,終於因病去世,留下這風雨飄搖的大清,魏季塵並不知道,恭親王在臨死之前,還拉著光緒的手,讓他不要重用康有為等人,即便想要維變法,也得徐徐圖之
當然,光緒有沒有聽見去,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不過,從他之後繼續召見維派人士,便知,光緒沒有聽進去
“恭親王死了,大清王朝的一根支柱已經倒下”魏季塵點燃電報,讓他燒的一幹二淨
如今,是時候為光緒歌功頌德,吹捧他了
以前日本人捧殺過魏季塵,如今,魏季塵就借用此招,來捧殺光緒,讓光緒有變法的信心,光緒現在最缺的就是信心,他之所以遲遲未維變法,就是怕朝野內外反對聲過大
而魏季塵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使勁的吹捧光緒,讓他知道,自己如今威望已經夠了,已經能夠從慈禧手中要權,已經能夠做大事了
魏季塵可知道,維變法中,有兩條必定會使清廷自亂陣腳,一條便是廢除八股,這會得罪一大批文人士子,還有一條,就是滿漢平等,那些滿清貴族,會同意這一條才怪,朝綱混亂是可以預見到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 公主殿下好嗎
恭親王就像是他支持的洋務運動一樣,在鬱鬱之中終結
既然經濟上的洋務運動不能就中國,康有為、梁啟這些維派便希望從政治體製上進行維變法
因此,他們一看到一直反對維變法的恭親王死了,便欣喜若狂,準備蘊量大的攻勢,使得光緒能夠一下子做出決定來
恭親王的死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除了滿清朝廷內外表示吊念之外,在百姓當中,並沒有引起多少轟動
因為在次日,各地大小報紙刊載的不是恭親王的死訊,而是光緒,這個一力支持中國對日作戰的少年天子
各報紙都稱光緒為曠代聖主,英明神武不下小麻子康熙
拍馬人人都會,但是要拍得像魏季塵這樣,以報紙為媒介,拍得驚天動地,聲勢浩大,還真是少見
一些大的報紙,在中國發行的外國報紙,看到中國人自己吹得有意思,也紛紛轉載
光緒為了維變法,可是煞費苦心,他一直很留意一些式報紙書籍,
對這些報紙,他幾乎都會翻閱,在原曆史上,光緒的曾經訂閱過全套《萬國公報》
此時,光緒當然也不另外,幾份報紙一送來,光緒馬上便發現了對他歌功頌德的文章,他是越看越來勁,越看雙眼越發亮,渾身上下充滿了力氣
他不但自己看,還讓旁邊的小太監大聲朗讀給他聽
幾份報紙看完之後,他意猶未盡,太過癮了,怎麽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麽偉大,在上朝的時候,各位大臣要不是說這不行,要不是就說那不行,即便有時候說幾句不痛不癢的馬屁話,光緒也覺得這是大臣在巴結自己
但是,這麽多份報紙都在讚自己的偉大,還能夠有錯嗎?
這說明朕的威望已經深入民間,朕做出收複台灣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的啊
這位少年天子似乎看到了自己君臨天下,眾皆伏倒,列強躲避,西洋諸國稱臣
於是,光緒大手一揮,讓太監把各地的報紙都給一股腦送來,光緒看了個天昏地暗,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來,那就是既然自己是曠代聖主,所以,與各位大臣的想法有差別,那是應該的,畢竟聰明人隻是少數,而自己必須要有魄力,要獨斷專行,方能把維變法進行下去
那一刻,光緒覺得誌得意滿,沒有什麽事不能夠辦成,沒有什麽人能夠阻擋得住他前進的步伐,他要帶著這個老大帝國,崛起於世界強國之列
光緒又拿起徐致靖上書《請明定國是疏》,最終咬了咬牙,走向頤和園而去,《請明定國是疏》實際是康有為代擬的,是請求光緒正式改變舊法,實施行政
恭親王在世的時候,恭親王讓人壓著,不讓這份奏折到光緒的手中
等到恭親王去世,這奏折馬上就落到了光緒的手中,他一看之下,欣喜如狂,原本還有一些猶豫,但是一看到這些天的報紙,什麽猶豫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就在光緒前往頤和園,請示慈禧進行政治變革的時候,魏季塵卻在台南迎接從英國遠道而來的皇家貿易公司人員
隻要英方人員來了,魏季塵便能夠將石油之事了結,交給他們去美洲大陸開辦,而他則能夠將重心轉移迴國內去
魏季塵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他坐在大廳的主位上,翹著二郎腿,桌上擺著一盞大紅袍,正等著英方人員的到來
心中同時想起,昨晚魏光燾派人送來的求援信,這代表著那位台灣巡撫大人向他服軟了
魏季塵邊想邊等,誰知道,等了半響,沒有等到英方人員,卻見王懷慶一臉古怪的走了進來
“魏帥英方人員讓您親自出門前去迎接”王懷慶施過禮之後,一本正經的向他稟報
魏季塵不著聲色的將腳放下來,臉上笑容未改,輕聲說道:“這些英國人架子倒是很大,可惜我現在沒有這個閑情,還是讓他們快點進來拜見我”
此番中英合作,一起殺向美洲,魏季塵一定要取得主導權,因此,就算是這等小事,也不能相讓多少
王懷慶臉上帶上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意味深長的稟報道:“英方人員說了,如果你不親自出去迎接,他們就轉身離開了”
轉身離開?魏季塵先是有些訝然,接著有些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