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一邊伺候慈禧穿衣,一邊笑著迴道:“應該快了,皇上真的長大了,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


    慈禧聽到李蓮英隨口這麽一說的話,身體輕輕一震。


    “老佛爺,穿好了。”李蓮英見慈禧半響沒有動作,不由提醒道。


    “溥儁這段日子怎麽沒有進宮來看哀家呢?”慈禧出聲問道。


    李蓮英心中有些驚訝,溥儁不是前日剛進宮來看過她嗎?


    溥儁是瑞親王載漪的兒子,深得慈禧的喜歡。


    “奴才會托人去問問是怎麽迴事。”李蓮英攙扶著慈禧往寢宮走去。


    轎子裏,魏季塵看著哈欠連天的王懷慶,聞到他身上全是胭脂香氣,不禁微微皺了皺眉。


    “食色性也,這些都是欲望,但是人要懂得怎麽控製欲望,不要被欲望控製住,懷慶,以後不要迷失了自己。”魏季塵歎了一口氣。


    多少人在年輕時可以稱得上是一條漢子。譬如這個王懷慶,年輕的時候是勇猛勤儉,但是在原曆史上居於高位之後,便墮落了,雖然還保存著忠信,但是失去了勤儉,貪汙受賄,紙醉金迷。


    魏季塵認為隻要自己在一旁敦敦告誡,以及有完善的監督措施,相信王懷慶不至於成為後世那樣。


    王懷慶臉一紅,看到魏季塵一臉嚴肅的樣子,連忙在心中暗暗記牢。


    迴到驛館沒有多久,忽有太監上門宣光緒口令:著魏季塵即刻入紫禁城覲見。


    魏季塵急急沐浴之後,便在太監不耐煩的眼神中,跟著他往紫禁城而去。


    兩人坐在一輛大馬車之中,魏季塵這才能夠仔細打量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臉白無須,身上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說起話來陰陽怪氣。


    “這位公公,多謝前來宣旨。”魏季塵笑著塞過去一張銀票。


    那太監的眼睛這才睜開,一看到是五百兩巨款,當即眉開眼笑。


    光緒對太監甚為嚴厲苛刻,不像慈禧會是不是賞賜一些東西給頤和園的宮女太監,要是李蓮英看到五百兩的麵額,估計會不屑的扔到那個角落去,而這個小太監看到了卻是高興之極,這就是光緒和慈禧的區別,慈禧善於施小恩惠,而光緒是喜怒易顯於色。


    “聖上正在勤政殿等著你,前幾日,軍門剛入城的時候,聖上就想召見,但是被翁尚書勸住了。”小太監馬上便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情報。


    原來還有這麽一迴事,魏季塵又笑著塞過去了五百兩。


    這迴小太監簡直把魏季塵當成了恩主,不但將宮裏的規矩說了一遍,還詳細說了一些光緒比較忌諱的事情。


    馬車停下來的時候,小太監才意猶未盡的停止了說話。


    宮內侍衛先驗明魏季塵的身份,放行之後,小太監領著魏季塵繞過了等候傳旨的朝房,而是直接往勤政殿行去。


    這還是魏季塵第一次進紫禁城,隻見沿途都有太監侍衛肅立在兩側。


    亭台林立,樓宇層層,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長廊如帶,迂迴曲折,簷牙高啄,長橋臥波,猶如長龍橫空。


    勤政殿施以密集的鬥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極盡浮華尊貴,讓人一處在這裏就覺得肅穆無比。


    魏季塵隨著小太監走到了門口,便有人通報。


    不久,傳來一聲吆喝:“宣魏季塵覲見。”


    魏季塵最後整理了一下衣服,昂首闊步的走了進去。


    隻見大殿正裏頭,有一案桌,上麵擺滿了文牘奏折,而光緒正坐在案桌後麵的寶座之上。


    魏季塵輕輕一瞥,便看清楚光緒臉上的激動,光緒臉色蒼白,身體羸弱,如果不是穿著龍袍,你會以為他是一個瘦弱文藝小青年。


    “愛卿!朕總算看到你真人了。”光緒從案桌後麵快步的走上前來,托住魏季塵的雙臂,心情激蕩的說道。


    難怪孫毓汶在請求光緒批準合約的時候,能夠唾沫四濺,星子飛了光緒一臉。


    這位皇上確實不怎麽有威嚴。


    魏季塵順勢沒有下跪,還是唱和道:“微臣魏季塵見過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清朝末期,漢臣自稱臣,滿族則自稱奴才。


    “來人,賜坐!”光緒顯然心情很好,轉身便吩咐了一句,接著,上下打量了魏季塵一翻,在心中讚道:好一員智將,兩道劍眉高高揚起,行走時虎虎生威,停頓時如老樹盤根,更難得是年齡和自己相差無幾。


    “多謝陛下!”魏季塵一臉感激的迴道。


    “朕還要多謝愛卿呢,要不是有愛卿在遼東力挽狂瀾,屢戰屢勝,我大清還不知道要割去多少領土。”光緒先誇獎了一句,接著許是想到割地賠款一事,心情稍微有些低落。


    “愛卿的論持久戰朕也看了,原本想按照愛卿的辦法遷都再戰,奈何朝中大臣都不同意,不能媾和。”光緒緊接著說道。


    “陛下不必憂慮,陛下正在年富力強之時,隻要勵精圖治,想必收複失地是指日可待。”魏季塵盡量撿好聽的說。


    光緒聽到魏季塵如此說,低落的心情馬上便好了起來。


    他站起來,憧憬道:“朕準備練就四支新式軍隊,蓋時,能夠保我中國不再遭受列強的窺視。”


    “陛下有此想法,是我中國之幸。”魏季塵終於知道,何為拍馬了。


    第二百零八章  麵聖


    光緒神色忽然變得嚴肅起來,盯著魏季塵道:“有個廣東舉人康有為上書提出‘富國、聚民、教士、練兵’之策,朕深以為然,而且朕覺得這練兵為四策之首,愛卿為當時之名將,想必對練軍有一套自己的辦法?”


    魏季塵知道光緒這是在考驗自己了。


    當即不慌不忙的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陛下想以西式軍法練就強軍,引入新式武器,這些都是遠見之事,不過除此之外,臣覺得練兵,終究將的是一個‘人’字,昔日中堂之淮軍亦是精兵一支,卻不過數十年便腐化墮落,此不是中堂一人之過錯,實乃賞罰不明,升遷按資排輩,兵士平常訓練懶惰所致。”


    光緒聽得入了神,不時微微點點頭。


    魏季塵繼續說道:“解決此道,首先便是要解決將領的問題,舊製之武舉人才,大多不明新式之兵法,不通新式之武器,單憑個人之勇猛,而以在軍中升遷之將領,亦大多不通文墨,此,臣覺得設立武備學堂就做得十分好,應在全國上下大力推廣之,不但能夠讓軍中將領入內研修,學得新式之兵法,而且還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出下級軍官。賞罰亦可通過軍事演習互相一較長短,孰強孰弱,一目了然,自然能夠擇優者提拔之。”


    光緒對練兵之事,自然是個門外漢,魏季塵去繁就簡的敘述了如何訓練軍士,以及西洋各國現實行的練操之法,光緒一時間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魏季塵倒不是胡說一通,如果光緒聽進去了,也是好事一件,就像康有為說的,如今中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要是中國能多幾支強兵,也是好事一件,不過魏季塵故意遺漏了一點,那就是思想控製。


    縱觀大清的官兵,不知為何而戰,軍士都是以利益驅之,此乃下下之道。


    魏季塵見光緒聽得認真,不時恍然大悟的樣子,連打斷的話語都沒有說一句,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絞盡腦汁的,將軍隊的編製又給說了一遍,提出細分兵種的問題,說了一些炮步協同作戰。


    眼見時間都快過去一個時辰了,光緒還沒有半點聽膩的意思,魏季塵隻好總結道:“陛下,此都是臣的一些心得,未免有所不足,好在臣得知陛下要用西式練兵,已經差人遍訪西式人才,集眾人之力,編纂一部適合我中國的訓練操法詳細圖解,以盡臣微薄之力。”


    光緒有點意猶未盡,笑著站起來說道:“愛卿果然是大才,一番話讓朕茅塞頓開,朕不但要練新兵,還要改革吏治,維新變法,將軍以為如何?”


    魏季塵連忙接話道:“皇上雄才偉略,能行曆代帝皇之不能,臣心中實在佩服,日本崛起,亦亦自於明治維新,俄國崛起,也始於俄皇彼得大帝改製,若能徐徐圖之,必有一番大作為。”


    光緒現在已經鐵了心準備維新變法了,魏季塵自然不會觸他的眉頭了。


    光緒聽到魏季塵這番話,歎了一口氣道:“要是朝中大臣都是像你如此想,朕也就不會如此心煩意亂了,可惜朝中一些人就是專門要和朕作對,阻擾朕的維新變法,將軍,你說怎麽辦。”


    怎麽辦應該是你這個帝王去考慮,問我也是白搭。


    魏季塵籌措著詞語道:“凡人必有所求,陛下如果了解了他們為何反對,再分化拉攏,不愁他們不站在陛下身邊。”


    光緒搖頭道:“這些人都是頑固不靈因循守舊之人,朕的維新變法與其靠這些人,還不如從列強各國尋找顧問。”


    魏季塵心中暗歎一口氣,看來光緒對朝中的大臣已經開始不滿了,覺得他們跟不上自己的步伐了,這麽想也沒有錯,關鍵是你現在手中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就想著怎麽弄掉別人,不引起朝臣們的劇烈反抗,那才怪呢。


    魏季塵勸說道:“師夷長技以製夷,以強敵為師資不錯,但是這些洋人畢竟包藏禍心,以自己國家利益為重,陛下想要學習列強,可派遣諸大臣去國外考研,等諸大臣在國外看到我中國與他國之差距之後,必行會心有所悟,想必阻擾也不會那麽大了。”


    人最怕的是沒有自知之明,那些頑固守舊的大臣沒有發現這個世界已經處在日新月異之中了,如果能夠讓他們打開眼界,未嚐不能改變他們的思想,因此魏季塵建議光緒讓他們出去公費旅遊一翻。


    光緒若有所思,笑著說道:“愛卿的意見比起康有為的意見,要溫和許多,康先生言殺一、二頑固阻擾之大臣,變法必可為了。”


    魏季塵冷汗直流,康有為未免也太過狂妄了,這麽做,是把光緒完全推向大臣們的對立麵啊,好在看光緒的樣子,也不像是一嗜殺之人。


    其實對光緒這位一力變法圖強的年輕人,一個傀儡皇帝,有如此勇氣,也實為難得,魏季塵還是心存佩服的,隻是佩服歸佩服,大家終究不是一條道的,漢族和滿族雙方的利益,也由不得他放開手腳去做,終究會失敗了事。


    見魏季塵不迴話,光緒繼續說道:“朕此番召你入宮,一來是要大大賞賜你,二來是朕想要練兵,便想到你這位當世之名將,宋慶、聶士成等人畢竟已經垂垂老矣,而袁世凱也無多大經驗,朕對愛卿是最為看重。”


    “多謝陛下讚賞,臣必肝腦塗地,以報皇恩。”魏季塵信誓旦旦說道。


    “愛卿聽旨,著愛卿從駐防淮軍內,挑選馬步隊30營,編為定遼軍,按照西式之練兵法,為我大清練就精兵一支。”光緒站起來,神情肅穆的說道。


    旁邊的小太監馬上便將案桌上的聖旨慢慢遞給魏季塵。


    定遼軍?看來光緒還是存著報恥之心啊。


    “臣必定不負皇恩,以收複遼東為己任,日夜操練,早日為陛下練成強兵一支,以報甲午之仇。”魏季塵謝恩道。


    光緒有些欣慰,又有些激動,說道:“遼東不用愛卿去收複了,倭人已經迫於三國之壓力,答應歸還所占之領土,但是卻要我大清以白銀2000萬兩為贖金,將軍此去,隻要防止倭人再次入侵我遼東即可。”


    白銀2000萬兩,這倭人還真的是雁過拔毛啊,魏季塵建議道:“陛下,倭人既然迫於三國壓力,必定不敢不歸還我遼東之地,既然這樣,我們何必支付贖金,倭人從遼東掠去之銀兩財富不知凡幾。”


    光緒歎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此事諸中樞大臣還在商議之中,倭人態度強硬,形勢比人強,想要不付贖金難啊,隻要看能否減少一二。”


    魏季塵不再就此事發表意見,反正是暫時寄存在日本人手中,大事已定,他心中也鬆了一口氣。


    第二百零九章  北洋之虎


    山東登州,自從倭人占領威海衛之後,段祺瑞便隨著大部清軍退至此地,等待著清廷新的命令。


    中日雖然已經簽訂馬關合約,而且後續事務正在進行,一些地方的倭人軍隊慢慢退走,但是倭人在威海衛會駐軍到賠款賠償完畢,沒有個兩三年會不可能撤的。


    段祺瑞在戰前為威海衛隨營武備學堂教官,戰爭爆發後,帶領學生搬運炮彈抗擊倭人,


    要說段祺瑞,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頂尖人才之一,先是以優異成績考入北洋武備學堂,接著以最‘優等’的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畢業,與王士珍在武備學堂內都是名聲顯赫之人。


    畢業後,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與其他四位同學一道到德國留學,在柏林軍校學習一年半,在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半年,迴國後調任教官。


    如此精通西式炮兵的人才,魏季塵自然不會放過。


    這天,段祺瑞像往常一樣,來到軍營內,在臨時教習室準備上課,裏麵坐著十多名學員,原本學員人數更多,可惜這段時間人心惶惶,朝廷傳來要裁減不少營隊,要不是有段祺瑞向上麵一力要求,恐怕都不會開課了。


    “唉,時局維艱,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呢?”段祺瑞看著下方無精打采地學員們,心中不由又想起了不久前袁世凱發來的邀請。


    新建陸軍,采用西式兵法操練士兵,或許能夠一展我所學,而且給的還是左翼炮隊第3營統帶的職位,比起自己在這裏當教習來說,應該好上不少。


    段祺瑞有些心動了,或許應該答應他吧。


    “好了,諸位學員,我知道眾位如今心中都是忐忑不安,怕自己被遣散,但是隻要你們還在軍中一日,就應該做好士兵該做的。”


    “教習,不是我們不想學習炮科,實在是,此次與倭人的交戰,我們的炮台根本就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倭人從後方進攻我軍,這大炮又笨重,角度又夠不著,還不如用槍呢。”一名學員抱怨著說道。


    其他幾人也是附和道:“就是啊,我看死守炮台根本就沒有用,靜等著別人前來進攻,還不如主動出擊。”


    威海衛的陸防炮台幾乎沒有費去倭人多大的力氣,便已經被攻破了,讓一些學員變得心灰意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大獨裁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飛的小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飛的小蟲並收藏超級大獨裁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