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公主,唐玄宗的第八女,生母不詳,其母應該身份很是一般。因此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但也就是混了個沒有舅舅親,也沒姥姥愛。反正皇帝兒女也多,於是在公元716年唐睿宗駕崩後,萬安公主就被送入道觀出家了。公元748年,原本在宮內出家修行的萬安公主遷至這仙金觀繼續修行。
葉琳和陳忻二人沒想到,歪打正著的居然在這金仙觀裏遇到一位公主。這公主雖已是出家人,但總不能眼見自家侄兒被人迫害而坐視不管吧?就算放開親情不說,出家人不還講究個慈悲為懷麽?這李俶無辜遭人追殺,她這個修行幾十年的人還能放任不管?那她這家也白出了。
陳忻看這萬安公主也是慈眉善目的,應該也不是個寡情之人,於是就把李俶一行沿途遭人追殺,現陷於陳倉迴不得長安的事說與了公主聽。
末了,陳忻說道:“若大個長安城,我們不知該相信誰,又無法進到宮裏去見太子,隻能寄希望於公主了。現在王爺的生死就掌握在公主的手裏,公主若不想參與此事,為不負朋友所托,那我們也隻能繼續在這長安城裏同敵人周旋下去,再尋別的機會了。”
說完,二人靜待公主迴複。
這萬安公主從小出家,早上忘記了親人的溫情,此時陳忻卻突然跟她提到親情。親情二字對她太陌生了,陌生到她都不知道該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去見太子。身在皇宮幾十年,見慣了各種鬥爭,如今的她已不想再牽涉到那些紅塵爭鬥中去。
好半晌,萬安公主才站起來對二人說道:“我們仙金觀裏隻有道姑,不便招待二位,還請二位去往別處吧!”說罷朝後院走去。
二人沒想到公主還真是不願管這事,但二人來此的目的就是為了躲避外麵的追捕,不管能不能找到援軍,起碼得自己二人先把命保住先。
看公主要離去,葉琳忙不迭的說:“公主請留步,我二人並非男子,隻是為躲避追殺才穿的這男裝。公主已是出家人,不願再涉紅塵俗事,我們也不強求。隻是我二人現在被無辜追殺,公主就不能慈悲為懷的助我二人躲過此難麽?”
看公主停下腳步迴過身來,葉琳繼續說道:“不瞞公主,我二人正是被人追殺逃至道觀裏來的,還有一位朋友在逃跑的過程中與我們走散了,目前下落不明。如若我二人現在出去,恐怕很快的也就落入了賊人之手,就算公主不願再涉紅塵之事,難道公主也不能以一個出家人的慈悲之心暫時將我二人收留道觀?”
“頒政坊昨晚那把火是你們放的嗎?”公主看著二人問道。
這個問題要換作李洋在,估計她會給她們昨晚的這把火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陳忻卻隻是簡單的迴答說:“是的,也正是為此,我們不僅被敵人追殺,也被官兵四處追捕。”
公主沒想到二人竟然如此坦誠,又問道:“聽你們說與李俶一起的另一位公子叫李嶼,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此人應是當朝右相李林甫的兒子,你們為何不去相府找相爺呢?”
李嶼能與李俶這位王爺同行,身份自然是不低,隻是沒想到竟是李林甫的兒子。
葉琳歎了口氣:“唉!你說是不是我們的人品太差了?早上我們被人追殺,本來已進了相府,可就在我們進相府前,也有一個人急匆匆的進了相府。隻是我們是去找相爺的,而這個人卻是去報喪的。要找的人沒找到,還差點被相府的人給抓了起來。”
“你們是說李林甫死了?”公主驚訝的問道。
二人點點頭。葉琳說:“我們親自聽到相府裏的人說的,而且當時相府裏已哭成一片。”
這萬安公主本以為自己已忘記了親情,可當聽說李林甫死了,她不由的想起兒時的一些往事。生在帝王之家,可沒有外人看起來的那麽光鮮,從小沒有了母親的庇護,能不能活下去那就隻能是生死由命了。那時已是郢王的李瑛沒少護著她,這才讓自己得已在那深宮之中活下去。先皇駕崩,聖上聽任下麵的人諫言,讓不過十來歲的自己出家為先皇祈福。
道觀中的生活雖然清苦了一些,卻也讓自己得以平安苟活,後來郢王成為了太子,雖然來看自己的時間少了,但也總會偶爾抽空去陪自己聊聊。再後來,聖上聽信李林甫的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甚至連太子妻兄駙馬都尉恭鏽也一同遭殃。就這,李林甫還不肯放過他們,不久,又進言讓聖上將已被貶為庶人的他們三人賜死,時人雖無不稱冤,然而聖上卻依然相信李林甫這個奸惡之人。
現在,這位奸相終於死了,不知太子哥哥在天上可知曉?公主怔怔的想著。或許是李林甫的死讓她想到了李瑛,讓她又重憶起了親情。
終於,公主開口吩咐剛從後院走來的婢女:“小梅,你將她二人領到後麵的廂房裏去休息,迴頭給觀主說一聲,我有事需要進宮一趟,午飯就不用等我了。”
陳忻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悄聲問葉琳:“你說公主會是進宮去找太子嗎?”
葉琳做了個勝利的手勢:“必須是。”
這仙金觀雖隻是一座道觀,但由於有了公主在這裏修行,不管是那些追捕的官兵、還是想要找茬的敵人,都不敢隨意造次的到仙金觀裏搜查。
有了公主這道護身符,葉琳和陳忻二人總算不用為自己的安全而提心吊膽了。但她們卻不得不為李洋的安全擔憂,也不知道她跑哪去了?會不會被官兵給抓到?她們想出去找李洋,可偌大的長安城,她們又要去哪找呢?
二人雖是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了,可卻在屋裏為李洋的安危急的團團轉。
看著葉琳在屋裏走來走去,陳忻說道:“琳琳,你能停下來嗎?我頭暈。這時我們再怎麽著急也是無計可施,還是等公主迴來再說吧?”
葉琳知道陳忻說的在理,可外麵是幾方追兵啊?李洋雖有孫猴子般的靈活,但畢竟沒有七十二變,能躲得過這些追兵嗎?
葉琳和陳忻二人沒想到,歪打正著的居然在這金仙觀裏遇到一位公主。這公主雖已是出家人,但總不能眼見自家侄兒被人迫害而坐視不管吧?就算放開親情不說,出家人不還講究個慈悲為懷麽?這李俶無辜遭人追殺,她這個修行幾十年的人還能放任不管?那她這家也白出了。
陳忻看這萬安公主也是慈眉善目的,應該也不是個寡情之人,於是就把李俶一行沿途遭人追殺,現陷於陳倉迴不得長安的事說與了公主聽。
末了,陳忻說道:“若大個長安城,我們不知該相信誰,又無法進到宮裏去見太子,隻能寄希望於公主了。現在王爺的生死就掌握在公主的手裏,公主若不想參與此事,為不負朋友所托,那我們也隻能繼續在這長安城裏同敵人周旋下去,再尋別的機會了。”
說完,二人靜待公主迴複。
這萬安公主從小出家,早上忘記了親人的溫情,此時陳忻卻突然跟她提到親情。親情二字對她太陌生了,陌生到她都不知道該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去見太子。身在皇宮幾十年,見慣了各種鬥爭,如今的她已不想再牽涉到那些紅塵爭鬥中去。
好半晌,萬安公主才站起來對二人說道:“我們仙金觀裏隻有道姑,不便招待二位,還請二位去往別處吧!”說罷朝後院走去。
二人沒想到公主還真是不願管這事,但二人來此的目的就是為了躲避外麵的追捕,不管能不能找到援軍,起碼得自己二人先把命保住先。
看公主要離去,葉琳忙不迭的說:“公主請留步,我二人並非男子,隻是為躲避追殺才穿的這男裝。公主已是出家人,不願再涉紅塵俗事,我們也不強求。隻是我二人現在被無辜追殺,公主就不能慈悲為懷的助我二人躲過此難麽?”
看公主停下腳步迴過身來,葉琳繼續說道:“不瞞公主,我二人正是被人追殺逃至道觀裏來的,還有一位朋友在逃跑的過程中與我們走散了,目前下落不明。如若我二人現在出去,恐怕很快的也就落入了賊人之手,就算公主不願再涉紅塵之事,難道公主也不能以一個出家人的慈悲之心暫時將我二人收留道觀?”
“頒政坊昨晚那把火是你們放的嗎?”公主看著二人問道。
這個問題要換作李洋在,估計她會給她們昨晚的這把火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陳忻卻隻是簡單的迴答說:“是的,也正是為此,我們不僅被敵人追殺,也被官兵四處追捕。”
公主沒想到二人竟然如此坦誠,又問道:“聽你們說與李俶一起的另一位公子叫李嶼,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此人應是當朝右相李林甫的兒子,你們為何不去相府找相爺呢?”
李嶼能與李俶這位王爺同行,身份自然是不低,隻是沒想到竟是李林甫的兒子。
葉琳歎了口氣:“唉!你說是不是我們的人品太差了?早上我們被人追殺,本來已進了相府,可就在我們進相府前,也有一個人急匆匆的進了相府。隻是我們是去找相爺的,而這個人卻是去報喪的。要找的人沒找到,還差點被相府的人給抓了起來。”
“你們是說李林甫死了?”公主驚訝的問道。
二人點點頭。葉琳說:“我們親自聽到相府裏的人說的,而且當時相府裏已哭成一片。”
這萬安公主本以為自己已忘記了親情,可當聽說李林甫死了,她不由的想起兒時的一些往事。生在帝王之家,可沒有外人看起來的那麽光鮮,從小沒有了母親的庇護,能不能活下去那就隻能是生死由命了。那時已是郢王的李瑛沒少護著她,這才讓自己得已在那深宮之中活下去。先皇駕崩,聖上聽任下麵的人諫言,讓不過十來歲的自己出家為先皇祈福。
道觀中的生活雖然清苦了一些,卻也讓自己得以平安苟活,後來郢王成為了太子,雖然來看自己的時間少了,但也總會偶爾抽空去陪自己聊聊。再後來,聖上聽信李林甫的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甚至連太子妻兄駙馬都尉恭鏽也一同遭殃。就這,李林甫還不肯放過他們,不久,又進言讓聖上將已被貶為庶人的他們三人賜死,時人雖無不稱冤,然而聖上卻依然相信李林甫這個奸惡之人。
現在,這位奸相終於死了,不知太子哥哥在天上可知曉?公主怔怔的想著。或許是李林甫的死讓她想到了李瑛,讓她又重憶起了親情。
終於,公主開口吩咐剛從後院走來的婢女:“小梅,你將她二人領到後麵的廂房裏去休息,迴頭給觀主說一聲,我有事需要進宮一趟,午飯就不用等我了。”
陳忻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悄聲問葉琳:“你說公主會是進宮去找太子嗎?”
葉琳做了個勝利的手勢:“必須是。”
這仙金觀雖隻是一座道觀,但由於有了公主在這裏修行,不管是那些追捕的官兵、還是想要找茬的敵人,都不敢隨意造次的到仙金觀裏搜查。
有了公主這道護身符,葉琳和陳忻二人總算不用為自己的安全而提心吊膽了。但她們卻不得不為李洋的安全擔憂,也不知道她跑哪去了?會不會被官兵給抓到?她們想出去找李洋,可偌大的長安城,她們又要去哪找呢?
二人雖是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了,可卻在屋裏為李洋的安危急的團團轉。
看著葉琳在屋裏走來走去,陳忻說道:“琳琳,你能停下來嗎?我頭暈。這時我們再怎麽著急也是無計可施,還是等公主迴來再說吧?”
葉琳知道陳忻說的在理,可外麵是幾方追兵啊?李洋雖有孫猴子般的靈活,但畢竟沒有七十二變,能躲得過這些追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