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輕笑一聲道:“朕不過是因為近來朝中請立太子一事,這才問上一問。朕的身體朕自己多少還是有數的,蔡醫正不妨直言。”


    蔡醫正聽到這裏,算是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可這話,他還是不大敢直接就迴。


    “皇上目前身體很好,不必太過擔憂。”


    “嗯,愛卿就直說吧!估計還有多久?朕不是那等昏君,不會因為愛卿說了實話就治愛卿罪的。”


    蔡醫正頭冒冷汗,結結巴巴地迴道:“以微臣看,皇上身體保養得不錯,特別是近半年來,比前兩年都好些。臣以為,皇上就是再等二十年考慮這個問題也不遲。”


    皇帝沉吟了一下,不禁笑了笑,溫和地說道:“你是個實誠的。華恩,看賞!”


    蔡醫正捧著皇帝的賞賜出了勤政殿,想起華恩總管的交代,又不禁打了個寒顫。他腦子壞了才會將這麽重要的事情說出去。


    皇帝今年五十多歲,再有二十年,就是七十多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也算是高壽了,特別對帝王來說,能過六十的也不是很多。他想起蔡醫正的話,說這半年來他的身體有明顯好轉,可不就是老三迴來以後的事嗎?


    自從老三迴來以後,有一個能幹又孝順的兒子在身邊,他的心情好了不少,老三又時常叮囑他一些養身之道,應該也有效果。還有老三媳婦,那是個連神仙都喜歡的孩子,必定是有大福緣的,她嫁到皇家,也讓他開懷不少。


    二十年,足夠他看著老三的孩子出生長大了。就算以後平王有什麽不妥,他也來得及糾正。


    卻說在宮外,有那消息靈通的已經得到了一些消息。


    今日早朝,皇帝對平王的態度那是有目共睹的,隨後又傳出皇上在勤政殿怒斥平王,還砸破了平王的頭,隨後平王就出宮去了,而皇上又傳了禦醫。


    康王安王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很是興奮。父皇和老三果然生隙了?父皇怒斥老三,老三將父皇都氣病了?


    當晚,又有人潛入皇宮找華恩總管詢問此事。華恩總管自然什麽都沒有說,但心裏卻越發惱恨起來。人啊,就是這麽不知足。你幫了他一次,他就纏著你了,還把你當奴才,下一次你要是不肯幫忙了,他就說你背叛。


    不行,得想個好法子擺脫那人才行!


    這一夜,華恩總管沒有睡好。


    第二天早朝,難得康王安王兩黨都沒有跳出來提立太子一事。他們都知道昨天平王惹怒了皇上,說明他們之前的計劃有用,如此還是慢慢謀劃吧!有時候反應太快了,皇上會懷疑他們在宮裏安插了眼線。


    卻不料,就在滿朝文武以為即將散朝的時候,皇帝竟然主動提出了立太子一事。


    “前些時日,你們不是總是提要立太子麽?怎麽今天不說了?朕也覺得,是時候立太子了,免得朝中黨派林立,相互攻訐,弄得朝堂烏煙瘴氣。你們都是怎麽想的,現在朕給你們機會暢所欲言。”


    皇帝突然來這麽一出,甚至跟楊彥都沒有商量過,安王康王一黨更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自然有些應變不足。


    於是,平王一派的人搶先出列道:“臣以為,諸位皇子,無論文才武功、辦事能力以及在朝裏朝外的威望,無人能出平王其右,臣以為,隻有平王殿下,堪當此重任!”


    有人領頭,立即就有出列附議。不止平王一黨,連原本中立的勢力也全都附議,認為太子非平王莫屬。


    如此一來,朝中就有一半的人支持平王了,實在讓人意外。若換了個皇帝,說不得心裏就不舒服了。這還沒封太子呢,就拉攏了這麽多的人心。但楊昊本身並不昏庸,他很清楚這個兒子的才幹更勝過自己,並且也是有心立平王為太子的。因此,他不但沒有因此猜忌平王,反而有些暗自欣喜。


    “諸位愛卿都支持平王,說明平王甚得人心。朕也以為,平王……”


    “皇上,臣有異議!”


    不等皇帝把話說出口,戶部尚書方大人就出列反對。


    皇帝麵色一寒,冷冷地看著他道:“方愛卿有何異議?”


    方尚書頭冒冷汗,但還是鼓起勇氣大聲道:“皇上,臣以為,平王有能力不假,臣也敬佩,但身為儲君,最重要的是傳承子嗣。平王至今無嗣,坊間又有傳言,因此臣以為立平王為太子不妥。平王殿下就算不當太子,身為皇子,以後一樣可以為朝廷盡忠嘛!難道平王殿下不當太子,就不肯為朝廷出力了?”


    這話楊彥不好接,但他又不不得不接。


    他略一思索,出列道:“本王身為皇子,為大隋鞠躬盡瘁自是應該的,隻是皇子也不止本王一個,方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說本王的大皇兄二皇兄也該去邊關戍守幾年?還有,本王想問問方大人,為何就如此篤定了本王不會有子嗣?”


    方大人哪裏敢承認自己提議讓康王安王去邊關?他一時想不到好說辭,隻抓住一點不放道:“下官也是聽了坊間傳言。再說,王爺年近三十尚無子嗣,這也是事實。下官隻是為了大隋的千秋萬代著想,還請平王見諒。畢竟平王殿下您沒有子嗣,以後這江山無以為繼,豈不是誤了大隋?”


    楊彥挑眉一笑,步步緊逼道:“方大人口口聲聲隻抓著子嗣這一條,難道隻要有兒子,就能當太子麽?方大人的意思,隻要有子嗣,就可以不管不顧個人才德?”


    “這,這個……”方尚書自然不能這麽說。隻要有兒子就能當太子,這怎麽可能?


    皇帝沉著臉道:“諸位愛卿以為,選立儲君,才德和子嗣哪個更重要?”


    下麵平王的人立即道:“曆來選立儲君,自然是才德更重要。若才德不好,如何能固守江山?”


    隨即反對黨又跳出來道:“沒有子嗣,今後江山如何承繼?”


    “平王殿下剛剛大婚,不過是暫時沒有子嗣,袁大人如何知道平王殿下以後都不會有子嗣?”


    “這個,坊間傳言……”


    “坊間傳言如何能信?”


    皇帝聽到這裏,當即點頭道:“章愛卿說得不錯。選立儲君,自然是以才德為重,朕這幾位皇子,以平王才能最為出眾,這是毋庸諱言的。你們反對平王,不過就是他還沒有子嗣這一條,擔心以後的江山承繼。朕也認為,坊間傳言不可信。平王身體健康,這是太醫院幾位禦醫都診治過的。”


    聽到皇帝這麽說,平王一係的人都不禁喜出望外,而康王安王一黨則大受打擊。為什麽昨天皇上還跟平王生氣,今天居然就連他沒有子嗣都不管了?


    這時,隻聽皇帝繼續說道:


    “朕也明白告訴你們,這太子之位,非平王莫屬!朕隻有將這大隋江山交給平王才放心。至於子嗣問題,朕也考慮過了。如果三年以後,平王妃都沒有好消息,朕會給平王另納側妃。若平王三十五歲上都沒有子嗣,朕會從皇孫中挑選一人過繼給他。希望諸位愛卿以後能同心同德,輔助平王,共創大隋輝煌盛世!朕相信,平王不會讓朕失望,不會讓大隋的百姓們失望,亦不會讓諸位愛卿失望的!”


    皇帝態度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已經決定了要把這江山交給平王,哪怕平王真的生不出兒子來,也要立他為太子。


    皇帝此話一出,不但百官震驚,就連楊彥自己都震驚。父皇怎麽突然之間如此大方了?竟然給了他們這麽多時間?


    皇帝如此堅定的態度讓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剩下一些猶豫的,也是擔心平王以後打擊報複。


    皇帝如何猜不透這些人的心思?當即笑道:“諸位愛卿不要小瞧了平王的心胸。隻要你們有真才實學,能為國盡忠,為君分憂,相信平王不會因為之前的分歧對你們有看法的。”


    隨後,皇帝就責成欽天監選日子,禮部承辦太子冊封儀式。


    第154章有殲情?


    華恩總管當堂宣讀了太子的冊封詔書。這一道聖旨,竟然是皇帝自己昨日就寫好的,因此連中書省的官員也不知道,這才打了滿朝文武一個措手不及。而後,皇帝也不管滿朝文武的震驚,宣布散朝後,自帶著楊彥迴勤政殿去了。


    之前楊彥倒是有些自信這太子之位定然是他囊中之物,但經過昨天的事情,他都已經在考慮後路了,父皇卻忽然立他為太子,實在讓他意外。


    皇帝難得看到兒子暈乎乎的樣子,心裏竟然升起些得意來,但最後卻是拍著兒子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老三,別讓父皇失望!”


    楊彥立即迴神,慎重地保證道:“父皇放心,兒子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卻說在平王府,安然剛剛起床打了一圈兒太極迴來,又梳洗了一遍正在用早飯,就見蕙蘭進來稟報道:“王妃,淩大人求見,說是有重要的事情要稟告王妃。”


    淩雲?經過昨日的驚險,楊彥和安然都在考慮退路,淩雲自然也是知道的。難道是為了此事?可他也太著急了點吧?


    “請淩大人進來。”


    沈怡立即讓人將一旁的四折屏風展開,將安然吃飯的桌子隔開來,淩雲可以在外麵迴話。


    “微臣淩雲給太子妃請安,恭喜太子妃!”


    安然一怔,屋子裏沈怡玉蘭墨蘭劍蘭蕙蘭都是一怔。


    “淩雲,你剛剛說什麽?”安然飯也不吃了,放下筷子急切問道。


    這時,屏風外麵再次傳來淩雲冷靜中帶著幾分興奮的聲音道:“今日早朝上,皇上下旨冊封平王殿下為太子,賜封王妃為太子妃!待太子冊封大典以後,就正式搬到東宮裏去。”


    安然原本還在考慮將以後的退路選在哪兒呢,怎麽一下子就天地逆轉了?


    “表姨母,我沒聽錯吧?我這就成了太子妃了?”


    沈怡嗔了她一眼道:“淩大人親自來報的,還能有假?太子妃趕緊準備著,估計很快就會有人上門恭賀來了。”


    外麵淩雲也道:“等會兒肯定會有很多誥命夫人過來道賀,太子妃也不必全部都見,隻是要交代迴事處,收禮的時候小心些。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要是不收禮,擔心眾臣心中不安;但收禮過重也不好。”


    安然點頭,立即對沈怡道:“勞煩表姨母親自去跟二管家說一聲,今日上門恭賀的大人夫人,價值超過五百兩的禮物一律不收!”


    “是,臣妾這就去。”


    沈怡立即出門,親自去交代負責收禮送禮的二管家。


    “淩雲,你好好跟我說說,到底怎麽迴事。怎麽好好的,就立了太子了?”關鍵是,昨日父皇不是還很生氣,甚至想殺她麽?不過一夜,父皇這轉變也太大了吧?


    “迴太子妃,具體情況微臣也不是很清楚。是皇上主動提出來的,百官都沒有準備,就是太子殿下,事前也是不知情的。現在太子殿下還在宮中,估計要下午才能迴來,特意讓微臣迴來告訴太子妃,做好準備。”


    “嗯,知道了,你去忙吧!”


    安然趕緊幾口將紅豆小米粥喝下去,便急匆匆地迴房重新梳妝打扮。雖然說平王剛剛冊封太子,她這個新鮮出爐的太子妃不宜太高調,但是既然要會客,也不能打扮太隨意了。


    太子妃的禮服現在自然沒有,安然隻好穿上正紅繡金鳳的親王禮服,重新梳了元寶髻,戴上七羽鳳凰展翅赤金冠,再插上一對赤金鑲紅寶石蝴蝶步搖,看起來氣派華貴倒是有了,隻是,頭真的很沉啊!


    這邊剛剛收拾妥當,就聽到傳報說石夫人、元夫人已經到了。


    ……


    皇帝突然冊封太子,打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消息傳出來,康王安王直唿不可能。康王立即進宮與盧貴妃商議,安王也立即到國舅府找李正謙。


    下午,來平王府恭賀的人就更多了。因為太子尚未迴王府,各位大人們也都在朝中辦公,盡管心急如焚也沒有辦法,因此來的都是各家的夫人。


    好在大家都知趣,知道今天來向太子妃道賀的人多,不過給安然磕頭請安,說兩句話就告辭迴去了。但盡管如此,笑了一天,安然覺得自己的臉都僵硬了。


    唉,她早就知道,自己其實隻適合當個閑散王妃的。


    楊彥迴來得有些晚。前麵已經等著很多來恭賀的官員和世家家主少家主了。他讓人等著,先迴了後院,換了一套衣服,再與安然見了一麵才又轉迴前麵去。


    時間有限,楊彥隻拉著安然的手,含笑道:“對不起,雲南我們隻怕去不成了。”他們昨晚商議後路,安然就提過想去雲南的。


    安然明白,這是告訴她可以放心了。父皇那一關算是過了。


    卻說在賀府,賀瑛作為禮部侍郎,又是安王一黨的急先鋒,迴家以後就迅速召集家人開了一個家庭會議。除了賀家成年的幾個男人,賀瑛還特別請了賀明朗的夫人吳氏和兒媳獨孤氏。


    吳氏可以代賀明朗拿主意,而獨孤氏是獨孤家族的人,獨孤家族是安王的死忠。


    “今天早朝上,平王被冊封為太子,想必你們都知道了。我們賀家一直是依附安王的,今後該如何自處,大家一起議一議吧!”


    議?還有什麽好議的?他們之前針對平王做了那麽多事,而且又與平王妃有怨,還能有什麽好下場?除非讓太子和太子妃徹底出了這口惡氣。


    “謙哥兒媳婦,此事事關重大,我們賀家一直是依附李家和獨孤家的。如今平王被冊封為太子,不知道獨孤家打算如何應對此事,還請侄孫媳婦兒迴一趟獨孤家,探探口風。”


    “是,伯祖父。”獨孤湘貽絞著手絹,心中暗恨,麵色卻淡淡地答應下來。那個勾引別人丈夫的女人,竟然是太子妃了……


    獨孤湘貽迴娘家,賀之謙自然要親自送她。夫妻兩人一起迴房換衣服。到了京城,院子不大,卻要住這麽多人,自然沒有書房可以給賀之謙睡。當然,他也不敢這樣打獨孤家的臉,隻是夫妻兩人的感情一直沒有改善。


    “你好象很高興?你說,要是太子殿下知道還有人這樣惦記太子妃,會怎麽做?”獨孤湘貽難得開口跟賀子謙說話,但每次開口,都沒有好話。


    賀之謙體諒她的心情,大部分時候都是隱忍,隻當她的話是耳邊風,吹過就算了。但剛剛這樣的話卻是不能胡說的,因此他不得不迴道:“夫人,一切都是我的不是。但還請看在孩子的麵上,口下留情。”


    獨孤湘貽憤恨地哼了一聲,大步走了。是啊,為了孩子,她不得不留在賀家,如若不然,她早就跟賀子謙和離了。他的冷淡,還有這獨守空房的日子,她真是受夠了!


    不說賀之謙和獨孤湘貽迴獨孤家,卻說他們離開後,賀瑛繼續讓人商議賀家的出路。


    獨孤氏不在,當下有人道:“說起來,我們賀家當初之所以投靠安王,還是為了救太子妃的父親。她不能不講情義吧?再說,我們賀家也沒做什麽。”


    “三叔和太子妃的父親不是結拜兄弟麽?要不是當初我們與趙家退了親,太子妃能嫁到皇家去?說起來太子妃應該感謝我們賀家才是。”


    “對了,不是說公瑾和太子妃的兄長感情不錯?要不然讓公瑾去求求太子妃的兄長?”公瑾是賀子謙的字。


    吳氏聽著夫家這些兄弟子侄的話,麵色很不好看。這些話表麵上沒什麽,細細想來卻還是在怪他們這一房得罪了太子妃,連累了整個賀家。


    賀瑛在朝為官多年,也算是老狐狸了,之前被安王逼著當了先鋒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今安王落魄,平王得勢,實在讓人意外。要知道,安王身後可有隴西李家、雲中獨孤氏和滎陽鄭氏三大世家支持,誰能想到安王會這麽快落敗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閨秀(作者:李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箏並收藏寒門閨秀(作者:李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