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有不少子嗣,但是能得到他喜愛和欣賞的不多,而豪格無疑是他最為屬意的接班人,當初他把豪格放到長城以北就是希望豪格能夠從此成長起來,然而事與願違,事情的結果讓皇太極很是愁苦,當然這並不妨礙一個父親掛念兒子的心情,因此得知豪格安然無恙的返迴沈陽後,就想迫不及待的看看他。
豪格見到皇太極,沒有說話,而是撲通一聲跪倒在皇太極麵前,嗚嗚的哭起來,聲音聽起來讓人肝腸寸斷。
皇太極伸手把豪格攙扶起來,道:“不要哭了,這不是到家了嗎!人能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
豪格擦了擦眼淚,道:“父汗,豪格辜負了您的一片苦心,真是沒有臉麵迴來見您啊!”當初他率領八旗勁旅從沈陽城出發,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迴來的隻有他一個,確實是沒有臉麵麵對父老鄉親,八旗上下。
皇太極苦笑一聲道:“本汗哪還有資格指責你呢!如今這大金國被本汗折騰的形銷骨立,不複半點生機啊!”
豪格記得崇禎皇帝當時的話,問道:“父汗征朝鮮失敗了嗎?”
皇太極歎了口氣,道:“虎頭……虎頭蚯蚓尾啊!起初還好些,後來明軍突然支援朝鮮,結果戰勢就呈現了一麵倒的趨勢,活著迴來的不足八千人……。”
如果說皇太極有雄心萬丈的話,那麽這幾年來一係列的打擊完全把他的信心給摧毀了,剩下的隻有無窮無盡的歎息和苦惱。
豪格見事實果真如崇禎皇帝所言,道:“孩兒本來不信崇禎皇帝的話,沒想到一切都被他說準了。”
皇太極哦了一聲,道:“你見過崇禎皇帝?你不是兵敗之後就迴到沈陽的嗎?”皇太極有些納悶。
豪格不敢對皇太極有所隱瞞,將他如何被曹文昭擊敗,遏必隆如何顧全大局舉軍投降,以及他被囚禁在北京城的過往一件不落的講述了一遍。
皇太極聽完了豪格的遭遇,眼睛不由自主的瞪了起來,道:“這麽說你此番迴來是替那崇禎小兒勸降的?”
豪格點點頭道:“父汗,孩兒知道此事讓您很生氣,但是豪格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這次迴來就沒想再活下去,隻是惦記大金國的未來,因此不得不迴來說這些話,父汗,事不可為啊!大明朝如今兵強馬壯,單單是那天上飛著的武器就足以在一天之內將沈陽城焚毀,與其戰爭,最後賠上的不止是愛新覺羅家族的血,還有整個女真族的命運啊……。”
皇太極吼了一聲道:“來人,把這個逆子抓起來,先打一百棍子,然後丟到宗人府去……。”皇太極幾乎是咆哮著說道。
伺候皇太極的內侍們還沒見過皇太極發這麽大的脾氣呢!馬上過來把豪格帶下去了,生怕豪格再惹皇太極生氣,大夥跟著遭殃。
“父汗,豪格所言句句是實,有道是忠言逆耳,父汗您一定要想想啊!孩兒這裏還有崇禎皇帝給您的請柬,崇禎皇帝想請您去北京城一敘……。”豪格說到這裏,嘴巴就被內侍們給堵上了。
豪格迴來後被關進宗人府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沈陽城,人們不知道皇太極為何如此對待豪格,還以為是在責難豪格戰敗之責呢!隻有果侖知道豪格為什麽被皇太極給關起來了,這讓他有些為難。
嶽托此時正在家中跟妻子吃飯,下人來報說大學士果侖前來拜訪,這讓他有點意外,但還是收拾整齊出去迎接。
果侖見嶽托出來,施禮道:“大人,果侖冒昧來訪,還望大人見諒啊!”
嶽托深知果侖深得皇太極的信任,比自己在皇太極麵前還要受寵,當下不敢慢待,道:“大學士不要如此客氣,裏麵請。”
果侖進來後開門見山道:“大人可知豪格的事情嗎?”
嶽托點頭道:“知道一些,豪格如今被關在宗人府裏,沒少遭罪啊!我這幾天正尋思找個機會替他求情呢!大學士來我這裏,難道也是為了豪格的事情?”
“正是,大汗這次有些糊塗了,豪格雖然戰敗有罪,但是這個非常時期不宜如此啊!我這次來就是希望大人能和我一起進宮給豪格說說情。”果侖道。
嶽托正愁自己勢單力薄呢!聽了果侖的話非常高興,道:“那好,我們現在就去。”有他和果侖去給豪格說情,估計皇太極多少會給些麵子。
果侖和嶽托是皇太極最為倚重的兩個臣子,這兩個人來給豪格求情,皇太極無論如何也得答應,但是讓果侖和嶽托沒有想到的是,皇太極竟然一口迴絕了。
嶽托見果侖朝自己看,他咳嗽一聲道:“大汗,豪格打了敗仗是該懲罰,但是在這個非常時期,大金國正是用人的時候,如果將豪格鎖在宗人府中,豈不是大金國的損失。”
皇太極聽了嶽托的話,深吸了一口氣道:“嶽托,本汗這幾日心氣稍微順了一些,也就跟你們說實話吧!豪格這個逆子是被人家俘虜之後才放迴來的,而且是迴來勸降的,你們看,他居然還帶迴了崇禎小兒的請柬,說是要請本汗到北京城一敘,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殺此逆子已經是便宜他了。”
嶽托此時才知道豪格被囚禁另有隱情,他也嚇了一跳,道:“竟有此事?豪格……豪格如此做……。”嶽托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果侖倒是沒說什麽,過去把請柬拿起來看了看,道:“大汗,這請柬上的說辭倒也誠懇,但是內裏的底線仍然看得出來,如果明年開春之前大汗不去北京的話,估計就是兩國兵戎相見的時候啊!”
皇太極點了點頭道:“這正是本汗這幾天憂慮的地方,如果明軍在明年開春之後進兵沈陽,我大金國能抵擋的住嗎?聽豪格說明軍還有十分厲害的武器,有能在天上飛的,還有不怕大炮轟擊的步兵戰車……。”一想到這些,皇太極的眉頭就皺的非常厲害。
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低頭】
果侖質疑道:“大汗,那不過是傳說而已,我們這次進兵朝鮮遇到的明軍確實很有戰鬥力,武器也非常犀利,但是絕沒有達到豪格所說的那種能在天上飛的程度啊!那豈不成了天兵天將嗎!”果侖這麽說純屬和稀泥,以期造成皇太極的錯覺,做出錯誤的判斷。
皇太極搖搖頭道:“這些確實難以置信,但是本汗知道豪格絕不說假話,即便他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這應該是真的,就是不知道明軍這些先進的武器是否真如豪格說的那麽厲害罷了。”皇太極對豪格是了解的,知道豪格再怎麽推卸責任,也不會拿這等事情開玩笑。
果侖聽了皇太極這話,心中已然有了計較,暗道:“既然你不信,那就拿出來讓你看看,也好用大炮之類做做輔助工作。”
嶽托看過崇禎皇帝的請柬,道:“大汗,這件事這麽拖著,也不是辦法啊!能不能派幾個人過去,如果能將明軍拖個一年二年,也是好的。”
果侖附和道:“有道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嶽托這個主意不錯,去個人到北京看看,更能直觀的看看大明朝究竟有多少斤兩,如果真如豪格所說明軍非常之強大,那麽大金國也隻能虛與委蛇爭取恢複元氣的時間了。”
兩個重臣有如此統一的意見,皇太極也不得不斟酌一二,他思考了一會道:“讓大貝勒找幾個人去北京看看吧!本汗這幾年在大明朝境內布置的眼線如今所剩無幾,希望崇禎皇帝不要行那小人之舉,扣留大貝勒等人。”
要說德高望重,大貝勒代善在八旗王公大臣中首屈一指,出使明朝是首選之人。當代善得到這個任命的消息後,沒有進宮去見皇太極,而是跑到宗人府去見豪格了。
代善見到這個侄子的時候險些沒認出來,豪格這段時間瘦了不止兩圈,整個人一點精神都沒有,天知道這些宗人府的人是怎麽對待豪格的。
宗人府專門管理八旗王族內部的事情,權力不小,尤其是對除皇太極以外的任何王公大臣都有管轄權,一旦進了宗人府,不管你昔日是什麽身份,在這裏就是囚徒。
代善到了這裏也不敢托大,因此見到豪格此時的模樣心中雖然生氣,臉上可也不敢表露出來,等旁邊沒有人了,才道:“豪格啊!讓你受苦了。”
豪格雖然狀態不好,但是整個人還很清醒,聽代善如此說,苦笑道:“小侄已經料到有今天了,再說這次迴來就沒想過要活命,隻是沒有達成心願,實在是不敢去死啊!”
代善見豪格這麽說了,道:“實不相瞞,大汗已經做出了決定,讓我帶著幾個人去北京看看,在你麵前我就不遮掩了,如今大金國就是一個紙老虎,一把火就能燒成灰燼啊!否則大汗也不會派我去北京了。”
豪格歎了口氣道:“這些天在這裏讓我冷靜了不少,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情,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自從崇禎皇帝登基以來,對大金國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恰到好處,且不說崇禎元年至崇禎三年的混亂,從崇禎五年開始,大金國就一直被壓製著啊!”
代善不知道豪格為什麽這麽說,道:“你的意思是……我有些不明白……。”
豪格伸出手,道:“我還記得小時候爺爺跟我說過的話,大明朝到了萬曆這一代,已經露出了亡國之態,但是一個皇帝就像是一隻手,如果大明朝出了一隻靈巧的手,那麽未嚐不能延續其國運,崇禎皇帝就是那隻靈巧的手啊!”
代善見豪格說起了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不由得和豪格說了一會努爾哈赤的趣事,共同追憶了一下往昔快樂的時光,臨走的時候,代善道:“豪格,我這次去北京,不知道你有什麽囑咐我的話沒有。”畢竟豪格在北京呆了近一個月,有些事還是要聽聽豪格的意見,這才是他來這裏的主要目的。
豪格想了想,道:“父汗讓您去北京一定是探探虛實,或者想要用緩兵之計,我是主降的,有些話不能說,但是有一點一定不要忘記了,能左右崇禎皇帝製定對大金國政策的人,隻有宋獻策一個,您到時候不要忘了去拜訪一下宋獻策。”
代善從宗人府出來後去見皇太極,進門聽到皇太極的第一句話就是:豪格還是主降嗎?嚇的代善身子一哆嗦。
“豪格確實還是那樣的想法,大汗不要怪罪他,他在北京定然是被崇禎皇帝灌了迷魂湯,否則也不會如此的頂撞大汗。”代善小心道。
皇太極歎了口氣,道:“不要去管他了,你去見豪格定然是想問問他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好讓這次的北京之行有所收獲,但是本汗給你一個底線,那就是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你可以在北京多呆些時日,最好是明年開春之後再迴來,想那崇禎皇帝也不會趕你出北京城的。”
代善見豪格真的說對了,心中卻越發的擔憂,如果皇太極打定主意拖下去,隻怕崇禎皇帝沒有那個耐心啊!
“大貝勒慢走。”果侖見代善走了出來,叫住他道:“大貝勒馬上就要走了,果侖想請大貝勒喝一杯,還望大貝勒不要拒絕,”
代善一看果侖這態度就知道對方有話說,道:“那就讓大學士破費了。”對於眼前這個大金國的後起之秀,代善打心眼裏喜歡。
“大貝勒,您這次去北京定然不會有太大的危險,但是大金國可就危險啦!”果侖危言聳聽道。
代善哦了一聲道:“此話怎講?”
果侖歎了口氣道:“崇禎皇帝是請大汗到北京去,但是大汗卻讓貝勒爺您去,這在崇禎皇帝看來是輕看了大明朝,從另外一個層麵上講,說明大金國沒有臣服大明朝的打算,如何能讓崇禎皇帝放過大金國啊!”
果侖見代善不說話,接著道:“果侖蒙大汗器重,不到而立之年便參與大金國的國政,每時每刻都如履薄冰,生怕出一點差錯,這次大汗命大貝勒出使,乃是一招下策,可果侖不敢諫言,隻能來找大貝勒您了。”
代善心有同感,道:“大學士有什麽好主意嗎?”
果侖衝代善一招手,讓代善把耳朵湊近,道:“大貝勒到了北京之後……。”
第三六八章 【烏思藏活佛攻略】
王小虎迴家後對父親說道:“爹,大街上什麽時候多了那麽多外地和尚啊?看他們穿戴非常奇怪,我還以為撞到鬼了呢!”
王大虎咳嗽一聲道:“你懂什麽,那叫喇嘛,是烏思藏那邊的和尚,都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不知道到了北京會不會念,我可聽你二叔說了,皇上在北京城外給這些外來的和尚修了一座大廟,這些和尚來的正好,有住的地方了。”
王小虎哦了一聲道:“爹,城外的那個大廟就是給這些和尚蓋的?那裏可大的沒邊呀!承接這個大廟的就是前村的那個李大手,聽說賺了不少錢呢!”
“聽說了,李大手雖然懶,但是人家那是手藝,而且李大手年輕的時候去過烏思藏,在那些工部的大老爺麵前說的頭頭是道,工部的大老爺才把這個廟交給他蓋的,少說也得賺一萬銀元吧!他倒是抖擻起來啦!”王大虎心下覺得朝廷蓋這麽大的廟實在有些浪費了,白白便宜了好吃懶做的李大手。
就在王大虎爺倆議論的時候,曆經長途跋涉的烏思藏僧人們在皇宮之中受到了崇禎皇帝的熱情接待,當然小小的皇宮容納不下這麽多的和尚,有幸得到接見的都是堪稱大德的高僧們。
在接見這些和尚之前,我惡補了很多關於他們的情報,烏思藏的佛教又稱喇嘛教,元朝的時候在蒙古貴族中非常流行,後來元朝退出曆史舞台,但是到了萬曆六年,統領蒙古諸部的俺答汗突然改信佛教,還贈送給黃教喇嘛領袖索南堅措**的稱號,意思是稱讚對方佛法像大海一樣廣闊。
自此以後才有了**喇嘛這個詞,因為索南堅措是傳世的第三代活佛,人們便把他前麵的兩位活佛稱為**一世和**二世。
我今天接見的這位是第五代的活佛,名字叫洛桑嘉措,聽說是烏思藏地區非常著名的一位活佛,也是西藏黃教的領袖。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烏思藏地區如今的形勢,在我沒有穿越之前,烏思藏地區是什麽樣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穿越後,烏思藏地區從萬曆末年開始就經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混亂,首先是在烏思藏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格王朝土崩瓦解,烏思藏的行政體係崩潰了,在行政體係崩潰的同時,佛教的傳承也受到了莫大的挑戰,當年那個創造出**活佛詞匯的三世**在接受明朝冊封為大國師後的第二年就病死了,而接替他成為四世**的就是俺答汗的重孫子,法名雲丹嘉措。
這位雲丹嘉措的經曆也算坎坷,當時烏思藏地區的喇嘛教仍然存在不同的教派,被稱為紅教的傳統舊派與黃教格魯派相互敵視,當時烏思藏非常有勢力的藏巴汗彭錯南傑和紅教聯合起來反對黃教,黃教的勢力大為削弱,身為活佛的雲丹嘉措不得不倉促逃到桑耶避難,最終病死。
洛桑嘉措就是第五代的轉世活佛,年紀非常輕,他的俗家信奉的是紅教,而洛桑嘉措對黃教卻非常有興趣,這就給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可以遊走在紅教與黃教之間,但是卻沒有能力平衡或者統一兩教,在這個大環境下,洛桑嘉措接到大明帝國的邀請,自然樂意前往,因為他也想借助大明帝國的力量統一整個烏思藏地區的佛教。
大明帝國在萬曆末期的時候還接受過三世**的間接朝貢,那時候烏思藏的人對大明帝國還很陌生,直到前兩年,往來拉薩進香的印度香客將大明帝國在印度半島的威勢傳到了烏思藏地區,在這片混亂土地上的人才驀然發現離他們一直很遠的大明帝國就在他們眼前,而且勢力已經如日中天。
洛桑嘉措很直接,請求崇禎皇帝能夠平定烏思藏的混亂,最主要的是平定佛教界的混亂,使黃教和紅教不要互相敵視。
我聽了洛桑嘉措的請求,考慮了一會道:“平定烏思藏的佛教界,梳理混亂的信仰非常重要,但是朕卻不希望僧人們再去管理地方,據朕所知,在烏思藏的人們很少有能吃飽飯的,很多人淪為農奴,這實在有礙佛家的眾生平等之念,如果朕解決了紅教黃教之爭,那麽大和尚也要幫助朕一把,將烏思藏人的心貼近大明帝國才是。”
洛桑嘉措雖然是個二十不到的年輕人,可是能被尋認為轉世活佛,就說明他頭腦不簡單,聽了崇禎皇帝的話,馬上明白崇禎皇帝需要的是烏思藏區的人民和土地,可這些也是僧人們供奉的來源,如果大明朝讓藏民們繳納賦稅,那麽喇嘛們的日子隻怕沒那麽好過了。
我見洛桑嘉措猶豫不決,說道:“朕聽說在烏思藏地區稱王稱汗的人不下十個,大多數與黃教不睦,如果沒有強大的勢力支持,隻怕黃教十年之後將被趕出藏區,朕需要將烏思藏真正的納入版圖,而大和尚需要的是弘揚黃教的佛法,難道大和尚此時還有疑慮嗎?”我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場談判。
洛桑嘉措突然覺得自己沒有了選擇的可能,另外他也從其他的渠道得知這次來北京的不光有他們黃教,紅教的大喇嘛葛瑪巴也在北京,這迫使他不得不接受崇禎皇帝的提議,道:“如果皇帝能夠確保黃教弘揚佛法,那麽黃教必然會幫助皇帝控製烏思藏的局勢和穩定。”
洛桑嘉措走後,曹變蛟來到崇禎皇帝身前,道:“皇上,紅教的大喇嘛葛瑪巴還在外麵,皇上要不要見他?”
“變蛟知道朕為什麽先見洛桑嘉措嗎?”我笑著問道。
曹變蛟絕頂聰明,自然猜到崇禎皇帝此舉是為了給後來的大喇嘛葛瑪巴施壓,爭取更好的談判結果,但是年紀漸長的曹變蛟自然不會說出來,昧心道:“變蛟不知。”
“變蛟,朕可不是好糊弄的,以後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不要以為一味的奉承是好事,奉承朕的人還少嗎?不差你這一個,以後要老實些,不要太世故了,去把葛瑪巴帶來吧!”我聽了曹變蛟的話,很是生氣,如果曹變蛟這點眼光都沒有,怎麽可能繼續呆在諜報司這個位置上,看來他現在是有心無口了呀!
第三六九章 【賣相好】
當我見到紅教大喇嘛葛瑪巴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葛瑪巴的賣相要比洛桑嘉措好很多,大和尚白白胖胖的,兩道眉毛斜插而上,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味道,那雙大眼睛非常有神,給人一種諸邪退避的感覺。
“葛瑪巴參見大明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萬壽無疆。”葛瑪巴來到崇禎皇帝近前後很恭敬的行了跪拜禮。
我突然覺得紅教在烏思藏地區勢力比黃教要大不是沒有道理,就拿這兩教的領袖來說,葛瑪巴要比洛桑嘉措厲害的多,倒不是葛瑪巴恭敬我我才這麽說,而是一種感覺,或者用佛家的術語描述,那就是境界吧!
“免禮,平身,賜座。”我讓葛瑪巴坐下後,笑道:“大喇嘛,這一路走了幾個月,很辛苦吧?”
葛瑪巴雙手合十道:“我佛在心中,再遠也不過是一步而已,聖明的皇帝向佛之心虔誠,我等理應前來共襄佛事。”
我心中暗道,看來這個大喇嘛比洛桑嘉措難對付,不拿刀子嚇唬嚇唬他,他不知道我的決心啊!
“大喇嘛,朕也不隱瞞你,方才朕剛剛見過五世**活佛,他向朕求助,讓朕幫助黃教重整旗鼓,大喇嘛,您說朕是答應好呢?還是不答應好呢?”我說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葛瑪巴。
葛瑪巴沒想到崇禎皇帝開門見山,讓他精心準備的推諉之詞和搪塞之詞都沒了用場。葛瑪巴在北京呆了一個月了,看到最多的便是明軍頻繁的演習,地上的,天上的,讓他眼花繚亂,同時也深深畏懼,烏思藏地區所憑借的就是天險,曆朝曆代都因為天險而不敢深入其中,多是以懷柔安撫政策為主,但是當葛瑪巴看到那些可以在天上飛的大球之後,頓時明白烏思藏賴以生存的天險在大明朝麵前不過是小兒科而已。
“聖明的皇帝萬萬不可答應,洛桑嘉措前來此地實乃包藏禍心,如果皇帝聽了他的蠱惑,必然會使大明朝遭受損失……。”葛瑪巴突然覺得這樣說口氣有些強硬,生怕惹怒了崇禎皇帝,話鋒一轉,道:“洛桑嘉措現在已經是喪家之犬,在烏思藏毫無立足之地,聖明的皇帝陛下如果幫助他,毫無利益可言。”
我微微一笑,道:“大喇嘛,你還沒有明白朕的意思啊!朕需要的就是一個借口而已,管他是喪家之犬還是有家之貓呢!不過大喇嘛所說的利益二字深合朕心,確實得好生的考慮考慮才是。”
葛瑪巴一聽崇禎皇帝這話,懸著的心稍微落下了一些,道:“如果聖明的皇帝需要找一個合作的夥伴,那麽紅教當之無愧,葛瑪巴也願意為皇帝陛下日夜祈福……。”
“大喇嘛,朕有進兵烏思藏的打算,自從古格王朝覆滅後,烏思藏有大大小小據地稱王的不下十幾個,很多都信奉紅教,不知道大喇嘛能不能發揮影響力,讓他們全部歸順朝廷呢?”
葛瑪巴一聽這話,腦袋疼的不得了,道:“聖明的皇帝有所不知,雖然紅教在烏思藏地區很受民眾的信賴,但是跟那些藏巴汗大有不同,紅教沒有能力讓那些藏巴汗們歸順朝廷啊!”
豪格見到皇太極,沒有說話,而是撲通一聲跪倒在皇太極麵前,嗚嗚的哭起來,聲音聽起來讓人肝腸寸斷。
皇太極伸手把豪格攙扶起來,道:“不要哭了,這不是到家了嗎!人能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
豪格擦了擦眼淚,道:“父汗,豪格辜負了您的一片苦心,真是沒有臉麵迴來見您啊!”當初他率領八旗勁旅從沈陽城出發,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迴來的隻有他一個,確實是沒有臉麵麵對父老鄉親,八旗上下。
皇太極苦笑一聲道:“本汗哪還有資格指責你呢!如今這大金國被本汗折騰的形銷骨立,不複半點生機啊!”
豪格記得崇禎皇帝當時的話,問道:“父汗征朝鮮失敗了嗎?”
皇太極歎了口氣,道:“虎頭……虎頭蚯蚓尾啊!起初還好些,後來明軍突然支援朝鮮,結果戰勢就呈現了一麵倒的趨勢,活著迴來的不足八千人……。”
如果說皇太極有雄心萬丈的話,那麽這幾年來一係列的打擊完全把他的信心給摧毀了,剩下的隻有無窮無盡的歎息和苦惱。
豪格見事實果真如崇禎皇帝所言,道:“孩兒本來不信崇禎皇帝的話,沒想到一切都被他說準了。”
皇太極哦了一聲,道:“你見過崇禎皇帝?你不是兵敗之後就迴到沈陽的嗎?”皇太極有些納悶。
豪格不敢對皇太極有所隱瞞,將他如何被曹文昭擊敗,遏必隆如何顧全大局舉軍投降,以及他被囚禁在北京城的過往一件不落的講述了一遍。
皇太極聽完了豪格的遭遇,眼睛不由自主的瞪了起來,道:“這麽說你此番迴來是替那崇禎小兒勸降的?”
豪格點點頭道:“父汗,孩兒知道此事讓您很生氣,但是豪格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這次迴來就沒想再活下去,隻是惦記大金國的未來,因此不得不迴來說這些話,父汗,事不可為啊!大明朝如今兵強馬壯,單單是那天上飛著的武器就足以在一天之內將沈陽城焚毀,與其戰爭,最後賠上的不止是愛新覺羅家族的血,還有整個女真族的命運啊……。”
皇太極吼了一聲道:“來人,把這個逆子抓起來,先打一百棍子,然後丟到宗人府去……。”皇太極幾乎是咆哮著說道。
伺候皇太極的內侍們還沒見過皇太極發這麽大的脾氣呢!馬上過來把豪格帶下去了,生怕豪格再惹皇太極生氣,大夥跟著遭殃。
“父汗,豪格所言句句是實,有道是忠言逆耳,父汗您一定要想想啊!孩兒這裏還有崇禎皇帝給您的請柬,崇禎皇帝想請您去北京城一敘……。”豪格說到這裏,嘴巴就被內侍們給堵上了。
豪格迴來後被關進宗人府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沈陽城,人們不知道皇太極為何如此對待豪格,還以為是在責難豪格戰敗之責呢!隻有果侖知道豪格為什麽被皇太極給關起來了,這讓他有些為難。
嶽托此時正在家中跟妻子吃飯,下人來報說大學士果侖前來拜訪,這讓他有點意外,但還是收拾整齊出去迎接。
果侖見嶽托出來,施禮道:“大人,果侖冒昧來訪,還望大人見諒啊!”
嶽托深知果侖深得皇太極的信任,比自己在皇太極麵前還要受寵,當下不敢慢待,道:“大學士不要如此客氣,裏麵請。”
果侖進來後開門見山道:“大人可知豪格的事情嗎?”
嶽托點頭道:“知道一些,豪格如今被關在宗人府裏,沒少遭罪啊!我這幾天正尋思找個機會替他求情呢!大學士來我這裏,難道也是為了豪格的事情?”
“正是,大汗這次有些糊塗了,豪格雖然戰敗有罪,但是這個非常時期不宜如此啊!我這次來就是希望大人能和我一起進宮給豪格說說情。”果侖道。
嶽托正愁自己勢單力薄呢!聽了果侖的話非常高興,道:“那好,我們現在就去。”有他和果侖去給豪格說情,估計皇太極多少會給些麵子。
果侖和嶽托是皇太極最為倚重的兩個臣子,這兩個人來給豪格求情,皇太極無論如何也得答應,但是讓果侖和嶽托沒有想到的是,皇太極竟然一口迴絕了。
嶽托見果侖朝自己看,他咳嗽一聲道:“大汗,豪格打了敗仗是該懲罰,但是在這個非常時期,大金國正是用人的時候,如果將豪格鎖在宗人府中,豈不是大金國的損失。”
皇太極聽了嶽托的話,深吸了一口氣道:“嶽托,本汗這幾日心氣稍微順了一些,也就跟你們說實話吧!豪格這個逆子是被人家俘虜之後才放迴來的,而且是迴來勸降的,你們看,他居然還帶迴了崇禎小兒的請柬,說是要請本汗到北京城一敘,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殺此逆子已經是便宜他了。”
嶽托此時才知道豪格被囚禁另有隱情,他也嚇了一跳,道:“竟有此事?豪格……豪格如此做……。”嶽托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果侖倒是沒說什麽,過去把請柬拿起來看了看,道:“大汗,這請柬上的說辭倒也誠懇,但是內裏的底線仍然看得出來,如果明年開春之前大汗不去北京的話,估計就是兩國兵戎相見的時候啊!”
皇太極點了點頭道:“這正是本汗這幾天憂慮的地方,如果明軍在明年開春之後進兵沈陽,我大金國能抵擋的住嗎?聽豪格說明軍還有十分厲害的武器,有能在天上飛的,還有不怕大炮轟擊的步兵戰車……。”一想到這些,皇太極的眉頭就皺的非常厲害。
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低頭】
果侖質疑道:“大汗,那不過是傳說而已,我們這次進兵朝鮮遇到的明軍確實很有戰鬥力,武器也非常犀利,但是絕沒有達到豪格所說的那種能在天上飛的程度啊!那豈不成了天兵天將嗎!”果侖這麽說純屬和稀泥,以期造成皇太極的錯覺,做出錯誤的判斷。
皇太極搖搖頭道:“這些確實難以置信,但是本汗知道豪格絕不說假話,即便他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這應該是真的,就是不知道明軍這些先進的武器是否真如豪格說的那麽厲害罷了。”皇太極對豪格是了解的,知道豪格再怎麽推卸責任,也不會拿這等事情開玩笑。
果侖聽了皇太極這話,心中已然有了計較,暗道:“既然你不信,那就拿出來讓你看看,也好用大炮之類做做輔助工作。”
嶽托看過崇禎皇帝的請柬,道:“大汗,這件事這麽拖著,也不是辦法啊!能不能派幾個人過去,如果能將明軍拖個一年二年,也是好的。”
果侖附和道:“有道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嶽托這個主意不錯,去個人到北京看看,更能直觀的看看大明朝究竟有多少斤兩,如果真如豪格所說明軍非常之強大,那麽大金國也隻能虛與委蛇爭取恢複元氣的時間了。”
兩個重臣有如此統一的意見,皇太極也不得不斟酌一二,他思考了一會道:“讓大貝勒找幾個人去北京看看吧!本汗這幾年在大明朝境內布置的眼線如今所剩無幾,希望崇禎皇帝不要行那小人之舉,扣留大貝勒等人。”
要說德高望重,大貝勒代善在八旗王公大臣中首屈一指,出使明朝是首選之人。當代善得到這個任命的消息後,沒有進宮去見皇太極,而是跑到宗人府去見豪格了。
代善見到這個侄子的時候險些沒認出來,豪格這段時間瘦了不止兩圈,整個人一點精神都沒有,天知道這些宗人府的人是怎麽對待豪格的。
宗人府專門管理八旗王族內部的事情,權力不小,尤其是對除皇太極以外的任何王公大臣都有管轄權,一旦進了宗人府,不管你昔日是什麽身份,在這裏就是囚徒。
代善到了這裏也不敢托大,因此見到豪格此時的模樣心中雖然生氣,臉上可也不敢表露出來,等旁邊沒有人了,才道:“豪格啊!讓你受苦了。”
豪格雖然狀態不好,但是整個人還很清醒,聽代善如此說,苦笑道:“小侄已經料到有今天了,再說這次迴來就沒想過要活命,隻是沒有達成心願,實在是不敢去死啊!”
代善見豪格這麽說了,道:“實不相瞞,大汗已經做出了決定,讓我帶著幾個人去北京看看,在你麵前我就不遮掩了,如今大金國就是一個紙老虎,一把火就能燒成灰燼啊!否則大汗也不會派我去北京了。”
豪格歎了口氣道:“這些天在這裏讓我冷靜了不少,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情,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自從崇禎皇帝登基以來,對大金國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恰到好處,且不說崇禎元年至崇禎三年的混亂,從崇禎五年開始,大金國就一直被壓製著啊!”
代善不知道豪格為什麽這麽說,道:“你的意思是……我有些不明白……。”
豪格伸出手,道:“我還記得小時候爺爺跟我說過的話,大明朝到了萬曆這一代,已經露出了亡國之態,但是一個皇帝就像是一隻手,如果大明朝出了一隻靈巧的手,那麽未嚐不能延續其國運,崇禎皇帝就是那隻靈巧的手啊!”
代善見豪格說起了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不由得和豪格說了一會努爾哈赤的趣事,共同追憶了一下往昔快樂的時光,臨走的時候,代善道:“豪格,我這次去北京,不知道你有什麽囑咐我的話沒有。”畢竟豪格在北京呆了近一個月,有些事還是要聽聽豪格的意見,這才是他來這裏的主要目的。
豪格想了想,道:“父汗讓您去北京一定是探探虛實,或者想要用緩兵之計,我是主降的,有些話不能說,但是有一點一定不要忘記了,能左右崇禎皇帝製定對大金國政策的人,隻有宋獻策一個,您到時候不要忘了去拜訪一下宋獻策。”
代善從宗人府出來後去見皇太極,進門聽到皇太極的第一句話就是:豪格還是主降嗎?嚇的代善身子一哆嗦。
“豪格確實還是那樣的想法,大汗不要怪罪他,他在北京定然是被崇禎皇帝灌了迷魂湯,否則也不會如此的頂撞大汗。”代善小心道。
皇太極歎了口氣,道:“不要去管他了,你去見豪格定然是想問問他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好讓這次的北京之行有所收獲,但是本汗給你一個底線,那就是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你可以在北京多呆些時日,最好是明年開春之後再迴來,想那崇禎皇帝也不會趕你出北京城的。”
代善見豪格真的說對了,心中卻越發的擔憂,如果皇太極打定主意拖下去,隻怕崇禎皇帝沒有那個耐心啊!
“大貝勒慢走。”果侖見代善走了出來,叫住他道:“大貝勒馬上就要走了,果侖想請大貝勒喝一杯,還望大貝勒不要拒絕,”
代善一看果侖這態度就知道對方有話說,道:“那就讓大學士破費了。”對於眼前這個大金國的後起之秀,代善打心眼裏喜歡。
“大貝勒,您這次去北京定然不會有太大的危險,但是大金國可就危險啦!”果侖危言聳聽道。
代善哦了一聲道:“此話怎講?”
果侖歎了口氣道:“崇禎皇帝是請大汗到北京去,但是大汗卻讓貝勒爺您去,這在崇禎皇帝看來是輕看了大明朝,從另外一個層麵上講,說明大金國沒有臣服大明朝的打算,如何能讓崇禎皇帝放過大金國啊!”
果侖見代善不說話,接著道:“果侖蒙大汗器重,不到而立之年便參與大金國的國政,每時每刻都如履薄冰,生怕出一點差錯,這次大汗命大貝勒出使,乃是一招下策,可果侖不敢諫言,隻能來找大貝勒您了。”
代善心有同感,道:“大學士有什麽好主意嗎?”
果侖衝代善一招手,讓代善把耳朵湊近,道:“大貝勒到了北京之後……。”
第三六八章 【烏思藏活佛攻略】
王小虎迴家後對父親說道:“爹,大街上什麽時候多了那麽多外地和尚啊?看他們穿戴非常奇怪,我還以為撞到鬼了呢!”
王大虎咳嗽一聲道:“你懂什麽,那叫喇嘛,是烏思藏那邊的和尚,都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不知道到了北京會不會念,我可聽你二叔說了,皇上在北京城外給這些外來的和尚修了一座大廟,這些和尚來的正好,有住的地方了。”
王小虎哦了一聲道:“爹,城外的那個大廟就是給這些和尚蓋的?那裏可大的沒邊呀!承接這個大廟的就是前村的那個李大手,聽說賺了不少錢呢!”
“聽說了,李大手雖然懶,但是人家那是手藝,而且李大手年輕的時候去過烏思藏,在那些工部的大老爺麵前說的頭頭是道,工部的大老爺才把這個廟交給他蓋的,少說也得賺一萬銀元吧!他倒是抖擻起來啦!”王大虎心下覺得朝廷蓋這麽大的廟實在有些浪費了,白白便宜了好吃懶做的李大手。
就在王大虎爺倆議論的時候,曆經長途跋涉的烏思藏僧人們在皇宮之中受到了崇禎皇帝的熱情接待,當然小小的皇宮容納不下這麽多的和尚,有幸得到接見的都是堪稱大德的高僧們。
在接見這些和尚之前,我惡補了很多關於他們的情報,烏思藏的佛教又稱喇嘛教,元朝的時候在蒙古貴族中非常流行,後來元朝退出曆史舞台,但是到了萬曆六年,統領蒙古諸部的俺答汗突然改信佛教,還贈送給黃教喇嘛領袖索南堅措**的稱號,意思是稱讚對方佛法像大海一樣廣闊。
自此以後才有了**喇嘛這個詞,因為索南堅措是傳世的第三代活佛,人們便把他前麵的兩位活佛稱為**一世和**二世。
我今天接見的這位是第五代的活佛,名字叫洛桑嘉措,聽說是烏思藏地區非常著名的一位活佛,也是西藏黃教的領袖。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烏思藏地區如今的形勢,在我沒有穿越之前,烏思藏地區是什麽樣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穿越後,烏思藏地區從萬曆末年開始就經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混亂,首先是在烏思藏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格王朝土崩瓦解,烏思藏的行政體係崩潰了,在行政體係崩潰的同時,佛教的傳承也受到了莫大的挑戰,當年那個創造出**活佛詞匯的三世**在接受明朝冊封為大國師後的第二年就病死了,而接替他成為四世**的就是俺答汗的重孫子,法名雲丹嘉措。
這位雲丹嘉措的經曆也算坎坷,當時烏思藏地區的喇嘛教仍然存在不同的教派,被稱為紅教的傳統舊派與黃教格魯派相互敵視,當時烏思藏非常有勢力的藏巴汗彭錯南傑和紅教聯合起來反對黃教,黃教的勢力大為削弱,身為活佛的雲丹嘉措不得不倉促逃到桑耶避難,最終病死。
洛桑嘉措就是第五代的轉世活佛,年紀非常輕,他的俗家信奉的是紅教,而洛桑嘉措對黃教卻非常有興趣,這就給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可以遊走在紅教與黃教之間,但是卻沒有能力平衡或者統一兩教,在這個大環境下,洛桑嘉措接到大明帝國的邀請,自然樂意前往,因為他也想借助大明帝國的力量統一整個烏思藏地區的佛教。
大明帝國在萬曆末期的時候還接受過三世**的間接朝貢,那時候烏思藏的人對大明帝國還很陌生,直到前兩年,往來拉薩進香的印度香客將大明帝國在印度半島的威勢傳到了烏思藏地區,在這片混亂土地上的人才驀然發現離他們一直很遠的大明帝國就在他們眼前,而且勢力已經如日中天。
洛桑嘉措很直接,請求崇禎皇帝能夠平定烏思藏的混亂,最主要的是平定佛教界的混亂,使黃教和紅教不要互相敵視。
我聽了洛桑嘉措的請求,考慮了一會道:“平定烏思藏的佛教界,梳理混亂的信仰非常重要,但是朕卻不希望僧人們再去管理地方,據朕所知,在烏思藏的人們很少有能吃飽飯的,很多人淪為農奴,這實在有礙佛家的眾生平等之念,如果朕解決了紅教黃教之爭,那麽大和尚也要幫助朕一把,將烏思藏人的心貼近大明帝國才是。”
洛桑嘉措雖然是個二十不到的年輕人,可是能被尋認為轉世活佛,就說明他頭腦不簡單,聽了崇禎皇帝的話,馬上明白崇禎皇帝需要的是烏思藏區的人民和土地,可這些也是僧人們供奉的來源,如果大明朝讓藏民們繳納賦稅,那麽喇嘛們的日子隻怕沒那麽好過了。
我見洛桑嘉措猶豫不決,說道:“朕聽說在烏思藏地區稱王稱汗的人不下十個,大多數與黃教不睦,如果沒有強大的勢力支持,隻怕黃教十年之後將被趕出藏區,朕需要將烏思藏真正的納入版圖,而大和尚需要的是弘揚黃教的佛法,難道大和尚此時還有疑慮嗎?”我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場談判。
洛桑嘉措突然覺得自己沒有了選擇的可能,另外他也從其他的渠道得知這次來北京的不光有他們黃教,紅教的大喇嘛葛瑪巴也在北京,這迫使他不得不接受崇禎皇帝的提議,道:“如果皇帝能夠確保黃教弘揚佛法,那麽黃教必然會幫助皇帝控製烏思藏的局勢和穩定。”
洛桑嘉措走後,曹變蛟來到崇禎皇帝身前,道:“皇上,紅教的大喇嘛葛瑪巴還在外麵,皇上要不要見他?”
“變蛟知道朕為什麽先見洛桑嘉措嗎?”我笑著問道。
曹變蛟絕頂聰明,自然猜到崇禎皇帝此舉是為了給後來的大喇嘛葛瑪巴施壓,爭取更好的談判結果,但是年紀漸長的曹變蛟自然不會說出來,昧心道:“變蛟不知。”
“變蛟,朕可不是好糊弄的,以後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不要以為一味的奉承是好事,奉承朕的人還少嗎?不差你這一個,以後要老實些,不要太世故了,去把葛瑪巴帶來吧!”我聽了曹變蛟的話,很是生氣,如果曹變蛟這點眼光都沒有,怎麽可能繼續呆在諜報司這個位置上,看來他現在是有心無口了呀!
第三六九章 【賣相好】
當我見到紅教大喇嘛葛瑪巴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葛瑪巴的賣相要比洛桑嘉措好很多,大和尚白白胖胖的,兩道眉毛斜插而上,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味道,那雙大眼睛非常有神,給人一種諸邪退避的感覺。
“葛瑪巴參見大明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萬壽無疆。”葛瑪巴來到崇禎皇帝近前後很恭敬的行了跪拜禮。
我突然覺得紅教在烏思藏地區勢力比黃教要大不是沒有道理,就拿這兩教的領袖來說,葛瑪巴要比洛桑嘉措厲害的多,倒不是葛瑪巴恭敬我我才這麽說,而是一種感覺,或者用佛家的術語描述,那就是境界吧!
“免禮,平身,賜座。”我讓葛瑪巴坐下後,笑道:“大喇嘛,這一路走了幾個月,很辛苦吧?”
葛瑪巴雙手合十道:“我佛在心中,再遠也不過是一步而已,聖明的皇帝向佛之心虔誠,我等理應前來共襄佛事。”
我心中暗道,看來這個大喇嘛比洛桑嘉措難對付,不拿刀子嚇唬嚇唬他,他不知道我的決心啊!
“大喇嘛,朕也不隱瞞你,方才朕剛剛見過五世**活佛,他向朕求助,讓朕幫助黃教重整旗鼓,大喇嘛,您說朕是答應好呢?還是不答應好呢?”我說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葛瑪巴。
葛瑪巴沒想到崇禎皇帝開門見山,讓他精心準備的推諉之詞和搪塞之詞都沒了用場。葛瑪巴在北京呆了一個月了,看到最多的便是明軍頻繁的演習,地上的,天上的,讓他眼花繚亂,同時也深深畏懼,烏思藏地區所憑借的就是天險,曆朝曆代都因為天險而不敢深入其中,多是以懷柔安撫政策為主,但是當葛瑪巴看到那些可以在天上飛的大球之後,頓時明白烏思藏賴以生存的天險在大明朝麵前不過是小兒科而已。
“聖明的皇帝萬萬不可答應,洛桑嘉措前來此地實乃包藏禍心,如果皇帝聽了他的蠱惑,必然會使大明朝遭受損失……。”葛瑪巴突然覺得這樣說口氣有些強硬,生怕惹怒了崇禎皇帝,話鋒一轉,道:“洛桑嘉措現在已經是喪家之犬,在烏思藏毫無立足之地,聖明的皇帝陛下如果幫助他,毫無利益可言。”
我微微一笑,道:“大喇嘛,你還沒有明白朕的意思啊!朕需要的就是一個借口而已,管他是喪家之犬還是有家之貓呢!不過大喇嘛所說的利益二字深合朕心,確實得好生的考慮考慮才是。”
葛瑪巴一聽崇禎皇帝這話,懸著的心稍微落下了一些,道:“如果聖明的皇帝需要找一個合作的夥伴,那麽紅教當之無愧,葛瑪巴也願意為皇帝陛下日夜祈福……。”
“大喇嘛,朕有進兵烏思藏的打算,自從古格王朝覆滅後,烏思藏有大大小小據地稱王的不下十幾個,很多都信奉紅教,不知道大喇嘛能不能發揮影響力,讓他們全部歸順朝廷呢?”
葛瑪巴一聽這話,腦袋疼的不得了,道:“聖明的皇帝有所不知,雖然紅教在烏思藏地區很受民眾的信賴,但是跟那些藏巴汗大有不同,紅教沒有能力讓那些藏巴汗們歸順朝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