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忠所部在朝鮮南部放火殺人驅趕百姓,那些百姓跑的快的已經跑過了原州,因此守城的士兵一聽說京城派來了守備原州的部隊,非常高興,馬上把城門打開了。
馬如龍看著緩緩開啟的城門,心中大喜,他沒料到守城的朝鮮軍連身份都沒驗證就把城門打開了,大聲道:“殺進去。”
左夢庚早就跟三位營長傳達了命令,那就是破壞,盡可能的破壞,不管是殺人放火還是奸淫擄掠,都沒有問題,因此士兵們的士氣非常高漲,一窩蜂似的殺進了原州城。
明軍就像是衝進羊群的惡狼,毫不留情的蹂躪這原州這座城市,原州是朝鮮江原道的大城,江原道的名字就是由江陵和原州這兩座城池演變來的,頗為富庶。
左夢庚和馬如龍站在城頭看著火光四起的原州城,當初左良玉曾經下令給軍中的營長排長,說是可以隨意劫掠,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跟隨在左良玉身邊的五千人一直沒機會像王進忠部那樣殺人放火,掠奪金銀錢財,可以說都憋壞了,今天算是找到了宣泄的渠道,而富庶的原州更是讓他們眉開眼笑,爽到手軟。
戰爭對生活在原州的大部分朝鮮百姓來說是個陌生的詞,除了上了年紀的人還記得倭寇肆虐外,他們都忘記了打仗是怎麽迴事,城內突然發生的戰事讓百姓們發懵,直到看見親人被砍死,奸淫,才讓他們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使這座城市一下子沸騰起來,那是鮮血被煮沸的感覺,身心都被煮熟了。
第三二九章 【人心惶惶】
夜色中的漢城像是一個沉默的野獸,孤零零的立於天地之間。左良玉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的盧鼎道:“漢城很安靜,看樣子韃子還沒有打到這裏。”
盧鼎是左良玉比較得力的部下,他現在不想管韃子打沒打到漢城,他就是想把左良玉勸走,左良玉隻帶著他和幾個親兵站在離漢城不到三千米的地方,一旦出點意外,遠在十裏之外的大軍根本沒有時間做出反應。
“大人,迴去吧!卑職估計朝鮮的李倧肯定把朝鮮軍的精銳都調到漢城來防禦了,一旦遇到朝鮮軍巡邏的外圍部隊,咱們這幾個人鐵定迴不去了。”盧鼎勸說道。
左良玉笑道:“怕什麽,這一路咱們也沒有遇到像樣點的部隊,你看王進忠他們,那是讓朝鮮軍望風披靡,我估計夢庚那裏也將大獲全勝,就咱們一路走的窩囊,老兵們都憋壞了,如果再不打一仗,還不得憋出病來呀!”
盧鼎跟著笑了幾聲道:“大人,咱們這點人攻打漢城肯定不行,卑職已經讓偵察兵擴大了偵查範圍,既然皇上說韃子會打到漢城來,那麽咱們就等著吧!到時候落個大大的便宜,那才夠味呢!”
“我也是說笑,讓咱們攻打漢城?我還心疼手底下的兒郎們呢!等還是要等的,就是等起來這個滋味太難熬了。”左良玉道。
左良玉率兵三千八百人在離漢城的一處隱蔽的地方躲藏著,等待最佳的介入戰爭的機會,而城裏麵的朝鮮大員們卻一個個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亂了手腳。
李倧看著手中剛剛收到的戰報,狠狠的扔到桌子上對李適道:“寡人的兵將難道就這麽不堪一擊嗎?兩萬大軍被三千多韃子兵打的一潰數百裏,眼下韃子已經拿下了開城,你說這可怎麽辦?”
李適的臉色也很難看,原本認為後金不會奪取大城,所以把兵力都布置在了交通要道,可後金一反常態把開城給攻下來了,奪取了開城的金兵雖然人數隻有三千左右,但是對漢城是個極大的威脅,金兵馬快,一天一夜就能兵臨漢城城下,也不怪李倧會坐立不安。
“大王,漢城有守軍兩萬,還有大炮三十多門,韃子的三千多人不足為憂,請大王放心。”李適覺得形勢雖然不樂觀,但是漢城有重兵把守,還有大炮,金國的韃子兵不會傻到攻打漢城,也許就像其他人說的那樣,金兵前來不過是劫掠而已,不會渡過臨江。
李倧聽了李適的話,緊張的心情略微平複,這也不能怪他如此作態,畢竟被人攆跑過兩次,已經有些驚弓之鳥的潛質了。
“李愛卿,寡人把城防重任全權委托給卿家,希望卿家不要讓寡人失望。”城中雖然有幾個領兵大將,但是李倧不敢把兵權真正的交給將軍們,他寧可讓文官去掛帥也不敢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給將軍們,因為那些所謂的將軍讓他太失望了。
李適從王宮出來,擦了擦臉上的冷汗,對身邊的老管家道:“去讓家裏準備一下,旁的就不用準備了,金銀細軟包幾個包袱。”
老管家愣了愣道:“老爺,難道……。”他聽李適這個話的意思,似乎有舉家跑路的嫌疑。
李適歎了口氣,道:“大王心誌不堅,一旦前線稍有挫折,隻怕還是得登上江華島,我這把老骨頭死就死了,家裏人不能跟著我送命,等收拾好之後,你帶著他們一起往江華島方向走,不過在漢水入海口我已經安排了一艘船,你們到大明朝去討生活吧!”
老管家見李適說的如此悲觀,問道:“老爺,事情真的這麽嚴重嗎?到大明朝去,我們人生地不熟……。”
李適苦笑一下,道:“本來還有一份緊急軍報,可是開城失守就讓大王亂了方寸,那麽我在把那份軍報說出來,隻怕大王會連夜逃往江華島。”李適剛剛收到朝鮮南部幾個大員的文書,說倭寇勢力雄厚,已經攻打下了數個城池,而最讓人感到無法應付的是倭寇把老百姓驅趕北上,數十萬上百萬的老百姓一旦湧入到京畿道的範圍內,隻怕局勢會更加混亂,那時候他想安排家人避難,恐怕也走不了了。
“他娘的,本來以為遼東那個地方的林子沒法呆,沒想到高麗的林子也不好呆。”左良玉用腰刀將一條蛇砍成幾段,道:“爐子弄好沒有,整天的吃炒麵,我的嘴一點滋味都沒有了。”
左良玉聞著爐子上鐵鍋裏冒出的略帶腥味的香氣,不由使勁抽了抽鼻子,他剛把鍋蓋掀起來,一個士兵飛跑到他身邊道:“大人,偵騎緊急急報。”
“咣當。”左良玉手裏的蓋子一下子落到鍋上,問道:“什麽急報?老子到嘴的肉都吃不上了。”
士兵把情報送到左良玉手上,左良玉打開看了看,馬上道:“叫營以上軍官馬上過來,開會。”
左良玉見人來齊了,道:“韃子真是估計多端,怪不得高麗棒子不是韃子兵的對手,根據咱們的偵騎偵查所得,在北漢江的上遊發現了韃子兵的蹤跡,兵力最少有五千人,看來朝鮮軍的日子不好過嘍。”
眾人的眼睛都落到地圖上,北漢江在漢城的西麵,也就是說朝鮮軍布置在北線的兵力完全沒有發揮出應該的作用,韃子如果偷襲的話,估計會打朝鮮軍一個措手不及,要知道順著北漢江南下,幾個小時就能殺到漢城城下。
“我們什麽時候參加戰鬥?”幾個軍官把目光都聚集在左良玉身上。
左良玉笑道:“這個時機不是太好把握,就看朝鮮軍爭不爭氣吧!如果他們能多挨上一會,咱們就多憋一會……。”
左良玉正說著,不遠處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幾個士兵將一個五花大綁的人推到了左良玉麵前,說是抓到了一個特殊的奸細,這個奸細被抓到後一點都不慌張,而且口口聲聲的說要見左良玉,並且叫出好幾個軍官的名字,士兵們不敢妄殺,把人押到了左良玉麵前。
第三三零章 特務之毒
左良玉看著被推到麵前的所謂奸細,道:“你究竟是什麽人?”奸細絕對不會知道明軍之中軍官的名字,況且左良玉駐兵在此也是非常隱秘的事情,等閑之人怎麽會知道,並且刻意尋來呢?
被五花大綁的漢子雖然深陷險境,但是臉上沒有一絲一毫慌亂的神色,笑道:“左大人別來無恙,小的被捆的實在結實,沒有辦法給您見禮了。”
左良玉更糊塗了,聽對方這話的意思是認識自己,可是他想破腦袋也想不起來在那裏見過眼前這個人,有些遲疑道:“你是……?”
“左大人真是貴人多忘事,您記不記得一年前您去參謀部公幹,是誰給您呈送的文書?”那人道。
左良玉聽到這個茬口,腦海中閃過記憶,他再仔細一看,一點不錯,眼前被捆著的就是一年多前在參謀部遇到的一名少尉參謀,好像是叫李延,他忙道:“你是李延吧?這可是有點誤會了。”他說著親自把李延身上的繩子解開。
李延伸伸胳膊腿,道:“左大人,我這裏有一封書信,是我們李大人給您的,請您過目。”
左良玉哦了一聲,不知道李延口中的李大人又是哪一位,等他打開書信一看才知道李大人乃是李過,他又看看印信,是參謀部特務部的官印,不禁疑惑起來,李過什麽時候跑到特務部幹活去了。
書信內容非常簡練,是說特務部在朝鮮漢城內大約有一百多個工作人員,平日裏負責搜集情報,監視朝鮮重要的官員,而李過到朝鮮來則是奉了崇禎皇帝的命令,讓漢城內的特務人員配合左良玉的軍事行動等等。
李延見左良玉把信看完了,道:“左大人,我在漢城外麵可等了您三天了,我昨天收到的消息,李過大人決定刺殺朝鮮官員,使城內發生混亂,不知左大人以為如何,如果讚同的話,左大人擬一個計劃,我們的刺殺會配合左大人的計劃進行。”
左良玉沒想到特務部在朝鮮漢城有人,而且一些朝鮮重要官員都在特務部的可刺殺範圍內,看來這是朝廷早就有的一項舉措,這次不過是為了配合大軍行動才浮出了水麵,這個便利條件如果不好好的用一下,豈不辜負了崇禎皇帝的安排。
左良玉馬上召開了擴大的軍事會議,中尉以上軍銜的軍官們都出席參加,左良玉深知自己的頭腦不算頂尖,唯有集思廣益才能製定出更好的作戰計劃。
會議進行的有些混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言非常踴躍,以至於左良玉的腦袋都快被各種主意給擠爆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主意能讓他滿意。
李延作為協同作戰部門的代表也參加了會議,當他得知韃子在北漢江附近有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後就陷入了沉思,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左良玉聽著絮煩,道:“都別咂咂了,沒有一個能拿的出手的主意來,早知道這樣就該把馬參謀長留下,也好有個出主意的人。”
“左大人,我有一個主意,不知道能不能行。”李延見左良玉拿不定主意,馬上道。
左良玉忙道:“有什麽好主意快說。”盡管對方的軍銜和官職比他低了不少,但是李延所在的是特務部,據左良玉所知,特務部和諜報司雖然是參謀部的兩個部門,卻是直屬於崇禎皇帝領導,他可不敢小瞧人家。
李延清了清嗓子,道:“韃子的五千騎兵出現在北漢江,那麽可以肯定韃子會突襲漢城,我的主意是由特務部在漢城城內製造混亂,幫助韃子大破漢城……。”
李延的話說到這裏,發現七八個軍官都對他惡眼相向,知道軍官們誤會了,他接著道:“當特務部幫助韃子打下漢城後,盡量引誘韃子入城劫掠,這個時候左大人就派兵守住漢城的各個出路,不要放一個韃子跑掉,而特務部將引燃在城內早就準備好的易燃物,來一個火燒漢城,將韃子兵和朝鮮佬全都燒死在城內……。”
李延的話說完,原本亂哄哄的會場一下子安靜的不得了,人們全都被李延這個狠毒絕辣的主意給嚇著了,殲滅韃子兵縱然是幸事,但是火燒漢城是不是玩的有點太大了,一旦真的實現了這個計劃,估計漢城會成為一片焦土,殺人雖然是軍人的拿手好戲,但是一殺就是幾十萬人,任誰的心裏都不得勁。
“啪!”
左良玉拍了一下手,把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道:“就按李延的意思辦,不弄的狠一點,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李延你明天迴到漢城後告訴李過大人,左良玉在城外等他舉火為號,咱們一起來一個火燒漢城。”
天亮之後,躲藏在漢城內的李過在一個隱秘的宅子裏見了李延。李延其實是李過的本家兄弟,和李自成自然有點親戚,當初李過選擇投靠官府後,就把李延從陝西老家給接到了身邊,而李延也非常爭氣,在沒有李過的幫助下,從一介布衣很快升遷到少尉軍官,頗得李過的信任,被李過依為左右手。
李過原本在吳三桂手下效力,但是施行軍製軍銜改革後,李過先後被借調到參謀部,諜報司和特務部這兩個部門他也都工作過,可以說工作單位一直沒確定,而他也成了崇禎皇帝手裏的一顆活棋,哪裏需要了就安排到哪裏,
當崇禎皇帝決定實施朝鮮移民計劃後,就想到了在朝鮮布置的情報和特務網絡,李過也被委任為特務部朝鮮分部的負責人,在朝鮮內部加快其混亂的程度。
李過熟知崇禎皇帝關於朝鮮移民計劃的方方麵麵,知道隻有讓朝鮮越發的混亂,大明帝國才會把這個名義上的藩屬國變成大明帝國的一個行省,因此他非常讚同李延的計策,雖然狠毒了一些,但是卻可以最快的達到目的。
“我這裏擬了一個名單,在韃子兵臨漢城城下前的三個小時內,必須把名單上的人殺掉三分之二,具體的刺殺任務就由你安排,最好是全部都殺掉,免得去了京城後這些人在皇上麵前聒噪,他們別的本事沒有,裝可憐的本事可不小,而我就專門負責李倧,盡量讓他早點去京城。”
李延見李過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興奮道:“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做好這件事……。”
李過把臉一沉,道:“你我雖然是本家兄弟,但是除了在家裏麵可以敘敘兄弟之情外,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親戚之情露出來,我們幹的這個活不像那些衝鋒陷陣的軍人,皇上信任我們不假,可是我們不能讓皇上可能懷疑到我們,我已經想過了,你在特務部幹了這麽長時間,再呆下去有些不妥,等朝鮮這事完了之後,我親自向皇上提出把你調走,咱們兄弟倆都在這樣的部門工作,不是好事。”
李過如今已經不是那個被宋獻策一嚇就屁滾尿流的小夥子了,多年的秘密工作生涯練就了他如今大膽而不失謹慎的性格,拿李延這件事來說,他完全是未雨綢繆,將李延調走不但能給李延一個更好的前途,也會讓自己睡覺的時候安穩些,不必擔心崇禎皇帝懷疑他們兄弟倆玩貓膩。
李延的心計不如李過,但是也明白李過這麽做是為他好,“大哥最好是能把我調到李定國的部隊裏,我可是很崇拜李定國,再說皇上器重李定國,跟著李定國也能立大功。”
如今李定國已經是很多年輕人崇拜的對象了,李過完全能理解李延的這個想法,道:“我盡力去辦,李定國那裏我還能說上話,估計沒有太大問題。”
北漢江春川城外二十裏的山林裏,阿巴泰指揮著五千騎兵在緊鑼密鼓的伐木造筏,身為努爾哈赤第七個兒子的阿巴泰因為是庶出,一直得不到重用,如果不是多爾袞一係突然從八旗權力中心被剔除,這次出兵根本輪不到阿巴泰執掌將印。
“貝勒爺,坐船雖然能很快抵達漢城,但是我們的坐騎怎麽辦,坐騎難道也乘木筏嗎?”副將科爾昆問道,科爾昆和阿濟格過從甚密,這次如果不是阿巴泰替他在皇太極麵前保舉,他這輩子估計都沒有出頭之日了,因此對阿巴泰非常感激,希望能幫助阿巴泰完成這次任務,隻要阿巴泰出頭,他也就跟著飛黃騰達了。
第三三一章 【肆無忌憚的謀殺】
阿巴泰聽了科爾昆的疑問,道:“眼下兵貴神速,快些抵達漢城殺高麗一個措手不及才是製勝關鍵,這也是前兩次在朝鮮取得戰果的不二法門,至於馬匹,先在此地停留一天,一天之後驅趕坐騎到漢城城外接應大部隊。”
科爾昆知道這個主意肯定是那個叫果侖的人製定的,對於果侖這個人,科爾昆簡直鄙夷到了極點,如果沒有果侖,多爾袞一係絕對不會垮台,像這種賣主求榮的人不在科爾昆結交之列。
但是科爾昆不得不承認果侖非常有才幹,此次出兵朝鮮的計劃全部都是果侖製定的,一切進展的非常順利,估計朝鮮北部的會寧已經攻打下來了,一旦取得豆滿江的出海口,基本上就算破了大明朝的戰略包圍,而讓阿巴泰繞路南下奇襲漢城,更是神來之筆,肯定能打朝鮮軍一個措手不及。
李適看著家人在老管家的陪同下出了漢城,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他現在已經沒有了一點牽掛,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即便韃子兵臨城下他也可以放開手腳,就算死了也沒有什麽大不了。
“樸克,迴家去取些東西,老爺我這幾天就在城上住了。”李適對得力的家丁說道。
樸克點頭答應,但是人卻沒有走。
李適轉頭看看他,道:“快點去,把家裏的東西取來後你就走吧!老爺給你十兩銀子,等兵事過了你就幹個別的營生。”
“你是一個好人,如果李倧早些把權柄給你執掌,朝鮮也許會強大不少,可惜他不是一個會用人的君主。”
李適聽了樸克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有些詫異,等他看到樸克亮出的匕首更驚訝了,道:“你……你想幹什麽?”
樸克無奈道:“在你家吃了一年多的飯,我真的不好意思下手,這樣吧!你的家人我一定盡我所能的照顧,肯定不會讓他們在大明帝國吃虧的。”他說完,匕首已經刺進了李適的肚子。
李適慘哼一聲,手抓住樸克的肩膀,道:“你是……什麽人……為什麽要殺我……我還有事……。”
“你放心去吧!我說的事一定辦到。”樸克說完,匕首又在李適的身上進出了幾次,直到李適斷氣了才把匕首抽出來,然後將李適的屍體拖入車中拉到一條不起眼的小巷。
在小巷裏的一個房間內,還有十多具屍首,都是朝鮮的重要官員,其中還有一名領軍的將領呢!
李過看著被拖進來李適,哦了一聲道:“李適也死了,那可以安排李倧離開朝鮮了,韃子估計還有一個小時就會到漢城城下,先製造一些小混亂嚇嚇李倧吧!”
李延這個時候從外麵進來道:“大人,易燃的東西都布置好了,一旦引燃,漢城將變成一座廢墟,倒是有些可惜了。”李延怎麽說在漢城也生活了大半年,心中覺得有些遺憾。
李過一笑道:“放心吧!在這片廢墟上將會建立一個比漢城還要繁榮的城市,不過那不再是屬於朝鮮人,而是屬於大明帝國的城市。”
朝廷的重要官員接二連三的失蹤,引起了朝鮮行政機構的注意和惶恐,那些官員們無論怎麽找都找不到上司,而李倧這個朝鮮國王也快成光杆國王了。
“李適李大人還沒有來嗎?”李倧已經知道了倭寇驅趕百姓北上的事,心急如焚的他問了三迴李適來沒來,可惜每次都是找不到李適的人影,讓他心焦的不得了。
“大王,有人看見李適大人的家眷出城了,會不會……李大人會不會走了……。”內侍見李倧急的直搓雙手,就把這個聽來的消息告訴了李倧。
李倧一愣,道:“你說什麽?李適把家眷都送出了漢城?”如果李適真的把家眷都送走了,那麽很可能也離開了漢城。
“啪!”
李倧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道:“寡人那麽信任他,他卻不聲不響的自己逃命去了,難道這就是眾叛親離嗎?”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名內侍小跑到李倧麵前,道:“啟稟大王,大事不好了,韃子兵打來了……。”
“胡說什麽,韃子不是在開城嗎!”李倧見內侍一臉慌張,心也跟著慌亂起來。
內侍急的一說話嘴都不好使了,道:“不是……不是開城的韃子兵……這些韃子是從水上過來的……從北漢江下來的……。”
李倧啊了一聲,虛脫般坐到椅子上,接著又像是椅子上有針紮了屁股,飛快的蹦起來,道:“帶寡人去看看。”
當李倧登上城頭的時候,發現臨近北漢江的東城方向順水飄來一條黑色的長龍,看著長龍豎起的旗幟確實是韃子的旗幟,這讓李倧馬上毛了手腳,道:“快讓李大人……。”沒說完才想起來李適已經失蹤了,他又叫了幾個官員的名字,結果都是一樣,不見人影了。
李倧的心理壓力陡然增加數倍,連一個可以商量的大臣都沒有,這讓他如何是好啊!那些大炮能抵擋住韃子嗎?思來想去隻有一條路比較保險,那就是逃跑,跑到江華島躲避幾天再說,把漢城的防務委托給一位將軍後,李倧馬上迴去收拾逃跑用的東西。
馬如龍看著緩緩開啟的城門,心中大喜,他沒料到守城的朝鮮軍連身份都沒驗證就把城門打開了,大聲道:“殺進去。”
左夢庚早就跟三位營長傳達了命令,那就是破壞,盡可能的破壞,不管是殺人放火還是奸淫擄掠,都沒有問題,因此士兵們的士氣非常高漲,一窩蜂似的殺進了原州城。
明軍就像是衝進羊群的惡狼,毫不留情的蹂躪這原州這座城市,原州是朝鮮江原道的大城,江原道的名字就是由江陵和原州這兩座城池演變來的,頗為富庶。
左夢庚和馬如龍站在城頭看著火光四起的原州城,當初左良玉曾經下令給軍中的營長排長,說是可以隨意劫掠,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跟隨在左良玉身邊的五千人一直沒機會像王進忠部那樣殺人放火,掠奪金銀錢財,可以說都憋壞了,今天算是找到了宣泄的渠道,而富庶的原州更是讓他們眉開眼笑,爽到手軟。
戰爭對生活在原州的大部分朝鮮百姓來說是個陌生的詞,除了上了年紀的人還記得倭寇肆虐外,他們都忘記了打仗是怎麽迴事,城內突然發生的戰事讓百姓們發懵,直到看見親人被砍死,奸淫,才讓他們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使這座城市一下子沸騰起來,那是鮮血被煮沸的感覺,身心都被煮熟了。
第三二九章 【人心惶惶】
夜色中的漢城像是一個沉默的野獸,孤零零的立於天地之間。左良玉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的盧鼎道:“漢城很安靜,看樣子韃子還沒有打到這裏。”
盧鼎是左良玉比較得力的部下,他現在不想管韃子打沒打到漢城,他就是想把左良玉勸走,左良玉隻帶著他和幾個親兵站在離漢城不到三千米的地方,一旦出點意外,遠在十裏之外的大軍根本沒有時間做出反應。
“大人,迴去吧!卑職估計朝鮮的李倧肯定把朝鮮軍的精銳都調到漢城來防禦了,一旦遇到朝鮮軍巡邏的外圍部隊,咱們這幾個人鐵定迴不去了。”盧鼎勸說道。
左良玉笑道:“怕什麽,這一路咱們也沒有遇到像樣點的部隊,你看王進忠他們,那是讓朝鮮軍望風披靡,我估計夢庚那裏也將大獲全勝,就咱們一路走的窩囊,老兵們都憋壞了,如果再不打一仗,還不得憋出病來呀!”
盧鼎跟著笑了幾聲道:“大人,咱們這點人攻打漢城肯定不行,卑職已經讓偵察兵擴大了偵查範圍,既然皇上說韃子會打到漢城來,那麽咱們就等著吧!到時候落個大大的便宜,那才夠味呢!”
“我也是說笑,讓咱們攻打漢城?我還心疼手底下的兒郎們呢!等還是要等的,就是等起來這個滋味太難熬了。”左良玉道。
左良玉率兵三千八百人在離漢城的一處隱蔽的地方躲藏著,等待最佳的介入戰爭的機會,而城裏麵的朝鮮大員們卻一個個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亂了手腳。
李倧看著手中剛剛收到的戰報,狠狠的扔到桌子上對李適道:“寡人的兵將難道就這麽不堪一擊嗎?兩萬大軍被三千多韃子兵打的一潰數百裏,眼下韃子已經拿下了開城,你說這可怎麽辦?”
李適的臉色也很難看,原本認為後金不會奪取大城,所以把兵力都布置在了交通要道,可後金一反常態把開城給攻下來了,奪取了開城的金兵雖然人數隻有三千左右,但是對漢城是個極大的威脅,金兵馬快,一天一夜就能兵臨漢城城下,也不怪李倧會坐立不安。
“大王,漢城有守軍兩萬,還有大炮三十多門,韃子的三千多人不足為憂,請大王放心。”李適覺得形勢雖然不樂觀,但是漢城有重兵把守,還有大炮,金國的韃子兵不會傻到攻打漢城,也許就像其他人說的那樣,金兵前來不過是劫掠而已,不會渡過臨江。
李倧聽了李適的話,緊張的心情略微平複,這也不能怪他如此作態,畢竟被人攆跑過兩次,已經有些驚弓之鳥的潛質了。
“李愛卿,寡人把城防重任全權委托給卿家,希望卿家不要讓寡人失望。”城中雖然有幾個領兵大將,但是李倧不敢把兵權真正的交給將軍們,他寧可讓文官去掛帥也不敢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給將軍們,因為那些所謂的將軍讓他太失望了。
李適從王宮出來,擦了擦臉上的冷汗,對身邊的老管家道:“去讓家裏準備一下,旁的就不用準備了,金銀細軟包幾個包袱。”
老管家愣了愣道:“老爺,難道……。”他聽李適這個話的意思,似乎有舉家跑路的嫌疑。
李適歎了口氣,道:“大王心誌不堅,一旦前線稍有挫折,隻怕還是得登上江華島,我這把老骨頭死就死了,家裏人不能跟著我送命,等收拾好之後,你帶著他們一起往江華島方向走,不過在漢水入海口我已經安排了一艘船,你們到大明朝去討生活吧!”
老管家見李適說的如此悲觀,問道:“老爺,事情真的這麽嚴重嗎?到大明朝去,我們人生地不熟……。”
李適苦笑一下,道:“本來還有一份緊急軍報,可是開城失守就讓大王亂了方寸,那麽我在把那份軍報說出來,隻怕大王會連夜逃往江華島。”李適剛剛收到朝鮮南部幾個大員的文書,說倭寇勢力雄厚,已經攻打下了數個城池,而最讓人感到無法應付的是倭寇把老百姓驅趕北上,數十萬上百萬的老百姓一旦湧入到京畿道的範圍內,隻怕局勢會更加混亂,那時候他想安排家人避難,恐怕也走不了了。
“他娘的,本來以為遼東那個地方的林子沒法呆,沒想到高麗的林子也不好呆。”左良玉用腰刀將一條蛇砍成幾段,道:“爐子弄好沒有,整天的吃炒麵,我的嘴一點滋味都沒有了。”
左良玉聞著爐子上鐵鍋裏冒出的略帶腥味的香氣,不由使勁抽了抽鼻子,他剛把鍋蓋掀起來,一個士兵飛跑到他身邊道:“大人,偵騎緊急急報。”
“咣當。”左良玉手裏的蓋子一下子落到鍋上,問道:“什麽急報?老子到嘴的肉都吃不上了。”
士兵把情報送到左良玉手上,左良玉打開看了看,馬上道:“叫營以上軍官馬上過來,開會。”
左良玉見人來齊了,道:“韃子真是估計多端,怪不得高麗棒子不是韃子兵的對手,根據咱們的偵騎偵查所得,在北漢江的上遊發現了韃子兵的蹤跡,兵力最少有五千人,看來朝鮮軍的日子不好過嘍。”
眾人的眼睛都落到地圖上,北漢江在漢城的西麵,也就是說朝鮮軍布置在北線的兵力完全沒有發揮出應該的作用,韃子如果偷襲的話,估計會打朝鮮軍一個措手不及,要知道順著北漢江南下,幾個小時就能殺到漢城城下。
“我們什麽時候參加戰鬥?”幾個軍官把目光都聚集在左良玉身上。
左良玉笑道:“這個時機不是太好把握,就看朝鮮軍爭不爭氣吧!如果他們能多挨上一會,咱們就多憋一會……。”
左良玉正說著,不遠處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幾個士兵將一個五花大綁的人推到了左良玉麵前,說是抓到了一個特殊的奸細,這個奸細被抓到後一點都不慌張,而且口口聲聲的說要見左良玉,並且叫出好幾個軍官的名字,士兵們不敢妄殺,把人押到了左良玉麵前。
第三三零章 特務之毒
左良玉看著被推到麵前的所謂奸細,道:“你究竟是什麽人?”奸細絕對不會知道明軍之中軍官的名字,況且左良玉駐兵在此也是非常隱秘的事情,等閑之人怎麽會知道,並且刻意尋來呢?
被五花大綁的漢子雖然深陷險境,但是臉上沒有一絲一毫慌亂的神色,笑道:“左大人別來無恙,小的被捆的實在結實,沒有辦法給您見禮了。”
左良玉更糊塗了,聽對方這話的意思是認識自己,可是他想破腦袋也想不起來在那裏見過眼前這個人,有些遲疑道:“你是……?”
“左大人真是貴人多忘事,您記不記得一年前您去參謀部公幹,是誰給您呈送的文書?”那人道。
左良玉聽到這個茬口,腦海中閃過記憶,他再仔細一看,一點不錯,眼前被捆著的就是一年多前在參謀部遇到的一名少尉參謀,好像是叫李延,他忙道:“你是李延吧?這可是有點誤會了。”他說著親自把李延身上的繩子解開。
李延伸伸胳膊腿,道:“左大人,我這裏有一封書信,是我們李大人給您的,請您過目。”
左良玉哦了一聲,不知道李延口中的李大人又是哪一位,等他打開書信一看才知道李大人乃是李過,他又看看印信,是參謀部特務部的官印,不禁疑惑起來,李過什麽時候跑到特務部幹活去了。
書信內容非常簡練,是說特務部在朝鮮漢城內大約有一百多個工作人員,平日裏負責搜集情報,監視朝鮮重要的官員,而李過到朝鮮來則是奉了崇禎皇帝的命令,讓漢城內的特務人員配合左良玉的軍事行動等等。
李延見左良玉把信看完了,道:“左大人,我在漢城外麵可等了您三天了,我昨天收到的消息,李過大人決定刺殺朝鮮官員,使城內發生混亂,不知左大人以為如何,如果讚同的話,左大人擬一個計劃,我們的刺殺會配合左大人的計劃進行。”
左良玉沒想到特務部在朝鮮漢城有人,而且一些朝鮮重要官員都在特務部的可刺殺範圍內,看來這是朝廷早就有的一項舉措,這次不過是為了配合大軍行動才浮出了水麵,這個便利條件如果不好好的用一下,豈不辜負了崇禎皇帝的安排。
左良玉馬上召開了擴大的軍事會議,中尉以上軍銜的軍官們都出席參加,左良玉深知自己的頭腦不算頂尖,唯有集思廣益才能製定出更好的作戰計劃。
會議進行的有些混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言非常踴躍,以至於左良玉的腦袋都快被各種主意給擠爆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主意能讓他滿意。
李延作為協同作戰部門的代表也參加了會議,當他得知韃子在北漢江附近有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後就陷入了沉思,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左良玉聽著絮煩,道:“都別咂咂了,沒有一個能拿的出手的主意來,早知道這樣就該把馬參謀長留下,也好有個出主意的人。”
“左大人,我有一個主意,不知道能不能行。”李延見左良玉拿不定主意,馬上道。
左良玉忙道:“有什麽好主意快說。”盡管對方的軍銜和官職比他低了不少,但是李延所在的是特務部,據左良玉所知,特務部和諜報司雖然是參謀部的兩個部門,卻是直屬於崇禎皇帝領導,他可不敢小瞧人家。
李延清了清嗓子,道:“韃子的五千騎兵出現在北漢江,那麽可以肯定韃子會突襲漢城,我的主意是由特務部在漢城城內製造混亂,幫助韃子大破漢城……。”
李延的話說到這裏,發現七八個軍官都對他惡眼相向,知道軍官們誤會了,他接著道:“當特務部幫助韃子打下漢城後,盡量引誘韃子入城劫掠,這個時候左大人就派兵守住漢城的各個出路,不要放一個韃子跑掉,而特務部將引燃在城內早就準備好的易燃物,來一個火燒漢城,將韃子兵和朝鮮佬全都燒死在城內……。”
李延的話說完,原本亂哄哄的會場一下子安靜的不得了,人們全都被李延這個狠毒絕辣的主意給嚇著了,殲滅韃子兵縱然是幸事,但是火燒漢城是不是玩的有點太大了,一旦真的實現了這個計劃,估計漢城會成為一片焦土,殺人雖然是軍人的拿手好戲,但是一殺就是幾十萬人,任誰的心裏都不得勁。
“啪!”
左良玉拍了一下手,把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道:“就按李延的意思辦,不弄的狠一點,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李延你明天迴到漢城後告訴李過大人,左良玉在城外等他舉火為號,咱們一起來一個火燒漢城。”
天亮之後,躲藏在漢城內的李過在一個隱秘的宅子裏見了李延。李延其實是李過的本家兄弟,和李自成自然有點親戚,當初李過選擇投靠官府後,就把李延從陝西老家給接到了身邊,而李延也非常爭氣,在沒有李過的幫助下,從一介布衣很快升遷到少尉軍官,頗得李過的信任,被李過依為左右手。
李過原本在吳三桂手下效力,但是施行軍製軍銜改革後,李過先後被借調到參謀部,諜報司和特務部這兩個部門他也都工作過,可以說工作單位一直沒確定,而他也成了崇禎皇帝手裏的一顆活棋,哪裏需要了就安排到哪裏,
當崇禎皇帝決定實施朝鮮移民計劃後,就想到了在朝鮮布置的情報和特務網絡,李過也被委任為特務部朝鮮分部的負責人,在朝鮮內部加快其混亂的程度。
李過熟知崇禎皇帝關於朝鮮移民計劃的方方麵麵,知道隻有讓朝鮮越發的混亂,大明帝國才會把這個名義上的藩屬國變成大明帝國的一個行省,因此他非常讚同李延的計策,雖然狠毒了一些,但是卻可以最快的達到目的。
“我這裏擬了一個名單,在韃子兵臨漢城城下前的三個小時內,必須把名單上的人殺掉三分之二,具體的刺殺任務就由你安排,最好是全部都殺掉,免得去了京城後這些人在皇上麵前聒噪,他們別的本事沒有,裝可憐的本事可不小,而我就專門負責李倧,盡量讓他早點去京城。”
李延見李過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興奮道:“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做好這件事……。”
李過把臉一沉,道:“你我雖然是本家兄弟,但是除了在家裏麵可以敘敘兄弟之情外,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親戚之情露出來,我們幹的這個活不像那些衝鋒陷陣的軍人,皇上信任我們不假,可是我們不能讓皇上可能懷疑到我們,我已經想過了,你在特務部幹了這麽長時間,再呆下去有些不妥,等朝鮮這事完了之後,我親自向皇上提出把你調走,咱們兄弟倆都在這樣的部門工作,不是好事。”
李過如今已經不是那個被宋獻策一嚇就屁滾尿流的小夥子了,多年的秘密工作生涯練就了他如今大膽而不失謹慎的性格,拿李延這件事來說,他完全是未雨綢繆,將李延調走不但能給李延一個更好的前途,也會讓自己睡覺的時候安穩些,不必擔心崇禎皇帝懷疑他們兄弟倆玩貓膩。
李延的心計不如李過,但是也明白李過這麽做是為他好,“大哥最好是能把我調到李定國的部隊裏,我可是很崇拜李定國,再說皇上器重李定國,跟著李定國也能立大功。”
如今李定國已經是很多年輕人崇拜的對象了,李過完全能理解李延的這個想法,道:“我盡力去辦,李定國那裏我還能說上話,估計沒有太大問題。”
北漢江春川城外二十裏的山林裏,阿巴泰指揮著五千騎兵在緊鑼密鼓的伐木造筏,身為努爾哈赤第七個兒子的阿巴泰因為是庶出,一直得不到重用,如果不是多爾袞一係突然從八旗權力中心被剔除,這次出兵根本輪不到阿巴泰執掌將印。
“貝勒爺,坐船雖然能很快抵達漢城,但是我們的坐騎怎麽辦,坐騎難道也乘木筏嗎?”副將科爾昆問道,科爾昆和阿濟格過從甚密,這次如果不是阿巴泰替他在皇太極麵前保舉,他這輩子估計都沒有出頭之日了,因此對阿巴泰非常感激,希望能幫助阿巴泰完成這次任務,隻要阿巴泰出頭,他也就跟著飛黃騰達了。
第三三一章 【肆無忌憚的謀殺】
阿巴泰聽了科爾昆的疑問,道:“眼下兵貴神速,快些抵達漢城殺高麗一個措手不及才是製勝關鍵,這也是前兩次在朝鮮取得戰果的不二法門,至於馬匹,先在此地停留一天,一天之後驅趕坐騎到漢城城外接應大部隊。”
科爾昆知道這個主意肯定是那個叫果侖的人製定的,對於果侖這個人,科爾昆簡直鄙夷到了極點,如果沒有果侖,多爾袞一係絕對不會垮台,像這種賣主求榮的人不在科爾昆結交之列。
但是科爾昆不得不承認果侖非常有才幹,此次出兵朝鮮的計劃全部都是果侖製定的,一切進展的非常順利,估計朝鮮北部的會寧已經攻打下來了,一旦取得豆滿江的出海口,基本上就算破了大明朝的戰略包圍,而讓阿巴泰繞路南下奇襲漢城,更是神來之筆,肯定能打朝鮮軍一個措手不及。
李適看著家人在老管家的陪同下出了漢城,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他現在已經沒有了一點牽掛,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即便韃子兵臨城下他也可以放開手腳,就算死了也沒有什麽大不了。
“樸克,迴家去取些東西,老爺我這幾天就在城上住了。”李適對得力的家丁說道。
樸克點頭答應,但是人卻沒有走。
李適轉頭看看他,道:“快點去,把家裏的東西取來後你就走吧!老爺給你十兩銀子,等兵事過了你就幹個別的營生。”
“你是一個好人,如果李倧早些把權柄給你執掌,朝鮮也許會強大不少,可惜他不是一個會用人的君主。”
李適聽了樸克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有些詫異,等他看到樸克亮出的匕首更驚訝了,道:“你……你想幹什麽?”
樸克無奈道:“在你家吃了一年多的飯,我真的不好意思下手,這樣吧!你的家人我一定盡我所能的照顧,肯定不會讓他們在大明帝國吃虧的。”他說完,匕首已經刺進了李適的肚子。
李適慘哼一聲,手抓住樸克的肩膀,道:“你是……什麽人……為什麽要殺我……我還有事……。”
“你放心去吧!我說的事一定辦到。”樸克說完,匕首又在李適的身上進出了幾次,直到李適斷氣了才把匕首抽出來,然後將李適的屍體拖入車中拉到一條不起眼的小巷。
在小巷裏的一個房間內,還有十多具屍首,都是朝鮮的重要官員,其中還有一名領軍的將領呢!
李過看著被拖進來李適,哦了一聲道:“李適也死了,那可以安排李倧離開朝鮮了,韃子估計還有一個小時就會到漢城城下,先製造一些小混亂嚇嚇李倧吧!”
李延這個時候從外麵進來道:“大人,易燃的東西都布置好了,一旦引燃,漢城將變成一座廢墟,倒是有些可惜了。”李延怎麽說在漢城也生活了大半年,心中覺得有些遺憾。
李過一笑道:“放心吧!在這片廢墟上將會建立一個比漢城還要繁榮的城市,不過那不再是屬於朝鮮人,而是屬於大明帝國的城市。”
朝廷的重要官員接二連三的失蹤,引起了朝鮮行政機構的注意和惶恐,那些官員們無論怎麽找都找不到上司,而李倧這個朝鮮國王也快成光杆國王了。
“李適李大人還沒有來嗎?”李倧已經知道了倭寇驅趕百姓北上的事,心急如焚的他問了三迴李適來沒來,可惜每次都是找不到李適的人影,讓他心焦的不得了。
“大王,有人看見李適大人的家眷出城了,會不會……李大人會不會走了……。”內侍見李倧急的直搓雙手,就把這個聽來的消息告訴了李倧。
李倧一愣,道:“你說什麽?李適把家眷都送出了漢城?”如果李適真的把家眷都送走了,那麽很可能也離開了漢城。
“啪!”
李倧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道:“寡人那麽信任他,他卻不聲不響的自己逃命去了,難道這就是眾叛親離嗎?”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名內侍小跑到李倧麵前,道:“啟稟大王,大事不好了,韃子兵打來了……。”
“胡說什麽,韃子不是在開城嗎!”李倧見內侍一臉慌張,心也跟著慌亂起來。
內侍急的一說話嘴都不好使了,道:“不是……不是開城的韃子兵……這些韃子是從水上過來的……從北漢江下來的……。”
李倧啊了一聲,虛脫般坐到椅子上,接著又像是椅子上有針紮了屁股,飛快的蹦起來,道:“帶寡人去看看。”
當李倧登上城頭的時候,發現臨近北漢江的東城方向順水飄來一條黑色的長龍,看著長龍豎起的旗幟確實是韃子的旗幟,這讓李倧馬上毛了手腳,道:“快讓李大人……。”沒說完才想起來李適已經失蹤了,他又叫了幾個官員的名字,結果都是一樣,不見人影了。
李倧的心理壓力陡然增加數倍,連一個可以商量的大臣都沒有,這讓他如何是好啊!那些大炮能抵擋住韃子嗎?思來想去隻有一條路比較保險,那就是逃跑,跑到江華島躲避幾天再說,把漢城的防務委托給一位將軍後,李倧馬上迴去收拾逃跑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