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按勞分配】
張獻忠出了陳州,就得知明朝的官軍尾隨他奔赴陳州方向,他知道遲早得被官軍追上,因此出了陳州就做了一係列的準備,他覺得能跑還是盡量跑,牽著官軍的鼻子走是上策,實在跑不了了,那沒說的,就幹一下子,他覺得憑借他手中的十萬之眾,再不濟,輸的也不會很慘。
“將軍,前麵肯定走不過去了,渡河隻有一座石橋可走,官府不會給我們渡河的機會。”充任先鋒的劉文秀對張獻忠說道。
張獻忠點點頭,道:“官軍還在向我們推進,距離大概有十裏,占據了有利的石橋,我們的境地很不妙,可是我們沒有退路可走,官軍兵力可能不如我們,不妨同他們交接一仗,能打,我們就打,不能打我們就撤。”張獻忠可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那些投奔到他麾下的青壯,其中一個用處就是關鍵時刻用來使金蟬脫殼之計的殼。
天色逐漸暗下來,明軍在天黑之前沿河紮營,以石橋為依托,形成了對張獻忠所部的堵截,在淮河支流的上遊,張獻忠的後方,還有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攜帶著大部分火炮,密切注意著張獻忠所部的動向。
我自己動手將油燈撥亮,一旁的親兵近衛正準備鋪地圖,我擺手道:“賊軍就在五裏外的河對岸,地圖看不看都沒什麽用處了,收起來吧。”
相對士氣來說,我這邊的士氣可能不如張獻忠,所以要給張獻忠所部賊軍製造一定的壓力,抬升我方的士氣。在身邊沒有人商量的情形下,我計算著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力圖做到算無遺策。
“轟……!”一聲巨響,緊跟著炸雷聲連續不斷。張獻忠的營帳被震的唿扇唿扇直顫,一個心腹闖進來,“不好了,官軍開炮了,離河岸稍近的十幾個大營都被炸平了……。”
“廢物。”張獻忠罵了一聲,道:“不會後撤呀?”
心腹親兵一臉無奈道:“可是……可是大炮是從後營射過來的,一旦後撤……。”他沒敢往下說,一個小卒子哪敢頂撞張獻忠啊!
張獻忠愣了,後營?那不是他的退路嗎!乖乖,官軍的火炮居然能打十裏那麽遠,這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看來金蟬脫殼也不是那麽容易施展。
陸續的炮聲打斷了張獻忠的思緒,他吩咐道:“叫劉文秀進來。”對劉文秀這個白撿的先鋒官,他比較滿意,幾次攻城略地劉文秀都發揮了帶頭作用,最主要的是劉文秀聽話。
“哎喲!”劉文秀人還沒進來就傳出了呻吟聲,當他進來差點把張獻忠逗樂了,隻見劉文秀灰頭土臉,身上還冒著煙,滑稽到了極點。
劉文秀一邊拍打著身上冒煙的地方,一邊道:“真他娘的嚇人,要不是老劉見機的快,就代替灶王爺上天跟玉皇大帝匯報工作去了。”
張獻忠清清嗓子道:“外麵情況有點不妙,官府的火炮威力巨大,你馬上帶人趟出一條道來,準備撤退。”
劉文秀十二分讚同張獻忠的觀點,他心裏有數,別看他們兵力將近十萬人,那是說著好聽,其實真能派上用場,關鍵時刻能衝鋒陷陣的不到三萬人,那些湊數的家夥,剛才都被嚇破了膽,讓他們玩命,效率不高。
劉文秀明白了張獻忠的意圖,帶著一千多人向西探路,出大營不到五裏就跟官軍相遇,略一接仗便撤了迴來,接著又向北探路,結果還是一樣,四個方向被他探遍了,得出一個初步結論,他們被官軍包圍了。
“皇上,今天跑死了九十多匹馬,炮營那邊也損失了幾門火炮……。”一個近衛向崇禎皇帝匯報今天的戰況。
為了給張獻忠所部賊軍製造壓力,我派出近萬人的騎兵部隊,圍著張獻忠的大營繞圈子,裏三成外三成,連續不斷的跑,馬都跑死了不少,就是讓賊軍誤以為被包圍了,造成他們心理上的恐慌,此時看來頗有效果。
“傳朕的命令,炮營不要休息,火炮輪番射擊,專打賊軍大營的東北西三個方向,將南岸和石橋讓出來,我軍就岸紮營,看他們敢不敢奪橋。”
我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管付出多麽大的代價,哪怕是全軍覆沒,也要把張獻忠這部人馬消滅掉,至於洛陽,相信我留給宋獻策和吳三桂的計劃足以對付李自成,將這兩股人馬消滅掉,河南也就太平無事了。
崇禎皇帝的疑兵之計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張獻忠偵查不出官軍有多少人,再加上火炮不間斷的轟擊,使他真的以為官府大兵襲來,將他包圍了。
張獻忠又做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形成了跟官軍夾河而戰的局麵,麵對官軍猛烈的炮火,他隻能選擇南渡,奪下石橋才有突破的機會。
張獻忠命令劉文秀率領五千人奪橋,劉文秀沒想過旁的,率隊猛撲小橋,所部張牙舞爪,喊殺震天,像是潮水一樣,一浪接著一浪衝擊著小橋,使人不禁懷疑那座橋能否承載如此重量,會不會被壓塌。
守橋的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麵對敵人的衝擊,他們堅如磐石,任敵人怎麽衝擊,仍然屹立不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漸漸有些支撐不住了。
石橋雖小,可它卻關乎整個戰局的走向,一旦小橋有失,白蓮教的賊軍將突破而出,絕對不能把橋丟了。
我叫過近衛親兵,道:“傳朕的旨意,告訴朕的將士們,對麵的賊軍不過是烏合之眾,裝神弄鬼之輩,他們根本不堪一擊,以往能打勝仗,那是沒遇到大明真正的勇士,才會讓他們把中原攪的烏煙瘴氣,他們搜刮了不少錢財寶物,那些都是他們搶奪而來,告訴將士們,衝上去,殺了他們,奪取他們的錢財,不管是誰,取得的戰利所得歸自己所有,朕絕不過問。”
時間不長,崇禎皇帝的話傳遍了全軍,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崇禎皇帝的話擺明了是“按勞分配”,因此士氣陡升,劉文秀的隊伍剛在小橋站住腳跟,就被明軍一個浪頭給打了下去,再也衝不上來了。
第一五零章 【糊塗仗】
第一五零章 【糊塗仗】
戰場上殺聲震天,戰鬥從午夜一直進行到天亮時分,兩軍仍舊沒有分出勝負。在後營觀戰的張獻忠不由得焦躁起來,他翻身躍上戰馬,對剛剛退下來休息不久的劉文秀道:“既然這麽耗上了,就沒有辦法中途停下來,我們的成敗在此一舉,你率我的親兵衝鋒,我率精銳隨後衝上去,務必要把石橋給我拿下來。”
圍繞小橋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張獻忠命令搭建的浮橋也始終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這讓他心浮氣躁,忍不住要跟官軍硬磕一下。
劉文秀跟官軍打了大半夜,此時聽了張獻忠的話,大吃一驚,道:“將軍,我覺得官軍士氣正旺,我們不應該拚死力戰,咱們的將士戰鬥了這麽長時間,昨夜沒有休息好,又困又累又餓,就算要決戰,也不是現在啊!”
張獻忠被劉文秀這麽一說,頭腦逐漸冷靜下來,耐著性子道:“不錯,我就是這個毛病,血性一上來就什麽都不顧了。”
劉文秀接著道:“官軍也苦戰了半宿,實力總是有所消耗,我們隻要這麽跟他們耗下去,等中午的時候再把生力軍派上去,一定可以取得勝利,現在雖然看似奪取小橋,度過河水,其實打的是全盤的勝負。”劉文秀不是沒有心眼的人,他看出張獻忠想要犧牲投靠的青壯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可是在還沒有分出勝負的情況下就那麽做,實在是太愚蠢了。
張獻忠聽從了劉文秀的建議,留下一支預備隊後,將白蓮教大部分主力都派上了戰場,在河畔拉開一線,將近五裏長的戰線一拉開,馬上分路並進,同時渡河,雖然大部分是泅渡,可也令官軍應付的十分吃力。
前線的明軍在苦苦支撐,他們累了,倦了,可是仍舊在戰鬥,在他們的後方,還有一支整裝待命的部隊,一支沒有投入到作戰的部隊,他們凝望著戰場,猜測什麽時候才能輪到他們上場,可以讓他們衝鋒到第一線去殺個痛快,他們都是最優秀的關寧鐵騎,他們的坐騎都是上好的戰馬,炮聲和廝殺聲沒有讓它們害怕,相反都興奮起來,不停的用蹄子刨打著大地。
“把皇旗豎起來。”我轉頭對身邊的近衛說道。前方的炮聲不再像早些時候那麽密集了,連續的射擊之下,火炮的折損肯定很嚴重,是時候該我親自登場了。
一聲令下,後方的部隊發起了衝鋒,硝煙中,精力充沛的騎兵部隊衝過小橋,在對方的陣地中撕開一道缺口,像是一把利刃紮入到對方的肉中。
張獻忠沒想到官軍的攻勢會如此犀利,快的讓他反應不過來,就在他猶豫要不要派出自己留的後手,挑選出來的嫡係部隊的時候,官軍已經深深的嵌入到他的本陣之中。
明軍此舉,心理上的攻勢遠遠大於軍事上的攻勢,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黃色的龍旗,讓白蓮教的人馬大為吃驚,至此他們才知道跟他們交鋒的官軍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在統帥。
我率領著精壯的騎兵在賊軍的陣中快速穿插迂迴,將賊軍迅速的分割著,使他們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唿應。
白蓮教的人馬在逐漸後退,一個人退了,其他人就會想是不是別人都撤了,隻有自己還在戰鬥,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後撤,以免自己成為戰場上的孤軍,陷入到官軍的包圍之中。
很快的,這種撤退就演變成了潰退,那些投奔白蓮教的青壯跑的最快,他們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給其他人造成了一種錯覺,一種失敗的錯覺。
在大戰中,不適當的撤退會給士卒一種暗示,一種挫敗的暗示,一旦產生了這種想法,又看到別人在“撤退”,人們也就紛紛“撤退”了。
兵敗如山倒,張獻忠甚至不明白自己是怎麽敗的,隻知道自己這邊幾個人一退,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慢慢的數萬人在撤退,戰場一下子變得混亂不堪,官軍隨後殺到,追著他的人馬在殺,那簡直就是屠殺,因為他的人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河邊成了修羅地獄,到處都是白蓮教人馬的屍體,絕大多數是那些為了一口飯吃的青壯的屍體,還有一些屍體是為了發財過好日子的投機分子。
“將軍,我們快跑吧!”劉文秀渾身浴血來到張獻忠身邊,他也覺得輸的窩囊,敗的冤枉,難道說官軍那麵龍旗帶著法術不成?一豎起來就把他們打敗了。
張獻忠的眼珠子都紅了起來,金蟬脫殼的戲碼演砸了不說,甚至是反著演了,他咬咬牙,道:“撤,向北撤。”他還有嫡係人馬,都是從河北跟他南下的白蓮教教眾,有這些人馬在手,他仍然可以唿風喚雨。
官軍贏得了堵截戰的勝利,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官軍殲敵三萬,俘虜了兩萬多人,繳獲的戰利品不計其數,當然了,官軍的損失也不小,傷亡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官軍獲勝了,望著賊軍丟棄的物資,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我沒有下令繼續追擊,而是下達了收兵的命令。
我知道不能給張獻忠喘息的機會,可是,我不能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啊!自從追擊張獻忠以來,就沒有好好的喘息過,這次能打勝仗也出乎我的意料,部隊已經打累了,疲憊之師即便是追上了張獻忠,勝負還是未知,畢竟我們所擊敗殲滅的都是賊軍的新丁,張獻忠的根骨傷損不大。
看著士兵在打掃戰場,我想起之前的承諾,馬上叫過近衛道:“傳朕的旨意,凡是士兵個人所得,全部登記造冊,交給軍需官保管,戰後再發還給士兵。”我對士兵的承諾向來不虛,相信士兵們不會覺得我是在誆他們。
第一五一章 【簡戰】
麵對官軍的兵鋒,張獻忠選擇了退避,他是一個聰明人,判斷出此時不應該和官軍硬拚,他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在運動中尋找戰機,一旦停下腳步,將是他的死期。
在張獻忠麵前仍舊是一條河,河對岸是河南的重鎮南陽,上次兵敗以來他的部隊就沒有得到過充分休息,他迫切的需要打下一座城池,鼓舞士氣,補充給養。
劉文秀勒住戰馬在張獻忠身邊停下,道:“將軍,我們方圓十裏之內沒有官軍,我已經派探子渡河打探河對岸的情況了。”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陳州兵敗後,張獻忠加強了部隊的偵查能力,雖然達不到官府偵騎的水平,可是密集程度有過而無不及。
張獻忠握緊了雙拳,道:“官軍離我們不會超過百裏,在官軍追上我們之前,一定要拿下南陽,那裏曾經被洪水衝毀,取南陽易如反掌,奪取南陽後,我們就渡漢水北上,隻要進入東部的山區,我們就算擺脫了官軍的追擊。”
劉文秀是個心細的人,他認真的思考過官軍的習慣,崇禎皇帝本人的習慣,知道崇禎皇帝喜歡一個人偷偷的近距離的觀察軍情,所以他建議張獻忠挑選一支精銳埋伏在河邊大堤之下,等待機會。
“皇上,賊軍渡河,南陽已經易手。”在河邊,明軍的偵騎向崇禎皇帝匯報著最新情報。
我跟張獻忠相差不過半天的路程,每每追到張獻忠的尾巴便被他跑掉了,今次張獻忠為了奪取南陽而放慢了腳步,我沒有理由放棄這個機會,一定要把賊軍殲滅在南陽,不能再給他們流竄的機會了。
我帶著二百多人沿著河堤向南走,並不是說我想要突出自我,也許是原版崇禎的性格在影響我吧!自從離開洛陽,我便事事親曆親為,我的實際身份已經從一個皇帝變成了帶兵的將領,我需要親眼觀察敵情,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
我拿起望遠鏡,還沒等我看清楚遠方,喊殺聲便四下傳來,我和二百多近衛被重重包圍了,看他們的服色,正是我緊追不舍的白蓮教賊軍。
劉文秀的心情很激動,他不認得崇禎皇帝是誰,但是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起碼被自己包圍的這一小隊人馬中有官軍的將領,那種料敵先機的快感讓他興奮不已。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就在我大腦呈現空白的那一刻,身邊的近衛顯示了他們的實力,他們勇敢的麵對著比他們多幾十倍的敵人,保護著我在敵人陣中衝殺。
這些人能被選為皇帝的近衛,除了忠誠度無以倫比之外,還有不怕犧牲的精神,關寧鐵騎出身的他們更有一身殺敵的本領,多年的作戰使他們學會了許多戰爭的竅門,和敵人相比,他們是正宗的職業兵。
劉文秀的三千精銳竟然一時不能把這支近衛全部消滅,站在遠處的劉文秀見官軍一手拿槍一手持刀,完全是悍不畏死的打法,這更堅定了他要全殲這支小隊的決心。
一名近衛斜裏衝過來靠在我的身前,一股大力將我向後推扯,身前的近衛已然中刀命斃,嘴角溢出的鮮血噴了我一臉。
我顧不得擦拭臉上的血跡,撿起近衛的鋼刀,和他們一起作戰,“死也不能被生擒,殺呀!”作為一個特殊身份的人,我不能被生擒,留給我的隻有戰死一途,當然了,在我心裏還留有一線希望,希望不遠處的明軍主力能盡快趕過來。
無巧不成書,就在崇禎皇帝和他的近衛被殲滅的時候,明軍的偵騎得知情況,主力馬上趕來,和白蓮教的人馬戰在一處。
我正殺的興起,突然發現賊軍在遠去,身邊的自己人在增加,心頭的壓力一去,險些坐在地上。想想剛才驚心動魄的戰鬥,如果不是救兵來的及時,今天恐怕就成了賊軍的俘虜,那可真是給曆史留下了一個大笑話啊!
迴到大營一檢查,我雖然沒有受傷,可是跟我出去的二百多近衛,活下來的隻有二十多個,而且每個人都帶著傷,看著他們,我的心裏有陣陣暖流通過,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一切等到這場戰鬥結束的時候再說吧!
經過這次遇險,我謹慎了許多,在把賊軍緊逼在南陽後,便下令全軍就地修整,沒有急於跟賊軍交戰。
第二天,當我拿起望遠鏡,頓時愣住了,鏡頭內,數十隻不知名的鳥在盤旋,最後竟然落在了賊軍的旗幟上,這讓我大吃一驚,難道說賊軍已經不在了嗎?
明軍迅速出擊,開進城才發現這裏沒有一個賊軍,城頭都是一些草人,有幾匹馬在拉著草人打轉,讓人誤以為有士兵在巡城。
我叫過城中的百姓詢問,才知道賊軍在昨天就離去了。我不僅對賊軍、對張獻忠表示欽佩,張獻忠確實狡猾如狐,每一步都比我快那麽一點點,很顯然這都是他算計好的,先是在河邊設伏,給我一個天大的刺激,讓我不敢過分逼近,不能近距離的觀察軍情,然後借這個機會把部隊拉走,讓我在這裏跟稻草人對峙,如果不是小鳥揭穿了這個布局,我恐怕又被張獻忠給甩下了。
有時候,曆史充滿了偶然性。自從張獻忠的人馬離開南陽後,天氣始終不好,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張獻忠選擇的東進路線都是小路,連日的陰雨把原本通暢的山路變的泥濘不堪,成為最難走的道路。在行軍中,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因為一旦疏忽,就會順著濕滑的山坡滾入山穀。
張獻忠所部的行軍速度因為天氣大大打了折扣,可這還不是讓張獻忠難心的地方,讓他感到鬧心的是,在南陽奪得的軍需物資因為道路的原因很難運輸,他不得不把那些難以運輸的都拋棄掉。
張獻忠不斷的派出人馬打探官軍的動向,開始兩天的匯報讓他沾沾自喜,得意的認為自己的計策騙過了那個年輕的皇帝,可是後來,他發現官軍在以比他更快的速度趕上來,兩軍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小,最終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因為他發現自己跟官軍之間的距離已經接近的不能讓他從容撤退到東部山中了。
張獻忠叫過劉文秀,道:“官軍緊追不舍,我們如果繼續東進,隻會落的狼狽應付,我們不如分兵兩路,我率領主力人馬吸引官軍的主力,而你則偷襲內鄉,保證能打官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次張獻忠倒不是想金蟬脫殼,他手中的籌碼已經不多了,再也折損不起,他認為如果這個時候能攻打下一個河南東部的重鎮,官軍勢必會分心,那麽他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就十分容易進行了。
事情並不是張獻忠想的那麽容易,劉文秀的隊伍天黑時抵達內鄉城下,陣腳還沒有站穩,官軍就從城中潛出,偷襲劉文秀的大營,這是一場混戰,因為劉文秀初到內鄉,不清楚地形,加上黑暗中敵我不分,自相殘殺者有之,損失慘重。
這次擊敗劉文秀的並不是真正的官軍,或者說不完全是官軍,張獻忠的作為已經在中原大地傳開了,那些沒有家業的人自然高興,希望張獻忠能照顧他們一把,而那些家底豐厚的人則對張獻忠如避蛇蠍,希望這輩子也別跟張獻忠對麵,不管任何時候,占有利地位的永遠是那些有勢力的人,所以各地的鄉紳富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紛紛組織鄉勇保護自己的財產,很多人也對崇禎皇帝的政策表示了讚同,因為崇禎皇帝最起碼還給他們留了一條活路。
當張獻忠的主力甩開官軍前來接應劉文秀,才知道劉文秀大敗,而且是被內鄉的一千多人給打敗的,這大大動搖了張獻忠的信心,同時他得到消息,崇禎皇帝已經逼近內鄉,他如果繼續攻城,難免腹背受敵,可他如果不進攻內鄉,那他來這裏幹什麽呢!
張獻忠決定退兵,仍舊貫徹他的流動作戰方針,就在張獻忠繞過內鄉準備繼續東進的時候,和始終快速行軍的官軍相遇了。
張獻忠沒有辦法,他把自己的部隊布置成一個方陣,將士們麵向外,拚命抵擋著官軍的進攻。雙方都投入了大部分力量,完全是以命換命的打法。
張獻忠被官軍的打法給震撼住了,按照這個打法,即便官軍能獲勝,也是傷亡慘重的結果,難道崇禎皇帝瘋了嗎?
這種打法把所有人的血性都激發出來,全部都是機械性的戰鬥,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戰鬥機器,除非斃命倒地,否則就不會停止作戰。
張獻忠知道這種打法持續的時間一長,他的人馬雖然能撐一陣子,可終究是要潰敗的,他不想堅持這種沒有前途的死拚作戰,在頂住了官軍三輪衝擊後,他丟下主力,帶著他的親兵突出重圍。他是聰明人,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放棄主力的話,他除了戰死就隻能成為官軍的俘虜。
我雙拳緊握站在高崗上,看著如此慘烈的戰鬥,我的心血早已沸騰起來,率領著最後的一千人的預備隊衝入賊軍的陣內,左衝右突,將已經混亂的賊軍攪的更亂了。
張獻忠的數萬大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官軍取得了勝利,付出的代價同樣是幾萬條鮮活的生命,此戰下來,明軍能戰者,不足五千。
“皇上,賊首張獻忠和少數賊軍向東潰逃……。”明軍打掃戰場後,從俘虜的口中得知張獻忠早跑了,馬上將這一情況匯報給崇禎皇帝。
我的拳頭緊握的咯咯作響,沒想到張獻忠跑的那麽快,我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仍然沒能讓他授首,不行,一定要把他幹掉,否則過段時間他還能拉起一支隊伍來,不把這隻打不死的蟑螂消滅掉,我始終寢食難安。
第一五二章 【窩囊的會師】
“皇上,前麵那座山丘就算是伏牛山的一部分了,張獻忠一旦進入大山,想要抓他非常困難。”明軍偵騎向崇禎皇帝匯報著。
我看看霧氣沼沼的山腳,可以想像山裏麵的霧氣比這要濃厚的多,算是張獻忠運氣好,否則我現在就會下令進山搜索。
張獻忠出了陳州,就得知明朝的官軍尾隨他奔赴陳州方向,他知道遲早得被官軍追上,因此出了陳州就做了一係列的準備,他覺得能跑還是盡量跑,牽著官軍的鼻子走是上策,實在跑不了了,那沒說的,就幹一下子,他覺得憑借他手中的十萬之眾,再不濟,輸的也不會很慘。
“將軍,前麵肯定走不過去了,渡河隻有一座石橋可走,官府不會給我們渡河的機會。”充任先鋒的劉文秀對張獻忠說道。
張獻忠點點頭,道:“官軍還在向我們推進,距離大概有十裏,占據了有利的石橋,我們的境地很不妙,可是我們沒有退路可走,官軍兵力可能不如我們,不妨同他們交接一仗,能打,我們就打,不能打我們就撤。”張獻忠可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那些投奔到他麾下的青壯,其中一個用處就是關鍵時刻用來使金蟬脫殼之計的殼。
天色逐漸暗下來,明軍在天黑之前沿河紮營,以石橋為依托,形成了對張獻忠所部的堵截,在淮河支流的上遊,張獻忠的後方,還有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攜帶著大部分火炮,密切注意著張獻忠所部的動向。
我自己動手將油燈撥亮,一旁的親兵近衛正準備鋪地圖,我擺手道:“賊軍就在五裏外的河對岸,地圖看不看都沒什麽用處了,收起來吧。”
相對士氣來說,我這邊的士氣可能不如張獻忠,所以要給張獻忠所部賊軍製造一定的壓力,抬升我方的士氣。在身邊沒有人商量的情形下,我計算著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力圖做到算無遺策。
“轟……!”一聲巨響,緊跟著炸雷聲連續不斷。張獻忠的營帳被震的唿扇唿扇直顫,一個心腹闖進來,“不好了,官軍開炮了,離河岸稍近的十幾個大營都被炸平了……。”
“廢物。”張獻忠罵了一聲,道:“不會後撤呀?”
心腹親兵一臉無奈道:“可是……可是大炮是從後營射過來的,一旦後撤……。”他沒敢往下說,一個小卒子哪敢頂撞張獻忠啊!
張獻忠愣了,後營?那不是他的退路嗎!乖乖,官軍的火炮居然能打十裏那麽遠,這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看來金蟬脫殼也不是那麽容易施展。
陸續的炮聲打斷了張獻忠的思緒,他吩咐道:“叫劉文秀進來。”對劉文秀這個白撿的先鋒官,他比較滿意,幾次攻城略地劉文秀都發揮了帶頭作用,最主要的是劉文秀聽話。
“哎喲!”劉文秀人還沒進來就傳出了呻吟聲,當他進來差點把張獻忠逗樂了,隻見劉文秀灰頭土臉,身上還冒著煙,滑稽到了極點。
劉文秀一邊拍打著身上冒煙的地方,一邊道:“真他娘的嚇人,要不是老劉見機的快,就代替灶王爺上天跟玉皇大帝匯報工作去了。”
張獻忠清清嗓子道:“外麵情況有點不妙,官府的火炮威力巨大,你馬上帶人趟出一條道來,準備撤退。”
劉文秀十二分讚同張獻忠的觀點,他心裏有數,別看他們兵力將近十萬人,那是說著好聽,其實真能派上用場,關鍵時刻能衝鋒陷陣的不到三萬人,那些湊數的家夥,剛才都被嚇破了膽,讓他們玩命,效率不高。
劉文秀明白了張獻忠的意圖,帶著一千多人向西探路,出大營不到五裏就跟官軍相遇,略一接仗便撤了迴來,接著又向北探路,結果還是一樣,四個方向被他探遍了,得出一個初步結論,他們被官軍包圍了。
“皇上,今天跑死了九十多匹馬,炮營那邊也損失了幾門火炮……。”一個近衛向崇禎皇帝匯報今天的戰況。
為了給張獻忠所部賊軍製造壓力,我派出近萬人的騎兵部隊,圍著張獻忠的大營繞圈子,裏三成外三成,連續不斷的跑,馬都跑死了不少,就是讓賊軍誤以為被包圍了,造成他們心理上的恐慌,此時看來頗有效果。
“傳朕的命令,炮營不要休息,火炮輪番射擊,專打賊軍大營的東北西三個方向,將南岸和石橋讓出來,我軍就岸紮營,看他們敢不敢奪橋。”
我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管付出多麽大的代價,哪怕是全軍覆沒,也要把張獻忠這部人馬消滅掉,至於洛陽,相信我留給宋獻策和吳三桂的計劃足以對付李自成,將這兩股人馬消滅掉,河南也就太平無事了。
崇禎皇帝的疑兵之計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張獻忠偵查不出官軍有多少人,再加上火炮不間斷的轟擊,使他真的以為官府大兵襲來,將他包圍了。
張獻忠又做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形成了跟官軍夾河而戰的局麵,麵對官軍猛烈的炮火,他隻能選擇南渡,奪下石橋才有突破的機會。
張獻忠命令劉文秀率領五千人奪橋,劉文秀沒想過旁的,率隊猛撲小橋,所部張牙舞爪,喊殺震天,像是潮水一樣,一浪接著一浪衝擊著小橋,使人不禁懷疑那座橋能否承載如此重量,會不會被壓塌。
守橋的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麵對敵人的衝擊,他們堅如磐石,任敵人怎麽衝擊,仍然屹立不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漸漸有些支撐不住了。
石橋雖小,可它卻關乎整個戰局的走向,一旦小橋有失,白蓮教的賊軍將突破而出,絕對不能把橋丟了。
我叫過近衛親兵,道:“傳朕的旨意,告訴朕的將士們,對麵的賊軍不過是烏合之眾,裝神弄鬼之輩,他們根本不堪一擊,以往能打勝仗,那是沒遇到大明真正的勇士,才會讓他們把中原攪的烏煙瘴氣,他們搜刮了不少錢財寶物,那些都是他們搶奪而來,告訴將士們,衝上去,殺了他們,奪取他們的錢財,不管是誰,取得的戰利所得歸自己所有,朕絕不過問。”
時間不長,崇禎皇帝的話傳遍了全軍,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崇禎皇帝的話擺明了是“按勞分配”,因此士氣陡升,劉文秀的隊伍剛在小橋站住腳跟,就被明軍一個浪頭給打了下去,再也衝不上來了。
第一五零章 【糊塗仗】
第一五零章 【糊塗仗】
戰場上殺聲震天,戰鬥從午夜一直進行到天亮時分,兩軍仍舊沒有分出勝負。在後營觀戰的張獻忠不由得焦躁起來,他翻身躍上戰馬,對剛剛退下來休息不久的劉文秀道:“既然這麽耗上了,就沒有辦法中途停下來,我們的成敗在此一舉,你率我的親兵衝鋒,我率精銳隨後衝上去,務必要把石橋給我拿下來。”
圍繞小橋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張獻忠命令搭建的浮橋也始終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這讓他心浮氣躁,忍不住要跟官軍硬磕一下。
劉文秀跟官軍打了大半夜,此時聽了張獻忠的話,大吃一驚,道:“將軍,我覺得官軍士氣正旺,我們不應該拚死力戰,咱們的將士戰鬥了這麽長時間,昨夜沒有休息好,又困又累又餓,就算要決戰,也不是現在啊!”
張獻忠被劉文秀這麽一說,頭腦逐漸冷靜下來,耐著性子道:“不錯,我就是這個毛病,血性一上來就什麽都不顧了。”
劉文秀接著道:“官軍也苦戰了半宿,實力總是有所消耗,我們隻要這麽跟他們耗下去,等中午的時候再把生力軍派上去,一定可以取得勝利,現在雖然看似奪取小橋,度過河水,其實打的是全盤的勝負。”劉文秀不是沒有心眼的人,他看出張獻忠想要犧牲投靠的青壯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可是在還沒有分出勝負的情況下就那麽做,實在是太愚蠢了。
張獻忠聽從了劉文秀的建議,留下一支預備隊後,將白蓮教大部分主力都派上了戰場,在河畔拉開一線,將近五裏長的戰線一拉開,馬上分路並進,同時渡河,雖然大部分是泅渡,可也令官軍應付的十分吃力。
前線的明軍在苦苦支撐,他們累了,倦了,可是仍舊在戰鬥,在他們的後方,還有一支整裝待命的部隊,一支沒有投入到作戰的部隊,他們凝望著戰場,猜測什麽時候才能輪到他們上場,可以讓他們衝鋒到第一線去殺個痛快,他們都是最優秀的關寧鐵騎,他們的坐騎都是上好的戰馬,炮聲和廝殺聲沒有讓它們害怕,相反都興奮起來,不停的用蹄子刨打著大地。
“把皇旗豎起來。”我轉頭對身邊的近衛說道。前方的炮聲不再像早些時候那麽密集了,連續的射擊之下,火炮的折損肯定很嚴重,是時候該我親自登場了。
一聲令下,後方的部隊發起了衝鋒,硝煙中,精力充沛的騎兵部隊衝過小橋,在對方的陣地中撕開一道缺口,像是一把利刃紮入到對方的肉中。
張獻忠沒想到官軍的攻勢會如此犀利,快的讓他反應不過來,就在他猶豫要不要派出自己留的後手,挑選出來的嫡係部隊的時候,官軍已經深深的嵌入到他的本陣之中。
明軍此舉,心理上的攻勢遠遠大於軍事上的攻勢,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黃色的龍旗,讓白蓮教的人馬大為吃驚,至此他們才知道跟他們交鋒的官軍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在統帥。
我率領著精壯的騎兵在賊軍的陣中快速穿插迂迴,將賊軍迅速的分割著,使他們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唿應。
白蓮教的人馬在逐漸後退,一個人退了,其他人就會想是不是別人都撤了,隻有自己還在戰鬥,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後撤,以免自己成為戰場上的孤軍,陷入到官軍的包圍之中。
很快的,這種撤退就演變成了潰退,那些投奔白蓮教的青壯跑的最快,他們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給其他人造成了一種錯覺,一種失敗的錯覺。
在大戰中,不適當的撤退會給士卒一種暗示,一種挫敗的暗示,一旦產生了這種想法,又看到別人在“撤退”,人們也就紛紛“撤退”了。
兵敗如山倒,張獻忠甚至不明白自己是怎麽敗的,隻知道自己這邊幾個人一退,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慢慢的數萬人在撤退,戰場一下子變得混亂不堪,官軍隨後殺到,追著他的人馬在殺,那簡直就是屠殺,因為他的人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河邊成了修羅地獄,到處都是白蓮教人馬的屍體,絕大多數是那些為了一口飯吃的青壯的屍體,還有一些屍體是為了發財過好日子的投機分子。
“將軍,我們快跑吧!”劉文秀渾身浴血來到張獻忠身邊,他也覺得輸的窩囊,敗的冤枉,難道說官軍那麵龍旗帶著法術不成?一豎起來就把他們打敗了。
張獻忠的眼珠子都紅了起來,金蟬脫殼的戲碼演砸了不說,甚至是反著演了,他咬咬牙,道:“撤,向北撤。”他還有嫡係人馬,都是從河北跟他南下的白蓮教教眾,有這些人馬在手,他仍然可以唿風喚雨。
官軍贏得了堵截戰的勝利,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官軍殲敵三萬,俘虜了兩萬多人,繳獲的戰利品不計其數,當然了,官軍的損失也不小,傷亡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官軍獲勝了,望著賊軍丟棄的物資,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我沒有下令繼續追擊,而是下達了收兵的命令。
我知道不能給張獻忠喘息的機會,可是,我不能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啊!自從追擊張獻忠以來,就沒有好好的喘息過,這次能打勝仗也出乎我的意料,部隊已經打累了,疲憊之師即便是追上了張獻忠,勝負還是未知,畢竟我們所擊敗殲滅的都是賊軍的新丁,張獻忠的根骨傷損不大。
看著士兵在打掃戰場,我想起之前的承諾,馬上叫過近衛道:“傳朕的旨意,凡是士兵個人所得,全部登記造冊,交給軍需官保管,戰後再發還給士兵。”我對士兵的承諾向來不虛,相信士兵們不會覺得我是在誆他們。
第一五一章 【簡戰】
麵對官軍的兵鋒,張獻忠選擇了退避,他是一個聰明人,判斷出此時不應該和官軍硬拚,他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在運動中尋找戰機,一旦停下腳步,將是他的死期。
在張獻忠麵前仍舊是一條河,河對岸是河南的重鎮南陽,上次兵敗以來他的部隊就沒有得到過充分休息,他迫切的需要打下一座城池,鼓舞士氣,補充給養。
劉文秀勒住戰馬在張獻忠身邊停下,道:“將軍,我們方圓十裏之內沒有官軍,我已經派探子渡河打探河對岸的情況了。”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陳州兵敗後,張獻忠加強了部隊的偵查能力,雖然達不到官府偵騎的水平,可是密集程度有過而無不及。
張獻忠握緊了雙拳,道:“官軍離我們不會超過百裏,在官軍追上我們之前,一定要拿下南陽,那裏曾經被洪水衝毀,取南陽易如反掌,奪取南陽後,我們就渡漢水北上,隻要進入東部的山區,我們就算擺脫了官軍的追擊。”
劉文秀是個心細的人,他認真的思考過官軍的習慣,崇禎皇帝本人的習慣,知道崇禎皇帝喜歡一個人偷偷的近距離的觀察軍情,所以他建議張獻忠挑選一支精銳埋伏在河邊大堤之下,等待機會。
“皇上,賊軍渡河,南陽已經易手。”在河邊,明軍的偵騎向崇禎皇帝匯報著最新情報。
我跟張獻忠相差不過半天的路程,每每追到張獻忠的尾巴便被他跑掉了,今次張獻忠為了奪取南陽而放慢了腳步,我沒有理由放棄這個機會,一定要把賊軍殲滅在南陽,不能再給他們流竄的機會了。
我帶著二百多人沿著河堤向南走,並不是說我想要突出自我,也許是原版崇禎的性格在影響我吧!自從離開洛陽,我便事事親曆親為,我的實際身份已經從一個皇帝變成了帶兵的將領,我需要親眼觀察敵情,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
我拿起望遠鏡,還沒等我看清楚遠方,喊殺聲便四下傳來,我和二百多近衛被重重包圍了,看他們的服色,正是我緊追不舍的白蓮教賊軍。
劉文秀的心情很激動,他不認得崇禎皇帝是誰,但是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起碼被自己包圍的這一小隊人馬中有官軍的將領,那種料敵先機的快感讓他興奮不已。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就在我大腦呈現空白的那一刻,身邊的近衛顯示了他們的實力,他們勇敢的麵對著比他們多幾十倍的敵人,保護著我在敵人陣中衝殺。
這些人能被選為皇帝的近衛,除了忠誠度無以倫比之外,還有不怕犧牲的精神,關寧鐵騎出身的他們更有一身殺敵的本領,多年的作戰使他們學會了許多戰爭的竅門,和敵人相比,他們是正宗的職業兵。
劉文秀的三千精銳竟然一時不能把這支近衛全部消滅,站在遠處的劉文秀見官軍一手拿槍一手持刀,完全是悍不畏死的打法,這更堅定了他要全殲這支小隊的決心。
一名近衛斜裏衝過來靠在我的身前,一股大力將我向後推扯,身前的近衛已然中刀命斃,嘴角溢出的鮮血噴了我一臉。
我顧不得擦拭臉上的血跡,撿起近衛的鋼刀,和他們一起作戰,“死也不能被生擒,殺呀!”作為一個特殊身份的人,我不能被生擒,留給我的隻有戰死一途,當然了,在我心裏還留有一線希望,希望不遠處的明軍主力能盡快趕過來。
無巧不成書,就在崇禎皇帝和他的近衛被殲滅的時候,明軍的偵騎得知情況,主力馬上趕來,和白蓮教的人馬戰在一處。
我正殺的興起,突然發現賊軍在遠去,身邊的自己人在增加,心頭的壓力一去,險些坐在地上。想想剛才驚心動魄的戰鬥,如果不是救兵來的及時,今天恐怕就成了賊軍的俘虜,那可真是給曆史留下了一個大笑話啊!
迴到大營一檢查,我雖然沒有受傷,可是跟我出去的二百多近衛,活下來的隻有二十多個,而且每個人都帶著傷,看著他們,我的心裏有陣陣暖流通過,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一切等到這場戰鬥結束的時候再說吧!
經過這次遇險,我謹慎了許多,在把賊軍緊逼在南陽後,便下令全軍就地修整,沒有急於跟賊軍交戰。
第二天,當我拿起望遠鏡,頓時愣住了,鏡頭內,數十隻不知名的鳥在盤旋,最後竟然落在了賊軍的旗幟上,這讓我大吃一驚,難道說賊軍已經不在了嗎?
明軍迅速出擊,開進城才發現這裏沒有一個賊軍,城頭都是一些草人,有幾匹馬在拉著草人打轉,讓人誤以為有士兵在巡城。
我叫過城中的百姓詢問,才知道賊軍在昨天就離去了。我不僅對賊軍、對張獻忠表示欽佩,張獻忠確實狡猾如狐,每一步都比我快那麽一點點,很顯然這都是他算計好的,先是在河邊設伏,給我一個天大的刺激,讓我不敢過分逼近,不能近距離的觀察軍情,然後借這個機會把部隊拉走,讓我在這裏跟稻草人對峙,如果不是小鳥揭穿了這個布局,我恐怕又被張獻忠給甩下了。
有時候,曆史充滿了偶然性。自從張獻忠的人馬離開南陽後,天氣始終不好,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張獻忠選擇的東進路線都是小路,連日的陰雨把原本通暢的山路變的泥濘不堪,成為最難走的道路。在行軍中,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因為一旦疏忽,就會順著濕滑的山坡滾入山穀。
張獻忠所部的行軍速度因為天氣大大打了折扣,可這還不是讓張獻忠難心的地方,讓他感到鬧心的是,在南陽奪得的軍需物資因為道路的原因很難運輸,他不得不把那些難以運輸的都拋棄掉。
張獻忠不斷的派出人馬打探官軍的動向,開始兩天的匯報讓他沾沾自喜,得意的認為自己的計策騙過了那個年輕的皇帝,可是後來,他發現官軍在以比他更快的速度趕上來,兩軍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小,最終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因為他發現自己跟官軍之間的距離已經接近的不能讓他從容撤退到東部山中了。
張獻忠叫過劉文秀,道:“官軍緊追不舍,我們如果繼續東進,隻會落的狼狽應付,我們不如分兵兩路,我率領主力人馬吸引官軍的主力,而你則偷襲內鄉,保證能打官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次張獻忠倒不是想金蟬脫殼,他手中的籌碼已經不多了,再也折損不起,他認為如果這個時候能攻打下一個河南東部的重鎮,官軍勢必會分心,那麽他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就十分容易進行了。
事情並不是張獻忠想的那麽容易,劉文秀的隊伍天黑時抵達內鄉城下,陣腳還沒有站穩,官軍就從城中潛出,偷襲劉文秀的大營,這是一場混戰,因為劉文秀初到內鄉,不清楚地形,加上黑暗中敵我不分,自相殘殺者有之,損失慘重。
這次擊敗劉文秀的並不是真正的官軍,或者說不完全是官軍,張獻忠的作為已經在中原大地傳開了,那些沒有家業的人自然高興,希望張獻忠能照顧他們一把,而那些家底豐厚的人則對張獻忠如避蛇蠍,希望這輩子也別跟張獻忠對麵,不管任何時候,占有利地位的永遠是那些有勢力的人,所以各地的鄉紳富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紛紛組織鄉勇保護自己的財產,很多人也對崇禎皇帝的政策表示了讚同,因為崇禎皇帝最起碼還給他們留了一條活路。
當張獻忠的主力甩開官軍前來接應劉文秀,才知道劉文秀大敗,而且是被內鄉的一千多人給打敗的,這大大動搖了張獻忠的信心,同時他得到消息,崇禎皇帝已經逼近內鄉,他如果繼續攻城,難免腹背受敵,可他如果不進攻內鄉,那他來這裏幹什麽呢!
張獻忠決定退兵,仍舊貫徹他的流動作戰方針,就在張獻忠繞過內鄉準備繼續東進的時候,和始終快速行軍的官軍相遇了。
張獻忠沒有辦法,他把自己的部隊布置成一個方陣,將士們麵向外,拚命抵擋著官軍的進攻。雙方都投入了大部分力量,完全是以命換命的打法。
張獻忠被官軍的打法給震撼住了,按照這個打法,即便官軍能獲勝,也是傷亡慘重的結果,難道崇禎皇帝瘋了嗎?
這種打法把所有人的血性都激發出來,全部都是機械性的戰鬥,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戰鬥機器,除非斃命倒地,否則就不會停止作戰。
張獻忠知道這種打法持續的時間一長,他的人馬雖然能撐一陣子,可終究是要潰敗的,他不想堅持這種沒有前途的死拚作戰,在頂住了官軍三輪衝擊後,他丟下主力,帶著他的親兵突出重圍。他是聰明人,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放棄主力的話,他除了戰死就隻能成為官軍的俘虜。
我雙拳緊握站在高崗上,看著如此慘烈的戰鬥,我的心血早已沸騰起來,率領著最後的一千人的預備隊衝入賊軍的陣內,左衝右突,將已經混亂的賊軍攪的更亂了。
張獻忠的數萬大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官軍取得了勝利,付出的代價同樣是幾萬條鮮活的生命,此戰下來,明軍能戰者,不足五千。
“皇上,賊首張獻忠和少數賊軍向東潰逃……。”明軍打掃戰場後,從俘虜的口中得知張獻忠早跑了,馬上將這一情況匯報給崇禎皇帝。
我的拳頭緊握的咯咯作響,沒想到張獻忠跑的那麽快,我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仍然沒能讓他授首,不行,一定要把他幹掉,否則過段時間他還能拉起一支隊伍來,不把這隻打不死的蟑螂消滅掉,我始終寢食難安。
第一五二章 【窩囊的會師】
“皇上,前麵那座山丘就算是伏牛山的一部分了,張獻忠一旦進入大山,想要抓他非常困難。”明軍偵騎向崇禎皇帝匯報著。
我看看霧氣沼沼的山腳,可以想像山裏麵的霧氣比這要濃厚的多,算是張獻忠運氣好,否則我現在就會下令進山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