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很高興父親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興奮道:“父汗放心,豪格一定將大金國的旗幟插到最西麵。”


    第一一九章 抽了


    “大哥,這支令就交給你了。”皇太極看看大貝勒代善,道:“本汗命你率領五千人馬向北,將大山以東,大河(黑龍江)以南的地域控製住,那將是我們的大後方,聽說大河東麵還有入海口,蒙古人奪取天下的時候,那裏有一個不小的港口,我們大金國將來也會在那裏建造港口,名字本汗都想好了,就叫代善港。”


    代善臉上的肌肉抽搐了幾下,鄭重道:“大汗賞賜,代善一定做到。”代善並不識字,但是皇太極的這段話,折射出的期待,他明白,而且代善知道,大金國屢次遭受大明朝來自海上的打擊,出海口對大金國來說,此時不重要,但是將來,非常重要。


    皇太極此時把目光落到多爾袞身上,道:“多爾袞,本汗命你率領五千人馬,突入朝鮮,吸引袁崇煥和明朝方麵的注意力,同時也籌集一些糧草和軍需。”


    多爾袞領命道:“大汗所托,多爾袞刻不敢忘。”這個任務對他來說沒有一點難度,朝鮮人都被八旗勁旅打怕了。


    皇太極盤算著手中的籌碼,大金國此時兵力不足五萬,四方分兵就是兩萬,分兵出去的兵力不弱,而且豪格那邊還有蒙古諸部助陣,兵馬會越打越多,而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莽古爾泰那邊,袁崇煥極會用兵,能給他這個機會嗎?崇禎皇帝是否能把袁崇煥調迴北京,自己有沒有機會重創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呢?徐龍星這張牌,到底能不能打一年呢?


    此時的徐龍星仍然在北京城內,緊張的部署著手中的每一分力量,行刺崇禎他沒指望能成功,但是預期的效果還是達到了,崇禎皇帝肯定不會對他和黨羽們痛下殺手,這就足夠了,隻要自己一天不死,那些黨羽們就還會維護他,畢竟他一完蛋,那些人都得跟著掉腦袋。


    “大人,白蓮教已經決定在山西河南交界的地方起事,大概有兩三萬人,陸續還會增加一些,不過不會超過五萬之眾。”


    “大人,已經安排人手去刺殺朱常洵了,請大人立即對朱由崧采取行動,必須控製住朱由崧才行。”


    徐龍星皺了皺眉頭,道:“派往河南的人應該快到了,運送的五百袋火藥肯定能炸開黃河,此時正是汛期,水淹河南不難辦到,等黃河決口了,我會立即趕赴河南,至於朱由崧,不用放在心上,我自有安排。”


    站在徐龍星麵前的人聽了徐龍星的話,不寒而栗,炸開黃河大堤,那可是人神共憤的事情啊!可他們也知道,隻有這樣才會把他們的命保住,因此心中雖然覺得震撼,但是認為徐龍星這招確實是好棋。


    “大人,剛得到的消息,在外剿滅白蓮教據點的吳三桂正在往迴趕,可能是奉了皇上的命令迴來的。”


    徐龍星一笑道:“這是必然的,盧象升等人生死未卜,皇上此時根本不敢調動京畿人馬,為了加強京畿的力量,不但要掉吳三桂迴來,而且遼東方麵肯定也會派人馬迴來,這正合我意,一個月的時間就快到了,我很想看看崇禎皇帝麵對混亂局麵的表情,可惜我是沒機會看到了。”徐龍星知道他得抓緊時間離開這個漩渦,否則有掉進去的危險。


    一個月的時間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很短暫,但是對我來說卻是非常漫長的一個月,那種不能左右自己命運的感覺讓我害怕,甚至是恐懼,就像是水中漩渦旁的一根浮萍,被不被漩渦吸走,自己說的並不算。


    三天之內,我接到了好幾條震撼無比的消息。首先是徐光啟的死,也許是徐龍星想把父親弄走,跟徐光啟說了什麽,總之徐光啟在昨天上吊自盡了,留下了一份遺折和十多分編著的書籍,讓我扼腕不已,自始自終我都沒有懷疑徐光啟對我和對這個國家的忠誠,沒想到他最後被自己的兒子逼死了,真是可歎又可悲啊!


    緊接著山西巡撫孫傳庭發來急報,山西和河南交界的地方發生民亂,初步判斷是白蓮教在鬧事,他已經知會了河南方麵,並且派兵前往圍剿,希望朝廷方麵能快速發兵,將亂勢消滅在萌芽中。


    而後,我又接到了徐龍星送來的書信,與其說是書信,還不如說是奚落我的挑戰書,他說的很是狂妄,想在明年的這個時候,跟我隔城相望,用意不言而明,氣的我將書信撕的粉碎。


    在袁崇煥提兵三萬趕迴北京,連水還沒喝一口,遼東方麵就傳來的消息,皇太極那邊有異動,八旗兵馬正在向廣寧附近集結。


    最後,是朱由崧的上書,所言兩件事,一是朱常洵死了,二是黃河決口了。朱常洵死就死了,可黃河決口死的就不是一個兩個人,受災的幾乎是河南全境啊!


    這三天,幾乎將我所有的精力都吸光了,我癱軟在龍椅上,一點力氣都沒有,如果事情一件一件的來,我還有應付的時間和辦法,可這麽多事情都趕在了一起,真是要了我的命啊!


    王承恩的臉跟苦瓜沒有兩樣,崇禎皇帝的難處他感同身受,他甚至比崇禎皇帝還愁,因為他覺得天真的快要塌下來了。


    王承恩正愁的不得了的時候,一個人來到他耳邊說了幾句,他哦了一聲,來到崇禎皇帝近前,道:“陛下,宋獻策,宋先生來了。”


    王承恩說話的聲音很輕,但是聽在我的耳朵裏卻是如焦雷一樣,我了無生氣的身體像是被電擊了一下,生機逐漸的勃發起來,語無倫次道:“快讓他進來……不,朕去接他……。”這個局麵,宋獻策像是我的救命稻草,每有奇謀的他是我最後的希望所在了。


    “皇上?”宋獻策看到崇禎皇帝,第一眼還沒認出來,因為崇禎皇帝瘦的厲害,眼窩都塌陷下去了。


    第一二零章 有用沒用


    我阻止宋獻策的禮節,拉住他的手道:“先生不要多禮,朕盼先生就如劉邦盼子房,太祖盼伯溫,有了先生在此,朕的心都不在那麽亂了。”


    宋獻策負責主持剿滅白蓮教秘密據點的工作,其他的事情還不太了解,見崇禎皇帝如此作態,問道:“皇上不要這麽說,讓獻策有些無地自容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皇上為何如此憔悴呢?”


    我長歎了一聲,道:“有道是家賊難防,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我把自己麵臨的困難一股腦的都衝宋獻策倒了出來。


    宋獻策實在是沒有想到事情會這麽糟糕,聯係一下內外因由,還真是不好對付,攤子鋪的這麽大,收拾起來也困難的很,“皇上,容獻策仔細的分析一下。”說著,他閉上了眼睛,不再說話了。


    我生怕打擾到宋獻策的思路,大氣都不敢出的看著他,真希望他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將這個爛攤子理順理順,因為我現在真的是手忙腳亂了。


    大概能有半個小時,宋獻策才把眼睛睜開,頭一句話就道:“皇上,袁崇煥大帥迴來了吧?獻策想見見他。”


    袁崇煥是早上到的,因為日夜兼程,不但身體疲累,精神也是疲乏的很,我雖然心急但仍然打算中午再見他,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我點點頭,馬上讓王承恩去找袁崇煥。


    袁崇煥率領三萬人馬奔迴北京,要說不累那是騙人的,得知並無戰事後,他跟崇禎皇帝報告了一聲,沾著床墊就唿唿大睡起來,王承恩來找他的時候,他睡的正香呢!


    “總管,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皇上為何這麽急宣召我迴來?”袁崇煥覺得事情有些蹊蹺,忍不住問身前的王承恩。


    王承恩口中歎氣道:“大帥,一會你就知道了,陛下最為信任的就是大帥,希望大帥別讓陛下失望啊!”


    袁崇煥臉色一稟,道:“那是自然,不管我怎麽做,都無法報答皇上的知遇之恩。”他從王承恩的話裏聽出一些異樣來。但是他絕對不會想到,事情的嚴重程度超乎他的想象。


    “臣袁崇煥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袁崇煥聽到了崇禎皇帝免禮的言語,但是仍然把禮數盡到,這是他的一份心意。


    我叫王承恩搬來一把椅子,道:“元素坐吧!朕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朕的幕僚,最為信任的謀士,或者是老師宋獻策;獻策,你身邊做的就是名滿天下的袁崇煥,袁蠻子便是。”看著宋獻策,又看到袁崇煥,讓我繃緊的心弦終於可以放鬆放鬆了。


    宋獻策看看細皮嫩肉的袁崇煥,有些意外領兵大帥是如此的書卷氣;袁崇煥看著形如小孩子的宋獻策,馬上拱手道:“宋先生添掌帝師,元素禮過去了。”宋獻策慌忙迴禮,同時對袁崇煥的尊敬以及崇禎皇帝的厚愛很是感激,老師二字十分有份量啊!


    我歎了口氣,道:“獻策,朕實在是不想再說了,你就把麵前的難題說給元素知道吧!”本來這個場合還應該有盧象升,可惜盧象升傷的比我重多了,現在才能吃一些流食,要想康複沒有半年是沒指望。


    宋獻策把各方麵的困難跟袁崇煥講述一遍,當袁崇煥得知遼東方麵有所異動,再分析多方麵的因素,臉色一變道:“如果真是徐龍星布的這個局,倒是非常厲害,內有白蓮教,外有韃子,雖然他們不能遙相唿應,但是我們卻不得不兩線作戰。”


    宋獻策對袁崇煥的看法表示讚同,也還有憂慮,說道:“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徐龍星搞出來的,那麽足以看出徐龍星心計很深,肯定還有後招,我們要往最壞的方向打算了。”


    袁崇煥沉思一會,道:“宋先生說的不錯,不過內憂外患之下,隻能分而治之了,對內,派重兵圍剿白蓮教中人,對外,韃子如果膽敢挑釁,一定要予以痛擊……。”


    宋獻策補充道:“另外就是徐龍星本人和其黨羽,一定要盡快下達抓捕命令,事情既然已經挑明了,就不能給他們生存的空間,一定要在道義和行動上使他們處於劣勢。”宋獻策說著,話鋒一轉,道:“皇上可能不願意聽,但是我覺得亂世必然要用重典,對那些不法之徒一定要從嚴之罪,株連九族,使後來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認真的反思過,我的策略有優點,可缺點和短處也不少,這次徐龍星事件給我敲響了警鍾,希望這警鍾敲的不晚,能給我改過的時間。


    袁崇煥對於宋獻策所言大開殺戒,不敢認同,之前的反腐運動,三肅運動等等,已經整倒了很大一批人,國家內部積累了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便是在關外,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老百姓和商人對崇禎皇帝的政策非常擁護,可那些有點家底,有些功名在身的人,卻像是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懼中,對崇禎皇帝的態度如何不問可知,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大開殺戒,加重刑罰,隻怕起到的作用有限,反而會激化矛盾。


    “皇上,刑罰有輕重,宋先生說的固然有道理,但是值此多事之秋,籠絡和搞好內部團結非常必要,隻有那樣才會給朝廷營造一個很好的環境,反之,弄的萬民埋怨,官吏整日膽戰心驚,隻怕對朝廷對皇上並無益處。”


    宋獻策搖頭道:“大帥說的話並沒有錯,但是對此時並無幫助,皇上一貫的政策都是嚴肅法紀,如果此時一反常態,隻會給人以朝令夕改的印象,再說了,徐龍星的作為可以算作叛亂謀逆,他還有那麽多黨羽,一旦發展壯大起來,威脅就更大了,隻有讓人們明白,跟徐龍星一起是沒有好下場的,才會控製住惡化的局勢,不管大帥願不願意聽,宋某覺得必須要這麽做。”


    宋獻策說完,起身衝崇禎皇帝一低頭道:“皇上,請準許獻策剛才的提議,皇上剛才也說了,徐龍星在北京安插了許多親信,很多都是軍中的人,一旦他們尋找到機會搞串連,鬧騰起來就不是這個場麵了……。”


    第一二一章 超級減肥秘方


    我聽了袁崇煥和宋獻策的話,權衡了一下利弊,對袁崇煥道:“元素,朕這次不得不聽獻策的話,有些情況元素並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也會理解朕為什麽做出這個決定。”


    宋獻策見崇禎皇帝支持他的建議,馬上道:“之前朱純臣的案子一定要嚴辦,即使不株連九族,也要滅三族,那個殺死朱純臣的獄卒也要滅九族,另外皇上還要下一道恩赦令,凡是檢舉揭發徐龍星一黨的人,皆有重賞,凡是包庇縱然徐龍星一黨的人,一樣要滅九族,至於徐龍星本人的親信家屬,一個不留……。”


    我點點頭,宋獻策的話說的很對,可具體操作起來不能太過了,“獻策說的不錯,可是也要區別對待嘛!朱純臣的小妾懷孕了,對扯出徐龍星,那個小妾還是有功的,朕也答應過她保全她們母子的安全,朕說話金口玉牙,朱純臣一家,就饒了她們母子吧!還有徐龍星的父親徐光啟,大明帝國沒有徐光啟,很多東西都辦不了,或者辦不好,徐光啟對朝廷是有功勞的,對有功勞的人不能做的太絕了,他們父子要區別對待,朕已經讓禮部擬了一個追封的折子,打算追封徐光啟為國公,賜姓為朱,兩位愛卿覺得怎麽樣?”


    袁崇煥對此舉雙手讚同,朱純臣的小妾他不熟,但是徐光啟的為人他太了解了,完全是為國不為家的人,徐龍星的所作所為跟徐光啟鐵定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因為徐龍星而將徐光啟過往的功勞一筆抹殺,也太讓人寒心了,袁崇煥覺得崇禎皇帝這個決定很不錯,使臣下都會覺得心裏暖和。


    宋獻策點頭道:“皇上說的不錯,將徐光啟賜姓為朱,也算斷了他們父子的情分,旁人也不會說什麽……。”


    王承恩一溜小跑來到崇禎皇帝麵前,上氣不接下氣,道:“陛下……陛下……遼東急報……。”


    聽了王承恩這話,再看看王承恩的表情,眾人的心弦都繃緊起來。袁崇煥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遼東可是他的心窩子。


    我接過急報看了看,眉頭不由自主的緊緊擰起來,看過之後交給袁崇煥,道:“韃子打通了和蒙古諸部的聯係通道,廣寧危在旦夕,最為主要的是,韃子手中有很多火器,從製式和威力上看,是我軍的武器。”


    袁崇煥的心突然一翻,對韃子作戰,除了人數上的優勢之外,就是火器上的優勢了,如果韃子也有了相同的火器,那麽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將大打折扣,他不禁怒道:“韃子怎麽會有精良的火器,是誰給他們的,難道……。”袁崇煥想到了他的部下,難道真的有人賣國求榮?


    宋獻策看過之後,道:“這筆帳即使不安在徐龍星身上,跟徐龍星也脫不了幹係,徐光啟是大明火器監的負責人,徐龍星最有機會接觸到那些東西,用火器來換取韃子的策應支持,對徐龍星來說是筆很劃算的買賣。”


    我深吸了一口氣道:“廣寧一旦失守,加上韃子有了火器,兵鋒將很難抵擋,皇太極又是富有謀略和野心的人物,遼東不好收拾啦!”


    宋獻策對此早有所料,他已經在心中把崇禎皇帝推入了死角,一切隻能從最壞的處境思考,才不會有所遺漏,致使步入死局。可接下來的消息,卻把崇禎皇帝推入了幾乎必死的境地。


    1634年八月,黃河決口,水淹河南全境,荼毒山東、南京,受災人口不下百萬,是崇禎皇帝登基以來遭遇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隨後就發生了著名的《二皇事件》,洛陽的福王世子德昌王朱由崧自立為帝,並發布了檄文一篇,曆數崇禎皇帝十大罪狀,誓將崇禎皇帝綁縛太廟之前,讓崇禎皇帝以死謝天下,謝祖宗,而隨後傳來的小道消息,更是豐富的不得了,什麽黃河是老天爺發怒打雷炸開的;福王朱常洵之所以暴斃是為崇禎皇帝所殺;福王捐出家產五百萬兩白銀救災,卻被崇禎皇帝挪用做軍餉,餓死災民無數等等,一時間人心惶惶,天下大亂。


    “皇上,倪元璐倪大人求見。”王承恩接到下麵的稟報,跟崇禎皇帝說道。


    我額頭上冒著一層冷汗,不耐煩的說道:“沒看見朕正在議事嗎?有什麽事明天再說吧!”昨天跟袁崇煥和宋獻策研究了一天,卻被朱由崧反叛打了措手不及,我們一夜都沒睡,哪還有心思見倪元璐啊!


    王承恩壓低了聲音,道:“倪大人說有非常緊要的事情,德昌王朱由崧跟倪大人一起來的。”


    我被王承恩這話驚的險些蹦起來,張大嘴巴道:“你說什麽?誰跟倪元璐來的……朱由崧?”


    宋獻策和袁崇煥也覺得驚奇,宋獻策道:“皇上,不管如何先見一見吧!也許這其中有我們不知道的內情呢!”對於突然冒出來的傳聞已經自立為帝的朱由崧,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朱由崧是跟倪元璐一塊進來的,我見過朱由崧,可這迴愣是沒認出來是朱由崧。朱由崧看起來狼狽不堪,頭發不知道多久沒洗了,都虯結在了一起,麵前的頭發更是亂蓬蓬的,臉上的胡子東西倒著,很是滑稽,身上的衣服已經破爛不堪,腳上的鞋子也開了口子,腳趾頭都露出來了,走起路來非常費勁,搖搖晃晃像是沒有一點力氣,來到房內,撲通一聲摔倒在地,他就勢跪著,唿唿幾口大氣,接著便哭了起來,“皇上……。”哭的有一口沒一口的,非常可憐。


    我聞著朱由崧身上發出的臭味,皺著眉頭道:“你是朱由崧?”不能怪我沒人出來,因為記憶中的朱由崧是個大胖子,可眼前的朱由崧身材還算魁梧,卻跟胖搭不上邊,跟以前比起來起碼瘦了十幾圈。


    第一二二章 失敗大逃亡


    “臣弟正是朱由崧……。”朱由崧激動的心情得以發泄,情緒總算穩定了一些,道:“皇兄……你一定要給臣弟作主啊!父王被賊子所殺,臣弟也被迫逃離洛陽,這一切都是徐龍星那個混蛋幹的……。”


    我哦了一聲,道:“是嗎?可是老百姓都知道你在洛陽自立為帝,還寫了篇檄文討伐朕,朕正準備發兵,沒想到你自己來了,倒是先拿你祭旗……。”我一想到朱由崧自立為帝,氣就不打一處來。


    朱由崧的臉色接連幾變,隨後跪爬向崇禎皇帝,道:“皇上……臣弟根本就沒幹那些事情,一切都是被逼迫的,臣弟這是見機的快,否則連皇兄的麵都見不到了……。”朱由崧一邊哭,一邊把自己的遭遇講述了一遍。


    七八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是晴空萬裏,轉眼間就烏雲密布,傍晚的時候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悶熱的使人喘不過氣來,人們都在盼著下一場透雨,涼快涼快。


    豆大的雨點落下來,砸到朱由崧的臉上,讓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冷戰,這是半個月以來第二場雨了,希望這一場雨別像上次下了三天,因為黃河的水位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


    “王爺,黃河大提暫時沒有變化,這場雨應該沒事的。”李信奉朱由崧之命前去大堤查看,剛迴來就向朱由崧匯報。


    朱由崧長出了口氣,道:“那就好啊!今年蕃庫是最空虛的一年,如果能有一個好收成,我們的日子會好過一些,否則得二年才能喘過這口氣呢!”


    李信知道朱由崧的福王府被掏空了,手頭非常緊,“今年的雨水雖然多,但是還沒有過量,撐過今年應該沒有問題。”


    “說的也是,這就是我們的難處,皇上那裏過關了,老天爺這裏還得過一遭,哪路神仙咱們都得罪不起呀……!”


    朱由崧的話還沒說完,王府那個瘦的皮包骨的管家跑來道:“少王爺……大事不好了……王爺不成了……。”


    朱由崧沒跟父親朱常洵說上一句話,他看到父親的時候,父親已經咽氣了。朱常洵的死讓朱由崧感到很突然,但是人死不能複生,再難過也沒有用。


    朱由崧剛把父親的死訊寫成奏章,幾個一身泥水的家丁闖了進來,為首的一個結結巴巴道:“王爺……大事不好……黃河……決口了……。”


    朱由崧像是被雷給擊中了,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道:“怎麽會呢?李信剛剛去看過,不會決堤的呀……。”


    “王爺,巡撫大人來訪,說是有緊急公務商議。”


    朱由崧歎氣道:“快請。”巡撫前來,肯定也是知道黃河決堤了,今年就是不順當啊!


    河南巡撫劉湛一臉嚴肅的走進來,身上的朝服已經被雨水打濕,腳上的朝靴全是泥巴。


    朱由崧看著劉湛那張臉,心裏說話,決口了也不關我的事,給我這個臉色看幹什麽。


    “來人,將朱由崧綁了。”劉湛進來都沒跟朱由崧見禮,而是說了這麽一嘴,他的話音未落,數百人湧進福王府,將偌大的福王府控製住了。


    朱由崧有些摸不著頭腦,問道:“劉大人,你這是幹什麽,難道要造反不成?”一個巡撫膽敢如此對他,簡直是不要命了。


    劉湛嘿嘿一笑道:“要造反的是你,不是我。來人,把他們都押到牢裏去。”沒讓朱由崧再說話,劉湛直接把人押走了。


    劉湛把福王府收拾幹淨,看著走來的徐龍星,笑道:“大人為什麽改變主意呢?朱由崧可是一個很好的招牌啊!”


    徐龍星一笑道:“沒有辦法,皇上已經動手了,我們沒那麽多時間跟朱由崧溝通,這個時候不能出一點差錯,我不是讓你再找一個胖子嗎?有個胖子冒充就行了。”


    “洛陽是個大府,府庫之中應該還有一些銀子,準備工作我都做完了,等造勢開始,你拿著這些銀子招募兵勇,發布檄文,讓天下人都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為崇禎以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鱘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鱘魚並收藏我成為崇禎以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