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無話,我和王二虎帶著十個夥計趕赴蔡家莊,其實這十一個人都是軍中的好手,真要是出了什麽意外,絕對可以以一當百。


    黃彥宏也等了有一會,看見崇禎皇帝趕來,輕輕出了口氣,衝崇禎皇帝一抱拳道:“朱老板辛苦了,貨就在這裏,咱們說的清楚,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我笑道:“先讓我的兩個夥計清點一下貨物再付款不遲。”說著衝身後的王二虎一使眼色。王二虎帶著一個人去檢驗貨物,好半天才迴來,沒言語,但是點頭表示貨物都在。


    我見貨物都在此地,心中大定,說道:“黃老板,實在是不好意思啊!因為你約定的時間比較急,路途也比較遠,我來的時候匆忙一些,把貨款忘在了客棧裏,到了地頭才想起來,迴去取錢又怕錯過了和黃老板的約定,所以人先來了,如果黃老板不介意,我先提貨,隨後迴到城裏再把貨款付清,如何?”


    黃彥宏一聽這話,氣的不輕,破口大罵道:“姓朱的,你這是跟大爺我耍花槍,想騙走我的貨不給錢,在這太原地界還沒你撒野的地方,老實的把錢拿來,否則想提貨,做夢。”


    我哈哈一笑道:“咱們還是按我的說的做,先提貨,迴去就把貨款給你,怎麽樣?”我拖延著時間,害怕宋獻策和吳三桂來不及趕到。


    黃彥宏怒道:“姓朱的,你再這麽鬧騰,我可動武了,隻要我說一句話,隻怕你是人財兩空的下場,你的眼睛放亮些,千萬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拍了拍手,道:“隻怕你那萬貫家財,也是如此法門得來的吧!實話告訴你,不但你這批貨物我要了,你也得跟我走,來人,把貨物連同黃彥宏都帶走。”隱約聽見陣陣馬蹄聲,讓我心中大定。


    崇禎皇帝話音剛落,王二虎等人圍攏過來就要把黃彥宏拿下。黃彥宏也不是傻瓜,冷笑一聲,一揮手,從暗處湧出近百人,手提刀劍護住了他。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傳來了陣陣馬蹄聲,猶如悶雷一般襲湧過來,為首之人正是吳三桂,吳三桂在馬上喊道:“爾等聽著,我等奉當今萬歲之命前來查封禁運貨物,有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歡迎申請vip,一起支持17k^_^)


    第九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殺人滅口


    喊話間,黑壓壓的騎兵大隊壓了過來,聲勢方麵已經是先聲奪人,黃彥宏帶領的那些人一看這架勢,誰還敢動啊!


    另一邊,宋獻策已經命令騎兵將黃彥宏等人捆綁好,指揮士卒把煤炭食鹽立即查封,能運走的立即運走,不能運走的留下士兵看守。


    “獻策辛苦了,沒有獻策的錦囊妙計和巧妙安排,隻怕麵對黃彥宏等奸商,隻會無可奈何啊!”


    宋獻策哪敢居功,急忙還禮道:“一切都是萬歲布置有方,而且以身涉險,獻策哪有半點功勞啊!”


    我哦了一聲,道:“獻策知道了朕的身份,該不是長白告訴你的吧?”我說著看了看一旁的吳三桂。


    吳三桂見崇禎皇帝看向自己,忙道:“不是末將相告,一切都是宋先生自己猜測出來的。”他可不想讓崇禎皇帝認為他是瞞上不瞞下的主,那對他可不大好。


    宋獻策在一旁說道:“萬歲,獻策早已看出萬歲龍驤虎步,燕顎犀頸,眉骨通天,如日月東升;看氣色,伏犀灌頂,紫氣籠罩,有天子之像……。”


    宋獻策是在接觸到這支騎兵部隊後才敢於猜測東家的身份的,此時的他,願意把自己一生的命運托付給崇禎皇帝,輔佐崇禎皇帝成就一代明君雄主,即便不能登堂拜相,起碼也是一個名垂青史的布衣卿相。


    我見宋獻策把街頭算卦那一套搬了出來,不由笑道:“好啦!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盡早迴太原吧!”


    太原城外,孫傳庭帶著自己親近的屬員迎接崇禎皇帝,關於崇禎皇帝到達太原的消息他沒傳出去,這正合了崇禎皇帝的脾氣。


    迴到巡撫衙門,我對孫傳庭說道:“現在拿到了黃彥宏買賣禁運貨物合販私鹽的證據,進一步審理便可以得到人證,人證物證俱在,想必可以讓山西商人們輸的心服口服。


    我很為得到宋獻策這樣的人才高興,以前還是愛惜宋獻策的曆史名聲,現在通過謀劃釣取黃彥宏貨物的布置,終於領略到“軍師“的風采了。


    餘下的事情極好處理,人證物證足可抵擋眾人之口,孫傳庭當即請命查抄了黃彥宏的家,給黃彥宏搖旗呐喊的山西商人們也沒得好,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是每人被罰沒的銀子足以讓他們丟半條命了。


    “萬歲,這黃彥宏該如何處置?“孫傳庭將黃家的所有人全部收監,等待崇禎皇帝親自處理。


    我沉吟了一會,道:“之前朕和獻策分析過,黃彥宏身後肯定還有主使之人,你一定要嚴加審訊,把後麵的人挖出來,否則朕寢食難安啊!”


    孫傳庭道:“萬歲放心,微臣一定小心審理,把黃彥宏身後之人挖出來,讓萬歲安心。”


    就在崇禎皇帝和孫傳庭等人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太原城內的來福客棧,從黃府逃脫的馬士英正在和一個人交談。


    “讓你和黃彥宏辦的事,瞧瞧你們辦的如何?”


    馬士英一臉小心的對那人道:“一切都是按照主公和黃彥宏的吩咐去做的,原本以為萬無一失……。”他沒想到身邊潛伏著主公的密探,所有說話十分小心。


    “哼!”那人氣的冷哼一聲,道:“辦事拖泥帶水,丟三落四,如果我有權早就插手了,如今黃彥宏落到了官府手裏,萬一他挺刑不過招供出來,牽連的可不是一個半個,調腦袋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啊!”


    馬士英也知道事態嚴重,如果處理不慎,自己都會被殺人滅口,想到這,他出了一身冷汗,道:“看來隻能想辦法補救了。”


    “什麽辦法,說來聽聽,我看看是否可行。”


    “力爭在審訊黃彥宏之前就把黃彥宏幹掉,知道詳情的隻有黃彥宏一人,黃彥宏一死,官府想追究也無從追查。”


    那人聽了點點頭,道:“嗯!盡量做到吧!隻要不留下什麽把柄就行,一定要做的幹淨利索。”


    馬士英點頭道:“放心,我馬士英一定不會讓主公失望的。”


    那人給馬士英倒了杯酒道:“先喝口酒壯壯膽色,免得動手的時候手軟。”


    馬士英仰頭一口把酒幹了,酒剛入腹他就感到不對勁,迅即腹痛如刀絞,伸手罵道:“你……你好卑鄙……。”


    那人嘿嘿一陣奸笑,道:“就憑你剛才的手段,去了也隻能自投羅網,而且我也不放心你,你隻有以死來謝主公的知遇之恩了。”


    馬士英隻覺得身體一陣劇痛,像是進了油鍋一樣,他的腦袋轟的一聲,栽倒在地,抽搐不已。


    那人在馬士英身上吐了一口唾沫,叫進來兩個心腹之人把馬士英的屍體抬了出去。當他轉過身的時候,露出的麵目如果黃彥宏看見絕對會吃驚,竟然是黃府的賬房老王。


    麵對孫傳庭的突擊審訊,黃彥宏一點沒害怕,不管是苦口婆心的勸說還是夾棍烙鐵登酷刑,他通通不怕,仿佛啞巴一樣一言不發。孫傳庭沒辦法,不得不據實迴複崇禎皇帝。


    我正在跟宋獻策商量山西商會的改組情況,眼下山西商會被連根鏟除,可生意不能斷了,借這個機會正好可以把持住山西的商務運作。


    “朕看就扶植黃彥祿吧!這樣也可以讓其他人明白朕絕對沒有以大壓小,黃彥宏那是咎由自取,隻要不跟官府作對,經商,朝廷是絕對支持的。”


    宋獻策也讚同這個決定,補充道:“鑫盛商號這個招牌也不能扔下,大力扶植之下,不難把山西商務盤活。”


    孫傳庭前來通報初審情況,麵對這個情況,我也不知道該怎麽進展下去,正待問問宋獻策有沒有好辦法,一個衙役小跑進來稟報:“黃彥宏死了,吃了今天的牢飯就暴斃身亡。”


    我看看宋獻策,又看看孫傳庭,苦笑道:“看來隱藏的對手還真是厲害啊!能把手伸的這麽遠,黃彥宏一死,什麽都審不出來了。”


    孫傳庭正色道:“這更加說明事態嚴重,足見其組織嚴密,對萬歲和大明江山來說隱患不小,要十分重視。”


    第九十六章 拙劣的刺殺


    宋獻策當然也看到了這一層,說道:“孫大人說的不錯,之前追查考生砸貢院的事情是如此,如今追查黃彥宏的事情也是如此,不正視的話,會很嚴重,依我看,不如從黃家的人開始問起,不管他們知不知道黃彥宏的所作所為,對黃彥宏的了解,我們是不如他們的。”


    孫傳庭對這個之前被自己鎖進大牢的宋康年現在的宋獻策不敢輕視,這個宋獻策極有可能成為崇禎皇帝的心腹,將來的品階,恐怕比他還高呢!“獻策的話不無道理,本官這就去辦。”


    進一步的審查黃家上下,發現了一些有用的線索,比如黃彥宏經常見一些連黃府老人兒都不認識的人,跟前大同知府馬士英過從甚密等等,多方印證了黃彥宏是某個組織的成員。


    “萬歲,在城外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一具屍體,經過有人指認,證實是前大同知府馬士英的屍體……。”馬士英雖然被老王秘密安葬,可動手的人有些疏忽了,埋的不夠深,被野狗刨了出來,有人看見報告了官府。


    吳三桂進來剛好聽見這則報告,驚訝道:“還真是巧啊!我這剛查到馬士英身上,他就死了。”原來派去探查唐詩家事的人經過縝密偵察,將馬士英勾結奸商陷害唐家的經過查了個一清二楚,吳三桂得到報告就來跟崇禎皇帝匯報,哪曾想馬士英竟然死了。


    我聽了吳三桂的匯報,馬上吩咐孫傳庭將此案和黃彥宏一案並案審理,並且派人叫唐詩去認人,希望唐詩的妹妹唐笑真的在黃府。


    不管審訊的多麽縝密,仍然毫無收獲,使人稍感欣慰的是唐詩的妹妹唐笑果真在黃彥宏家裏,不過唐笑的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沒遭黃彥宏的辣手摧花,不過套用一句後世的醫療俗語,估計是心理有了某種問題,可能像是自閉症一類的疾病。


    山西的事情突然陷入無從下手的境地,我看著整日陷身此事的孫傳庭一臉疲態,安慰道:“百雅,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查出端倪的事情,咱們在明,人家在暗,本身就不容易查,我看這個事情應該從長計議,朕不能總呆在山西不走,這樣,此事朕就托付與你,你也不必把精力全都放在這上麵,小心留意也就是了。”心中,我已經打算將此事托付心腹暗中調查。


    孫傳庭這段時間忙的焦頭爛額,可功夫全都白費,一點有價值的線索都沒有,聽了崇禎皇帝的話,無奈道:“萬歲這是疼惜臣子,請萬歲放心,微臣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的。”


    “萬歲,不迴京嗎?”吳三桂以為崇禎皇帝處理完了山西的事情會打道迴府,沒想到他猜錯了,崇禎皇帝居然選擇繼續前行。


    我點點頭,道:“時間還早,趁著天氣不熱,再走動走動,否則到了盛夏,便不易出行了,走,取道河南,奔洛陽。”


    宋獻策倒是無所謂,東家去哪他自然得跟著,聽了崇禎皇帝的話,接口道:“獻策的祖籍還是河南呢!很久沒有去中原故土看看,這次迴去,得替我爹在祖墳前燒兩張紙,免得將來無顏去見地下的祖宗啊!”


    洛陽位於後世河南省的西部,橫跨黃河中遊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中原之稱。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大都市,隋唐時期號稱人口百萬,盛極一時。


    我對洛陽的印象並不深刻,前生從來沒來過這個地方,後來讀明朝的有關資料,福王朱常洵就藩於此,才有些印象。看著隱約可見的洛陽城,心中沒什麽特別的感慨。


    “萬……東……家……。”王二虎剛想叫出萬歲,想起崇禎皇帝的吩咐,馬上改口了,“有兩匹馬過來了,好像不對勁。”


    因為我也是騎馬前行,聽了王二虎的話,迴頭想看看是怎麽迴事。


    “當心!”沒等崇禎皇帝弄清楚是怎麽迴事,身側的王二虎飛躍到崇禎皇帝身前,用身體擋住了崇禎皇帝,哎呀一聲,王二虎應聲摔落在地。


    “有刺客。”跟在崇禎皇帝身邊的都是一等一的軍中好手,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他們隻愣了一下,便把崇禎皇帝圍護起來。


    我看著兩匹馬風馳電掣一般從身邊而過,馬上兩個人的模樣看不清楚,曾經麵對千軍萬馬的我心中並沒有害怕,一麵命人去追刺客,一麵叫人把王二虎攙扶起來。看著王二虎胳膊和肩胛各中一箭,我心略微放寬,都不是要害部位,應該沒有大礙。


    王二虎的傷勢並不嚴重,剛才是被嚇的,如果崇禎皇帝在他身邊出了意外,他死一萬次都沒用啊!伸手將身上的箭拔出來,“姥姥……!”說著就想起身去追,這個虧他實在是咽不下去。


    “看看箭上有沒有毒。”一旁反應過來的宋獻策馬上叫人查看王二虎所中之箭,說著他來到崇禎皇帝身邊,道:“東家,這箭來的好蹊蹺啊?”


    我點點頭道:“二虎不要妄動,包紮傷口。這是有些蹊蹺,看刺客的架勢不像是盲目的刺殺,難道行藏暴露了?”以前看小說就經常出現當朝天子被刺殺的橋段,除此之外我還真想不出為什麽會出現刺客。


    宋獻策覺得有這個可能,說道:“如果是這樣,那麽肯定是黃彥宏一案的延續,否則沒有道理呀!看來那些人的膽子實在是大,我看東家在洛陽打一站就迴京吧!免得出差錯。”


    “東家千軍萬馬都闖過,還怕了這樣的陣勢不成?兩個刺客算什麽,小心一些也就是了,告訴後麵的吳三桂,就地紮營。”我說著衝宋獻策一擺手,心想如果真是黃彥宏一黨所為,得跟宋獻策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揪出一點線索來。


    (支持17k,支持17k的vip收費,謝謝大家啦!)


    第九十七章 【關公會秦瓊】


    什麽叫戰略眼光,朱由崧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自從崇禎皇帝登基以來,每走的一步棋都蘊含深意,連帶的,使他的眼光也變得長遠起來。


    朱由崧放下手中的一本學科書籍,書籍是崇禎皇帝頒布的科考必考科目,其中所言可謂前無古人,給人以很深的啟迪,他無聊的時候也會拿出來看上幾眼。


    崇禎皇帝出京微服私訪,朱由崧第一時間就知道了,他隱隱感到崇禎皇帝這次出巡可能要集中處理一下個別的突出問題,這其中就跟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少王爺,王爺請您過去。”


    朱由崧嗯了一聲,道:“晚上做一些清淡的小菜,王爺的身體不大好,太油膩的東西吃不得。”


    來到福王朱常洵的書房,朱由崧見父親臉色鐵青,就知道所為何事,他咳嗽一聲道:“父王,您的臉色不大好,讓醫官看過了嗎?”


    朱常洵伸出那肥大肉厚的手掌在桌子上一拍,道:“你幹的好事,在你眼裏,還有我這個父王嗎?”


    知子者莫過於父,知父者莫過於子,這句話在這裏似乎講不通,因為朱由崧很了解他的父親,但是他的父親卻一點都不了解他。


    朱由崧嘿嘿笑了兩聲,道:“父王,兒臣知道父王為何生氣,不就是把福王府名下的土地都送出去了嘛!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呀!王府少了那些進項,也不會危及根本,不是嗎?”


    “你說的倒是輕巧,那可是兩萬頃良田啊!對了,還有鹽引的進項,你是不是越活越糊塗啊?”朱常洵越來越不了解他的兒子了,在他看來,兒子已經瘋了。


    朱由崧略微歎了口氣,道:“父王,記得您就藩洛陽的時候,得莊田兩萬頃,鹽引千計,後來又在萬曆爺那裏得了不少賞賜,說白了,那可是真金白銀啊!想我福王府,除了當今朝廷,就得屬我們最富足……。”他說著見父親的臉上泛起得意之色,心中搖頭,接著道:“可父王想過沒有,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天下人都在盯著我們呢!”


    “你說這話是什麽意思?本王乃是大明帝國的親王,堂堂萬曆爺的兒子,這天下除了當今萬歲,難道不就該是我嗎?”想當年,朱常洵差一點就成為大明帝國的皇帝,而崇禎皇帝繼位,他也算間接出過力,因此有這種心態很正常。


    朱由崧覺得他跟自己的父親說不到一起去,正應了那句話,燕雀安之鴻鵠之誌哉!而他也不敢跟父親交代實底,雖然有些事情他都是打著父親的旗號做的,可那些萬萬不能讓父親知道,否則後果難以預料。


    從書房出來,朱由崧長出了一口氣,覺得鬆快不少,一個人匆忙跑來在他耳邊細語幾句,他點了點頭,道:“很好,一定要密切注意他們的行蹤,時刻監視,一點差錯都不能出,適當的時候,我會去見見他。”


    朱由崧迴到自己的房間,見心腹李信正在品茶,笑道:“你倒是好興致,家裏的事情都處理完了嗎?”


    李信見是朱由崧忙起身道:“都料理完了,家裏人雖然都不讚同,但是我想他們以後會明白的。”


    “是啊!與其現在收些租子,不如以後得實惠呀!當今萬歲很快就會對我們這些藩王下手,富戶恐怕也在其中,前天傳來的消息,山西算是完了,這個時候走錯一步,滿盤皆輸啊!”朱由崧對自己的處境很是憂慮,也不知道自己如今的舉措是對是錯,利弊如何。


    李信看著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朱由崧,他摸不清朱由崧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說朱由崧有謀逆之心,所作所為又不像,說沒有不臣之心,也不大對,按照李信的理解,可能很大程度是自保吧!因為凡是有點眼光的人都看得出來,崇禎皇帝要削藩,而作為天下藩王第一家的福王府,肯定是首當其衝。外人都認為作為福王世子的朱由崧昏庸無能,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其實能真正了解朱由崧的人才知道,這個福王世子委實不一般,心機城府非常人所能企及。


    “你迴來的正好,事情雖然辦的差不多了,但是該有的宣傳還沒有到位,你擬一個告示,在福王府的轄地張貼,大意嘛!就按照你之前替我寫的那個折子,最好寫的煽情一點,因為他已經來了。”朱由崧見李信沒言語,吩咐道。


    李信知道朱由崧口中的他是誰,本來李信對崇禎皇帝頗有成見,而且他的父親之前跟魏忠賢糾纏不清,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打擊,可以說結下了一定的仇恨,但是李信仍然很佩服崇禎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崇禎皇帝是合格的,尤其是外擊女真韃子,可以說獲得了萬曆以來最為有利的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為崇禎以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鱘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鱘魚並收藏我成為崇禎以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