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因為疲於奔命,精力也耗損的嚴重,好在他的戰馬貨色不錯,否則早沒命了,來到張獻忠身邊,喘息道:“大哥……這是什麽地方啊……我們這是到哪了?”
張獻忠搖搖頭,“我也不知道,這一氣奔出不知多少裏地呢!快把馬匹弄到樹林裏,免得被官兵找到。”
當他們兩個抹去可能被官兵發現的痕跡後,累的都直不起腰來,不敢走大路的他們互相攙扶著在山林裏穿行。
“大哥,前麵好像有燈火。”孫可望眼睛好使,發現前方山腳下隱約能看見燈火,馬上告訴張獻忠。
又累又渴又餓的張獻忠聞聽,抽出佩刀道:“先弄點吃喝再說,實在不行吃點人肉吧!身子實在受不了了。”
他們二人來到山腳下,發現這裏隻有幾戶人家,潛入有燈火的人家後,體力稍微恢複的孫可望當先踹門而入,揮起鋼刀就想把裏麵閃出的人砍翻。
裏麵的人身手非常矯捷,臨危不亂,飛起一腳把孫可望的鋼刀踢飛,進手把孫可望按倒在地,之後便驚唿道:“是你?”
“是你!”孫可望也愣住了,因為按倒他的竟然是熟人,號稱闖將的李自成便是。後麵望風的張獻忠也愣住了,千千萬萬也沒想到會在山溝裏遇到李自成。
三個人都是一起混過飯吃的難兄難弟,李自成給兩個人弄了簡單的吃喝,開口詢問別後的事情。
張獻忠講述一遍,最後問道:“兄弟怎麽淪落到這個地方來了?”
李自成一歎道:“說來話長,當我醒來的時候才知道被人從死人堆裏給救了,救我的乃是我現在的師父,我這師父可不簡單,乃是徐鴻儒大師的親傳弟子,白蓮教中有名號的人物,師父就在隔壁,來,我替你們引見引見。”
初冬的北京應該不是很冷,但是到了晚上仍然讓人感到不太舒服,看來今年冬天又將是一個嚴寒的冬天。孫傳庭在光杆太監總管王承恩的帶領下,穿過一道道宮門,緩緩朝乾清宮走去。
“臣孫傳庭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來到乾清宮側的禦書房,孫傳庭跪倒行大禮參拜崇禎皇帝。
“平身,賜座。”也怪我這段時間太忙,精神頭都集中在了具體的事情上,腦子裏儲存的人才信息幾乎被忽略了,直到想派人到晉陝挖煤采金,才忽然想起孫傳庭這號人才來。
我一邊說一邊打量孫傳庭,隻見他四十歲左右,身材不高,臉型稍微有點瘦,但是整個人的精神麵貌不錯,尤其是眼神給人以堅定之感。“孫愛卿是山西人吧?”
“迴皇上,微臣是山西代州振武衛人。”孫傳庭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他官場並不得意。
我點點頭,“朕這次召愛卿來,是有一件差事要委派給愛卿,日前早朝關於晉陝二省掘煤采金的事,愛卿知道吧?愛卿是山西人,對家鄉多少有些了解,朕準備委任愛卿為山西巡撫,希望你能為鄉梓,為朝廷做點什麽。”
孫傳庭沒想到這等好事會落到他頭上,外放為方麵大員,一直都是京官們最熱衷的差事,他也不例外,與其庸庸碌碌的做一輩子京官,他真的很希望能踏踏實實的做一點成績出來,猶豫了一下大腦反應過來後,馬上跪倒道:“微臣能為皇上效命,乃是微臣的幸事。”
“朕這次除了派愛卿去主持山西的政務之外,還要委派一組負責掘煤采金的工程人員,希望你們能通力合作,盡快幹出讓朕滿意的成績來。”我說完問王承恩,“徐大人他們怎麽還沒到?難道睡過頭了?”
第五十八章 最貴的是人才
此時的徐光啟正為自己給崇禎皇帝出的主意發愁呢!倒不是他有欺君的嫌疑,而是不舍得把手裏的人才放走,放到晉陝去幹苦力。
徐光啟手下除了門生孫元化,朋友李之藻以及有數的幾個外國專家,再也沒什麽頂尖專業人才了,崇禎皇帝要組派一個工程技術方麵的專家小組,非得把這些人都調去不可,可這些人一走,他的那一攤子就算歇菜嘍!
我好不容易等來徐光啟,卻發現他無精打采,問道:“愛卿身體不適嗎?要不要傳禦醫看看?”
徐光啟參禮過後搖頭道:“微臣身體安好,讓皇上掛念了。”
“朕日前交代的事情辦理的怎麽樣了?”我讓徐光啟給我挑幾個去晉陝辦事的專業人士,徐光啟跟那些人比較熟悉,想來問題不大。
徐光啟歎氣道:“微臣手下的那些人,主要專長都是造炮或者在其他方麵,鮮有懂掘煤采金技術的,當然了,這些人怎麽也比什麽都不懂的門外漢強許多,但是一旦把他們抽調走,微臣手中火器製造,勢必要受影響。”
我也為此躊躇過,火器製造業最近正麵技術臨攻關的重要時期,燧發槍、後膛裝填炮、子母炮等幾個重要的項目都需要這些人,實在是難以取舍呀!
“愛卿,左右都得來一刀,怎麽也得分輕重緩急,火器製造先放一放吧!現在來看晉陝之事比較重要,如果沒有懂行的人去晉陝,那麽愛卿的好主意就泡湯了,不管投入多大也不會有產出,先把人派到晉陝去,等掘煤采金的工作步入正軌後,再把人調迴來不遲。”到了這個關頭,也隻能這麽辦。此時此刻,人才短缺,尤其是專業人才短缺,讓我感到施展不開了。
徐光啟見崇禎皇帝一錘定音,也不好再說什麽,內憂外困也確實隻能先挑要緊事來做,他當即把之前擬好的名單遞給崇禎皇帝,“微臣已經擬就了一個單子,總共九人,都是懂得西學,並且對掘煤采金有些涉獵的人,請皇上過目。”
我接過名單一看,確實都是先進學科的人才,連克雷亞和湯若望都在其中,我馬上叫人把這九個人召來。
洋人始終對跪拜禮有抵觸,因此這九個人進來行禮的時候頗為好看,孫元化等國人都是跪拜之禮,克雷亞則是西方標準的騎士禮儀,而湯若望等傳教士又是另外一種,真是一鍋大雜燴。
我生怕這些人不願意去,因為此去晉陝不光路途遙遠,到了地頭之後,生活和工作條件也非常惡劣,因此先是耐心的講解此去的意義,隨後又給予重酬,雙管齊下才算讓他們微笑應允。
“朕聽說你們中有一個是挖礦的專家,是誰呀?”
湯若望一指身邊的人,道:“皇帝陛下,就是他,約翰,他就是挖煤出身。”
約翰是個地道的“東飄一族”,原本在葡萄牙的一個煤礦混飯吃,後來因為殺人,不得已潛逃出境,作為雇傭兵來到中國澳門討生活,這些人中就算他有切實的工作經驗,尤其對找礦脈很有一手。
我來到約翰的麵前,“約翰是吧!好好幹,真要是弄出煤礦金礦,朕給你幾百斤黃金,讓你絕對的風光,興許還讓你迴國買個爵爺當當。”
眾人一番大笑後,克雷亞說道:“陛下,臨走之前還請陛下前去看看最新製造出來的火炮,絕對會讓陛下滿意的。”
我見克雷亞和孫元化等人麵帶得意之色,問道:“是不是攻克了一道難題呀?否則你們才不會這樣呢!快快講來。”
孫元化不敢不說,“迴皇上,我們經過不斷的試驗,終於攻克了子母炮的多種難題,馬上就可以大批生產了。”
“是嘛!那可太好了,走,現在就去看看。”我懷著欣喜的神情招唿其他人前往,當然也沒忘記通知新軍臨時的代理指揮官,剛迴京的滿桂。
來到城外,接到命令的滿桂早已等候多時,新軍將士們也整齊的站立成列。克雷亞叫人推來子母炮,子母炮已經被裝上了輪子和炮架,遠比盧象升離京時攜帶的火炮車精巧許多,一看就知道更加便於運輸。
克雷亞還怕身邊的皇帝陛下對這個不太懂,想要解釋解釋,他哪裏知道崇禎皇帝對這個類型的火炮,意淫很久了。
說是子母炮,其實就是經過改進的佛朗機大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主要有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
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裝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子母炮這種概念相當於槍與子彈的關係,空的子炮相當於彈殼,火門相當於底火,當子炮內裝入火藥跟彈丸就和子彈的功能一樣了,而炮腹就是變相的槍膛。後裝炮,定裝彈藥,這使子母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而且是後世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
子母炮的射速非常快,連續射三枚子炮總共耗費時間不到二十秒,在當時幾乎是世界之最;而且它的散熱非常快,因為後裝炮前後相通,空氣流通快,炮管薄,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射擊的能力,減少火藥自燃的現象;最大的優點是因為子炮容量穩定,不會發生裝藥過多導致的炸膛現象,而且子炮是鐵鑄的,更加經久耐用,即使子炮壞了也不會影響母炮的性能。
我略微把子母炮的要點講了講,就見克雷亞的臉色紅起來,大概這就是所謂班門弄斧的後果吧!
克雷亞絕對沒想到崇禎皇帝對火器如此了解,很佩服的行了一個騎士禮後,親自來到子母炮旁指揮操作。
炮聲隆隆,遠處十幾個靶子很快被擺平了,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總共發射了十枚炮彈,成績非常好。
第五十九章 不按牌理出牌的皇太極
我單獨叫過孫元化,問道:“子母炮最大的缺點就是子炮於炮腹的間隙,這導致了射程不遠,而且炮口小,發射開花彈威力不大,剛才的射程差不多有三裏多,你們是怎麽克服這個難題的?”
孫元化等火器專家為這個問題頭疼了很久,對這個技術要求非常高的難題,他們集思廣益,親自到一線跟鑄造工匠溝通,最後還是在模具上找到了解決辦法,當然了,現在最好成績也隻能是把射程平均提高到一千二百米,再遠就不行了。
我深感滿意的結束了試炮,對克雷亞等人很是褒獎一番,並且把子母炮更名為連環炮,傳旨馬上加大力度生產。由於定裝了炮彈,減少炸膛,很是方便士兵操作,這使我萌生了建立炮兵學院的念頭,歐洲直到拿破侖時期才有完善的炮兵專業,我要把這個時間大大提前。
腦海中迴想著剛才的連環炮,聯想到燧發槍,我馬上跟隨行的畢懋康說道:“畢愛卿,你研製燧發槍的時候,一定要借鑒一下克雷亞他們的優點,朕記得有種小的佛朗機,可以佩九個子銃,你下下苦功,把燧發槍和佩九個子銃的佛朗機結合起來。”真要是造出這樣的火器,可是大大提高了火器質量啊!
畢懋康腦海中靈光隱現,但是卻摸不到頭緒,口中答道:“微臣記下了,迴去就研究研究。”
當我迴到城內後,接到了袁崇煥的一道奏折,展開一看,是袁崇煥想在大淩河重新築城的想法。
此時明軍已經占據了右屯,一旦在大淩河築城,則和錦州,右屯形成犄角,互為依托,以這三個點為後盾,很有希望收複廣寧,當然了,後金絕對不會讓袁崇煥在大淩河築城,一旦築城勢必造成雙方撕破臉,因此袁崇煥才寫奏折請崇禎皇帝決斷。
麵對袁崇煥的奏折,我真的難以做出決定,此時我的精力隻能放在內部,著手盡快解決晉陝亂勢,一旦兩線作戰,很容易陷入困境啊!
正當我難以做出決定的時候,王承恩神色慌張跑了進來,“發生了什麽事?”
“陛下。大事不好了,韃子又殺入長城,薊州告急。”王承恩一邊說,一邊把急報遞給崇禎皇帝。
我有點發傻的看著急報,這怎麽可能呢?皇太極瘋了嗎?
皇太極沒有瘋,自從一年前殺入長城铩羽而歸後,馬上學起了勾踐臥薪嚐膽的本事,對內加強集權,努力發展經濟,對外交好蒙古諸部,強迫朝鮮開市貿易,很快就從困境中走了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吃了明軍火器的大虧,他著重發展了一支情報隊伍,滲透到大明境內刺探情報。雄才大略的他,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
明朝境內的主要動向皇太極都知道個大概,比如晉陝的亂勢,盧象升率明軍火器部隊出征晉陝,北京防禦的相對空虛,明軍製造火器頻繁等等,這些情報被“間諜”收集後迅速的送到皇太極桌案上。
雖然知道明朝內部非常困頓,但是皇太極仍然不敢輕舉妄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小小後金在整體實力上仍然不是大明的對手,所以他隻能完備自我,等待機會。
可當皇太極得知袁崇煥有在大淩河重新築城的意圖後,再也坐不住了,一旦城被築好,明軍就可能切斷後金和蒙古諸部的聯係,後金麵臨的處境將極其危險,在這個不利前景下,他不得不主動出手,以求擺脫可能麵對的被動。
皇太極做出攻明的決定,在後金內部造成軒然大波,反對之聲甚囂塵上,代善,莽古爾泰等人更是其中的中堅分子,堅決反對。
皇太極麵帶苦笑道:“袁崇煥已經上書明皇,準備在大淩河築城,大淩河城一旦築好,必然危急廣寧,我們大金到那個時候就危險了。”
已經升任“參謀總長”的範文程非常讚同皇太極的決定,深感皇太極此決定乃英主所為,馬上讚成道:“錦州、右屯、大淩河一旦形成三角之勢,猶如一支利箭直指廣寧,窺視我大金腹地,扼製住大金跟蒙古諸部的聯係通道,大汗見識不凡,大金應該立即起兵拔除大淩河這棵釘子。”
“範先生不要忘了,袁崇煥在錦州一線陳兵十幾萬,大金剛剛從逆境中恢複過來,可戰之兵不到五萬,一旦開啟戰端,極有可能動搖大金的根基啊!”考慮問題比較穩妥的大貝勒代善開口道。
莽古爾泰在一旁幫腔道:“不錯,上一次攻明無功而返不說,還弄了一個灰頭土臉,這次還要跟袁蠻子對戰,豈不是自討苦吃?我看這一仗還是不打的好。”他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跟袁崇煥袁蠻子打,勝算不大呀!
皇太極麵對這個局麵,不得不結束此次會議,迴到殿內他把嶽托和範文程等人叫來商議對策。
嶽托也是讚成攻打大淩河,但是他跟代善等人一樣是有顧慮的,“大汗,大淩河我們是非打不可,但是我們跟明朝好不容易才有和約,而和約的好處也是不少的,一旦開戰,我們……。”
濟爾哈朗上次在長城內吃了地雷的虧,心有餘悸道:“就怕他們的火器太厲害了,如果錦州一帶也有那些地雷的話,我看還是不要打的好。”
提到地雷,皇太極麵帶詭笑道:“明軍的火器確實厲害,但是掌握火器的人並非無懈可擊,你們來開。”他說著叫人拿來一個錦盒,打開錦盒讓眾人看裏麵的東西,“雖然不是很全,但是絕對夠我們開辟一條道路了。”
範文**不知道皇太極是怎麽得到的明軍地雷部署的資料,有點不敢相信道:“大汗,萬一這是假的……。”
皇太極一擺手道:“放心吧!這是本汗二十萬兩銀子換來的,絕無虛假,不但如此,本汗已經有了部署,明年,我們大金也可以造大炮了。”
嶽托和濟爾哈朗等皇太極的心腹聽了這話,紛紛麵帶喜色,就連範文程也越來越覺得皇太極實在太厲害了,曆史上能跟其相比的人王帝主恐怕也不多。
皇太極又報料出讓嶽托等人吃驚的言語,“明日就起兵,兵發薊州,如果可能的話,去見識一下北京城是如何雄偉。”
嶽托等人吃驚,唯獨範文程一下抓住了其中的關鍵,說道:“大汗英明,以精兵,兵臨北京城下,必然會調動袁崇煥在遼東的主力,那個時候再以大兵拔除大淩河這個釘子,說不好還能奪得右屯,實在是條好計。”
第六十章 昏天黑地兩眼抓瞎1
兵貴神速,皇太極此次分兵兩路,一路由嶽托和濟爾哈朗率領一萬精騎,繞過雷區,攻打薊州,北京,作戰方針是以快製勝;另一路則由他親自率領,一旦袁崇煥率主力迴京勤王,那就是他發力的時機。
我並不知道這些內情,超出意料的曆史進程讓我手忙腳亂,盧象升,孫承宗等人在晉陝剿滅流寇,李邦華又帶走了兩萬人馬,現在我手上能調動的兵馬不足兩萬,麵對來勢洶洶的後金八旗鐵騎,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可也不能束手待斃,還是趕快部署迎敵要緊。
“馬上叫袁崇煥派些人馬迴來,不要少於三萬,由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統領,前去薊州解圍。”我不是不想調袁崇煥迴來,而是覺得遼東有他才保險,憑借北京的堅城和利炮,相信挺過這一關不太困難,要是運氣好,興許還會小有斬獲呢!
當袁崇煥接到崇禎皇帝的旨意,後金八旗大軍攻破薊州的謠言也在寧錦一帶傳開了,當然這都是皇太極使的計策,總的來說,後金的情報戰比明軍打的好很多。
袁崇煥麵對如此局勢,經過一夜的縝密思考後,決定親自迴援北京,他不知道,皇太極等的就是這個結果。
其實在袁崇煥上書要求重新築城大淩河的時候,大淩河已經在重新建築了,負責人是何可剛,以及新近調去的孔有德。
這二位主將一覺醒來被告知被包圍了,匆忙登城往下看,看著城下的八旗兵,兩個人麵麵相覷。孔有德目測了一下,後金八旗兵不下五萬之眾,小小大淩河要麵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何可剛明知道袁崇煥迴師北京去勤王了,但是也不得不拿袁崇煥的名頭來安定軍心,馬上傳令激勵將士說韃子來兵不過兩萬餘,隻要袁崇煥袁督師一來,韃子肯定潰逃,讓將士們做好長期被圍困的準備,因為他看出韃子有這個苗頭了。
皇太極看著做圍城工事的後金八旗子弟,笑著問身旁的範文程,“憲鬥獻上的圍城打援計策,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上當,如果袁崇煥在,估計是不會上當的。”
範文程自信道:“大汗放心,以以往的經驗來看,一旦北京危急,勢必會調動明軍各地的駐軍勤王,此次兩線作戰,虛實不分,相信即使袁崇煥在,也要吃虧。全賴大汗英明,弄來了明軍那麽機密的材料,否則這一仗還真不好打呢!”
阿敏是此次出戰的先鋒官,他大笑道:“還不是你們漢人貪圖小利,連國家的柱石都敢出賣,如果我是明朝的皇帝,一定要把那些人的十族都滅掉,還好我們大金沒有那樣的人……。”
皇太極見範文程的臉色不太好,馬上製止阿敏道:“你亂說什麽?什麽你們漢人,本汗說過多少次了,凡是大金的子民,不要計較滿漢,你身為貝勒,執法犯法,本汗先給你記上一過,令你戴罪立功。”
得知大淩河被圍的消息,明軍馬上做出反應,令左良玉為首,朱梅、吳襄為副將,統帶三千騎兵,五千步兵前去解圍,而吳襄,就是後來的大漢奸吳三桂的老爹。
當這支援兵行進到離大淩河還有六十裏的時候,左良玉見所部已經疲憊到極點,以這個姿態如何作戰啊!馬上命令全軍休息,養好精神再出發。
這支明軍剛下馬在原地休息,就見伏兵四起,數不清的八旗兵旋風般殺出來,衝入明軍的陣營。
左良玉雖然一個大字不認識,但是也算遼東名將,打仗驍勇善戰,看到韃子衝入己軍陣地,步兵損失慘重,馬上命令道:“吳襄,即刻帶騎兵堵截,保護步兵,朱梅,穩住步兵的陣腳,快。”
明軍步兵也不是好欺負的,早就組織起來反擊了,大刀長矛佛朗機,冷熱交替,不斷的給八旗兵造成傷亡。
張獻忠搖搖頭,“我也不知道,這一氣奔出不知多少裏地呢!快把馬匹弄到樹林裏,免得被官兵找到。”
當他們兩個抹去可能被官兵發現的痕跡後,累的都直不起腰來,不敢走大路的他們互相攙扶著在山林裏穿行。
“大哥,前麵好像有燈火。”孫可望眼睛好使,發現前方山腳下隱約能看見燈火,馬上告訴張獻忠。
又累又渴又餓的張獻忠聞聽,抽出佩刀道:“先弄點吃喝再說,實在不行吃點人肉吧!身子實在受不了了。”
他們二人來到山腳下,發現這裏隻有幾戶人家,潛入有燈火的人家後,體力稍微恢複的孫可望當先踹門而入,揮起鋼刀就想把裏麵閃出的人砍翻。
裏麵的人身手非常矯捷,臨危不亂,飛起一腳把孫可望的鋼刀踢飛,進手把孫可望按倒在地,之後便驚唿道:“是你?”
“是你!”孫可望也愣住了,因為按倒他的竟然是熟人,號稱闖將的李自成便是。後麵望風的張獻忠也愣住了,千千萬萬也沒想到會在山溝裏遇到李自成。
三個人都是一起混過飯吃的難兄難弟,李自成給兩個人弄了簡單的吃喝,開口詢問別後的事情。
張獻忠講述一遍,最後問道:“兄弟怎麽淪落到這個地方來了?”
李自成一歎道:“說來話長,當我醒來的時候才知道被人從死人堆裏給救了,救我的乃是我現在的師父,我這師父可不簡單,乃是徐鴻儒大師的親傳弟子,白蓮教中有名號的人物,師父就在隔壁,來,我替你們引見引見。”
初冬的北京應該不是很冷,但是到了晚上仍然讓人感到不太舒服,看來今年冬天又將是一個嚴寒的冬天。孫傳庭在光杆太監總管王承恩的帶領下,穿過一道道宮門,緩緩朝乾清宮走去。
“臣孫傳庭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來到乾清宮側的禦書房,孫傳庭跪倒行大禮參拜崇禎皇帝。
“平身,賜座。”也怪我這段時間太忙,精神頭都集中在了具體的事情上,腦子裏儲存的人才信息幾乎被忽略了,直到想派人到晉陝挖煤采金,才忽然想起孫傳庭這號人才來。
我一邊說一邊打量孫傳庭,隻見他四十歲左右,身材不高,臉型稍微有點瘦,但是整個人的精神麵貌不錯,尤其是眼神給人以堅定之感。“孫愛卿是山西人吧?”
“迴皇上,微臣是山西代州振武衛人。”孫傳庭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他官場並不得意。
我點點頭,“朕這次召愛卿來,是有一件差事要委派給愛卿,日前早朝關於晉陝二省掘煤采金的事,愛卿知道吧?愛卿是山西人,對家鄉多少有些了解,朕準備委任愛卿為山西巡撫,希望你能為鄉梓,為朝廷做點什麽。”
孫傳庭沒想到這等好事會落到他頭上,外放為方麵大員,一直都是京官們最熱衷的差事,他也不例外,與其庸庸碌碌的做一輩子京官,他真的很希望能踏踏實實的做一點成績出來,猶豫了一下大腦反應過來後,馬上跪倒道:“微臣能為皇上效命,乃是微臣的幸事。”
“朕這次除了派愛卿去主持山西的政務之外,還要委派一組負責掘煤采金的工程人員,希望你們能通力合作,盡快幹出讓朕滿意的成績來。”我說完問王承恩,“徐大人他們怎麽還沒到?難道睡過頭了?”
第五十八章 最貴的是人才
此時的徐光啟正為自己給崇禎皇帝出的主意發愁呢!倒不是他有欺君的嫌疑,而是不舍得把手裏的人才放走,放到晉陝去幹苦力。
徐光啟手下除了門生孫元化,朋友李之藻以及有數的幾個外國專家,再也沒什麽頂尖專業人才了,崇禎皇帝要組派一個工程技術方麵的專家小組,非得把這些人都調去不可,可這些人一走,他的那一攤子就算歇菜嘍!
我好不容易等來徐光啟,卻發現他無精打采,問道:“愛卿身體不適嗎?要不要傳禦醫看看?”
徐光啟參禮過後搖頭道:“微臣身體安好,讓皇上掛念了。”
“朕日前交代的事情辦理的怎麽樣了?”我讓徐光啟給我挑幾個去晉陝辦事的專業人士,徐光啟跟那些人比較熟悉,想來問題不大。
徐光啟歎氣道:“微臣手下的那些人,主要專長都是造炮或者在其他方麵,鮮有懂掘煤采金技術的,當然了,這些人怎麽也比什麽都不懂的門外漢強許多,但是一旦把他們抽調走,微臣手中火器製造,勢必要受影響。”
我也為此躊躇過,火器製造業最近正麵技術臨攻關的重要時期,燧發槍、後膛裝填炮、子母炮等幾個重要的項目都需要這些人,實在是難以取舍呀!
“愛卿,左右都得來一刀,怎麽也得分輕重緩急,火器製造先放一放吧!現在來看晉陝之事比較重要,如果沒有懂行的人去晉陝,那麽愛卿的好主意就泡湯了,不管投入多大也不會有產出,先把人派到晉陝去,等掘煤采金的工作步入正軌後,再把人調迴來不遲。”到了這個關頭,也隻能這麽辦。此時此刻,人才短缺,尤其是專業人才短缺,讓我感到施展不開了。
徐光啟見崇禎皇帝一錘定音,也不好再說什麽,內憂外困也確實隻能先挑要緊事來做,他當即把之前擬好的名單遞給崇禎皇帝,“微臣已經擬就了一個單子,總共九人,都是懂得西學,並且對掘煤采金有些涉獵的人,請皇上過目。”
我接過名單一看,確實都是先進學科的人才,連克雷亞和湯若望都在其中,我馬上叫人把這九個人召來。
洋人始終對跪拜禮有抵觸,因此這九個人進來行禮的時候頗為好看,孫元化等國人都是跪拜之禮,克雷亞則是西方標準的騎士禮儀,而湯若望等傳教士又是另外一種,真是一鍋大雜燴。
我生怕這些人不願意去,因為此去晉陝不光路途遙遠,到了地頭之後,生活和工作條件也非常惡劣,因此先是耐心的講解此去的意義,隨後又給予重酬,雙管齊下才算讓他們微笑應允。
“朕聽說你們中有一個是挖礦的專家,是誰呀?”
湯若望一指身邊的人,道:“皇帝陛下,就是他,約翰,他就是挖煤出身。”
約翰是個地道的“東飄一族”,原本在葡萄牙的一個煤礦混飯吃,後來因為殺人,不得已潛逃出境,作為雇傭兵來到中國澳門討生活,這些人中就算他有切實的工作經驗,尤其對找礦脈很有一手。
我來到約翰的麵前,“約翰是吧!好好幹,真要是弄出煤礦金礦,朕給你幾百斤黃金,讓你絕對的風光,興許還讓你迴國買個爵爺當當。”
眾人一番大笑後,克雷亞說道:“陛下,臨走之前還請陛下前去看看最新製造出來的火炮,絕對會讓陛下滿意的。”
我見克雷亞和孫元化等人麵帶得意之色,問道:“是不是攻克了一道難題呀?否則你們才不會這樣呢!快快講來。”
孫元化不敢不說,“迴皇上,我們經過不斷的試驗,終於攻克了子母炮的多種難題,馬上就可以大批生產了。”
“是嘛!那可太好了,走,現在就去看看。”我懷著欣喜的神情招唿其他人前往,當然也沒忘記通知新軍臨時的代理指揮官,剛迴京的滿桂。
來到城外,接到命令的滿桂早已等候多時,新軍將士們也整齊的站立成列。克雷亞叫人推來子母炮,子母炮已經被裝上了輪子和炮架,遠比盧象升離京時攜帶的火炮車精巧許多,一看就知道更加便於運輸。
克雷亞還怕身邊的皇帝陛下對這個不太懂,想要解釋解釋,他哪裏知道崇禎皇帝對這個類型的火炮,意淫很久了。
說是子母炮,其實就是經過改進的佛朗機大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主要有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
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裝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子母炮這種概念相當於槍與子彈的關係,空的子炮相當於彈殼,火門相當於底火,當子炮內裝入火藥跟彈丸就和子彈的功能一樣了,而炮腹就是變相的槍膛。後裝炮,定裝彈藥,這使子母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而且是後世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
子母炮的射速非常快,連續射三枚子炮總共耗費時間不到二十秒,在當時幾乎是世界之最;而且它的散熱非常快,因為後裝炮前後相通,空氣流通快,炮管薄,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射擊的能力,減少火藥自燃的現象;最大的優點是因為子炮容量穩定,不會發生裝藥過多導致的炸膛現象,而且子炮是鐵鑄的,更加經久耐用,即使子炮壞了也不會影響母炮的性能。
我略微把子母炮的要點講了講,就見克雷亞的臉色紅起來,大概這就是所謂班門弄斧的後果吧!
克雷亞絕對沒想到崇禎皇帝對火器如此了解,很佩服的行了一個騎士禮後,親自來到子母炮旁指揮操作。
炮聲隆隆,遠處十幾個靶子很快被擺平了,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總共發射了十枚炮彈,成績非常好。
第五十九章 不按牌理出牌的皇太極
我單獨叫過孫元化,問道:“子母炮最大的缺點就是子炮於炮腹的間隙,這導致了射程不遠,而且炮口小,發射開花彈威力不大,剛才的射程差不多有三裏多,你們是怎麽克服這個難題的?”
孫元化等火器專家為這個問題頭疼了很久,對這個技術要求非常高的難題,他們集思廣益,親自到一線跟鑄造工匠溝通,最後還是在模具上找到了解決辦法,當然了,現在最好成績也隻能是把射程平均提高到一千二百米,再遠就不行了。
我深感滿意的結束了試炮,對克雷亞等人很是褒獎一番,並且把子母炮更名為連環炮,傳旨馬上加大力度生產。由於定裝了炮彈,減少炸膛,很是方便士兵操作,這使我萌生了建立炮兵學院的念頭,歐洲直到拿破侖時期才有完善的炮兵專業,我要把這個時間大大提前。
腦海中迴想著剛才的連環炮,聯想到燧發槍,我馬上跟隨行的畢懋康說道:“畢愛卿,你研製燧發槍的時候,一定要借鑒一下克雷亞他們的優點,朕記得有種小的佛朗機,可以佩九個子銃,你下下苦功,把燧發槍和佩九個子銃的佛朗機結合起來。”真要是造出這樣的火器,可是大大提高了火器質量啊!
畢懋康腦海中靈光隱現,但是卻摸不到頭緒,口中答道:“微臣記下了,迴去就研究研究。”
當我迴到城內後,接到了袁崇煥的一道奏折,展開一看,是袁崇煥想在大淩河重新築城的想法。
此時明軍已經占據了右屯,一旦在大淩河築城,則和錦州,右屯形成犄角,互為依托,以這三個點為後盾,很有希望收複廣寧,當然了,後金絕對不會讓袁崇煥在大淩河築城,一旦築城勢必造成雙方撕破臉,因此袁崇煥才寫奏折請崇禎皇帝決斷。
麵對袁崇煥的奏折,我真的難以做出決定,此時我的精力隻能放在內部,著手盡快解決晉陝亂勢,一旦兩線作戰,很容易陷入困境啊!
正當我難以做出決定的時候,王承恩神色慌張跑了進來,“發生了什麽事?”
“陛下。大事不好了,韃子又殺入長城,薊州告急。”王承恩一邊說,一邊把急報遞給崇禎皇帝。
我有點發傻的看著急報,這怎麽可能呢?皇太極瘋了嗎?
皇太極沒有瘋,自從一年前殺入長城铩羽而歸後,馬上學起了勾踐臥薪嚐膽的本事,對內加強集權,努力發展經濟,對外交好蒙古諸部,強迫朝鮮開市貿易,很快就從困境中走了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吃了明軍火器的大虧,他著重發展了一支情報隊伍,滲透到大明境內刺探情報。雄才大略的他,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
明朝境內的主要動向皇太極都知道個大概,比如晉陝的亂勢,盧象升率明軍火器部隊出征晉陝,北京防禦的相對空虛,明軍製造火器頻繁等等,這些情報被“間諜”收集後迅速的送到皇太極桌案上。
雖然知道明朝內部非常困頓,但是皇太極仍然不敢輕舉妄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小小後金在整體實力上仍然不是大明的對手,所以他隻能完備自我,等待機會。
可當皇太極得知袁崇煥有在大淩河重新築城的意圖後,再也坐不住了,一旦城被築好,明軍就可能切斷後金和蒙古諸部的聯係,後金麵臨的處境將極其危險,在這個不利前景下,他不得不主動出手,以求擺脫可能麵對的被動。
皇太極做出攻明的決定,在後金內部造成軒然大波,反對之聲甚囂塵上,代善,莽古爾泰等人更是其中的中堅分子,堅決反對。
皇太極麵帶苦笑道:“袁崇煥已經上書明皇,準備在大淩河築城,大淩河城一旦築好,必然危急廣寧,我們大金到那個時候就危險了。”
已經升任“參謀總長”的範文程非常讚同皇太極的決定,深感皇太極此決定乃英主所為,馬上讚成道:“錦州、右屯、大淩河一旦形成三角之勢,猶如一支利箭直指廣寧,窺視我大金腹地,扼製住大金跟蒙古諸部的聯係通道,大汗見識不凡,大金應該立即起兵拔除大淩河這棵釘子。”
“範先生不要忘了,袁崇煥在錦州一線陳兵十幾萬,大金剛剛從逆境中恢複過來,可戰之兵不到五萬,一旦開啟戰端,極有可能動搖大金的根基啊!”考慮問題比較穩妥的大貝勒代善開口道。
莽古爾泰在一旁幫腔道:“不錯,上一次攻明無功而返不說,還弄了一個灰頭土臉,這次還要跟袁蠻子對戰,豈不是自討苦吃?我看這一仗還是不打的好。”他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跟袁崇煥袁蠻子打,勝算不大呀!
皇太極麵對這個局麵,不得不結束此次會議,迴到殿內他把嶽托和範文程等人叫來商議對策。
嶽托也是讚成攻打大淩河,但是他跟代善等人一樣是有顧慮的,“大汗,大淩河我們是非打不可,但是我們跟明朝好不容易才有和約,而和約的好處也是不少的,一旦開戰,我們……。”
濟爾哈朗上次在長城內吃了地雷的虧,心有餘悸道:“就怕他們的火器太厲害了,如果錦州一帶也有那些地雷的話,我看還是不要打的好。”
提到地雷,皇太極麵帶詭笑道:“明軍的火器確實厲害,但是掌握火器的人並非無懈可擊,你們來開。”他說著叫人拿來一個錦盒,打開錦盒讓眾人看裏麵的東西,“雖然不是很全,但是絕對夠我們開辟一條道路了。”
範文**不知道皇太極是怎麽得到的明軍地雷部署的資料,有點不敢相信道:“大汗,萬一這是假的……。”
皇太極一擺手道:“放心吧!這是本汗二十萬兩銀子換來的,絕無虛假,不但如此,本汗已經有了部署,明年,我們大金也可以造大炮了。”
嶽托和濟爾哈朗等皇太極的心腹聽了這話,紛紛麵帶喜色,就連範文程也越來越覺得皇太極實在太厲害了,曆史上能跟其相比的人王帝主恐怕也不多。
皇太極又報料出讓嶽托等人吃驚的言語,“明日就起兵,兵發薊州,如果可能的話,去見識一下北京城是如何雄偉。”
嶽托等人吃驚,唯獨範文程一下抓住了其中的關鍵,說道:“大汗英明,以精兵,兵臨北京城下,必然會調動袁崇煥在遼東的主力,那個時候再以大兵拔除大淩河這個釘子,說不好還能奪得右屯,實在是條好計。”
第六十章 昏天黑地兩眼抓瞎1
兵貴神速,皇太極此次分兵兩路,一路由嶽托和濟爾哈朗率領一萬精騎,繞過雷區,攻打薊州,北京,作戰方針是以快製勝;另一路則由他親自率領,一旦袁崇煥率主力迴京勤王,那就是他發力的時機。
我並不知道這些內情,超出意料的曆史進程讓我手忙腳亂,盧象升,孫承宗等人在晉陝剿滅流寇,李邦華又帶走了兩萬人馬,現在我手上能調動的兵馬不足兩萬,麵對來勢洶洶的後金八旗鐵騎,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可也不能束手待斃,還是趕快部署迎敵要緊。
“馬上叫袁崇煥派些人馬迴來,不要少於三萬,由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統領,前去薊州解圍。”我不是不想調袁崇煥迴來,而是覺得遼東有他才保險,憑借北京的堅城和利炮,相信挺過這一關不太困難,要是運氣好,興許還會小有斬獲呢!
當袁崇煥接到崇禎皇帝的旨意,後金八旗大軍攻破薊州的謠言也在寧錦一帶傳開了,當然這都是皇太極使的計策,總的來說,後金的情報戰比明軍打的好很多。
袁崇煥麵對如此局勢,經過一夜的縝密思考後,決定親自迴援北京,他不知道,皇太極等的就是這個結果。
其實在袁崇煥上書要求重新築城大淩河的時候,大淩河已經在重新建築了,負責人是何可剛,以及新近調去的孔有德。
這二位主將一覺醒來被告知被包圍了,匆忙登城往下看,看著城下的八旗兵,兩個人麵麵相覷。孔有德目測了一下,後金八旗兵不下五萬之眾,小小大淩河要麵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何可剛明知道袁崇煥迴師北京去勤王了,但是也不得不拿袁崇煥的名頭來安定軍心,馬上傳令激勵將士說韃子來兵不過兩萬餘,隻要袁崇煥袁督師一來,韃子肯定潰逃,讓將士們做好長期被圍困的準備,因為他看出韃子有這個苗頭了。
皇太極看著做圍城工事的後金八旗子弟,笑著問身旁的範文程,“憲鬥獻上的圍城打援計策,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上當,如果袁崇煥在,估計是不會上當的。”
範文程自信道:“大汗放心,以以往的經驗來看,一旦北京危急,勢必會調動明軍各地的駐軍勤王,此次兩線作戰,虛實不分,相信即使袁崇煥在,也要吃虧。全賴大汗英明,弄來了明軍那麽機密的材料,否則這一仗還真不好打呢!”
阿敏是此次出戰的先鋒官,他大笑道:“還不是你們漢人貪圖小利,連國家的柱石都敢出賣,如果我是明朝的皇帝,一定要把那些人的十族都滅掉,還好我們大金沒有那樣的人……。”
皇太極見範文程的臉色不太好,馬上製止阿敏道:“你亂說什麽?什麽你們漢人,本汗說過多少次了,凡是大金的子民,不要計較滿漢,你身為貝勒,執法犯法,本汗先給你記上一過,令你戴罪立功。”
得知大淩河被圍的消息,明軍馬上做出反應,令左良玉為首,朱梅、吳襄為副將,統帶三千騎兵,五千步兵前去解圍,而吳襄,就是後來的大漢奸吳三桂的老爹。
當這支援兵行進到離大淩河還有六十裏的時候,左良玉見所部已經疲憊到極點,以這個姿態如何作戰啊!馬上命令全軍休息,養好精神再出發。
這支明軍剛下馬在原地休息,就見伏兵四起,數不清的八旗兵旋風般殺出來,衝入明軍的陣營。
左良玉雖然一個大字不認識,但是也算遼東名將,打仗驍勇善戰,看到韃子衝入己軍陣地,步兵損失慘重,馬上命令道:“吳襄,即刻帶騎兵堵截,保護步兵,朱梅,穩住步兵的陣腳,快。”
明軍步兵也不是好欺負的,早就組織起來反擊了,大刀長矛佛朗機,冷熱交替,不斷的給八旗兵造成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