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岣抬頭朝天空望了望道,恐怕都是後半夜了。
“哪有那麽晚,最多不過是戌時。”曹小青道,她見這個藏人女孩有話要對南宮旭講,隻得站立一旁,見他二人在夜色下交頭接耳地說了一陣。
娜珍告訴南宮旭說水四哥在那河心島探得的秘密,又說她們是約定了的,得在箭爐鎮上與水四哥碰頭,並約定了會麵的地方和記號。走出幾步又迴頭說了一句:“阮玉斌還在師太那裏。”
原來那秦文彪的動靜大著呢,南宮旭正在尋思間,就聽得有腳步聲和馬蹄聲。扭頭看時,就見一個五旬之上年紀身著藏袍的人騎在一匹高大的白馬上,前麵有一人牽著韁繩,後頭還跟有一人。經過南宮旭他們身旁時,騎馬的那個藏人也還朝他們點頭打了個招唿,隻聽到手牽韁繩的漢子叫了一聲老爺,說娜珍小姐已經同紮西下山了。南宮旭隱約聽到這位老爺迴道,還要提醒紮西看管好小姐,不準娜珍再離開我。邊說話邊朝著西麵的小道方向而去。
娜珍是這個土司老爺的女兒?望著他們的背影,南宮旭怔怔地立在那裏,一時說不出話來。直到蕭岣喊了他一聲才迴過頭來,卻極為不滿地瞪了小岣一眼。而曹小青見狀心下道,沒想道這南宮兄還是個見一個就迷上一個的多情男子呢,一時心下就升出一股莫名的滋味來。
見他還沉默無語,曹小青當下便誇道:“這位娜珍姑娘是真正的漂亮呢,藏家的女孩兒裝束是別具一格的好看。”
蕭岣道:“我早就想弄一套藏家漢子的衣裳來穿穿。”
“我說你還是別打這主意。”曹小青道,又轉過頭來問南宮旭,“你說蕭岣他穿藏裝好看麽?”
“喔?好,好。”南宮旭似沒聽清,猛然想道,阮兄弟他們在廟裏?連他們的情形都沒來得及問問娜珍。娜珍肯定是誤會了,都是這個廢話多的蕭狗娃惹出的事。一時又不好朝他發作,要說自己和娜珍的事,又有誰認定了的呢?心下歎氣,看來隻能尋著時候才能向她解釋了。可那位土司老爺的身影直在眼前晃動,他一時便心緒如麻。
剛至廟庵門前,一位十三四歲的女童在大門外向他們三人行禮道:“師太請三位施主在這裏喝茶稍事歇息。”便帶他們進入了客房。南宮旭暗想,他們幾位還在師太哪裏?自己還沒見過這位師太呢,眼前竟閃過那一夜的景象,兩位神仙般的姐姐今在何方……
殿內隻有阮玉斌一人還正在聆聽靜易師太的講解。
“小施主莫急莫躁,你們幾位朋友暫且分開是妥當的,天下事無論大小,凡事總得講究機會機緣。”
原來,水佬鬼他們五人還未趕至碉門,沿途就見增添有不少的清軍在把守盤查,有告示張貼道:嚴查販賣煙土私鹽印茶,尤其結夥成幫違禁者嚴懲不貸。
知道這是秦文彪一類慣用的手法,一想到被抓去的刁五曹皋等人,就決定分頭趕路。於是由阿依和孟小嵐一路,阮玉斌同娜珍一路,水四哥獨自行動。阮玉斌自是想與小嵐同行,小嵐悄聲告訴他說阿依的情緒不佳,他瞧著也是,心下暗暗罵著那個秦耀宗不是個東西。一路上他提到要替外祖父尋故交一事,娜珍便提議他上跑馬山寺中去求師太指點。
“我師太替人打的卦可是極準呢,不過要看她老人家會不會替你算。”
在娜珍離開師太之後,阮玉斌便向師太提出了尋前輩故交之事。
師太道:“不用打卦,小施主你也不用再打聽你外祖父所尋之人了,俗語曰,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你外祖父的那位故交早已遠離塵世,何必再去打擾他呢?”
“請師太明示,這柄短劍還能物歸原主麽?”阮玉斌已將短劍從懷中取出放在身旁。
“何為原主何為其主?……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師太睜開雙目兩手仍舊合什,口裏輕聲念出數句來道,“少時各奔殊途,白發終催同歸。阮郎歸,阮郎歸啊。”末了的聲音依稀傳入到阮玉斌耳中,
阮玉斌猛然有些醒悟,師太默誦詞句倒不足奇,可念出這詞牌名兒來,是在借用——不對不對,我外祖父並不姓阮,那麽是喚我作阮郎?更是不對了。隻是想來我外祖父與師太定是有一段非同尋常的交往。
正遐想間,就聽見師太念一聲阿彌陀佛,道:“雖說塵世如煙,這往事之煙也還沒消散殆盡,竟托小施主之緣千裏飄飄而來,從此,隨此輩漸已散盡也該消散也。”
在阮玉斌聽來似明白卻很不明白,雙目看著劍鞘上的兩行字跡:‘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知如何是好。
靜易師太拾起短劍來,眉間似有一絲旁人難以覺察的神色閃過,稍候接著道: “小施主,這把短劍既然是你外祖父的一位舊交所贈與,其年紀也就不會輕啦。無論你是否尋見了他,既然千裏迢迢來到了這跑馬山,就可算是完成了你外祖父的心願,也罷,貧尼就再作一次俗家瑣事。你瞧窗外那一彎明月,有明月相照,貧尼算是替你外祖父將此劍再作轉贈,今夜在此贈送予你。”
阮玉斌並非愚鈍之人,慌忙跪拜於地雙手過頭複接過短劍。
“世間常以良駒寶刀為寶,隻為得用,何日此類物件被世人束之高閣,隻作觀賞用,則天下真太平也。阿彌陀佛!”
……
南宮旭、曹小青和蕭岣三人見師太從大殿走出,忙起身迎上前去。見師太身後跟著阮玉斌,阮玉斌見到南宮旭他們在這兒出現,滿麵喜悅忙打招唿。又瞧見曹小青這位義弟的真麵目,神色便極為驚訝。
“三位施主可是上香?”一位像是廟祝的女尼接過曹小青雙手呈過的一錠紋銀。
“晚輩有疑惑不解之事,懇請師太指點迷津。”南宮旭恭恭敬敬地朝師太行禮,曹小青和蕭岣也跟著行禮不迭。
蕭岣瞧著南宮旭心頭道,我同這南供起分手這些年,聽他說是被人販子賣去了彝山當娃子,身上咋會就有了武功?我看他豈止是練就了武功絕活,他懂得的明堂還真是不少,說起話來就像是讀過了好幾年書一樣,心下十分地不解。早曉得是這般,我也該同他一塊兒去彝山上當幾天娃子。正胡思亂想間,聽得師太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幾位施主就請隨貧尼過來吧,貧尼還有兩位客人已久等多時了。”
月夜 鬆林 廟宇 庵堂 草坪、石桌石凳
玉笛聲 歌聲 兩位仙女般的姐姐 ……
往昔的情景像在南宮旭眼前又似在額前閃現。
見這廟庵很是相識,卻又不全是他記憶中的模樣,鬆林依然密實,草坪像是變得寬敞了些?待南宮旭轉過廟側一眼瞧去,就見有兩位道長正坐在石凳上談意正濃,石桌和石凳似乎模樣依舊,像是還增添了幾個石凳呢。
就在方才,當南宮旭進入大殿內時,這兩位老者已在此品茗交談。
“這就好,這就好,他千裏迢迢來尋訪你,他的陪禮道歉你算是接受了。”說話的是位身形瘦長麵容清臒的老道。
“昨日在酒樓與他碰麵,聽他言詞也還懇切,加之近些年對他的行跡也略有耳聞。”迴話的是南宮旭見過的獨臂老者殷寒鬆,接著聽他歎一口氣,“唉!可是這玉平兄,又一直打聽不到他的蹤跡,也不知——”
“也算是你替玉平接受了他的歉意,這乃過往之事,隻要當初不是因心生歹意而起,過後又能知其過而改之,有何放不下的?善哉善哉!”老道抱拳,又道,“那麽,你也該諒解你那徒弟了,卻還生他的甚麽子氣??”“不成,這事不成,白雲道長,你不知我這徒弟總是固持己見。”殷寒鬆搖頭。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老道歎道,“你師徒間分歧之由來,起因不過是對那曾文正的評說而已。”
“我那徒弟竟還稱讚起他來,即便是那姓曾的所主張‘師夷長技,奪其所恃。’和‘整飭自身’算是有些道理,可對他在天津教案中之所作所為能令人稱道麽?可我那徒弟曰‘是朝廷昏朽,他曾文正也是處於兩難。’你聽聽,竟然替他辯解起來,他像是忘記了這個劊子手欠下我太平軍海一般的血債了!”
白雲道長略為沉思,道:“貧道早年論人亦是偏頗,與自己耳目蔽塞所聞片麵大有關係。因那曾文正與天國為敵,故而就全盤貶之否之。咱們應由論理論事再而論人,而不應先肯定或否定某人在先,繼而對其一切行為皆按此作褒貶定論。”
“道長此言究竟何意?”殷寒鬆茶杯懸於手中,目光咄咄。
“那班昏腐庸臣附和那太後皇上之意,定要強勉外夷使節也行匍匐於地的叩頭跪拜禮,並為此生出諸多爭端,對於喪權辱國的大事卻又三緘其口。而曾文正其人主張清廷應‘其爭彼我之虛儀者許之,其奪吾民生計者勿許。’之語,和其設立機器局和派遣學子赴外求學的主張,依貧道如今看來也算頗有見識的。這不正應了殷兄所引‘師夷長技,奪其所恃。’和‘整飭自身’之語?”
“如道長之言,姓曾的也有這般的好見識好心腸,我聽不少人還誇他教子有方呢!這世間之人也就沒個善惡之分了?這類人最多也不過是極善偽裝罷了。”殷寒鬆冷冷地哼一聲。
“也並非無所分辨,貧道以為,不過得辨其善占幾分惡占幾分,尤其是否是由善念而起卻結果反之,或原本就心地歹毒赤條條上陣毫無掩飾或飾以種種偽裝過後方得暴露,甚而還有隱藏日久者……”
“究竟有無惡人善人之分?是否總是套上兩句老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殷寒鬆哂笑一聲,複追問道。
“哪有那麽晚,最多不過是戌時。”曹小青道,她見這個藏人女孩有話要對南宮旭講,隻得站立一旁,見他二人在夜色下交頭接耳地說了一陣。
娜珍告訴南宮旭說水四哥在那河心島探得的秘密,又說她們是約定了的,得在箭爐鎮上與水四哥碰頭,並約定了會麵的地方和記號。走出幾步又迴頭說了一句:“阮玉斌還在師太那裏。”
原來那秦文彪的動靜大著呢,南宮旭正在尋思間,就聽得有腳步聲和馬蹄聲。扭頭看時,就見一個五旬之上年紀身著藏袍的人騎在一匹高大的白馬上,前麵有一人牽著韁繩,後頭還跟有一人。經過南宮旭他們身旁時,騎馬的那個藏人也還朝他們點頭打了個招唿,隻聽到手牽韁繩的漢子叫了一聲老爺,說娜珍小姐已經同紮西下山了。南宮旭隱約聽到這位老爺迴道,還要提醒紮西看管好小姐,不準娜珍再離開我。邊說話邊朝著西麵的小道方向而去。
娜珍是這個土司老爺的女兒?望著他們的背影,南宮旭怔怔地立在那裏,一時說不出話來。直到蕭岣喊了他一聲才迴過頭來,卻極為不滿地瞪了小岣一眼。而曹小青見狀心下道,沒想道這南宮兄還是個見一個就迷上一個的多情男子呢,一時心下就升出一股莫名的滋味來。
見他還沉默無語,曹小青當下便誇道:“這位娜珍姑娘是真正的漂亮呢,藏家的女孩兒裝束是別具一格的好看。”
蕭岣道:“我早就想弄一套藏家漢子的衣裳來穿穿。”
“我說你還是別打這主意。”曹小青道,又轉過頭來問南宮旭,“你說蕭岣他穿藏裝好看麽?”
“喔?好,好。”南宮旭似沒聽清,猛然想道,阮兄弟他們在廟裏?連他們的情形都沒來得及問問娜珍。娜珍肯定是誤會了,都是這個廢話多的蕭狗娃惹出的事。一時又不好朝他發作,要說自己和娜珍的事,又有誰認定了的呢?心下歎氣,看來隻能尋著時候才能向她解釋了。可那位土司老爺的身影直在眼前晃動,他一時便心緒如麻。
剛至廟庵門前,一位十三四歲的女童在大門外向他們三人行禮道:“師太請三位施主在這裏喝茶稍事歇息。”便帶他們進入了客房。南宮旭暗想,他們幾位還在師太哪裏?自己還沒見過這位師太呢,眼前竟閃過那一夜的景象,兩位神仙般的姐姐今在何方……
殿內隻有阮玉斌一人還正在聆聽靜易師太的講解。
“小施主莫急莫躁,你們幾位朋友暫且分開是妥當的,天下事無論大小,凡事總得講究機會機緣。”
原來,水佬鬼他們五人還未趕至碉門,沿途就見增添有不少的清軍在把守盤查,有告示張貼道:嚴查販賣煙土私鹽印茶,尤其結夥成幫違禁者嚴懲不貸。
知道這是秦文彪一類慣用的手法,一想到被抓去的刁五曹皋等人,就決定分頭趕路。於是由阿依和孟小嵐一路,阮玉斌同娜珍一路,水四哥獨自行動。阮玉斌自是想與小嵐同行,小嵐悄聲告訴他說阿依的情緒不佳,他瞧著也是,心下暗暗罵著那個秦耀宗不是個東西。一路上他提到要替外祖父尋故交一事,娜珍便提議他上跑馬山寺中去求師太指點。
“我師太替人打的卦可是極準呢,不過要看她老人家會不會替你算。”
在娜珍離開師太之後,阮玉斌便向師太提出了尋前輩故交之事。
師太道:“不用打卦,小施主你也不用再打聽你外祖父所尋之人了,俗語曰,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你外祖父的那位故交早已遠離塵世,何必再去打擾他呢?”
“請師太明示,這柄短劍還能物歸原主麽?”阮玉斌已將短劍從懷中取出放在身旁。
“何為原主何為其主?……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師太睜開雙目兩手仍舊合什,口裏輕聲念出數句來道,“少時各奔殊途,白發終催同歸。阮郎歸,阮郎歸啊。”末了的聲音依稀傳入到阮玉斌耳中,
阮玉斌猛然有些醒悟,師太默誦詞句倒不足奇,可念出這詞牌名兒來,是在借用——不對不對,我外祖父並不姓阮,那麽是喚我作阮郎?更是不對了。隻是想來我外祖父與師太定是有一段非同尋常的交往。
正遐想間,就聽見師太念一聲阿彌陀佛,道:“雖說塵世如煙,這往事之煙也還沒消散殆盡,竟托小施主之緣千裏飄飄而來,從此,隨此輩漸已散盡也該消散也。”
在阮玉斌聽來似明白卻很不明白,雙目看著劍鞘上的兩行字跡:‘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知如何是好。
靜易師太拾起短劍來,眉間似有一絲旁人難以覺察的神色閃過,稍候接著道: “小施主,這把短劍既然是你外祖父的一位舊交所贈與,其年紀也就不會輕啦。無論你是否尋見了他,既然千裏迢迢來到了這跑馬山,就可算是完成了你外祖父的心願,也罷,貧尼就再作一次俗家瑣事。你瞧窗外那一彎明月,有明月相照,貧尼算是替你外祖父將此劍再作轉贈,今夜在此贈送予你。”
阮玉斌並非愚鈍之人,慌忙跪拜於地雙手過頭複接過短劍。
“世間常以良駒寶刀為寶,隻為得用,何日此類物件被世人束之高閣,隻作觀賞用,則天下真太平也。阿彌陀佛!”
……
南宮旭、曹小青和蕭岣三人見師太從大殿走出,忙起身迎上前去。見師太身後跟著阮玉斌,阮玉斌見到南宮旭他們在這兒出現,滿麵喜悅忙打招唿。又瞧見曹小青這位義弟的真麵目,神色便極為驚訝。
“三位施主可是上香?”一位像是廟祝的女尼接過曹小青雙手呈過的一錠紋銀。
“晚輩有疑惑不解之事,懇請師太指點迷津。”南宮旭恭恭敬敬地朝師太行禮,曹小青和蕭岣也跟著行禮不迭。
蕭岣瞧著南宮旭心頭道,我同這南供起分手這些年,聽他說是被人販子賣去了彝山當娃子,身上咋會就有了武功?我看他豈止是練就了武功絕活,他懂得的明堂還真是不少,說起話來就像是讀過了好幾年書一樣,心下十分地不解。早曉得是這般,我也該同他一塊兒去彝山上當幾天娃子。正胡思亂想間,聽得師太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幾位施主就請隨貧尼過來吧,貧尼還有兩位客人已久等多時了。”
月夜 鬆林 廟宇 庵堂 草坪、石桌石凳
玉笛聲 歌聲 兩位仙女般的姐姐 ……
往昔的情景像在南宮旭眼前又似在額前閃現。
見這廟庵很是相識,卻又不全是他記憶中的模樣,鬆林依然密實,草坪像是變得寬敞了些?待南宮旭轉過廟側一眼瞧去,就見有兩位道長正坐在石凳上談意正濃,石桌和石凳似乎模樣依舊,像是還增添了幾個石凳呢。
就在方才,當南宮旭進入大殿內時,這兩位老者已在此品茗交談。
“這就好,這就好,他千裏迢迢來尋訪你,他的陪禮道歉你算是接受了。”說話的是位身形瘦長麵容清臒的老道。
“昨日在酒樓與他碰麵,聽他言詞也還懇切,加之近些年對他的行跡也略有耳聞。”迴話的是南宮旭見過的獨臂老者殷寒鬆,接著聽他歎一口氣,“唉!可是這玉平兄,又一直打聽不到他的蹤跡,也不知——”
“也算是你替玉平接受了他的歉意,這乃過往之事,隻要當初不是因心生歹意而起,過後又能知其過而改之,有何放不下的?善哉善哉!”老道抱拳,又道,“那麽,你也該諒解你那徒弟了,卻還生他的甚麽子氣??”“不成,這事不成,白雲道長,你不知我這徒弟總是固持己見。”殷寒鬆搖頭。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老道歎道,“你師徒間分歧之由來,起因不過是對那曾文正的評說而已。”
“我那徒弟竟還稱讚起他來,即便是那姓曾的所主張‘師夷長技,奪其所恃。’和‘整飭自身’算是有些道理,可對他在天津教案中之所作所為能令人稱道麽?可我那徒弟曰‘是朝廷昏朽,他曾文正也是處於兩難。’你聽聽,竟然替他辯解起來,他像是忘記了這個劊子手欠下我太平軍海一般的血債了!”
白雲道長略為沉思,道:“貧道早年論人亦是偏頗,與自己耳目蔽塞所聞片麵大有關係。因那曾文正與天國為敵,故而就全盤貶之否之。咱們應由論理論事再而論人,而不應先肯定或否定某人在先,繼而對其一切行為皆按此作褒貶定論。”
“道長此言究竟何意?”殷寒鬆茶杯懸於手中,目光咄咄。
“那班昏腐庸臣附和那太後皇上之意,定要強勉外夷使節也行匍匐於地的叩頭跪拜禮,並為此生出諸多爭端,對於喪權辱國的大事卻又三緘其口。而曾文正其人主張清廷應‘其爭彼我之虛儀者許之,其奪吾民生計者勿許。’之語,和其設立機器局和派遣學子赴外求學的主張,依貧道如今看來也算頗有見識的。這不正應了殷兄所引‘師夷長技,奪其所恃。’和‘整飭自身’之語?”
“如道長之言,姓曾的也有這般的好見識好心腸,我聽不少人還誇他教子有方呢!這世間之人也就沒個善惡之分了?這類人最多也不過是極善偽裝罷了。”殷寒鬆冷冷地哼一聲。
“也並非無所分辨,貧道以為,不過得辨其善占幾分惡占幾分,尤其是否是由善念而起卻結果反之,或原本就心地歹毒赤條條上陣毫無掩飾或飾以種種偽裝過後方得暴露,甚而還有隱藏日久者……”
“究竟有無惡人善人之分?是否總是套上兩句老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殷寒鬆哂笑一聲,複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