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裏想著周太妃的事,為太子冊立倒不怎麽上心,見他滿麵愧疚,便收了心寬慰他道:“元倬是你和故皇後的嫡長子,如今又生的體格端方,能說會道,立為太子也是情理之事,嬪妾並不會為了他做太子就心存不滿,元澈也不會。”
我一壁說著,一壁去了竹篦為蕭琮通頭。
蕭琮翻了個身,讓我取掉玉簪發冠,依舊枕在我的膝上,“皇後沒福氣,不曾聽見元倬叫一聲母親。”
他忽然有了幾分怒意,“和妃膽大妄為,為了留住元倬在身邊,居然敢做出這等荒謬的事情,可恨,可恨!”
我鬆開他的發髻,十指插進他的發裏,慢慢按壓著他的頭皮,緩緩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和妃出此下策,未曾不是保全元倬。夫君也知道,她始終是疼他的。”
蕭琮環住我的腰肢,低語道:“朕身邊的人,好像都戴著一張麵具,每當麵具被撕下來時,又眾說紛紜。時日一久,真的不知道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這種感覺……讓人恐懼。”
我默默用竹篦梳理他的頭發,聽他說:“你說過,人生像是一池流水,而人的命運便是浮萍。流水將你推去哪裏,你便在哪裏安心紮根。這番話,朕感悟良多。”
我道:“夫君感悟出了什麽?”
他淡淡一笑,又不肯說了。
錦心打起半邊簾子,送了南粵進貢的蟠桃進來,我心裏一動,柔聲道:“也不知道他們給太後宮裏送去沒有,皇上不如親自去一趟長信宮。”
蕭琮冷淡道:“若是沒有先給長信宮送去,他們如何敢送來這裏。”
我越發溫柔道:“夫君怎麽又不高興了?是不是嬪妾說錯了什麽?”
蕭琮挽住了我的手,低聲道:“其實你又何必委曲求全,這些年了,太後編排你的話還少嗎?”
我道:“怎麽說她也是長輩,又是夫君你的母親,即便她對嬪妾再不好,也是嬪妾做的不夠,又算什麽委曲求全呢?”
蕭琮搖頭道:“她逼得你離宮,又戕害朕那麽多未出世的孩子,近日朝堂上定國公更是時常頂撞,若沒有太後授意,他焉敢如此?朕真的都不免要懷疑,她究竟是不是朕的母親,為何總是要與朕作對!”
我訝然道:“定國公與夫君頂撞?但不知所為何事?”
“何事?朕要加封禰弟,他頭一個站出來不肯,還說了些不倫不類的話,嚷著要太子監國!”
我沉聲道:“這可不是大逆不道嗎?太子還是個毛孩子,況且皇上春秋鼎盛,要他費心監哪門子的國?”
蕭琮也冷笑道:“如今是越發不像話了,巴不得朕今日就死好讓元倬即位大寶似的。”
我掩住他的口,“夫君也糊塗了,這種不吉利的話也是隨便說的?定國公既然這樣不守臣子本分,在朝堂上公然頂撞夫君,嬪妾看他這個公爵的封號也是不想要了!”
蕭琮摘去一片蟠桃葉子,“禰弟已經用兵符控製了邊關的幾名大將,不懼王氏作亂。隻是京畿裏的守衛大多是王氏子弟,朕要想個法子偷梁換柱,又不得打草驚蛇……”
他看著我道:“你說,如何能調動這些人遠離京城,讓朕安排自己的心腹?”
京畿守衛各崗各位的調動非同小可,若有改變,王氏一族必定會知道,到底要找個什麽借口才能將西京的守衛大換血而不被心存謀逆的人懷疑呢?
狩獵?不行,如今不是狩獵之期。
禦駕南巡?不行,蕭琮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離京。
珠簾碰撞的清脆響聲在耳畔響起,玉真拉著元澈進來,“父皇,母妃,澈弟在外麵不敢進來呢。”
她旁若無人的爬上榻,偎坐在我身側,竊笑道:“澈弟膽子真小,見父皇母妃說話,半步也不敢走近。”
我嗔她道:“你弟弟貴為昌德王,哪裏像你這樣輕浮?他見父皇母妃說話,自然是要避開的,你以為都跟你似的沒規矩。”
蕭琮不許我訓斥玉真,問元澈道:“怎麽不讓人通報一聲?”
元澈垂首恭謹道:“兒臣讀史記有一句話不甚明了,因此來問母妃,也不是什麽要緊事,不敢擾了父皇母妃清淨。”
蕭琮“哦”一聲,“你是幾個兄弟中書念的最好的,書裏有什麽話是你不明了的,講來聽聽。”
元澈抬頭瞥我一眼,迴道:“兒臣看書,看到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此言不虛,那古往今來的聚義之輩也不免被名利所累。兒臣想,史記上的話總不會錯,追名逐利也是人之常情,隻是兒臣心裏總覺得與從前念過的聖賢書有悖,因此想不明白。”
玉真噗嗤笑出聲道:“澈弟真有學問,這樣的話也要想半天!”
蕭琮也微笑道:“難為你這樣用心,隻怕你母妃也想不明白。”
我拉直了元澈掛在腰帶上的香囊穗子,含笑道:“你父皇說的沒錯,母妃也想不明白,倒不如撂開手不想這樣,學你姐姐這樣盡情玩耍幾日吧。”
元澈似乎並不介意,躬身應了是,玉真跳下榻來,拉著他道:“澈弟,我帶你到沈母妃宮裏看仙鶴去,小時候咱們最愛看仙鶴了!”
蕭琮並不反對,喚人捧著蟠桃伺候他倆,元澈便跟著玉真去了,臨走時迴頭望著我擠了下眼睛,似乎意有所指。
我忽然靈機一動,吩咐錦心道:“你和進寶守住殿門,再不許別人進來。”
我又讓嫣尋近前,輕聲吩咐了幾句,一切妥當,這才對蕭琮道:“夫君,元澈提醒了嬪妾,嬪妾想到辦法了!不若托辭泰山封禪,且說皇上國事纏身,令各貴胄族裏出挑的子弟陪同太子前往,另外放出風聲,就說此去同行的人迴京必定加官進爵。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京中各處守衛俱是貴族子弟,誰不想再官高一級?如此,隻怕應者濟濟!”
蕭琮細細想了想,翻身坐起道:“這倒不失為一記險招,容朕再斟酌斟酌。”
我蹙眉道:“但太後仍在宮中,隻怕……萬一她暗地裏告知定國公真相,嬪妾隻怕定國公會趁機發難……”
蕭琮眉間有淡淡的愁色,“你說的沒錯,這樣處處算計朕的母親,若是聽到風聲必然不會顧及朕的處境!”
我覷著蕭琮臉色,故意為難道:“但太後是皇上生母,若是將她軟禁,嬪妾隻怕皇上不忍……”
蕭琮歎息道:“朕也不明白,她為何總是要算計著朕,為何總是心急著要提攜太子,難道她真的以為朕這樣沒用?難道太皇太後的稱號真的會好過太後?”
我撫著墊在榻上的玉蘭簟,淡淡道:“或許皇上太過英明,未必是太後想要的。”
蕭琮驀然瞪著我道:“你說什麽?”
我並不驚懼,依舊平靜道:“夫君英明神武,有自己的抱負和決斷,處理國事遊刃有餘,並不需要旁人置喙。但太後對於權力和榮耀的欲望太過旺盛,這種欲望得不到宣泄,她隻能寄希望於東秦下一個不能自處的帝王。”
蕭琮狹長的眼睛裏驟的帶了殺氣,他捏了我的肩膀,“說!你都知道些什麽?”
我的肩膀被他捏得生疼,忍著疼痛道:“夫君,我永遠不會害你。你靜一靜,讓我慢慢說給你聽。”
他逐漸鬆開手,臉色陰晴不定。
我望住他,緩緩道:“王氏一族跋扈這麽多年,太後為什麽不曾懲戒?太後為什麽容不得其他姓氏的妃嬪得寵?太後為什麽忍心讓一些皇子夭折母腹?太後為什麽一定要培植儲君並且親自教養?夫君,你隻以為她想廣大門楣,隻以為她是自私而已,可事實真的隻是如此嗎?”
蕭琮死死的盯著我,一言不發。
“夫君,不要再騙你自己,你也知道她的目的不隻是普通的榮華富貴,她想垂簾聽政,或者說,她想謀朝篡位!”
蕭琮潛藏在心裏的猜測被我說中,他一把攥住我的手,“是誰告訴你的?你是從哪裏聽來的這些話?”
我看著他頎長的脖頸迸出了青筋,心疼道:“嬪妾在後宮受太後百般算計羞辱,又眼睜睜看著她用兵權要挾皇上十數年,難道嬪妾心裏會不清楚嗎?”
蕭琮搖頭道:“不,不是的,她是朕的母親,她不會這樣對待朕,她隻是要朕給予王家無上的尊貴,隻是這樣而已!她懷胎十月才生下朕,她怎麽可能如此狠心,為了外人算計朕的皇位?她不會,她不會!”
我深深唿吸,一字一句道:“因為她根本不是皇上的生母!”
蕭琮仰起頭,驚惶茫然道:“你說什麽?你胡說什麽?你知不知道朕立即就能殺了你!”
我抽出梳妝台山形架上的波斯匕首,跪在蕭琮麵前,雙手高舉道:“嬪妾聽到一個故事,是關於皇上的身世。皇上如果願意聽,嬪妾自當知無不言。皇上如果不願意聽,盡可以一刀要了嬪妾的命,嬪妾絕無怨言!”
那把波斯匕首還是蕭琮賜給我的,鋒利冷冽,可斷金玉。
我低著頭,看不見蕭琮的表情,我隻是想賭一賭,賭他對我的感情,賭他對真相的探尋。
手中忽然一輕,匕首竟然被蕭琮奪了去。
我心裏一涼,他還是不願意直麵這樣的震撼吧?叫了三十幾年的母後,一夕變成了毫無血緣的陌生人,換做是誰,隻怕也難以接受。那麽,對於這個秘密直言不諱的我,在他眼中,是不是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
“鏗”的一聲,蕭琮將匕首釘在了榻上,玉蘭簟被撕裂出一個大大的口子。
我的心又暖了,抬起頭,他直視著我,麵色已然平靜,“你說,朕想聽一聽。”
第三十三章 塵埃漸皈
金龍池的荷花連綿菡萏,微風吹過,那菡萏的花骨朵兒擦著水麵,漾出一圈接一圈的漣漪。
我坐在湖邊的涼亭裏,遠遠看著玉真和元澈在湖邊戲水。
嫣尋遞上新沏的茶,“娘娘,移植到大安宮的枇杷樹已經結果了。”
我點點頭:“你遣人去告訴寧妃娘娘,她自然會安排宮中采摘。叫咱們宮裏的人別去碰,以免落下犯上的罪名。”
嫣尋應了,我歎息道:“昔年太皇太後最喜歡新鮮枇杷,她老人家若是還在,該有多好。”
“太皇太後老人家即便還在,也同樣算不到姐姐會有離宮的一天。”
陶美人蹁躚而來,笑吟吟道:“姐姐怎麽也淪落到湖邊賞荷,傷春悲秋了?”
我瞥她一眼,“本宮人老珠黃,有這樣一天不稀奇,不知為何妹妹也來作伴了?”
陶美人在趙郡多年,養尊處優,體態豐腴不少,此時笑道:“嬪妾原是不得閑的,隻是皇上召元晟去講講見識學問,嬪妾無事,因此來金龍池散散心,不想就遇見姐姐了。”
我淡淡一笑,抿茶不語。陶美人覷見玉真元澈,掩口笑道:“昌德王還跟個孩子似的,姐姐就由著他麽?怎麽不管管?”
我不以為意,“妹妹別笑話,再怎麽說元澈也不過十二三歲,本來就是個小孩子。況且他貪玩鬥勝妹妹也不是不知道,在太後麵前尚且如此,本宮怎麽管得住。”
陶美人輕輕一哼,自得道:“昌德王聰明懂事,姐姐何苦這般自謙?陳留王倒是個讀死書的,嬪妾每日哄著他去玩他都不肯,少年老成,如何是好?唉,當真一言難盡。”
她眼波流轉,捋一捋明珠耳環,盈盈道:“嬪妾聽說姐姐把太皇太後身邊的老嬤嬤朱槿接迴宮了,不知道姐姐用意何在?”
我道:“太皇太後的祭日又快到了,朱槿熟知老聖人的喜好,自然是為了祭奠參拜時事從權益。妹妹以為是為了什麽?”
陶美人歎道:“姐姐雖與嬪妾一樣長年不在宮中,可是對宮裏種種事情都了如指掌,嬪妾當真自愧不如。”
我厭惡她鬼鬼祟祟的行徑,用眼角掃了她一眼,“不在其位,自然不謀其政,妹妹雖是皇子生母,畢竟位份低微,宮裏的事情還輪不到妹妹插手,大可不必自愧不如。”
她一怔,旋即自如道:“姐姐說的有理,是嬪妾想多了。”
恰時春夏交接,涼亭四周的花草樹木勃發綻放,隨風帶著一陣陣清香。
正百無聊賴,遠遠看見裕妃過來,我忙起身相迎,裕妃笑著走近,“兩位妹妹好興致,闔宮都知道這金龍池的水景是最好的。”
陶美人起身施了禮,含笑道:“裕妃娘娘從哪兒來?倒像是微微出了些汗似的。”
裕妃坐下,抽出絹子擦汗道:“你們果然是躲清靜來了,不知道皇上在承恩殿龍顏大怒麽?還好這會兒太後把皇上請到長信宮去了,不然還不知道承恩殿那幫子內監宮人保不保得住腦袋呢。”
陶美人訝異道:“皇上為何發脾氣?該不會是元晟觸怒了龍顏吧?不行,嬪妾得去看看!”
裕妃按下她道:“不關陳留王的事,是太子……皇上問他功課,聽說是一問三不知,皇上罵他是草包一個,太子不服,頂撞了幾句。你們也知道皇上的脾氣,登時就摔了端硯,還要責罰太傅和太子伴讀呢!”
她忙忙的喝了一口茶,“本宮原本在禦前伺候,皇上一不自在就喝令旁人退下,我連忙的出了承恩殿,這會兒沒有宣召也不敢去皇上麵前現眼,好在太後得了消息把皇上叫去了,不然牽連的人可就多了。”
陶美人聽見和元晟無關,立時就鬆泛了,眉眼帶了笑意,語氣卻焦慮道:“太子受罰也不是小事,娘娘不如去勸皇上消消氣?”
裕妃擺手道:“罷了吧,何苦自己討罪受?你們倆長年累月不在禦前,不知道皇上的脾氣是越來越暴躁,本宮是不去的,要去你們去。”
陶美人的侍女喜慧道:“三位娘娘不必焦慮,皇上是最孝順的,太後娘娘既然保了太子,必然是萬事大吉。”
我心底冷笑,太後出麵就萬事大吉?隻怕這樣的好日子就快斷送完了呢!
陶美人不過一句客套,我更是連客套話也懶得說,因此說歸說,三人都沒動彈。
裕妃忽然看著我道:“妹妹,本宮記起故皇後在時,曾經有個跑丟了的妹妹,不知道你找到沒有?”
我憶起薛淩雲的囑托,不禁喟然道:“這些年能找的地方都找了,隻是沒有。薛小姐今年也二十多歲了,也不知道還在不在人世……嬪妾真真愧對故皇後……”
裕妃隨口道:“薛家這些年不景氣得很,連趙郡李家都比不上了,遑論裴家王家。”
我一壁說著,一壁去了竹篦為蕭琮通頭。
蕭琮翻了個身,讓我取掉玉簪發冠,依舊枕在我的膝上,“皇後沒福氣,不曾聽見元倬叫一聲母親。”
他忽然有了幾分怒意,“和妃膽大妄為,為了留住元倬在身邊,居然敢做出這等荒謬的事情,可恨,可恨!”
我鬆開他的發髻,十指插進他的發裏,慢慢按壓著他的頭皮,緩緩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和妃出此下策,未曾不是保全元倬。夫君也知道,她始終是疼他的。”
蕭琮環住我的腰肢,低語道:“朕身邊的人,好像都戴著一張麵具,每當麵具被撕下來時,又眾說紛紜。時日一久,真的不知道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這種感覺……讓人恐懼。”
我默默用竹篦梳理他的頭發,聽他說:“你說過,人生像是一池流水,而人的命運便是浮萍。流水將你推去哪裏,你便在哪裏安心紮根。這番話,朕感悟良多。”
我道:“夫君感悟出了什麽?”
他淡淡一笑,又不肯說了。
錦心打起半邊簾子,送了南粵進貢的蟠桃進來,我心裏一動,柔聲道:“也不知道他們給太後宮裏送去沒有,皇上不如親自去一趟長信宮。”
蕭琮冷淡道:“若是沒有先給長信宮送去,他們如何敢送來這裏。”
我越發溫柔道:“夫君怎麽又不高興了?是不是嬪妾說錯了什麽?”
蕭琮挽住了我的手,低聲道:“其實你又何必委曲求全,這些年了,太後編排你的話還少嗎?”
我道:“怎麽說她也是長輩,又是夫君你的母親,即便她對嬪妾再不好,也是嬪妾做的不夠,又算什麽委曲求全呢?”
蕭琮搖頭道:“她逼得你離宮,又戕害朕那麽多未出世的孩子,近日朝堂上定國公更是時常頂撞,若沒有太後授意,他焉敢如此?朕真的都不免要懷疑,她究竟是不是朕的母親,為何總是要與朕作對!”
我訝然道:“定國公與夫君頂撞?但不知所為何事?”
“何事?朕要加封禰弟,他頭一個站出來不肯,還說了些不倫不類的話,嚷著要太子監國!”
我沉聲道:“這可不是大逆不道嗎?太子還是個毛孩子,況且皇上春秋鼎盛,要他費心監哪門子的國?”
蕭琮也冷笑道:“如今是越發不像話了,巴不得朕今日就死好讓元倬即位大寶似的。”
我掩住他的口,“夫君也糊塗了,這種不吉利的話也是隨便說的?定國公既然這樣不守臣子本分,在朝堂上公然頂撞夫君,嬪妾看他這個公爵的封號也是不想要了!”
蕭琮摘去一片蟠桃葉子,“禰弟已經用兵符控製了邊關的幾名大將,不懼王氏作亂。隻是京畿裏的守衛大多是王氏子弟,朕要想個法子偷梁換柱,又不得打草驚蛇……”
他看著我道:“你說,如何能調動這些人遠離京城,讓朕安排自己的心腹?”
京畿守衛各崗各位的調動非同小可,若有改變,王氏一族必定會知道,到底要找個什麽借口才能將西京的守衛大換血而不被心存謀逆的人懷疑呢?
狩獵?不行,如今不是狩獵之期。
禦駕南巡?不行,蕭琮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離京。
珠簾碰撞的清脆響聲在耳畔響起,玉真拉著元澈進來,“父皇,母妃,澈弟在外麵不敢進來呢。”
她旁若無人的爬上榻,偎坐在我身側,竊笑道:“澈弟膽子真小,見父皇母妃說話,半步也不敢走近。”
我嗔她道:“你弟弟貴為昌德王,哪裏像你這樣輕浮?他見父皇母妃說話,自然是要避開的,你以為都跟你似的沒規矩。”
蕭琮不許我訓斥玉真,問元澈道:“怎麽不讓人通報一聲?”
元澈垂首恭謹道:“兒臣讀史記有一句話不甚明了,因此來問母妃,也不是什麽要緊事,不敢擾了父皇母妃清淨。”
蕭琮“哦”一聲,“你是幾個兄弟中書念的最好的,書裏有什麽話是你不明了的,講來聽聽。”
元澈抬頭瞥我一眼,迴道:“兒臣看書,看到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此言不虛,那古往今來的聚義之輩也不免被名利所累。兒臣想,史記上的話總不會錯,追名逐利也是人之常情,隻是兒臣心裏總覺得與從前念過的聖賢書有悖,因此想不明白。”
玉真噗嗤笑出聲道:“澈弟真有學問,這樣的話也要想半天!”
蕭琮也微笑道:“難為你這樣用心,隻怕你母妃也想不明白。”
我拉直了元澈掛在腰帶上的香囊穗子,含笑道:“你父皇說的沒錯,母妃也想不明白,倒不如撂開手不想這樣,學你姐姐這樣盡情玩耍幾日吧。”
元澈似乎並不介意,躬身應了是,玉真跳下榻來,拉著他道:“澈弟,我帶你到沈母妃宮裏看仙鶴去,小時候咱們最愛看仙鶴了!”
蕭琮並不反對,喚人捧著蟠桃伺候他倆,元澈便跟著玉真去了,臨走時迴頭望著我擠了下眼睛,似乎意有所指。
我忽然靈機一動,吩咐錦心道:“你和進寶守住殿門,再不許別人進來。”
我又讓嫣尋近前,輕聲吩咐了幾句,一切妥當,這才對蕭琮道:“夫君,元澈提醒了嬪妾,嬪妾想到辦法了!不若托辭泰山封禪,且說皇上國事纏身,令各貴胄族裏出挑的子弟陪同太子前往,另外放出風聲,就說此去同行的人迴京必定加官進爵。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京中各處守衛俱是貴族子弟,誰不想再官高一級?如此,隻怕應者濟濟!”
蕭琮細細想了想,翻身坐起道:“這倒不失為一記險招,容朕再斟酌斟酌。”
我蹙眉道:“但太後仍在宮中,隻怕……萬一她暗地裏告知定國公真相,嬪妾隻怕定國公會趁機發難……”
蕭琮眉間有淡淡的愁色,“你說的沒錯,這樣處處算計朕的母親,若是聽到風聲必然不會顧及朕的處境!”
我覷著蕭琮臉色,故意為難道:“但太後是皇上生母,若是將她軟禁,嬪妾隻怕皇上不忍……”
蕭琮歎息道:“朕也不明白,她為何總是要算計著朕,為何總是心急著要提攜太子,難道她真的以為朕這樣沒用?難道太皇太後的稱號真的會好過太後?”
我撫著墊在榻上的玉蘭簟,淡淡道:“或許皇上太過英明,未必是太後想要的。”
蕭琮驀然瞪著我道:“你說什麽?”
我並不驚懼,依舊平靜道:“夫君英明神武,有自己的抱負和決斷,處理國事遊刃有餘,並不需要旁人置喙。但太後對於權力和榮耀的欲望太過旺盛,這種欲望得不到宣泄,她隻能寄希望於東秦下一個不能自處的帝王。”
蕭琮狹長的眼睛裏驟的帶了殺氣,他捏了我的肩膀,“說!你都知道些什麽?”
我的肩膀被他捏得生疼,忍著疼痛道:“夫君,我永遠不會害你。你靜一靜,讓我慢慢說給你聽。”
他逐漸鬆開手,臉色陰晴不定。
我望住他,緩緩道:“王氏一族跋扈這麽多年,太後為什麽不曾懲戒?太後為什麽容不得其他姓氏的妃嬪得寵?太後為什麽忍心讓一些皇子夭折母腹?太後為什麽一定要培植儲君並且親自教養?夫君,你隻以為她想廣大門楣,隻以為她是自私而已,可事實真的隻是如此嗎?”
蕭琮死死的盯著我,一言不發。
“夫君,不要再騙你自己,你也知道她的目的不隻是普通的榮華富貴,她想垂簾聽政,或者說,她想謀朝篡位!”
蕭琮潛藏在心裏的猜測被我說中,他一把攥住我的手,“是誰告訴你的?你是從哪裏聽來的這些話?”
我看著他頎長的脖頸迸出了青筋,心疼道:“嬪妾在後宮受太後百般算計羞辱,又眼睜睜看著她用兵權要挾皇上十數年,難道嬪妾心裏會不清楚嗎?”
蕭琮搖頭道:“不,不是的,她是朕的母親,她不會這樣對待朕,她隻是要朕給予王家無上的尊貴,隻是這樣而已!她懷胎十月才生下朕,她怎麽可能如此狠心,為了外人算計朕的皇位?她不會,她不會!”
我深深唿吸,一字一句道:“因為她根本不是皇上的生母!”
蕭琮仰起頭,驚惶茫然道:“你說什麽?你胡說什麽?你知不知道朕立即就能殺了你!”
我抽出梳妝台山形架上的波斯匕首,跪在蕭琮麵前,雙手高舉道:“嬪妾聽到一個故事,是關於皇上的身世。皇上如果願意聽,嬪妾自當知無不言。皇上如果不願意聽,盡可以一刀要了嬪妾的命,嬪妾絕無怨言!”
那把波斯匕首還是蕭琮賜給我的,鋒利冷冽,可斷金玉。
我低著頭,看不見蕭琮的表情,我隻是想賭一賭,賭他對我的感情,賭他對真相的探尋。
手中忽然一輕,匕首竟然被蕭琮奪了去。
我心裏一涼,他還是不願意直麵這樣的震撼吧?叫了三十幾年的母後,一夕變成了毫無血緣的陌生人,換做是誰,隻怕也難以接受。那麽,對於這個秘密直言不諱的我,在他眼中,是不是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
“鏗”的一聲,蕭琮將匕首釘在了榻上,玉蘭簟被撕裂出一個大大的口子。
我的心又暖了,抬起頭,他直視著我,麵色已然平靜,“你說,朕想聽一聽。”
第三十三章 塵埃漸皈
金龍池的荷花連綿菡萏,微風吹過,那菡萏的花骨朵兒擦著水麵,漾出一圈接一圈的漣漪。
我坐在湖邊的涼亭裏,遠遠看著玉真和元澈在湖邊戲水。
嫣尋遞上新沏的茶,“娘娘,移植到大安宮的枇杷樹已經結果了。”
我點點頭:“你遣人去告訴寧妃娘娘,她自然會安排宮中采摘。叫咱們宮裏的人別去碰,以免落下犯上的罪名。”
嫣尋應了,我歎息道:“昔年太皇太後最喜歡新鮮枇杷,她老人家若是還在,該有多好。”
“太皇太後老人家即便還在,也同樣算不到姐姐會有離宮的一天。”
陶美人蹁躚而來,笑吟吟道:“姐姐怎麽也淪落到湖邊賞荷,傷春悲秋了?”
我瞥她一眼,“本宮人老珠黃,有這樣一天不稀奇,不知為何妹妹也來作伴了?”
陶美人在趙郡多年,養尊處優,體態豐腴不少,此時笑道:“嬪妾原是不得閑的,隻是皇上召元晟去講講見識學問,嬪妾無事,因此來金龍池散散心,不想就遇見姐姐了。”
我淡淡一笑,抿茶不語。陶美人覷見玉真元澈,掩口笑道:“昌德王還跟個孩子似的,姐姐就由著他麽?怎麽不管管?”
我不以為意,“妹妹別笑話,再怎麽說元澈也不過十二三歲,本來就是個小孩子。況且他貪玩鬥勝妹妹也不是不知道,在太後麵前尚且如此,本宮怎麽管得住。”
陶美人輕輕一哼,自得道:“昌德王聰明懂事,姐姐何苦這般自謙?陳留王倒是個讀死書的,嬪妾每日哄著他去玩他都不肯,少年老成,如何是好?唉,當真一言難盡。”
她眼波流轉,捋一捋明珠耳環,盈盈道:“嬪妾聽說姐姐把太皇太後身邊的老嬤嬤朱槿接迴宮了,不知道姐姐用意何在?”
我道:“太皇太後的祭日又快到了,朱槿熟知老聖人的喜好,自然是為了祭奠參拜時事從權益。妹妹以為是為了什麽?”
陶美人歎道:“姐姐雖與嬪妾一樣長年不在宮中,可是對宮裏種種事情都了如指掌,嬪妾當真自愧不如。”
我厭惡她鬼鬼祟祟的行徑,用眼角掃了她一眼,“不在其位,自然不謀其政,妹妹雖是皇子生母,畢竟位份低微,宮裏的事情還輪不到妹妹插手,大可不必自愧不如。”
她一怔,旋即自如道:“姐姐說的有理,是嬪妾想多了。”
恰時春夏交接,涼亭四周的花草樹木勃發綻放,隨風帶著一陣陣清香。
正百無聊賴,遠遠看見裕妃過來,我忙起身相迎,裕妃笑著走近,“兩位妹妹好興致,闔宮都知道這金龍池的水景是最好的。”
陶美人起身施了禮,含笑道:“裕妃娘娘從哪兒來?倒像是微微出了些汗似的。”
裕妃坐下,抽出絹子擦汗道:“你們果然是躲清靜來了,不知道皇上在承恩殿龍顏大怒麽?還好這會兒太後把皇上請到長信宮去了,不然還不知道承恩殿那幫子內監宮人保不保得住腦袋呢。”
陶美人訝異道:“皇上為何發脾氣?該不會是元晟觸怒了龍顏吧?不行,嬪妾得去看看!”
裕妃按下她道:“不關陳留王的事,是太子……皇上問他功課,聽說是一問三不知,皇上罵他是草包一個,太子不服,頂撞了幾句。你們也知道皇上的脾氣,登時就摔了端硯,還要責罰太傅和太子伴讀呢!”
她忙忙的喝了一口茶,“本宮原本在禦前伺候,皇上一不自在就喝令旁人退下,我連忙的出了承恩殿,這會兒沒有宣召也不敢去皇上麵前現眼,好在太後得了消息把皇上叫去了,不然牽連的人可就多了。”
陶美人聽見和元晟無關,立時就鬆泛了,眉眼帶了笑意,語氣卻焦慮道:“太子受罰也不是小事,娘娘不如去勸皇上消消氣?”
裕妃擺手道:“罷了吧,何苦自己討罪受?你們倆長年累月不在禦前,不知道皇上的脾氣是越來越暴躁,本宮是不去的,要去你們去。”
陶美人的侍女喜慧道:“三位娘娘不必焦慮,皇上是最孝順的,太後娘娘既然保了太子,必然是萬事大吉。”
我心底冷笑,太後出麵就萬事大吉?隻怕這樣的好日子就快斷送完了呢!
陶美人不過一句客套,我更是連客套話也懶得說,因此說歸說,三人都沒動彈。
裕妃忽然看著我道:“妹妹,本宮記起故皇後在時,曾經有個跑丟了的妹妹,不知道你找到沒有?”
我憶起薛淩雲的囑托,不禁喟然道:“這些年能找的地方都找了,隻是沒有。薛小姐今年也二十多歲了,也不知道還在不在人世……嬪妾真真愧對故皇後……”
裕妃隨口道:“薛家這些年不景氣得很,連趙郡李家都比不上了,遑論裴家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