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皆知趙、魏、韓三家分晉,但與其說三家分晉,不如說是三家分知。當曆史的滾滾車輪碾過公元前六世紀的黃塵古道時,曾經威赫天下數百年之久的晉國早已經名存實亡,公族權力被知瑤牢牢控製。如果不是知瑤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正如上麵所講,戰國將會出現五雄:秦、楚、齊、燕、知。
知瑤本有機會改寫曆史,隻是讓他本人意外的是,他及他家族的命運卻曆史輕飄飄的翻了過去,從此消失在煙波浩渺的曆史長河之中。知氏被三家瓜分之後,後人最為可惜的並不是知瑤,而是他的那位本來可以做司馬懿的祖父荀躒。
在晉國知氏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一次空前的政治危機,即公元前533年六月,晉下軍佐荀盈在赴齊國迎娶齊國宗女後,在返迴晉國時卒於戲陽(今河南內黃)。
此時的晉侯姬彪(晉平公)正在飲酒作樂,荀盈暴死的噩耗傳到晉宮,姬彪興奮的大唿小叫。姬彪之前和荀盈有些過節,打算趁荀盈之死,廢掉自己橫豎看不順眼的知氏。
幸虧晉國的廚師長屠蒯替知氏說了幾句公道話,姬彪這才取消廢黜知氏的惡念,當年八月,封荀盈之子荀躒襲父位為晉下軍佐。知氏這才轉危為安,駛出險石林立的小河灘,從此在千裏望不盡煙波的大江中自由航行。
荀躒為人沉默寡言,但並非沒有主見,在他執政的九年時間裏,他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幫助趙簡子趙鞅扛住了範氏和中行氏的進攻。趙鞅對荀躒的拔刀相助感激涕零,在趙鞅於公元前493年執政之後,對知氏多加照顧,荀躒的兒子荀甲也在趙鞅的內閣中擔任卿士,繼續保持知氏在晉國政壇的高層地位。
公元前475年,趙鞅死後,晉國執政的位子落在了荀甲之子知瑤(應該稱為荀瑤,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知瑤)手上,這應該和知氏與趙鞅保持密切的政治關係有關。
除了晉國執政大卿需要換人之外,知氏家族內部也麵臨著父死子繼的問題,荀甲做為知氏宗主,有資格選擇一個兒子做知氏的少東家。荀甲有兩個兒子:嫡長子知瑤,庶次子知宵。按宗族禮法製度,荀甲沒有任何意外的準備立知瑤為宗主,但卻遭到了與荀甲同族的大夫知果的強烈反對。
知果勸荀甲放棄知瑤為嗣,改立為人貪殘的次子知宵,荀甲對此非常不解,知宵是典型的花花大少,而且長得就不像個好人,立他為嗣,豈不是要滅知氏百年宗族?
知果駁斥荀甲的觀點:“知宵貪殘,但不過是個尋花問柳的惡少,而知瑤為人美須髯,性賢明,又擅弓馬、辯言辭,遇事明斷,幾乎是全才。但知瑤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麵善心黑,一旦別人觸及他的底線,他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得出來。”
知果在最後警告荀甲:“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很可惜,知果的先見之言被荀甲當成了耳旁風,荀甲甚至有理由懷疑知果居心不良,有篡位的野心,自然也就沒有聽知果的。
知果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誤,既然荀甲不聽良言,那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在踩在知氏的這條破船上一起沉到河裏喂魚,知果立刻帶著自己的族人辦理了脫離知氏家族的手續,改為輔氏,以避知瑤之禍。
知果並沒有看錯知瑤,知瑤萬般都好,但就是人品太差,特別是恃強淩人,這是犯官場大忌的。知瑤從小生長的環境非常優越,沒有經曆過大苦大難,他對官場人生的理解就是一句話:權大一級壓死人,隻要自己混得好,就有資格欺侮人。
二十九三國演義——三家分晉始末(3)
最早受知瑤欺侮的,是趙簡子趙鞅的太子趙毋恤。按道理講,趙鞅有恩於知氏,知瑤應該善待趙毋恤,而且趙毋恤將來鐵定要成為趙氏宗主,搞好與趙氏的關係,對知氏在官場上的發展至關重要,可惜知瑤並沒有看透這一層利害關係。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464年,知瑤為了在國際上給自己掙臉麵,對南邊的鄭國發起了超強度的武裝進攻。知瑤是晉國執政,做為晉國的二號人物,趙簡子趙鞅要給足執政官麵子,出兵相助,因為趙鞅身染重疾,隻好派太子趙毋恤代父出征。
知瑤為什麽討厭趙毋恤,史載不詳,但知瑤應該看在趙鞅的麵子上,不要為難趙毋恤,而這位晉國執政大人卻狂妄的簡直無以複加。在一次軍前酒會上,知瑤灌了一肚子貓尿,大腦不聽使喚的知瑤開始強行勸趙毋恤喝酒,趙毋恤稍有不滿,知瑤甚至舉起酒杯之類的東西去砸趙毋恤。
趙毋恤是趙家的太子爺,身份同樣貴重,在公開場合受這樣的汙辱,趙氏家臣們對知瑤的不知輕重極為不滿,義憤填膺的要殺掉知瑤,替趙太子血恥。
趙毋恤當然恨知瑤不給他麵子,但此時是不能動晉國執政大臣的,否則必須會導致晉國目前相對平衡的權力格局崩潰,對趙氏來說並非有利。趙毋恤麵色平靜地告訴家臣們:“家主(趙鞅)之所以立我為趙氏嗣,就是因為我能忍!”
這句話應該是當著知瑤的麵說的,所以這自然被知瑤視為是趙毋恤對自己的挑釁。等到打敗鄭國,“取九邑”,迴到絳都後,知瑤就跑到趙鞅麵前說趙毋恤的壞話,甚至極為無理的幹涉趙氏家政,要求趙鞅廢掉趙毋恤。趙鞅當然沒聽知瑤的胡說八道,毋恤是他最優秀的兒子,趙家的香火全指望著毋恤,傻瓜才會聽知瑤的。
如果說趙毋恤之前對知瑤強行灌酒還隻是心存不滿的話,但知瑤這次要砸掉趙毋恤的飯碗,算是徹底得罪了趙毋恤。“毋恤由此怨知伯”,此次知、趙交惡,打下了十二年後知趙晉陽之戰,並導致三家分晉的伏筆。
除了趙毋恤之外,另一家大族的宗主韓康子韓虎也是知瑤狂妄淩人的受害者。按《國語.晉語九》的說法,知瑤欺侮韓虎是在伐鄭取九邑之後,具體原因不詳,同時受辱的還有韓虎家臣段規。但《韓非子.十過篇》卻說是知瑤聯合趙、魏、韓三家滅掉範氏、中行氏,瓜分其地之後的數年。
知氏確實參與了滅範與中行氏的戰爭,但知、趙、韓、魏聯盟的盟主卻是趙簡子趙鞅,何況當時在位的知氏家主是知瑤的祖父荀躒。公元前497年,魏襄子魏曼多和範昭子範吉射有私仇,二人已經積不相容,魏曼多聯合荀躒、韓簡子韓不信等人密謀廢掉範吉射,改立範氏族人範皋夷。
當年十一月,荀躒聯合韓不信、魏曼多,並與晉定公姬午結成小團夥,共同進攻範氏與中行氏。七七八八之後,勢力稍顯單薄的範氏與中行氏根本架不住這群殺紅了眼的虎狼,範氏宗主範吉射和中行氏宗主荀寅被晉人打跑,逃到朝歌避難。
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的失勢,引發了一場國際上轟轟烈烈的營救範、中行的外交事件。春秋三大名君魯定公姬宋、齊景公薑杵臼、衛靈公姬元,再加上屢被晉欺侮的鄭聲公姬勝,四國非常高調的組成反晉聯盟,聲言必欲救範氏與中行氏。
在反晉四國中,齊國和衛國鬧得最歡,一麵給範氏和中行氏輸送糧草,一麵勾結晉國內部的範氏和中行氏的黨羽,比如趙氏的別支邯鄲氏,上竄下跳,好不威風。但問題是晉國是百年大國,實力遠強於齊、衛,任憑薑杵臼和姬元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也奈何晉人不得。最終,範氏和中行氏被知、趙、韓、魏聯合吃掉,原來的晉國六卿格局,變成了四卿格局。
韓非子說知瑤與趙國等盟友滅範與中行氏,應該指的是公元前458年,四個贏家瓜分了原來屬於範氏和中行氏的封地。在這場內部火並中,知瑤並沒有出過什麽大力,但因為知氏實力最強,所以分到的髒款最多。發了橫財的知瑤胃口越來越大,他開始插手晉公室的君位繼承問題。
因為晉出公姬鑿對四家滅範、中行氏的行為極為不滿,準備聯絡齊國和魯國,討伐不把晉公室當盤菜的四家大族。四卿雖然各有利益訴求,但大敵當前,他們還是組成了反晉聯盟,將雄心萬丈的姬鑿踢出了晉國,轟到齊國當寓公去了。
隨後不久,又是由知瑤出麵,改立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為晉侯,就是晉哀公。此時的晉國,大局已完全被知瑤控製,《史記.晉世家》雲:當是時,晉國政皆決知伯,晉哀公不得有所製。知伯遂有範、中行地,最強。趙國在三家分晉之前是有封地的,所以世子是可以稱為太子的,有時也稱為大子,趙簡子就曾經廢掉原太子趙伯魯,改立趙毋恤為太子,史記上有明確的記載。
知瑤本有機會改寫曆史,隻是讓他本人意外的是,他及他家族的命運卻曆史輕飄飄的翻了過去,從此消失在煙波浩渺的曆史長河之中。知氏被三家瓜分之後,後人最為可惜的並不是知瑤,而是他的那位本來可以做司馬懿的祖父荀躒。
在晉國知氏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一次空前的政治危機,即公元前533年六月,晉下軍佐荀盈在赴齊國迎娶齊國宗女後,在返迴晉國時卒於戲陽(今河南內黃)。
此時的晉侯姬彪(晉平公)正在飲酒作樂,荀盈暴死的噩耗傳到晉宮,姬彪興奮的大唿小叫。姬彪之前和荀盈有些過節,打算趁荀盈之死,廢掉自己橫豎看不順眼的知氏。
幸虧晉國的廚師長屠蒯替知氏說了幾句公道話,姬彪這才取消廢黜知氏的惡念,當年八月,封荀盈之子荀躒襲父位為晉下軍佐。知氏這才轉危為安,駛出險石林立的小河灘,從此在千裏望不盡煙波的大江中自由航行。
荀躒為人沉默寡言,但並非沒有主見,在他執政的九年時間裏,他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幫助趙簡子趙鞅扛住了範氏和中行氏的進攻。趙鞅對荀躒的拔刀相助感激涕零,在趙鞅於公元前493年執政之後,對知氏多加照顧,荀躒的兒子荀甲也在趙鞅的內閣中擔任卿士,繼續保持知氏在晉國政壇的高層地位。
公元前475年,趙鞅死後,晉國執政的位子落在了荀甲之子知瑤(應該稱為荀瑤,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知瑤)手上,這應該和知氏與趙鞅保持密切的政治關係有關。
除了晉國執政大卿需要換人之外,知氏家族內部也麵臨著父死子繼的問題,荀甲做為知氏宗主,有資格選擇一個兒子做知氏的少東家。荀甲有兩個兒子:嫡長子知瑤,庶次子知宵。按宗族禮法製度,荀甲沒有任何意外的準備立知瑤為宗主,但卻遭到了與荀甲同族的大夫知果的強烈反對。
知果勸荀甲放棄知瑤為嗣,改立為人貪殘的次子知宵,荀甲對此非常不解,知宵是典型的花花大少,而且長得就不像個好人,立他為嗣,豈不是要滅知氏百年宗族?
知果駁斥荀甲的觀點:“知宵貪殘,但不過是個尋花問柳的惡少,而知瑤為人美須髯,性賢明,又擅弓馬、辯言辭,遇事明斷,幾乎是全才。但知瑤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麵善心黑,一旦別人觸及他的底線,他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得出來。”
知果在最後警告荀甲:“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很可惜,知果的先見之言被荀甲當成了耳旁風,荀甲甚至有理由懷疑知果居心不良,有篡位的野心,自然也就沒有聽知果的。
知果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誤,既然荀甲不聽良言,那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在踩在知氏的這條破船上一起沉到河裏喂魚,知果立刻帶著自己的族人辦理了脫離知氏家族的手續,改為輔氏,以避知瑤之禍。
知果並沒有看錯知瑤,知瑤萬般都好,但就是人品太差,特別是恃強淩人,這是犯官場大忌的。知瑤從小生長的環境非常優越,沒有經曆過大苦大難,他對官場人生的理解就是一句話:權大一級壓死人,隻要自己混得好,就有資格欺侮人。
二十九三國演義——三家分晉始末(3)
最早受知瑤欺侮的,是趙簡子趙鞅的太子趙毋恤。按道理講,趙鞅有恩於知氏,知瑤應該善待趙毋恤,而且趙毋恤將來鐵定要成為趙氏宗主,搞好與趙氏的關係,對知氏在官場上的發展至關重要,可惜知瑤並沒有看透這一層利害關係。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464年,知瑤為了在國際上給自己掙臉麵,對南邊的鄭國發起了超強度的武裝進攻。知瑤是晉國執政,做為晉國的二號人物,趙簡子趙鞅要給足執政官麵子,出兵相助,因為趙鞅身染重疾,隻好派太子趙毋恤代父出征。
知瑤為什麽討厭趙毋恤,史載不詳,但知瑤應該看在趙鞅的麵子上,不要為難趙毋恤,而這位晉國執政大人卻狂妄的簡直無以複加。在一次軍前酒會上,知瑤灌了一肚子貓尿,大腦不聽使喚的知瑤開始強行勸趙毋恤喝酒,趙毋恤稍有不滿,知瑤甚至舉起酒杯之類的東西去砸趙毋恤。
趙毋恤是趙家的太子爺,身份同樣貴重,在公開場合受這樣的汙辱,趙氏家臣們對知瑤的不知輕重極為不滿,義憤填膺的要殺掉知瑤,替趙太子血恥。
趙毋恤當然恨知瑤不給他麵子,但此時是不能動晉國執政大臣的,否則必須會導致晉國目前相對平衡的權力格局崩潰,對趙氏來說並非有利。趙毋恤麵色平靜地告訴家臣們:“家主(趙鞅)之所以立我為趙氏嗣,就是因為我能忍!”
這句話應該是當著知瑤的麵說的,所以這自然被知瑤視為是趙毋恤對自己的挑釁。等到打敗鄭國,“取九邑”,迴到絳都後,知瑤就跑到趙鞅麵前說趙毋恤的壞話,甚至極為無理的幹涉趙氏家政,要求趙鞅廢掉趙毋恤。趙鞅當然沒聽知瑤的胡說八道,毋恤是他最優秀的兒子,趙家的香火全指望著毋恤,傻瓜才會聽知瑤的。
如果說趙毋恤之前對知瑤強行灌酒還隻是心存不滿的話,但知瑤這次要砸掉趙毋恤的飯碗,算是徹底得罪了趙毋恤。“毋恤由此怨知伯”,此次知、趙交惡,打下了十二年後知趙晉陽之戰,並導致三家分晉的伏筆。
除了趙毋恤之外,另一家大族的宗主韓康子韓虎也是知瑤狂妄淩人的受害者。按《國語.晉語九》的說法,知瑤欺侮韓虎是在伐鄭取九邑之後,具體原因不詳,同時受辱的還有韓虎家臣段規。但《韓非子.十過篇》卻說是知瑤聯合趙、魏、韓三家滅掉範氏、中行氏,瓜分其地之後的數年。
知氏確實參與了滅範與中行氏的戰爭,但知、趙、韓、魏聯盟的盟主卻是趙簡子趙鞅,何況當時在位的知氏家主是知瑤的祖父荀躒。公元前497年,魏襄子魏曼多和範昭子範吉射有私仇,二人已經積不相容,魏曼多聯合荀躒、韓簡子韓不信等人密謀廢掉範吉射,改立範氏族人範皋夷。
當年十一月,荀躒聯合韓不信、魏曼多,並與晉定公姬午結成小團夥,共同進攻範氏與中行氏。七七八八之後,勢力稍顯單薄的範氏與中行氏根本架不住這群殺紅了眼的虎狼,範氏宗主範吉射和中行氏宗主荀寅被晉人打跑,逃到朝歌避難。
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的失勢,引發了一場國際上轟轟烈烈的營救範、中行的外交事件。春秋三大名君魯定公姬宋、齊景公薑杵臼、衛靈公姬元,再加上屢被晉欺侮的鄭聲公姬勝,四國非常高調的組成反晉聯盟,聲言必欲救範氏與中行氏。
在反晉四國中,齊國和衛國鬧得最歡,一麵給範氏和中行氏輸送糧草,一麵勾結晉國內部的範氏和中行氏的黨羽,比如趙氏的別支邯鄲氏,上竄下跳,好不威風。但問題是晉國是百年大國,實力遠強於齊、衛,任憑薑杵臼和姬元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也奈何晉人不得。最終,範氏和中行氏被知、趙、韓、魏聯合吃掉,原來的晉國六卿格局,變成了四卿格局。
韓非子說知瑤與趙國等盟友滅範與中行氏,應該指的是公元前458年,四個贏家瓜分了原來屬於範氏和中行氏的封地。在這場內部火並中,知瑤並沒有出過什麽大力,但因為知氏實力最強,所以分到的髒款最多。發了橫財的知瑤胃口越來越大,他開始插手晉公室的君位繼承問題。
因為晉出公姬鑿對四家滅範、中行氏的行為極為不滿,準備聯絡齊國和魯國,討伐不把晉公室當盤菜的四家大族。四卿雖然各有利益訴求,但大敵當前,他們還是組成了反晉聯盟,將雄心萬丈的姬鑿踢出了晉國,轟到齊國當寓公去了。
隨後不久,又是由知瑤出麵,改立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為晉侯,就是晉哀公。此時的晉國,大局已完全被知瑤控製,《史記.晉世家》雲:當是時,晉國政皆決知伯,晉哀公不得有所製。知伯遂有範、中行地,最強。趙國在三家分晉之前是有封地的,所以世子是可以稱為太子的,有時也稱為大子,趙簡子就曾經廢掉原太子趙伯魯,改立趙毋恤為太子,史記上有明確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