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不動打著替鳳寧縣令沈伏威報仇的旗號,追殺起燕軍來肆無忌憚酣暢淋漓。五六百舉著亂七八糟武器的山匪嗷嗷叫著耀武揚威,被劉淩殺破了膽子的燕軍竟然連反抗都不敢。夾著尾巴隻顧著跑,讓史不動實實在在的宰了一次肥羊。
連打再嚇唬,史不動在燕軍的屁股後麵撿了大便宜。不但搶了十七八匹戰馬,還搶了不少好東西。跟在歐陽專身邊的這三千來人潰兵算得上是燕軍最精銳的士兵了,要是素質不行也不可能一直跑到現在不是?而且這三千人中有六七百原來護糧軍的老兵,他們手裏的武器可是實實在在的大漢製式橫刀啊。不光是搶東西,史不動還搶人。至少有三百七八十人被他攔下來,威逼利誘之下加入了太行山匪的隊伍。
從六百多人到一千出頭,太行山匪的實力暴漲了不少。投降後的燕軍覺得反正是造反了,跟著歐陽專幹還不見得比跟著史不動幹活的久一些。太行山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軍除非吃飽了撐的才迴去剿匪。而歐陽專則不同,人馬多目標大造反的旗子舉得也高,不被狠揍簡直天理不容。
讓人無語的是史不動居然打出了替沈伏威報仇的旗號,大漢治下的縣令被叛軍殺害了,一群山匪跑出來替他報仇,這算不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估計著沈伏威在天有靈的話也會苦笑三聲吧,畢竟那個時候他沒少帶著差役抓落了單的太行山匪。史不動的小算盤打的精明,擺明了立場,他就不信劉淩事後念在這份情分上不能對他網開一麵。就算日後自己以後犯在漢軍的手裏,有這件事做討價還價的籌碼最不濟還能招安不是?
帶著新招募來的嘍囉,史不動意氣風發的跑路迴了太行山上。
劉淩追殺歐陽專五十幾裏之後率軍返迴,迴到竹馬縣的時候龐大的燕軍大營已經被燒成了灰燼。步兵在趙二花三郎等人的帶領下已經打掃了戰場,能用的裝備收集起來,不能用的一把火燒了個幹幹淨淨。清點了一下俘虜,竟然多達兩萬餘人。
這樣龐大的一個數字已經不是漢軍能看押的範圍,劉淩下令讓俘虜們互相舉報,凡是舉報出燕軍中將領的人不但無罪反而發兩貫大錢做迴鄉費,造反的罪行也不會記錄在案,隻要舉報出一個歐陽專的死忠出來,迴家隻好保證還是清清白白的莊戶人。
這一下俘虜們就炸了窩,不超過一個時辰,藏在俘虜中的歐陽專的死忠們便被揪了出來,數了數差不多有五百多人,都是原來慶州倉的護糧軍老兵。對這些人沒有什麽憐憫可言,劉淩下令全部砍了腦袋。對於揭發有功的人,每人兩貫大錢絕不拖欠當場點發。等確定將歐陽專的死忠都殺幹淨了之後,劉淩將所有的俘虜全部釋放。並且告訴他們,隻殺歐陽專的死忠份子,被逼迫著參加叛軍的老百姓隻要幡然悔悟一概不追究罪行。
被俘的燕軍士兵大多數都是被擄來的老百姓,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竹馬縣這附近幾個縣的人。劉淩告訴他們迴家之後老老實實的等著,平定叛亂之後官府就會有新的縣令上任。隻要新官一到就會從太原府籌集糧食種子發給大家,安安分分種地的人明年夏糧打下來除了還的種子之外隻抽收成的十分之一。
百姓們聽說不但不追究罪責,明年開春還借給自己糧食種子高興的不得了。尤其是夏糧打下來之後官府隻抽一成,這簡直就是大漢建國以來最讓人高興的一條法令了。現在附近的幾個縣被燕軍燒殺搶掠的幹幹淨淨,大戶人家不是跟著造反就是被滿門抄斬,縣城四周有的是無主的荒地,隻要你夠勤快想開多少畝就開多少畝。等明年糧食入庫之後除去還種子和利息再加上那一成的抽頭,明年一年都能有飽飯吃還會略有盈餘,這樣的好事不幹才是傻子呢。
千恩萬謝之後,百姓們紛紛返迴自己的家園。雖然大地已經被戰火燒的更加的荒涼,但是每個人都從染了血的土地上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隻要能挨到明年夏糧收獲的時候,那好日子就算真正的開始了。一年有結餘,第二年就算官府將收成的抽頭提高也不至於再餓肚子。而且明年一開春就可以在地裏撒上點收獲期短的粗糧,隻需要兩個多月就能將家裏裝糧食的大缸裝滿。
懷著對明年好生活的憧憬,老百姓放下手裏的武器和老鄉一起返迴自己的家。兩萬多人沒用半天就走的幹幹淨淨,有一千多人家裏已經沒用了親人也不想再過土裏刨食的日子,要求加入漢軍為國效力。對這樣的人劉淩吩咐他們繞過瞿州到應州去,那裏應州通守虎亭侯劉茂正在訓練新軍,憑著這些日子來生死殺伐積累下的戰鬥經驗,到了應州之後不難出頭。見未來有了著落,準備參加的人也都興高采烈的離開。劉淩給他們每個人發了十天的口糧,隻要走快一些十天到應州應該問題不大。
這一戰不管是步兵還是神戰精騎都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勢,消息傳出去之後老百姓對劉淩更加的推崇。以一萬神戰精甲大敗十幾萬燕軍,這樣的戰績說出去就是足夠自傲的資本。但是劉淩自己清醒的知道,這次巨大的勝利其實完全是燕軍自己不爭氣。說是以一萬精兵擊敗了十幾萬大軍,其實還不如說以一萬神戰精甲擊敗了十幾萬老百姓更合適。
燕軍的戰鬥力實在不怎麽樣,而且軍中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合格的將領。一群半吊子將軍指揮十幾萬老弱,能打贏一萬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神戰營士兵才怪呢。
劉淩命令大軍在竹馬縣以南的倉望鄉休整了兩天,等士兵們恢複了體力之後才拔營繼續南下。在小戶河,劉淩用誘敵之計掩殺了燕軍大將樊無奇的一萬多人馬,然後轉戰竹馬縣,一舉擊敗大燕皇帝歐陽專率領的十幾萬大軍。消息傳迴太原府之後,百姓們張燈結彩慶祝勝利。前一陣子暉王劉植勾結白蓮教造反留下的陰影也逐漸的被人們遺忘,老百姓很容易就將視線從太原府內轉移到了南方平叛的戰場上。
竹馬縣一戰劉淩麾下的神戰營損失了不到一千人,除了重傷號不能走動的留在竹馬縣休整,一萬人馬繼續開拔。
劉淩將神戰營兵分兩路,一路八千餘步兵交給神戰營指揮使王半斤帶隊,過小戶河奔瞿州。而劉淩自己則帶著花三郎,趙二和兩千神戰精騎走另一條路,斜插過去匯合在瞿州與燕軍打得不可開交的撫遠軍。
這段日子以來,杜義指揮撫遠軍跟圍困瞿州的燕軍打了大大小小不下十餘仗,每次都是大獲全勝。燕軍被撫遠軍打的龜縮在大營裏不敢露頭,連瞿州圍困都解了。燕軍收縮陣線在瞿州以南三十裏挨著虎都山安營紮寨,之所以還沒有退迴慶州主要是因為聽說了歐陽專在竹馬縣大敗,歐陽專的次子齊王歐陽子巒不放心自己的父親,堅持著在這裏等父親迴來。
杜義將麾下的撫遠軍兩萬人馬同樣兵分兩路,一路一萬人馬由自己帶領著繼續對瞿州之敵打擊。另一路一萬人馬由撫遠軍將軍馮伏波輔佐著欽差大人周延公向西南直奔慶州府,沿路收複被燕軍占領的各縣。周延公在數次戰鬥中都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屢出奇招,先後收複了四五個被燕軍占領的縣城。就連以詭計多端著稱的馮伏波都對周延公的指揮讚不絕口,一個勁兒的誇讚周延公是管仲再生樂毅轉世。
漢嘉豐三年冬二月十八,劉淩率領的神戰營精騎與杜義會師,此時由忠義侯王半斤率領的神戰營步兵在野牛河大勝燕軍穆圖部,殺敵破萬,一口氣將瞿州以北的燕軍追殺出去七十餘裏。自此瞿州以北再無燕軍,穆圖麾下的四萬多燕軍被王半斤一戰打殘,隻帶著不足一萬人逃迴瞿州以南同歐陽專迴合。
如驚弓之鳥般一路跑迴瞿州大營的歐陽專足足休息了十幾天才緩過來,收攏了各路敗軍後居然再次拉起了不下五萬人的隊伍。隻不過這支隊伍已經被漢軍各路人馬打的膽戰心驚,沒有多少人心裏不懼怕漢軍的戰鬥力。
與此同時,劉淩下令應州通守虎亭侯劉茂率軍一萬北進,在慶州府難二十裏紮寨牽製慶州府之敵。歐陽專在慶州府留守的是太子歐陽子恆和宰相歐陽克。兩個人都明白雖然慶州府用兵四萬,但若是真的出城與劉茂一戰的話絕對討不到便宜。劉淩深知劉茂這個人的長處,此人進取不足而守成有餘,用他率軍牽製慶州之敵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王半斤率軍渡過野牛河,在瞿州東南二十裏出紮營與劉淩杜義的人馬遙相唿應。兩軍一左一右,好像一把鐵鉗般咬住燕軍大營。
隻是漢軍在與燕軍成對峙之勢後卻沒了動靜,這樣相持了十幾天都沒有采取攻擊。歐陽專不知道劉淩打的什麽主意,遣大將穆圖率軍五千進攻王半斤的大營,奔打算趁著劉淩出兵救援之計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結果穆圖中了王半斤的埋伏,五千人被殺的不足兩千跑了迴來,敗軍衝擊了歐陽子巒親自率領的援兵,被王半斤從後麵追殺了一陣,又損了三千多人。還沒有逃迴大營,杜義帶人在側翼好一陣打,出營的一萬五千燕軍迴到大營裏的不到四千人。
自此之後歐陽專不敢輕易出戰,每日都緊守營門。五天後傳來消息,應州通守劉茂在慶州府南大勝燕軍,陣斬了歐陽專的三子歐陽子言。歐陽專聞訊後悲痛欲絕昏迷了兩天,醒來後再也無心獲取瞿州,命令大將穆圖帶兵一萬斷後,他帶著孫叔寶帶領大軍緩緩的往慶州方向撤退。
又兩日,劉淩親自率神戰營精騎追擊,一日之內和斷後燕軍大將穆圖戰了六場,六戰皆勝,燕軍倉皇逃走,惶惶如喪家之犬。
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裏江山真如畫
劉淩揮軍向南亦步亦趨的跟在燕軍的後麵,漢軍的速度並不快,趕羊一樣驅趕著燕軍的潰兵一路逃迴慶州府。劉淩帶著杜義和王半斤一路南下,將沿路剿匪和安撫百姓的事交給了周延公。到了大漢嘉豐三年的三月中旬,建立起來才剛滿一個月的大燕國國土隻剩下了慶州府周圍包括六個縣在內的半個郡。
歐陽專一麵龜縮防守,一麵派人在慶州府自己還能控製的六個縣內大舉抓丁,凡十二歲以上六十歲一下男丁必須參軍,否則滿門抄斬。所征召之兵丁,自帶兵器鎧甲,若有馬匹者,直接加入騎兵隊伍。
慶州六縣被歐陽專搞的烏煙瘴氣,本來有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打算,開始的時候歐陽專並沒有對慶州附近的縣壓榨的太狠,自從北上後連續吃敗仗,燕軍的人數已經大幅度縮水。這讓歐陽專不得不在自己家門口進行地毯式的抓丁補充人馬,這一招屬於絕戶招,逼著慶州六縣的百姓跟著他一起徹徹底底的造反。
從六縣抓來的男丁不下十萬人,被稍微統計了一下就分成十個營。歐陽專砸鍋賣鐵的再次拚湊出一支四千人的騎兵充當自己的禦林軍,最可笑的是在騎兵隊伍中竟然出現了驢。老百姓私底下都在議論,若是大燕皇帝一高興,指不定哪天組建一支戰無不勝的豬騎兵,保證百戰百勝。這也是百姓們苦中作樂罷了,其實大家心裏明鏡似的的,這大燕國長不了了。
迴到慶州府之後,歐陽專給自己的三子歐陽子言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全軍帶孝,滿城皆白。歐陽專扶著棺木哭的幾次昏厥,發誓要將虎亭侯劉茂五馬分屍給自己的愛子報仇。就在隊伍出殯的時候,虎亭侯劉茂命令士兵們在兩軍陣前披紅掛彩敲鑼打鼓的慶祝大燕皇帝歐陽專開始走上斷子絕孫的道路。
看到對麵陣營中的漢軍鬧的離譜,大將穆圖想揮軍殺過去教訓一下對方。孫叔寶苦苦想勸才把他攔下來,劉茂等了一日也不見燕軍來攻,也就收了埋伏的人馬迴營。晚上劉茂命人用床子弩發射了七八支巨弩,因為距離實在太遠,巨弩到了燕軍大營裏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力度。但這些巨弩的目的並不在於傷人,重點在於巨弩上綁著很多寫好的傳單。
劉茂在傳單裏號召燕軍的兄弟們看清形勢,所謂的大燕國眼看著就要國破家亡。歐陽專窮途末路,跟著他隻能一起送死。他號召燕軍士兵們放下兵器投降,凡是投降者皆不追究造反在罪責。而北營的漢軍更犀利,劉淩命人連夜做了無數個簡易的擴音器,就是那種用一層皮革卷起來一頭大一頭小的東西,每日派五百士兵扯著脖子對燕軍宣傳投降不殺並且既往不咎的政策。
給歐陽子言出殯後的第三天夜晚,慶州城上空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孔明燈。有好事的燕軍士兵將孔明燈射了下來,發現裏麵都是號召燕軍士兵們投降,最好是聯合起來反抗歐陽專的傳單。次日這樣的傳單就滿大街的出現在慶州城裏,燕軍出動了五千士兵巡街,看到一張燒一張,看見一個看傳單的就抓一個。隻是到了後來連巡街領頭的將領都忍不住撿起一份傳單仔細的看,一邊看一邊唏噓。
就這樣,在漢軍接二連三的攻心戰術下,歐陽專抓丁湊起來的十幾萬大軍出現了大規模的叛逃。隻三日,就有不下一萬人趁夜跑到漢軍陣地那邊投降。歐陽專派大將宋掛帶兵抓捕叛逃的燕軍士兵,三日內竟然砍了兩千多人的腦袋。隻是如此一來非但沒有止住燕軍士兵如潮水般的反叛,反而愈演愈烈。
就這樣又耗了十幾天,大漢嘉豐三年的四月初,大燕皇帝歐陽專已經到了四麵楚歌的地步。慶州府周圍的六個縣被漢軍蠶食掉了四個,其中有三個是守將自己開門投降的。另外兩個不是不想投降,而是因為離著慶州府太近,還有歐陽家的親信子弟把守,所以才遲遲沒有舉起反旗。
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大漢孝帝親自南下慰問將士,漢軍士氣空前高漲。
在漢軍北營的主帥大帳裏,檢閱完了士兵的孝帝心中高興,安排了酒席親自宴請了各營的將領。除了南營統帥虎亭侯劉茂不能過來拜見皇帝之外,連周延公和王半斤都趕了過來。就在眾人吃酒的時候,外麵的親兵來報燕軍趁夜偷襲,結果中了劉淩預先設好的埋伏,損了千餘人之後狼狽退了迴去。
孝帝吃驚的看著席間麵帶微笑的劉淩問道:“老九,你是如何猜到今夜叛軍要來劫營?”
劉淩笑著抱拳躬身道:“謝陛下,賞了臣等一場小勝。”
孝帝先是怔住了片刻,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好你個老九,竟然拿朕當魚餌?不過朕很開心,若是以朕為餌,每次都能釣上來千把條大魚,再多來他幾次歐陽專就沒兵可派了。”
劉淩躬身告罪道:“臣弟可不敢,隻是之前和眾位將軍商議,大家都認為以歐陽專那自欺欺人的性子必然會在今夜劫營。他聽說陛下帶了三百壇美酒來犒勞大家,饞的流口水非得要來搶,臣弟怎麽能阻止的住?”
孝帝道:“軍事上的事朕不如你,而且也不會幹預你們的部署和決策。朕這次來隻為了看看大家給大家送點好酒,順帶著若是能看到你們打一兩場勝仗,朕也就心滿意足了。”
大家吃酒的時候還在擔心,萬一孝帝陛下看著現在的情況一片大好一時心癢,打算自己指揮大軍與叛軍交戰那就壞了。大家都承認孝帝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但皇帝畢竟不是萬能的。指揮數萬大軍非同兒戲,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大好的形勢下輸的稀裏糊塗。見孝帝如此胸襟,眾人都不由得又是內疚又是感動。
劉淩拜服道:“陛下相信臣等,臣等也定不讓陛下失望。如今叛軍已經強弩之末,近一個月來棄暗投明過來的叛軍士兵已經不下兩萬,還有更多的叛軍士兵怕投降過來被殺頭而潛逃迴了自己老家。叛軍士氣低迷,再用不了幾日臣等就能發動全麵進攻,一舉剿滅歐陽專叛賊。”
孝帝擦了擦手掌上的油膩肅然說道:“不急,不能因為朕的幾句話就大亂了你們之前的部署。叛賊歐陽專手下現在還有六七萬人的兵力吧,那些都是朕的子民,是因為朕做的不夠好才會讓他們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朕有責任。朕看了,前些日子你們製定的攻心之計確實很好。不戰而屈人之兵,號召更多的叛軍士兵投降,這比打幾次勝仗殺無數人要好。都是朕的百姓,朕看著他們流血送命於心不忍。”
劉淩等將領拜倒在地道:“臣等惶恐,歐陽專作亂非陛下之過。一是歐陽專早有謀逆之心,今日不反,他日也會反。二是臣等守土不利,以至於叛軍前些日勢頭迅猛,難以一戰而畢全功。三是百姓愚昧,受了那歐陽專的蠱惑才拿起武器充當賊兵的。”
孝帝擺了擺手道:“你們都是朕信得過的大將,朕沒有怪你們的意思。朕雖然不懂軍事,但也看得出前陣子你們的策略都是正確的。誠如你們所說,歐陽專狼子野心遲早都要反,如今他趁著我大漢積弱行謀逆之事,也算給了朕一個破而後立的機會。至於你們說百姓愚昧,朕卻不信。百姓不傻不笨,隻是過的日子實在太苦了才會走上絕路。這屬實是朕之罪過,百姓無罪。”
他示意劉淩等人不要在謝罪,笑著說道:“其實朕也知道,大漢的江山就好像一棵生滿了蛀蟲的大樹,若是不狠心將枝幹拒掉重新發芽生根,早晚會被那些蛀蟲將這棵大樹活活的咬死吃的一幹二淨。歐陽專這一反,也將那些蛀蟲都暴露了出來,大漢天下數的著的世家跟著謀逆竟然不下十幾家,這些世家正是我大漢最大的蛀蟲!”
他語氣溫和的說道:“朕知道前些日子為什麽你們推進的速度比較慢,是因為想讓那些兩麵三刀的世家多暴露出來幾個吧?等有實力有能力從賊的世家都站出來了,你們在給其雷霆一擊,對否?”
劉淩拜服道:“臣弟決策有誤貽誤了戰機,請陛下責罰。”
孝帝走過去將他扶起來說道:“朕不是說了嗎?朕不覺得你們做錯了!若是朕來指揮,朕也會這樣做。自南北朝對立以來,有多少朝代的更替興衰控製在那些世家的手裏?楊堅建隋,國力軍力當世無匹,還不是生生的被那些世家折騰的亡了國?縱然強盛如唐,依然被那些世家大戶所掣肘。政令多出自世家之手,有多少決策是皇帝能做得了主的?這些所謂的世家子弟,吃朝廷的肉喝朝廷的血卻不為朝廷做事,隻顧著圖謀自家的利益,甚至盼著有朝一日實力具備後化家為國!歐陽專這不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孝帝讓眾將都站起來說道:“朕信得過你們,知道你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心真意的替朕考慮,為大漢考慮,朕高興還來不及,怎麽會責怪你們?”
他走到大帳門口看著璀璨如畫的星空道:“大漢的江山傳到朕的手裏,朕就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垮了!朕知道,要想國家強盛百姓富足就必須改變,一味的跟那些世家求同存無異於玩火自焚!所以朕要破了這格局從新建立秩序,讓朕治下這萬裏江山,真能如畫!”
讓這萬裏江山,真能如畫!
第一百八十三章 賞罰
大漢皇帝親自到前線的消息一傳出去,不光是漢軍將士這邊反響巨大,燕軍大營裏麵也是震動不已。大部分百姓都對皇帝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和敬服心理,雖然歐陽專也自立為帝,但是在百姓的心目那個自己打算推翻的漢帝才是名副其實的君王。所以當大漢天子禦駕親征的消息傳開後,燕軍大營中的士兵更加的惶惶不可終日。
歐陽專為了遏製住士兵們恐慌的勢頭,下令抓了幾個有叛逃傾向的低級軍官當眾處死,手段殘忍至極,活生生的將那幾個低級軍官剝了皮。人皮縫在戰鼓上,血肉內髒則喂食了歐陽專養的兩條大獒犬。
這樣的血性手段確實震懾住了一部分人,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清了歐陽專的真麵目。私底下士兵們都說跟著這樣的皇帝早晚被扒皮喂狗,還不如迴到大漢皇帝那邊踏踏實實的種地過日子。越是對比,越是顯示出歐陽專不如漢帝。已經有消息傳過來,投降過去的人不但沒有追究罪責,返迴家鄉後還每人分了十幾畝田,軍隊暫代官府給他們發了種子,春暖雪化,幹旱了兩年的土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綠油油的小草冒出來一層,隻是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好,大家都帶著不忍心將那看著讓人心情舒暢的小草拔掉。
南方這幾個州的富戶地主世家大部分都跟著歐陽專造了反,被剿滅後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無主荒地。漢軍往各州府的不斷的送去種子,凡是迴家拿起鋤頭的人隻要幾個人互相擔保著打下糧食後能歸還的,都能領到糧食種子。這個季節已經不能種麥子,大部分人家都灑上了栗和糜子這樣生長期短的作物,才十幾天地裏就冒出來翠生生的秧苗,這些作物雖然吃起來不可口,但是到了夏天收獲之後最起碼不至於再挨餓。
還有人在雪水融化後濕窪的地方撒上稻種,隻要春天多下幾場雨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返家的百姓都看到了好日子已經不遠,而跟著歐陽專造反的人則一天比一天接近窮途末路。慶州倉雖然存糧不少,但是耗了幾個月已經快吃光了。燕軍士兵的幾萬張嘴再加上慶州府裏的百姓也要吃飯,糧食已經捉襟見肘。
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百姓們將已經破敗的房子收拾起來,雖然依然簡陋艱苦,但都開始體會到了什麽叫安居樂業。
聽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燕軍的士兵們更加的坐不住了,他們開始密謀逃跑,開始是被強擄去的百姓,再後來是低級軍官,再後來就連很多燕軍將領都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改變一下生活了。沒有人願意整天打打殺殺,大家造反不過是因為歐陽專空頭許諾出來的花花世界,那個世界裏有吃不完的糧食和肉,有厚厚的衣服,還有成群的牛羊駿馬。現在看破了謊言,誰還願意為了一個殘忍好殺的騙子賣命?
四月下旬開始,燕軍士兵叛逃的更多了。到了五月初,六七萬燕軍隻剩下了不足三萬人。大漢嘉豐三年五月初三的這天,因為縱容手下叛逃而置之不理的燕國大將穆圖被歐陽專砍了頭,燕軍上至各級將領下至普通士兵都變得人心惶惶。歐陽專連舍命斷後阻擋漢軍算是直接救了他一命的穆圖都能殺了,他還不能殺誰?
穆圖的死就好像一場瘟疫,將恐懼這種疾病迅速的蔓延到了燕軍士兵每一個人的心裏。而最令歐陽專氣憤的,幾乎發雷霆之怒將大燕國滿朝文武都砍了腦袋的則是另一個人的叛逃。這個人的叛變對於歐陽專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沉重打擊,就好像一柄抹了毒藥的匕首狠狠的刺進了他的心髒,拔都拔不出來,而且還無藥可救。
這個人,就是被歐陽專認為最可以信賴的孫叔寶。
就在穆圖被殺的第二天晚上,孫叔寶在自己親兵的保護下,帶著兩千多燕軍士兵“衝破”了封鎖,在數千燕軍士兵的目送下投奔了漢軍南營的主將虎亭侯劉茂。這件事對於歐陽專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
拋開歐陽專對孫叔寶的信任和依賴不說,就說整個慶州府的軍隊駐防都是孫叔寶一手指揮的,這一點對於歐陽專來說就足夠致命!而孫叔寶之所以選擇漢軍南營投降而不是直接去北營找劉淩甚至是找孝帝投降,他其實還是怕自己不能被赦免。
向劉茂投降,一來是他對這位聰明到令人害怕的漢軍大將很欣賞,對這樣的名將投降不會辱沒了自己的身份。二則是他想請求劉茂替自己在孝帝和劉淩那裏求情,緩衝一下,無論對自己的名聲還是對未來的前程都有好處。劉茂自然猜到了孫叔寶的用意,隻是他卻並不點破,而是故意命令士兵們敲鑼打鼓的迎接孫叔寶的棄暗投明。
兩千多燕軍投降之後,除了幾百名孫叔寶的親兵之外其他人都選擇迴自己的家鄉去種地。劉茂給他們每個人都發了足夠走迴家鄉的口糧,然後命令下麵的書記官給他們每個人開了一份證明。有了這份證明,這些降兵就可以迴到家鄉後找官府皆種子和借口糧,為這些投降的燕軍鋪平了後路。
劉茂不管孫叔寶的目的是什麽,親自迎接出大營門外。他拉著孫叔寶的手共入大營,表現出了真摯的誠意。晚上劉茂先是寫了一份請罪的奏折,請陛下對自己擅自接納孫叔寶這樣重大罪犯的事處罰。他本打算讓親兵送到北營孝帝那裏,想了想一把火燒了已經寫好的走則,第二天一早隻帶了五十名親兵,和孫叔寶一道趕去北營覲見孝帝。
兩個人到了北營之前都是忐忑不安,為了做出寬容的樣子劉茂不得不收留孫叔寶。但其實他的內心裏十分的為難,孫叔寶不同於那些燕軍的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這個人和燕國宰相歐陽克是歐陽專的左膀右臂,歐陽專造反這個人在背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人可以說是燕軍中幾個罪魁禍首之一,自己接受了孫叔寶的投降,劉茂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他和孫叔寶都沒有想到的是,忠王劉淩聽說孫叔寶來降,竟然親自迎接出了轅門!
看到劉淩笑嗬嗬一臉溫和的樣子,劉茂情不自禁的跪了下去。
“罪將劉茂,叩見王爺!”
孫叔寶第一次這麽近的看到劉淩,先是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下這個屢次擊敗自己的不敗王爺,然後深深的拜了下去。
“罪人孫叔寶,拜見忠王殿下。”
劉淩一手一個將兩個人扶了起來笑道:“一個罪將,一個罪人,本王又不是看管牢房的獄卒,你們要是以這個身份來這裏可算是來錯地方了。”
劉茂紅著臉說道:“末將未經請示陛下和王爺就擅自接受了孫將軍的投誠,請王爺治罪。”
劉淩擺了擺手沒有迴答他,而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孫叔寶道:“你真的就是那個讓本王好幾次都險些吃了敗仗的孫叔寶?”
孫叔寶嚇的再次跪倒說道:“罪人一時糊塗為虎作倀,甘願受死。”
劉淩感慨道:“今日一見也算了卻了本王的一樁心事,從戰事起時本王就幾乎日日聽到你孫叔寶的大名,兩軍交戰,你卻總是躲在後麵不肯出來見人,這迴總算是讓本王看到一個真的了。哈哈。”
他拉起孫叔寶笑道:“叔寶放心,本王就算想殺你現在也舍不得,有你這塊金字招牌,本王還愁那邊的人不瘋了一般的跑過來?再說,之前兩軍交戰各為其主,現在你真心來投,本王怎麽會殺你?殺了你一個,寒了那邊準備棄暗投明之人的心,這買賣不劃算,本王才不幹。”
孫叔寶見劉淩竟然如此灑脫真誠更是敬服,沒等劉淩問就將慶州城裏現在的情況一五一十的仔細告訴了劉淩。劉淩一邊走一邊聽,很快就帶著劉茂和孫叔寶到了孝帝的大帳門前。見孫叔寶臉上的不安之色,劉淩笑著安慰他道:“不要惶恐,陛下乃古往今來第一聖主,心懷之寬闊乃是本王的無窮倍數。”
聽劉淩這樣說孫叔寶心中稍安,跟在劉淩身後走進大帳後立刻匍匐在地,口唿萬歲道:“罪人孫叔寶,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孝帝抬起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理會,而是對劉茂說道:“虎亭侯,南營那邊可還穩妥?”
劉茂拜倒在地道:“迴陛下,一切安好。歐陽專派手下賊將宋掛攻打了幾次,都被微臣帶兵擊退,這段日子以來與敵交戰七次,殺敵數千,無一敗績,幸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孝帝嗯了一聲道:“嗯,幹得好!等朕仔細想想給你什麽封賞,想好了再告訴你就是了。你不用急,朕現在手頭窮的很。”
劉茂叩首道:“微臣有罪,不敢居功。”
孝帝笑著問道:“什麽罪?現在告訴朕,朕算你自首,從輕發落。”
劉茂道:“微臣未請示陛下擅自接納了叛賊歐陽專的行軍長史孫叔寶,臣罪該萬死。”
孝帝故意皺了下眉頭說道:“這事確實是大罪,朕想想該治你什麽罪呢?”
孫叔寶匍匐在地不敢抬頭,隨著一陣腳步聲,他忽然發現眼前多了一雙腳。明黃色的靴子,不是孝帝還能有誰?他強忍著內心中的恐慌,使勁低下了頭。
孝帝想了想說道:“孫叔寶這個人助紂為虐,沒少替反賊歐陽專出謀劃策圖謀我大漢的江山,朕聽說分兵直取太原的計策就是他獻給歐陽專的?若不是忠王用兵如神,隻怕朕現在還被反賊困在太原府裏呢。”
孫叔寶頓首道:“草民死罪!”
孝帝不理他,接著說道:“朕還聽說這個孫叔寶是個治世的能臣,軍事謀略比起他管理百姓的本事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慶州府治下十幾個縣之所以在大旱之年還能保證民心不亂,此人功不可沒,對否?”
連打再嚇唬,史不動在燕軍的屁股後麵撿了大便宜。不但搶了十七八匹戰馬,還搶了不少好東西。跟在歐陽專身邊的這三千來人潰兵算得上是燕軍最精銳的士兵了,要是素質不行也不可能一直跑到現在不是?而且這三千人中有六七百原來護糧軍的老兵,他們手裏的武器可是實實在在的大漢製式橫刀啊。不光是搶東西,史不動還搶人。至少有三百七八十人被他攔下來,威逼利誘之下加入了太行山匪的隊伍。
從六百多人到一千出頭,太行山匪的實力暴漲了不少。投降後的燕軍覺得反正是造反了,跟著歐陽專幹還不見得比跟著史不動幹活的久一些。太行山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軍除非吃飽了撐的才迴去剿匪。而歐陽專則不同,人馬多目標大造反的旗子舉得也高,不被狠揍簡直天理不容。
讓人無語的是史不動居然打出了替沈伏威報仇的旗號,大漢治下的縣令被叛軍殺害了,一群山匪跑出來替他報仇,這算不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估計著沈伏威在天有靈的話也會苦笑三聲吧,畢竟那個時候他沒少帶著差役抓落了單的太行山匪。史不動的小算盤打的精明,擺明了立場,他就不信劉淩事後念在這份情分上不能對他網開一麵。就算日後自己以後犯在漢軍的手裏,有這件事做討價還價的籌碼最不濟還能招安不是?
帶著新招募來的嘍囉,史不動意氣風發的跑路迴了太行山上。
劉淩追殺歐陽專五十幾裏之後率軍返迴,迴到竹馬縣的時候龐大的燕軍大營已經被燒成了灰燼。步兵在趙二花三郎等人的帶領下已經打掃了戰場,能用的裝備收集起來,不能用的一把火燒了個幹幹淨淨。清點了一下俘虜,竟然多達兩萬餘人。
這樣龐大的一個數字已經不是漢軍能看押的範圍,劉淩下令讓俘虜們互相舉報,凡是舉報出燕軍中將領的人不但無罪反而發兩貫大錢做迴鄉費,造反的罪行也不會記錄在案,隻要舉報出一個歐陽專的死忠出來,迴家隻好保證還是清清白白的莊戶人。
這一下俘虜們就炸了窩,不超過一個時辰,藏在俘虜中的歐陽專的死忠們便被揪了出來,數了數差不多有五百多人,都是原來慶州倉的護糧軍老兵。對這些人沒有什麽憐憫可言,劉淩下令全部砍了腦袋。對於揭發有功的人,每人兩貫大錢絕不拖欠當場點發。等確定將歐陽專的死忠都殺幹淨了之後,劉淩將所有的俘虜全部釋放。並且告訴他們,隻殺歐陽專的死忠份子,被逼迫著參加叛軍的老百姓隻要幡然悔悟一概不追究罪行。
被俘的燕軍士兵大多數都是被擄來的老百姓,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竹馬縣這附近幾個縣的人。劉淩告訴他們迴家之後老老實實的等著,平定叛亂之後官府就會有新的縣令上任。隻要新官一到就會從太原府籌集糧食種子發給大家,安安分分種地的人明年夏糧打下來除了還的種子之外隻抽收成的十分之一。
百姓們聽說不但不追究罪責,明年開春還借給自己糧食種子高興的不得了。尤其是夏糧打下來之後官府隻抽一成,這簡直就是大漢建國以來最讓人高興的一條法令了。現在附近的幾個縣被燕軍燒殺搶掠的幹幹淨淨,大戶人家不是跟著造反就是被滿門抄斬,縣城四周有的是無主的荒地,隻要你夠勤快想開多少畝就開多少畝。等明年糧食入庫之後除去還種子和利息再加上那一成的抽頭,明年一年都能有飽飯吃還會略有盈餘,這樣的好事不幹才是傻子呢。
千恩萬謝之後,百姓們紛紛返迴自己的家園。雖然大地已經被戰火燒的更加的荒涼,但是每個人都從染了血的土地上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隻要能挨到明年夏糧收獲的時候,那好日子就算真正的開始了。一年有結餘,第二年就算官府將收成的抽頭提高也不至於再餓肚子。而且明年一開春就可以在地裏撒上點收獲期短的粗糧,隻需要兩個多月就能將家裏裝糧食的大缸裝滿。
懷著對明年好生活的憧憬,老百姓放下手裏的武器和老鄉一起返迴自己的家。兩萬多人沒用半天就走的幹幹淨淨,有一千多人家裏已經沒用了親人也不想再過土裏刨食的日子,要求加入漢軍為國效力。對這樣的人劉淩吩咐他們繞過瞿州到應州去,那裏應州通守虎亭侯劉茂正在訓練新軍,憑著這些日子來生死殺伐積累下的戰鬥經驗,到了應州之後不難出頭。見未來有了著落,準備參加的人也都興高采烈的離開。劉淩給他們每個人發了十天的口糧,隻要走快一些十天到應州應該問題不大。
這一戰不管是步兵還是神戰精騎都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勢,消息傳出去之後老百姓對劉淩更加的推崇。以一萬神戰精甲大敗十幾萬燕軍,這樣的戰績說出去就是足夠自傲的資本。但是劉淩自己清醒的知道,這次巨大的勝利其實完全是燕軍自己不爭氣。說是以一萬精兵擊敗了十幾萬大軍,其實還不如說以一萬神戰精甲擊敗了十幾萬老百姓更合適。
燕軍的戰鬥力實在不怎麽樣,而且軍中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合格的將領。一群半吊子將軍指揮十幾萬老弱,能打贏一萬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神戰營士兵才怪呢。
劉淩命令大軍在竹馬縣以南的倉望鄉休整了兩天,等士兵們恢複了體力之後才拔營繼續南下。在小戶河,劉淩用誘敵之計掩殺了燕軍大將樊無奇的一萬多人馬,然後轉戰竹馬縣,一舉擊敗大燕皇帝歐陽專率領的十幾萬大軍。消息傳迴太原府之後,百姓們張燈結彩慶祝勝利。前一陣子暉王劉植勾結白蓮教造反留下的陰影也逐漸的被人們遺忘,老百姓很容易就將視線從太原府內轉移到了南方平叛的戰場上。
竹馬縣一戰劉淩麾下的神戰營損失了不到一千人,除了重傷號不能走動的留在竹馬縣休整,一萬人馬繼續開拔。
劉淩將神戰營兵分兩路,一路八千餘步兵交給神戰營指揮使王半斤帶隊,過小戶河奔瞿州。而劉淩自己則帶著花三郎,趙二和兩千神戰精騎走另一條路,斜插過去匯合在瞿州與燕軍打得不可開交的撫遠軍。
這段日子以來,杜義指揮撫遠軍跟圍困瞿州的燕軍打了大大小小不下十餘仗,每次都是大獲全勝。燕軍被撫遠軍打的龜縮在大營裏不敢露頭,連瞿州圍困都解了。燕軍收縮陣線在瞿州以南三十裏挨著虎都山安營紮寨,之所以還沒有退迴慶州主要是因為聽說了歐陽專在竹馬縣大敗,歐陽專的次子齊王歐陽子巒不放心自己的父親,堅持著在這裏等父親迴來。
杜義將麾下的撫遠軍兩萬人馬同樣兵分兩路,一路一萬人馬由自己帶領著繼續對瞿州之敵打擊。另一路一萬人馬由撫遠軍將軍馮伏波輔佐著欽差大人周延公向西南直奔慶州府,沿路收複被燕軍占領的各縣。周延公在數次戰鬥中都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屢出奇招,先後收複了四五個被燕軍占領的縣城。就連以詭計多端著稱的馮伏波都對周延公的指揮讚不絕口,一個勁兒的誇讚周延公是管仲再生樂毅轉世。
漢嘉豐三年冬二月十八,劉淩率領的神戰營精騎與杜義會師,此時由忠義侯王半斤率領的神戰營步兵在野牛河大勝燕軍穆圖部,殺敵破萬,一口氣將瞿州以北的燕軍追殺出去七十餘裏。自此瞿州以北再無燕軍,穆圖麾下的四萬多燕軍被王半斤一戰打殘,隻帶著不足一萬人逃迴瞿州以南同歐陽專迴合。
如驚弓之鳥般一路跑迴瞿州大營的歐陽專足足休息了十幾天才緩過來,收攏了各路敗軍後居然再次拉起了不下五萬人的隊伍。隻不過這支隊伍已經被漢軍各路人馬打的膽戰心驚,沒有多少人心裏不懼怕漢軍的戰鬥力。
與此同時,劉淩下令應州通守虎亭侯劉茂率軍一萬北進,在慶州府難二十裏紮寨牽製慶州府之敵。歐陽專在慶州府留守的是太子歐陽子恆和宰相歐陽克。兩個人都明白雖然慶州府用兵四萬,但若是真的出城與劉茂一戰的話絕對討不到便宜。劉淩深知劉茂這個人的長處,此人進取不足而守成有餘,用他率軍牽製慶州之敵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王半斤率軍渡過野牛河,在瞿州東南二十裏出紮營與劉淩杜義的人馬遙相唿應。兩軍一左一右,好像一把鐵鉗般咬住燕軍大營。
隻是漢軍在與燕軍成對峙之勢後卻沒了動靜,這樣相持了十幾天都沒有采取攻擊。歐陽專不知道劉淩打的什麽主意,遣大將穆圖率軍五千進攻王半斤的大營,奔打算趁著劉淩出兵救援之計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結果穆圖中了王半斤的埋伏,五千人被殺的不足兩千跑了迴來,敗軍衝擊了歐陽子巒親自率領的援兵,被王半斤從後麵追殺了一陣,又損了三千多人。還沒有逃迴大營,杜義帶人在側翼好一陣打,出營的一萬五千燕軍迴到大營裏的不到四千人。
自此之後歐陽專不敢輕易出戰,每日都緊守營門。五天後傳來消息,應州通守劉茂在慶州府南大勝燕軍,陣斬了歐陽專的三子歐陽子言。歐陽專聞訊後悲痛欲絕昏迷了兩天,醒來後再也無心獲取瞿州,命令大將穆圖帶兵一萬斷後,他帶著孫叔寶帶領大軍緩緩的往慶州方向撤退。
又兩日,劉淩親自率神戰營精騎追擊,一日之內和斷後燕軍大將穆圖戰了六場,六戰皆勝,燕軍倉皇逃走,惶惶如喪家之犬。
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裏江山真如畫
劉淩揮軍向南亦步亦趨的跟在燕軍的後麵,漢軍的速度並不快,趕羊一樣驅趕著燕軍的潰兵一路逃迴慶州府。劉淩帶著杜義和王半斤一路南下,將沿路剿匪和安撫百姓的事交給了周延公。到了大漢嘉豐三年的三月中旬,建立起來才剛滿一個月的大燕國國土隻剩下了慶州府周圍包括六個縣在內的半個郡。
歐陽專一麵龜縮防守,一麵派人在慶州府自己還能控製的六個縣內大舉抓丁,凡十二歲以上六十歲一下男丁必須參軍,否則滿門抄斬。所征召之兵丁,自帶兵器鎧甲,若有馬匹者,直接加入騎兵隊伍。
慶州六縣被歐陽專搞的烏煙瘴氣,本來有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打算,開始的時候歐陽專並沒有對慶州附近的縣壓榨的太狠,自從北上後連續吃敗仗,燕軍的人數已經大幅度縮水。這讓歐陽專不得不在自己家門口進行地毯式的抓丁補充人馬,這一招屬於絕戶招,逼著慶州六縣的百姓跟著他一起徹徹底底的造反。
從六縣抓來的男丁不下十萬人,被稍微統計了一下就分成十個營。歐陽專砸鍋賣鐵的再次拚湊出一支四千人的騎兵充當自己的禦林軍,最可笑的是在騎兵隊伍中竟然出現了驢。老百姓私底下都在議論,若是大燕皇帝一高興,指不定哪天組建一支戰無不勝的豬騎兵,保證百戰百勝。這也是百姓們苦中作樂罷了,其實大家心裏明鏡似的的,這大燕國長不了了。
迴到慶州府之後,歐陽專給自己的三子歐陽子言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全軍帶孝,滿城皆白。歐陽專扶著棺木哭的幾次昏厥,發誓要將虎亭侯劉茂五馬分屍給自己的愛子報仇。就在隊伍出殯的時候,虎亭侯劉茂命令士兵們在兩軍陣前披紅掛彩敲鑼打鼓的慶祝大燕皇帝歐陽專開始走上斷子絕孫的道路。
看到對麵陣營中的漢軍鬧的離譜,大將穆圖想揮軍殺過去教訓一下對方。孫叔寶苦苦想勸才把他攔下來,劉茂等了一日也不見燕軍來攻,也就收了埋伏的人馬迴營。晚上劉茂命人用床子弩發射了七八支巨弩,因為距離實在太遠,巨弩到了燕軍大營裏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力度。但這些巨弩的目的並不在於傷人,重點在於巨弩上綁著很多寫好的傳單。
劉茂在傳單裏號召燕軍的兄弟們看清形勢,所謂的大燕國眼看著就要國破家亡。歐陽專窮途末路,跟著他隻能一起送死。他號召燕軍士兵們放下兵器投降,凡是投降者皆不追究造反在罪責。而北營的漢軍更犀利,劉淩命人連夜做了無數個簡易的擴音器,就是那種用一層皮革卷起來一頭大一頭小的東西,每日派五百士兵扯著脖子對燕軍宣傳投降不殺並且既往不咎的政策。
給歐陽子言出殯後的第三天夜晚,慶州城上空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孔明燈。有好事的燕軍士兵將孔明燈射了下來,發現裏麵都是號召燕軍士兵們投降,最好是聯合起來反抗歐陽專的傳單。次日這樣的傳單就滿大街的出現在慶州城裏,燕軍出動了五千士兵巡街,看到一張燒一張,看見一個看傳單的就抓一個。隻是到了後來連巡街領頭的將領都忍不住撿起一份傳單仔細的看,一邊看一邊唏噓。
就這樣,在漢軍接二連三的攻心戰術下,歐陽專抓丁湊起來的十幾萬大軍出現了大規模的叛逃。隻三日,就有不下一萬人趁夜跑到漢軍陣地那邊投降。歐陽專派大將宋掛帶兵抓捕叛逃的燕軍士兵,三日內竟然砍了兩千多人的腦袋。隻是如此一來非但沒有止住燕軍士兵如潮水般的反叛,反而愈演愈烈。
就這樣又耗了十幾天,大漢嘉豐三年的四月初,大燕皇帝歐陽專已經到了四麵楚歌的地步。慶州府周圍的六個縣被漢軍蠶食掉了四個,其中有三個是守將自己開門投降的。另外兩個不是不想投降,而是因為離著慶州府太近,還有歐陽家的親信子弟把守,所以才遲遲沒有舉起反旗。
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大漢孝帝親自南下慰問將士,漢軍士氣空前高漲。
在漢軍北營的主帥大帳裏,檢閱完了士兵的孝帝心中高興,安排了酒席親自宴請了各營的將領。除了南營統帥虎亭侯劉茂不能過來拜見皇帝之外,連周延公和王半斤都趕了過來。就在眾人吃酒的時候,外麵的親兵來報燕軍趁夜偷襲,結果中了劉淩預先設好的埋伏,損了千餘人之後狼狽退了迴去。
孝帝吃驚的看著席間麵帶微笑的劉淩問道:“老九,你是如何猜到今夜叛軍要來劫營?”
劉淩笑著抱拳躬身道:“謝陛下,賞了臣等一場小勝。”
孝帝先是怔住了片刻,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好你個老九,竟然拿朕當魚餌?不過朕很開心,若是以朕為餌,每次都能釣上來千把條大魚,再多來他幾次歐陽專就沒兵可派了。”
劉淩躬身告罪道:“臣弟可不敢,隻是之前和眾位將軍商議,大家都認為以歐陽專那自欺欺人的性子必然會在今夜劫營。他聽說陛下帶了三百壇美酒來犒勞大家,饞的流口水非得要來搶,臣弟怎麽能阻止的住?”
孝帝道:“軍事上的事朕不如你,而且也不會幹預你們的部署和決策。朕這次來隻為了看看大家給大家送點好酒,順帶著若是能看到你們打一兩場勝仗,朕也就心滿意足了。”
大家吃酒的時候還在擔心,萬一孝帝陛下看著現在的情況一片大好一時心癢,打算自己指揮大軍與叛軍交戰那就壞了。大家都承認孝帝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但皇帝畢竟不是萬能的。指揮數萬大軍非同兒戲,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大好的形勢下輸的稀裏糊塗。見孝帝如此胸襟,眾人都不由得又是內疚又是感動。
劉淩拜服道:“陛下相信臣等,臣等也定不讓陛下失望。如今叛軍已經強弩之末,近一個月來棄暗投明過來的叛軍士兵已經不下兩萬,還有更多的叛軍士兵怕投降過來被殺頭而潛逃迴了自己老家。叛軍士氣低迷,再用不了幾日臣等就能發動全麵進攻,一舉剿滅歐陽專叛賊。”
孝帝擦了擦手掌上的油膩肅然說道:“不急,不能因為朕的幾句話就大亂了你們之前的部署。叛賊歐陽專手下現在還有六七萬人的兵力吧,那些都是朕的子民,是因為朕做的不夠好才會讓他們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朕有責任。朕看了,前些日子你們製定的攻心之計確實很好。不戰而屈人之兵,號召更多的叛軍士兵投降,這比打幾次勝仗殺無數人要好。都是朕的百姓,朕看著他們流血送命於心不忍。”
劉淩等將領拜倒在地道:“臣等惶恐,歐陽專作亂非陛下之過。一是歐陽專早有謀逆之心,今日不反,他日也會反。二是臣等守土不利,以至於叛軍前些日勢頭迅猛,難以一戰而畢全功。三是百姓愚昧,受了那歐陽專的蠱惑才拿起武器充當賊兵的。”
孝帝擺了擺手道:“你們都是朕信得過的大將,朕沒有怪你們的意思。朕雖然不懂軍事,但也看得出前陣子你們的策略都是正確的。誠如你們所說,歐陽專狼子野心遲早都要反,如今他趁著我大漢積弱行謀逆之事,也算給了朕一個破而後立的機會。至於你們說百姓愚昧,朕卻不信。百姓不傻不笨,隻是過的日子實在太苦了才會走上絕路。這屬實是朕之罪過,百姓無罪。”
他示意劉淩等人不要在謝罪,笑著說道:“其實朕也知道,大漢的江山就好像一棵生滿了蛀蟲的大樹,若是不狠心將枝幹拒掉重新發芽生根,早晚會被那些蛀蟲將這棵大樹活活的咬死吃的一幹二淨。歐陽專這一反,也將那些蛀蟲都暴露了出來,大漢天下數的著的世家跟著謀逆竟然不下十幾家,這些世家正是我大漢最大的蛀蟲!”
他語氣溫和的說道:“朕知道前些日子為什麽你們推進的速度比較慢,是因為想讓那些兩麵三刀的世家多暴露出來幾個吧?等有實力有能力從賊的世家都站出來了,你們在給其雷霆一擊,對否?”
劉淩拜服道:“臣弟決策有誤貽誤了戰機,請陛下責罰。”
孝帝走過去將他扶起來說道:“朕不是說了嗎?朕不覺得你們做錯了!若是朕來指揮,朕也會這樣做。自南北朝對立以來,有多少朝代的更替興衰控製在那些世家的手裏?楊堅建隋,國力軍力當世無匹,還不是生生的被那些世家折騰的亡了國?縱然強盛如唐,依然被那些世家大戶所掣肘。政令多出自世家之手,有多少決策是皇帝能做得了主的?這些所謂的世家子弟,吃朝廷的肉喝朝廷的血卻不為朝廷做事,隻顧著圖謀自家的利益,甚至盼著有朝一日實力具備後化家為國!歐陽專這不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孝帝讓眾將都站起來說道:“朕信得過你們,知道你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心真意的替朕考慮,為大漢考慮,朕高興還來不及,怎麽會責怪你們?”
他走到大帳門口看著璀璨如畫的星空道:“大漢的江山傳到朕的手裏,朕就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垮了!朕知道,要想國家強盛百姓富足就必須改變,一味的跟那些世家求同存無異於玩火自焚!所以朕要破了這格局從新建立秩序,讓朕治下這萬裏江山,真能如畫!”
讓這萬裏江山,真能如畫!
第一百八十三章 賞罰
大漢皇帝親自到前線的消息一傳出去,不光是漢軍將士這邊反響巨大,燕軍大營裏麵也是震動不已。大部分百姓都對皇帝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和敬服心理,雖然歐陽專也自立為帝,但是在百姓的心目那個自己打算推翻的漢帝才是名副其實的君王。所以當大漢天子禦駕親征的消息傳開後,燕軍大營中的士兵更加的惶惶不可終日。
歐陽專為了遏製住士兵們恐慌的勢頭,下令抓了幾個有叛逃傾向的低級軍官當眾處死,手段殘忍至極,活生生的將那幾個低級軍官剝了皮。人皮縫在戰鼓上,血肉內髒則喂食了歐陽專養的兩條大獒犬。
這樣的血性手段確實震懾住了一部分人,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清了歐陽專的真麵目。私底下士兵們都說跟著這樣的皇帝早晚被扒皮喂狗,還不如迴到大漢皇帝那邊踏踏實實的種地過日子。越是對比,越是顯示出歐陽專不如漢帝。已經有消息傳過來,投降過去的人不但沒有追究罪責,返迴家鄉後還每人分了十幾畝田,軍隊暫代官府給他們發了種子,春暖雪化,幹旱了兩年的土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綠油油的小草冒出來一層,隻是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好,大家都帶著不忍心將那看著讓人心情舒暢的小草拔掉。
南方這幾個州的富戶地主世家大部分都跟著歐陽專造了反,被剿滅後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無主荒地。漢軍往各州府的不斷的送去種子,凡是迴家拿起鋤頭的人隻要幾個人互相擔保著打下糧食後能歸還的,都能領到糧食種子。這個季節已經不能種麥子,大部分人家都灑上了栗和糜子這樣生長期短的作物,才十幾天地裏就冒出來翠生生的秧苗,這些作物雖然吃起來不可口,但是到了夏天收獲之後最起碼不至於再挨餓。
還有人在雪水融化後濕窪的地方撒上稻種,隻要春天多下幾場雨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返家的百姓都看到了好日子已經不遠,而跟著歐陽專造反的人則一天比一天接近窮途末路。慶州倉雖然存糧不少,但是耗了幾個月已經快吃光了。燕軍士兵的幾萬張嘴再加上慶州府裏的百姓也要吃飯,糧食已經捉襟見肘。
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百姓們將已經破敗的房子收拾起來,雖然依然簡陋艱苦,但都開始體會到了什麽叫安居樂業。
聽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燕軍的士兵們更加的坐不住了,他們開始密謀逃跑,開始是被強擄去的百姓,再後來是低級軍官,再後來就連很多燕軍將領都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改變一下生活了。沒有人願意整天打打殺殺,大家造反不過是因為歐陽專空頭許諾出來的花花世界,那個世界裏有吃不完的糧食和肉,有厚厚的衣服,還有成群的牛羊駿馬。現在看破了謊言,誰還願意為了一個殘忍好殺的騙子賣命?
四月下旬開始,燕軍士兵叛逃的更多了。到了五月初,六七萬燕軍隻剩下了不足三萬人。大漢嘉豐三年五月初三的這天,因為縱容手下叛逃而置之不理的燕國大將穆圖被歐陽專砍了頭,燕軍上至各級將領下至普通士兵都變得人心惶惶。歐陽專連舍命斷後阻擋漢軍算是直接救了他一命的穆圖都能殺了,他還不能殺誰?
穆圖的死就好像一場瘟疫,將恐懼這種疾病迅速的蔓延到了燕軍士兵每一個人的心裏。而最令歐陽專氣憤的,幾乎發雷霆之怒將大燕國滿朝文武都砍了腦袋的則是另一個人的叛逃。這個人的叛變對於歐陽專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沉重打擊,就好像一柄抹了毒藥的匕首狠狠的刺進了他的心髒,拔都拔不出來,而且還無藥可救。
這個人,就是被歐陽專認為最可以信賴的孫叔寶。
就在穆圖被殺的第二天晚上,孫叔寶在自己親兵的保護下,帶著兩千多燕軍士兵“衝破”了封鎖,在數千燕軍士兵的目送下投奔了漢軍南營的主將虎亭侯劉茂。這件事對於歐陽專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
拋開歐陽專對孫叔寶的信任和依賴不說,就說整個慶州府的軍隊駐防都是孫叔寶一手指揮的,這一點對於歐陽專來說就足夠致命!而孫叔寶之所以選擇漢軍南營投降而不是直接去北營找劉淩甚至是找孝帝投降,他其實還是怕自己不能被赦免。
向劉茂投降,一來是他對這位聰明到令人害怕的漢軍大將很欣賞,對這樣的名將投降不會辱沒了自己的身份。二則是他想請求劉茂替自己在孝帝和劉淩那裏求情,緩衝一下,無論對自己的名聲還是對未來的前程都有好處。劉茂自然猜到了孫叔寶的用意,隻是他卻並不點破,而是故意命令士兵們敲鑼打鼓的迎接孫叔寶的棄暗投明。
兩千多燕軍投降之後,除了幾百名孫叔寶的親兵之外其他人都選擇迴自己的家鄉去種地。劉茂給他們每個人都發了足夠走迴家鄉的口糧,然後命令下麵的書記官給他們每個人開了一份證明。有了這份證明,這些降兵就可以迴到家鄉後找官府皆種子和借口糧,為這些投降的燕軍鋪平了後路。
劉茂不管孫叔寶的目的是什麽,親自迎接出大營門外。他拉著孫叔寶的手共入大營,表現出了真摯的誠意。晚上劉茂先是寫了一份請罪的奏折,請陛下對自己擅自接納孫叔寶這樣重大罪犯的事處罰。他本打算讓親兵送到北營孝帝那裏,想了想一把火燒了已經寫好的走則,第二天一早隻帶了五十名親兵,和孫叔寶一道趕去北營覲見孝帝。
兩個人到了北營之前都是忐忑不安,為了做出寬容的樣子劉茂不得不收留孫叔寶。但其實他的內心裏十分的為難,孫叔寶不同於那些燕軍的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這個人和燕國宰相歐陽克是歐陽專的左膀右臂,歐陽專造反這個人在背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人可以說是燕軍中幾個罪魁禍首之一,自己接受了孫叔寶的投降,劉茂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他和孫叔寶都沒有想到的是,忠王劉淩聽說孫叔寶來降,竟然親自迎接出了轅門!
看到劉淩笑嗬嗬一臉溫和的樣子,劉茂情不自禁的跪了下去。
“罪將劉茂,叩見王爺!”
孫叔寶第一次這麽近的看到劉淩,先是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下這個屢次擊敗自己的不敗王爺,然後深深的拜了下去。
“罪人孫叔寶,拜見忠王殿下。”
劉淩一手一個將兩個人扶了起來笑道:“一個罪將,一個罪人,本王又不是看管牢房的獄卒,你們要是以這個身份來這裏可算是來錯地方了。”
劉茂紅著臉說道:“末將未經請示陛下和王爺就擅自接受了孫將軍的投誠,請王爺治罪。”
劉淩擺了擺手沒有迴答他,而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孫叔寶道:“你真的就是那個讓本王好幾次都險些吃了敗仗的孫叔寶?”
孫叔寶嚇的再次跪倒說道:“罪人一時糊塗為虎作倀,甘願受死。”
劉淩感慨道:“今日一見也算了卻了本王的一樁心事,從戰事起時本王就幾乎日日聽到你孫叔寶的大名,兩軍交戰,你卻總是躲在後麵不肯出來見人,這迴總算是讓本王看到一個真的了。哈哈。”
他拉起孫叔寶笑道:“叔寶放心,本王就算想殺你現在也舍不得,有你這塊金字招牌,本王還愁那邊的人不瘋了一般的跑過來?再說,之前兩軍交戰各為其主,現在你真心來投,本王怎麽會殺你?殺了你一個,寒了那邊準備棄暗投明之人的心,這買賣不劃算,本王才不幹。”
孫叔寶見劉淩竟然如此灑脫真誠更是敬服,沒等劉淩問就將慶州城裏現在的情況一五一十的仔細告訴了劉淩。劉淩一邊走一邊聽,很快就帶著劉茂和孫叔寶到了孝帝的大帳門前。見孫叔寶臉上的不安之色,劉淩笑著安慰他道:“不要惶恐,陛下乃古往今來第一聖主,心懷之寬闊乃是本王的無窮倍數。”
聽劉淩這樣說孫叔寶心中稍安,跟在劉淩身後走進大帳後立刻匍匐在地,口唿萬歲道:“罪人孫叔寶,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孝帝抬起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理會,而是對劉茂說道:“虎亭侯,南營那邊可還穩妥?”
劉茂拜倒在地道:“迴陛下,一切安好。歐陽專派手下賊將宋掛攻打了幾次,都被微臣帶兵擊退,這段日子以來與敵交戰七次,殺敵數千,無一敗績,幸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孝帝嗯了一聲道:“嗯,幹得好!等朕仔細想想給你什麽封賞,想好了再告訴你就是了。你不用急,朕現在手頭窮的很。”
劉茂叩首道:“微臣有罪,不敢居功。”
孝帝笑著問道:“什麽罪?現在告訴朕,朕算你自首,從輕發落。”
劉茂道:“微臣未請示陛下擅自接納了叛賊歐陽專的行軍長史孫叔寶,臣罪該萬死。”
孝帝故意皺了下眉頭說道:“這事確實是大罪,朕想想該治你什麽罪呢?”
孫叔寶匍匐在地不敢抬頭,隨著一陣腳步聲,他忽然發現眼前多了一雙腳。明黃色的靴子,不是孝帝還能有誰?他強忍著內心中的恐慌,使勁低下了頭。
孝帝想了想說道:“孫叔寶這個人助紂為虐,沒少替反賊歐陽專出謀劃策圖謀我大漢的江山,朕聽說分兵直取太原的計策就是他獻給歐陽專的?若不是忠王用兵如神,隻怕朕現在還被反賊困在太原府裏呢。”
孫叔寶頓首道:“草民死罪!”
孝帝不理他,接著說道:“朕還聽說這個孫叔寶是個治世的能臣,軍事謀略比起他管理百姓的本事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慶州府治下十幾個縣之所以在大旱之年還能保證民心不亂,此人功不可沒,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