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反重力引擎製造廠在開工之前,就有人計算過,即使華國傾盡全力,在短短三年內,也不可能製造出足夠全國人民使用的浮空島。
如何拯救剩下的七億人,讓智囊們絞盡腦汁。
最後有個研究員在放鬆的時候看電影,發現了一部探索火星的科幻片,頓時讓他有了靈感。急忙計算了一下,發現真的有可能做到。
隻是火星的環境不適合人類生存,要想移民火星,必須在上麵建造出空間站。
可要建造出能容納七億人生活的空間站,工程量將大的不可思議。
這要是在以前,根本沒人敢這麽想,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有什麽好想的?
但是有了反重力引擎之後,這種事就變的有可能了!
以反重力引擎為動力的飛船,可以造的非常大,也就能容納大量的設備和物資。
有了大型的工程設備,建造速度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如果直接借助山體來充當大樓的骨架,最後再做一下整體的密封,容納七億人的太空基地,也不是沒可能完成。
這個計劃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經過大批科學家的計算,認為就算是最壞的情況,即使無法容納七億人口,也能容納三四億人。
能多救三四億,也比什麽都不做強。
最高領導人當即拍板,反重力引擎先緊著飛船使用,先全力建造火星基地。等時間差不多了,再拆下來給浮空島用。
駱天明為了多造反重力引擎,對外界任何事都充耳不聞,所以才不知道這件事。
直到正式開始火星移民了,他才知道原來還有另外一條路。
火星移民本著自願的原則,願意去火星的就自己報名,不願意去的,就等著上浮空島。
不管是去火星,還是等著上浮空島,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浮空島就不用說了,為了裝下更多的人,肯定會很局促,生活物資也會很緊張。萬一浮空島出現故障,就絕對死定了,根本無處可逃。
而且萬一浮空島裝不下那麽多人,肯定有一部分人被舍棄,萬一自己成了被舍棄的那部分怎麽辦?
但是去火星也不是百分百保險,從地球到火星的旅程安全嗎?習慣了地球環境的人,到了火星上會不會得什麽病?火星上沒有足夠的資源供養人類生存,萬一地球不能及時提供補給,在火星上豈不是就得等死?
等等等等的問題,讓很多人有疑慮。
但還是那句話,怎麽選,你自己考慮,完全看自願。
報名開始後才發現,願意去火星的人雖然不少,可是總數還不到一億,和預計的七億數量相比,差得太遠了。
華人都有種故土情結,即使到了現代,很多人都背井離鄉的外出工作。可那畢竟是在地球上,乘坐飛機、火車、輪船什麽的,總有辦法迴家。
要是去了火星,就不僅僅是背井離鄉那麽簡單了,那裏連地球都不是了。萬一飛船不能飛了,就真的迴不了家了。
不得已,國家隻好開始抽簽選取入住各個浮空島的名額。
浮空島隻能容納六億人,可想要留在地球的有十二億,有一半上不去。
抽簽很快結束了,被選中的六億人當然是歡欣鼓舞,沒被選中的人就沒辦法了,隻能報名去火星。
和背井離鄉相比,死亡顯然更可怕。
再說了,去了火星也不代表一定迴不來,連容納七億人的基地都能造出來,開通星際航班又有什麽難的?等災難過去了,想迴來就再迴來唄。
在華國因為移民的事情鬧的轟轟烈烈時,其他國家也在為此頭疼。
他們也同樣想到了移民火星的辦法,但是他們的反重力引擎比較少,能製造的飛船也比較少,基地建設的進度也就慢很多。
如果按照他們現在的進度,怕是大災難來臨時,火星基地和浮空島加起來都不夠用,會有很多國民無處容身。
尤其是很多比較落後的國家,連浮空島都造不出來,更別說火星基地了。偏偏他們的人口還不少,等災難來時怎麽辦?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向其他國家求援。
隻是大家都自顧不暇,誰還有富裕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就算是有能力幫,也要幫那些將來能迴報的國家。那些窮國、小國,能迴報什麽?
這個時候,華國伸出了援助之手。
越來越接近大災難爆發的時間,再加上各個國家大搞建設,華國更是全民征集移民火星的人,事情早就盡人皆知了。
所以,華國幹脆進入了戰時體製,所有的事情都為度過大災難讓路,也就讓本就強大的製造業,更上了一個台階。
生產能力提高了,且有火星這條後路,華國也就有了幫助別人的能力。
由於歐美各國一直以來對華國的打壓,讓華國在國際上的處境並不好,所以真正鐵杆的盟友並不多,還都是比較弱小的國家。
在這場全世界的災難麵前,華國既然有了幫助別人的能力,那麽那些鐵杆盟友就不能不管,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看到華國居然還有餘力幫助別國,那些走投無路的小國紛紛湧上來,請求當華國的腿部掛件。
可惜,在危難時機來投的國家,等危難過去了會是什麽嘴臉,實在是難說的很。
因此,華國隻是挑挑揀揀的選了幾個值得幫助的,其他人就愛莫能助了。
盡管華國隻幫助了很少的幾個國家,那也比歐美等國強多了,他們對窮國、小國連眼皮子都不夾一下。
可就算華國能提供一些,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杯水車薪,那些國家的底層百姓,注定是要被放棄了。
終於,大災難來了!
全球各地幾乎同時爆發了各種自然災害,什麽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台風等等,都同時來襲,且遍布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海嘯,居然連珠穆朗瑪峰都淹了。
駱天明站在華國最大的浮空島上,看著近萬米高的海嘯,聽到腦海傳來主神宣判他任務失敗的聲音,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至少多救了幾十億人。
如何拯救剩下的七億人,讓智囊們絞盡腦汁。
最後有個研究員在放鬆的時候看電影,發現了一部探索火星的科幻片,頓時讓他有了靈感。急忙計算了一下,發現真的有可能做到。
隻是火星的環境不適合人類生存,要想移民火星,必須在上麵建造出空間站。
可要建造出能容納七億人生活的空間站,工程量將大的不可思議。
這要是在以前,根本沒人敢這麽想,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有什麽好想的?
但是有了反重力引擎之後,這種事就變的有可能了!
以反重力引擎為動力的飛船,可以造的非常大,也就能容納大量的設備和物資。
有了大型的工程設備,建造速度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如果直接借助山體來充當大樓的骨架,最後再做一下整體的密封,容納七億人的太空基地,也不是沒可能完成。
這個計劃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經過大批科學家的計算,認為就算是最壞的情況,即使無法容納七億人口,也能容納三四億人。
能多救三四億,也比什麽都不做強。
最高領導人當即拍板,反重力引擎先緊著飛船使用,先全力建造火星基地。等時間差不多了,再拆下來給浮空島用。
駱天明為了多造反重力引擎,對外界任何事都充耳不聞,所以才不知道這件事。
直到正式開始火星移民了,他才知道原來還有另外一條路。
火星移民本著自願的原則,願意去火星的就自己報名,不願意去的,就等著上浮空島。
不管是去火星,還是等著上浮空島,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浮空島就不用說了,為了裝下更多的人,肯定會很局促,生活物資也會很緊張。萬一浮空島出現故障,就絕對死定了,根本無處可逃。
而且萬一浮空島裝不下那麽多人,肯定有一部分人被舍棄,萬一自己成了被舍棄的那部分怎麽辦?
但是去火星也不是百分百保險,從地球到火星的旅程安全嗎?習慣了地球環境的人,到了火星上會不會得什麽病?火星上沒有足夠的資源供養人類生存,萬一地球不能及時提供補給,在火星上豈不是就得等死?
等等等等的問題,讓很多人有疑慮。
但還是那句話,怎麽選,你自己考慮,完全看自願。
報名開始後才發現,願意去火星的人雖然不少,可是總數還不到一億,和預計的七億數量相比,差得太遠了。
華人都有種故土情結,即使到了現代,很多人都背井離鄉的外出工作。可那畢竟是在地球上,乘坐飛機、火車、輪船什麽的,總有辦法迴家。
要是去了火星,就不僅僅是背井離鄉那麽簡單了,那裏連地球都不是了。萬一飛船不能飛了,就真的迴不了家了。
不得已,國家隻好開始抽簽選取入住各個浮空島的名額。
浮空島隻能容納六億人,可想要留在地球的有十二億,有一半上不去。
抽簽很快結束了,被選中的六億人當然是歡欣鼓舞,沒被選中的人就沒辦法了,隻能報名去火星。
和背井離鄉相比,死亡顯然更可怕。
再說了,去了火星也不代表一定迴不來,連容納七億人的基地都能造出來,開通星際航班又有什麽難的?等災難過去了,想迴來就再迴來唄。
在華國因為移民的事情鬧的轟轟烈烈時,其他國家也在為此頭疼。
他們也同樣想到了移民火星的辦法,但是他們的反重力引擎比較少,能製造的飛船也比較少,基地建設的進度也就慢很多。
如果按照他們現在的進度,怕是大災難來臨時,火星基地和浮空島加起來都不夠用,會有很多國民無處容身。
尤其是很多比較落後的國家,連浮空島都造不出來,更別說火星基地了。偏偏他們的人口還不少,等災難來時怎麽辦?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向其他國家求援。
隻是大家都自顧不暇,誰還有富裕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就算是有能力幫,也要幫那些將來能迴報的國家。那些窮國、小國,能迴報什麽?
這個時候,華國伸出了援助之手。
越來越接近大災難爆發的時間,再加上各個國家大搞建設,華國更是全民征集移民火星的人,事情早就盡人皆知了。
所以,華國幹脆進入了戰時體製,所有的事情都為度過大災難讓路,也就讓本就強大的製造業,更上了一個台階。
生產能力提高了,且有火星這條後路,華國也就有了幫助別人的能力。
由於歐美各國一直以來對華國的打壓,讓華國在國際上的處境並不好,所以真正鐵杆的盟友並不多,還都是比較弱小的國家。
在這場全世界的災難麵前,華國既然有了幫助別人的能力,那麽那些鐵杆盟友就不能不管,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看到華國居然還有餘力幫助別國,那些走投無路的小國紛紛湧上來,請求當華國的腿部掛件。
可惜,在危難時機來投的國家,等危難過去了會是什麽嘴臉,實在是難說的很。
因此,華國隻是挑挑揀揀的選了幾個值得幫助的,其他人就愛莫能助了。
盡管華國隻幫助了很少的幾個國家,那也比歐美等國強多了,他們對窮國、小國連眼皮子都不夾一下。
可就算華國能提供一些,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杯水車薪,那些國家的底層百姓,注定是要被放棄了。
終於,大災難來了!
全球各地幾乎同時爆發了各種自然災害,什麽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台風等等,都同時來襲,且遍布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海嘯,居然連珠穆朗瑪峰都淹了。
駱天明站在華國最大的浮空島上,看著近萬米高的海嘯,聽到腦海傳來主神宣判他任務失敗的聲音,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至少多救了幾十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