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亂世出英豪,凡是能夠在動蕩的時代留下名聲的,即便是風口上的豬,也不是真正的豬。


    趙匡胤默許王溥在開封府先宣揚一下,探探風氣,也讓趙德昭懷疑了起來。


    究竟是什麽原因,才讓趙匡胤一直到死,也沒有給趙德昭封王的呢?


    趙德昭畢竟是他的兒子,皇帝的兒子不封王,這怎麽也說不過去。


    難道說,主要還是趙德昭爛泥扶不上牆,所以為了保護趙德昭,故意不給趙光義製造威脅?


    原本的趙德昭一根腸子通到底,性格太直,但也算不上爛泥啊。


    不過這些疑惑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趙匡胤願意讓趙德昭試試。


    而這些事根本不用趙德昭出手,那就顯得吃相太難看了。


    今天在坐的,除了他們父子倆,其他人都願意成為先鋒。


    所以議論了半天,這些事似乎跟趙德昭無關。


    事實上也的確無關,明星的一切不都是經紀人給安排的好好的,幕後團隊將方方麵麵都考慮到,然後明星隻管露臉就好了。


    何況,趙德昭還不需要露臉,他今天的五份試卷已經足以讓幾人宣傳一把的了。


    而他,隻需要老老實實學習就好了。


    這個時間不會很長,不會超過四個月,就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跟王氏的婚事盯在十月十八,跟陳氏的婚事定在十月二十二,那時候他就要結婚了。


    何況,在此之前,他就已經準備殺掉那個王繼勳,掀起一股風波。


    第二天開始,王溥每天就開始報道了。


    每天早上,趙德昭習武之後吃早餐,早餐之後就開始上課。


    這種私教沒有課本,有的隻是一本本的史記。


    師徒兩人,或者說翁婿兩人也很少動筆,大部分時候都是看一段史記,然後師徒問答。


    趙德昭迴答的好,誇獎一番,迴答的不對,王溥就開始跟他分析曆史大環境,小環境,人物關係,然後分析出曆史事件的本質。


    當然,哪怕趙德昭藏拙,大部分時候,依舊迴答的沒有錯誤。


    隻有一些不熟悉的曆史階段,趙德昭想要多聽聽,才會故意答錯,聽王溥講講故事。


    而在開封府,關於趙德昭的書法,以及文采之名已經傳播了出去。


    每一個看到趙德昭書法原件的大臣,都對這種書法大加讚賞,甚至還掀起了一股學習的風潮。


    對王溥來說,重視的是趙德昭的基礎水平,而對大部分人來說,那手書法更吸引眼球。


    期間,許世也來過一次,可是沒有撈到跟趙德昭私聊的機會,被王溥誇獎了一番,就樂的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他隻是一個國子監下屬國子學的教令,跟一品大員王溥天差地遠。


    現在他出名了,以為人人都知道,皇子趙德昭得到了各個大臣的讚許,主要的功勞就是他的。


    趙匡胤也給他升了職,成了國子學的司業,他現在也是春風得意。


    最接受不了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一幫兄弟們,原本都是天天混在一起打架的莽小子,現在突然跳出一個深藏不露的高手,他們如何能接受?


    上午上課的時候他們不敢來打擾,但是隻要到了下午,就要來跟趙德昭打一架。


    隻是,趙德昭現在骨頭逐漸長成,力氣越來越大,他們年齡哪怕大幾歲,似乎也逐漸打不過了。


    最苦逼的是幾個比趙德昭年齡小的,就像韓崇訓,最近挨打就多了好幾次。


    每一次挨打,都是因為讀書不成,被韓重贇用鞭子抽。


    趙德昭變成了知心姐姐,一個個開解還是沒用,最後被他們聯合起來捶了一頓才出氣。


    雖然因為距離太近少了恭敬,但目前來說,趙德昭很享受這種氛圍。


    在明朝的一百多年,他就是個孤家寡人,一個人高高在上慣了,似乎已經沒有了朋友的溫情。


    至於說少了恭敬,等以後差距大了,他們自然會害怕自己。


    他根本不怕以後控製不了他們,現在還是多享受一下這樣開心的生活吧。


    當然,趙德昭也沒有忘記農莊的鐵匠鋪,農莊在七月中旬燒製出了合格的耐火磚之後,他就跟王溥提出了到農莊去學習。


    王溥自無不可,兩地相隔也就十二三裏,騎馬不要半個時辰就到了。


    而離開了開封府,啊寫狐朋狗友也不會有事無事來騷擾趙德昭,更沒有人跟他搶課。


    實際上,趙德昭每天都學曆史,然後每天上午隻有一半的時間,會輪流學習天文地理,祭祀禮儀,數學,還有外交出使,內政管理。


    因為現在除了王溥,其他人都還是官員,每日要坐班,隻能五天輪流一次。


    其他課五天才有一節,曆史課天天有,他還有些不滿意。


    他發覺趙德昭就像一個無底洞,再多的水倒進去也裝不滿。


    而實際上呢,大部分知識,趙德昭比他還要熟。


    比他多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認知,又多了幾十年的學習過程,趙德昭反過來給他當老師都足夠。


    但他不知道這一點,已經開始把趙德昭當天才對待。


    而趙德昭的天才之名,也通過他和其他老師,傳遍了開封府。


    開封府衙。


    位於城南的開封府衙與皇宮都位於開封府的中軸線上,不過卻是一南一北,相距甚遠。


    趙光義雖然兼任開封府尹,不過他的主要職位卻是中書令。


    對他來說,掌管天下重要政務處理的中書省,自然要比開封府更具吸引力。


    哪怕在中書省備受遏製,上麵還有一個皇帝兄長需要伺候,他也更願意留在那裏。


    不過這些時日開封府受災,開封府主管救災,他才來的多了一些。


    十一萬難民全部安置妥當,眾人也才閑了下來


    此時,坐在後堂的他手中拿著一份謄寫的試卷,雖然不是趙德昭的筆記,但內容卻一模一樣。


    在他的身邊,還坐著開封府判官程羽,推官賈琰,以及平日親近的從事崔徹等人。


    程羽因德高望重,今年已經六十二歲,排眾人之首。


    他雖然現在名不見經傳,但是他的曾孫在後世卻赫赫有名宋朝理學奠基人二程。


    “重農勵商,重工勵學,這八字可謂道盡了如今民生之路。不過,嘴上說說容易,想要做到,卻難比登天。”


    聽到趙光義說話,程羽捋須笑道:“這八字豈是剛一接受蒙學小兒能懂的,怕不是那王溥王齊物為了這個女婿造勢,故意提前指點。”


    趙光義嗬嗬笑了起來。“若真是他自己的想法,我反倒會更開心。”


    程羽奇道:“府尹何出此言?”


    賈琰知道程羽為人實在,如今年歲已大,想法更是僵化。


    處理政務他還遊刃有餘,旁人難及,但說到靈思通透,他卻已不及。


    所以他解釋道:“這百年來天下紛爭不斷,我大宋現在雖然占據中原之地,卻四周強敵,未到休兵之時。趙二哥兒本是直人,以後定當會在馬上爭天下,若他現在去學文,豈不是本末倒置?”


    崔徹上次挨了趙德昭一頓數落,差點一劍殺了他,對趙德昭現在恨之入骨。


    見幾人都在思量,接話說道:“原本趙二哥兒臣還沒有放在眼裏,隻以為蠻橫無理,但近日觀他行事,倒也不是胸無城府之人,怕不是大智若愚?”


    趙光義笑了笑,抬頭望向了賈琰。“農莊可有消息傳來?”


    農莊那邊都是賈琰單線聯係,其他人都不是很知情。賈琰也模糊道:“那二哥兒上半晌學文,後半晌就在莊子到處晃蕩,這幾日還迷上了燒窯,打鐵,每日看那工匠燒窯,還親自出手打鐵,甚至流連忘返。”


    “有無異常?”


    “無,這是屬下綜合了幾人的消息確認的。”


    “如此一來,那就不必在意。隻要他沒有進禁軍,就讓他繼續快活。讀書……,讀書要是有用,何須馬上爭天下?”


    農莊這邊,有了劉小似真還假的信息,趙光義根本沒有意識到趙德昭到底在幹些什麽。


    劉小得到趙德昭的授意,傳給趙光義的消息,十成裏麵有九成是真,隻有最關鍵的地方是假。


    就比如磚窯其實是個耐火磚窯,兩者外形一樣,隻有通風處有些微差別。


    趙德昭親自打鐵也不假,但打造的是什麽東西,才是關鍵。


    他不會打鐵,也沒有想要學打鐵,但他現在才十四歲,練習打鐵也是鍛煉力氣,所以有些不好見光的東西,在自己練習的時候,就學著打造。


    用了五日的時間,在他的指示下,裴甲一共打造了十套不同款式的九連環,並且準備用這賺點小錢。


    九連環源於三國,卻因為打造工藝,一直到了明清時候才開始流行。


    明代中期以後,民間大肆流行,上至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個個愛玩“九連環”。


    在這沒有撲克牌,沒有麻將,大部分人不懂下棋的時代,九連環這個玩具具有流行的一切元素。


    經典,有趣,不易磨損,攜帶方便。


    而農莊裏做九連環,也可以掩蓋趙德昭建鐵窯的真正目的。


    劉小掩蓋住了唯一的漏洞,然後將其他地方全部真實相告,也讓趙光義不會懷疑其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大宋新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搖搖-欲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搖搖-欲墜並收藏我的大宋新帝國最新章節